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1898U -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1898U
CN210891898U CN201921065005.7U CN201921065005U CN210891898U CN 210891898 U CN210891898 U CN 210891898U CN 201921065005 U CN201921065005 U CN 201921065005U CN 210891898 U CN210891898 U CN 210891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guide
air outlet
heat exchang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650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蕾
王晓刚
闫宝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650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1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1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1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包括:壳体,包括竖向布置的前面板,前面板的下部具有用于导出换热气流的出风口;导风件,呈管状,限定出沿其轴向延伸的出风轴线,导风件设置于出风口,导风件配置成使壳体内的换热气流沿出风轴线的延伸方向导出壳体。由于管状的导风件内形成有管型腔,与空调室内机换热后的换热气流经过管型腔内时气流方向将变得更加平顺,减小了换热气流的紊乱程度。并且呈管状的导风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呈板状的导风板而言导风效果更好,更利于对换热气流进行精准导向。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特别是涉及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
背景技术
空调是常见的制冷设备,其一般包括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并使其与其内的换热部件进行换热后导出至室内,以形成换热循环。
目前,出于防凝露或出风舒适度的考虑,空调室内机内通常设置有导风部件来引导流入室内的换热气流。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导风板的转动来实现对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调节。由于空调室内机中的空气流动路径混乱,故利用导风板来调节空调室内机的出风的效果不太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导风效果好的空调挂机。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包括:
壳体,包括竖向布置的前面板,前面板的下部具有用于导出换热气流的出风口;
导风件,呈管状,限定出沿其轴向延伸的出风轴线,导风件设置于出风口,导风件配置成使壳体内的换热气流沿出风轴线的延伸方向导出壳体。
进一步地,导风件配置成使出风轴线与水平面呈预设夹角,预设夹角处于三十度至六十度之间,以使得换热气流向前导出壳体时其流动方向倾斜向下。
进一步地,沿壳体内指向壳体外的方向,导风件的垂直于出风轴线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包括多个导风件,各导风件的出风轴线均平行布置。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多个出风口,各导风件一一对应设置于各出风口。
进一步地,空调挂机还包括:
驱动装置,设置于壳体内,配置成可驱动各导风件运动,以改变各导风件的出风轴线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地,各出风轴线均处于出风平面,各导风件的转动轴均垂直于出风平面,以使得驱动装置驱动各出风轴线在出风平面内转动。
进一步地,各导风件的周壁上均设置有朝远离各自的出风轴线方向延伸的转动轴,驱动装置配置成通过驱动导风件的转动轴而驱动导风件转动。
进一步地,空调挂机还包括:
联动件,与各导风件连接;
其中,驱动装置驱动其中一个导风件的转动轴转动,且联动件配置成可使各导风件联动,以使得其中一个导风件转动时使所有导风件均同时转动。
进一步地,各导风件的周壁上均具有朝远离出风平面方向延伸的传动部,每个导风件上的传动部与转动轴均分别设置于出风平面的相对的两边,每个导风件上的传动部与转动轴共线设置,传动部包括沿平行于出风平面方向延伸的传动凸缘;
各导风件的传动部均平行设置;
联动件呈杆状,且包括多个分别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联动卡口,各传动部的传动凸缘分别一一对应与各联动卡口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挂机,利用呈管状的导风件来对空调挂机导出的换热气流进行导向,由于管状的导风件内形成有管型腔,与空调挂机换热后的换热气流经过管型腔内时气流方向将变得更加平顺,减小了换热气流的紊乱程度。并且呈管状的导风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呈板状的导风板而言导风效果更好,更利于对换热气流进行精准导向。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挂机的前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挂机的侧视剖切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挂机的联动件、驱动装置以及导向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挂机的导向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吊顶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吊顶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吊顶机的侧视剖切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吊顶机的第一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吊顶机的第二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室内机,该室内机可以为空调吊顶机100、空调挂机200或空调柜机等。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10,壳体110 可以包括位于外部的罩壳113以及位于外部罩壳113内部的内壳114。壳体110 内部一般设置有换热部件130以及送风装置,送风装置用于将壳体110外部的空气抽入壳体110内与换热部件130进行换热后导出壳体110以形成换热气流。
壳体110具有用于将其内的换热气流导出的出风口112。出风口112的形状大小以及布置位置可以视空调室内机的类型以及布置位置而定。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出风口112处的导风件120。导风件120呈管状,且内部形成管型腔。导风件120限定出沿其轴向(导风件1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出风轴线 123。具体地,当导风件120为横截面(垂直于出风轴线123的截面)规则的管状时,出风轴线123则为导风件120的中心轴线。出风轴线123可以为直线,亦可以为曲线,即导风件120可以呈直管状,也可以为弯管状。
导风件120设置于出风口112,并配置成使壳体110内的换热气流沿出风轴线123的延伸方向导出壳体110。即壳体110内的换热气流进入导风件120 的管型腔内后沿出风轴线123的延伸方向流动并最终导出至室内。当导风件120 呈管状时,与空调室内机换热后的换热气流经过导风件120的管型腔内时受到挤压,挤压后的换热气流方向将变得更加统一,减小了换热气流的紊乱程度。并且呈管状的导风件12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呈板状的导风板而言导风效果更好,更利于对换热气流进行精准导向。
一种实施例中,出风口112可以呈圆形的孔状,导风件120亦可以呈横截面呈圆形的管状,导风件120可以完全覆盖出风口112(即壳体110内的换热气流完全由导风件120的管型腔导出)。导风件120可以完全设置于出风口112 外(壳体110外)也可以完全设置于出风口112内(壳体110内)。当导风件 120完全设置于出风口112外或出风口112内时,其靠近出风口112的一端均完全覆盖出风口112,以防止壳体110内的换热气流由出风口112与导风件120 之间的间隙溢出壳体110而形成紊流。
当导风件120呈圆管状时,导风件120的垂直于出风轴线123的截面面积可以处处相等,即导风件120可以为标准的圆柱形管状。为了使导风件120的出风效果更好,一种实施例中,沿壳体110内指向壳体110外的方向,导风件 120的垂直于出风轴线123的截面面积可以不一样。具体地,导风件120的垂直于出风轴线123的截面面积可以逐渐减小,即导风件120的靠近壳体110的端部的截面面积最大,远离壳体110的端部的截面面积最小。沿壳体110内指向壳体110外的方向,导风件120的垂直于出风轴线123的截面面积的减小速率可以恒定也可以按一定规律变化。当导风件120的上述减小速率恒定时,导风件120的管型腔呈圆台形。
当沿壳体110内指向壳体110外的方向,导风件120的垂直于出风轴线123 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时,流经导风件120的换热气流逐渐被压缩。被压缩的换热气流将朝外释放一部分热量,释放的热量被导风件120吸收。而由导风件120 导出的换热气流的温度将降低,并且换热气流的温度降低的数值不大,不会低于设定温度太多,降低的温度主要用于抵消换热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损耗,故使得实际导出的换热气流的温度更加靠近用户的设定温度,实现对换热气流的温度的精准控制。
另一方面,由于换热气流导出导风件120的过程中将吸收一部分换热气流所释放的热量,使其温度有较小幅度地上升,故在换热气流的出风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差较小的情况下,导风件120的外侧壁(背离管型腔的表壁)上更加不容易形成凝露。特别地,为了快速散发掉导风件120所吸收的热量防止其热量堆积后对换热气流的出风温度造成影响,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导风件120 的外侧壁上设置散热片等散热结构。
一种实施例中,导风件120穿过出风口112,其一部分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10内,一部分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10外。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将导风件120的位于壳体110内的部分称为第一管段121,将导风件120的位于壳体110外的部分称为第二管段122。一种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管段121的垂直出风轴线123的截面面积均大于出风口112的大小(即第一管段121的垂直于出风轴线123的最小截面面积大于出风口112的面积),第二管段122的垂直于出风轴线123的截面面积均小于出风口112的大小。并且,沿第一管段121 指向第二管段122的方向,第一管段121的垂直于出风轴线123的截面积逐渐减小,且减少速率为第一速率。沿第一管段121指向第二管段122的方向,第二管段122的垂直于出风轴线123的截面积逐渐减小,且减小速率为第二速率。其中,第一速率大于第二速率。这样,导风件120的第一管段121可以更好的收集换热气流,防止换热气流由导风件120与出风口112之间的间隙溢出壳体 110。导风件120的第二管段122可以更好的对换热气流进行导向,使导出壳体110的换热气流的流动方向更加集中。
导风件120可以固定设置在壳体110上,当导风件120装配完成后,其无法相对于壳体110运动,使得壳体110内的换热气流导出壳体110后的流动方向固定。一种实施例中,导风件120还可以相对壳体110运动,以使得壳体110 内的换热气流导出壳体110时的出风方向可变。
当导风件120能够相对于壳体110运动时,一种实施例中,可以让导风件 120利用活动结构连接于壳体110,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推动导风件120而改变导风件120的朝向,从而改变对壳体110内的换热气流的引导方向。当然,其它实施例中,导风件120还可以利用驱动装置140进行驱动。即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包括驱动装置140。驱动装置140与导风件120连接,用于驱动导风件 120运动,从而改变导风件120的出风轴线123的延伸方向。驱动装置140可以驱动导风件120平移,也可以驱动导风件120转动。
当驱动装置140可以驱动导风件120转动时,驱动装置140可以配置成使导风件120的出风轴线123可在横向平面内转动,使得壳体110内的换热气流导出壳体110后的流动方向可在横向平面(水平面或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十五度的平面均可以认为是横向平面)内变化。驱动装置140亦可以配置成使导风件120的出风轴线123可在竖向平面(竖直平面或与竖直平面的夹角小于十五度的平面均可以认为是竖向平面)内转动,使得壳体110内的换热气流导出壳体110后的流动方向可在竖向平面内变化。优选地,驱动装置140还可以驱动导风件120同时在横向平面或竖向平面内转动,使得导出空调室内机壳体110 的换热气流的流动方向能够在一定空间内任意变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挡板进行导风的结构而言其导风方式更加灵活。
驱动装置140可以由设置于空调室内机上的操作按钮进行控制,即用户通过控制操作按钮从而控制导风件120的指向。驱动装置140也可以仅由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程序进行控制,即空调室内机处于特定的运行模式时,驱动装置140 驱动导风件120按对应于上述运行模式的特定运动轨迹进行运动。驱动装置140 还可以由遥控装置进行控制,即用户可以通过空调室内机的外部遥控装置来控制驱动装置140的驱动模式。
对于驱动装置140的控制模式可以是间歇性控制或连续性控制。当为间隙性控制时,驱动装置140驱动导风件120间歇性运动,以用于将导风件120转向特定的方向。当为连续性控制时,驱动装置140可以驱动导风件120连续性运动,以用于使导风件120按特定的运动轨迹进行往复运动。
驱动装置140可以为电动机、气泵或油泵等可以提供动力源的装置。驱动装置140可以直接驱动导风件120运动也可以利用传动机构驱动导风件120运动。当驱动装置140直接驱动导风件120运动时,一种实施例中,导风件120 的周壁上可以具有朝远离出风轴线123方向延伸的转动轴124,转动轴124具体可以呈圆柱状。驱动装置140与转动轴124连接,并配置成通过驱动转动轴 124转动而驱动导风件120转动。即驱动装置140驱动转动轴124转动时,导风件120跟随着一起转动,导风件120转动后由其内的管型腔导出的换热气流的流动方向则跟随着一起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改变换热气流的出风方向的目的。
转动轴124可以沿垂直于出风轴线123的方向延伸,即转动轴124的轴线方向与出风轴线123垂直。转动轴124沿垂直于出风轴线123的方向延伸可以使得转动轴124转动一固定角度时,出风轴线123的转动角度最大。
一种实施例中,导风件120的出风轴线123横向布置,转动轴124竖向布置,驱动装置140驱动转动轴124转动时,导风件120的出风轴线123在横向平面内转动。另一种实施例中,转动轴124横向布置,驱动装置140驱动转动轴124转动时,导风件120的出风轴线123在竖向平面内转动。
驱动装置140可以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10内,也可以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10外。当导风件120穿过出风口112设置时,驱动装置140可以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10内,且转动轴124可以设置于导风件120的第一管段121,并与驱动装置140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可以仅具有一个出风口112,且一个出风口112 处仅设置一个导风件120。另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可以具有多个出风口 112,且多个出风口112均一一对应设置有一个导风件120。又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可以仅具有一个出风口112,一个出风口112处设置有多个导风件120。当具有多个导风件120时,各导风件120的形状、结构、布置位置、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10的连接方式以及驱动方式均可以完全一致。
特别地,当空调室内机具有多个导风件120时,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对应设置多个驱动装置140,各驱动装置140均一一对应驱动各导风件120运动。另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驱动装置140,一个驱动装置140驱动其中一个导风件120运动,且各导风件120均连接联动件150,驱动装置140驱动一个导风件120运动时,被驱动的导风件120带动联动件150运动,联动件 150运动则带动其它导风件120一起运动,以实现一个驱动装置140驱动多个导风件120同时运动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4所示,各导风件120的周壁上均具有朝远离出风轴线123 方向延伸的传动部125,每个导风件120上的传动部125与转动轴124均分别设置于导风件120的相对的两端,每个导风件120上的传动部125与转动轴124 均共线设置,传动部125包括沿平行于出风轴线123方向延伸的传动凸缘126。各导风件120的传动部125均平行设置。联动件150呈杆状,且包括多个分别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联动卡口151,各传动部125的传动凸缘126分别一一对应与各联动卡口151配合。
当驱动装置140驱动其中一个导风件120的转动轴124转动时,对应的导风件120转动,对应的导风件120上的传动部125跟随着一起转动,而传动部 125上的传动凸缘126则以传动部125为转动中心摆动。由于传动凸缘126与联动件150连接,故传动凸缘126的摆动将带动联动件150运动,运动的联动件150带动所有与其连接的其它传动凸缘126摆动,进而使得所有导风件120 转动。
当导风件120的数量为多个时,各导风件120的导风方向可以不一样。为了描述方便,且为了区分两个出风方向不一样的导风件120,以下以第一导风件120a与第二导风件120b表示两个出风方向不一样的导风件120,第一导风件120a与第二导风件120b的结构可以完全一致,具体可以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导风件120的结构一致,第一导风件120a以第二导风件120b的具体结构这里不做赘述。
第一导风件120a限定出第一出风轴线123,壳体110内的换热气流可以沿第一导风件120a的第一出风轴线123的延伸方向导出壳体110。第二导风件 120b限定出第二出风轴线123,壳体110内的换热气流可以沿第二导风件120b 的第二出风轴线123的延伸方向导出壳体110。第一导风件120a与第二导风件120b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平面内转动或移动,以使得空调可以朝两个不同的出风方向出风。
一种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驱动装置140a驱动第一导风件120a在横向平面内转动,以使得通过第一导风件120a导出壳体110的换热气流可以在横平面内自由变换出风方向。第二驱动装置140b驱动第二导风件120b在竖向平面内转动,以使得通过第二导风件120b导出壳体110的换热气流可以在竖向面内自由变换出风方向。以上驱动方式使得空调的出风区域更大。
当空调室内机具有第一导风件120a以及第二导风件120b时,壳体110可以具有一个出风口112,第一导风件120a以及第二导风件120b均设置于上述出风口112。壳体110也可以具有两个出风口112,为了方便描述,以下称上述两个出风口112分别为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可以均呈圆形,第一导风件120a穿设于第一出风口,第二导风件120b穿设于第二出风口。即一个导风件120分别对应穿设于一个出风口112,这样可以使得导风件120与出风口112的边缘贴合得更加紧密,进一步防止壳体110内的换热气流逃逸。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导风件120a包括位于壳体110内的第一管段121以及第二管段122,且第一管段121的垂直于第一出风轴线123的最小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出风口的面积。第二导风件120b包括位于壳体110内的第三管段以及位于壳体110外的第四管段,且第三管段的垂直于第二出风轴线123的最小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出风口的面积。
当空调室内机具有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时,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可以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不同壁板上,例如,当空调室内机为吊顶机时,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便可以分别设置于吊顶机的相邻或相对的周壁板 111上。当然,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可以包括出风壁板1111,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也可以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壁板1111上(即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同一块壁板上)。
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两个或多个第一导风件120a以及两个或多个第二导风件120b(各第一导风件120a的出风方向均一致,且均同时联动。各第二导风件120b的出风方向均一致,且均同时联动)。导风口包括与第一导风件120a数量相同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与第二导风件120b数量相同的第二出风口。其中,各第一导风件120a一一对应设置于各第一出风口,各第二导风件 120b一一对应设置于各第二出风口。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具有四个第一导风件120a以及两个第二导风件120b,且其还对应具有四个第一出风口以及两个第二出风口。四个第一导风件120a分别一一对应穿设于四个第一出风口,两个第二导风件120b 分别一一对应穿设于两个第二出风口。同时,各出风口112均布置于同一块出风壁板1111上,且四个第一出风口与两个第二出风口均布置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其中,四个第一出风口布置于中间,两个第二出风口分别对应布置于四个第一出风口的两边。换句换说,即两个第二导风件120b与四个第一导风件120a 共线设置,且两个第二导风件120b分别设置于四个第一导风件120a的两端。
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挂机200,该空调挂机200 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导风件120,也可以理解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为空调挂机200。特别地,该空调挂机200包括竖向布置的前面板210,出风口112布置在前面板210的下部。出风口112处布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导风件120。具体地,导风件120配置成使出风轴线123与水平面呈预设夹角,预设夹角处于三十度至六十度之间(即图2中的角M为三十度至六十度之间,例如三十度、四十度或六十度),以使得换热气流向前导出壳体110时其流动方向倾斜向下。相对于使导风件120的出风轴线123水平布置而言,这样的结构布置能后方便将换热气流导入室内的下层空间。
如图5至图10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吊顶机100,该空调挂机200 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导风件120,也可以理解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为吊顶机。特别地,该空调室内机包括竖向布置的周壁板111,出风口 112均布置于周壁板111上。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112还可以布置在空调吊顶机100的底板上。
空调吊顶机100的周壁板111可以包括四块出风壁板1111,四块出风壁板 1111围合形成矩形的空间。当空调吊顶机100包括多个出风口112时,各出风口112可以分别布置在周壁板111的各个出风壁板1111上,也可以全部布置在周壁板111的其中一块出风壁板1111上。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竖向布置的前面板,所述前面板的下部具有用于导出换热气流的出风口;
导风件,呈管状,限定出沿其轴向延伸的出风轴线,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件配置成使所述壳体内的所述换热气流沿所述出风轴线的延伸方向导出所述壳体;
所述导风件配置成使所述出风轴线与水平面呈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处于三十度至六十度之间,以使得所述换热气流向前导出所述壳体时其流动方向倾斜向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壳体内指向所述壳体外的方向,所述导风件的垂直于所述出风轴线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所述导风件,各所述导风件的所述出风轴线均平行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所述出风口,各所述导风件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配置成可驱动各所述导风件运动,以改变各所述导风件的所述出风轴线的延伸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出风轴线均处于出风平面,各所述导风件的转动轴均垂直于所述出风平面,以使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各所述出风轴线在所述出风平面内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导风件的周壁上均设置有朝远离各自的所述出风轴线方向延伸的转动轴,所述驱动装置配置成通过驱动所述导风件的所述转动轴而驱动所述导风件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联动件,与各所述导风件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其中一个所述导风件的所述转动轴转动,且所述联动件配置成可使各所述导风件联动,以使得其中一个所述导风件转动时使所有所述导风件均同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导风件的周壁上均具有朝远离所述出风平面方向延伸的传动部,每个所述导风件上的所述传动部与所述转动轴均分别设置于所述出风平面的相对的两边,每个所述导风件上的所述传动部与所述转动轴共线设置,所述传动部包括沿平行于所述出风平面方向延伸的传动凸缘;
各所述导风件的所述传动部均平行设置;
所述联动件呈杆状,且包括多个分别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联动卡口,各所述传动部的所述传动凸缘分别一一对应与各所述联动卡口配合。
CN201921065005.7U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 Active CN210891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5005.7U CN210891898U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5005.7U CN210891898U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1898U true CN210891898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21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65005.7U Active CN210891898U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1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95989B1 (ko) 스윙 루버를 구비한 스탠드형 에어컨
US9964324B2 (en) Controller circuit for air conditioner with cool air guided with room temperature airstream
KR20160017587A (ko) 공기 조화기
CN21034566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4629846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12212488A (zh) 导风板组件、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US9250028B2 (en) Air conditioner
KR20150102674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블레이드 유닛
CN210891898U (zh)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
CN210891897U (zh)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吊顶机
CN210638113U (zh)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室内机
US20230296285A1 (en) Dual louver arrangement
CN112212401A (zh)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挂机
CN112212400A (zh)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室内机
CN112212399A (zh)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室内机
CN112212402A (zh) 一种利用管道导风的空调吊顶机
CN111442391A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5423417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465030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和柜式空调
CN114383194B (zh) 导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JP2008151477A (ja) 床置型空気調和機
CN21290175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KR102343464B1 (ko) 천장형 에어컨 실내기
CN111594920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105509147A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