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32380U - 多功能护理单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护理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32380U
CN210932380U CN201921414119.8U CN201921414119U CN210932380U CN 210932380 U CN210932380 U CN 210932380U CN 201921414119 U CN201921414119 U CN 201921414119U CN 210932380 U CN210932380 U CN 210932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lifting hole
connecting buckle
patient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141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萍
王蕾
柳悦
郭娜
赫志芳
胡媛
朱洪涛
钱俊芳
刘晓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chu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Yinchu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chu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Yinchu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14141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32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32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32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护理单,涉及医护用品技术领域,设置在患者与病床之间,包括躯干护理单,躯干护理单包括躯干垫单,躯干垫单上开设有第一提拉孔、第二提拉孔,第一提拉孔、第二提拉孔分别设置在靠近躯干垫单左右两侧边缘处的位置,第一提拉孔、第二提拉孔左右相对设置。医护人员将躯干垫单的左右一侧盖在患者的躯干上,将受穿过第一提拉孔或第二提拉孔用力,即可帮助患者向左侧或右侧翻转,平均一位医护人员即可帮助一位患者完成翻身,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多功能护理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护理单。
背景技术
患者的卧床体位是影响其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在护理过程中,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采用正确而安全的体位转换方法、纠正不当的姿势和卧位等都是增进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也是辅助治疗和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传统帮助病人翻身的方式是医护人员直接与病人接触,用力帮助病人翻身,使用此种方法会因医护人员力量不够或用力不均匀导致的病人皮肤损伤, 而长期卧床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平均每两小时需要翻身一次,并且需要多人协助,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辅助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翻身以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的多功能护理单。
一种多功能护理单,设置在患者与病床之间,包括躯干护理单,躯干护理单包括躯干垫单,躯干垫单包括正面和背面,躯干垫单的正面朝向患者,躯干垫单上开设有第一提拉孔、第二提拉孔,第一提拉孔、第二提拉孔分别设置在靠近躯干垫单左右两侧边缘处的位置,第一提拉孔、第二提拉孔左右相对设置,以便于医护人员将躯干垫单的左侧或右侧盖在患者躯干上后,将手穿过第一提拉孔或第二提拉孔用力帮助患者向右侧或左侧翻身,上述内容均以躯干垫单的正面为参照。
优选的,躯干垫单上还开设有第三提拉孔、第四提拉孔、第五提拉孔、第六提拉孔、第七提拉孔、第八提拉孔,第三提拉孔靠近第一提拉孔设置,第四提拉孔靠近第二提拉孔设置,以使医护人员的手能够同时穿过第一提拉孔和第三提拉孔或同时穿过第二提拉孔和第四提拉孔,进而便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翻身,第五提拉孔、第七提拉孔设置在靠近躯干垫单左侧边缘处的位置,第五提拉孔靠近第七提拉孔设置,第六提拉孔、第八提拉孔设置在靠近躯干垫单右侧边缘处的位置,第六提拉孔靠近第八提拉孔设置,以使医护人员的手能够同时穿过第五提拉孔和第七提拉孔或同时穿过第六提拉孔和第八提拉孔,进而便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翻身;第一提拉孔、第二提拉孔、第三提拉孔、第四提拉孔均设置在躯干垫单的上半部分,第五提拉孔、第六提拉孔、第七提拉孔、第八提拉孔均设置在躯干垫单的下半部分;第一提拉孔的中心、第二提拉孔的中心均位于第三提拉孔的中心、第四提拉孔的中心的上部,第五提拉孔的中心、第六提拉孔的中心均位于第七提拉孔的中心、第八提拉孔的中心的上部,第一提拉孔的中心与第二提拉孔的中心左右相正对,第一提拉孔的中心与第七提拉孔的中心上下相正对,第二提拉孔的中心与第八提拉孔的中心上下相正对,第三提拉孔的中心与第四提拉孔的中心左右相正对,第三提拉孔的中心与第五提拉孔的中心上下相正对,第四提拉孔的中心与第六提拉孔的中心上下相正对,第五提拉孔的中心与第六提拉孔的中心左右相正对,第七提拉孔的中心与第八提拉孔的中心左右相正对,以使医护人员在躯干垫单的左侧或右侧盖在患者的躯干上后,能够双手同时穿过并提拉第一提拉孔、第三提拉孔、第五提拉孔、第七提拉孔或同时穿过并提拉第二提拉孔、第四提拉孔、第六提拉孔、第八提拉孔帮助患者向左侧或向右侧翻身,进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上述内容均以躯干垫单的正面为参照。
优选的,躯干护理单还包括第一连接扣、第二连接扣、第三连接扣、第一提拉带、第二提拉带,第一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面的左侧边缘处或右侧边缘处,第二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的正中偏左或正中偏右的位置处,第二连接扣与第一连接扣相适配,若第一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面的左侧边缘处,则第二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的正中偏左位置处,若第一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面的右侧边缘处,则第二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的正中偏右位置处,以使躯干垫单的左右两侧分别翻转包裹患者的躯干后使用第一连接扣与第二连接扣连接固定包裹患者,第三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靠近右下侧边缘处或靠近左下侧边缘处,若第一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面的左侧边缘处,则第三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靠近右下侧边缘处,若第一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面的右侧边缘处,则第三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靠近左下侧边缘处,以使第一连接扣与第二连接扣连接后,第三连接扣外露,第一提拉带、第二提拉带均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第一提拉带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中偏上位置处,第二提拉带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中偏下位置处,以使躯干垫单包裹患者后第一提拉带和第二提拉带分别对应在靠近患者肩部和腰部的位置;多功能护理单还包括胯下护理单,胯下护理单设置在躯干护理单的下部且两者连接,胯下护理单包括胯下垫单、第四连接扣,胯下垫单与躯干垫单连接,胯下垫单包括正面和背面,胯下垫单的正面朝向患者,第四连接扣设置在胯下垫单的正面的下侧边缘处,第四连接扣与第三连接扣的相适配,以使躯干垫单包裹患者后,胯下垫单从患者胯下穿过,通过第三连接扣与第四连接扣连接固定,进而使患者胯下能够受躯干支撑。
优选的,躯干护理单还包括第五连接扣、第六连接扣、第七连接扣,第五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面,第五连接扣与第一连接扣相正对,第六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第六连接扣与第二连接扣相正对,第六连接扣与第五连接扣相适配,以使躯干垫单的左侧盖在右侧上包裹患者的躯干或躯干垫单的右侧盖在左侧上包裹患者的躯干后选择第一连接扣与第二连接扣连接或第五连接扣与第六连接扣连接均能够固定包裹患者,第七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第七连接扣与第三连接扣相正对,第七连接扣与第四连接扣相适配,以使躯干垫单的左侧盖在右侧上包裹患者的躯干或躯干垫单的右侧盖在左侧上包裹患者的躯干,并使用胯下垫单穿过患者的胯下后能够选择第四连接扣与第三连接扣连接或第四连接扣与第七连接扣连接均能够固定胯下垫单与躯干垫单。
优选的,胯下护理单上侧边的长度大于下侧边的长度,且胯下垫单的上侧边与下侧边的连接边为弧形边,以便于胯下护理单穿过患者胯下,且减轻患者不适。
优选的,躯干护理单还包括更换单,更换单设置在垫单的正面的中心处,更换单的左右两侧边与躯干垫单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更换单拆下进行清洁或更换,更换单的上下两侧边与躯干垫单不连接,以使更换单与躯干垫单之间上下可通,胯下垫单的下侧边长度不大于更换单的下侧边的长度,以使胯下垫单的下侧边能够从更换单的下部穿入更换单与躯干垫单之间,进而使胯下垫单隐藏。
优选的,更换单为双层结构,更换单的一侧边为可开式封口,以便于打开更换单向更换单内部添加助于患者康复的物品。
优选的,多功能护理单还包括头部护理单,头部护理单与躯干护理单由上至下连接,头部护理单的正中位置为双层,头部护理单的正中位置的上侧边为可开式封口,以将枕头从可开式封口放入头部护理单的正中位置的内部,进而垫起患者头部。
优选的,头部护理单的宽度为30~40厘米,躯干垫单的宽度为70厘米,第一提拉带与躯干垫单的上侧边的距离为10~15厘米,第二提拉带与躯干垫单的下侧边的距离为10~15厘米。
优选的,躯干护理单还包括软管固定扣,软管固定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以便于带有尿管或胃管的病人受多功能护理单包裹后固定尿管或胃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医护人员将躯干垫单的左右一侧盖在患者的躯干上,将手穿过第一提拉孔或第二提拉孔用力,即可帮助患者向左侧或右侧翻转,平均一位医护人员即可帮助一位患者完成翻身,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护理单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功能护理单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躯干护理单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躯干护理单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多功能护理单10、躯干护理单20、躯干垫单201、第一提拉孔2011、第二提拉孔2012、第三提拉孔2013、第四提拉孔2014、第五提拉孔2015、第六提拉孔2016、第七提拉孔2017、第八提拉孔2018、第一连接扣202、第二连接扣203、第三连接扣204、第一提拉带205、第二提拉带206、第五连接扣207、第六连接扣208、第七连接扣209、更换单210、胯下护理单30、胯下垫单301、第四连接扣302、头部护理单40、软管固定扣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请参看图1或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单10,设置在患者与病床之间,包括躯干护理单20,躯干护理单20包括躯干垫单201,躯干垫单201包括正面和背面,躯干垫单201的正面朝向患者,躯干垫单201上开设有第一提拉孔2011、第二提拉孔2012,第一提拉孔2011、第二提拉孔2012分别设置在靠近躯干垫单201左右两侧边缘处的位置,第一提拉孔2011、第二提拉孔2012左右相对设置,以便于医护人员将躯干垫单201的左侧或右侧盖在患者躯干上后,将手穿过第一提拉孔2011或第二提拉孔2012用力帮助患者向右侧或左侧翻身,上述内容均以躯干垫单201的正面为参照。
请参看图1或图3,进一步的,躯干垫单201上还开设有第三提拉孔2013、第四提拉孔2014、第五提拉孔2015、第六提拉孔2016、第七提拉孔2017、第八提拉孔2018,第三提拉孔2013靠近第一提拉孔2011设置,第四提拉孔2014靠近第二提拉孔2012设置,以使医护人员的手能够同时穿过第一提拉孔2011和第三提拉孔2013或同时穿过第二提拉孔2012和第四提拉孔2014,进而便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翻身,第五提拉孔2015、第七提拉孔2017设置在靠近躯干垫单201左侧边缘处的位置,第五提拉孔2015靠近第七提拉孔2017设置,第六提拉孔2016、第八提拉孔2018设置在靠近躯干垫单201右侧边缘处的位置,第六提拉孔2016靠近第八提拉孔2018设置,以使医护人员的手能够同时穿过第五提拉孔2015和第七提拉孔2017或同时穿过第六提拉孔2016和第八提拉孔2018,进而便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翻身;第一提拉孔2011、第二提拉孔2012、第三提拉孔2013、第四提拉孔2014均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上半部分,第五提拉孔2015、第六提拉孔2016、第七提拉孔2017、第八提拉孔2018均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下半部分;第一提拉孔2011的中心、第二提拉孔2012的中心均位于第三提拉孔2013的中心、第四提拉孔2014的中心的上部,第五提拉孔2015的中心、第六提拉孔2016的中心均位于第七提拉孔2017的中心、第八提拉孔2018的中心的上部,第一提拉孔2011的中心与第二提拉孔2012的中心左右相正对,第一提拉孔2011的中心与第七提拉孔2017的中心上下相正对,第二提拉孔2012的中心与第八提拉孔2018的中心上下相正对,第三提拉孔2013的中心与第四提拉孔2014的中心左右相正对,第三提拉孔2013的中心与第五提拉孔2015的中心上下相正对,第四提拉孔2014的中心与第六提拉孔2016的中心上下相正对,第五提拉孔2015的中心与第六提拉孔2016的中心左右相正对,第七提拉孔2017的中心与第八提拉孔2018的中心左右相正对,以使医护人员在躯干垫单201的左侧或右侧盖在患者的躯干上后,能够双手同时穿过并提拉第一提拉孔2011、第三提拉孔2013、第五提拉孔2015、第七提拉孔2017或同时穿过并提拉第二提拉孔2012、第四提拉孔2014、第六提拉孔2016、第八提拉孔2018帮助患者向左侧或向右侧翻身,进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上述内容均以躯干垫单201的正面为参照。
请看餐图1至图4,进一步的,第一提拉孔2011、第二提拉孔2012、第三提拉孔2013、第四提拉孔2014、第五提拉孔2015、第六提拉孔2016、第七提拉孔2017、第八提拉孔2018均为椭圆形,长轴为10厘米,短轴为6厘米,第一提拉孔2011的长轴、第三提拉孔2013的长轴、第六提拉孔2016的长轴、第八提拉孔2018的长轴互相平行,第二提拉孔2012的长轴、第四提拉孔2014的长轴、第五提拉孔2015的长轴、第七提拉孔2017的长轴互相平行,第一提拉孔2011的长轴的延长线与第二提拉孔2012的长轴的延长线的夹角为30°~60°。
请看餐图1至图4,进一步的,躯干护理单20还包括第一连接扣202、第二连接扣203、第三连接扣204、第一提拉带205、第二提拉带206,第一连接扣202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正面的左侧边缘处或右侧边缘处,第二连接扣203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背面的正中偏左或正中偏右的位置处,第二连接扣203与第一连接扣202相适配,若第一连接扣202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正面的左侧边缘处,则第二连接扣203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背面的正中偏左位置处,若第一连接扣202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正面的右侧边缘处,则第二连接扣203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背面的正中偏右位置处,以使躯干垫单201的左右两侧分别翻转包裹患者的躯干后使用第一连接扣202与第二连接扣203连接固定包裹患者,第三连接扣204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背面靠近右下侧边缘处或靠近左下侧边缘处,若第一连接扣202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正面的左侧边缘处,则第三连接扣204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背面靠近右下侧边缘处,若第一连接扣202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正面的右侧边缘处,则第三连接扣204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背面靠近左下侧边缘处,以使第一连接扣202与第二连接扣203连接后,第三连接扣204外露,第一提拉带205、第二提拉带206均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背面,第一提拉带205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正中偏上位置处,第二提拉带206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正中偏下位置处,以使躯干垫单201包裹患者后第一提拉带205和第二提拉带206分别对应在靠近患者肩部和腰部的位置;多功能护理单10还包括胯下护理单30,胯下护理单30设置在躯干护理单20的下部且两者连接,胯下护理单30包括胯下垫单301、第四连接扣302,胯下垫单301与躯干垫单201连接,胯下垫单301包括正面和背面,胯下垫单301的正面朝向患者,第四连接扣302设置在胯下垫单301的正面的下侧边缘处,第四连接扣302与第三连接扣204的相适配,以使躯干垫单201包裹患者后,胯下垫单301从患者胯下穿过,通过第三连接扣204与第四连接扣302连接固定,进而使患者胯下能够受躯干支撑。
请看餐图1至图4,进一步的,躯干护理单20还包括第五连接扣207、第六连接扣208、第七连接扣209,第五连接扣207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正面,第五连接扣207与第一连接扣202相正对,第六连接扣208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背面,第六连接扣208与第二连接扣203相正对,第六连接扣208与第五连接扣207相适配,以使躯干垫单201的左侧盖在右侧上包裹患者的躯干或躯干垫单201的右侧盖在左侧上包裹患者的躯干后选择第一连接扣202与第二连接扣203连接或第五连接扣207与第六连接扣208连接均能够固定包裹患者,第七连接扣209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背面,第七连接扣209与第三连接扣204相正对,第七连接扣209与第四连接扣302相适配,以使躯干垫单201的左侧盖在右侧上包裹患者的躯干或躯干垫单201的右侧盖在左侧上包裹患者的躯干,并使用胯下垫单301穿过患者的胯下后能够选择第四连接扣302与第三连接扣204连接或第四连接扣302与第七连接扣209连接均能够固定胯下垫单301与躯干垫单201。
请看餐图1、图2,进一步的,胯下护理单30上侧边的长度大于下侧边的长度,且胯下垫单301的上侧边与下侧边的连接边为弧形边,以便于胯下护理单30穿过患者胯下,且减轻患者不适。胯下护理单30的上侧边长度为70、下侧边长度为20。
请参看图1、图3,进一步的,躯干护理单20还包括更换单210,更换单210设置在垫单的正面的中心处,更换单210的左右两侧边与躯干垫单201使用拉链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更换单210拆下进行清洁或更换,更换单210的上下两侧边与躯干垫单201不连接,以使更换单210与躯干垫单201之间上下可通,胯下垫单301的下侧边长度不大于更换单210的下侧边的长度,以使胯下垫单301的下侧边能够从更换单210的下部穿入更换单210与躯干垫单201之间,进而使胯下垫单301隐藏。
请参看图1、图3,进一步的,更换单210为双层结构,更换单210的一侧边为使用魔术贴的可开式封口,以便于打开更换单210向更换单210内部添加助于患者康复的物品。
请参看图1、图2,进一步的,多功能护理单10还包括头部护理单40,头部护理单40与躯干护理单20由上至下连接,头部护理单40的正中位置为双层,头部护理单40的正中位置的上侧边为使用魔术贴的可开式封口,以将枕头从可开式封口放入头部护理单40的正中位置的内部,进而垫起患者头部。
进一步的,多功能护理单10还包括楔形枕,以在患者翻身后将楔形枕放入头部护理单40内部增加患者翻身后的舒适度,并且在患者平躺时将两个楔形枕叠放放入头部护理单40内部增加患者舒适度。
请参看图1、图2,进一步的,头部护理单40的宽度为35厘米,躯干垫单201的宽度为70厘米,第一提拉带205与躯干垫单201的上侧边的距离为10厘米,第二提拉带206与躯干垫单201的下侧边的距离为10厘米,以使患者的躯干躺在躯干护理单20上时,患者的头部正好位于头部护理单40的中部,并且第一提拉带205位于患者的肩部上下位置、第二提拉带206位于患者的腰部上下位置。
请参看图2、图4,进一步的,躯干护理单20还包括软管固定扣50,软管固定扣50设置在躯干垫单201的背面,以便于带有尿管或胃管的病人受多功能护理单10包裹后固定尿管或胃管。软管固定扣50为四个,分别位于第四提拉孔2014上部且靠近第四提拉孔2014、第三提拉孔2013上部且靠近第三提拉孔2013、第六提拉孔2016且靠近第六提拉孔2016、第五提拉孔2015下部且靠近第五提拉孔2015的位置,软管固定扣50为一对魔术贴粘扣。
请参看图1至图4,第一连接扣202与第二连接扣203为一对魔术贴粘扣,第四连接扣302与第三连接扣204一对魔术贴粘扣,第四连接扣302与第七连接扣209也为一对魔术贴粘扣,第五连接扣207与第六连接扣208为一对魔术贴粘扣。
请参看图1至图4,进一步的,躯干垫单201为长160厘米、宽70厘米的长方形,头部护理单40为长160厘米、宽35厘米的长方形,更换单210为边长70厘米的正方形。
请参看图2、图4,进一步的,第一提拉带205、第二提拉带206的长度方向与躯干垫单201的长度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上述所有魔术贴粘扣平整连接,以使患者舒适,多功能护理单10的材料为混纺棉布。
医护人员使用本多功能护理单10在帮助患者翻身时,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翻身后朝向的一侧,将躯干垫单201远离医护人员的一侧盖在患者躯干上部,医护人员的一只手穿过第一提拉孔2011、第三提拉孔2013,另一只手穿过第五提拉孔2015、第七提拉孔2017,或者医护人员的一只手穿过第二提拉孔2012、第四提拉孔2014,另一只手穿过第六提拉孔2016、第八提拉孔2018,双手向医护人员自身方向用力,帮助患者向医护人员的一侧翻身,完成翻身动作。
医护人员使用本多功能护理单10在帮助患者坐起时,医护人员站在病床一侧,并面向患者,将躯干垫单201包裹患者的躯干并使用第一连接扣202、第二连接扣203或使用第五连接扣207、第六连接扣208固定包裹,将胯下垫单301穿过患者的胯下并使用第四连接扣302、第三连接扣204或使用第四连接扣302、第七连接扣209将胯下垫单301与躯干垫单201固定连接,先帮助患者翻身,再将患者的双脚和两只小腿并拢并沿病床边缘放下至病床的床板下侧悬空,医护人员一只手穿过患者颈部靠近病床的一侧抓住第一提拉带205,同时将患者头部及颈部支撑在医护人员的此只手连接的胳膊上,另一只手的手掌顶住患者的背后腰部的位置,两手同时用力帮助患者坐起。
医护人员使用本多功能护理单10在帮助患者站起时,先帮助患者坐起,并面向患者,医护人员的双腿和双脚分别将患者的双腿和双脚并拢夹紧,医护人员使用头部将患者的头支撑,并将患者身体倾向医护人员方向,医护人员的双手同时抓住第二提拉带206,施加向上的提拉力将患者提起,帮助患者站起。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护理单,设置在患者与病床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护理单,躯干护理单包括躯干垫单,躯干垫单包括正面和背面,躯干垫单的正面朝向患者,躯干垫单上开设有第一提拉孔、第二提拉孔,第一提拉孔、第二提拉孔分别设置在靠近躯干垫单左右两侧边缘处的位置,第一提拉孔、第二提拉孔左右相对设置,以便于医护人员将躯干垫单的左侧或右侧盖在患者躯干上后,将手穿过第一提拉孔或第二提拉孔用力帮助患者向右侧或左侧翻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单,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垫单上还开设有第三提拉孔、第四提拉孔、第五提拉孔、第六提拉孔、第七提拉孔、第八提拉孔,第三提拉孔靠近第一提拉孔设置,第四提拉孔靠近第二提拉孔设置,以使医护人员的手能够同时穿过第一提拉孔和第三提拉孔或同时穿过第二提拉孔和第四提拉孔,进而便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翻身,第五提拉孔、第七提拉孔设置在靠近躯干垫单左侧边缘处的位置,第五提拉孔靠近第七提拉孔设置,第六提拉孔、第八提拉孔设置在靠近躯干垫单右侧边缘处的位置,第六提拉孔靠近第八提拉孔设置,以使医护人员的手能够同时穿过第五提拉孔和第七提拉孔或同时穿过第六提拉孔和第八提拉孔,进而便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翻身;第一提拉孔、第二提拉孔、第三提拉孔、第四提拉孔均设置在躯干垫单的上半部分,第五提拉孔、第六提拉孔、第七提拉孔、第八提拉孔均设置在躯干垫单的下半部分;第一提拉孔的中心、第二提拉孔的中心均位于第三提拉孔的中心、第四提拉孔的中心的上部,第五提拉孔的中心、第六提拉孔的中心均位于第七提拉孔的中心、第八提拉孔的中心的上部,第一提拉孔的中心与第二提拉孔的中心左右相正对,第一提拉孔的中心与第七提拉孔的中心上下相正对,第二提拉孔的中心与第八提拉孔的中心上下相正对,第三提拉孔的中心与第四提拉孔的中心左右相正对,第三提拉孔的中心与第五提拉孔的中心上下相正对,第四提拉孔的中心与第六提拉孔的中心上下相正对,第五提拉孔的中心与第六提拉孔的中心左右相正对,第七提拉孔的中心与第八提拉孔的中心左右相正对,以使医护人员在躯干垫单的左侧或右侧盖在患者的躯干上后,能够双手同时穿过并提拉第一提拉孔、第三提拉孔、第五提拉孔、第七提拉孔或同时穿过并提拉第二提拉孔、第四提拉孔、第六提拉孔、第八提拉孔帮助患者向左侧或向右侧翻身,进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单,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护理单还包括第一连接扣、第二连接扣、第三连接扣、第一提拉带、第二提拉带,第一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面的左侧边缘处或右侧边缘处,第二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的正中偏左或正中偏右的位置处,第二连接扣与第一连接扣相适配,若第一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面的左侧边缘处,则第二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的正中偏左位置处,若第一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面的右侧边缘处,则第二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的正中偏右位置处,以使躯干垫单的左右两侧分别翻转包裹患者的躯干后使用第一连接扣与第二连接扣连接固定包裹患者,第三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靠近右下侧边缘处或靠近左下侧边缘处,若第一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面的左侧边缘处,则第三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靠近右下侧边缘处,若第一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面的右侧边缘处,则第三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靠近左下侧边缘处,以使第一连接扣与第二连接扣连接后,第三连接扣外露,第一提拉带、第二提拉带均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第一提拉带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中偏上位置处,第二提拉带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中偏下位置处,以使躯干垫单包裹患者后第一提拉带和第二提拉带分别对应在靠近患者肩部和腰部的位置;多功能护理单还包括胯下护理单,胯下护理单设置在躯干护理单的下部且两者连接,胯下护理单包括胯下垫单、第四连接扣,胯下垫单与躯干垫单连接,胯下垫单包括正面和背面,胯下垫单的正面朝向患者,第四连接扣设置在胯下垫单的正面的下侧边缘处,第四连接扣与第三连接扣的相适配,以使躯干垫单包裹患者后,胯下垫单从患者胯下穿过,通过第三连接扣与第四连接扣连接固定,进而使患者胯下能够受躯干支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单,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护理单还包括第五连接扣、第六连接扣、第七连接扣,第五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正面,第五连接扣与第一连接扣相正对,第六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第六连接扣与第二连接扣相正对,第六连接扣与第五连接扣相适配,以使躯干垫单的左侧盖在右侧上包裹患者的躯干或躯干垫单的右侧盖在左侧上包裹患者的躯干后选择第一连接扣与第二连接扣连接或第五连接扣与第六连接扣连接均能够固定包裹患者,第七连接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第七连接扣与第三连接扣相正对,第七连接扣与第四连接扣相适配,以使躯干垫单的左侧盖在右侧上包裹患者的躯干或躯干垫单的右侧盖在左侧上包裹患者的躯干,并使用胯下垫单穿过患者的胯下后能够选择第四连接扣与第三连接扣连接或第四连接扣与第七连接扣连接均能够固定胯下垫单与躯干垫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单,其特征在于:所述胯下护理单上侧边的长度大于下侧边的长度,且胯下垫单的上侧边与下侧边的连接边为弧形边,以便于胯下护理单穿过患者胯下,且减轻患者不适。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单,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护理单还包括更换单,更换单设置在垫单的正面的中心处,更换单的左右两侧边与躯干垫单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更换单拆下进行清洁或更换,更换单的上下两侧边与躯干垫单不连接,以使更换单与躯干垫单之间上下可通,胯下垫单的下侧边长度不大于更换单的下侧边的长度,以使胯下垫单的下侧边能够从更换单的下部穿入更换单与躯干垫单之间,进而使胯下垫单隐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单为双层结构,更换单的一侧边为可开式封口,以便于打开更换单向更换单内部添加助于患者康复的物品。
8.如权利要求1~5或7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护理单还包括头部护理单,头部护理单与躯干护理单由上至下连接,头部护理单的正中位置为双层,头部护理单的正中位置的上侧边为可开式封口,以将枕头从可开式封口放入头部护理单的正中位置的内部,进而垫起患者头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护理单的宽度为30~40厘米,躯干垫单的宽度为70厘米,第一提拉带与躯干垫单的上侧边的距离为10~15厘米,第二提拉带与躯干垫单的下侧边的距离为10~15厘米。
10.如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单,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护理单还包括软管固定扣,软管固定扣设置在躯干垫单的背面,以便于带有尿管或胃管的病人受多功能护理单包裹后固定尿管或胃管。
CN201921414119.8U 2019-08-29 2019-08-29 多功能护理单 Active CN210932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4119.8U CN210932380U (zh) 2019-08-29 2019-08-29 多功能护理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4119.8U CN210932380U (zh) 2019-08-29 2019-08-29 多功能护理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32380U true CN210932380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3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14119.8U Active CN210932380U (zh) 2019-08-29 2019-08-29 多功能护理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32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75925A (en) Device for manipulating bedridden patients
US4536903A (en) Device for manipulating invalid bed patients
US20120284925A1 (en) Infant rolling prevention back panel to promote crawling
CN214073962U (zh) 一种用于危重病人俯卧位翻身的床垫
US10258523B2 (en) Patient tur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se
CN210932380U (zh) 多功能护理单
US20090144894A1 (en) Patient adjustment device
CN213588811U (zh) 一种新型病床床罩
TWM535559U (zh) 多功能翻身轉移位支托減壓墊
CN210408952U (zh) 一种新型多用途站立架
CN216496194U (zh) 一种可定位式护理垫
CN215607054U (zh) 多功能防护床罩以及医用防护床垫
CN213465731U (zh) 一体多功能翻身垫
JP5965514B1 (ja) 介助ベルト
CN216535862U (zh) 一种新型翻身、转移床垫
CN217472291U (zh) 半卧位辅助垫
CN202277457U (zh) 便于翻身的多功能护理垫
CN220213274U (zh) 一种不易滑脱的辅助翻身垫
CN216725029U (zh) 一种神经椎管术后患者用的翻身板
CN215502183U (zh) 一种新生儿鸟巢式转运装置
CN203389032U (zh) 便携式床上康复休闲辅助器
CN210843932U (zh) 一种翻身垫
JP2788229B2 (ja) 移動用介護用具
CN213588520U (zh) 一种新型小儿弹力约束装置
CN219207771U (zh) 一种多功能安全腰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