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05096U - 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05096U
CN210905096U CN201921349925.1U CN201921349925U CN210905096U CN 210905096 U CN210905096 U CN 210905096U CN 201921349925 U CN201921349925 U CN 201921349925U CN 210905096 U CN210905096 U CN 210905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sing
inclined tube
pool
pip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99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世才
周瑞东
刘首超
周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Lurie Green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Lurie Green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Lurie Green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Lurie Green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99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05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05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05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加药池,所述加药池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加药池右侧设置有斜管沉淀池,所述斜管沉淀池与加药池连通,斜管沉淀池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斜管沉淀池的右侧设置有清水池,清水池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清水池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清水池右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加药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泥管,所述斜管沉淀池内部设置有第二排泥管,所述加药池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锥形集泥斗,所述斜管沉淀池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锥形集泥斗,所述搅拌杆插入到加药池内部,借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进一步缩小沉淀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沉淀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常规的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具有体积大、占地面积大的局限性,辐流式沉淀池机械结构复杂、施工周期长导致适用性不强,针对一些偏小水量的工程,在传统斜管沉淀池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需要将加药沉淀以及清水出水为一体。
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实用新型,特再提供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进一步缩小沉淀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沉淀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进一步缩小沉淀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沉淀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加药池,加药池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加药池右侧设置有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与加药池连通,斜管沉淀池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斜管沉淀池的右侧设置有清水池,清水池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清水池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清水池右侧设置有出水管,溢流堰连通斜管沉淀池和清水池,加药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泥管,斜管沉淀池内部设置有第二排泥管,加药池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锥形集泥斗,斜管沉淀池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锥形集泥斗,加药池顶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下关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插入到加药池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药池设置若干个加药区,电机的数量与加药区的数量相同,每个电机均设置在加药区顶部的中心位置,搅拌杆的数量与加药区的数量相同,每个的搅拌杆均插入到加药区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药区设置有两个,两个加药区之间间隔设置,每个加药区内部放置的药品不同。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搅拌杆的长度小于加药区的深度,第二排泥管的数量与加药区的数量相同,第二排泥管设置有两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药池、斜管沉淀池和清水池三者之间的高度相同,第一排泥管和第二排泥管的高度相同,第一排泥管的直径小于第二排泥管的直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斜管沉淀池中部设置有斜管区,斜管区底部到斜管沉淀池底壁的高度大于斜管区顶部到斜管沉淀池顶壁的高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溢流堰的的底部设置在斜管区的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锥形集泥斗设置有两个,第一锥形集泥斗顶部的与加药池连通,第二锥形集泥斗与斜管沉淀池底部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药池与污泥沉淀区之间通过水管连通,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污泥沉淀区和加药池的顶部或。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污泥沉淀区和加药池的底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设备全部在生产车间生产组装好,到设备使用地吊装就位安装后即可投入使用,大大缩短了污水处理站施工时间;
2、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
3、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4、相对于土建沉淀池,减小了占地面积和施工周期,增加了可移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加药池;3-进水管;4-斜管沉淀池;5-清水池;6-溢流堰;7-出水管;8-第一排泥管;9-第二排泥管;10-第一锥形集泥斗;11-第二锥形集泥斗;12-电机;13-搅拌杆;15-斜管区;16-污泥沉淀区;17-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加药池2,加药池2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3,加药池2右侧设置有斜管沉淀池4,斜管沉淀池4与加药池2连通,斜管沉淀池4的底部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斜管沉淀池4的右侧设置有清水池5,清水池5的底部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清水池5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6,清水池5右侧设置有出水管7,溢流堰6连通斜管沉淀池4和清水池5,加药池2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泥管8,斜管沉淀池4内部设置有第二排泥管9,加药池2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锥形集泥斗10,斜管沉淀池4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锥形集泥斗11,加药池2顶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机12,电机12下关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3,搅拌杆13插入到加药池2内部。
污水从进水管3进入到加药池2内部,加药池2内部可以放置多种不同的药品与进入加药池2内部的污水进行混合,污水和药剂混合之后,启动电机12,在加药池2中由搅拌杆13对污水和药剂混合进行充分搅拌混合,使其产生第一次沉淀,沉淀聚集在第一锥形集泥斗10内,第一排泥管8和第二排泥管9上均设置有阀门,在打开第一排泥管8上的阀门时,第一锥形集泥斗10内部沉淀的污泥经过第一排泥管8排出到外部,在加药池2内部经第一次处理之后带有杂质的污水从加药池2流入到斜管沉淀池4内部,斜管沉淀池4内部的斜管对污水进行再次处理,污水中的杂质会顺着斜管内壁流动到第二锥形集泥斗11内并形成沉淀,打开第二锥形集泥斗11底部的阀门,使得第二锥形集泥斗11内部的污泥可以排出到外部,经过斜管沉淀池4二次沉淀处理之后的污水变成较为干净的水,经过溢流堰6流入到清水池5内部,最后从清水池5经出水管7排出。
加药池2设置若干个加药池2,电机12的数量与加药池2的数量相同,每个电机12均设置在加药池2顶部的中心位置,搅拌杆13的数量与加药池2的数量相同,每个的搅拌杆13均插入到加药池2内部。加药池2设置有两个,两个加药池2之间间隔设置,每个加药池2内部放置的药品不同。每个搅拌杆13的长度小于加药池2的深度,第二排泥管9的数量与加药池2的数量相同,第二排泥管9设置有两个,便于对不同的药品和污水的混合物进行搅拌使得药品与污水之间可以充分反应。
加药池2、斜管沉淀池4和清水池5三者之间的高度相同,第一排泥管8和第二排泥管9的高度相同,第一排泥管8的直径小于第二排泥管9的直径,便于加药池2和斜管沉淀池4中污泥的排出。
斜管沉淀池4中部设置有斜管区15,斜管区15底部到斜管沉淀池4底壁的高度大于斜管区15顶部到斜管沉淀池4顶壁的高度,便于对产生的沉淀进行收集,溢流堰6的的底部设置在斜管区15的上方,使得沉淀完成后的清水可以经过溢流堰6进入到清水池5内部。第二锥形集泥斗11设置有两个,第一锥形集泥斗10顶部的与加药池2连通,第二锥形集泥斗11与斜管沉淀池4底部连通,方便对加药池2和斜管沉淀池4中产生的沉淀进行收集。
加药池2与污泥沉淀区16之间通过水管17连通,水管17的两端分别连通污泥沉淀区16和加药池2的顶部或,水管17的两端分别连通污泥沉淀区16和加药池2的底部,使得经过加药池2初步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进入到斜管沉淀池4内部。
高效斜管沉淀一体设备集成了絮凝加药池2、斜管沉淀池4、锥形集泥斗、出水堰、清水池5,并可以将加药设备或者过滤设备根据要求集成到一体底座1上,所有管道已连接完成。加药池2通常分为2-4格,并且根据加药种类可以实现定制,污水和药剂混合之后在加药池2中由电机12驱动搅拌杆13进行充分搅拌混合。混合完全的污水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形成絮状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泥沉到底部第一锥形集泥斗10,第一锥形集泥斗10底部设有污泥排放阀门,定时打开阀门将污泥从第一污泥排放口将污泥排出,斜管区15的存在加速了污泥的沉降速度从而降低了沉淀时间减小了设备容积。沉淀后的清水集中在表层,清水由溢流堰6收集后进入清水池5,实现了悬浮物的分离,净化水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加药池,所述加药池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加药池右侧设置有斜管沉淀池,所述斜管沉淀池与加药池连通,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右侧设置有清水池,所述清水池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清水池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清水池右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溢流堰连通斜管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加药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泥管,所述斜管沉淀池内部设置有第二排泥管,所述加药池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锥形集泥斗,所述斜管沉淀池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锥形集泥斗,所述加药池顶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下关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插入到加药池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池设置若干个加药区,所述电机的数量与加药区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电机均设置在加药区顶部的中心位置,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与加药区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的搅拌杆均插入到加药区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区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加药区之间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加药区内部放置的药品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所述搅拌杆的长度小于加药区的深度,所述第二排泥管的数量与加药区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排泥管设置有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池、斜管沉淀池和清水池三者之间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排泥管和第二排泥管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排泥管的直径小于第二排泥管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池中部设置有斜管区,所述斜管区底部到斜管沉淀池底壁的高度大于斜管区顶部到斜管沉淀池顶壁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的底部设置在斜管区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形集泥斗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锥形集泥斗顶部的与加药池连通,所述第二锥形集泥斗与斜管沉淀池底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池与污泥沉淀区之间通过水管连通,所述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污泥沉淀区和加药池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污泥沉淀区和加药池的底部。
CN201921349925.1U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 Active CN210905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9925.1U CN210905096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9925.1U CN210905096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05096U true CN210905096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57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9925.1U Active CN210905096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050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86333U (zh) 一种混凝沉淀一体化反应器
CN208327492U (zh) 一种高效固液分离的循环造粒流化床
CN104230048A (zh)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设备及应用
CN201890788U (zh) 双层压力式除油器
CN202223939U (zh) 海水混凝沉淀装置
CN206666288U (zh) 一体化净水池
CN210905096U (zh) 一种斜管沉淀一体设备
CN107500434A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隧道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1890787U (zh) 双层压力式一体化除油器
CN107244724A (zh) 一种适用于分散污水排水特性的小型混凝沉淀池及方法
CN216367017U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净水设备
CN201999778U (zh) 单层压力式一体化除油器
CN205516881U (zh) 一种加强悬浮层螺旋竖流沉淀池
CN213012476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5258184U (zh) 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10631726U (zh) 一种水处理用高效澄清沉淀池
CN203079769U (zh) 组合式双旋流高效浊水净化装置
CN210933920U (zh) 沉淀池
CN210559781U (zh) 基于水力流态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207412830U (zh) 沉淀池
CN217391830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2776959Y (zh) 湿法脱硫灰水再生设备
CN206173070U (zh) 一种重力式全自动净水装置
CN206289022U (zh) 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
CN217077102U (zh) 一种水力絮凝分离高效沉沙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