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5086U -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5086U
CN210785086U CN201921534671.0U CN201921534671U CN210785086U CN 210785086 U CN210785086 U CN 210785086U CN 201921534671 U CN201921534671 U CN 201921534671U CN 210785086 U CN210785086 U CN 210785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prone position
supporting
supporting sheet
sick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346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永鹏
李小民
刘素霞
刘克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filed Critic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Priority to CN2019215346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5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5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5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临床上缺乏一种能够对重度ARDS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翻身的自动翻身装置的问题。该实用新型包括能将病床置于其中的支架;病床上方的支架上沿病床长度方向架设有三个管状电机;管状电机的转轴上依次连接有至少两个拉线;病床上设有将患者包裹于其中的承托机构;位于患者两侧的承托机构上分别设有与管状电机上拉线数量相等的连接孔,拉线的自由端连接有连接扣,连接扣扣接于连接孔内。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仅仅需要2到3名医护人员即可完成,自动安全,简单易行,可极大提高俯卧位通气普及性及实施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领域最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占ICU患者总数约10%;该病目前死亡率高达30-50%,尤其对于重度ARDS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目前国内外研究及指南均证实并指出,俯卧位通气作为最为重度ARDS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但危重患者处于气管插管及深镇静状态,俯卧位通气操作繁琐,对人员数量要求高,难度大,一般实施该项操作需要医生护士至少7人以上;其中1人保护头部,患者两边各需要3人,并且需要充分协同配合。所以导致许多单位并不能有效的对ARDS实施俯卧位通气,导致该项治疗措施不能有效施行;目前临床上缺乏一种能够对重度ARDS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翻身的自动翻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以解决目前临床上缺乏一种能够对重度ARDS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翻身的自动翻身装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包括能将病床置于其中的支架;病床上方的支架上沿病床长度方向架设有三个管状电机;管状电机的转轴上依次连接有至少两个拉线;病床上设有将患者包裹于其中的承托机构;位于患者两侧的承托机构上分别设有与管状电机上拉线数量相等的连接孔,拉线的自由端连接有连接扣,连接扣扣接于连接孔内。
具体地,承托机构包括置于病床和患者背部之间的第一托片和置于患者胸腹处的第二托片;连接孔分别设置在位于患者两侧的第一托片和第二托片侧边上,两个托片上同侧的连接孔位置相同。
具体地,第一托片和第二托片的一端均位于患者的脖子和肩部之间,其另一端均位于患者的大腿处;第一托片和第二托片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患者大腿的固定带。
具体地,第一托片和第二托片均由布料制成,第一托片和第二托片均为镂空网状。
具体地,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还包括MCU单元与其对应连接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升高患者的按钮α、使患者侧立的按钮β、使患者俯卧的按钮γ、下降患者的按钮δ;MCU单元对应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三个管状电机的控制输入端电连。
具体地,支架包括四根支柱,相邻四根支柱之间连接有顶杆;三个管状电机连接在相对两个顶杆之间;四根支柱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带刹滑轮。
具体地,连接扣为挂钩、卡扣、锁扣中任一个;拉线为钢丝内芯拉线,其为四根;管状电机与控制面板之间的电线设置在支柱内;MCU单元设置在支柱或顶杆内,控制面板设置在支柱外侧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患者置于承托机构之内,通过管状电机拉线上的连接扣与患者两侧承托机构上的连接扣连接,通过三个管状电机工作带动拉线进而带动承托机构及其内的患者实现翻转;该过程仅仅需要2到3名医护人员即可完成,自动安全,简单易行,可极大提高俯卧位通气普及性及实施率。
(2)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带固定于患者大腿处,防止第一托片和第二托片滑脱,保证翻转过程顺利完成;第一托片和第二托片的覆盖患者脖子或肩部至大腿处,覆盖面大,使患者在翻转过程中感觉不会太难受,照顾了患者的感受,易被患者接受。
(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托片和第二托片分开设置,然后通过连接孔连接两者,在放置时不需要更多的人员即可完成将患者置于其中的工作,也减少了患者的移动。
(4)本实用新型依次升高患者、使患者侧立、使患者俯卧、下降患者使其俯卧于俯卧位软胶垫上,然后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待患者俯卧位通气结束改平卧位,完成俯卧位通气治疗;该过程仅仅需要2到3名医护人员即可完成,自动安全,简单易行,可极大提高俯卧位通气普及性及实施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托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管状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支架,111-支柱,112-顶杆,113-带刹滑轮,2-管状电机,3-拉线,4-连接孔,5-连接扣,6-第一托片,7-第二托片,8-固定带,9-MCU单元,10-控制面板,101-按钮α,102-按钮β,103-按钮γ,104-按钮δ,11-病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包括能将病床置于其中的支架1;病床11上方的支架1上沿病床长度方向架设有三个管状电机2;管状电机2的转轴上依次连接有至少两个拉线3;病床上设有将患者包裹于其中的承托机构;位于患者两侧的承托机构上分别设有与管状电机2上拉线3数量相等的连接孔4,拉线3的自由端连接有连接扣5,连接扣5扣接于连接孔4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患者置于承托机构之内,通过管状电机2拉线3上的连接扣5与患者两侧承托机构上的连接扣5连接,通过三个管状电机2工作带动拉线3进而带动承托机构及其内的患者实现翻转;该过程仅仅需要2到3名医护人员即可完成,自动安全,简单易行,可极大提高俯卧位通气普及性及实施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承托机构包括置于病床和患者背部之间的第一托片6和置于患者胸腹处的第二托片7;连接孔4分别设置在位于患者两侧的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侧边上,两个托片上同侧的连接孔4位置相同;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分开设置,然后通过连接孔4连接两者,在放置时不需要更多的人员即可完成将患者置于其中的工作,也减少了患者的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的一端均位于患者的脖子和肩部之间,其另一端均位于患者的大腿处;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患者大腿的固定带8;固定带8固定于患者大腿处,防止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滑脱,保证翻转过程顺利完成;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的覆盖患者脖子或肩部至大腿处,覆盖面大,使患者在翻转过程中感觉不会太难受,照顾了患者的感受,易被患者接受。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均由布料制成,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均为镂空网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取其他材质也可,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具有对应的承重能力即可;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是否采用镂空网状的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可根据患者或其家属的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还包括MCU单元9与其对应连接的控制面板10,控制面板10上设有升高患者的按钮α101、使患者侧立的按钮β102、使患者俯卧的按钮γ103、下降患者的按钮δ104;MCU单元9对应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三个管状电机2的控制输入端电连;MCU单元9的型号为CY8C21534,也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其他型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架1包括四根支柱111,相邻四根支柱111之间连接有顶杆112;三个管状电机2连接在相对两个顶杆112之间;四根支柱111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带刹滑轮113;也可为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支架1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扣5为挂钩、卡扣、锁扣中任一个;拉线3为钢丝内芯拉线3,其为四根;管状电机2与控制面板10之间的电线设置在支柱111内;MCU单元9设置在支柱111或顶杆112内,控制面板10设置在支柱111外侧壁;也可根据实际安装和使用需要选择其他设置位置。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的使用方法依次升高患者、使患者侧立、使患者俯卧、下降患者使其俯卧于俯卧位软胶垫上,然后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待患者俯卧位通气结束改平卧位,完成俯卧位通气治疗;具体过程如下:
1.1患者平卧于病床时,将第一托布放置于患者胸腰背底部,上齐肩部,下齐大腿处,两固定带固定于大腿根部;第二托片平铺患者胸腹部上面,与第一托布两边的孔分别对齐,患者双臂及各种管路置于两托布内。
1.2将支架移动至使病床位于其中然后带刹滑轮固定;定义三个管状电机为第一管状电机、第二管状电机、第三管状电机;使第一管状电机、第二管状电机位于患者正上方;定义第一管状电机、第二管状电机分别位于患者的右侧和左侧;
1.3完成步骤1.1和1.2后,第一管状电机上的连接扣与患者右侧的连接扣分别连接,第二管状电机上的连接扣与患者左侧的连接扣分别连接;
1.4完成步骤1.3后按按钮α,MCU单元控制第一管状电机、第二管状电机工作将患者缓慢升离床面10cm后停止;该过程中一人专门负责头颈部及气管插管的保护;也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其他高度;
1.5完成步骤1.4将第三管状电机拉线从患者背部穿过后与患者右侧的连接孔分别扣接;
1.6完成步骤1.5按按钮β,MCU单元控制第二管状电机继续提升患者左侧,第一管状电机静止,第三管状电机拉线从患者背部同步牵拉患者右侧;至患者呈侧立位于管状电机正下方,关β按钮停止所有管状电机工作;
1.7完成步骤1.6按按钮γ,MCU单元控制第三管状电机继续牵拉提升,第一管状电机、第二管状电机控制拉线缓慢下降,直至患者呈悬空俯卧位,关闭按钮γ;
1.8完成步骤1.7移动支架至患者置于病床正中,按按钮δ,MCU单元控制第二管状电机、第三管状电机同时缓慢下降,使患者俯卧于俯卧位软胶垫上;
1.9完成步骤1.8后,此时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待患者俯卧位通气结束改平卧位,完成俯卧位通气治疗。
通过上述方法即可完成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该方法解放了人力资源,降低人力成本,仅需常规2到3名医护人员即可完成,自动安全,简单易行,可极大提高俯卧位通气普及性及实施率。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将病床置于其中的支架(1);病床上方的支架(1)上沿病床长度方向架设有三个管状电机(2);管状电机(2)的转轴上依次连接有至少两个拉线(3);病床上设有将患者包裹于其中的承托机构;位于患者两侧的承托机构上分别设有与管状电机(2)上拉线(3)数量相等的连接孔(4),拉线(3)的自由端连接有连接扣(5),连接扣(5)扣接于连接孔(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承托机构包括置于病床和患者背部之间的第一托片(6)和置于患者胸腹处的第二托片(7);连接孔(4)分别设置在位于患者两侧的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侧边上,两个托片上同侧的连接孔(4)位置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的一端均位于患者的脖子和肩部之间,其另一端均位于患者的大腿处;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患者大腿的固定带(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均由布料制成,第一托片(6)和第二托片(7)均为镂空网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CU单元(9)与其对应连接的控制面板(10),控制面板(10)上设有升高患者的按钮α(101)、使患者侧立的按钮β(102)、使患者俯卧的按钮γ(103)、下降患者的按钮δ(104);MCU单元(9)对应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三个管状电机(2)的控制输入端电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1)包括四根支柱(111),相邻四根支柱(111)之间连接有顶杆(112);三个管状电机(2)连接在相对两个顶杆(112)之间;四根支柱(111)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带刹滑轮(1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扣(5)为挂钩、卡扣、锁扣中任一个;拉线(3)为钢丝内芯拉线(3),其为四根;管状电机(2)与控制面板(10)之间的电线设置在支柱(111)内;MCU单元(9)设置在支柱(111)或顶杆(112)内,控制面板(10)设置在支柱(111)外侧壁。
CN201921534671.0U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 Active CN210785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4671.0U CN210785086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4671.0U CN210785086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5086U true CN210785086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4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34671.0U Active CN210785086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50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3046A (zh) * 2019-09-16 2019-11-12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3046A (zh) * 2019-09-16 2019-11-12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85086U (zh)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
CN211460912U (zh) 一种妇产科用多功能护理床
CN106074088A (zh) 人体姿态变化的数控辅助运动装置及方法
CN206102874U (zh) 一种重症护理床
CN107496105A (zh) 一种便于上下床的护理床
JP2010172630A (ja) 電動ベッドを利用した病弱者や寝たきり老人等の移送装置
CN110433046A (zh) 一种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自动翻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431256U (zh) 一种瘫痪患者翻身起身机
CN109394443A (zh) 一种方便伸缩的重症监护床抬运装置
CN213964027U (zh) 一种隐藏式辅助翻身装置及翻身床
EP4245279A1 (en) Multifunctional care device
CN210020080U (zh) 一种护理床吊架
CN208081428U (zh) 一种可升降护理支架
CN112891087A (zh) 一种辅助妇产科会阴上药的病床及其工作方法
CN112957226A (zh) 一种骨科用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CN112998986A (zh) 一种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多功能智能床
CN203400285U (zh) 一种手术后病人换床辅助器
CN2614663Y (zh) 升降护理装置
CN213431252U (zh) 护理机
CN215960965U (zh) 一种下肢截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辅助装置
CN107569348A (zh) 一种智能护理床
CN211067558U (zh) 一种妇产科专用护理床
CN204890437U (zh) 一种瘫痪人员吊起移动车
CN211409767U (zh) 一种旋转式电梯通行救助装置
CN220370142U (zh) 一种翻身护理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