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33275U - 呼吸管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呼吸管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33275U
CN210933275U CN201921097489.3U CN201921097489U CN210933275U CN 210933275 U CN210933275 U CN 210933275U CN 201921097489 U CN201921097489 U CN 201921097489U CN 210933275 U CN210933275 U CN 210933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fixing
main body
adjusting
centre gri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74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10974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33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33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33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呼吸管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固定主体、夹持组件和调节组件;夹持组件设置于固定主体上,且夹持组件与固定主体连接;调节组件与夹持组件传动连接,调节组件与固定主体连接,调节组件用于带动夹持组件移动,以使夹持组件固定夹持呼吸管。通过在固定主体上设置夹持组件和调节组件,利用调节组件移动调节夹持组件,使夹持组件夹持呼吸管,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被固定后的呼吸管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呼吸管掉落的情况发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快速将呼吸管紧密固定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呼吸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呼吸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管主要是用于重症监护室中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吸收氧气用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为病人提供氧气,避免呼吸不畅,导致窒息,而且有利于后续的健康治疗。
目前,气管插管的固定大多使用橡胶带粘贴于两面颊或者鼻翼部分,或用绷带捆绑后系于耳后,使用橡胶带不便于呼吸管的调节,以至于不能适应不同病人的使用,相较于使用橡胶带固定呼吸管,选用呼吸管固定装置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现有的呼吸管固定装置,不能充分的对呼吸管进行固定,以至于固定后的呼吸管由于夹紧力过大,导致呼吸管的内部氧气流量变低,不利于病人更好的进行吸收,而且夹紧力过小,容易导致呼吸管的脱落,大大的降低了呼吸管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管固定装置,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被固定后的呼吸管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呼吸管掉落的情况发生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夹持组件和调节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上,且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固定主体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固定主体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夹持组件移动,以使所述夹持组件固定夹持呼吸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
所述固定主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固定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于所述调节组件上,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呼吸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呼吸管固定装置还包括弹性部;
所述弹性部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夹持部通过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固定主体连接,所述弹性部用于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移动的运动趋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和连接板;
所述固定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调节部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部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调节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固定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可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移动,以使调节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主体之间的距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第一转动套筒、第一移动杆和第一滑动板;
所述第一转动套筒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上,所述第一转动套筒与所述固定主体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杆上,且所述第一转动套筒与所述第一移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板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套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表面摩擦力的摩擦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上均设置有缓冲垫;
所述缓冲垫上均设置有防滑块。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呼吸管固定装置还包括悬挂部;
所述悬挂部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的两侧,所述悬挂部佩戴于人体耳部,以将所述固定主体固定于人体面部;
所述悬挂部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悬挂部长度的伸缩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呼吸管固定装置还包括透气部;
所述透气部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上,所述透气部远离所述固定主体的一侧与人体皮肤接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部包括安装垫、连接组件和透气垫;
所述安装垫的一侧与所述固定主体连接,所述安装垫的另一侧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透气垫连接,所述透气垫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夹持组件和调节组件;夹持组件设置于固定主体上,且夹持组件与固定主体连接;调节组件与夹持组件传动连接,调节组件与固定主体连接,调节组件用于带动夹持组件移动,以使夹持组件固定夹持呼吸管。通过在固定主体上设置夹持组件和调节组件,利用调节组件移动调节夹持组件,使夹持组件夹持呼吸管,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被固定后的呼吸管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呼吸管掉落的情况发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快速将呼吸管紧密固定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中第一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中伸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固定主体;110-第一滑槽;120-第二滑槽;130-凹槽;200-夹持组件;210-第一夹持部;211-缓冲垫;212-防滑块;220-第二夹持部;300-调节组件;310-第一调节部;311-第一转动套筒;312-第一移动杆;313-第一滑动板;314-摩擦部;320-第二调节部;330-连接板;400-弹性部;500-悬挂部;510-连接带;520-连接环;600-透气部;610-安装垫;620-连接组件;630-透气垫;700-伸缩结构;710-活动框;720-摩擦块;730-限位柱;740-防滑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中第一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中伸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吸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100、夹持组件200和调节组件300;夹持组件200设置于固定主体100上,且夹持组件200与固定主体100连接;调节组件300与夹持组件200传动连接,调节组件300与固定主体100连接,调节组件300用于带动夹持组件200移动,以使夹持组件200固定夹持呼吸管。
具体的,在固定主体100上设置夹持组件200和调节组件300,调节组件300与夹持组件200传动连接,调节组件300带动夹持组件200移动,调节夹持组件200的位置,利用夹持组件200将呼吸管固定,保证病人所使用的呼吸管不会脱落。
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100、夹持组件200和调节组件300;夹持组件200设置于固定主体100上,且夹持组件200与固定主体100连接;调节组件300与夹持组件200传动连接,调节组件300与固定主体100连接,调节组件300用于带动夹持组件200移动,以使夹持组件200固定夹持呼吸管。通过在固定主体100上设置夹持组件200和调节组件300,利用调节组件300移动调节夹持组件200,使夹持组件200夹持呼吸管,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被固定后的呼吸管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呼吸管掉落的情况发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快速将呼吸管紧密固定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中的夹持组件200包括第一夹持部210和第二夹持部220;固定主体100上设置有凹槽130,第一夹持部210设置于凹槽130内,且第一夹持部210与固定主体100连接,第二夹持部220设置于调节组件300上,第二夹持部220与调节组件300连接,调节组件300用于带动第二夹持部220朝向第一夹持部210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夹持部210和第二夹持部220夹持呼吸管。
具体的,在固定主体100上开设凹槽130,第一夹持部210设置在凹槽130内,并且第一夹持部210与固定主体100连接,第二夹持部220设置在调节组件300上,调节组件300带动第二夹持部220移动,当调节组件300带动第二夹持部220朝向第一夹持部21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夹持部220与第一夹持部210接触,第二夹持部220和第一夹持部210共同配合将呼吸管固定在第二夹持部220和第一夹持部210之间,当调节组件300带动第二夹持部220向远离第一夹持部21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夹持部220与第一夹持部210之间接触分离,使呼吸管的固定松动,以使医护人员调节呼吸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呼吸管固定装置还包括弹性部400;弹性部400设置于凹槽130内,第一夹持部210通过弹性部400与固定主体100连接,弹性部400用于使第一夹持部210具有朝向第二夹持部220移动的运动趋势。
具体的,在固定主体100的凹槽130内设置弹性部400,弹性部400具体设置为压缩弹簧和固定板,第一夹持部210设置在固定板上,固定板远离第一夹持部210的一侧设置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使固定板和第一夹持部210具有靠近第二夹持部220的运动趋势,当调节组件300带动第二夹持部220与第一夹持部210接触时,压缩弹簧压缩,有效避免第二夹持部220对第一夹持部210的挤压力度过大,将呼吸管堵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210和第二夹持部220上均设置有缓冲垫211;缓冲垫211上均设置有防滑块212。
具体的,第一夹持部210和第二夹持部220的结构相同,均为弧形块,在弧形块上设置缓冲垫211,缓冲垫211的设置有效避免呼吸管挤压力度过大,造成呼吸管堵死,同时在缓冲垫211上设置防滑块212,避免呼吸管出现打滑的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通过在凹槽130内设置第一夹持部210,在调节组件300上设置第二夹持部220,调节组件300带动第二夹持部220移动,使第一夹持部210和第二夹持部220接触,将呼吸管固定在第一夹持部210和第二夹持部220之间;通过弹性部400的设置,避免呼吸管受到的挤压力过大,造成呼吸管的堵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中的调节组件300包括第一调节部310、第二调节部320和连接板330;固定主体100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10和第二滑槽120,第一调节部310的一端伸入到第一滑槽110内,第一调节部310的另一端与连接板330连接,第二调节部320的一端伸入到第二滑槽120内,第二调节部320的另一端与连接板330连接,第二夹持部220设置于连接板330靠近固定主体100的一侧,第一调节部310和第二调节部320可分别沿着第一滑槽110和第二滑槽120移动,以使调节连接板330与固定主体100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在固定主体100上设置第一滑槽110和第二滑槽120,第一调节部310和第二调节部320可在分别第一滑槽110和第二滑槽120内滑动,第一调节部310和第二调节部320远离固定主体100的一端均与连接板330连接,在连接板330上设置第二夹持部220,通过第一调节部310和第二调节部320的移动带动连接板330和第二夹持部220移动,实现第二夹持部220的移动调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部310包括第一转动套筒311、第一移动杆312和第一滑动板313;第一转动套筒311设置于固定主体100上,第一转动套筒311与固定主体100连接,第一转动套筒311套设于第一移动杆312上,且第一转动套筒311与第一移动杆312转动连接,第一滑动板313设置于第一滑槽110内,第一移动杆312的一端与第一滑动板313连接,第一移动杆312的另一端与连接板330连接。
具体的,第一转动套筒311固定在固定主体100上,且第一转动套筒311与固定主体100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套筒311内设置第一移动杆312,第一移动杆312设置为丝杆,第一转动套筒311内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与丝杆相配合,第一转动套筒311转动使第一移动杆312上下移动,第一移动杆312的一端伸入到第一滑槽110内,并且在第一移动杆312的一端设置第一滑动板313,第一滑动板313与第一滑槽110的内壁抵接,沿着第一滑槽110移动,保证第一移动杆312的运动方向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节部310与第二调节部320为相同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套筒3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表面摩擦力的摩擦部314。
具体的,在第一转动套筒311的外表面上设置摩擦部314,有效增加第一转动套筒311的摩擦力,便于医护人员使用第一转动套筒311转动,使第一移动杆312移动,调节第二夹持部220与第一夹持部210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通过第一转动套筒311和第一移动杆312的配合设置,以调节连接板330相对于固定主体100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第一夹持部210和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还包括悬挂部500;悬挂部500设置于固定主体100的两侧,悬挂部500佩戴于人体耳部,以将固定主体100固定于人体面部;悬挂部500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悬挂部500长度的伸缩结构700。
具体的,在固定主体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悬挂部500,悬挂部500具体连接带510和连接环520,连接带510分别设置在固定主体100的两侧,连接环520设置在连接带510的端部,使用连接环520佩戴在人体耳部,以将固定主体100固定在人体面部上。
在悬挂部500上设置伸缩结构700,伸缩结构700设置为伸缩结构700具体包括活动框710、摩擦块720和限位柱730,活动框710与连接带510连接固定,活动框710内设置摩擦块720和限位柱730,限位柱730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球740,两个摩擦块720设置在限位柱730的两侧,连接带510依次穿过摩擦块720、限位柱730和摩擦块720穿出,调节连接带510的长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呼吸管固定装置还包括透气部600;透气部600设置于固定主体100上,透气部600远离固定主体100的一侧与人体皮肤接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透气部600包括安装垫610、连接组件620和透气垫630;安装垫610的一侧与固定主体100连接,安装垫610的另一侧通过连接组件620与透气垫630连接,透气垫630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具体的,在固定主体100靠近人体皮肤的与一侧设置透气部600,安装垫610安装在固定主体100靠近人体皮肤的一侧,并利用连接组件620将透气垫630固定,透气垫630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提高接触舒适度,连接组件620可设置粘黏层,将透气垫630固定。
呼吸管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悬挂部500挂在耳朵上,通过伸缩结构700调节悬挂部500的长度,将固定主体100固定在人体面部,固定好位置后,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转动套筒311,使第一移动杆312移动,带动连接板330和第二夹持部220靠近第一夹持部210移动,将呼吸管放置于第一夹持部210和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第二夹持部220持续移动,第二夹持部220与第一夹持部210接触,呼吸管固定在第一夹持部210和第二夹持部220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管固定装置,通过悬挂部500的设置,便于将固定主体100固定在人体面部,并且在悬挂部500上设置伸缩结构700,调节悬挂部500的长度,适用不同人的脸型;通过透气部600的设置,有效提高接触体验,提高使用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呼吸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主体(100)、夹持组件(200)和调节组件(300);
所述夹持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100)上,且所述夹持组件(200)与所述固定主体(100)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300)与所述夹持组件(200)传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300)与所述固定主体(100)连接,所述调节组件(300)用于带动所述夹持组件(200)移动,以使所述夹持组件(200)固定夹持呼吸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200)包括第一夹持部(210)和第二夹持部(220);
所述固定主体(100)上设置有凹槽(130),所述第一夹持部(210)设置于所述凹槽(130)内,且所述第一夹持部(210)与所述固定主体(100)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220)设置于所述调节组件(300)上,所述第二夹持部(220)与所述调节组件(300)连接,所述调节组件(300)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220)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210)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210)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20)夹持所述呼吸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固定装置还包括弹性部(400);
所述弹性部(400)设置于所述凹槽(130)内,所述第一夹持部(210)通过所述弹性部(400)与所述固定主体(100)连接,所述弹性部(400)用于使所述第一夹持部(210)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220)移动的运动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0)包括第一调节部(310)、第二调节部(320)和连接板(330);
所述固定主体(100)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10)和第二滑槽(120),所述第一调节部(310)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滑槽(110)内,所述第一调节部(310)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30)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部(320)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滑槽(120)内,所述第二调节部(320)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30)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220)设置于所述连接板(330)靠近所述固定主体(100)的一侧,所述第一调节部(310)和所述第二调节部(320)可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滑槽(110)和所述第二滑槽(120)移动,以使调节所述连接板(330)与所述固定主体(100)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310)包括第一转动套筒(311)、第一移动杆(312)和第一滑动板(313);
所述第一转动套筒(311)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100)上,所述第一转动套筒(311)与所述固定主体(100)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套筒(311)套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杆(312)上,且所述第一转动套筒(311)与所述第一移动杆(3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313)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110)内,所述第一移动杆(3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板(313)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31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3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套筒(3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表面摩擦力的摩擦部(31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10)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20)上均设置有缓冲垫(211);
所述缓冲垫(211)上均设置有防滑块(2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固定装置还包括悬挂部(500);
所述悬挂部(500)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100)的两侧,所述悬挂部(500)佩戴于人体耳部,以将所述固定主体(100)固定于人体面部;
所述悬挂部(500)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悬挂部(500)长度的伸缩结构(7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固定装置还包括透气部(600);
所述透气部(600)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100)上,所述透气部(600)远离所述固定主体(100)的一侧与人体皮肤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呼吸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部(600)包括安装垫(610)、连接组件(620)和透气垫(630);
所述安装垫(610)的一侧与所述固定主体(100)连接,所述安装垫(610)的另一侧通过所述连接组件(620)与所述透气垫(630)连接,所述透气垫(630)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CN201921097489.3U 2019-07-12 2019-07-12 呼吸管固定装置 Active CN210933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7489.3U CN210933275U (zh) 2019-07-12 2019-07-12 呼吸管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7489.3U CN210933275U (zh) 2019-07-12 2019-07-12 呼吸管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33275U true CN210933275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6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7489.3U Active CN210933275U (zh) 2019-07-12 2019-07-12 呼吸管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33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6308B (zh) 一种新型儿科临床支气管托装置
CN210933275U (zh) 呼吸管固定装置
CN211095510U (zh) 一种新型骨科患者体位护理支架
CN214104987U (zh) 一种儿科临床用头颈部的支撑托架
CN214913151U (zh) 一种呼吸内科临床用肺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CN215740244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体位固定装置
CN215961676U (zh) 一种呼吸机管路用防压伤装置
CN208511357U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装置
CN211096850U (zh) 一种麻醉面罩
CN116869763B (zh) 肩关节镜手术固定装置
CN213787859U (zh) 一种手术用防呼吸抑制无创固定装置
CN220360604U (zh) 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
CN219835989U (zh) 一种辅助麻醉设备
CN218944077U (zh) 一种内科临床呼吸装置
CN212416263U (zh) 一种感应多角度调节托下颌器
CN220002641U (zh) 一种具有稳定辅助结构的气管插管
CN220558385U (zh) 一种气管插管辅助固定装置
CN212854291U (zh) 一种防压疮气管插管固定器
CN211675798U (zh) 用于定位呼吸机管路的支架
CN221061426U (zh) 一种松紧度可调的气管固定装置
CN217854106U (zh) 一种气切固定装置
CN113180777B (zh) 一种厚度可调的上颌骨截骨定位器
CN218923490U (zh) 一种曲度可调节的气管插管固定器
CN108378966A (zh) 一种下颌托装置及具有下颌托装置的面罩
CN213047966U (zh) 一种辅助通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