CN210945009U - 一种快速渗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渗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5009U
CN210945009U CN201921373032.0U CN201921373032U CN210945009U CN 210945009 U CN210945009 U CN 210945009U CN 201921373032 U CN201921373032 U CN 201921373032U CN 210945009 U CN210945009 U CN 210945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ipe
height
rapid infiltra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730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智�
陈孟林
宿程远
农志文
朱孝文
刘凡凡
谢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3730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5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5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5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渗滤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快速渗滤装置,包括进水口、布水管、滤层区和通气管;所述滤层区从上至下依次为粗砂层、木粉层、第一吸附层、第一储水层、第一碎石层、第二碎石层、细砂层、第二吸附层、第二储水层、第三碎石层和排水层。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渗滤装置,总氮去除率为50%‑80%,COD去除率为80%‑95%,无需曝气供氧和污泥回流,节约电耗;不产生剩余污泥,减少二次污染;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渗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渗滤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常规的工艺一般采取A2/O、A/O、SBR、分段曝气氧化沟等。
这些工艺均需要一个硝化池或硝化段,然后回流至厌氧池(或厌氧段)才能起到反硝化脱氮作用。要求对硝化池中污泥龄控制严格,以确保较长的污泥龄,才会有较好的硝化效果。因此整个系统的回流比要求较大,整体能耗较高。多个反应池的建设成本、管理难度较高。
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反硝化等工艺,也存在工艺稳定性差,应用性差等不足,不是主要应用的脱氮工艺。
快速渗滤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不仅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也非常适合于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改善。该技术多采用渗透性能良好的天然介质作为主要渗滤材料代替天然土层,综合了人工湿地和传统土壤渗滤系统的优势,特别适合于污水来源分散、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的农村或边远地区。传统快速渗滤系统对低浓度氨氮(NH3-N<50mg/L)的去除效果较好,可达80%以上,然而对总氮(TN)的去除效果却较差,往往不足30%,难以达标排放。当污水中氨氮浓度较高时,常规的渗滤系统处理效果较差。
鉴于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快速渗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快速渗滤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渗滤装置,在进水的COD浓度<1000mg/L,进水的氨氮浓度为300-400mg/L时,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渗滤装置,氨氮去除率达到70-90%,总氮去除率为10%-30%,COD去除率达到40%-70%,处理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速渗滤装置,包括进水口、布水管、滤层区和通气管;所述布水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布水管水平位于所述滤层区的上方,所述布水管下端间隔开有多个布水孔;所述滤层区从上至下依次为粗砂层、木粉层、第一吸附层、第一储水层、第一碎石层、第二碎石层、细砂层、第二吸附层、第二储水层、第三碎石层和排水层;在所述第一碎石层里横向设有第一换气管,在所述第三碎石层里横向设有第二换气管;所述第一换气管和所述第二换气管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开有若干换气孔;所述通气管的下端和中部分别连接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换气管和所述第一换气管的一端管口,所述通气管的上端高于所述粗砂层顶部30cm-50cm;在所述排水层里横向设有排水管,处理后的污水经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对滤层区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从顶部起,滤料遵循“粗→细→粗→细”的规律,且在粗砂层和第一碎石层之间设有第一储水层,在细砂层和第三碎石层之间设有第二储水层,在第一碎石层和第三碎石层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换气管和第二换气管。现有技术的快速渗滤装置,并未有如此设置的报道。
第二,本实用新型对滤层区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在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中均设置了吸附材料,具有吸附有机物的能力。吸附能力不足,则有机物处理效率较差,吸附能力太强,内部孔径过小则易引起微生物生长过快,造成堵塞。所以粒度合适,内部孔径大小适宜的填料,既能有效吸附氨氮、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又不至于因表面微生物膜过厚而堵塞。
第三,本实用新型对滤层区的功能进行了改进。设置的第一储水层和第二储水层在向下渗滤过程中,有负压作用,将上方滤料形成负压区,外部空气即可自动进入滤料内,保证了渗滤过程形成有效的“好氧→厌氧→好氧→厌氧”区域,使氨氮可在渗滤过程中高效转化为NO3 -和NO2 -,无需曝气。且在渗滤系统下部,NO3 -和NO2 -部分反硝化,总氮去除率为10%-30%,COD去除率达到40%-70%。
第四,本实用新型在滤层中设置木粉层。木粉滤料为油性少的木材、树叶锯末,在渗滤过程中可有效增加C/N比,改善后端ABR反应器反硝化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渗滤装置,总氮去除率为50%-80%,COD去除率为80%-95%,无需曝气供氧和污泥回流,节约电耗;不产生剩余污泥,减少二次污染;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渗滤装置,在进水的COD浓度<1000mg/L,进水的氨氮浓度为300-400mg/L时,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渗滤装置,氨氮去除率达到70-90%,总氮去除率为10%-30%,COD去除率达到40%-70%,处理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渗滤装置,无需曝气供氧和污泥回流,节约电耗;不产生剩余污泥,减少二次污染。
3、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渗滤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
4、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渗滤装置尤其适合于受污染河流、农村分散污水、中小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市政管网尚未覆盖的边远地区污水的脱氮处理,以及浓度较高的畜禽养殖污水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滤层区整体的高度为165cm-200cm,其中,所述粗砂层的高度为30cm-35cm,所述木粉层的高度为20cm-25cm,所述第一吸附层的高度为5cm-10cm,所述第一储水层的高度为15cm-20cm,所述第一碎石层的高度为15cm-20cm,所述第二碎石层的高度为10cm-15cm,所述细砂层的高度为15cm-20cm,所述第二吸附层的高度为5cm-10cm,所述第二储水层的高度为15cm-20cm,所述第三碎石层的高度为15cm-20cm,所述排水层的高度为20cm-25cm。
进一步,所述粗砂层中填充的粗砂的粒径为1mm-2mm。
进一步,所述木粉层中填充的木粉的粒径为0.5mm-2mm。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木粉来自于各种木材加工后产生的粉料,在渗滤过程中可有效增加C/N比,改善反硝化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中填充的吸附剂均为焦炭粉和竹炭粉按质量比为(20-50):(50-80)的混合物,粒径均为0.1mm-1mm。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混合型填料,具备良好的孔隙率,具有吸附有机物的能力。吸附能力不足,则有机物处理效率较差,吸附能力太强,内部孔径过小则易引起微生物生长过快,造成堵塞。
进一步,所述第一碎石层和所述第三碎石层中填充的碎石均为粒径为3mm-10mm的石灰石碎石,所述第二碎石层中填充的碎石为粒径为20mm-40mm的石灰石碎石。
采用上述更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石灰岩碎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采用石灰岩碎石,吸附能力更强。
进一步,所述细砂层中填充的细砂的粒径为0.5mm-1mm。
进一步,所述第一换气管和所述第二换气管远离所述通气管的一端管口均敞口,管道直径≥32mm且≤75mm,长度均为小于等于池体长度的80%。
进一步,所述换气孔的孔径为10mm-12m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碎石层和第三碎石层之间设有换气管,换气管上设有换气孔,而换气管与通气管相连通,这样可以便于空气进入到滤层区。
进一步,所述排水管19的两端敞口,管道直径为75mm-200mm,长度为小于等于池体长度的9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快速渗滤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快速渗滤装置进行污水处理,处理效率高,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上述快速渗滤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未处理的污水经管网收集,从进水口进入布水管,然后通过布水孔进入到滤层区中,依次经过粗砂层、木粉层、第一吸附层、第一储水层、第一碎石层、第二碎石层、细砂层、第二吸附层、第二储水层和第三碎石层的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汇集到排水层,经排水管的出水口排出,大气通过通气管的上端口分别进入到第一换气管和第二换气管中。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上述快速渗滤装置进行污水处理时,可以根据进水,选择是进行一级快速渗滤,还是二级快速渗滤,或者三级快速渗滤,甚至更多级快速渗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述快速渗滤装置进行污水处理,处理效率高,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渗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进水口,2、布水管,3、滤层区,4、通气管,5、粗砂层,6、木粉层,7、第一吸附层,8、第一储水层,9、第一碎石层,10、第二碎石层,11、细砂层,12、第二吸附层,13、第二储水层,14、第三碎石层,15、排水层,16、第一换气管,17、第二换气管,18、换气孔,19、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快速渗滤装置,包括进水口1、布水管2、滤层区3和通气管4;所述布水管2与所述进水口1相连通,所述布水管2水平位于所述滤层区3的上方,所述布水管2下端间隔开有多个布水孔;所述滤层区3从上至下依次为粗砂层5、木粉层6、第一吸附层7、第一储水层8、第一碎石层9、第二碎石层10、细砂层11、第二吸附层12、第二储水层13、第三碎石层14和排水层15;在所述第一碎石层9里横向设有第一换气管16,在所述第三碎石层14里横向设有第二换气管17;所述第一换气管16和所述第二换气管17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开有若干换气孔18;所述通气管4的下端和中部分别连接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换气管17和所述第一换气管16的一端管口,所述通气管6的上端高于所述粗砂层5顶部30cm;在所述排水层15里横向设有排水管19,处理后的污水经所述排水管19的出水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对滤层区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从顶部起,滤料遵循“粗→细→粗→细”的规律,且在粗砂层和第一碎石层之间设有第一储水层,在细砂层和第三碎石层之间设有第二储水层,在第一碎石层和第三碎石层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换气管和第二换气管。现有技术的快速渗滤装置,并未有如此设置的报道。
第二,本实用新型对滤层区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在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中均设置了吸附材料,具有吸附有机物的能力。吸附能力不足,则有机物处理效率较差,吸附能力太强,内部孔径过小则易引起微生物生长过快,造成堵塞。所以粒度合适,内部孔径大小适宜的填料,既能有效吸附氨氮、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又不至于因表面微生物膜过厚而堵塞。
第三,本实用新型对滤层区的功能进行了改进。设置的第一储水层和第二储水层在向下渗滤过程中,有负压作用,将上方滤料形成负压区,外部空气即可自动进入滤料内,保证了渗滤过程形成有效的“好氧→厌氧→好氧→厌氧”区域,使氨氮可在渗滤过程中高效转化为NO3 -和NO2 -,无需曝气。且在渗滤系统下部,NO3 -和NO2 -部分反硝化,总氮去除率为10%-30%,COD去除率达到40%-70%。
第四,本实用新型在滤层中设置木粉层。木粉滤料为油性少的木材、树叶锯末,在渗滤过程中可有效增加C/N比,改善后端ABR反应器反硝化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渗滤装置,总氮去除率为50%-80%,COD去除率为80%-95%,无需曝气供氧和污泥回流,节约电耗;不产生剩余污泥,减少二次污染;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
所述滤层区3的高度为190cm,其中,所述粗砂层5的高度为30cm,所述木粉层6的高度为25cm,所述第一吸附层7的高度为5cm,所述第一储水层8的高度为20cm,所述第一碎石层9的高度为15cm,所述第二碎石层10的高度为15cm,所述细砂层11的高度为15cm,所述第二吸附层12的高度为10cm,所述第二储水层13的高度为15cm,所述第三碎石层14的高度为20cm,所述排水层15的高度为20cm。
所述粗砂层5中填充的粗砂的粒径为1mm-2mm。
所述木粉层6中填充的木粉的粒径为0.5mm-2mm。
所述第一吸附层7和第二吸附层12中填充的吸附剂均为焦炭粉和竹炭粉按质量比为20:80)的混合物,粒径均为0.1mm-1mm。
所述第一碎石层9和所述第三碎石层14中填充的碎石均为粒径为3mm-10mm的石灰石碎石,所述第二碎石层10中填充的碎石为粒径为20mm-40mm的石灰石碎石。
所述细砂层11中填充的细砂的粒径为0.5mm-1mm。
所述第一换气管16和所述第二换气管17远离所述通气管4的一端管口均敞口,管道直径为32mm,长度均为小于等于池体长度的80%。
所述换气孔18的孔径为10mm-12mm。
所述排水管19的两端敞口,管道直径为75mm,长度为小于等于池体长度的90%。
在广西贺州市新莲养猪场,利用上述快速渗滤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共进行三级快速渗滤,包括如下步骤:
未处理的污水,进水COD为1000-1500mg/L,氨氮为300-600mg/L,总磷为15-45mg/L,经管网收集,从第一个快速渗滤装置的进水口1进入布水管2,然后通过布水孔进入到滤层区3中,依次经过粗砂层5、木粉层6、第一吸附层7、第一储水层8、第一碎石层9、第二碎石层10、细砂层11、第二吸附层12、第二储水层13和第三碎石层14的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汇集到排水层15,经排水管19的出水口排出到第二个快速渗滤装置的进水口1,大气通过通气管4的上端口分别进入到第一换气管16和第二换气管17中。在第二个快速渗滤装置的处理方法同在第一个快速渗滤装置,处理后的污水经第二个快速渗滤装置的排水管19的出水口排出到第三个快速渗滤装置的进水口1,再经过第三个快速渗滤装置的处理,处理后的污水经第三个快速渗滤装置的排水管19的出水口排出,出水COD为95mg/L,氨氮为10mg/L,总磷为4mg/L。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利用上述快速渗滤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COD去除率为60%-90%,氨氮去除率为70%-98%,总磷去除率为50%-90%。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快速渗滤装置,包括进水口1、布水管2、滤层区3和通气管4;所述布水管2与所述进水口1相连通,所述布水管2水平位于所述滤层区3的上方,所述布水管2下端间隔开有多个布水孔;所述滤层区3从上至下依次为粗砂层5、木粉层6、第一吸附层7、第一储水层8、第一碎石层9、第二碎石层10、细砂层11、第二吸附层12、第二储水层13、第三碎石层14和排水层15;在所述第一碎石层9里横向设有第一换气管16,在所述第三碎石层14里横向设有第二换气管17;所述第一换气管16和所述第二换气管17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开有若干换气孔18;所述通气管4的下端和中部分别连接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换气管17和所述第一换气管16的一端管口,所述通气管4的上端高于所述粗砂层5顶部40cm;在所述排水层15里横向设有排水管19,处理后的污水经所述排水管19的出水口排出。
其中,所述滤层区3的高度为194cm,其中,所述粗砂层5的高度为32cm,所述木粉层6的高度为22cm,所述第一吸附层7的高度为8cm,所述第一储水层8的高度为18cm,所述第一碎石层9的高度为18cm,所述第二碎石层10的高度为12cm,所述细砂层11的高度为18cm,所述第二吸附层12的高度为8cm,所述第二储水层13的高度为18cm,所述第三碎石层14的高度为18cm,所述排水层15的高度为22cm。
所述粗砂层5中填充的粗砂的粒径为1mm-2mm。
所述木粉层6中填充的木粉的粒径为0.5mm-2mm。
所述第一吸附层7和第二吸附层12中填充的吸附剂均为焦炭粉和竹炭粉按质量比为50:50的混合物,粒径均为0.1mm-1mm。
所述第一碎石层9和所述第三碎石层14中填充的碎石均为粒径为3mm-10mm的石灰石碎石,所述第二碎石层10中填充的碎石为粒径为20mm-40mm的石灰石碎石。
所述细砂层11中填充的细砂的粒径为0.5mm-1mm。
所述第一换气管16和所述第二换气管17远离所述通气管4的一端管口均敞口,管道直径为50mm,长度均为小于等于池体长度的80%。
所述换气孔18的孔径为10mm-12mm。
所述排水管19的两端敞口,管道直径为150mm,长度为小于等于池体长度的90%。
在贺州龙雅小学厕所污水(不含生活污水),利用上述快速渗滤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进行一级快速渗滤,包括如下步骤:
未处理的污水经管网收集,进水COD为80-200mg/L,氨氮为60-350mg/L,总磷为10-25mg/L,从进水口1进入布水管2,然后通过布水孔进入到滤层区3中,依次经过粗砂层5、木粉层6、第一吸附层7、第一储水层8、第一碎石层9、第二碎石层10、细砂层11、第二吸附层12、第二储水层13和第三碎石层14的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汇集到排水层15,经排水管19的出水口排出,出水COD为15mg/L,氨氮为10-60mg/L,总磷为3-8mg/L,大气通过通气管4的上端口分别进入到第一换气管16和第二换气管17中。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利用上述快速渗滤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COD去除率为80%-92%,氨氮去除率为84%-97.5%,总磷去除率为88%。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快速渗滤装置,包括进水口1、布水管2、滤层区3和通气管4;所述布水管2与所述进水口1相连通,所述布水管2水平位于所述滤层区3的上方,所述布水管2下端间隔开有多个布水孔;所述滤层区3从上至下依次为粗砂层5、木粉层6、第一吸附层7、第一储水层8、第一碎石层9、第二碎石层10、细砂层11、第二吸附层12、第二储水层13、第三碎石层14和排水层15;在所述第一碎石层9里横向设有第一换气管16,在所述第三碎石层14里横向设有第二换气管17;所述第一换气管16和所述第二换气管17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开有若干换气孔18;所述通气管4的下端和中部分别连接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换气管17和所述第一换气管16的一端管口,所述通气管4的上端高于所述粗砂层5顶部50cm;在所述排水层15里横向设有排水管19,处理后的污水经所述排水管19的出水口排出。
其中,所述滤层区3的高度为195cm,其中,所述粗砂层5的高度为35cm,所述木粉层6的高度为20cm,所述第一吸附层7的高度为10cm,所述第一储水层8的高度为15cm,所述第一碎石层9的高度为20cm,所述第二碎石层10的高度为10cm,所述细砂层11的高度为20cm,所述第二吸附层12的高度为5cm,所述第二储水层13的高度为20cm,所述第三碎石层14的高度为15cm,所述排水层15的高度为25cm。
所述粗砂层5中填充的粗砂的粒径为1mm-2mm。
所述木粉层6中填充的木粉的粒径为0.5mm-2mm。
所述第一吸附层7和第二吸附层12中填充的吸附剂均为焦炭粉和竹炭粉按质量比为35:65的混合物,粒径均为0.1mm-1mm。
所述第一碎石层9和所述第三碎石层14中填充的碎石均为粒径为3mm-10mm的石灰石碎石,所述第二碎石层10中填充的碎石为粒径为20mm-40mm的石灰石碎石。
所述细砂层11中填充的细砂的粒径为0.5mm-1mm。
所述第一换气管16和所述第二换气管17远离所述通气管4的一端管口均敞口,管道直径为75mm,长度均为小于等于池体长度的80%。
所述换气孔18的孔径为12mm。
所述排水管19的两端敞口,管道直径为200mm,长度为小于等于池体长度的90%。
利用上述快速渗滤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中铝贺州稀土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稀土矿山开采废水,利用上述快速渗滤装置(一级渗滤),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未处理的污水经管网收集,进水COD为100-150mg/L,氨氮为100-200mg/L,从进水口1进入布水管2,然后通过布水孔进入到滤层区3中,依次经过粗砂层5、木粉层6、第一吸附层7、第一储水层8、第一碎石层9、第二碎石层10、细砂层11、第二吸附层12、第二储水层13和第三碎石层14的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汇集到排水层15,经排水管19的出水口排出,出水COD为20mg/L,氨氮为2-4mg/L,大气通过通气管4的上端口分别进入到第一换气管16和第二换气管17中。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利用上述快速渗滤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COD去除率为86%,氨氮去除率为9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快速渗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口(1)、布水管(2)、滤层区(3)和通气管(4);所述布水管(2)与所述进水口(1)相连通,所述布水管(2)水平位于所述滤层区(3)的上方,所述布水管(2)下端间隔开有多个布水孔;所述滤层区(3)从上至下依次为粗砂层(5)、木粉层(6)、第一吸附层(7)、第一储水层(8)、第一碎石层(9)、第二碎石层(10)、细砂层(11)、第二吸附层(12)、第二储水层(13)、第三碎石层(14)和排水层(15);在所述第一碎石层(9)里横向设有第一换气管(16),在所述第三碎石层(14)里横向设有第二换气管(17);所述第一换气管(16)和所述第二换气管(17)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开有若干换气孔(18);所述通气管(4)的下端和中部分别连接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换气管(17)和所述第一换气管(16)的一端管口,所述通气管(4)的上端高于所述粗砂层(5)顶部30cm-50cm;在所述排水层(15)里横向设有排水管(19),处理后的污水经所述排水管(19)的出水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渗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层区(3)整体的高度为165cm-200cm,其中,所述粗砂层(5)的高度为30cm-35cm,所述木粉层(6)的高度为20cm-25cm,所述第一吸附层(7)的高度为5cm-10cm,所述第一储水层(8)的高度为15cm-20cm,所述第一碎石层(9)的高度为15cm-20cm,所述第二碎石层(10)的高度为10cm-15cm,所述细砂层(11)的高度为15cm-20cm,所述第二吸附层(12)的高度为5cm-10cm,所述第二储水层(13)的高度为15cm-20cm,所述第三碎石层(14)的高度为15cm-20cm,所述排水层(15)的高度为20cm-2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渗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层(5)中填充的粗砂的粒径为1mm-2mm;所述木粉层(6)中填充的木粉的粒径为0.5mm-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渗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层(7)和第二吸附层(12)中填充的吸附剂的粒径均为0.1mm-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渗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碎石层(9)和所述第三碎石层(14)中填充的碎石均为粒径为3mm-10mm的石灰石碎石,所述第二碎石层(10)中填充的碎石为粒径为20mm-40mm的石灰石碎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渗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砂层(11)中填充的细砂的粒径为0.5mm-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渗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管(16)和所述第二换气管(17)远离所述通气管(4)的一端管口均敞口,管道直径≥32mm且≤75mm,长度均为小于等于池体长度的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渗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孔(18)的孔径为10mm-1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渗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9)的两端敞口,管道直径为75mm-200mm,长度为小于等于池体长度的90%。
CN201921373032.0U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快速渗滤装置 Active CN210945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73032.0U CN210945009U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快速渗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73032.0U CN210945009U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快速渗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5009U true CN210945009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0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73032.0U Active CN210945009U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快速渗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5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0821B (zh) 分级生物过滤滞留系统
Shih et al. The effect of water purification by oyster shell contact bed
CN214528587U (zh) 一种脱氮除磷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1671096A (zh) 多级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CN204727740U (zh) 一种基于腐殖填料生物滤池技术的生活污水一体化设备
CN207347242U (zh) 一种双滤层曝气生物滤池装置
CN114634276A (zh) 一种脱氮除磷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11484132A (zh) 用于尾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0451723B (zh) 一种混合填料流化池耦合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257854C (zh) 有脱氨除磷通气层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09437393B (zh) 一种高负荷生态地滤污水处理方法
CN110746055A (zh) 一种河道原位水质净化及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CN210945009U (zh) 一种快速渗滤装置
CN218910040U (zh) 一种组合人工湿地
CN110498508B (zh) 一种快速渗滤装置及利用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CN109775928B (zh) 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填料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46057B (zh) 一种通过介质改性提高对雨水中氮磷污染物处理能力的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CN211170301U (zh) 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9775930B (zh) 基于gy-3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210103705U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高效复合火电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9824204B (zh) 快速高效启动并强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及系统
CN211871570U (zh) 一种零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CN202390283U (zh) 用于处理受污染水体的饱和流滤床
CN1259259C (zh) 分层处理目标污染物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08249624B (zh) 基于活性炭滤膜技术的水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