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3179U - 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3179U
CN210783179U CN201921866457.5U CN201921866457U CN210783179U CN 210783179 U CN210783179 U CN 210783179U CN 201921866457 U CN201921866457 U CN 201921866457U CN 210783179 U CN210783179 U CN 210783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shell
buffer block
band
wall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64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向明
杨蕾
孙晓宇
单小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664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3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3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3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设有人体监测单元,所述安装壳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带机构,所述安装壳的底部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卡入有与之形状匹配的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底部固定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表面通过粘接带粘接在安装壳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槽的设计配合缓冲块能够使得安装壳对手腕部的压力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人体舒适性;缓冲块通过松紧带和固定带进行安装,固定带的两侧通过粘接带粘接在安装壳上,方便进行拆卸,从而方便对缓冲块部分进行清洁,提高使用者佩戴时手腕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防止复发,精神分裂症本身可能与体重增加和代谢障碍有关,同时由于疾病所致,患者日常活动减少,长期服用某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等)具有镇静作用,会导致患者食欲增加,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甚至肥胖,肥胖会影响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使血脂和血糖调节异常的风险增加,出现代谢综合征,不仅影响了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导致停药、减药,使病情反复,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后果,增加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患病率,进一步减低了其生存质量,显著缩短了生存寿命。因此需要一种便于对精神病人体重进行管理配合使用的设备,现有技术中的运动手环能够对人体的运动状况进行监测,现有技术中的手环一般包括一个安装盒体,盒体中设置了监测用的元件,盒体的外部设置了带体,用于将盒体佩戴到手部,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体出汗,盒体部分容易受到汗液的浸泡,同时也会造成手腕部的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造成手腕不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设有人体监测单元,所述安装壳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带机构,所述安装壳的底部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卡入有与之形状匹配的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底部固定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表面通过粘接带粘接在安装壳的底面。
所述人体监测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在安装壳的内部,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加速传感器和存储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信号连接有系统服务器。
所述系统服务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智能体重秤,所述系统服务器信号连接有数据库。
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固定在安装壳的外壁上。
所述连接带机构包括连接槽和连接带,所述连接槽固定在安装壳的外壁上,所述连接槽的两侧内壁之间连接有与之底面平行的连接杆,所述连接带的绕过连接杆的表面且端部通过第一连接扣与其自身设置的连接孔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扣连接。
所述连接槽的顶部盖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端部与连接槽的边缘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连接带从间隙中穿过,所述盖板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连接槽的外壁上,所述盖板的两侧垂直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端部连接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钩尖,所述钩尖的外缘为倾斜面,所述钩尖勾住卡块的外壁,所述两个所述卡块之间连接有U形杆,所述U形杆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个滑套内且与之滑动连接,所述滑套固定在连接槽的外壁上,所述滑套与卡块之间的U形杆上套装有弹簧。
所述缓冲块为海绵块,所述固定带的表面设有魔术贴母面,所述粘接带表面设有魔术贴子面,所述粘接带固定在安装壳的底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壳的底部设置了弧形槽,弧形槽内设置了缓冲块,弧形槽的设计配合缓冲块能够使得安装壳对手腕部的压力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人体舒适性;
2、缓冲块通过松紧带和固定带进行安装,固定带的两侧通过粘接带粘接在安装壳上,方便进行拆卸,从而方便对缓冲块部分进行清洁,提高使用者佩戴时手腕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中:拉杆1、钩尖2、连接杆3、第一连接扣4、连接带5、安装壳6、连接槽7、卡块8、弹簧9、U形杆10、滑套11、显示屏12、盖板13、转轴14、弧形槽15、松紧带16、连接孔17、第二连接扣18、固定带19、粘接带20、缓冲块21、控制按钮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5所示的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包括安装壳6,安装壳6内设有人体监测单元,安装壳6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带机构,安装壳6 的底部设有弧形槽15,弧形槽15内卡入有与之形状匹配的缓冲块21,缓冲块 21的底部固定有松紧带16,松紧带16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19,固定带19的表面通过粘接带20粘接在安装壳6的底面。弧形槽15的设计配合缓冲块21能够使得安装壳6对手腕部的压力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人体舒适性;缓冲块21通过松紧带16和固定带19进行安装,固定带19的两侧通过粘接带粘接在安装壳 6上,方便进行拆卸,从而方便对缓冲块21部分进行清洁,提高使用者佩戴时手腕部的舒适性。
缓冲块21为海绵块,固定带19的表面设有魔术贴母面,粘接带20表面设有魔术贴子面,粘接带20固定在安装壳6的底面。缓冲块21采用海绵块,具有弹性,从而提高舒适性,粘接带20与固定带19粘接,从而方便将缓冲块21 连同固定带19一起扯下,方便进行清洗。
人体监测单元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设在安装壳6的内部,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加速传感器和存储器,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模块,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信号连接有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智能体重秤,系统服务器信号连接有数据库。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显示屏12,显示屏12固定在安装壳6的外壁上。通过加速传感器对人体的运动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的结果记录在存储器中,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监测的结果上传到系统服务器并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系统对各个病人的情况进行监控,通过智能体重秤能够对病人的体重进行测量。安装壳6的外部设置有控制按钮22,控制按钮22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按钮22控制显示屏12的开关,通过显示屏12便于显示病人的各项身体状况,包括体重和运动量。
连接带机构包括连接槽7和连接带5,连接槽7固定在安装壳6的外壁上,连接槽7的两侧内壁之间连接有与之底面平行的连接杆3,连接带5的绕过连接杆3的表面且端部通过第一连接扣4与其自身设置的连接孔17连接,两个连接带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扣18连接。通过两个连接带5将手环佩戴到病人的手腕部。实际应用中连接带5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开设多个连接孔17,通过将第一连接扣4与不同的连接孔17连接,能够改变连接带5的长度。
连接槽7的顶部盖设有盖板13,盖板13的端部与连接槽7的边缘之间留有间隙,连接带5从间隙中穿过,盖板13的一侧通过转轴14转动安装在连接槽7 的外壁上,盖板13的两侧垂直连接有拉杆1,拉杆1的端部连接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钩尖2,钩尖2的外缘为倾斜面,钩尖2勾住卡块8的外壁,两个卡块8之间连接有U形杆10,U形杆10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个滑套11内且与之滑动连接,滑套11固定在连接槽7的外壁上,滑套11与卡块8之间的U形杆10上套装有弹簧9。在弹簧9的弹力推动下,U形杆10沿滑套11滑动,使得卡块8能够方便对钩尖2进行限位,通过盖板13配合连接槽7能够压住连接带5的一端,使其更加稳定,而通过拉动U形杆10能够使得卡块8脱离钩尖2,方便开启盖板13,从而方便调整连接带5的长度。在钩尖2的外缘设置倾斜面,方便在压下盖板13时推动卡块8移动,从而方便卡块8最终卡到钩尖2的内侧。
下面结合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已有较多研究应用于服用奥氮平治疗中出现体重增加的干预方法,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行为干预、药物干预等,但对于已经导致肥胖或 MS的患者再进行干预临床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早期干预对于服用奥氮平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白细胞内核酸上的5-HTR2C(-759C>T) 位点基因多态性,CC基因型提示该患者服用奥氮平后会出现体重指数增加大于 10%的风险,因此CC基因型患者早期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TT和TC基因型提示患者不会出现体重指数增加大于10%的风险,但该结果仅仅是基于-759C>T 这一个位点,因此寻找其他影响体重的因素亦为本研究的内容。
本研究将建立一种全方位的多维度体重干预模式,从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作息干预及精神康复治疗五大维度出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体重干预,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展示和集中点评。通过基因多态性的判定,对体重指数增加的高风险患者尽早开展多维度的体重干预,进行早期预防、监测及干预治疗,从而为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干预方法:
由药师负责对入组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5-HTR2C(-759C>T)位点基因型进行测定并出具报告,根据基因型分3组,CC基因型随机分为干预组1和干预组2,TT和TC基因型均为对照组,干预组1和对照组均给予奥氮平片,维持治疗剂量10-20mg/日;干预组2选用其他AAPS给予维持剂量治疗。对照组:奥氮平治疗时,不进行多维度体重干预。干预组1:奥氮平治疗时,同时进行多维度体重干预。干预组2:换用其他APPS,且不进行多维度体重干预。多维度体重干预模式包括五大维度的干预,包括:
(1)心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健康教育主要由药师负责讲解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必要性,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维持治疗的重要性,药物对患者体重、血糖、血脂等指标可能造成的影响。心理教育由康复师及医生负责讲解健康的概念,肥胖与饮食、运动及疾病的关系,体育锻炼及低热量饮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倡导合理健康饮食,戒烟、督促进行体力活动,丰富日常活动内容等,介绍减肥食品,低热量食谱,学会计算摄入食物的含热量,印发日常食物的热卡量表。同时由1名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负责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融入认知行为治疗这种心理治疗方法。前两个月每周2次,第三个月每周1次。
(2)饮食干预:住院期间饮食由专人负责,医院统一分配,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饮食,要求总热量控制在6903KJ/d以下,其中脂肪占<30%(饱和脂肪酸<7%),碳水化合物占55%,蛋白质占15%-20%,每日摄入的胆固醇在 200mg以下。增加含纤维丰富的食物的摄入。印发小册子来记载患者每日的进餐情况,并根据此来评估患者对饮食疗法的依从性。同时限制家属外带其他食物。
(3)运动干预: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每天持续进行至少45分钟的全身运动。每次活动要记录运动量及完成情况,用于评定依从性。所有运动项目均在我院工娱疗室完成,内容有一般运动疗法(饭后大步走、跳健身操、广场舞、打乒乓球等)、发放计步器记录运动量、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体重、腰围、饮食、运动量等内容)、组织定期展示和集中点评。通过手环对病人的运动量进行实时的监测。
(4)作息干预:制定日常作息安排表,早6点30分至7点起床洗漱,7点至7点30分吃早餐,晚餐17点到17点30分,21点以后熄灯就寝,同时控制患者午睡时间不超过1小时,除午睡外日间不允许睡觉。体重干预的项目分别安排在9点30分至10点30分及14点30分至16点30分之间。
(5)精神康复治疗:由2名康复师和1名精神科医师负责开展森田疗法3 期和4期,急性期症状控制后每周2次。
评定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末测定三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WC)等体重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末测定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糖脂代谢指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同时评定服药依从性;量表均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评定人员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 周、12周末对三组患者进行评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包括安装壳(6),所述安装壳(6)内设有人体监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6)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带机构,所述安装壳(6)的底部设有弧形槽(15),所述弧形槽(15)内卡入有与之形状匹配的缓冲块(21),所述缓冲块(21)的底部固定有松紧带(16),所述松紧带(16)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19),所述固定带(19)的表面通过粘接带(20)粘接在安装壳(6)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监测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在安装壳(6)的内部,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加速传感器和存储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信号连接有系统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服务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智能体重秤,所述系统服务器信号连接有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显示屏(12),所述显示屏(12)固定在安装壳(6)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机构包括连接槽(7)和连接带(5),所述连接槽(7)固定在安装壳(6)的外壁上,所述连接槽(7)的两侧内壁之间连接有与之底面平行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带(5)的绕过连接杆(3)的表面且端部通过第一连接扣(4)与其自身设置的连接孔(17)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带(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扣(1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7)的顶部盖设有盖板(13),所述盖板(13)的端部与连接槽(7)的边缘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连接带(5)从间隙中穿过,所述盖板(13)的一侧通过转轴(14)转动安装在连接槽(7)的外壁上,所述盖板(13)的两侧垂直连接有拉杆(1),所述拉杆(1)的端部连接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钩尖(2),所述钩尖(2)的外缘为倾斜面,所述钩尖(2)勾住卡块(8)的外壁,所述两个所述卡块(8)之间连接有U形杆(10),所述U形杆(10)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个滑套(11)内且与之滑动连接,所述滑套(11)固定在连接槽(7)的外壁上,所述滑套(11)与卡块(8)之间的U形杆(10)上套装有弹簧(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21)为海绵块,所述固定带(19)的表面设有魔术贴母面,所述粘接带(20)表面设有魔术贴子面,所述粘接带(20)固定在安装壳(6)的底面。
CN201921866457.5U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 Active CN210783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6457.5U CN210783179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6457.5U CN210783179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3179U true CN210783179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2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6457.5U Active CN210783179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3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isani et al. Sleep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Van de Vel et al. Non-EEG seizure detection systems and potential SUDEP prevention: state of the art: review and update
Pepino et al. Application of tactile/kinesthetic stimulation in preterm infants: a systematic review
Field et al. Potential underlying mechanisms for greater weight gain in massaged preterm infants
di Pietro et al. Behavioral and heart rate pattern differences between breast-fed and bottle-fed neonates.
Kelly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home sleep‐monitoring devices
Brazelton et al. 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
Holsti et al. Prior pain induces heightened motor responses during clustered care in preterm infants in the NICU
Castral et al. The effects of skin-to-skin contact during acute pain in preterm newborns
Meier Breastfeeding in the special care nursery: prematures and infants with medical problems
Li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EOG-based automatic sleep-monitoring eye mask
WO2008096307A1 (en) Sleep management
Liaw et al. Caregiving and positioning effects on preterm infant states over 24 hours in a neonatal unit in Taiwan
Hwang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heek and jaw support to improve feeding performance of preterm infants
Döra et al. RETRACTED: Effect of White Noise and Lullabies on Pain and Vital Signs in Invasive Interventions Applied to Premature Babies
Brandon et al. Timing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cycled light for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hite-Traut et al. Feeding readiness behaviors and feeding efficiency in response to ATVV intervention
Rooney et al.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he Hyperglycemic Profiles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NOS) trial
Merchán-Naranjo et al. Secondary effects of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in naive or quasi-naiv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design of a follow-up protocol and baseline results
CN210783179U (zh) 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
McCain et al.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feeding bradycardia in healthy preterm infants during transition from gavage to oral feeding
CN110710766A (zh) 一种适合精神病人体重管理使用的智能手环
McCain et al.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preterm infants to a standard-care and semi-demand feeding protocol
Joshi et al. A strategy to reduce critical cardiorespiratory alarms due to intermittent enteral feeding of preterm neonates in intensive care
Kramer et al. Overview of polysomnography in adul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