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7312U - 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7312U
CN210897312U CN201921801294.2U CN201921801294U CN210897312U CN 210897312 U CN210897312 U CN 210897312U CN 201921801294 U CN201921801294 U CN 201921801294U CN 210897312 U CN210897312 U CN 210897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photovoltaic module
strings
backplate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12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洪良
杨峰
许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adian Solar Inc
CSI Cel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anadian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CSI Cells Co Ltd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anadian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CSI Cells Co Ltd,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filed Critical Suzhou Canadian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012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7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7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73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玻璃盖板、若干电池串及承载所述电池串的背板、置于所述背板背离电池串的背光面的接线盒及连接所述电池串和接线盒的第一汇流条,所述电池串通过封装胶膜固定在所述背板和所述玻璃盖板之间,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汇流条穿过的穿线孔,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接线盒与背板之间,并遮盖所述第一汇流条周围的所述穿线孔的隔离垫。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离垫的设置,防止接线盒内的密封胶溢流至光伏组件内部影响发电,同时在层压时上述隔离垫亦可达到现有技术中的漆布的作用,避免内部的封装胶膜从背板的穿线孔溢流出来污染层压机的表面,导致后续需层压的组件受污。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世界各国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研发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光伏产业日益成为国际上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常规的光伏组件中自电池串引出的汇流条需穿过背板的穿线孔与设置在背板上的接线盒连接。在上述光伏组件的制程中,为了防止接线盒内的密封胶通过背板的穿线孔进入到组件内部影响发电,现有技术中依次层叠放置好玻璃、封装胶膜、电池片后,会在电池串表面引出的汇流条周围铺设隔离垫,再放置背板;而后在层压前,人工会在背板表面引出的汇流条周围放置漆布以防止层压过程中组件内部的封装胶膜自背板的穿线孔溢出污染层压机;层压结束后,再人工取出漆布后安装接线盒。上述光伏组件的制作不仅工序多、耗费人力,导致成本增加,且生产效率低。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设计一种改进的光伏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玻璃盖板、若干电池串及承载所述电池串的背板、置于所述背板背离电池串的背光面的接线盒及连接所述电池串和接线盒的第一汇流条,所述电池串通过封装胶膜固定在所述背板和所述玻璃盖板之间,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汇流条穿过的穿线孔,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接线盒与背板之间,并遮盖所述第一汇流条周围的所述穿线孔的隔离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串和/或所述封装胶膜的部分结构自所述穿线孔向所述背板的背光面暴露,并被所述隔离垫遮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垫为整片式且开设有上下贯通以供所述第一汇流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汇流条外周尺寸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垫的面积小于所述接线盒靠近所述背板一面的面积,以使所述接线盒完全覆盖所述隔离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串在所述背板长度方向上间隔形成两个电池区,两个电池区之间形成缝隙,每一电池串具有在背板长度方向上靠近背板边缘的外端和相邻所述间隙的内端,所述第一汇流条设置为连接在所述电池串的内端,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连接在若干所述电池串外端的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沿所述背板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间隙内的第一部分和自所述第一部分延伸至所述背板的背光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背板背光面方向垂直折弯后依次穿过所述穿线孔及通孔而与所述接线盒相连接,所述隔离垫遮盖所述第二部分周围的所述穿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电池区具有六串电池串且沿背板宽度方向依次为a~f串,所述第一汇流条包括连接两个a串的第一边缘汇流条、连接两个f串的第二边缘汇流条、共同连接两组b串和c串的第三中间汇流条、共同连接两组d串和e串的第四中间汇流条,所述第一边缘汇流条和第二边缘汇流条自其第一部分临近所述第三中间汇流条或第四中间汇流条的一端、所述第三中间汇流条和第四中间汇流条自其第一部分的两端均垂直弯折形成三组彼此相邻的第二部分;所述穿线孔沿所述背板宽度方向对应三组所述第二部分也设置有三对,所述隔离垫及接线盒对应三对所述穿线孔设置有三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垫呈圆形,且所述通孔形成于所述隔离垫的中心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垫由绝缘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遮盖第一汇流条周围的穿线孔的隔离垫,防止接线盒内的密封胶溢流至光伏组件内部影响发电,同时在层压时上述隔离垫亦可达到现有技术中的漆布的作用,避免内部的封装胶膜从背板的穿线孔溢流出来污染层压机的表面,导致后续需层压的组件受污;由此本实用新型省去了现有技术中放置和取出漆布的人力,节省了人力成本,且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串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图2中的圈出部位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图1中的圈出部位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板安装有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100-光伏组件;1-玻璃盖板;2-电池串;3-背板;4-接线盒;5-隔离垫;51-通孔;6-封装胶膜;7-间隙;8-第一汇流条;81-第一部分;82-第二部分;83-第一边缘汇流条;84-第二边缘汇流条;85-第三中间汇流条;86-第四中间汇流条;9-第二汇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100,包括依次层叠的玻璃盖板1、若干电池串2、承载所述电池串2的背板3、置于所述背板3背离电池串2的背光面的接线盒4及汇流条组件,并且,所述光伏组件100还包括置于所述接线盒4与背板3之间的隔离垫5。所述电池串2通过封装胶膜6固定在所述背板3和所述玻璃盖板1之间。
其中,若干所述电池串2在所述背板3长度方向上间隔形成两个电池区(未标号),分别为上侧电池区(未标号)和下侧电池区(未标号);两个所述电池区之间形成间隙7。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电池区分别设置在所述背板3中心线的上下两侧,所述间隙7位于所述背板3的中间位置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区和间隙7的位置也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池区具有六串电池串2,沿宽度方向从左到右依次为a~f串,每串电池串2由若干电池片采用焊带(未标号)串联而成,且两个所述电池区的电池串2沿所述背板3长度方向分别一一对应设置。
每一电池串2具有在背板3长度方向上靠近背板3边缘的外端和临近所述间隙7的内端。若干所述电池串2通过汇流条组件分别在所述外端和内端进行连接后,连接至所述接线盒4中,以进行电力的汇集传输。
如图2所示,所述汇流条组件具有连接在所述电池串2内端的第一汇流条8及连接在电池串2外端的第二汇流条9。所述背板3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汇流条8穿过的穿线孔(未图示),所述隔离垫5遮盖所述第一汇流条8周围的所述穿线孔。所述电池串2和/或所述封装胶膜6的部分结构自所述穿线孔向所述背板3的背光面暴露,并被所述隔离垫5遮盖。
通过设置遮盖第一汇流条8周围的穿线孔的隔离垫5,防止接线盒4内的密封胶溢流至光伏组件100内部影响发电,同时在层压时上述隔离垫5亦可达到现有技术中的漆布的作用,不仅避免了内部的封装胶膜6从背板3的穿线孔溢流出来污染层压机的表面,导致后续需层压的组件受污,而且溢出的封装胶膜6需人工清理,浪费了人力;由此本实用新型省去了现有技术中放置和取出漆布的人力和清理的人力,节省了人力成本,且提高了光伏组件100的制作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条8具有沿背板3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间隙7内的第一部分81和自所述第一部分81延伸至背板3的背光面以连接所述接线盒4的第二部分82。所述穿线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部分81和第二部分82的连接处。并且,所述隔离垫5为整片式且开设有上下贯通以供所述第一汇流条8的第二部分82穿过的通孔51。所述第二部分82自所述第一部分81朝向所述背板3背光面方向垂直折弯后依次穿过所述穿线孔及通孔51而与所述接线盒4相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垫5也可以为分体式等,只要达到遮盖所述第一汇流条8周围的所述穿线孔的效果,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通孔51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汇流条8外周尺寸相匹配。即所述通孔51的周圈边缘紧贴所述第一汇流条8的周圈边缘,以尽可能避免所述通孔51与所述第一汇流条8之间出现缝隙,防止封装胶膜6从通孔51与第一汇流条8之间的缝隙溢出至背板3背光面,亦可防止接线盒4的密封胶从通孔51与第一汇流条8之间的缝隙溢入至光伏组件100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条8包括共同连接两个a串内端的第一边缘汇流条83、共同连接两个f串内端的第一边缘汇流条84、共同连接两组b串内端和c串内端的第三中间汇流条85、共同连接两组d串内端和e串内端的第四中间汇流条86。所述第一边缘汇流条83和第一边缘汇流条84自其第一部分81临近所述第三中间汇流条85或第四中间汇流条86的一端、所述第三中间汇流条85和第四中间汇流条86自其第一部分81的两端均垂直弯折形成三组彼此相邻的第二部分82,所述穿线孔沿所述背板3宽度方向对应三组所述第二部分82也设置有三对,所述隔离垫5及接线盒4对应三对所述穿线孔设置有三个。
所述第一边缘汇流条83的第二部分82和所述第三中间汇流条85靠近所述第一边缘汇流条83的第二部分82垂直穿过最左侧的穿线孔及通孔51并延伸至背板3的背光面以连接左侧的所述接线盒4;所述第三中间汇流条85远离所述第一边缘汇流条83的第二部分82和所述第四中间汇流条86靠近所述第一边缘汇流条83的第二部分82垂直穿过中间的穿线孔及通孔51并延伸至背板3的背光面以连接中间的所述接线盒4;所述第四中间汇流条86远离所述第一边缘汇流条83的第二部分82和所述第一边缘汇流条84的第二部分82垂直穿过最右侧的穿线孔及通孔51并延伸至背板3的背光面以连接最右侧的所述接线盒4。
另外,每一电池区内设置有三条所述第二汇流条9,分别连接a串和b串外端、c串和d串外端、e串和f串外端。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垫5的面积小于所述接线盒4靠近所述背板3一面的面积,以使所述接线盒4完全覆盖所述隔离垫5。并且,所述隔离垫5优选呈圆形,所述通孔51形成于所述隔离垫5的中心位置处,本实施例的所述隔离垫5与现有技术相比尺寸更小,从而使其更易被所述接线盒4所覆盖。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垫5也可呈其他形状且所述通孔51也可形成于所述隔离垫5的其他位置,只要达到使所述第一汇流条8的第二部分82穿过且能完全被所述接线盒4所覆盖的效果,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隔离垫5由绝缘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遮盖第一汇流条8周围的穿线孔的隔离垫5,防止接线盒4内的密封胶溢流至光伏组件100内部影响发电,同时在层压时上述隔离垫5亦可达到现有技术中的漆布的作用,避免内部的封装胶膜6从背板3的穿线孔溢流出来污染层压机的表面,导致后续需层压的组件受污;由此本实用新型省去了现有技术中放置和取出漆布的人力,节省了人力成本,且提高了光伏组件100的制作效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玻璃盖板、若干电池串及承载所述电池串的背板、置于所述背板背离电池串的背光面的接线盒及连接所述电池串和接线盒的第一汇流条,所述电池串通过封装胶膜固定在所述背板和所述玻璃盖板之间,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汇流条穿过的穿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置于所述接线盒与背板之间,并遮盖所述第一汇流条周围的所述穿线孔的隔离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串和/或所述封装胶膜的部分结构自所述穿线孔向所述背板的背光面暴露,并被所述隔离垫遮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垫为整片式且开设有上下贯通以供所述第一汇流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汇流条外周尺寸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垫的面积小于所述接线盒靠近所述背板一面的面积,以使所述接线盒完全覆盖所述隔离垫。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串在所述背板长度方向上间隔形成两个电池区,两个电池区之间形成间隙,每一电池串具有在背板长度方向上靠近背板边缘的外端和相邻所述间隙的内端,所述第一汇流条设置为连接在所述电池串的内端,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连接在若干所述电池串外端的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沿所述背板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间隙内的第一部分和自所述第一部分延伸至所述背板的背光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背板背光面方向垂直折弯后依次穿过所述穿线孔及通孔而与所述接线盒相连接,所述隔离垫遮盖所述第二部分周围的所述穿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池区具有六串电池串且沿背板宽度方向依次为a~f串,所述第一汇流条包括连接两个a串的第一边缘汇流条、连接两个f串的第二边缘汇流条、共同连接两组b串和c 串的第三中间汇流条、共同连接两组d串和e串的第四中间汇流条,所述第一边缘汇流条和第二边缘汇流条自其第一部分临近所述第三中间汇流条或第四中间汇流条的一端、所述第三中间汇流条和第四中间汇流条自其第一部分的两端均垂直弯折形成三组彼此相邻的第二部分;所述穿线孔沿所述背板宽度方向对应三组所述第二部分也设置有三对,所述隔离垫及接线盒对应三对所述穿线孔设置有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垫呈圆形,且所述通孔形成于所述隔离垫的中心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垫由绝缘材料制成。
CN201921801294.2U 2019-10-24 2019-10-24 光伏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97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1294.2U CN210897312U (zh) 2019-10-24 2019-10-24 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1294.2U CN210897312U (zh) 2019-10-24 2019-10-24 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7312U true CN210897312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22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129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97312U (zh) 2019-10-24 2019-10-24 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7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10826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US20100275976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edge access to pv strings, interconn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9560155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272725A (ja)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2086520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JP201304816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アレイ、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ITTV20130193A1 (it) "backsheet per pannelli fotovoltaici con elementi conduttivi non passanti a doppia faccia di contattazione e metodo di assemblaggio"
RU2019127537A (ru) Частично просвечивающиеся фотогальванические модули и способы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CN110335912B (zh) 光伏导电玻璃、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7280809U (zh) 一种具有薄膜的无主栅光伏组件
CN210897312U (zh) 光伏组件
CN209785953U (zh) 光伏导电背板、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8414608U (zh) 高温布及层压设备
CN209282218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6759479A (zh) 一种ibc电池片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49119A (zh) 一种基于晶硅的太阳能发电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1860048U (zh) 一种五串光伏组件
CN111883605B (zh) 光伏中空玻璃组件的层压工艺
CN214043690U (zh) 光伏组件
CN215451436U (zh) 基于背接触叠片技术的光伏电池组串
EP3200239B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module
WO2021260887A1 (ja) 発電機能を有するガラスブロック
JP666105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201543704A (zh) 太陽面板及製造其的方法及包含該太陽面板的壁覆蓋元件
CN210379077U (zh) 基于叠片的全并联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SI CELLS Co.,Ltd.

Patentee after: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Patentee after: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CANADIAN SOLAR SUNENERGY (SUZHOU)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SI Cells Co.,Ltd.

Patentee before: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Patentee before: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CANADIAN SOLAR SUNENERGY (SUZHOU)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06

Address after: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SI CELLS Co.,Ltd.

Patentee after: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SI Cells Co.,Ltd.

Patentee before: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Patentee before: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CANADIAN SOLAR SUNENERGY (SUZHOU)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