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8415U -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28415U
CN210928415U CN201921581567.7U CN201921581567U CN210928415U CN 210928415 U CN210928415 U CN 210928415U CN 201921581567 U CN201921581567 U CN 201921581567U CN 210928415 U CN210928415 U CN 210928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cooling
light
heat dissipation
rea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15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行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 Xingchun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yuanj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yuanj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yuanj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15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28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28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28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包括盖板、用于与移动终端贴合的基板、散热装置,以及与移动终端电性连接的背光装置,盖板与基板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供散热装置和背光装置置入的密封腔,背光装置包括用于提示移动终端的温度状态的发光组件和根据温度来控制发光组件提示状态的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通过设置与移动终端电性连接的背光装置,由温度传感器及时感测移动终端的内部热源温度,根据温度变化来控制发光组件的提示状态,及时提示用户减少或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在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降低移动终端内部器件的故障率的同时,通过散热装置内流体的流动效果提升移动终端的外观吸引力。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终端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产品趋向便携式,可穿戴式,以及小型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要求电子器件在单位体积处理信息量提升,即高密度化发展;同时单位时间处理速度提升,即高速化。这些要求促使电子元器件产生的功率密度和热流密度逐步提高,要将毫米级器件乃至微米级器件尺度上把极高的热量带走,传统的电子设备散热技术不再适用。研究表明,55%的电子设备失效是由温度高造成的。当电子器件工作在70℃--80℃时,温度每上升1℃,电子器件可靠性下降5%,相反,温度降低10℃,则电子器件故障率减少4%。
传统的风扇冷却系统由于占用空间过大,无法在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上应用。传统的水冷设备虽然冷却效果好,但是占用空间大,水泵噪声大,耗能多。手机上常用的散热铜管,也需要占据额外的内部空间。主芯片散热是目前电子设备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调整,是提高电脑、手机、手表等电子设备性能的一个瓶颈。现有技术中,通过微流体通道散热装置以体积小、传热能力强等优势成为微小型电子产品的首选散热设备,然而该微流体通道散热装置未能对电子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合理的应用或对用户给予提示,无法及时给予用户关于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下内部电子器件温度情况的反馈,使得用户无法根据电子设备的内部电子器件温度的实际情况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或停止对电子设备的使用,造成微流体通道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实时监测移动终端的温度,造成内部器件故障率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包括盖板、用于与移动终端贴合的基板、散热装置,以及与所述移动终端电性连接的背光装置,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供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背光装置置入的密封腔,所述背光装置包括用于提示所述移动终端的温度状态的发光组件和根据温度来控制所述发光组件提示状态的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且位于所述散热装置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盖设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降温组件、第二降温组件、微泵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降温组件、所述第二降温组件和所述微泵的微流循环道,所述第一降温组件为吸热组件,所述第二降温组件为散热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降温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降温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盖板上,所述微流循环道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降温组件和所述微泵之间的第一微流道、连接于所述第二降温组件和所述微泵之间的第二微流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降温组件和所述第二降温组件之间的第三微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降温组件和所述第一微流道内设置有相变液,所述第二降温组件和所述第二微流道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第三微流道内填充有所述相变液和所述冷却液,所述第三微流道内设置有用于隔离所述相变液和所述冷却液的隔离件。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微流循环道内的感光件。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感应开关以及与所述感应开关电性连接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发光源、连接于所述发光源与所述感应开关之间的输入光纤以及与所述感应开关电性连接的输出光纤。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后盖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散热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玻璃板或金属板;所述基板为玻璃板或金属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后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后盖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后盖通过盖板与基板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供散热装置和背光装置置入的密封腔,为移动终端起到散热作用;同时,将背光装置与移动终端电性连接,为背光装置提供电源,由温度传感器及时感测移动终端的内部热源温度,根据温度变化来控制发光组件的提示状态,及时提示用户减少或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在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降低移动终端内部器件的故障率的同时,通过散热装置内流体的流动效果提升移动装置的外观吸引力。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具有上述移动终端后盖,通过温度传感器及时感测移动终端的内部热源温度,根据温度变化来控制发光组件的提示状态,及时提示用户减少或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在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降低移动终端内部器件的故障率的同时,通过散热装置内流体的流动效果提升移动装置的外观吸引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后盖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后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后盖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盖板 11:透光板
2:基板 3:散热装置
31:第一降温组件 32:第二降温组件
33:微泵 4:微流循环道
5:感应开关 6:导光件
61:发光源 62:输入光纤
63:输出光纤 7:导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包括盖板1、用于与移动终端贴合的基板2、散热装置3,以及与移动终端电性连接的背光装置,盖板1与基板2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供散热装置3和背光装置置入的密封腔,背光装置包括用于提示移动终端的温度状态的发光组件和根据温度来控制发光组件提示状态的温度传感器。
上述的一种移动终端后盖,通过盖板1与基板2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供散热装置3和背光装置置入的密封腔,为移动终端起到散热作用;同时,将背光装置与移动终端内部的系统板电性连接,通过移动终端内部的系统板为背光装置提供电源,并借由与系统板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及时感测移动终端的内部热源温度,根据温度变化来控制发光组件的提示状态,及时提示用户减少或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在提升散热装置3的散热效果,降低移动终端内部器件的故障率的同时,通过散热装置3内流体的流动效果提升移动终端的外观吸引力。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移动终端后盖包括固定连接的盖板1和基板2,优选地,盖板1与基板2通过胶水贴合的方式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此处对盖板1与基板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基板2与移动终端内部热源紧密贴合;盖板1 与基板2围合形成供散热装置3和与背光装置连接的导光件6置入并固定在其内部的密封腔。散热装置3包括第一降温组件31、第二降温组件32、微泵33 以及用于连接第一降温组件31、第二降温组件32和微泵33的微流循环道4,通过第一降温组件31和第二降温组件32对移动终端的内部大功率电子器件及主要控制芯片进行降温,将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分散至移动终端的壳体之外,其散热效率高,可处理超过100W/cm^2的热流密度。
进一步地,第一降温组件31固定连接于基板2上,第二降温组件32固定连接于盖板1上,第一降温组件31为吸热组件,第二降温组件32为散热组件,使得第一降温组件31与移动终端的内部热源尽量靠近并吸收其产生的热量,再由移动终端后盖内部的第二降温组件32将第一降温组件31吸收的热量分散至壳体外,提升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微流循环道4包括连接于第一降温组件31和微泵33之间的第一微流道、连接于第二降温组件32和微泵33之间的第二微流道,以及连接于第一降温组件31和第二降温组件32之间的第三微流道。第一降温组件31和第一微流道内设置有相变液,此处对相变液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相变液可以选择氟利昂、硫酸铜、甘油等低沸点液体;第二降温组件32和第二微流道内设置有冷却液,此处对冷却液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冷却液可采用蒸馏水、乙醇、乙醚等液体;第三微流道内填充有相变液和冷却液,第三微流道内设置有用于隔离相变液和冷却液的隔离件。第一降温组件31包括相变腔、单向分流腔、位于单向分流腔上游的第一缓冲腔、位于单向分流腔下游的第二缓冲腔;相变腔内填充有相变液;相变腔通过第一微流道与单向分流腔的中部导通;第一微流道的容量大于相变液受热汽化后的体积膨胀量;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的缓冲量大于相变液受热汽化后的体积膨胀量;第二降温组件32和第二微流道内设置有冷却液;在第三微流道内,冷却液与相变液两者不互溶或者通过与两者不互溶的隔离件隔离;优选地,该隔离件为隔离液泡。
进一步地,设置在密封腔内的微泵33为热致微泵33,微泵33的动力来源于相变腔内的相变液汽化产生的体积膨胀做功,相变液的汽化能量来源于吸收移动终端内部的电子器件及控制芯片的产热,装置能耗低,从而实现推动冷却液在第二降温组件32和第二微流道内定向循环流动达到有效散热的目的。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后盖包括与移动终端电性连接的背光装置,背光装置包括用于提示移动终端的温度状态的发光组件和根据温度来控制发光组件提示状态的温度传感器。背光装置的电源及其控制信号产生均由移动终端的系统板提供并遵循预先设计好的逻辑关系。通过温度传感器及时感测移动终端的内部热源温度,并根据实际温度反馈至发光组件,根据温度变化来控制发光组件的提示状态,由发光组件感测到的温度变化开启相应的逻辑关系并发出相应的光,以实现及时提示用户减少或停止使用电子设备,提高散热装置3的散热效果,降低移动终端内部电子器件的故障率。
进一步地,发光组件的相应逻辑关系可为:当移动终端的内部热源温度大于或等于70℃,发光组件根据感测到的温度进行低频开启(1次/秒);当移动终端的内部热源温度在达到70℃的基础上,且温升大于或等于1℃/Sec,发光组件根据感测到的温升进行高频开启(100次/秒);当移动终端的内部热源温度小于或等于70℃,发光组件根据感测到的温度变化从高频开启切入低频开启后关闭。
进一步地,盖板1且位于散热装置3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透光区域,透光区域盖设透光板11,透光板11与盖板1固定连接,此处对透光板11的结构及具体材质不作限定,仅需满足能够将背光装置发出的光穿透出透光板11即可。透光板11与盖板1之间为密封连接防止灰尘或水通过透光板11与盖板1之间的安装间隙进入密封腔内,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散热装置3还包括设置于微流循环道4内的感光件,优选地,感光件为感光颗粒,且该感光件设置于相变液内,在收到可见光380nm-780nm 时会实现变色功能;感光件由于接收到背光装置的发光组件的光源产生感光变色,实现了其美学设计的酷炫效果,增加移动终端外观的吸引力。相变液内加入特定波长的感光件,如感光波长为450nm-480nm的光,此特定波长光来源于移动终端的背光装置的发光源61,如LED或Mini-LED,发光源61所属的背光装置的安装方式可以为侧入式或直下式背光,特定波长的光通过输出光纤63导入第一降温组件31的第一微流道的管路出入口从而实现精准照射及感光并产生相应的流动变色效果。
进一步地,散热装置3的微流循环道4的位置、形状及尺寸可根据移动终端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进行定制,同时,微流循环道4的位置、形状及尺寸和相变液的走向可根据美学设计成品牌LOGO等形状,可进行定制化生产,满足市场与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后盖还包括导热件7,导热件7设置于基板2与散热装置3之间,优选地,该导热件7为导热膏或导热片,导热件7固定连接于第一降温组件31与基板2抵接的表面,使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更为集中高效的传递至第一降温组件31,提升移动终端后盖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后盖还包括设置于盖板1与第二降温组件32之间的导热壳,优选地,该导热壳为导热硅胶壳,或者盖板1即为导热壳,即盖板1采用导热硅胶材质,将第二降温组件32吸收的热量导出至移动终端的壳体之外,起到散热的作用。
进一步地,盖板1为玻璃板或金属板;玻璃盖板1内的微流循环道4采用普通光刻工艺,加工精度大于或等于10um,金属盖板1内的微流循环道4采用激光或水刀工艺,加工精度大于或等于10um。基板2为玻璃板或金属板;玻璃基板2内的微流循环道4采用普通光刻工艺,加工精度大于或等于10um,金属基板2内的微流循环道4采用激光或水刀工艺,加工精度大于或等于10um。改移动终端后盖的加工制作精度要求低,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大规模应用推广。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感应开关5以及与感应开关5电性连接的导光件6,导光件6包括发光源61、连接于发光源61与感应开关5之间的输入光纤62以及与感应开关5电性连接的输出光纤63。优选地,感应开关5可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其是通过微制造技术将微型机械元件、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和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等在普通硅基底上集成,其基本原理通过静电力或电磁力的作用,使可以活动的微镜产生升降、旋转或移动,从而改变输入光纤62的传播方向以实现光路通断的功能,使输入光纤62和输出光纤63的连接或断开;其优点在于低插入损耗;低串扰;与波长、速率、调制方式无关;功耗低;坚固、寿命长;可集成扩展成大规模光开关矩阵;适中的响应速度(开关时间从100ns~10ms)等。温度传感器贴附放置于热源的合适位置以精确探测热源的温度变化及其温度梯度并实时反馈至电路板来实现感应开关5的相应动作并保证导光件6的同步响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后盖,具有上述移动终端后盖的移动终端,通过设置在移动终端后盖内的散热装置33为移动终端起到散热作用;背光装置与移动终端的系统板电性连接,通过移动终端内部的系统板为背光装置提供电源,并借由与系统板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及时感测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根据温度变化来控制发光组件的提示状态,实时提示用户减少或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在提升散热装置3的散热效果,降低移动终端内部器件的故障率的同时,通过散热装置3内流体的流动效果提升移动装置的外观吸引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施例,凡在本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用于与移动终端贴合的基板、散热装置,以及与所述移动终端电性连接的背光装置,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供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背光装置置入的密封腔,所述背光装置包括用于提示所述移动终端的温度状态的发光组件和根据温度来控制所述发光组件提示状态的温度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且位于所述散热装置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盖设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降温组件、第二降温组件、微泵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降温组件、所述第二降温组件和所述微泵的微流循环道,所述第一降温组件为吸热组件,所述第二降温组件为散热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温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降温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盖板上,所述微流循环道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降温组件和所述微泵之间的第一微流道、连接于所述第二降温组件和所述微泵之间的第二微流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降温组件和所述第二降温组件之间的第三微流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温组件和所述第一微流道内设置有相变液,所述第二降温组件和所述第二微流道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第三微流道内填充有所述相变液和所述冷却液,所述第三微流道内设置有用于隔离所述相变液和所述冷却液的隔离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微流循环道内的感光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感应开关以及与所述感应开关电性连接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发光源、连接于所述发光源与所述感应开关之间的输入光纤以及与所述感应开关电性连接的输出光纤。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后盖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散热装置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玻璃板或金属板;
所述基板为玻璃板或金属板。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后盖。
CN201921581567.7U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0928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1567.7U CN210928415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1567.7U CN210928415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28415U true CN210928415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49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1567.7U Active CN210928415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284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8929A (zh) * 2019-09-20 2020-01-17 深圳世元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8929A (zh) * 2019-09-20 2020-01-17 深圳世元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CN110708929B (zh) * 2019-09-20 2024-09-06 朱行春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78622U (zh) 一种同轴封装光通信器件
CN100578770C (zh) 具有独立冷却系统的电功模块
CN100581334C (zh) 冷却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39370B (zh) 一种由气泡微泵驱动的微流道散热系统
WO2006105644A1 (en) Mounting assembly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CN210928415U (zh)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CN104183690A (zh) 散热板
CN109600975A (zh) 电机控制器总成及其散热器结构
CN108873196A (zh) 一种多通道光组件
CN110708929A (zh) 一种移动终端后盖及移动终端
CN103327792A (zh) 一种无源驱动的微通道散热冷却装置
CN113448027B (zh) 光模块散热结构、光模块及光通信设备
CN113655701A (zh) Cpt原子钟的物理系统
CN201803147U (zh) 一种微流体冷却的硅晶圆片级led照明系统
CN203605189U (zh) 一种适用于led灯具和背光模块的一体化散热结构
CN219612082U (zh) 一种新型水冷式led驱动电源
CN219812276U (zh) 一种水冷散热的led驱动电源
CN104122634A (zh) 一种应用于光电子器件封装的光耦合设备
CN207764415U (zh) 一种基于cwdm的高速光电同轴发射组件
CN201112406Y (zh) 集成一体化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CN208237803U (zh) 一种散热壳体结构及led灯
CN204680893U (zh) 一种通过内置热敏电阻的带制冷的同轴激光器
CN215578521U (zh) 一种芯片封装散热的结构
CN208237771U (zh) 一种led灯
CN208204580U (zh) 一种散热壳体结构及led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2

Address after: No. 169, Zhujiawan, group 4, Liyuan Village, Xihe Town, Zengdu District, Sui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 Xingchun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15, area D, 3 / F, building B, grassroots Pioneer Park, 4004 Longgang Avenue, Lo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HIYUANJ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