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7958U -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7958U
CN210797958U CN201921534310.6U CN201921534310U CN210797958U CN 210797958 U CN210797958 U CN 210797958U CN 201921534310 U CN201921534310 U CN 201921534310U CN 210797958 U CN210797958 U CN 210797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ody
wall
board
green energy
pl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343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钊
黄荣宗
刘伟华
伍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zhou Hui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zhou Hui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zhou Hui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zhou Hui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343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7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7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7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包括墙面本体,墙面本体内壁底部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背面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内腔设置有栽培孔,墙面本体内壁的左侧和右侧且对应放置板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表面套接有活动杆。本实用新型通使放置板延伸出去并固定,然后配合十字槽收集雨水,雨水通过水管进入软管的内部,最后雨水通过软管进入栽培孔的内部使植物生长,植物生长配合凸块向上生长,使墙面本体覆盖绿色植物降低污染,解决了现有墙体不具有绿色节能的问题,增加了墙体的环保性,也减少了墙体的污染性,也提高了墙体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节能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
背景技术
墙体主要包括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墙承重结构建筑的墙体,承重与围护合一,骨架结构体系建筑墙体的作用是围护与分隔空间,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的能力。
在建筑墙面使用时,需要用到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但现有墙体不具有绿色节能的作用,降低了墙体的环保性,也增加了墙体的污染性,也降低了墙体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具备绿色节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墙体不具有绿色节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包括墙面本体,所述墙面本体内壁底部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背面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腔设置有栽培孔,所述墙面本体内壁的左侧和右侧且对应放置板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套接有活动杆,所述放置板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活动杆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套接在固定柱的表面,所述墙面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循环机构。
优选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十字槽,所述墙面本体的内腔且对应十字槽的位置均连通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底部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水管的一端与栽培孔的底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墙面本体前面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所述凸块与墙面本体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墙面本体前面的底部且对应放置板的位置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放置板的宽度,所述开口与放置板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前面的左侧和右侧均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数量为九个,且均匀分布,所述排水管与栽培孔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墙面本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横截面积等于墙面本体的横截面积,所述防水层与墙面本体配合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墙面本体、放置板、容纳槽、栽培孔、连接柱、活动杆、固定柱和循环机构配合使用,通过使用者拉动放置板使放置板旋转一百八十度,放置板旋转带动固定柱向前移动,固定柱向前移动带动活动杆向前移动,使放置板延伸出去并固定,然后配合十字槽收集雨水,雨水通过水管进入软管的内部,最后雨水通过软管进入栽培孔的内部使植物生长,植物生长配合凸块向上生长,使墙面本体覆盖绿色植物降低污染,解决了现有墙体不具有绿色节能的问题,增加了墙体的环保性,也减少了墙体的污染性,也提高了墙体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凸块的设置,能够辅助植物向上生长,同时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了植物不能附着在墙面本体的表面导致环保效果降低,也增加墙体的观赏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口的设置,能够使放置板完整的通过开口进行机械连接,避免了开口的宽度过小导致放置板在开口处出现卡死的现象,也减少放置板在开口处的摩擦,延长放置板的使用时间。
4、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水管的设置,能够辅助栽培孔进行排水,避免了雨水积压在栽培孔的内部导致植物死亡的现象,也提高植物生长的稳定性,保持正常生长。
5、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水层的设置,能够辅助墙面本体进行隔离,同时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了墙面本体被雨水侵蚀出现开裂脱落的现象,也增加了墙面本体耐久性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墙面本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放置板立体图。
图中:1墙面本体、2放置板、3容纳槽、4栽培孔、5连接柱、6活动杆、7固定柱、8循环机构、81十字槽、82水管、83软管、9凸块、10开口、11排水管、12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包括墙面本体1,墙面本体1前面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凸块9,凸块9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凸块9与墙面本体1配合使用,通过凸块9的设置,能够辅助植物向上生长,同时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了植物不能附着在墙面本体1的表面导致环保效果降低,也增加墙体的观赏性,墙面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12,防水层12的横截面积等于墙面本体1的横截面积,防水层12与墙面本体1配合使用,通过防水层12的设置,能够辅助墙面本体1进行隔离,同时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了墙面本体1被雨水侵蚀出现开裂脱落的现象,也增加了墙面本体1耐久性提高使用寿命,墙面本体1内壁底部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有放置板2,墙面本体1前面的底部且对应放置板2的位置开设有开口10,开口10的宽度大于放置板2的宽度,开口10与放置板2配合使用,通过开口10的设置,能够使放置板2完整的通过开口10进行机械连接,避免了开口10的宽度过小导致放置板2在开口10处出现卡死的现象,也减少放置板2在开口10处的摩擦,延长放置板2的使用时间,放置板2背面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容纳槽3,容纳槽3的内腔设置有栽培孔4,放置板2前面的左侧和右侧均连通有排水管11,排水管11的数量为九个,且均匀分布,排水管11与栽培孔4配合使用,通过排水管11的设置,能够辅助栽培孔4进行排水,避免了雨水积压在栽培孔4的内部导致植物死亡的现象,也提高植物生长的稳定性,保持正常生长,墙面本体1内壁的左侧和右侧且对应放置板2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连接柱5的表面套接有活动杆6,放置板2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活动杆6远离连接柱5的一端套接在固定柱7的表面,墙面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循环机构8,循环机构8包括十字槽81,墙面本体1的内腔且对应十字槽81的位置均连通有水管82,水管82的底部连通有软管83,软管83远离水管82的一端与栽培孔4的底部连通。
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拉动放置板2使放置板2旋转一百八十度,放置板2旋转带动固定柱7向前移动,固定柱7向前移动带动活动杆6向前移动,使放置板2延伸出去并固定,然后配合十字槽81收集雨水,雨水通过水管82进入软管83的内部,最后雨水通过软管83进入栽培孔4的内部使植物生长,植物生长配合凸块9向上生长,使墙面本体1覆盖绿色植物降低污染。
综上所述:该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通过墙面本体1、放置板2、容纳槽3、栽培孔4、连接柱5、活动杆6、固定柱7和循环机构8配合使用,通过使用者拉动放置板2使放置板2旋转一百八十度,放置板2旋转带动固定柱7向前移动,固定柱7向前移动带动活动杆6向前移动,使放置板2延伸出去并固定,然后配合十字槽81收集雨水,雨水通过水管82进入软管83的内部,最后雨水通过软管83进入栽培孔4的内部使植物生长,植物生长配合凸块9向上生长,使墙面本体1覆盖绿色植物降低污染,解决了现有墙体不具有绿色节能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包括墙面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本体内壁底部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背面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腔设置有栽培孔,所述墙面本体内壁的左侧和右侧且对应放置板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套接有活动杆,所述放置板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活动杆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套接在固定柱的表面,所述墙面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循环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十字槽,所述墙面本体的内腔且对应十字槽的位置均连通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底部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水管的一端与栽培孔的底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本体前面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所述凸块与墙面本体配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本体前面的底部且对应放置板的位置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放置板的宽度,所述开口与放置板配合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前面的左侧和右侧均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数量为九个,且均匀分布,所述排水管与栽培孔配合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本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横截面积等于墙面本体的横截面积,所述防水层与墙面本体配合使用。
CN201921534310.6U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 Active CN210797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4310.6U CN210797958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4310.6U CN210797958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7958U true CN210797958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2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34310.6U Active CN210797958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7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97958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生态循环墙体
CN210226354U (zh) 一种用于房屋顶板景观的渗排水结构
CN202697424U (zh) 多层式可移动水培设备
CN110130591A (zh) 温室振动除雪装置及带振动除雪装置的温室
CN210671409U (zh) 一种生态立体绿化墙
CN214758099U (zh) 一种铁皮石斛立体栽培装置
CN213306543U (zh) 一种保温储温管控型温室
CN211873976U (zh) 一种景观廊架
CN210797956U (zh) 一种环保型绿色建筑
CN212677855U (zh) 一种园林绿化墙
CN219352467U (zh) 一种菊花栽培箱架
CN21315306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绿色屋顶
CN215421837U (zh) 一种魔芋种植用培育装置
CN217410976U (zh) 一种水泥球磨机自动循环水降温系统
CN214853018U (zh) 一种园林景观绿化柱
CN210537657U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太阳能小型植物绿化架
CN218813858U (zh) 一种风景园林景观挡墙
CN212381751U (zh) 一种便于组合的环保型桥梁装配式绿化种植架
CN113455950B (zh) 一种自清洗无边框景观玻璃窗系统
CN219877058U (zh) 一种具有螺旋自转式培育床架的人工袋栽菇房
CN212995786U (zh) 一种室内绿化用具备自动浇水的培养架
CN216087930U (zh) 一种温室大棚
CN212259951U (zh) 一种新型蔬菜大棚
CN216973295U (zh) 一种水利规划施工生态护坡设施
CN217314751U (zh) 一种新型农业大棚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