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7975U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7975U
CN210837975U CN201922020439.1U CN201922020439U CN210837975U CN 210837975 U CN210837975 U CN 210837975U CN 201922020439 U CN201922020439 U CN 201922020439U CN 210837975 U CN210837975 U CN 210837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trap
nickel
nickel strap
c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204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伯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ayo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yo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yo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yo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204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7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7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7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其包括壳体、镍带、铝带以及安装于壳体内的电芯和保护板,电芯与保护板相邻设置,电芯之靠近保护板的一侧延伸形成一封顶,镍带的一侧与保护板电性连接,镍带的另一侧叠置于铝带并与铝带电性连接,镍带与铝带相互叠置的部分共同形成一电性连接结构,电性连接结构具有埋入部和外露部,埋入部设于封顶内,外露部设于封顶外。故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具有连接稳定高和抗跌落性强等优点。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移动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并且消费者对于这些终端设备在设计上均体现出向短、小、轻、薄和性能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电池的种类具有多种,其中一种为带有壳体的聚合物电池,聚合物电池包括壳体、电芯、保护板和电芯极耳,电芯极耳一般包括铝带和镍带,铝带由电芯顶封头部伸出,然后将铝带和镍带直接焊接在一起,整个铝转镍的部分(即连接部分)设置在电芯封顶外,连接的稳定性较弱,在电池跌落时,铝转镍的部分就容易出现断裂和脱落的现象,从而导致接触不良;另外,现有的电芯极耳需要弯折从而便于后续更好的连接,因此,反复的弯折就会使得铝转镍的部分更加容易出现断裂和脱落的现象,从而出现虚焊和接触不良的现象。
因此,亟需要一种电池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稳定高和抗跌落性强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括壳体、镍带、铝带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和保护板,所述电芯与所述保护板相邻设置,所述电芯之靠近所述保护板的一侧延伸形成一封顶,所述镍带的一侧与所述保护板电性连接,所述镍带的另一侧叠置于所述铝带并与所述铝带电性连接,所述镍带与所述铝带相互叠置的部分共同形成一电性连接结构,所述电性连接结构具有埋入部和外露部,所述埋入部设于所述封顶内,所述外露部设于所述封顶外。
较佳地,所述埋入部与所述外露部之间包覆有极耳胶层。
较佳地,所述镍带为呈直线型的带状结构。
较佳地,所述铝带为呈直线型的带状结构。
较佳地,所述镍带的一侧位于所述保护板的下方,所述镍带的另一侧叠置于所述铝带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壳体包括面盖和电池底盖,所述面盖与所述电池底盖相互连接以使得所述面盖与所述电池底盖之间形成安装腔体,所述电芯与所述保护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
具体地,所述电池底盖向所述保护板延伸形成用于承载所述保护板的加强筋。
具体地,所述加强筋的横截面呈“山”字型。
具体地,所述面盖设有定位柱,所述保护板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具体地,所述定位柱呈对称设置,所述定位孔呈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由于镍带的一侧叠置于铝带,镍带与铝带电性连接,镍带与铝带相互叠置的部分共同形成一电性连接结构,镍带与铝带之间的相互叠置能够有效地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连接的稳定性以及电性连接结构的厚度,从而有效避免镍带与铝带之间出现虚焊、脱落或断裂等现象;镍带与铝带相互叠置所形成的电性连接结构具有埋入部和外露部,埋入部设于封顶内,外露部设于封顶外,即电性连接结构的一侧固定于封顶里面,利用封顶对铝带和镍带所形成的固定作用提高镍带与铝带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电池跌落时,就能够有效减少镍带与铝带之间的发生脱落或断裂等现象,具有连接稳定高和抗跌落性强等优点;另外,由于所述电芯与所述保护板相邻设置,这样即使镍带不弯折也可能实现镍带与保护板之间的电性连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减少铝带与镍带之间的脱落和断裂的现象,提高电池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在组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池在隐藏电池底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电池处于分解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电池100包括壳体1、镍带2、铝带3、电芯4和保护板5,壳体1为一呈中空的结构,电芯4和保护板5安装于壳体1内,电芯4与保护板5相邻设置,电芯4之靠近保护板5的一侧延伸形成一封顶41,镍带2的一侧与保护板5电性连接,镍带2的另一侧叠置于铝带3,镍带2与铝带3电性连接,铝带3与电芯4电性连接,镍带2与铝带3相互叠置的部分共同形成一电性连接结构6,镍带2与铝带3之间的相互叠置能够有效地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电性连接结构6的厚度以及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效避免镍带2与铝带3之间出现虚焊、脱落或断裂等现象;镍带2与铝带3相互叠置所形成的电性连接结构6具有埋入部61和外露部62,埋入部61设于封顶41内,外露部62设于封顶41外,即电性连接结构6的一侧固定于封顶41里面,利用封顶41对铝带3和镍带2所形成的固定作用提高镍带2与铝带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电性连接结构6的埋入部61包括镍带2固定于封顶41内的部分和铝带3固定于封顶41内的部分,铝带3固定于封底内的部分与电芯4电性连接,电性连接结构6的外露部62包括镍带2固定于封顶41外的部分和铝带3固定于封顶41外的部分,镍带2固定于封顶41外的部分与保护板5电性连接,在电池100跌落时,就能够有效减少镍带2与铝带3之间的发生脱落或断裂等现象,具有连接稳定高和抗跌落性强等优点;另外,由于所述电芯4与所述保护板5相邻设置,这样即使镍带2不弯折也可能实现镍带2与保护板5之间的电性连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减少铝带3与镍带2之间的脱落和断裂的现象,提高电池100的整体性能,可以理解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随着生产者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保护板5的位置,镍带2也可以根据连接的需要进行弯折,故不限于此。更为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图4,埋入部61埋入封顶41内,埋入部61和外露部62之间包覆有极耳胶层7,即极耳胶层7设于封顶41因埋入所产生的开口处,极耳胶层7是一种绝缘结构,极耳胶层7能够对开口进行封口,结构简单且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镍带2的一侧位于保护板5的下方,镍带2的另一侧叠置于铝带3的下方,从而使得各部件之间连接更为紧凑。较优的是,镍带2为呈直线型的带状结构,铝带3为呈直线型的带状结构,直线型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镍带2和铝带3因弯折而出现脱落等现象。
请参阅图1至图4,壳体1包括面盖11和电池底盖12,面盖11与电池底盖12相互连接以使得面盖11与电池底盖12之间形成安装腔体13,电芯4与保护板5安装于安装腔体13内。电池底盖12向保护板5延伸形成用于承载保护板5的加强筋121,从而提高保护板5安装的稳定性,较优的是,加强筋121的横截面呈“山”字型,“山”字型的结构能够形成间隙,这样子就能够在确保实现稳定承载的基础上能够使得保护板5实现良好的散热。面盖11设有定位柱111,保护板5开设有与定位柱111配合的定位孔51,定位柱111和定位孔51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保护板5的良好定位,能够有效避免保护板5在安装腔体13内产生晃动,结构简单且提高部件连接的稳定性。较优的是,定位柱111呈对称设置,定位孔51呈对称设置,从而实现对保护板5的良好定位,于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11和定位孔51均设置有两个,定位柱111和定位孔51均呈对称设置,定位柱111与定位孔51一一对应,当然,生产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定位柱111和定位孔51的数量以及位置,故不限于此。面盖11上设有贴标层8,用于标识作用。
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池100之组装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镍带2的一侧与保护板5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镍带2的另一侧叠置于铝带3,镍带2的另一侧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与铝带3的电性连接,镍带2与铝带3相互叠置的部分共同形成一电性连接结构6,电性连接结构6具有埋入部61和外露部62,埋入部61通过封顶41处的开口设于封顶41内,外露部62设于封顶41外,埋入部61和外露部62之间包覆有极耳胶层7,即极耳胶层7设于封顶41因埋入所产生的开口处,极耳胶层7通过包覆对开口进行封口,将电芯4通过定位件固定于电池底盖12上,电池底盖12上的加强筋121支撑保护板5,面盖11盖于电池底盖12,保护板5的定位孔51与面盖11上的定位柱111相互配合,实现对保护板5的定位,从而固定保护板5,利用超声焊接固定面盖11和电池底盖12,最后,在电池100面盖11上贴上贴标层8。
由于镍带2的一侧叠置于铝带3,镍带2与铝带3电性连接,镍带2与铝带3相互叠置的部分共同形成一电性连接结构6,镍带2与铝带3之间的相互叠置能够有效地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电性连接结构6的厚度以及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效避免镍带2与铝带3之间出现虚焊、脱落或断裂等现象;镍带2与铝带3相互叠置所形成的电性连接结构6具有埋入部61和外露部62,埋入部61设于封顶41内,外露部62设于封顶41外,即电性连接结构6的一侧固定于封顶41里面,利用封顶41对铝带3和镍带2所形成的固定作用提高镍带2与铝带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电池100跌落时,就能够有效减少镍带2与铝带3之间的发生脱落或断裂等现象,具有连接稳定高和抗跌落性强等优点;另外,由于所述电芯4与所述保护板5相邻设置,这样即使镍带2不弯折也可能实现镍带2与保护板5之间的电性连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减少铝带3与镍带2之间的脱落和断裂的现象,提高电池100的整体性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镍带、铝带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和保护板,所述电芯与所述保护板相邻设置,所述电芯之靠近所述保护板的一侧延伸形成一封顶,所述镍带的一侧与所述保护板电性连接,所述镍带的另一侧叠置于所述铝带并与所述铝带电性连接,所述镍带与所述铝带相互叠置的部分共同形成一电性连接结构,所述电性连接结构具有埋入部和外露部,所述埋入部设于所述封顶内,所述外露部设于所述封顶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入部与所述外露部之间包覆有极耳胶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镍带为呈直线型的带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带为呈直线型的带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镍带的一侧位于所述保护板的下方,所述镍带的另一侧叠置于所述铝带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面盖和电池底盖,所述面盖与所述电池底盖相互连接以使得所述面盖与所述电池底盖之间形成安装腔体,所述电芯与所述保护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底盖向所述保护板延伸形成用于承载所述保护板的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横截面呈“山”字型。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设有定位柱,所述保护板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呈对称设置,所述定位孔呈对称设置。
CN201922020439.1U 2019-11-20 2019-11-20 电池 Active CN210837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0439.1U CN210837975U (zh) 2019-11-20 2019-11-20 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0439.1U CN210837975U (zh) 2019-11-20 2019-11-20 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7975U true CN210837975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4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20439.1U Active CN210837975U (zh) 2019-11-20 2019-11-20 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79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7709B (zh) 具有保护电路模块的二次电池
CN211605201U (zh)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CN101510595B (zh) 电池组
WO2021068436A1 (zh) 电池壳体组件及具有所述电池壳体组件的电池
KR100572743B1 (ko) 판형상전지팩 및 휴대무선단말
EP2302718B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0495799C (zh) 圆柱型可充电电池及其形成方法
CN106450063A (zh) 二次电池
CN101924239B (zh) 二次电池
CN101887989A (zh) 二次电池
CN216213745U (zh) 一种方形二次电池的顶盖及二次电池
CN114696047A (zh) 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6325337A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子装置
CN210837924U (zh) 抗跌落的电池
US8835042B2 (en) Battery pack
CN210837975U (zh) 电池
CN210200769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WO2023030237A1 (zh) 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903149U (zh)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CN207690844U (zh)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及汽车
US11050116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213459997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子装置
CN112952218B (zh) 电池、电池的制造方法、电子装置及电池的测试方法
CN220172250U (zh) 顶盖结构及电池
EP4311010A1 (en)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