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32710U -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32710U
CN210932710U CN201921007759.7U CN201921007759U CN210932710U CN 210932710 U CN210932710 U CN 210932710U CN 201921007759 U CN201921007759 U CN 201921007759U CN 210932710 U CN210932710 U CN 210932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xibustion
fixedly connected
screw
linear reciprocating
screw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77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伟滨
曾美娟
张学君
林晓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9210077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32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32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3271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该技术方案设计了符合雀啄灸疗法运动特征的机械结构,并采用了全新的艾灸条固定模式。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利用筒体和网罩构成一相对封闭的空间,艾灸条位于该空间中,其后端由弹簧持续顶压,使前端的燃烧点保持在折角条处,从而保证了燃烧点到外部的距离恒定;同时,基于网罩的阻挡作用,可避免燃烧点误触皮肤造成烫伤。在此基础上,利用筒体末端的螺杆与运动盘上的螺孔丝接固定,再由直线往复电机驱动运动盘执行标准、均一的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得到理想的雀啄灸运动轨迹。应用本实用新型,不仅省人力,而且艾灸运动的幅度和线路更加标准、均一,同时,还避免了燃烧点误触皮肤造成烫伤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仪技术领域,进一步涉及雀啄灸疗法的机械化实现手段,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背景技术
雀啄灸,是指将艾灸条的燃烧点置于穴位上方约3厘米处,艾条一起一落进行往复运动的一种艾灸疗法。该疗法的动作如雀啄食样,故而称之为雀啄灸。此法热感较强,多用于感冒、急性疼痛、高血压病、慢性泄泻、网球肘、灰指甲、疖肿、脱肛、前列腺炎、胎位不正、无乳、晕厥急救以及某些小儿急慢性病证的治疗。
雀啄灸疗法已被证明具有确切的理疗效果,但目前只能通过手持方式进行。不仅占用人力,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因距离掌握不慎而导致烫伤。此外,手持操作的模式无法保证运动轨迹的均一性,每次执行往复运动时的距离不同,还可能发生横向偏移,而且,不同操作人员之间也难以保证统一,因此不利于保证雀啄灸疗法功效的均一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雀啄灸疗法只能通过手持方式进行,因而占用人力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当采用机械化手段代替手持方式进行雀啄灸理疗时,如何避免烫伤皮肤。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在进行雀啄灸理疗时,如何保持标准、稳定的直线往复运动轨迹。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包括基座,支架,直线往复电机,运动盘,凸出部,螺孔,筒体,螺杆,腔体,弹簧,艾灸条,燃烧点,外螺纹部,网罩,管体,内螺纹部,折角条,其中,支架固定连接在基座上,直线往复电机的外壁与支架固定连接,直线往复电机的运动轴与运动盘上端的凸出部相连接,在运动盘的下端具有若干螺孔;筒体的一个端面封闭、另一个端面开口,在筒体的封闭的端面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杆,筒体的内部为腔体,弹簧位于所述腔体中,弹簧的一端与筒体的封闭的端面内侧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顶压在艾灸条的一端,艾灸条的另一端为燃烧点,筒体开口端的外壁上具有外螺纹部;网罩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管体,在所述管体的内壁上具有内螺纹部,在述管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折角条;筒体通过外螺纹部丝接在管体的内螺纹部上,艾灸条的燃烧点顶压在所述折角条处;筒体通过螺杆与运动盘下端的螺孔丝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包括丝杆和丝杆升降台,其中丝杆竖直的固定连接在基座上,在丝杆上连接有丝杆升降台,直线往复电机的外壁与丝杆升降台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螺孔的轴线与直线往复电机的轴线平行或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分为上下两段,所述筒体的上下两段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作为优选,管体的上端伸入至网罩内部,位于管体顶端的折角条的数量为4 个。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基座用于承载支架;支架用于承载直线往复电机;直线往复电机为市售常规产品,用于带动运动盘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为3cm左右) 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由于艾灸条经由筒体、螺杆等结构与运动盘上的螺孔丝接固定,因此在直线往复电机的驱动下,艾灸条上的燃烧点随之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得到雀啄灸所应当具有的运动轨迹;而且,这种机械化的驱动模式能保证运动幅度及线路的稳定、均一,克服了手动操作的相关缺陷。
凸出部用于同直线往复电机的运动轴固定连接;螺孔用于供螺杆丝接固定,螺孔可以有若干个,从而可在运动盘上同时设置多个艾灸条,对穴区进行大范围的雀啄灸;筒体的外部承载螺杆,筒体内部的腔体用于容纳艾灸条;弹簧用于持续顶压艾灸条尾端(即不燃烧端),将燃烧点持续顶压在折角条处,从而可使燃烧点与筒体、网罩之间保持位置相对固定;艾灸条为常规的条状艾灸,可自市面购得;筒体开口端外壁上的外螺纹部用于同管体内壁的内螺纹部丝接固定,从而将筒体与网罩加以固定;当筒体丝接固定在管体上时,受弹簧的推动作用,艾灸条末端的燃烧点伸入至管体中,并被顶压在折角条处,折角条对燃烧点起到限位作用;网罩用于将燃烧点与位于外部的患者皮肤相隔离,从而避免燃烧点误触皮肤造成烫伤;网罩为硬质的多孔状壳体结构,既保证燃烧点与皮肤的隔离,又不影响艾灸气息穿过,同时不影响艾灸燃烧所需的空气供给。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将支架设计为配套的丝杆及丝杆升降台,其中丝杆由于承载丝杆升降台,为其提供上下运动空间,丝杆升降台可用于在执行艾灸理疗前调整高度,从而契合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该技术方案设计了符合雀啄灸疗法运动特征的机械结构,并采用了全新的艾灸条固定模式。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利用筒体和网罩构成一相对封闭的空间,艾灸条位于该空间中,其后端由弹簧持续顶压,使前端的燃烧点保持在折角条处,从而保证了燃烧点到外部的距离恒定;同时,基于网罩的阻挡作用,可避免燃烧点误触皮肤造成烫伤。在此基础上,利用筒体末端的螺杆与运动盘上的螺孔丝接固定,再由直线往复电机驱动运动盘执行标准、均一的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得到理想的雀啄灸运动轨迹。应用本实用新型,不仅省人力,而且艾灸运动的幅度和线路更加标准、均一,同时,还避免了燃烧点误触皮肤造成烫伤的问题,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网罩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网罩的外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网罩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筒体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运动盘底面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运动盘顶面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筒体丝接于网罩时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外部结构图;
图中:
1、基座 2、支架 3、直线往复电机 4、运动盘
5、凸出部 6、螺孔 7、筒体 8、螺杆
9、腔体 10、弹簧 11、艾灸条 12、燃烧点
13、外螺纹部 14、网罩 15、管体 16、内螺纹部
17、折角条 21、丝杆 22、丝杆升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如图1~8所示,包括基座1,支架2,直线往复电机 3,运动盘4,凸出部5,螺孔6,筒体7,螺杆8,腔体9,弹簧10,艾灸条11,燃烧点12,外螺纹部13,网罩14,管体15,内螺纹部16,折角条17,其中,支架2固定连接在基座1上,直线往复电机3的外壁与支架2固定连接,直线往复电机3的运动轴与运动盘4上端的凸出部5相连接,在运动盘4的下端具有若干螺孔6;筒体7的一个端面封闭、另一个端面开口,在筒体7的封闭的端面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杆8,筒体7的内部为腔体9,弹簧10位于所述腔体9中,弹簧 10的一端与筒体7的封闭的端面内侧固定连接,弹簧10的另一端顶压在艾灸条 11的一端,艾灸条11的另一端为燃烧点12,筒体7开口端的外壁上具有外螺纹部13;网罩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管体15,在所述管体15的内壁上具有内螺纹部16,在述管体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折角条17;筒体7通过外螺纹部13 丝接在管体15的内螺纹部16上,艾灸条11的燃烧点12顶压在所述折角条17处;筒体7通过螺杆8与运动盘4下端的螺孔6丝接固定。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基座1用于承载支架2;支架2用于承载直线往复电机3;直线往复电机3为市售常规产品,用于带动运动盘4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为3cm左右)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由于艾灸条11经由筒体7、螺杆8等结构与运动盘4上的螺孔6丝接固定,因此在直线往复电机3的驱动下,艾灸条11 上的燃烧点12随之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得到雀啄灸所应当具有的运动轨迹;而且,这种机械化的驱动模式能保证运动幅度及线路的稳定、均一,克服了手动操作的相关缺陷。
凸出部5用于同直线往复电机3的运动轴固定连接;螺孔6用于供螺杆8 丝接固定,螺孔6可以有若干个,从而可在运动盘4上同时设置多个艾灸条11,对穴区进行大范围的雀啄灸;筒体7的外部承载螺杆8,筒体7内部的腔体9用于容纳艾灸条11;弹簧10用于持续顶压艾灸条11尾端(即不燃烧端),将燃烧点12持续顶压在折角条17处,从而可使燃烧点12与筒体7、网罩14之间保持位置相对固定;艾灸条11为常规的条状艾灸,可自市面购得;筒体7开口端外壁上的外螺纹部13用于同管体15内壁的内螺纹部16丝接固定,从而将筒体 7与网罩14加以固定;当筒体7丝接固定在管体15上时,受弹簧10的推动作用,艾灸条11末端的燃烧点12伸入至管体15中,并被顶压在折角条17处,折角条17对燃烧点12起到限位作用;网罩14用于将燃烧点12与位于外部的患者皮肤相隔离,从而避免燃烧点12误触皮肤造成烫伤;网罩14为硬质的多孔状壳体结构,既保证燃烧点12与皮肤的隔离,又不影响艾灸气息穿过,同时不影响艾灸燃烧所需的空气供给。
利用上述雀啄灸仪进行疾病治疗,其过程如下:
1、泄泻
主穴:肾俞、脾俞。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天枢。
治法:主穴均取,配穴酌加1~2穴,所有穴位双侧同用,每次每穴约灸6min 左右,以局部感觉温暖、舒适出现红晕时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可休息4日。
疗效:共治脾肾阳虚型泄泻30例,均经治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痊愈24例,显效4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为100.0%。
2、高血压
取穴:百会、足三里。
治法:先灸百会,后灸双侧足三里。
疗效:共治318例,均停用降压药物,灸疗后大都有即刻不同程度的降压效果。灸前平均收缩压166.5mm汞柱,灸后为142.3mm汞柱,降低24.2mm汞柱。灸前平均舒张压为108.7mm汞柱,灸后为95.3mm汞柱,降低13.2mm汞柱。经统计,1周内血压恢复正常评为显效者231例,占72.6%;2周内血压基本恢复正常评为有效者60例,占18.9%;经治2周,血压无改善27例,占8.5%。总有效率为91.5%。
3、中风患肢水肿
取穴:百会、曲池、外关、合谷、中渚、环跳、阳陵泉、太冲、悬钟。
治法:每次施灸约1小时,每穴施灸5~6min。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疗效:对中风患侧肢体水肿的患者共166例,经2个疗程雀啄灸治疗后,痊愈41例,显效74例,有效4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2%。艾灸对甲皱微循环的检测数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取穴:翳风。
治法:仅取患者穴区。每次施灸30min,至翳风穴处出现红晕、潮湿为度。每日1次,l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33例,均为青少年。结果:痊愈21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9%。
5、痰湿阻肺证
取穴:隐白。
治法:双侧均取。一般施灸40~50min,灸后可见局部潮红,偶尔有起水泡者亦无妨,可用针灸针刺破,涂少许龙胆紫,次日可继续施灸。若见体质虚弱者可酌加足三里(双)穴。一般情况可只灸隐白穴,1日1次,7次为1疗程。
疗效:13例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其症状完全消失,其他功能均恢复正常者11例,显著好转并不再用药者1例,因治疗中断而无效者1例。治疗时间最长者2个疗程,最短者0.57个疗程(4次)。总有效率92.3%。
6、脐周痛
主穴:神阙、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痛在脐上者配灸水分、下脘;痛在脐下者配灸关元,气海、大敦;痛在脐旁配天枢、大横。
治法:主穴每次取2~3个,配穴据疼痛部位而选。每穴施灸约5~10min。根据症情,每日施灸1~2次,7日为1疗程。
疗效:共治疗23例。结果:痊愈12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
7、脱肛
主穴:百会、长强、足三里。
配穴:分二组:(1)心、肝(左侧耳穴);(2)脾、肾(右侧耳穴)。
治法:主穴百会必取,另加一穴。每日施灸1次,病情严重时可灸2次,针刺为每日治疗1次。7~12日为1个疗程,间隔3~5日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疗效:共治192例,结果:痊愈137例,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为96.8%。在痊愈105例中,其中3~7日治愈的15例,8~14日治愈的36例,15~21日治愈的53例,21~28日治愈的1例。
8、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主穴:足三里、阑尾穴、曲池、中脘、天枢、气海。
配穴:上巨虚、手三里、合谷。
治法:上述穴位均取双侧。主穴每次取3~4个,配穴根据症情加1~2个。患者仰卧位,肢体穴位先针后灸:取穴部位皮肤常规消毒。下肢穴位取2寸毫针,直刺1寸~1.5寸;针刺上肢穴位时用1.5寸毫针,直刺0.5寸~1寸,均提插捻转至得气,以穴位局部感觉酸、胀为主,毫针刺入后,每隔15min行针1次,l 小时后拔针,按压针孔。留针过程中施灸。腹部穴位只灸不针。灸法:用清艾条或药用艾条2根,对针刺穴位施行雀啄灸,每穴约10min灸至取穴部位皮肤潮红,其温热感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取针后即停止艾灸。每日2次,连续治疗3日为一疗程。
疗效:临床上以术后出现肠鸣音、肛门排气作为消化道功能恢复的主要标志。 63例患者胃肠功能均在3日内恢复,其中第1d后胃肠功能恢复者48例,针灸 2日后胃肠功能恢复者10例。治愈率为100%。
9、慢性前列腺炎
主穴:会阴。
配穴:秩边、气海、中极、关元、三阴交。
治法:药艾条制备:将艾叶、白芷、防风、乌药、小茴香、官桂。按8:4:4:3:2:2 的比例称好后,把白芷、防风、乌药、官桂粉碎后过250目筛备用。再将艾叶碾制成艾绒后与上述药粉搅拌均匀,以优质桑皮纸卷制成药艾条备用。
用法:配穴每次取2~3穴,用针刺法。嘱患者伏卧位,取28号3寸毫针分别对准秩边直刺进针,提插捻转至穴位周围有酸麻胀重感,使酸麻胀重之针感放射至前阴,留针10min,然后出针揉按针孔。患者再取仰卧位,取28号2寸毫针分别在气海、中极、关元穴处直刺进针,提插捻转至酸麻胀重之针感放射至前阴,三阴交直刺进针,至穴位周围产生酸胀感为度,留针20min,每10min捻转行针1次。主穴用雀啄灸法。取上述自制药艾条点燃后对准会阴穴处用雀啄法灸之,灸至穴位周围皮肤出现红润有痒感为度。上述方法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日再行下1疗程。
疗效:共观察60例患者,经过1个月治疗后,治愈39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
10、癣
取穴:阿是穴(病灶部位)
治法:雀啄灸每次约5~10min,以不引起2度烧伤为原则和皮肤充血为度。如为甲癣,治疗前,嘱患者用温热水将病甲浸泡30min,使其甲板软化,常规消毒,再用刀片清除碎甲及周围增生物,而且后用棉签蘸冰醋酸涂抹,另外市售艾条雀啄灸灸20min,使患部皮肤潮红,以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治疗不按疗程,治愈为止。如患者不能坚持按规定来诊,可教给患者家属治疗。整个治疗期间,强调注意衣服消毒和杜绝再感染机会。
疗效:治疗头癣和体癣73例。结果全部治愈:灸1次治愈者4例,2~3次治愈者35例,4~5次治愈者32例;6次以上治愈者只有2例。全部病例无1例复发和再感染。甲癣患者共治147人,临床疗效亦较满意。其中110例,经10~20 次治疗,痊愈40例,好转6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占98.2%。
11、疖肿
主穴:阿是穴(病灶区)。
配穴:合谷、委中。
治法:主穴用雀啄灸法,距离病灶约0.5~1寸,以患者感微烫为度。每次约 30min,每日1次。配穴每次取1穴。以三棱针点剌,挤出6~10滴血。隔日1次。灸针都不计疗程,以愈为度。
疗效:54例初成脓疖经治2~3次全部消散;26例脓初成者经3次治疗后有 10例肿痛消散、吸收,16例切开排脓后均再灸1次而愈。
12、小儿腹泻
取穴:中脘、下脘、神阙、天枢、足三里、肾俞。
治法:每次取2~3穴,穴位可轮流选用。每日灸2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另外,治疗期间乳食应定时定量,合理安排,注意卫生。
疗效:共治770例,结果:痊愈660例(其中,经治疗1~3次痊愈615例, 3~5次痊愈45例);显效42例;好转者44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97.1%。
13、呼吸道疾患易感儿
取穴:涌泉、肺俞。
治法:每次取1穴,双侧同取。每穴以雀啄灸法悬灸20min,悬灸方法同前之,使其热度以患儿能忍受为度。每日1次,6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二个疗程。
疗效:涌泉穴组:治愈和显效率为83.4%,总有效率为95.9%;肺俞穴组治愈和显效率为79.2%,总有效率为94.3%。两组灸治呼吸道易感儿,涌泉穴组疗效略优于肺俞穴组,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4、妊娠呕吐
取穴:中脘、天突、内关、巨阙、神门、足三里。
治法:药艾条制备:陈艾叶(2年以上)250g,苍术50g。先将苍术研成细末,再将艾叶揉搓成团状,两者混匀,用细麻纸(或易燃的薄纸卷)裹成长20~25cm、直径约1.2cm的药艾条。
用法:每次选3~4穴,对准选定的穴位,距皮肤1寸上下行雀啄灸,直到所灸穴位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
疗效:共治33例,除上述方法外,未做其他辅助治疗。结果,全部治愈,其中经3次治疗呕吐停止17例,经5次治疗呕吐消失11例,经7次治疗呕吐消失5例。
以上治疗过程表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雀啄灸仪,可对患者进行雀啄灸治疗,并获得确切有效的治疗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足以取代常规的手动操作模式,为雀啄灸疗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2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如图1~8所示,包括基座1,支架2,直线往复电机 3,运动盘4,凸出部5,螺孔6,筒体7,螺杆8,腔体9,弹簧10,艾灸条11,燃烧点12,外螺纹部13,网罩14,管体15,内螺纹部16,折角条17,其中,支架2固定连接在基座1上,直线往复电机3的外壁与支架2固定连接,直线往复电机3的运动轴与运动盘4上端的凸出部5相连接,在运动盘4的下端具有若干螺孔6;筒体7的一个端面封闭、另一个端面开口,在筒体7的封闭的端面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杆8,筒体7的内部为腔体9,弹簧10位于所述腔体9中,弹簧 10的一端与筒体7的封闭的端面内侧固定连接,弹簧10的另一端顶压在艾灸条 11的一端,艾灸条11的另一端为燃烧点12,筒体7开口端的外壁上具有外螺纹部13;网罩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管体15,在所述管体15的内壁上具有内螺纹部16,在述管体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折角条17;筒体7通过外螺纹部13 丝接在管体15的内螺纹部16上,艾灸条11的燃烧点12顶压在所述折角条17处;筒体7通过螺杆8与运动盘4下端的螺孔6丝接固定。其中,所述支架2 包括丝杆21和丝杆升降台22,其中丝杆21竖直的固定连接在基座1上,在丝杆21上连接有丝杆升降台22,直线往复电机3的外壁与丝杆升降台22固定连接。螺孔6的轴线与直线往复电机3的轴线平行或重合。所述筒体7分为上下两段,所述筒体7的上下两段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管体15的上端伸入至网罩14 内部,位于管体15顶端的折角条17的数量为4个。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支架(2),直线往复电机(3),运动盘(4),凸出部(5),螺孔(6),筒体(7),螺杆(8),腔体(9),弹簧(10),艾灸条(11),燃烧点(12),外螺纹部(13),网罩(14),管体(15),内螺纹部(16),折角条(17),其中,支架(2)固定连接在基座(1)上,直线往复电机(3)的外壁与支架(2)固定连接,直线往复电机(3)的运动轴与运动盘(4)上端的凸出部(5)相连接,在运动盘(4)的下端具有若干螺孔(6);筒体(7)的一个端面封闭、另一个端面开口,在筒体(7)的封闭的端面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杆(8),筒体(7)的内部为腔体(9),弹簧(10)位于所述腔体(9)中,弹簧(10)的一端与筒体(7)的封闭的端面内侧固定连接,弹簧(10)的另一端顶压在艾灸条(11)的一端,艾灸条(11)的另一端为燃烧点(12),筒体(7)开口端的外壁上具有外螺纹部(13);网罩(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管体(15),在所述管体(15)的内壁上具有内螺纹部(16),在述管体(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折角条(17);筒体(7)通过外螺纹部(13)丝接在管体(15)的内螺纹部(16)上,艾灸条(11)的燃烧点(12)顶压在所述折角条(17)处;筒体(7)通过螺杆(8)与运动盘(4)下端的螺孔(6)丝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丝杆(21)和丝杆升降台(22),其中丝杆(21)竖直的固定连接在基座(1)上,在丝杆(21)上连接有丝杆升降台(22),直线往复电机(3)的外壁与丝杆升降台(2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其特征在于螺孔(6)的轴线与直线往复电机(3)的轴线平行或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7)分为上下两段,所述筒体(7)的上下两段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其特征在于管体(15)的上端伸入至网罩(14)内部,位于管体(15)顶端的折角条(17)的数量为4个。
CN201921007759.7U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932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7759.7U CN210932710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7759.7U CN210932710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32710U true CN210932710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86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7759.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932710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327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1391A (zh) * 2019-07-01 2019-09-20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1391A (zh) * 2019-07-01 2019-09-20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CN110251391B (zh) * 2019-07-01 2024-02-06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9890B (zh) 中药艾灸的药物
CN210932710U (zh)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CN108392396A (zh) 全方位熏蒸按摩理疗床
CN102580011B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炎的隔药灸脐中药组合物
CN103191274A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敷中药散剂
CN105770040A (zh) 药石敷穴磁疗自热袋
CN110251391B (zh) 一种新型的雀啄灸仪
CN103705560A (zh) 一种治疗风湿的足浴中药组合物
CN107334848A (zh) 一种中药艾灸膏的配方及其使用方法
CN108210314A (zh) 一种保健用艾灸披肩
CN113398218A (zh) 一种珍珠香灸及制备方法和施灸方法
CN111991461A (zh) 一种治疗软伤疼痛的中药塌渍膏及其制备方法与辅助治疗袋
CN1115154C (zh) 痔疮药
CN109758323A (zh) 一种中医推拿手法装置及其推拿手法
CN204798408U (zh) 一种带有物理疗法治哮喘的药包的治疗床
CN103800874B (zh) 一种熏蒸治疗脑中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药物组合物
CN1054363A (zh) 神灸治疗保健器
CN101313944B (zh) 百草疼痛渗透液
CN212940532U (zh) 磁疗中药熏蒸装置
CN1140290C (zh) 接骨药
CN1289118C (zh) 一种用于推拿深透疗法的外敷中药
CN105560537A (zh) 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84734A (zh) 一种针对肌肉劳损的透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735411B (zh) 穴位自动按摩仪
CN116832102A (zh) 一种具有祛风散寒功能的麝香链子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