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3850U -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3850U
CN210823850U CN201921679240.3U CN201921679240U CN210823850U CN 210823850 U CN210823850 U CN 210823850U CN 201921679240 U CN201921679240 U CN 201921679240U CN 210823850 U CN210823850 U CN 210823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trash
rod
bin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792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朝明
邱家秾
王政奥
张俊涛
顾小高
韩雪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6792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3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3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38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日常垃圾桶、有毒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干垃圾盖、湿垃圾盖、有毒垃圾盖和驱动机构;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日常垃圾桶及有毒垃圾桶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可回收垃圾桶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干垃圾盖及湿垃圾盖均铰接于所述上壳体侧面顶边上,所述有毒垃圾盖设置于所述有毒垃圾桶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底部,并控制所述干垃圾盖、湿垃圾盖及有毒垃圾盖开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家庭垃圾分类时,垃圾桶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无法实现垃圾集中管理,且无法实现自动开盖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分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渐提高,能够消费的东西也日益增多,因此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目前,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为了对垃圾进行分类,需要针对不同垃圾设置不同的分类垃圾通,针对家庭用分类垃圾桶,目前无法做到将不同垃圾桶集成为一体,并且无法实现声控开启垃圾桶盖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日常垃圾桶、有毒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干垃圾盖、湿垃圾盖、有毒垃圾盖和驱动机构;
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日常垃圾桶及有毒垃圾桶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日常垃圾桶(7)包括干垃圾桶(7’)和湿垃圾桶(7”),所述可回收垃圾桶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干垃圾盖及湿垃圾盖均铰接于所述上壳体侧面顶边上,所述有毒垃圾盖设置于所述有毒垃圾桶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底部,并控制所述干垃圾盖、湿垃圾盖及有毒垃圾盖开合。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带动所述干垃圾盖、湿垃圾盖、有毒垃圾盖各自开合及使所述可回收垃圾桶推出所述下壳体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舵机、驱动杆、转杆、信号处理模块和连杆;
所述下壳体内部横向设置第二固定杆,所述转杆中部的第一固定孔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杆,所述转杆可绕所述第二固定杆旋转;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接收语音信号并控制所述舵机,所述舵机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杆一端连接,并控制所述驱动杆向下转动以给所述转杆一端施加向下的压力,所述转杆另一端带动所述连杆向上运动,多个所述连杆分别推开所述干垃圾盖、湿垃圾盖、有毒垃圾盖及所述可回收垃圾桶;
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
所述下壳体内竖直设置用于套设第一连杆的第一固定筒、用于套设第二连杆的第二固定筒、用于套设第四连杆的第三固定筒。
进一步地,所述日常垃圾桶包括:固定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和第一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并垂直于水平面,将所述日常垃圾桶分割成用于分别存放干垃圾和湿垃圾的两个区域,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和第三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撑杆一端和第五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连接;
所述上壳体为无顶面和一侧面的筒结构,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垂直固定于所述上壳体的底面,所述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间形成容纳所述第一隔板的通道,所述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上分别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六支撑杆的滑槽;
所述有毒垃圾桶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侧壁上,所述有毒垃圾桶内部设置用于套设所述第二连杆的第四固定筒,所述第四固定筒与所述第二固定筒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日常垃圾桶还包括轮;
多个所述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底边的第一凹槽,多个所述轮带动所述日常垃圾桶在所述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形成的通道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日常垃圾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可回收垃圾桶包括:内胆和外壳;
所述下壳体为无顶面和一侧面的筒结构,所述下壳体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穿设于外壳上的第二固定孔,所述外壳可绕所述第一固定杆转动,所述内胆设置有与所述外壳卡合的固定件,所述外壳外表面设置支撑件,所述外壳通过所述第三连杆推动所述支撑件进行运动,并带动所述内胆运动实现脱出所述下壳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止所述外壳过渡旋转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横向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位于所述外壳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日常垃圾桶还包括夹持器;所述夹持器为上卡件和下卡件卡合固定结构,所述上卡件和下卡件间固定垃圾袋,所述下卡件带动所述上卡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五支撑杆上滑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干垃圾盖和湿垃圾盖上的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干垃圾盖和湿垃圾盖打开后,与竖直面夹角a的范围为30°~45°。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家庭垃圾分类时,垃圾桶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无法实现垃圾集中管理,且无法实现自动开盖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日常垃圾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上壳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内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日常垃圾桶7、有毒垃圾桶8、可回收垃圾桶6、干垃圾盖3、湿垃圾盖4、有毒垃圾盖5和驱动机构10;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均为顶面开口和侧面开口的筒结构,所述上壳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壳体2上,所述驱动机构10设置于所述下壳体2底部;所述日常垃圾桶7及有毒垃圾桶8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内,所述日常垃圾桶(7)包括干垃圾桶(7’)和湿垃圾桶(7”),所述可回收垃圾桶6设置于所述下壳体2内,所述干垃圾盖3及湿垃圾盖4 均铰接于所述上壳体1侧面顶边上,所述有毒垃圾盖5设置于所述有毒垃圾桶8上,所述驱动机构10控制所述干垃圾盖3、湿垃圾盖4及有毒垃圾盖5 开合。
进一步地,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驱动机构10包括带动所述干垃圾盖 3、湿垃圾盖4、有毒垃圾盖5开合及使所述可脱收垃圾桶6推出的五组联动机构,其中使所述可回收垃圾桶6推出下壳体2需两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舵机101、驱动杆102、转杆103、信号处理模和连杆;
所述下壳体2内部横向设置第二固定杆22,所述转杆103中部的第一固定孔1031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杆22,所述转杆103可绕所述第二固定杆22 旋转;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接收语音信号并控制所述舵机101,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优选为ReSpeake 2-MicsPi HAT模块(语音控制舵机属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再赘述),所述舵机101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杆102一端连接,并控制所述驱动杆102向下转动以给所述转杆103一端施加向下的压力,所述转杆103另一端与所述连杆一端活动链接,所述转杆103另一端带动所述连杆向上运动,五组所述连杆另一端分别推开所述干垃圾盖3、湿垃圾盖4、有毒垃圾盖5及所述可回收垃圾桶6;
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1041、第二连杆1042、第三连杆1043和第四连杆1044;所述第二连杆1042与所述有毒垃圾盖5处置固定连接。
所述下壳体2内竖直设置用于套设第一连杆1041的第一固定筒24、用于套设第二连杆1042的第二固定筒25、用于套设第四连杆1044的第三固定筒26。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不同类垃圾桶盖自动开启,实现了垃圾分类的智能化。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日常垃圾桶7包括:固定板71、第一支撑杆72、第二支撑杆73、第三支撑杆74、第四支撑杆75、第五支撑杆76、第六支撑杆77和第一隔板78;
所述第一隔板78固定于所述固定板71并垂直于水平面,将所述日常垃圾桶7分割成用于分别存放干垃圾和湿垃圾的两个区域,所述第二支撑杆73 一端和第三支撑杆7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73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74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7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72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7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 7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78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撑杆75一端和第五支撑杆76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76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7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7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78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撑杆77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76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76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78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第二隔板11及第三隔板12垂直固定于所述上壳体1的底面,所述第二隔板11及第三隔板12间形成容纳所述第一隔板78的通道,所述第二隔板11及第三隔板12上分别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支撑杆72和所述第六支撑杆77的滑槽14;
所述有毒垃圾桶8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2侧壁上,所述有毒垃圾桶8内部设置用于套设所述第二连杆1042的第四固定筒13,所述第四固定筒13与所述第二固定筒25同轴。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隔板78将将所述日常垃圾桶7分割成用于分别存放干垃圾和湿垃圾的两个区域,有效的利用了空间,实现了垃圾的集中处理。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拉出所述日常垃圾桶7时,所述第一隔板78收到磨损,并且费力,所述日常垃圾桶7还包括轮710;
多个所述轮710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78底边的第一凹槽79,多个所述轮710带动所述日常垃圾桶7在所述第二隔板11及第三隔板12形成的通道内滑动。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拉出所述日常垃圾桶7,对垃圾进行清理,所述日常垃圾桶7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板71上的把手17。
进一步地,所述可回收垃圾桶6包括:内胆61和外壳62;
如图7所示,所述下壳体2设置有第一固定杆21,所述第一固定杆21 穿设于外壳上的第二固定孔621,所述外壳62可绕所述第一固定杆21转动,如图8所示,所述内胆61设置有与所述外壳62卡合的固定件612,如图9所示,所述外壳62外表面垂直设置两个支撑件623,所述外壳62下表面由所述外壳62通过所述第三连杆1043推动两个所述支撑件623进行运动,并带动所述内胆61运动实现脱出所述下壳体2。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止所述外壳62过渡旋转的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 23横向设置于所述下壳体2,位于所述外壳62下方。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日常垃圾桶7还包括夹持器18;所述夹持器18为上卡件181和下卡件182卡合固定结构,所述上卡件181和下卡件 182间固定垃圾袋,所述下卡件182带动所述上卡件181在所述第二支撑杆 73和第五支撑杆76上滑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干垃圾盖3和湿垃圾盖4上的风扇9,所述风扇9用于通风换气,以及将新的垃圾袋口吹开,便于倒入垃圾。
进一步地,为了使所述干垃圾盖3和湿垃圾盖4打开后,在脱离第一连杆1041和连杆1044的支撑下,并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行闭合,所述干垃圾盖3和湿垃圾盖4打开后,与竖直面夹角a的范围为30°~45°。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垃圾袋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夹持器上,当操作者语音说出“干垃圾”时,信号处理模块对发出的语音进行处理分析,并控制驱动干垃圾盖3的联动机构进行动作,即干垃圾舵机对干垃圾驱动杆一端施加向下的压力,使所述干垃圾驱动杆另一端抬起,进而使所述第四连杆1044向上运动,实现对所述干垃圾盖3的顶开,此时操作者可将干垃圾导入对应打开盖子的垃圾桶内,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内部设有定时,在所述干垃圾盖3打开30秒后所述舵机驱动所述驱动杆一端复位,进而使所述第四连杆 1044回到初始水平位置使所述干垃圾盖3在重力作用下自行关闭,设置在所述干垃圾盖3上的风扇9在所述干垃圾盖3关闭时进行换气工作(语音控制舵机属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再赘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在识别到“湿垃圾”时,所述湿垃圾盖4的打开方式与所述干垃圾盖3的打开方式相同;所述信号处理模在识别“有毒垃圾”时,所述毒垃圾盖5的打开方式与所述干垃圾盖3的打开方式相同;当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在识别到“可回收垃圾”时,控制驱动可回收垃圾3脱出所述下壳体2的联动机构进行动作,该联动机构内的可回收垃圾舵机对可回收垃圾驱动杆一端施加向下的压力,使所述可回收垃圾驱动杆另一端抬起,进而使所述第三连杆1043向上运动,并推动所述支撑件623带动所述外壳62一侧向上运动,因所述外壳62的两个相对侧面均向在所述支撑件623方向上向下倾斜,故在所述外壳62一侧向上运动时,与所述外壳62通过固定件612卡接的内胆61一部分脱出所述下壳体,进而实现将可回收垃圾倒入所述内胆61。
当所述日常垃圾桶7内的垃圾已满时,通过拉动所述把手17将所述日常垃圾桶7从所述上壳体1内抽出,并拿出垃圾,再将另一组相邻夹持器固定的垃圾袋拉出,并通过风扇9的作用,将垃圾袋口吹开,为下一次倒入垃圾做准备;当所述有毒垃圾桶8内的垃圾已满时,将所述有毒垃圾盖与所述第二连杆1042拆卸分离,并拿出嵌套在所述毒垃圾桶8内的垃圾盒,将内部垃圾倒掉;当所述内胆61内的垃圾已满时,只需抽出所述内胆61,将其内的垃圾倒掉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日常垃圾桶(7)、有毒垃圾桶(8)、可回收垃圾桶(6)、干垃圾盖(3)、湿垃圾盖(4)、有毒垃圾盖(5)和驱动机构(10);
所述上壳体(1)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壳体(2)上,所述日常垃圾桶(7)及有毒垃圾桶(8)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内,所述日常垃圾桶(7)包括干垃圾桶(7’)和湿垃圾桶(7”),所述可回收垃圾桶(6)设置于所述下壳体(2)内,所述干垃圾盖(3)及湿垃圾盖(4)均铰接于所述上壳体(1)侧面顶边上,所述有毒垃圾盖(5)设置于所述有毒垃圾桶(8)上,所述驱动机构(10)设置于所述下壳体(2)底部,并控制所述干垃圾盖(3)、湿垃圾盖(4)及有毒垃圾盖(5)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0)包括带动所述干垃圾盖(3)、湿垃圾盖(4)、有毒垃圾盖(5)各自开合及使所述可回收垃圾桶(6)推出所述下壳体(2)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舵机(101)、驱动杆(102)、转杆(103)、信号处理模块和连杆;
所述下壳体(2)内部横向设置第二固定杆(22),所述转杆(103)中部的第一固定孔(1031)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杆(22),所述转杆(103)可绕所述第二固定杆(22)旋转;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接收语音信号并控制所述舵机(101),所述舵机(101)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杆(102)一端连接,并控制所述驱动杆(102)向下转动以给所述转杆(103)一端施加向下的压力,所述转杆(103)另一端带动所述连杆向上运动,多个所述连杆分别推开所述干垃圾盖(3)、湿垃圾盖(4)、有毒垃圾盖(5)及所述可回收垃圾桶(6);
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1041)、第二连杆(1042)、第三连杆(1043)和第四连杆(1044);
所述下壳体(2)内竖直设置用于套设第一连杆(1041)的第一固定筒(24)、用于套设第二连杆(1042)的第二固定筒(25)、用于套设第四连杆(1044)的第三固定筒(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常垃圾桶(7)包括:固定板(71)、第一支撑杆(72)、第二支撑杆(73)、第三支撑杆(74)、第四支撑杆(75)、第五支撑杆(76)、第六支撑杆(77)和第一隔板(78);
所述第一隔板(78)固定于所述固定板(71)并垂直于水平面,将所述日常垃圾桶(7)分割成干垃圾桶(7’)和湿垃圾桶(7”)两个区域,所述第二支撑杆(73)一端和第三支撑杆(7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73)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74)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7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72)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7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7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78)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撑杆(75)一端和第五支撑杆(76)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76)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7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7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78)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撑杆(77)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76)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76)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78)固定连接;
所述上壳体(1)为顶面开口和侧面开口的筒结构,第二隔板(11)及第三隔板(12)垂直固定于所述上壳体(1)的底面,所述第二隔板(11)及第三隔板(12)间形成容纳所述第一隔板(78)的通道,所述第二隔板(11)及第三隔板(12)上分别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支撑杆(72)和所述第六支撑杆(77)的滑槽(14);
所述有毒垃圾桶(8)设置于所述下壳体(2)侧壁上,所述有毒垃圾桶(8)内部设置用于套设所述第二连杆(1042)的第四固定筒(13),所述第四固定筒(13)与所述第二固定筒(25)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常垃圾桶(7)还包括轮(710);
多个所述轮(710)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78)底边的第一凹槽(79),多个所述轮(710)带动所述日常垃圾桶(7)在所述第二隔板(11)及第三隔板(12)形成的通道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常垃圾桶(7)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板(71)上的把手(1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回收垃圾桶(6)包括:内胆(61)和外壳(62);
所述下壳体(2)为顶面开口和侧面开口的筒结构,所述下壳体(2)设置有第一固定杆(21),所述第一固定杆(21)穿设于外壳上的第二固定孔(621),所述外壳(62)可绕所述第一固定杆(21)转动,所述内胆(61)设置有与所述外壳(62)卡合的固定件(612),所述外壳(62)外表面设置支撑件(623),所述外壳(62)通过所述第三连杆(1043)推动所述支撑件(623)进行运动,并带动所述内胆(61)运动实现脱出所述下壳体(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止所述外壳(62)过渡旋转的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横向设置于所述下壳体(2),位于所述外壳(62)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常垃圾桶(7)还包括夹持器(18);所述夹持器(18)为上卡件(181)和下卡件(182)卡合固定结构,所述上卡件(181)和下卡件(182)间固定垃圾袋,所述下卡件(182)带动所述上卡件(181)在所述第二支撑杆(73)和第五支撑杆(76)上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干垃圾盖(3)和湿垃圾盖(4)上的风扇(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垃圾盖(3)和湿垃圾盖(4)打开后,与竖直面夹角a的范围为30°~45°。
CN201921679240.3U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23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9240.3U CN210823850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9240.3U CN210823850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3850U true CN210823850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1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7924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23850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3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23850U (zh)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
CN107792565A (zh) 一种可智能分类的垃圾箱
CN107745900A (zh) 一种节能环保用便捷移动式垃圾箱
CN212922919U (zh)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垃圾桶
CN211168377U (zh) 一种干湿分离的垃圾桶
CN206013568U (zh) 一种具有压缩垃圾增大容纳空间的垃圾桶
CN105564869B (zh) 一种家庭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626666A (zh) 一种防臭垃圾箱
CN214609460U (zh) 一种新型智能分类垃圾箱
KR102034256B1 (ko) 컵 뚜껑 분리부를 구비한 분리수거장치
CN113213023B (zh) 一种厨余垃圾自动分类收集的垃圾车
CN213650752U (zh) 一种厨房垃圾防异味离心处理装置
CN212952256U (zh) 语音识别分类垃圾桶
CN208054124U (zh) 一种家用固液分离厨余垃圾箱
CN210654680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和固液分离的集成分类垃圾桶
CN208746821U (zh) 一种活塞式翻转门垃圾转运箱
CN206885929U (zh) 一种家用具有分类功能的垃圾打包机
CN211224938U (zh) 一种环保垃圾分类箱
CN206255479U (zh) 一种自封闭垃圾回收桶
CN210259767U (zh) 一种新型社区垃圾归类收纳箱
CN212710957U (zh) 一种多开盖脚踏分类垃圾桶
CN213036624U (zh) 一种具有垃圾分类功能的环保型垃圾桶
CN213650726U (zh) 一种乡村建设垃圾分类装置
CN211469538U (zh) 一种三格复式垃圾分类装置
CN208683592U (zh) 低成本公共场合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