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01046U - 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01046U
CN210901046U CN201921810558.0U CN201921810558U CN210901046U CN 210901046 U CN210901046 U CN 210901046U CN 201921810558 U CN201921810558 U CN 201921810558U CN 210901046 U CN210901046 U CN 210901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pping
box
killing
trap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105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志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hua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o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oh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o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105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01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01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010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包括诱捕箱和捕杀单元;诱捕箱:所述诱捕箱为中空结构,所述诱捕箱的侧面依次设有逆变器、蓄电池和GPS定位器,所述诱捕箱的内腔下表面设有清理槽,所述诱捕箱的四个侧面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L”型杆,四个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诱捕箱的四个侧面固定连接,四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顶板的下表面,所述诱捕箱的下表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本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通过诱虫器将病虫引至诱捕箱内,然后通过捕杀单元对其进行消灭,通过清理单元可对捕杀后的害虫尸体进行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病虫防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
背景技术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2017年3月,中国国家林业局宣布,中国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在林业种植培育过程中,常常会遭遇病虫害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这时便需要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现有的防治方式是喷洒农药,这种方式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对环境会造成很大的污染,显然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通过诱虫器将病虫引至诱捕箱内,然后通过捕杀单元对其进行消灭,通过清理单元可对捕杀后的害虫尸体进行清理,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包括诱捕箱和捕杀单元;
诱捕箱:所述诱捕箱为中空结构,所述诱捕箱的侧面依次设有逆变器、蓄电池和GPS定位器,所述诱捕箱的内腔下表面设有清理槽,所述诱捕箱的四个侧面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L”型杆,四个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诱捕箱的四个侧面固定连接,四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顶板的下表面,所述诱捕箱的下表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收集孔与清理槽连通,所述诱捕箱的内腔下表面设有清理单元,所述清理单元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设有诱虫器;
捕杀单元:所述捕杀单元包括杀虫板、控制轴、捕杀电机和电机固定板,所述电机固定板设于诱捕箱的侧面,所述捕杀电机设于电机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控制轴设于诱捕箱的内部,所述控制轴的两端均与诱捕箱的内腔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控制轴延伸至诱捕箱外部的一端与捕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杀虫板设于控制轴的侧面,所述杀虫板的侧面与诱捕箱的内腔侧面配合转动连接;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设于诱捕箱的侧面,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与GPS定位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诱虫器、杀虫板和捕杀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蓄电池为单片机提高电力支持,然后通过单片机使诱虫器工作,然后利用虫类的趋光性,使害虫飞往诱捕箱且被杀虫板阻挡,同时通过单片机使杀虫板工作,使杀虫板通电,将杀虫板上趴伏的害虫通过电击进行消灭,然后当杀虫板上的害虫尸体过多时,通过单片机使捕杀电机工作,使捕杀电机带动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控制轴进行转动,从而使控制轴带动其侧面的杀虫板于诱捕箱的内腔之中进行转动,进而将杀虫板上的害虫尸体进行清理,使其落入诱捕箱的内部,然后通过单片机使清理单元工作,使清理单元对诱捕箱内部的害虫尸体进行清理,使其经过清理槽落入收集箱内,当收集箱内部的害虫尸体需要进行清理时,通过拉动收集箱,使收集箱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滑块于滑槽内进行滑动,从而可使收集箱快速的抽出。
进一步的,所述清理单元包括清理电机、毛刷条、清理块和转轴,所述清理电机设于诱捕箱的下表面中部,所述转轴设于诱捕箱的内腔下表面,所述转轴的顶端转动连接固定板,所述转轴的底端穿过诱捕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清理电机的输出轴,所述转轴的侧面设有数量不等的清理块,所述清理块的下表面均设有毛刷条,所述毛刷条的下表面与诱捕箱的内腔下表面接触,所述清理电机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单片机使清理电机工作,使清理电机带动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轴进行转动,从而使转轴带动其侧面固定连接的清理块于诱捕箱内进行转动,进而通过清理块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毛刷条对诱捕箱的内腔下表面进行清理,从而使诱捕箱内腔下表面的害虫尸体经清理槽清理出诱捕箱。
进一步的,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设于收集箱的前侧面,通过拉杆可使收集箱在进行内部害虫尸体清理时移动更为便捷。
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于顶板的上表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通过逆变器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为电能,然后通过逆变器将电能储存至蓄电池内供本诱捕器使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板和安装孔,所述安装板设于诱捕箱的后侧面,所述安装孔共四个,四个安装孔沿安装板的侧面四角均匀设置,通过安装板和安装孔可对本诱捕器进行侧挂式固定,进而可使本诱捕器避免被低处的林木遮挡到诱虫器的光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具有以下好处:本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通过诱虫器将病虫引至诱捕箱内,然后通过捕杀单元对其进行消灭,通过清理单元可对捕杀后的害虫尸体进行清理,从而可确保诱虫器的诱虫效率和捕杀单元的捕杀效率,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可使本诱捕器在任意环境均可进行使用,从而使本诱捕器具有较大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诱捕箱、2单片机、3逆变器、4蓄电池、5 GPS定位器、6捕杀单元、61杀虫板、62控制轴、63捕杀电机、64电机固定板、7诱虫器、8固定板、9清理单元、91清理电机、92毛刷条、93清理块、94转轴、10清理槽、11滑槽、12滑块、13收集箱、14拉杆、15支撑杆、16顶板、17太阳能电池板、18安装板、19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包括诱捕箱1和捕杀单元6;
诱捕箱1:诱捕箱1为中空结构,诱捕箱1的侧面依次设有逆变器3、蓄电池4和GPS定位器5,诱捕箱1的内腔下表面设有清理槽10,诱捕箱1的四个侧面均设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为“L”型杆,四个支撑杆15的一端分别与诱捕箱1的四个侧面固定连接,四个支撑杆1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顶板16的下表面,诱捕箱1的下表面设有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2,滑块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箱13,收集箱13的收集孔与清理槽10连通,诱捕箱1的内腔下表面设有清理单元9,清理单元9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板8,固定板8的上表面设有诱虫器7;
捕杀单元6:捕杀单元6包括杀虫板61、控制轴62、捕杀电机63和电机固定板64,电机固定板64设于诱捕箱1的侧面,捕杀电机63设于电机固定板64的上表面,控制轴62设于诱捕箱1的内部,控制轴62的两端均与诱捕箱1的内腔侧面转动连接,控制轴62延伸至诱捕箱1外部的一端与捕杀电机6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杀虫板61设于控制轴62的侧面,杀虫板61的侧面与诱捕箱1的内腔侧面配合转动连接;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2,单片机2设于诱捕箱1的侧面,单片机2的输入端与蓄电池4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2的输入端与GPS定位器5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2的输出端与诱虫器7、杀虫板61和捕杀电机63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蓄电池4为单片机2提高电力支持,然后通过单片机2使诱虫器7工作,然后利用虫类的趋光性,使害虫飞往诱捕箱1且被杀虫板61阻挡,同时通过单片机2使杀虫板61工作,使杀虫板61通电,将杀虫板61上趴伏的害虫通过电击进行消灭,然后当杀虫板61上的害虫尸体过多时,通过单片机2使捕杀电机63工作,使捕杀电机63带动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控制轴62进行转动,从而使控制轴62带动其侧面的杀虫板61于诱捕箱1的内腔之中进行转动,进而将杀虫板61上的害虫尸体进行清理,使其落入诱捕箱1的内部,然后通过单片机2使清理单元9工作,使清理单元9对诱捕箱1内部的害虫尸体进行清理,使其经过清理槽10落入收集箱13内,当收集箱13内部的害虫尸体需要进行清理时,通过拉动收集箱13,使收集箱13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滑块12于滑槽11内进行滑动,从而可使收集箱13快速的抽出。
其中,清理单元9包括清理电机91、毛刷条92、清理块93和转轴94,清理电机91设于诱捕箱1的下表面中部,转轴94设于诱捕箱1的内腔下表面,转轴94的顶端转动连接固定板8,转轴94的底端穿过诱捕箱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清理电机91的输出轴,转轴94的侧面设有数量不等的清理块93,清理块93的下表面均设有毛刷条92,毛刷条92的下表面与诱捕箱1的内腔下表面接触,清理电机91的输入端与单片机2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单片机2使清理电机91工作,使清理电机91带动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轴94进行转动,从而使转轴94带动其侧面固定连接的清理块93于诱捕箱1内进行转动,进而通过清理块93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毛刷条92对诱捕箱1的内腔下表面进行清理,从而使诱捕箱1内腔下表面的害虫尸体经清理槽10清理出诱捕箱1。
其中,还包括拉杆14,拉杆14设于收集箱13的前侧面,通过拉杆14可使收集箱13在进行内部害虫尸体清理时移动更为便捷。
其中,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7,太阳能电池板17设于顶板16的上表面,太阳能电池板17的输出端通过逆变器3与蓄电池4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7可将太阳能转为电能,然后通过逆变器3将电能储存至蓄电池4内供本诱捕器使用。
其中,还包括安装板18和安装孔19,安装板18设于诱捕箱1的后侧面,安装孔19共四个,四个安装孔19沿安装板18的侧面四角均匀设置,通过安装板18和安装孔19可对本诱捕器进行侧挂式固定,进而可使本诱捕器避免被低处的林木遮挡到诱虫器7的光照。
在使用时:通过安装板18和安装孔19可对本诱捕器进行侧挂式固定,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7可将太阳能转为电能,然后通过逆变器3将电能储存至蓄电池4内供本诱捕器使用,然后通过蓄电池4为单片机2提高电力支持,然后通过单片机2使诱虫器7工作,然后利用虫类的趋光性,使害虫飞往诱捕箱1且被杀虫板61阻挡,同时通过单片机2使杀虫板61工作,使杀虫板61通电,将杀虫板61上趴伏的害虫通过电击进行消灭,然后当杀虫板61上的害虫尸体过多时,通过单片机2使捕杀电机63工作,使捕杀电机63带动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控制轴62进行转动,从而使控制轴62带动其侧面的杀虫板61于诱捕箱1的内腔之中进行转动,进而将杀虫板61上的害虫尸体进行清理,使其落入诱捕箱1的内部,然后通过单片机2使清理电机91工作,使清理电机91带动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轴94进行转动,从而使转轴94带动其侧面固定连接的清理块93于诱捕箱1内进行转动,进而通过清理块93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毛刷条92对诱捕箱1的内腔下表面进行清理,从而使诱捕箱1内腔下表面的害虫尸体经清理槽10清理出诱捕箱1,进而使其经过清理槽10落入收集箱13内,当收集箱13内部的害虫尸体需要进行清理时,通过拉杆14拉动收集箱13,使收集箱13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滑块12于滑槽11内进行滑动,从而可使收集箱13快速的抽出。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单片机2具体型号为西门子MH-KU8,诱虫器7可选用山东食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HM-S16型号诱虫灯,捕杀电机63和清理电机91建议选用上海欢鑫机电有限公司的6IK200RA-CF微型电机,单片机2控制诱虫器7、杀虫板61、捕杀电机63和清理电机91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箱(1)和捕杀单元(6);
诱捕箱(1):所述诱捕箱(1)为中空结构,所述诱捕箱(1)的侧面依次设有逆变器(3)、蓄电池(4)和GPS定位器(5),所述诱捕箱(1)的内腔下表面设有清理槽(10),所述诱捕箱(1)的四个侧面均设有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为“L”型杆,四个支撑杆(15)的一端分别与诱捕箱(1)的四个侧面固定连接,四个支撑杆(1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顶板(16)的下表面,所述诱捕箱(1)的下表面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箱(13),所述收集箱(13)的收集孔与清理槽(10)连通,所述诱捕箱(1)的内腔下表面设有清理单元(9),所述清理单元(9)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上表面设有诱虫器(7);
捕杀单元(6):所述捕杀单元(6)包括杀虫板(61)、控制轴(62)、捕杀电机(63)和电机固定板(64),所述电机固定板(64)设于诱捕箱(1)的侧面,所述捕杀电机(63)设于电机固定板(64)的上表面,所述控制轴(62)设于诱捕箱(1)的内部,所述控制轴(62)的两端均与诱捕箱(1)的内腔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控制轴(62)延伸至诱捕箱(1)外部的一端与捕杀电机(6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杀虫板(61)设于控制轴(62)的侧面,所述杀虫板(61)的侧面与诱捕箱(1)的内腔侧面配合转动连接;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2),所述单片机(2)设于诱捕箱(1)的侧面,所述单片机(2)的输入端与蓄电池(4)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2)的输入端与GPS定位器(5)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2)的输出端与诱虫器(7)、杀虫板(61)和捕杀电机(63)的输入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单元(9)包括清理电机(91)、毛刷条(92)、清理块(93)和转轴(94),所述清理电机(91)设于诱捕箱(1)的下表面中部,所述转轴(94)设于诱捕箱(1)的内腔下表面,所述转轴(94)的顶端转动连接固定板(8),所述转轴(94)的底端穿过诱捕箱(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清理电机(91)的输出轴,所述转轴(94)的侧面设有数量不等的清理块(93),所述清理块(93)的下表面均设有毛刷条(92),所述毛刷条(92)的下表面与诱捕箱(1)的内腔下表面接触,所述清理电机(91)的输入端与单片机(2)的输出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14),所述拉杆(14)设于收集箱(13)的前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7),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7)设于顶板(16)的上表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7)的输出端通过逆变器(3)与蓄电池(4)的输入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18)和安装孔(19),所述安装板(18)设于诱捕箱(1)的后侧面,所述安装孔(19)共四个,四个安装孔(19)沿安装板(18)的侧面四角均匀设置。
CN201921810558.0U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 Active CN210901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0558.0U CN210901046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0558.0U CN210901046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01046U true CN210901046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42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10558.0U Active CN210901046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010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93935U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杀虫装置
CN205511799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农田诱捕灭虫装置
CN207151695U (zh) 一种林业捕虫装置
CN210901046U (zh) 一种带gps定位的林业病虫害诱捕器
CN212116771U (zh) 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器
CN112293371A (zh) 一种林业用害虫诱捕装置
CN207885524U (zh) 一种户外高效杀虫灯
CN212753907U (zh) 一种林业用捕虫装置
CN216452802U (zh) 一种防粘连的农业诱捕杀虫装置
CN214508956U (zh) 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
CN205093413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害虫诱捕装置
CN210329067U (zh) 一种复合式多层诱虫板
CN210519880U (zh) 一种农业用杀虫设备
CN203538182U (zh) 一种太阳能智能光谱频振杀虫灯
CN214047230U (zh) 一种林业有害生物的高效诱杀装置
CN209017709U (zh) 一种用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太阳能杀虫装置
CN208228153U (zh) 一种森林害虫诱捕器
CN207692800U (zh) 发光吸入式诱杀果蝇装置
CN221044085U (zh) 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
CN216058890U (zh) 一种方便维护的林业防虫害诱捕装置
CN212087732U (zh) 林业害虫诱集装置
CN208925025U (zh) 一种林业用病虫害防治箱
CN213214994U (zh) 一种生物用灭虫装置
CN212116769U (zh) 一种用于有害昆虫的诱捕器
CN212697306U (zh) 一种用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617, building 1, Dongyue kechuanggu, No.100 jixianhou street, Yongtai village, Yongping street,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elf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bohua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room 223, 909 North Dongping Road, Yongping street, Baiyun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BOHUA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