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7861U - 屏蔽板和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屏蔽板和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7861U
CN210897861U CN201921818244.5U CN201921818244U CN210897861U CN 210897861 U CN210897861 U CN 210897861U CN 201921818244 U CN201921818244 U CN 201921818244U CN 210897861 U CN210897861 U CN 210897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terminal
shielding plate
shielding
elastic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1824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扬
李海娜
肖文
霍柱东
郑新武
孙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1824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7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7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7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屏蔽板和电连接器。该屏蔽板包括:基板;以及弹片,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倾斜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弹片用于在外部的端子向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运动时承载所述端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蔽板包括弹片,该弹片能在电连接器与外部的电连接装置配适时承载接地端子,以使接地端子的一侧与电连接装置上相应的端子抵接,另一侧承载于上述弹片,从而避免接地端子单侧受压且另一侧悬空容易失效的弊端。

Description

屏蔽板和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蔽板和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上以与外部的对插件实现电性连接,进而进行音频、视频或其它数据信号的传输。一般的,电连接器包括注塑形成的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上述的绝缘本体的端子。
其中,电连接器中的部分端子用于信号传输,即是为信号端子;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小,且其数据处理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使得其内的电连接器必须在更小的空间内传输更多信号且不能降低该信号的品质,各信号端子之间在结构上的设计则是彼此距离也越来越小。但是由于信号端子之间的距离小且信号的传输速度高,信号端子产生的电磁信号会干扰靠近其的不同排的信号端子,从而影响相邻信号端子信号的正常传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采用在电连接器中加设屏蔽板用以屏蔽不同排的信号端子或者用以屏蔽本连接器中的信号端子与外部的装置,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为实现更好的屏蔽效果,电连接器上会设有用以与上述屏蔽板连接的接地端子,而在该电连接器与外部的相适配的电连接装置配合时,接地端子会受到压力而向靠近屏蔽板的方向运动,但由于接地端子的啮合区域相对屏蔽板处于悬空状态,所以接地端子在电连接器与上述电连接装置长期配适使用后,容易发生疲劳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屏蔽板和电连接器,以解决目前的电连接器中接地端子容易失效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屏蔽板,包括:
基板;以及
弹片,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倾斜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弹片用于在外部的端子向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运动时承载所述端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弹片还包括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折弯部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圆弧过渡并形成第一抵接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基板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设有凸包,所述凸包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安装面的同一侧,所述凸包用于至少部分屏蔽设于所述凸包的一侧的信号端子产生的电磁信号,以降低所述电磁信号对设于所述凸包的另一侧的信号端子的干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弹片与所述凸包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所述两个以上弹片之间平行排列,所述连接部沿远离所述凸包的方向,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板之间距离逐渐变小,所述凸包与所述弹片一一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凸包自靠近所述弹片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弹片的一端,所述凸包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弹片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端向所述凸包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基板于对应所述挡板处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用于在所述弹片向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摆动时,供所述挡板至少部分进入所述通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
上述的屏蔽板,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
接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固定段、连接段和折弯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屏蔽板固定,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段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屏蔽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固定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折弯段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折弯段形成所述接地端子的啮合区域,沿垂直所述基板的方向,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接地端子的啮合区域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信号端子,以及上述的屏蔽板,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屏蔽板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信号端子至少部分位于相邻的两所述凸包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蔽板包括基板和弹片,该弹片包括倾斜连接于基板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一端与基板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弹片用于在外部的端子向靠近基板的方向运动时承载所述端子,以使端子处于稳定状态。
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电连接器中的屏蔽板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蔽板还包括弹片,该弹片能在电连接器与外部的电连接装置配适时承载接地端子,以使接地端子的一侧与电连接装置上相应的端子抵接,另一侧承载于上述弹片,从而避免接地端子单侧受压且另一侧悬空容易失效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组件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连接组件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电连接组件于分解状态的剖切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屏蔽板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屏蔽板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接地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5中屏蔽罩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5中屏蔽罩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电连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差分通信端子对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通信模组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图14中通信模组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通信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通信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0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其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分解示意图、立体剖切示意图以及于分解状态的剖切示意图,该电连接组件包括电连接器100和电连接装置200。其中,电连接器100为公头形状,包括绝缘本体110,以及固设于绝缘本体110且两端均向外突伸的差分信号端子对;电连接装置200为母头形状,包括绝缘基体210以及固设于绝缘基体210的差分通信端子对,绝缘基体210设有用于收容差分通信端子的收容腔。电连接器100与电连接装置200配适时,两电连接装置200沿差分信号端子延伸的方向分别设于绝缘本体110的两侧,且差分信号端子插入上述收容腔与差分通信端子弹性抵接以实现电连接,则信号可以自一个电连接装置200经过电连接器100传输至另一电连接装置20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也可以仅与一个电连接装置200连接。
为便于理解,以下首先对电连接器100作出具体说明。
对于上述电连接器100,请参照图5,其示出了电连接器100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4,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0和信号模组120。其中,绝缘本体110整体呈长方体状,其沿图示高度方向设有两个以上平行排列的信号模组收容腔111,该信号模组收容腔111沿图示水平方向整体贯穿绝缘本体110,信号模组120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于绝缘本体110且收容于该信号模组收容腔111。为便于阅读,附图中仅示出了一对信号模组120,该一对信号模组120沿图示高度方向对称排布并收容于同一信号模组收容腔111;可以理解的是,该电连接器100可以包括两对以上信号模组120,每对信号模组120以上述形式分别收容于不同的信号模组收容腔111。
关于所述信号模组120,每个信号模组120包括自信号模组收容腔111的中央沿高度方向向远离中央的方向依次排布的屏蔽板130、两组以上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和两个以上的屏蔽罩150,以下依次对屏蔽板130、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和屏蔽罩150作出说明。
关于屏蔽板130,请参照图6至图9,其分别示出了屏蔽板130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以及C处和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6,该屏蔽板130包括基板131,和设于基板131上的两个以上的凸包132及两个以上的条形凸起133。基板131整体呈扁平的板状结构,其背离信号模组收容腔111中心的一端设有安装面1311,上述的凸包132及条形凸起133均设于安装面1311。
上述两个以上的条形凸起133之间平行排列于安装面1311,每个条形凸起133的两端均连接有上述凸包132,凸包132自靠近条形凸起133的一端向远离条形凸起133的一端,凸包132远离基板131的一端与基板131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差分信号端子对140设于相邻的两条形凸起133之间,且差分信号端子对140的啮合区域与凸包132位置对应,当差分信号端子对140与电连接装置200的差分通信端子对啮合时,差分信号端子对140的啮合区域至少部分低于凸包132远离基板131的一端,则凸包132可至少部分屏蔽其一侧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工作时产生的电磁信号,以降低该电磁信号对上述凸包1323另一侧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的干扰。
为强化屏蔽板130的屏蔽功能,该电连接器100还包括接地端子,具体请参照图10和图11,其分别示出了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和接地端子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其余附图,接地端子141整体沿条形凸起133延伸的方向平行延伸并固定于条形凸起133远离基板131的一端,接地端子141与屏蔽板130电连接,以实现电连接器100与电连接装置200配适时屏蔽板130接地。接地端子141整体呈扁平的长板状结构,其包括固定段142、连接段143和折弯段144,固定段142的每一端均依次连接有上述连接段143和折弯段144;其中,固定段142沿平行于所述条形凸起133的方向延伸且固定于条形凸起133远离基板131的一端,连接段143的一端与固定段142靠近凸包132的一端连接,连接段143的另一端向远离基板131的一端倾斜延伸,折弯段144的一端与连接段143远离固定段142的一端连接,折弯段144的另一端向靠近基板131的方向延伸,连接段143与折弯段144共同形成接地端子的啮合区域,两者的交界处用于与电连接装置200上对应的接地端子抵接。接地端子141在与电连接装置200上对应的接地端子抵接时,其会被动地向靠近信号模组收容腔111的中央弹性运动,故连接段143至少部分延伸至凸包132远离条形凸起133的一侧,优选的,连接段143与凸包132远离安装面的一端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上述凸包132远离基板131的一端的形状一方面用于适应接地端子141的形状,另一方面也能够尽量的保证啮合后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相对基板131的距离小于凸包132于该端与基板131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为避免接地端子141在与电连接装置200上对应的接地端子啮合时,其啮合区域长期被迫向信号模组收容腔111的中央弹性弯折而发生塑性形变,上述屏蔽板130还包括弹片134,沿垂直基板131的方向,弹片134位于基板131与接地端子141的啮合区域之间。具体参照图8与图9,并同时结合其他附图,弹片134设于上述安装面1311且位于凸包132远离条形凸起133的一侧,弹片134与凸包132一一对应。具体的,弹片134弹性连接于基板131,其包括连接部1341和折弯部1342,连接部1341倾斜连接于基板131且位于凸包132远离条形凸起133的一端,连接部1341的一端与基板131连接,连接部1341的另一端向靠近凸包132的方向倾斜延伸,即是:所述连接部1341沿远离凸包132的方向,连接部1341与基板131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折弯部1342的一端与连接部远离基板131的一端连接,折弯部1342的另一端向靠近基板131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341弹性连接于基板131的端部,弹片134整体能够以连接部1341远离折弯部1342的一端为中心弹性摆动,折弯部1342与连接部1341的交界处用于承载接地端子141的啮合区域,接地端子141在啮合时,克服弹片134的弹力向靠近基板131的方向运动,接地端子141脱离啮合时,则在弹片134的弹性作用下实现复位。优选的,接地端子141的连接段143与折弯段144之间圆弧过渡并于过渡位置形成第一抵接部,弹片134的连接部1341与折弯部1342之间圆弧过渡并于过渡位置形成第二抵接部;接地端子141与弹片134通过该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实现贴合,一方面能够减小接地端子141在装配和使用过程弹片134对其的伤害,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圆弧搭接也有利于降低相邻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串扰。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差分信号端子对140中的每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形状均与接地端子大致相同,且其和接地端子141相对基板131的安装距离基本相同,差分信号端子的两端沿与条形凸起133平行的方向延伸至基板131的边缘,即是凸包132与弹片远离凸包132的一端之间,则即使凸包能够对差分信号端子对140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但于凸包132与弹片远离凸包132的一端之间的区域内,差分信号端子对140产生的信号仍能够传播至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并影响其信号的正常传输,为克服这一缺陷,屏蔽板130还包括挡板135。具体的,挡板135整体呈一板状结构,其一端与弹片134连接,另一端向凸包132延伸至其边缘。挡板135与上述凸包132共同将设于上述结构两侧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的啮合区域隔离开来,能够起到大幅降低挡板135与凸包132一侧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产生的信号对另一侧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的干扰。
再进一步地,为避免在电连接器100与电连接装置200啮合时,弹片134随接地端子141向靠近基板131的方向摆动,而挡板135却与基板131抵持并发生干涉,屏蔽板130的基板131于对应挡板135处设有通槽1312,当弹片134靠近基板131运动时,挡板135能够至少部分进入该通槽1312。本实施例中,通槽1312沿条形凸起133延伸方向的长度略小于挡板135于该方向的长度,挡板135在整个靠近基板131的过程中,挡板135靠近凸包132的一端进入通槽1312,挡板135远离凸包132的一端一直与基板131存在间隙,则挡板135始终不会与基板131接触而造成干涉。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通槽1312于上述方向的长度也可以大于或等于挡板135于该方向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通槽1312的设置,能够使挡板135沿垂直基板131的方向的尺寸尽可能的长,减小电磁信号从挡板135与基板131之间的缝隙逸出的可能,进而实现更佳的屏蔽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本实施例中,挡板135是固接于弹片134上,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挡板135也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基板131上,此时,不再需要设置上述通槽1312。
关于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其形状与上述接地端子141基本相同,该信号模组120包括两组以上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该两组以上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沿各条形凸起133排布的方向平行排列,且每对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分别设于两相邻的接地端子141之间。为保证接地端子141与差分信号端子在与电连接装置上相应的端子啮合时咬合力的一致性,差分信号端子对140与接地端子141相对基板131的距离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差分信号端子对140与屏蔽板130之间绝缘。
进一步地,为便于上述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与接地端子141的装配,同时实现两者之间的绝缘处理,本实施例中的信号模组120还包括绝缘基架160,该绝缘基架160通过注塑形成。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和接地端子141放入注塑模具中作为嵌件并成型出该绝缘基架160。其中,接地端子141至少部分裸露,以便于将其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屏蔽板130的条形凸起,值得注意的是,焊接后,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与屏蔽板130之间填充有塑胶以实现两者的绝缘处理。绝缘基架160可插入信号模组收容腔111内,并可与绝缘本体110通过卡扣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信号模组120与绝缘本体110之间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装配合适数量的信号模组120。
关于屏蔽罩150,请参照图12及图13,其分别示出了屏蔽罩150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11,屏蔽罩150包括呈板状的顶壁151,以及固接于顶壁151的相对两侧的侧壁152,顶壁151与两侧壁152之间围成一截面呈U形的结构。屏蔽罩150与屏蔽板130相对设置,且位于屏蔽板130设有安装面1311的一侧,屏蔽罩150的U形槽正对上述安装面1311。本实施例中,屏蔽罩150的数量与差分信号端子对140的数量相对应,且其长度与条形凸起133大致相当,每一屏蔽罩150沿平行于条形凸起133的方向延伸,其两侧壁分别固定于相邻两接地端子141。每一屏蔽罩150与对应的条形凸起133、基板131共同围成至少部分收容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外周的第一屏蔽空间,避免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发出的电磁信号从该第一屏蔽空间逸出至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处,和/或避免外部的电磁信号进入该屏蔽空间并对该第一屏蔽空间内的差分信号端子对造成干扰,进而进一步提升屏蔽效果,降低信号串扰。
屏蔽罩150还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密封端板153,沿屏蔽罩150的长度方向(即上文中条形凸起的延伸方向),两密封端板153分别设于顶壁151的两端且位于屏蔽板130的两端之间,密封端板153的一端与顶壁151连接,另一端向背离侧壁152的方向延伸以远离屏蔽板130。密封端板153用于在电连接器100与电连接装置200配适时,与上述屏蔽板130及电连接装置200上的屏蔽盖共同围成一相对密封的部分包裹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啮合区域的第二屏蔽空间,以降低电连接组件外部的电磁信号的进入量,和/或该电连接组件内部电磁信号的逸出量。
进一步地,为完善上述第二屏蔽空间的屏蔽效果,屏蔽罩150还包括两密封侧板154,沿侧壁152的延伸方向,两密封侧板154分别位于侧壁152的两端,且每个侧壁均连接有一个所述密封侧板154。密封侧板154的一端连接于侧壁152,另一端沿着平行于侧壁152的延伸方向朝背离侧壁152的一侧延伸。密封侧板154远离顶壁151的一端倾斜延伸且与凸包132的倾斜方向基本相同,以避开与接地端子141的干涉。相邻屏蔽罩150上的密封侧板154、上述两密封侧板154之间的密封端板153,与上述两密封侧板154相对应的凸包132、挡板135、基板131,以及上述电连接装置200上的屏蔽盖共同围成一基本密封的第二屏蔽空间,能够大幅度降低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发出的电磁信号从其啮合区域向相邻差分信号端子对140逸去;同时结合上述的第一屏蔽空间可知,屏蔽罩150、屏蔽板130与上述屏蔽盖共同配合形成以良好的屏蔽环境,整体的屏蔽性能优异。
接下来对电连接装置200作出详细说明。
对于上述电连接装置200,请参照图14至图19,其分别示出了电连接装置200的分解示意图、差分通信端子对的立体示意图、通信模组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以及通信模组的两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13,该电连接装置200包括绝缘基体210和通信模组220。其中,绝缘基体210整体呈长方体状,其沿图示高度方向设有两个以上平行排列的通信模组收容腔211,该通信模组收容腔211沿图示水平方向整体贯穿绝缘本体110,通信模组收容腔211与上述信号模组收容腔111一一对应,通信模组220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绝缘基体210且收容于该信号模组收容腔111。与上述信号模组120相似,为便于阅读,附图中仅示出了一对通信模组220,该一对通信模组220沿图示高度方向对称排布并收容于同一通信模组收容腔211;可以理解的是,该电连接装置200可以包括两对以上通信模组220,每对通信模组220以上述形式分别收容于不同的通信模组收容腔211。
关于所述通信模组220,每个通信模组220包括自通信模组收容腔211的中央沿高度方向向远离中央的方向依次排布的屏蔽片230、两组以上的差分通信端子对240、与差分通信端子对240间隔排列的接地端子245和屏蔽盖250。其中,各差分通信端子对240和接地端子245平行间隔排列,并通过一绝缘基座260一体式设置,即是:沿各差分通信端子对240排布的方向,每组差分通信端子对240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接地端子245;该绝缘基座260是以各差分通信端子对240和接地端子245为嵌件于注塑模内成型出的近似长方体的塑胶结构,以确保各差分通信端子对240与各接地端子245之间绝缘。以下依次对差分通信端子对240、屏蔽片230和屏蔽盖250作出说明。
关于差分通信端子对240,请参照图15,其示出了差分通信端子对240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14,差分通信端子对240于上述差分信号端子140一一对应,即是该两组以上的差分通信端子对240沿通信模组收容腔211的宽度方向平行排列。每对差分通信端子对240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差分通信端子241,每个差分通信端子241包括主体242、迂折部243以及焊接部244。其中,主体242用于与上述差分信号端子啮合;迂折部243设于主体242远离电连接器100的一端,迂折部243的一端与主体242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向通信模组收容腔211的中央延伸,且与主体242垂直或者近乎垂直;焊接部244设于迂折部243远离电连接器100的一端。本实施例中,焊接部244为锡球,即是:该电连接装置200通过各锡球与外置的电子设置(如电路板等)连接。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中,也可以没有上述焊接部244,相应的由迂折部243充当差分通信端子241的焊接部。
关于屏蔽片230,请具体参照图18及图19,同时结合图1至图17,该屏蔽片230包括两个以上的屏蔽单元231,该两个以上的屏蔽单元231与各差分通信端子对240一一对应。
每个屏蔽单元231设有用于收容上述焊接部244的第一收容槽。具体的,屏蔽单元231包括基壁232、第一侧壁233和第二侧壁234,基壁232整体呈一板状结构,其一端宽度小于另一端的宽度。基壁232小宽度的一端的两侧分别朝相同方向延伸出上述第一侧壁233,该两第一侧壁233平行且相对设置,该两第一侧壁233与基壁232共同围成上述第一收容槽。屏蔽单元231设有第一收容槽的一侧朝向差分通信端子对240,且第一收容槽完全收容焊接部,以避免位于一所述第一收容槽内部的焊接部244与位于同一所述第一收容槽外部的差分通信端子对240之间相互干扰。基壁232大宽度的一端(即远离第一侧壁的一端)的一侧延伸出上述第二侧壁234,该第二侧壁234与上述第一侧壁233平行,且与第一侧壁233均位于基壁232的同一侧。
该两个以上的屏蔽单元231沿第一侧壁233指向同一屏蔽单元231的另一所述第一侧壁233的方向平行排列,并通过连接壁235依次固定连接,连接壁23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屏蔽单元231之间相向设置的第一侧壁233连接,且其中部与接地端子245固定连接以实现屏蔽片230接地。同时,相邻两屏蔽单元231的第二侧壁234与该两第二侧壁234之间的基壁232共同围成一第二收容槽,第二收容槽至少部分收容上述差分通信端子对240的主体242,其能够起到与第一收容槽相似的作用,在此不赘述。本段落中“相向设置的第一侧壁”意为:相邻的两屏蔽单元231之间位于内侧的两第一侧壁。
关于屏蔽盖250,请具体参照图18及图19,同时结合图1至图17,该屏蔽盖250与上述屏蔽片230分别设于各差分通信端子对240的两侧,屏蔽盖250整体呈一长板状结构,其于对应接地端子245处向接地端子245一侧内凹,并与接地端子245固定连接以实现屏蔽盖250接地;屏蔽盖250与差分通信端子对240之间填充有塑胶,则其与差分通信端子对240之间绝缘。
请参照图20,其示出了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19,当该电连接装置200与上述电连接器100配适时,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与各差分通信端子对240啮合,各接地端子141与各接地端子245啮合,密封端板153与屏蔽盖250位于屏蔽板130的同一侧,屏蔽罩150、屏蔽板130与屏蔽盖250围成上述第二屏蔽空间,可极大幅度地降低该第二屏蔽空间内的电磁信号逸出,或者外部的电磁信号进入该第二屏蔽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组件包括电连接器100,以及设于电连接器100两侧且与电连接器100适配的电连接装置200。在电连接器100与电连接装置200配适时,屏蔽板130上的凸包132和挡板135共同将相邻差分信号端子对140的啮合部位隔离开来,则凸包和挡板135均能够至少部分屏蔽其一侧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产生的电磁信号,以降低该电磁信号对其另一侧差分信号端子对140的干扰。而屏蔽板130上的弹片134可弹性摆动,其用于承载接地端子141,避免接地端子141在啮合时由于长期受压导致疲劳失效的弊端。屏蔽罩150与屏蔽板130整体包裹差分信号端子对140的中间部位,且其与屏蔽板130、屏蔽盖250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且包裹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及差分通信端子对240的啮合区域的第二屏蔽空间,该第二屏蔽空间可降低其内的电磁信号逸出量,或者外部的电磁信号进入该第二屏蔽空间并对该第二屏蔽空间内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及差分通信端子对240造成通信干扰。此外,电连接装置200上还设有屏蔽片230,该屏蔽片230设有用于收容差分通信端子对240的焊接部244的第一收容槽,该第一收容槽将焊接部244与其他差分通信端子分隔开,从而大幅度降低上述焊接部244发出的电磁信号逸出第一收容槽,和/或避免其他差分通信端子发出的信号进入第一收容槽并干扰上述第一收容槽内的差分通信端子工作。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组件的屏蔽性能极好,其内各差分信号端子与差分通信端子的信号传输过程受到的干扰极小,能够满足以更小的体积传输更多的信息且信号质量高的要求。
应当理解:即使上述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电连接装置200,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也可以仅连接一个电连接装置200,相应的,此时接地端子141、屏蔽板130上的凸包132、条形凸起133、弹片134和挡板135一一对应,条形凸起133的一端与凸包132连接,另一端向远离凸包132的方向延伸;屏蔽罩150上的密封端板153与密封侧板154也只有一个,且密封端板153位于顶壁151靠近信号端子的啮合区域的一端,密封侧板154位于侧壁152靠近密封端板153的一端。
应当理解:即使上述实施例中差分信号端子对140是通过绝缘基架160间接地固定于绝缘本体110,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差分信号端子对140还可以直接地固定于绝缘本体110;同理,差分通信端子对240也可以直接地固定于绝缘基体210。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每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包括两个信号端子,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差分信号端子对140还可以替换成每组仅包括一个端子的信号端子,或者每组包括其他特定数量端子的信号端子,各组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间隔排列;同理,差分通信端子对240也可以替换成每组仅包括一个端子的通信端子,或者每组包括其他特定数量端子的通信端子,各组通信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间隔排列。
此外,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上述实施例中同一信号模组120包括两组以上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一信号模组220还可以仅有一组差分信号端子对140,此时相应的,屏蔽罩150和屏蔽单元231的数量均为一个,差分通信端子对240为一组,即是,差分信号端子对140、屏蔽罩150、差分通信端子对240和屏蔽单元231的数量为至少一组或至少一个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屏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以及
弹片,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倾斜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弹片用于在外部的端子向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运动时承载所述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还包括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折弯部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圆弧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设有凸包,所述凸包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安装面的同一侧,所述凸包用于至少部分屏蔽设于所述凸包的一侧的信号端子产生的电磁信号,以降低所述电磁信号对设于所述凸包的另一侧的信号端子的干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与所述凸包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所述两个以上弹片之间平行排列,所述连接部沿远离所述凸包的方向,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板之间距离逐渐变小,所述凸包与所述弹片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自靠近所述弹片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弹片的一端,所述凸包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蔽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弹片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端向所述凸包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于对应所述挡板处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用于在所述弹片向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摆动时,供所述挡板至少部分进入所述通槽。
9.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屏蔽板,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以及
接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固定段、连接段和折弯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屏蔽板固定,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段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屏蔽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固定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折弯段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折弯段形成所述接地端子的啮合区域,沿垂直所述基板的方向,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接地端子的啮合区域之间。
10.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信号端子,以及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屏蔽板,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屏蔽板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信号端子至少部分位于相邻的两所述凸包之间。
CN201921818244.5U 2019-10-24 2019-10-24 屏蔽板和电连接器 Active CN210897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8244.5U CN210897861U (zh) 2019-10-24 2019-10-24 屏蔽板和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8244.5U CN210897861U (zh) 2019-10-24 2019-10-24 屏蔽板和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7861U true CN210897861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18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18244.5U Active CN210897861U (zh) 2019-10-24 2019-10-24 屏蔽板和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78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4959A (zh) * 2022-03-31 2022-07-2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蔽片折弯结构、端子模块及连接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4959A (zh) * 2022-03-31 2022-07-2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蔽片折弯结构、端子模块及连接结构
CN114824959B (zh) * 2022-03-31 2024-05-1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蔽片折弯结构、端子模块及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5372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avity between terminals
US96538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prmance
US2013014344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igh frequency signal transmission environment
US8715005B2 (en)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connector assembly
US787884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rangement
US781113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MI structure
US8579519B2 (en) Cable assembly transmitting with electrical and optical signals
US753414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etal spring
US108796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34922U (zh) 電子連接器
US2017035299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US8469747B2 (en) Card connector
US2017025050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contact
CN111029821A (zh) 插槽连接器
US936268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secured therein
CN113131284A (zh) 电连接器
CN210897861U (zh) 屏蔽板和电连接器
CN210517118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CN210897857U (zh) 屏蔽板及电连接器
US7018238B1 (en) Thin connector
US7878829B2 (en) Floa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0897862U (zh) 屏蔽板与电连接器
CN211428490U (zh) 电连接器
CN112713457A (zh) 屏蔽板及电连接器
CN112713436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