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1834U - 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21834U
CN210921834U CN201921803257.5U CN201921803257U CN210921834U CN 210921834 U CN210921834 U CN 210921834U CN 201921803257 U CN201921803257 U CN 201921803257U CN 210921834 U CN210921834 U CN 210921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ground source
pump
guide pipe
honeycomb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32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书山
魏闻
王晓宇
李彦龙
张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8032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21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21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21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系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包括预埋设在土壤内的传热筒、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以及位于地面上的地源热泵和集热器,传热筒的内部分别与传热筒和第一导流管的底端连通,且传热筒和第一导流管的顶端与地源热泵的一侧连通,集热器的底部设置有换流泵,且集热器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位于换流泵两侧的第三导流管和第四导流管;该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通过在集热器上设置热管式真空管组能够使系统可以将空气中的热量进行提取,同时通过换流泵、第四导流管和散热管的配合使用,使得系统可以将热管式真空管组提取的热量经散热管传递给土壤的同时将热量存储在土壤中,有效提高地源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系统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现有的部分地源热泵系统只能单一的对土壤内部的能量进行转换,对空气中存在热量无法进行同时提取和储存,导致夏季空气中存在的热量散失,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而且土壤内部的热量提取之后不能及时进行补充,会导致地源温度较低,地源热泵的cop值较低,地源热泵的工作频率比较频繁,使用寿命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包括预埋设在土壤内的传热筒、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以及位于地面上的地源热泵和集热器,所述传热筒的内部分别与传热筒和第一导流管的底端连通,且传热筒和第一导流管的顶端与地源热泵的一侧连通,所述集热器的底部设置有换流泵,且集热器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位于换流泵两侧的第三导流管和第四导流管,且第三导流管和第四导流管的底端连通有位于传热筒外侧的散热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和第四导流管的外侧均套装有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集热器的内部采用热管式真空管组,且热管式真空管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导流管和换流泵之间进行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四导流管的顶端与换流泵之间进行连通。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采用环形设计。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通过在集热器上设置热管式真空管组能够使系统可以将空气中的热量进行提取,同时通过换流泵、第四导流管和散热管的配合使用,使得系统可以将热管式真空管组提取的热量经散热管传递给土壤的同时将热量存储在土壤中,有效提高地源温度。
2、该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通过传热筒、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配合使用,使得地源热泵可以将系统存储在土壤中的热量进行提取,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地源热泵的工作频率,提高地源热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管的示意图。
图中:1、传热筒;2、第一导流管;3、第二导流管;4、地源热泵;5、集热器;6、换流泵;7、第三导流管;8、第四导流管;9、散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图中不同种类的剖面线不是按照国标进行标注的,也不对元件的材料进行要求,是对图中元件的剖视图进行区分。
请参阅图1-2,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包括预埋设在土壤内的传热筒1、第一导流管2和第二导流管3以及位于地面上的地源热泵4和集热器5,传热筒1的内部分别与传热筒1和第一导流管2的底端连通,且传热筒1和第一导流管2的顶端与地源热泵4的一侧连通,集热器5的底部设置有换流泵6,且集热器5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位于换流泵6两侧的第三导流管7和第四导流管8,且第三导流管7和第四导流管8的底端连通有位于传热筒1外侧的散热管9。
其中,第一导流管2、第二导流管3、第三导流管7和第四导流管8的外侧均套装有保护层,利用保护层可以对系统中的管路进行保护的同时减少热量的散失。
其中,集热器5的内部采用热管式真空管组,且热管式真空管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导流管7和换流泵6之间进行连通。
其中,第四导流管8的顶端与换流泵6之间进行连通。
其中,散热管9采用环形设计,利用散热管9能够使系统从空气中提取的热量均匀的存储在传热筒1外侧的土壤中,使得传热筒1能够较快地与土壤中的热量进行能量的转换。
系统工作时,集热器5上的热管式真空管组将空气中的热量进行提取的同时将热量传递给热管式真空管组的液态冷媒,液态冷媒吸取热量变为高温液态冷媒,启动换流泵6,换流泵6将高温液态冷媒经第三导流管7输送至散热管9的内部,同时高温液态冷媒通过散热管9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管9外侧的土壤中,进行热量的存储,高温液态冷媒转换为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继续通过第四导流管8输送至热管式真空管组内进行热量的转换,此时换流泵6关闭,启动地源热泵4,地源热泵4将内部的液态冷媒将第一导流管2输送至传热筒1的内部,同时液态冷媒通过传热筒1提取土壤中的热量,液态冷媒转换为高温液态冷媒,高温液态冷媒经第二导流管3输送至地源热泵4的内部进行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包括预埋设在土壤内的传热筒(1)、第一导流管(2)和第二导流管(3)以及位于地面上的地源热泵(4)和集热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筒(1)的内部分别与传热筒(1)和第一导流管(2)的底端连通,且传热筒(1)和第一导流管(2)的顶端与地源热泵(4)的一侧连通,所述集热器(5)的底部设置有换流泵(6),且集热器(5)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位于换流泵(6)两侧的第三导流管(7)和第四导流管(8),且第三导流管(7)和第四导流管(8)的底端连通有位于传热筒(1)外侧的散热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管(2)、第二导流管(3)、第三导流管(7)和第四导流管(8)的外侧均套装有保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5)的内部采用热管式真空管组,且热管式真空管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导流管(7)和换流泵(6)之间进行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流管(8)的顶端与换流泵(6)之间进行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9)采用环形设计。
CN201921803257.5U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 Active CN210921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3257.5U CN210921834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3257.5U CN210921834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21834U true CN210921834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48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3257.5U Active CN210921834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21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51059U (zh) 浅层地热能与太阳能复合外墙保温降温系统
CN104864447B (zh) 综合可再生能源供冷供热系统
CN209926635U (zh) 增强型地埋管换热器综合利用系统
CN210921834U (zh) 一种空气源地源组合系统
CN101929764A (zh) 太阳能-空气-地能三热源型热泵空调机组
CN203216151U (zh) 地源热泵用地埋管
CN202853199U (zh) 竖直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热水及空调系统
CN201764721U (zh) 用于供暖及洗浴的挂壁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14841085U (zh) 一种长距离供热系统
CN201828020U (zh) 太阳能-空气双热源型热泵热水器
CN201811380U (zh) 太阳能-空气-地能三热源型热泵空调机组
CN210292427U (zh) 一种矿井废热土壤源混合式热泵系统
CN112556063A (zh)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CN105318587A (zh) 地源冷热能金属传输换热系统
CN205191983U (zh) 一种基于气象条件不同的水源热泵循环系统
CN102759194A (zh) 一种用自来水作为水源的热泵系统
CN214536675U (zh)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CN103712265A (zh) 太阳能地源热泵暖风机
CN214536405U (zh) 一种外网供气的蒸汽管道系统
CN203810748U (zh) 间接式串联储用热收集装置
CN216481360U (zh) 一种地下储能释能装置
CN213542856U (zh) 一种利用水源热泵为核心的热风系统
CN202511526U (zh) 一种空调器用换热片
CN207395058U (zh) 基于地源热泵的二次采暖空调系统
CN215062565U (zh) 一种利用电厂余热的岩土储能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