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03924U - 滚轮 - Google Patents

滚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03924U
CN210903924U CN201921517400.4U CN201921517400U CN210903924U CN 210903924 U CN210903924 U CN 210903924U CN 201921517400 U CN201921517400 U CN 201921517400U CN 210903924 U CN210903924 U CN 210903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fixed
outer ring
r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74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hengf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Shengf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Shengf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Shengf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174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03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03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039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轮,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滚轮功能较为单一且体验效果不佳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内圈通过第三轴和第四轴转动连接于外圈内,并且内圈上固定在第三轴伸出端的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二锥齿轮和齿轮传动啮合于环形内齿圈,转动外圈会带动内圈在垂直于外圈所在平面内进行有规律的转动,这样实现了人体不单单在一个平面内的转动,从而提高了训练效果;在本方案中座椅固定于内圈上,座椅上脚踏端、背靠端、支撑端和靠近人体大腿的一端上均设有弹性橡胶带,可以将人体牢牢的固定在座椅上且不会出现受训军警感到不适的状况,并且座椅上还设有倒L型连杆,受训军警手部紧紧握住倒L型连杆进一步保障了受训军警的安全。

Description

滚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我国军警的作战能力,对军警进行一定的体能训练尤为重要。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会使用多种训练器材,随着长期不断的体能训练,我国军警人员的体能越来越优异。其中抗眩晕训练主要是为了加强军警人员在不稳定环境中的平衡能力和作战能力,以使军警人员在晃动或剧烈震动的环境中具备出色的作战能力。
目前,我国军警人员在进行抗眩晕训练时,大多数会采用滚轮、旋梯、浪木等训练器材进行训练。进行抗眩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军警人员前庭分析器的机能,改善中枢神经对血管系统的调节机能,并增强军警人员承受强负荷的能力,促进平衡机能稳定性和判定方位的能力,锻炼肌肉放松与紧张的协调能力,增强关节韧带和发展臂部、腹部和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军警人员的抗眩晕能力和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但是目前现有的训练用滚轮结构合理性欠佳,功能较单一,在训练时,仅能在单一平面内转动,从而导致训练效率较低,难以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而且目前的军警抗眩晕训练用滚轮由于结构不合理,在训练过程中,支撑架会出现不稳定的晃动,由于滚轮上的手部抓持部和脚部固定部设计不合理,尤其脚部固定较难,很多军警在受训时不得不采用绳索等将脚部绑紧在滚轮上,以防在受训中出现意外,而且现有的滚轮的手部抓持部在长时间主持后,会给受训军警手部造成很大磨损而产生疼痛感,现有滚轮均靠受训军警主动抓持来保持固定缺乏被动保护,一旦受训军警出现体力不支很容易脱离滚轮,并且滚轮装置属于转动部件一旦人体脱离会给受训军警带来极大的人身伤害,因此一种结构精简、训练效果佳、安全可靠的滚轮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轮,有效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训练效率较低的问题,并且底座稳固,且人体固定装置均可有效固定受训军警的身体。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滚轮,包括内圈,外圈,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顶端纵向固定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支撑架顶端纵向固定有第二轴承,所述外圈置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且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沿外圈直径方向纵向间隔设置,所述外圈两端沿外圈直径且背离外圈圆心方向固定有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转动连接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内,所述外圈沿其垂直于第一轴的直径方向两端分别设有圆孔,所述内圈两端沿内圈直径且背离内圈圆心方向分别固定有与圆孔转动配合的第三轴和第四轴,所述内圈上固定有座椅。
优选的,所述滚轮还包括有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固定于框架纵向两端面底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沿外圈直径且背离外圈圆心方向向外伸出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伸出端设有同轴固定的转动圆盘。
优选的,所述第三轴沿内圈直径且背离内圈圆心方向向外伸出外圈,还包括间隔套在外圈上的与外圈垂直的环形内齿圈,所述环形齿圈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环形齿圈内啮合有齿轮,齿轮内孔固定连接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两端经长杆固定在外圈上,所述第三轴上套固有第一锥齿轮,所述齿轮轴上套固有啮合在第一锥齿轮上的第二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座椅背靠端经第一三脚架固定于内圈内环上,所属座椅脚踏端经第二三脚架固定于内圈内环上,所述座椅沿内圈所在平面设置,所述座椅脚踏端纵向间隔设有相平行的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带,所述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带分别沿着纵向延伸且纵向两端分别固定在脚踏端上,所述座椅背靠端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三弹性橡胶带且其纵向两端分别固定在背靠端上,所述座椅上纵向间隔设有第一倒L形连杆和第二倒L形连杆,所述倒L形连杆两端分别固定于背靠端和支撑端,所述座椅靠近人体大腿的一端面上设有纵向延伸的第四弹性橡胶带且其纵向两端分别固定在座椅靠近大腿的一端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内圈通过第三轴和第四轴转动连接于外圈内,并且内圈上固定在第三轴伸出端的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二锥齿轮和齿轮传动啮合于环形内齿圈,转动外圈会带动内圈在垂直于外圈所在平面内进行有规律的转动,这样实现了人体不单单在一个平面内的转动,从而提高了训练效果。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人体固定装置座椅且座椅固定于内圈上,座椅上脚踏端、背靠端、支撑端和靠近人体大腿的一端上均设有弹性橡胶带,可以将人体牢牢的固定在座椅上且不会出现受训军警感到不适的状况,并且座椅上还设有倒L型连杆,受训军警手部紧紧握住倒L型连杆进一步保障了受训军警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圈、外圈和环形内齿圈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座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框架示意图。
图中1:内圈1,外圈2,框架3,连杆3-1,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第一轴8,第二轴9,圆孔10,第三轴11,第四轴12,座椅13,背靠端13-1,第一三脚架13-2,脚踏端13-3,第二三脚架13-4,第一弹性橡胶带13-5,第二弹性橡胶带13-6,第三弹性橡胶带13-7,第一倒L形连杆13-8,第二倒L形连杆13-9,支撑端13-10,第四弹性橡胶带13-11,转动圆盘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齿轮轴17,长杆18,齿轮19,环形内齿圈20,薄板21。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5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1,滚轮,包括内圈1,外圈2,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所述第一支撑架4顶端纵向固定有第一轴承6,所述第二支撑架5顶端纵向固定有第二轴承7,所述外圈2置于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之间且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沿外圈2直径方向纵向间隔设置,所述外圈2两端沿外圈2直径且背离外圈2圆心方向固定有第一轴8和第二轴9,所述第一轴8和第二轴9分别转动连接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内,所述外圈2沿其垂直于第一轴8的直径方向两端分别设有圆孔10,所述内圈1两端沿内圈1直径且背离内圈1圆心方向分别固定有与圆孔10转动配合的第三轴11和第四轴12,所述内圈1上固定有座椅13。该实施例使用的时候,受训军警坐在座椅13上,转动置于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之间且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的外圈2,内圈在外圈2的带动下随着外圈2一起转动,由于内圈1通过沿着其直径且背离其圆心方向设置的第三轴11和第四轴12转动连接于外圈2上,因此在外圈2转动的同时内圈1也会通过第三轴11和第四轴12在外圈2内进行自传,这样就实现了人体在不同平面内进行互不干扰的自由转动,相对于一般的滚轮训练装置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滚轮还包括有框架3,所述框架由多个连杆3-1搭建而成,所述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分别固定于框架3纵向两端面底端。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轴8沿外圈2直径且背离外圈2圆心方向向外伸出第一轴承6,所述第一轴8伸出端设有同轴固定的转动圆盘14。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辅助人员可以通过手握转动圆盘14转动外圈2,转动圆盘14增大了力矩,便于辅助人员操作,当受训军警出现意外情况时辅助人员可以通过转动圆盘14快速将外圈2停止转动,较好的所述转动圆盘14可以等效代替为电机,所述第一轴8伸出端固定在电机输出轴上,设定好电机转轴转速,电机带动外圈2转动。
实施例4,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第三轴11沿内圈1直径且背离内圈1圆心方向向外伸出外圈2,还包括间隔套在外圈2上的与外圈2垂直的环形内齿圈20,所述环形内齿圈20经多个薄板21分别固定在框架3的两端和底部上,所述环形内齿圈20内啮合有齿轮19,齿轮19内孔固定连接有齿轮轴17,所述齿轮轴17两端经长杆18固定在外圈2上,所述第三轴11伸出端套固有第一锥齿轮15,所述齿轮轴17上套固有啮合在第一锥齿轮15上的第二锥齿轮16。该实施例中加入环形内齿圈20,由于外圈2沿着其圆周方向设有齿轮轴17,所述齿轮轴17上套固有与环形内齿圈20啮合的齿轮19,齿轮19同轴转动有第二锥齿轮16,由于内圈1上第三轴11转动连接于与其相对应的外圈2圆孔10内且第三轴11伸出外圈2一端还套固有第一锥齿轮15,所述第一锥齿轮15和第二锥齿轮16相啮合,转动外圈2带动齿轮19沿着环形内齿圈20转动,与齿轮19同轴转动的第二锥齿轮16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5转动,因此内圈1在外圈2转动的同时也在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自转,保证了受训军警在不同平面内均能保持一定的规律进行转动,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
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座椅13背靠端13-1经第一三脚架13-2固定于内圈1内环上,所属座椅13脚踏端13-3经第二三脚架13-4固定于内圈1内环上,所述座椅13沿内圈1所在平面设置,所述座椅13脚踏端13-3纵向间隔设有相平行的第一弹性橡胶带13-5和第二弹性橡胶带13-6,所述第一弹性橡胶带13-5和第二弹性橡胶13-6带分别沿着纵向延伸且纵向两端分别固定在脚踏端13-3上,所述座椅13背靠端13-1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三弹性橡胶带13-7且其纵向两端分别固定在背靠端13-1上,所述座椅13上纵向间隔设有第一倒L形连杆13-8和第二倒L形连杆13-9,所述倒L形连杆两端分别固定于背靠端13-1和支撑端13-10上,所述座椅13靠近人体大腿的一端面上设有纵向延伸的第四弹性橡胶带13-11且其纵向两端分别固定在座椅13靠近大腿的一端面上,该实施例中座椅13能将受训军警牢牢的固定在滚轮上,第一弹性橡胶带13-5和第二弹性橡胶带13-6将受训军警脚步固定在座椅13脚踏端13-3,第四弹性橡胶带13-11将受训军警大腿牢牢贴在靠近人体大腿的一端面上,第三弹性橡胶带13-17将受训军警上身牢牢紧贴在座椅13背靠端13-1,且受训军警两手可以紧握第一倒L形连杆13-8和第二倒L形连杆13-9,此时受训军警通过设置在座椅13上的防护装置紧紧固定在座椅13上,不需要受训军警刻意抓持某一部位来保证自身安全,大大减轻了受训军警的不适。
本实用新型通过环形内齿圈20与外圈2的啮合传动,从而实现了受训军警能在不同平面内均能保持一定的节奏进行转动,克服了一般滚轮只能在单一平面内进行转动且训练效率低的问题,较好的提高了训练效果,并且受训军警通过座椅13上的防护装置牢牢固定在座椅13上,较以往滚轮训练装置只靠人体手部抓持进行安全防护相比,较好的保证了受训军警的人身安全。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滚轮,包括内圈(1),外圈(2),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顶端纵向固定有第一轴承(6),所述第二支撑架(5)顶端纵向固定有第二轴承(7),所述外圈(2)置于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之间且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沿外圈(2)直径方向纵向间隔设置,所述外圈(2)两端沿外圈(2)直径且背离外圈(2)圆心方向固定有第一轴(8)和第二轴(9),所述第一轴(8)和第二轴(9)分别转动连接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内,所述外圈(2)沿其垂直于第一轴(8)的直径方向两端分别设有圆孔(10),所述内圈(1)两端沿内圈(1)直径且背离内圈(1)圆心方向分别固定有与圆孔(10)转动配合的第三轴(11)和第四轴(12),所述内圈(1)上固定有座椅(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还包括有框架(3),所述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分别固定于框架(3)纵向两端面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8)沿外圈(2)直径且背离外圈(2)圆心方向向外伸出第一轴承(6),所述第一轴(8)伸出端设有同轴固定的转动圆盘(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11)沿内圈(1)直径且背离内圈(1)圆心方向向外伸出外圈(2),还包括间隔套在外圈(2)上的与外圈(2)垂直的环形内齿圈(20),所述环形内齿圈(20)固定在框架(3)上,所述环形内齿圈(20)内啮合有齿轮(19),齿轮(19)内孔固定连接有齿轮轴(17),所述齿轮轴(17)两端经长杆(18)固定在外圈(2)上,所述第三轴(11)上套固有第一锥齿轮(15),所述齿轮轴(17)上套固有啮合在第一锥齿轮(15)上的第二锥齿轮(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3)背靠端(13-1)经第一三脚架(13-2)固定于内圈(1)内环上,所属座椅(13)脚踏端(13-3)经第二三脚架(13-4)固定于内圈(1)内环上,所述座椅(13)沿内圈(1)所在平面设置,所述座椅(13)脚踏端(13-3)纵向间隔设有相平行的第一弹性橡胶带(13-5)和第二弹性橡胶带(13-6),所述第一弹性橡胶带(13-5)和第二弹性橡胶带(13-6)分别沿着纵向延伸且纵向两端分别固定在脚踏端(13-3)上,所述座椅(13)背靠端(13-1)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三弹性橡胶带(13-7)且其纵向两端分别固定在背靠端(13-1)上,所述座椅(13)上纵向间隔设有第一倒L形连杆(13-8)和第二倒L形连杆(13-9),所述倒L形连杆两端分别固定于背靠端(13-1)和支撑端(13-10),所述座椅(13)靠近人体大腿的一端面上设有纵向延伸的第四弹性橡胶带(13-11)且其纵向两端分别固定在座椅靠近大腿的一端面上。
CN201921517400.4U 2019-09-12 2019-09-12 滚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03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7400.4U CN210903924U (zh) 2019-09-12 2019-09-12 滚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7400.4U CN210903924U (zh) 2019-09-12 2019-09-12 滚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03924U true CN210903924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54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740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03924U (zh) 2019-09-12 2019-09-12 滚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03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7299B (zh) 一种用于提高身体素质的多功能综合训练模拟器
CN212016585U (zh) 一种用于体操训练的空翻辅助装置
CN202909370U (zh) 一种装有可调节靠枕的腹肌锻炼器
CN210903924U (zh) 滚轮
CN214763103U (zh) 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多功能上肢功能训练器
CN104027226A (zh) 步行动态平衡训练装置
CN211676113U (zh) 一种田径运动员腿部力量训练装置
CN210408936U (zh) 一种滑轨悬吊训练系统
CN209575701U (zh) 一种套于腿部在平地上做鞍马旋转运动的健身装置
CN101618267A (zh) 脚蹬式倒立器
CN113546363B (zh) 一种儿童跳跃训练娱乐装置
CN213642968U (zh) 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体能训练装置
CN211675190U (zh) 一种运动护理保健装置
CN108079514A (zh) 一种健身康复器械
CN204447126U (zh) 一种用于提高身体素质的多功能综合训练模拟器
CN205412162U (zh) 一种带有重力传感器的安全健身器材
CN2585668Y (zh) 特殊功能训练器
CN201470009U (zh) 脚蹬式倒立器
CN220309555U (zh) 一种前庭觉训练结构
CN209952137U (zh) 上肢康复锻炼器
CN214512489U (zh) 一种脑卒中患者康复用身体协调性锻炼装置
CN215084608U (zh) 一种腰肌损伤康复训练辅助装置
CN214158439U (zh) 一种康复科手部训练装置
CN213431453U (zh) 一种臀肌挛缩症术后助力式康复装置
CN113082667B (zh) 一种防护式散打训练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