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12066U - 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12066U
CN210912066U CN201921119357.6U CN201921119357U CN210912066U CN 210912066 U CN210912066 U CN 210912066U CN 201921119357 U CN201921119357 U CN 201921119357U CN 210912066 U CN210912066 U CN 210912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er
fan
humidity
ch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193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海
李顺章
张平均
郑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ezh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iconics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iconics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iconics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193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12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12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12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属于充电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改变温度、湿度的能力差、时间长、效果不明显、不易安装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包括充电机箱体、风机组、风机一、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外部温度传感器、内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湿度控制器。增加了改变温度、湿度的能力,整体装置易安装,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突显,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电动汽车行业发展需要高效便捷、安全稳定的充电服务,充电设施正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石。
凝露对充电机主要危害包括,凝露滴至内部金属件上,引起零件锈蚀;凝露滴至电气元件上,引起元件短路、爆炸等问题;电气元件在高湿环境中长时间运行,会缩短元件使用寿命;充电机在潮湿环境中更易形成霉变等不良现象;造成漏电、断路器误动等问题;上述问题可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较大影响。
为解决充电机内部的凝露问题,目前,针对充电机凝露现象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加装风机和空气冷凝装置;用以调节充电机工作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这两种方式都能够起到防凝露的作用,但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够快速有效地防止充电机凝露现象的发生;其局限性在于,风机工作时虽可改变环境温度和湿度,但是能力较差,时间长,效果不显著;空气冷凝装置功率有限,大功率空气冷凝装置不利于结构安装,成本较高;同时,由于户外充电机空间较大,不完全密闭,不完全封闭环境下采用空气冷凝装置效果不明显,在冬季连续阴雨气候下时,柜内仍然会出现凝露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克服上述一种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包括充电机箱体风机组、风机一、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外部温度传感器、内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湿度控制器;
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充电机箱体外的第一温度,所述内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机箱体内的第二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机箱体内的湿度,所述温湿度控制器用于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差大于第一阈值和/或第二温度低于第五阈值和/或所述湿度大于第二阈值时驱动风机组、风机一、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工作,并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差小于第三阈值、第二温度高于第六阈值和所述湿度小于第四阈值时驱动风机组、风机一、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停止工作;
所述风机组设置于充电机箱体左侧出风口,所述风机一设置于充电机箱体顶部出风口,所述加热器组设置于充电机箱体下部,所述加热器一设置于右侧进风口;
所述加热器组和风机一位于同一轴线上,风机组和加热器一位于同一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超温继电器和温度探头,所述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分别与超温继电器连接,所述超温继电器与温度探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及显示单元,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箱体外表面上,并与温湿度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温湿度控制器分别与风机组、风机一、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外部温度传感器、内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组具体包括多个风机,所述加热器组包括多个加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外部温度传感器、内部温度传感器7得到充电机箱体内外温度,即第二温度和第一温度,通过湿度传感器得到充电机箱体内部湿度,将上述温度、湿度传送给温湿度控制器;
所述温湿度控制器用于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差大于第一阈值和/或第二温度低于第五阈值和/或所述湿度大于第二阈值时驱动风机组、风机一、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工作,并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差小于第三阈值、第二温度高于第六阈值和所述湿度小于第四阈值时驱动风机组、风机一、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停止工作;
通过在上述技术方案,温湿度控制可根据不同条件控制风机及加热器工作或停止工作,其在保证充分防凝露的基础上,降低防凝露的用电成本,同时通过风机组、加热器一以及风机一、加热器组的配合工作,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形成热气流通道,其可提高通风除湿效果,且采用热气流具有改变温度、湿度的能力强、时间短、效果明显;此外,传感器、风机及加热器等部件体积小,容易安装、成本低,避免了空气冷凝装置体积大而导致的安装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充电机箱体1;2-风机组;3-风机一;4-加热器组;5-加热器一;6- 外部温度传感器;7-内部温度传感器;8-湿度传感器;9-温湿度控制器;10-超温继电器;11-温度探头;12-控制及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包括充电机箱体1、风机组2、风机一3、加热器组4、加热器一5、外部温度传感器6、内部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和温湿度控制器9;
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6用于检测充电机箱体1外的第一温度,所述内部温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机箱体内的第二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8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机箱体 1内的湿度,所述温湿度控制器9用于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差大于第一阈值(如 2℃)和/或第二温度低于第五阈值(如-20℃)和/或所述湿度大于第二阈值(如70RH) 时驱动风机组2、风机一3、加热器组4、加热器一5工作,并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差小于第三阈值(如2℃)、第二温度高于第六阈值(如-15℃)和所述湿度小于第四阈值(如60RH)时驱动风机组2、风机一3、加热器组4、加热器一5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部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以及温湿度控制器9设置于充电机箱体1内部,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6设置于充电机箱体1外部;
所述风机组2设置于充电机箱体1左侧出风口,所述风机一3设置于充电机箱体1顶部出风口,所述加热器组4设置于充电机箱体1下部,所述加热器一5设置于右侧进风口;
所述加热器组4和风机一3位于同一轴线上,风机组2和加热器一5位于同一轴线上。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超温继电器10和温度探头11,所述加热器组4、加热器一5分别与超温继电器10连接,所述超温继电器10与温度探头11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及显示单元12,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12设置于所述箱体外表面上,并与温湿度控制器9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温湿度控制器9分别与风机、加热器、外部温度传感器6、内部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连接。
优选的,所述风机组2具体包括多个风机,所述加热器组4包括多个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风机组2具体包括3个风机,所述加热器组4具体包括2个加热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热器组4和风机一3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风机组2和加热器一5位于同一轴线上;这种设置可使气流在整个充电机内部顺利流通,有利于内部空气流通,更加快速排除湿气及凝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充电机箱体1、风机组2、风机一3、加热器组4、加热器一5、外部温度传感器6、内部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温湿度控制器9、超温继电器10、温度探头11、控制及显示单元12(触摸屏);
温湿度控制器9(可用TDK0302智能数显温湿度控制器)放置于充电机箱体1内中部,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6(可用MD02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充电机箱体1外部,具体的,放置于机箱顶部,且与充电机箱体1用特殊隔热材料隔离,用于检测充电机外部环境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传送至温湿度控制器;所述内部温度传感器7(可用MD02温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8(MD02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充电机箱体1,分别用于检测充电机箱体1内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温、湿度数据传送至温湿度控制器;
所述加热器组4(可用HVL031-400W型号的加热器)、加热器一5(可用HVL031-400W型号的加热器)、风机组2(可用KA2072HA2BML HTR100型号的风机)和风机一3(可用AFB1224SHE71L(REV00-IP55)型号的风机)也设置于充电机箱体1内部;
加热器组4和加热器一5自带散热铝片及散热风机,为充电机内部提供高效均匀的热风,分别悬空固定安装于充电机下部及右侧进风口;风机组2和风机一3可可将热风均匀的吹向充电机内部,将充电机内部湿热空气迅速排出;
充电机箱体1内部还设置有温湿度控制器9,温湿度控制器9与上述外部温度传感器6、内部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加热器组4、加热器一5、风机组2及风机一 3连接,并控制加热器组4、加热器一5加热及风机组2、风机一3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热器组4和风机一3位于同一轴线上,便于将充电机箱体内的湿气向上抽出,所述风机组2和加热器一5位于同一轴线上,便于将充电机箱体内的湿气向左抽出;上述加热器组4和风机一3,风机组2和加热器一5,可使气流在整个充电机内部顺利流通,更有利于内部空气流通,更有利于加快速排除湿气及凝露;
风机组2可由3个风机组成,加热器组3可由2个加热器组成。
充电机箱体1上设置有控制及显示单元12(如DMT80480T070_16WTZ11触摸屏),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12与温湿度控制器9连接通信;
温湿度控制器9可监测内外环境温度差,充电机内部湿度数据,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及显示单元12;温湿度控制器9根据充电机内外温度差值或充电机内部湿度数据可以控制加热器组4、加热器一5、风机组2以及风机一3的自动开启和关闭,以防止充电机内部凝露的形成;
通过控制及显示单元12可设置“手动/自动”工作模式,选择“自动”模式时,内部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实测温度、湿度值,将实测数据反馈给温湿度控制器9,待到实测值达到装置设定值时,温湿度控制器9控制风机组2、风机一3运行及加热器组4、加热一工作;选择“手动”模式时,风机组2、风机一3运行及加热器组4、加热一工作直接开始工作;控制及显示单元12亦可监测个上述所有温度湿度状态及设定加热器组4、加热器一5及风机组2以及风机一3的自动开启及关闭条件阈值。
所述加热器组4、加热器一5分别与超温继电器10(可用GB-220V(ZJK-3)超温探测继电器)连接,所述超温继电器10与温度探头11(可用MD02温湿度传感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器组4中加热器可分别与超温继电器10连接,也可并联在一起后与超温继电器10连接。
温度探头11用以探测加热器组4和加热器一5的温度,一旦温度达到设定阈值,通过超温继电器10自动断开加热器电源,防止加热器发热过高引起充电机内部温度过高情况发生。增大装置安全系数,保证了充电机内部温度不至于太高影响充电机性能及效率。
当外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充电机箱体1的外部温度比内部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充电机箱体1的内部温度大于第一阈值(如2℃)时,温湿度控制器9驱动风机(风机组2 和风机一3)运行及加热器(加热器组4和加热器一5)工作,当外部温度比内部温度小于第三阈值(如2℃)时,温湿度控制器9驱动风机及加热器关闭(停止工作);
湿度传感器8检测到充电机内部湿度大于第二阈值(如70RH)时,温湿度控制器9驱动风机运行及加热器工作,当检测到的充电机内部湿度小于第四阈值(如60RH),温湿度控制器9驱动风机运行及加热器关闭;
当内部温度传感器7检测充电机箱体内的温度低于第五阈值(如-20℃)时,温湿度控制器9驱动风机及加热器开启,当内部温度传感器7检测充电机箱体内的温度高于第六阈值(如-15℃)时,温湿度控制器9驱动风机及加热器关闭;
需要说明是,上述温湿度控制器9驱动风机和加热器工作的条件中,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则温湿度控制器9驱动风机和加热器工作;上述湿度控制器9驱动风机和加热停止工作的条件中,需全部满足,温湿度控制器9驱动风机和加热器才驱动风机和加热器停止工作。
温湿度控制器9并将实时数据状态与控制及显示单元12进行数据通信,当内部温度传感器7检测温度低于某设定阈值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数据反馈给温湿度控制器9控制加热器工作,对充电机内部环境温度开始升温,让其保持正常的内部温度;
通过在上述设定条件下,温湿度控制9控制风机运行及加热器工作,或者控制风机及加热器关闭,降低了防凝露的用电成本,同时由于风机组2、加热器一5以及风机一 3、加热器组4的配合工作,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改变温度、湿度的能力强、时间短、效果明显。
优选的,所述加热器组4、风机一3及风机组2、风机一3自动启动的工作条件如下:
(1)当充电机箱体1内部温度低于充电机外部温度2℃时自动开启,当充电机内部温度高于充电机外部温度2℃时,温湿度控制器9控制风机及加热器关闭;
(2)当充电机箱体1内部湿度大于70RH时,温湿度控制器9控制风机及加热器开启,大于60RH时,温湿度控制器9控制风机及加热器关闭;
(3)当充电机箱体1内部温度低于-20℃时,温湿度控制器9控制风机及加热器开启;温度高于-15℃时,温湿度控制器9控制风机及加热器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机箱体1内、外部温差小于2℃或湿度保持在60-70RH之间,不易产生凝露,保证了充电机的正常工作;充电机箱体1内部温度保持在-20℃-50℃区间时,有利于充电机箱体1内器件的工作,保证充电机的长期稳定运行,延长了充电机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将防凝露措施从原来的无防护或局部防护提升至整体进行防范,通过加热充电机内部空气并强迫它循环流动工作原理,热空气不断将充电机内部器件、结构内的潮湿气体迅速加热烘干并迅速抽出充电机内部,破坏掉空气冷凝条件,实现充电机的整体防凝露;
避免了设备机构锈蚀、造成漏电断路器保护装置误动做、内部裸露强电电缆、铜排等凝露放电造成爆炸情况的发生,避免了湿气和凝露造成的充电机绝缘水平下降,危及人身安全,降低了设备故障风险,有效提升了设备性能可靠性和优质的服务;
通过外部温度传感器6、内部温度传感器7得到充电机箱体1内外温度,通过湿度传感器8得到充电机箱体1内部湿度,将上述温度、湿度传送给温湿度控制器9,由温湿度控制器9控制风机和加热器工作,改变温度、湿度的能力强、时间短、效果明显,并且整体装置容易安装,成本较低,能有效降低企业运维成本,装置可复制,能轻松用于每个独立的充电机中;
同时,装置有加热器温度过高自动切断功能,防止过热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装置本身的运行安全性;冬天能够除湿防凝露,且在过低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还能对充电机内部器件进行加热,控制充电机内部环境温度,能有效改善充电机在恶劣低温环境下的运行环境,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机箱体、风机组、风机一、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外部温度传感器、内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湿度控制器;
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充电机箱体外的第一温度,所述内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机箱体内的第二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机箱体内的湿度,所述温湿度控制器用于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差大于第一阈值和/或第二温度低于第五阈值和/或所述湿度大于第二阈值时驱动风机组、风机一、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工作,并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差小于第三阈值、第二温度高于第六阈值和所述湿度小于第四阈值时驱动风机组、风机一、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停止工作;
所述风机组设置于充电机箱体左侧出风口,所述风机一设置于充电机箱体顶部出风口,所述加热器组设置于充电机箱体下部,所述加热器一设置于右侧进风口;
所述加热器组和风机一位于同一轴线上,风机组和加热器一位于同一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温继电器和温度探头,所述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分别与超温继电器连接,所述超温继电器与温度探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及显示单元,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箱体外表面上,并与温湿度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控制器分别与风机组、风机一、加热器组、加热器一、外部温度传感器、内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具体包括多个风机,所述加热器组包括多个加热器。
CN201921119357.6U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 Active CN210912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9357.6U CN210912066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9357.6U CN210912066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12066U true CN210912066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5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19357.6U Active CN210912066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120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3244B (zh) 一种用于电力柜的制冷型智能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
CN207218085U (zh) 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可移动式机电用配电柜
CN110661195A (zh) 一种散热防潮开关柜
CN105135533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3277513U (zh) 一种防锂电池过热的锂电池组箱体
CN102620381B (zh) 带ptc电加热器的空调的除湿控制方法
CN102109211A (zh) 冷冻除湿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676728A (zh) 一种除湿装置
CN109713595B (zh) 一种变电站内开关柜内外循环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488007U (zh) 一种用于主变压器室的智能通风系统
CN204668788U (zh) 智能除湿装置
CN210912066U (zh) 一种充电机防凝露通风除湿装置
CN203880855U (zh) 一种通信机房外循环热交换节能装置
CN102878649A (zh) 基站智能通风节能系统
CN203744504U (zh) 一种电机余热回收的组合式热水系统
CN204205350U (zh) 开关柜智能驱潮装置
CN203490555U (zh) 一种自动除湿系统
CN203276051U (zh) 一种新型的太阳能供电分布式湿度控制系统
CN202854302U (zh) 步入式电机负载试验湿热箱
CN206020993U (zh) 一种室外端子箱定时控制驱潮装置
CN108448447A (zh) 低压配电柜
CN202068704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的散热降温装置
CN205026811U (zh) 空调器
CN202902718U (zh) 烟雾报警保护水模块及风冷热泵系统
CN103900180A (zh) 一种通信机房外循环热交换节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Floor 1-4, North Building, Electronic Building, No. 4, Phase I,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No. 777 Guanggu 3rd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14

Patentee after: Wuhan Hezh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6, fozuling Third Road,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205

Patentee before: WUHAN HICONICS INTELLIGENT ELECTR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