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3187U - 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43187U CN210943187U CN201921779923.6U CN201921779923U CN210943187U CN 210943187 U CN210943187 U CN 210943187U CN 201921779923 U CN201921779923 U CN 201921779923U CN 210943187 U CN210943187 U CN 2109431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g body
- cloth
- cover cloth
- bag
- cir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包括袋体,包括五块矩形布,相邻矩形布之间垂直连接包围成袋体,袋体具备容纳塑料粒的长方体形的内腔,袋体具备朝上开口并呈矩形的袋口;提把,四个提把分别设在袋口的四角,每个提把的根部连接袋口的两个邻边;侧出口罩布,位于袋体的一侧并与内腔贯通,侧出口罩布与袋体交界构成底圆,侧出口罩布在背离袋体的一头的出口轮廓构成顶圆,底圆的直径大于顶圆的直径,侧出口罩布的出口朝斜下方向;底圆围有一圈加强环,加强环与提把底部通过竖拉带连接。采用此实用新型侧向出料,可以中途扎紧侧出口罩布,侧出口罩布底部强度高,不易被撕裂,实现定量顺畅出料,更多的拉力直接传导至提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粉末状、颗粒状的原料、产品,车间一般使用吊袋来存储,吊袋一般是尼龙材质的,吊袋的顶部也具备供天车钩挂并吊起的提把。这种吊袋装满塑料粒并被天车吊起后,有些吊袋为了方便落料,吊袋的底部设有可扎紧的出料口,把开口打开时,塑料粒就会因自重下落,但是底部出料口的设计塑料粒下落比较快,中途不便于将出料口扎紧,而且这种设计的吊袋决定了其自身必须位于设备、料仓的正上方,有时因为干涉原因,吊袋难以位于此位置。如果简单粗暴得从现有吊袋侧壁开一个出口,那塑料粒的流出方向不易掌控,出口处也容易撕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侧向出料,可以中途扎紧侧出口罩布,侧出口罩布底部强度高,不易被撕裂,实现定量顺畅出料,更多的拉力直接传导至提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包括:袋体,包括五块矩形布,相邻矩形布之间垂直连接包围成袋体,袋体具备容纳塑料粒的长方体形的内腔,袋体具备朝上开口并呈矩形的袋口;提把,四个提把分别设在袋口的四角,每个提把的根部连接袋口的两个邻边;侧出口罩布,位于袋体的一侧并与内腔贯通,侧出口罩布扎紧时,塑料粒均位于袋体内;侧出口罩布撑开时塑料粒从袋体中流出,侧出口罩布与袋体交界构成底圆,侧出口罩布在背离袋体的一头的出口轮廓构成顶圆,底圆的直径大于顶圆的直径,底圆所在空间平面不与顶圆所在空间平面平行,侧出口罩布的出口朝斜下方向;底圆围有一圈加强环,加强环与提把底部通过竖拉带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侧出口罩布将吊袋底部的出料口改为了位于侧面的出料口,吊袋可以不位于设备、料仓的正上方,避免了一些特设工况下的干涉现象。同时因为侧向出料,塑料粒因自重的挤出力量不如垂直下落大,所以人员可以中途随时扎进侧出口罩布,实现定量出料,塑料粒的出料把控更加多样、精准。加强环对侧出口罩布的底部实现限位,强化了局部强度,保证侧出口罩布不被撕裂,维持侧出口罩布的底部圆形的状态,保证侧出口罩布能够顺畅出料。出料时侧出口罩布受到的下压力直接传递给提把。撑开状态下的侧出口罩布的形状类似喇叭口,方便内腔中的塑料粒流入,同时尺寸相对小的斜朝下的出口又便于引导塑料粒精准出料,不会溅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提把的底部向下延伸有拉带,拉带贴合在竖向矩形布的外壁上,拉带连接竖向矩形布的顶边与底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竖拉带起到连贯袋体的顶部、底部的作用,保证袋体整体的抗拉强度,保证袋体能够承受塑料粒的重量。竖拉带的结构也方便与提把是一体带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拉带包括平行于铅垂线的竖拉带,还包括与铅垂线呈夹角的斜拉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竖拉带、斜拉带的长度方向均与它们受力方向平行,保证拉带发挥最大的抗拉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加强环包括均为半圆弧的上弧带、下弧带,上弧带、下弧带与矩形布贴合,侧出口罩布所在矩形布的提把底部一体下延有两条竖拉带,竖拉带与下弧带两头一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下弧带正好与相邻两个竖拉带一体连接的作用,保证此处整体的抗拉强度,因为塑料粒持续从侧出口罩布中流出,侧出口罩布整体也承受较大的下压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上弧带与下弧带、竖拉带缝合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底圆处的强度,保证塑料粒能顺利穿过侧出口罩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下弧带与矩形布的底边接触,在袋体底部呈水平的矩形布上具备一条纵拉带,在侧出口罩布所在矩形布的对面上存在两条底部交汇的斜拉带,斜拉带的顶部各连接一个提把,纵拉带的两头分别连接下弧带底部、斜拉带底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侧出口罩布的对面上不存在出料口,所以斜拉带起到直线连接纵拉带的作用,斜拉带与实际受拉力方向平行,便于拉力的传递。纵拉带与下弧带中间底部接触,吊袋吊起状态下也使得下弧带维持圆弧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袋体底部的矩形布还具备两条与纵拉带垂直交叉的横拉带,每条横拉带的两头各连接一条竖拉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横拉带、纵拉带相互垂直交叉,能够承托袋体的底部,将各个提把均通过带体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强化了结构强度,提把往下的带体兜住整个袋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侧出口罩布、袋体、提把、上弧带、下弧带、竖拉带、斜拉带、纵拉带、横拉带均为帆布材质,提把、上弧带、下弧带、竖拉带、斜拉带、纵拉带、横拉带的厚度相同且大于袋体的厚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帆布材质柔性和抗拉强度都足够,带类部件的厚度要大,因为他们承受更大的拉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袋体的厚度大于侧出口罩布的厚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侧出口罩布布质相对较薄,方便侧出口罩布用绳套扎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1-袋体;2-提把;3-侧出口罩布;4-上弧带;5-下弧带;6-竖拉带;7-纵拉带;8-横拉带;9-斜拉带;10-塑料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包括:袋体1,包括五块矩形布,相邻矩形布之间垂直连接包围成袋体1,袋体1具备容纳塑料粒10的长方体形的内腔,袋体1具备朝上开口并呈矩形的袋口;提把2,四个提把2分别设在袋口的四角,每个提把2的根部连接袋口的两个邻边;侧出口罩布3,位于袋体1的一侧并与内腔贯通,侧出口罩布3扎紧时,塑料粒10均位于袋体内;侧出口罩布3撑开时塑料粒10从袋体1中流出,侧出口罩3布与袋体1交界构成底圆,侧出口罩布3在背离袋体1的一头的出口轮廓构成顶圆,底圆的直径大于顶圆的直径,底圆所在空间平面不与顶圆所在空间平面平行,侧出口罩布3的出口朝斜下方向;底圆围有一圈加强环,加强环与提把2底部通过竖拉带6连接。
图3、图4相比图1、图2装满了塑料粒10。图1、图3的侧出口罩布3是扎紧的,图2、图4的侧出口罩布3是张开的。图2中利用虚线表示隐藏的轮廓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侧出口罩布将吊袋底部的出料口改为了位于侧面的出料口,吊袋可以不位于设备、料仓的正上方,避免了一些特设工况下的干涉现象。同时因为侧向出料,塑料粒因自重的挤出力量不如垂直下落大,所以人员可以中途随时扎进侧出口罩布,实现定量出料,塑料粒的出料把控更加多样、精准。加强环对侧出口罩布的底部实现限位,强化了局部强度,保证侧出口罩布不被撕裂,维持侧出口罩布的底部圆形的状态,保证侧出口罩布能够顺畅出料。出料时侧出口罩布受到的下压力直接传递给提把。撑开状态下的侧出口罩布的形状类似喇叭口,方便内腔中的塑料粒流入,同时尺寸相对小的斜朝下的出口又便于引导塑料粒精准出料,不会溅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提把2的底部向下延伸有拉带,拉带贴合在竖向矩形布的外壁上,拉带连接竖向矩形布的顶边与底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竖拉带起到连贯袋体的顶部、底部的作用,保证袋体整体的抗拉强度,保证袋体能够承受塑料粒的重量。竖拉带的结构也方便与提把是一体带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拉带包括平行于铅垂线的竖拉带6,还包括与铅垂线呈夹角的斜拉带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竖拉带、斜拉带的长度方向均与它们受力方向平行,保证拉带发挥最大的抗拉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环包括均为半圆弧的上弧带4、下弧带5,上弧带4、下弧带5与矩形布贴合,侧出口罩布3所在矩形布的提把2底部一体下延有两条竖拉带6,竖拉带6与下弧带6两头一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下弧带正好与相邻两个竖拉带一体连接的作用,保证此处整体的抗拉强度,因为塑料粒持续从侧出口罩布中流出,侧出口罩布整体也承受较大的下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弧带4与下弧带5、竖拉带6缝合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底圆处的强度,保证塑料粒能顺利穿过侧出口罩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下弧带5与矩形布的底边接触,在袋体1底部呈水平的矩形布上具备一条纵拉带7,在侧出口罩布3所在矩形布的对面上存在两条底部交汇的斜拉带9斜拉带9的顶部各连接一个提把2,纵拉带7的两头分别连接下弧带5底部、斜拉带9底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侧出口罩布的对面上不存在出料口,所以斜拉带起到直线连接纵拉带的作用,斜拉带与实际受拉力方向平行,便于拉力的传递。纵拉带与下弧带中间底部接触,吊袋吊起状态下也使得下弧带维持圆弧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袋体1底部的矩形布还具备两条与纵拉带7垂直交叉的横拉带8,每条横拉带8的两头各连接一条竖拉带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横拉带、纵拉带相互垂直交叉,能够承托袋体的底部,将各个提把均通过带体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强化了结构强度,提把往下的带体兜住整个袋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出口罩布3、袋体1、提把2、上弧带4、下弧带5、竖拉带6、斜拉带9、纵拉带7、横拉带8均为帆布材质,提把2、上弧带4、下弧带5、竖拉带6、斜拉带9、纵拉带7、横拉带8的厚度相同且大于袋体1的厚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帆布材质柔性和抗拉强度都足够,带类部件的厚度要大,因为他们承受更大的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袋体1的厚度大于侧出口罩布3的厚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侧出口罩布布质相对较薄,方便侧出口罩布用绳套扎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袋体,包括五块矩形布,相邻矩形布之间垂直连接包围成袋体,所述袋体具备容纳塑料粒的长方体形的内腔,所述袋体具备朝上开口并呈矩形的袋口;
提把,四个提把分别设在袋口的四角,每个提把的根部连接袋口的两个邻边;
侧出口罩布,位于袋体的一侧并与内腔贯通,所述侧出口罩布扎紧时,塑料粒均位于袋体内;所述侧出口罩布撑开时塑料粒从袋体中流出,所述侧出口罩布与袋体交界构成底圆,所述侧出口罩布在背离袋体的一头的出口轮廓构成顶圆,所述底圆的直径大于顶圆的直径,所述底圆所在空间平面不与顶圆所在空间平面平行,所述侧出口罩布的出口朝斜下方向;所述底圆围有一圈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与提把底部通过竖拉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把的底部向下延伸有拉带,所述拉带贴合在竖向矩形布的外壁上,所述拉带连接竖向矩形布的顶边与底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包括平行于铅垂线的竖拉带,还包括与铅垂线呈夹角的斜拉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包括均为半圆弧的上弧带、下弧带,所述上弧带、下弧带与矩形布贴合,所述侧出口罩布所在矩形布的提把底部一体下延有两条竖拉带,所述竖拉带与下弧带两头一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带与下弧带、竖拉带缝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带与矩形布的底边接触,在袋体底部呈水平的矩形布上具备一条纵拉带,在侧出口罩布所在矩形布的对面上存在两条底部交汇的斜拉带,所述斜拉带的顶部各连接一个提把,所述纵拉带的两头分别连接下弧带底部、斜拉带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底部的矩形布还具备两条与纵拉带垂直交叉的横拉带,每条横拉带的两头各连接一条竖拉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出口罩布、袋体、提把、上弧带、下弧带、竖拉带、斜拉带、纵拉带、横拉带均为帆布材质,所述提把、上弧带、下弧带、竖拉带、斜拉带、纵拉带、横拉带的厚度相同且大于袋体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的厚度大于侧出口罩布的厚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79923.6U CN210943187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79923.6U CN210943187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43187U true CN210943187U (zh) | 2020-07-07 |
Family
ID=71397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7992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43187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43187U (zh) |
-
2019
- 2019-10-22 CN CN201921779923.6U patent/CN2109431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07329U (zh) | 一种手提包 | |
CN210943187U (zh) | 一种具备侧开口的塑料粒吊袋 | |
US20060245672A1 (en) | Multicoat free standing bag | |
CN207174353U (zh) | 一种透气性好的编织袋 | |
CN203601811U (zh) | Pvc涂塑布袋 | |
CN206187657U (zh) | 一种捆扎带 | |
CN210762024U (zh) | 一种包装袋 | |
CN207626714U (zh) | 一种便携式可提可背塑料袋 | |
CN207467272U (zh) | 一种横竖可携带式粮食包装袋 | |
CN213169545U (zh) | 散装饲料包装用吨袋 | |
CN217457165U (zh) | 便携式宠物粮包 | |
CN206345258U (zh) | 吨袋 | |
CN210943186U (zh) | 一种针对塑料粒的防潮吊袋 | |
CN103600936A (zh) | Pvc涂塑布袋 | |
CN205923243U (zh) | 一种手工变换的包 | |
CN221368476U (zh) | 一种新型高效物流分拣袋 | |
CN216187809U (zh) | 一种分段式吨袋 | |
CN212074934U (zh) | 一种便携式透气型食品手提袋 | |
CN216003809U (zh) | 一种具有可伸缩功能的集装袋 | |
CN206645328U (zh) | 便于倾倒货物的吨袋 | |
CN204280365U (zh) | 导电袋 | |
CN203889375U (zh) | 平面包装袋 | |
CN208761218U (zh) | 一种新型自封口塑料包装袋 | |
CN215246683U (zh) | 防底部开口的加固型包装容器 | |
CN220721958U (zh) | 一种多功能塑料编织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7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