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9614U - 一种蓝牙助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蓝牙助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9614U
CN210899614U CN202020147173.7U CN202020147173U CN210899614U CN 210899614 U CN210899614 U CN 210899614U CN 202020147173 U CN202020147173 U CN 202020147173U CN 210899614 U CN210899614 U CN 210899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pin
circuit
chip
processing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71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辉
师茂林
王之帅
任亚敏
张阳阳
顾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Jia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Jia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Jia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Jia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471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9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9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96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助听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牙助听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无需验配师参与、就能够进行自主听力测试,并输出听力补偿后的音频信号的蓝牙助听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微控制器、无线数据收发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拾音电路、功能按键、扬声器和电源电路;微控制器通过无线数据收发电路与外部控制器双向通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拾音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扬声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功能按键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源电路为整个蓝牙助听装置提供电源供给。

Description

一种蓝牙助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助听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牙助听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助听器的选配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听力损失情况不同,使用前需要先去验配店进行听力测试,验配师根据听测结果对助听器进行个性化调试,若听力情况发生变化,还需要再次重复以上工作,造成了用户使用的不便,影响了听损患者的生活品质。
此外,在蓝牙助听领域,带有蓝牙功能的助听器虽然可与蓝牙终端设备连接,对蓝牙音频流进行处理,使用户听到,但是由于我国助听器技术发展相对滞后,高端助听器市场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但价格较没有蓝牙功能的助听器昂贵许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无需验配师参与、就能够进行自主听力测试,并输出听力补偿后的音频信号的蓝牙助听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蓝牙助听装置,包括:微控制器、无线数据收发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拾音电路、功能按键、扬声器和电源电路;所述微控制器通过无线数据收发电路与外部控制器双向通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拾音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扬声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功能按键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为整个蓝牙助听装置提供电源供给。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语音通话电路,所述语音通话电路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拾音电路包括: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6和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7,所述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处理芯片U4, 所述微控制器包括控制芯片U7,所述功能按键包括按键K1;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6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57的一端、电容C6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MICBIAS、电阻R5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64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IN3_R相连;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7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56的另一端、电容C6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61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IN3_L相连,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6的源极、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7的源极均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GND_SENSE分别与电感FB1的一端、扬声器的接口HPCOM相连,所述电感FB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HPL与扬声器的接口HPL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HPR与扬声器的接口HPR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SDA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SDA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SCL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SCL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DIN与控制芯片U7的PIO5/DOUT引脚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WCLK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PIO4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BCLK与控制芯片U7的PIO7引脚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MCLK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PIO6相连;所述按键K1的一端与电源电路的电池接口BAT_P相连,所述按键K1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REGEN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AVSS与电容C41的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电容C41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REF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AVDD分别与电容C42的一端、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1.8VA相连,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LDO_VDD分别与电容C43的一端、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LDO_VDD相连,所述电容C4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DRVDD_HP分别与电容C44的一端、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1.8VA相连,所述电容C4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VNEG串接电容C45后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FLY_N串接电容C46后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FLY_P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DVDD_CP分别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1.8VD、电容C4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7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DVSS连接后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IOVDD分别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1.8VD、电容C49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9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IOVSS连接后接地。
优选地,所述语音通话电路包括: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5;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5的漏极分别与电容C53的一端、电感L4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4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0的一端、控制芯片U7的引脚MIC1_P相连,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1的一端、控制芯片U7的引脚MIC_BIAS相连,所述电容C51的另一端、电容C5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5的源极分别与电容C54的一端、电感L4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4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3的一端、控制芯片U7的引脚MIC1_N相连,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电容C54的另一端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源电路包括:芯片U5;所述芯片U5的引脚IN分别与电容C62的一端、电容C52的一端、电感FB4的一端、电阻R33的一端、电池接口BAT_P相连,所述电容C62的另一端串接电容C52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芯片U5的引脚GND接地,所述芯片U5的引脚EN与电阻R33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感FB4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LDO_VDD相连,所述芯片U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FB2的一端、电感FB3的一端、电容C6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FB2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1.8VA相连,所述电感FB3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1.8VD相连,所述电容C63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无线数据收发电路包括:天线L2,所述天线L2的输出端与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3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的一端、电感L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6的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无线数据收发电路的收发端RF_P相连,所述无线数据收发电路的收发端RF_P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RF_P相连;所述电阻R7串接电容C11后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无线数据收发电路的电源端BUCK_LV相连;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
优选地,还包括:指示灯电路,所述指示灯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5,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电源电路的电池接口BAT_P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LED0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LED1相连。
优选地,处理芯片U4的型号为TLV320AIC3256,所述控制芯片U7的型号为AB1526P。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蓝牙助听装置,微控制器通过无线数据收发电路与外部控制器建立通讯连接,通过微控制器接收外部控制器发来的听力测试音频和听力补偿参数,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对音源输入进行听力补偿处理,通过扬声器播放,使耳机佩戴者听到清晰、舒适的声音,本实用新型无需验配师参与、就能够进行自主听力测试,输出听力补偿后的音频信号,使耳机佩戴者能够获得清晰、舒适的收听效果,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中的音源输入有两种,耳机佩戴者不仅可以听到自身所处的外部声音,方便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也可通过功能按键进行切换,使耳机佩戴者方便的听取外部控制器播放的音乐等音频文件,获得较好的娱乐体验。
3、本实用新型包括语音通话电路,当进入语音通话模式时(如蓝牙电话等),语音通话电路采集耳机佩戴者的发声信号,并通过微控制器对发声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无线数据收发电路将该信号发送至外部控制器,完成与外部控制器的蓝牙通话,本实用新型,使得听力障碍人士可通过本装置与外部手机等终端进行语言通话,使用方便。
4、本实用新型无需验配师参与,免去了听力障碍人士去专业机构进行人工验配和调整助听器的过程,节省了时间、人力以及资金等成本,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蓝牙助听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蓝牙助听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拾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微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功能按键、指示灯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语音通话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线数据收发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
1为微控制器、2为无线数据收发电路、3为数字信号处理电路、4为语音通话电路,5为拾音电路、6为功能按键、7为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蓝牙助听装置的电路连接图,如图1所示,一种蓝牙助听装置,包括:微控制器1、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拾音电路5、功能按键6、扬声器7和电源电路;所述微控制器1通过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与外部控制器双向通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1的输出端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拾音电路5的信号输出端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的输出端与扬声器7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功能按键6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为整个蓝牙助听装置提供电源供给。
本实用新型包括:听测模式和助听模式,使用时:微控制器1通过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与外部控制器建立通讯连接;
首次开机时,本实用新型默认为听测模式,微控制器1接收外部控制器发来的听力测试音频,并将接收到的听力测试音频发送至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进行处理后,通过扬声器7播放,使耳机佩戴者进行听力自测,当佩戴者完成听力自测后,外部控制器发送听力补偿参数至微控制器1,由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执行相应的补偿;
再次开机后,本实用新型默认进入助听模式,助听模式下的音源输入有两种,可通过功能按键6进行切换,当音源输入为拾音电路5时,通过拾音电路5采集外界声音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对外界声音信号进行听力补偿处理,通过扬声器7播放,使耳机佩戴者听到外界声音;当音源输入为外部控制器时,微控制器1通过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接收外部控制器的音频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对音频信号进行听力补偿处理,通过扬声器7播放,使耳机佩戴者能够方便的听到外部控制器播放的音乐等音频文件;本实用新型无需验配师参与、就能够进行自主听力测试,输出听力补偿后的音频信号,使耳机佩戴者能够获得清晰、舒适的收听效果,实用性强。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微控制器通过无线数据收发电路与外部控制器建立通讯连接,通过微控制器接收外部控制器发来的听力测试音频和听力补偿参数,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对音源输入进行听力补偿处理,通过扬声器播放,使耳机佩戴者听到清晰、舒适的声音,本实用新型无需验配师参与、就能够进行自主听力测试,输出听力补偿后的音频信号,使耳机佩戴者能够获得清晰、舒适的收听效果,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音源输入有两种,可通过功能按键进行切换,使耳机佩戴者不仅可以听到自身所处的外部声音,方便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也能够使耳机佩戴者方便的听取外部控制器播放的音乐等音频文件,获得较好的娱乐体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蓝牙助听装置的电路连接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语音通话电路4,所述语音通话电路4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1的输入端电连接,当进入语音通话模式时(如蓝牙电话等),语音通话电路4采集耳机佩戴者的发声信号,并通过微控制器1对发声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将该信号发送至外部控制器,完成与外部控制器的蓝牙通话,本实用新型,使得听力障碍人士可通过本装置与外部手机等终端进行语言通话,使用方便。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拾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微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功能按键、指示灯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至图6所示,一种蓝牙助听装置,所述拾音电路5包括: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6和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7,所述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包括处理芯片U4,所述微控制器1包括控制芯片U7,所述功能按键包括按键K1;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6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57的一端、电容C6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MICBIAS、电阻R5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64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IN3_R相连;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7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56的另一端、电容C6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61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IN3_L相连,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6的源极、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7的源极均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GND_SENSE分别与电感FBI的一端、扬声器7的接口HPCOM相连,所述电感FB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HPL与扬声器7的接口HPL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HPR与扬声器7的接口HPR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SDA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SDA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SCL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SCL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DIN与控制芯片U7的PIO5/DOUT引脚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WCLK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PIO4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BCLK与控制芯片U7的PIO7引脚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MCLK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PIO6相连;所述按键K1的一端与电源电路8的电池接口BAT_P相连,所述按键K1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REGEN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AVSS与电容C41的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电容C41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REF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AVDD分别与电容C42的一端、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1.8VA相连,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LDO_VDD分别与电容C43的一端、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LDO_VDD相连,所述电容C4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DRVDD_HP分别与电容C44的一端、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1.8VA相连,所述电容C4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VNEG串接电容C45后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FLY_N串接电容C46后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FLY_P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DVDD_CP分别与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1.8VD、电容C4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7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DVSS连接后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IOVDD分别与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1.8VD、电容C49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9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IOVSS连接后接地。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包括:指示灯电路,所述指示灯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5,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电源电路8的电池接口BAT_P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LED0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LED1相连。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语音通话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7所示,所述语音通话电路4包括: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5;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5的漏极分别与电容C53的一端、电感L4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4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0的一端、控制芯片U7的引脚MIC1_P相连,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1的一端、控制芯片U7的引脚MIC_BIAS相连,所述电容C51的另一端、电容C5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5的源极分别与电容C54的一端、电感L4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4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3的一端、控制芯片U7的引脚MIC1_N相连,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电容C54的另一端均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语音通话电路可实现通话模式下的耳机佩戴者的发声信号采集。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8所示,所述电源电路8包括:芯片U5;所述芯片U5的引脚IN分别与电容C62的一端、电容C52的一端、电感FB4的一端、电阻R33的一端、电池接口BAT_P相连,所述电容C62的另一端串接电容C52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芯片U5的引脚GND接地,所述芯片U5的引脚EN与电阻R33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感FB4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LDO_VDD相连,所述芯片U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FB2的一端、电感FB3的一端、电容C6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FB2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1.8VA相连,所述电感FB3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1.8VD相连,所述电容C63的另一端接地。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线数据收发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9所示,所述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包括:天线L2,所述天线L2的输出端与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3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的一端、电感L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6的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的收发端RF_P相连,所述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的收发端RF_P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RF_P相连;所述电阻R7串接电容C11后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的电源端BUCK_LV相连;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处理芯片U4的型号为TLV320AIC3256,所述控制芯片U7的型号为AB1526P。
本实用新型中的外部控制器可为手机、听力测试仪、音频播放器等带有蓝牙通讯模块的智能控制设备;本实用新型嵌入了经济可靠的蓝牙模块,因此不仅可以对来自拾音电路的实时语音(外界声音)进行助听补偿,还可以与带蓝牙模块的外部控制器(如手机、电脑等)通过蓝牙连接,对来自这些设备的音频源进行助听补偿,使听障人士可以方便地使用蓝牙音乐和蓝牙电话等功能;本实用新型默认的助听工作模式的音频源为拾音电路,功能按键用于切换输入音频源。
本实用新型无需验配师参与,免去了听力障碍人士去专业机构进行人工验配和调整助听器的过程,节省了时间、人力以及资金等成本,经济性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蓝牙助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器(1)、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拾音电路(5)、功能按键(6)、扬声器(7)和电源电路;
所述微控制器(1)通过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与外部控制器双向通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1)的输出端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拾音电路(5)的信号输出端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的输出端与扬声器(7)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功能按键(6)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为整个蓝牙助听装置提供电源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助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语音通话电路(4),所述语音通话电路(4)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1)的输入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蓝牙助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电路(5)包括: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6和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7,所述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包括处理芯片U4, 所述微控制器(1)包括控制芯片U7,所述功能按键包括按键K1;
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6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57的一端、电容C6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MICBIAS、电阻R5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64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IN3_R相连;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7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56的另一端、电容C6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61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IN3_L相连,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6的源极、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7的源极均接地;
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GND_SENSE分别与电感FB1的一端、扬声器(7)的接口HPCOM相连,所述电感FB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HPL与扬声器(7)的接口HPL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HPR与扬声器(7)的接口HPR相连;
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SDA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SDA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SCL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SCL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DIN与控制芯片U7的PIO5/DOUT引脚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WCLK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PIO4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BCLK与控制芯片U7的PIO7引脚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MCLK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PIO6相连;
所述按键K1的一端与电源电路(8)的电池接口BAT_P相连,所述按键K1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REGEN相连;
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AVSS与电容C41的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电容C41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REF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AVDD分别与电容C42的一端、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1.8VA相连,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LDO_VDD分别与电容C43的一端、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LDO_VDD相连,所述电容C4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DRVDD_HP分别与电容C44的一端、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1.8VA相连,所述电容C4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VNEG串接电容C45后接地,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FLY_N串接电容C46后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FLY_P相连;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DVDD_CP分别与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1.8VD、电容C4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7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DVSS连接后接地;
所述处理芯片U4的引脚IOVDD分别与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1.8VD、电容C49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9的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4的引脚IOVSS连接后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蓝牙助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通话电路(4)包括: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5;
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5的漏极分别与电容C53的一端、电感L4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4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0的一端、控制芯片U7的引脚MIC1_P相连,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1的一端、控制芯片U7的引脚MIC_BIAS相连,所述电容C51的另一端、电容C53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驻极体电容麦克风M5的源极分别与电容C54的一端、电感L4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4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3的一端、控制芯片U7的引脚MIC1_N相连,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电容C54的另一端均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蓝牙助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8)包括:芯片U5;所述芯片U5的引脚IN分别与电容C62的一端、电容C52的一端、电感FB4的一端、电阻R33的一端、电池接口BAT_P相连,所述电容C62的另一端串接电容C52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芯片U5的引脚GND接地,所述芯片U5的引脚EN与电阻R33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感FB4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LDO_VDD相连,所述芯片U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FB2的一端、电感FB3的一端、电容C6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FB2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1.8VA相连,所述电感FB3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8)的电源输出端+1.8VD相连,所述电容C63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蓝牙助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包括:天线L2,所述天线L2的输出端与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3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的一端、电感L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6的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的收发端RF_P相连,所述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的收发端RF_P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RF_P相连;所述电阻R7串接电容C11后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无线数据收发电路(2)的电源端BUCK_LV相连;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蓝牙助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灯电路,所述指示灯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5,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电源电路(8)的电池接口BAT_P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LED0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7的引脚LED1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蓝牙助听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芯片U4的型号为TLV320AIC3256,所述控制芯片U7的型号为AB1526P。
CN202020147173.7U 2020-01-24 2020-01-24 一种蓝牙助听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99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7173.7U CN210899614U (zh) 2020-01-24 2020-01-24 一种蓝牙助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7173.7U CN210899614U (zh) 2020-01-24 2020-01-24 一种蓝牙助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9614U true CN210899614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25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717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99614U (zh) 2020-01-24 2020-01-24 一种蓝牙助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9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70663B (zh) 一种入耳式无线耳机及其自动充电和开关机的实现方法
CN101686282A (zh) 包括耳机电路的便携式设备以及使用该便携式设备的操作方法
CN208094796U (zh) 一种助听器及助听系统
CN104581479A (zh) 一种可拆卸式无线耳机系统
CN107770662B (zh) 一种自动充电及开关机电路
CN104869517A (zh) 一种蓝牙手机助听器
CN101170325A (zh) 蓝牙无线麦克风
CN108777827A (zh) 无线耳机、音量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62768A (zh) 一种左右耳音量相对平衡的调节方法及蓝牙耳机
CN1832365A (zh) 多功能蓝牙耳机及其实现方法
WO2022242528A1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710779A (zh) 通讯耳机
CN107864415A (zh) 音箱以及音频设备共用麦克风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936052A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
CN210899614U (zh) 一种蓝牙助听装置
CN201063829Y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105323385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过程中麦克切换方法及系统
CN210246374U (zh) 一种用于与蓝牙耳机通信的充电底座
CN209345401U (zh) 一种智能手机助听装置
CN208316970U (zh) 耳机和通讯系统
CN208316971U (zh) 耳机和通讯系统
WO2020042491A9 (zh) 一种耳机远场交互方法、耳机远场交互配件及无线耳机
CN110650421A (zh) 一种听力辅助系统及其主机和从机
KR100775842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헤드셋
CN2796253Y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