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0874U - 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0874U
CN210780874U CN201921584401.0U CN201921584401U CN210780874U CN 210780874 U CN210780874 U CN 210780874U CN 201921584401 U CN201921584401 U CN 201921584401U CN 210780874 U CN210780874 U CN 210780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port
resistor
chip
g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44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爱峰
王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i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i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i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i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44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0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0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08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属于网络控制领域。包括:信号转换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信号传输模块、信号接收控制模块、数据储存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飞易失储存器,可以对称为块的储存器单元进行删除和在编程,从而保存设备中的重要数据,其次增加信号传输模块电路,能够提高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从而可以便于通过网络交换远程控制智能井盖,能够准确检测井盖的工作状态以及设备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控制电路,尤其是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人口的增多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对城市道路井盖的检查保护是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而对分布不均数量众多的井盖进行排查,很大程度上浪费时间以及人员安排,在当前技术有以下不足:第一,智能井盖控制检测范围小数据传输慢,操控范围小,不能连接多个连接设备;第二,在嘈杂的环境下抗干扰能力弱。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包括:信号转换模块;信息数据采集模块;信号传输模块;信号接收控制模块;数据储存模块,所述信号转换模块与信息数据采集模块连接将检测到的信号进行转换;所述信号转换模块与信号传输模块连接将转换的信号传输给远程接收器;所述信号传输模块与信号接收控制模块连接将接受的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上;所述数据储存模块与信号转换模块连接将接收到数据进行保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转换芯片U1、贴片晶振Y1、有源晶振Y2、插孔P5、电阻R1、电容C13、电容C15、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2、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阻R32、电容C20,其中,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8分别与贴片晶振Y1的一端,电容C13一端连接;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9分别与贴片晶振Y1另一端,电容C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且电容C15和电容C13公共端接地GND;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49与电容C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73与电容C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12分别与电容C22的一端,有源晶振Y2的端口3连接;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13分别与电容C24的一端,有源晶振Y2的端口1连接;所述电容C24另一端与电容C22的另一端均接地GND;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37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94分别与电阻R32的一端,插孔P5的端口2连接,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插孔P5的端口1接入电源3.3V;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50分别与电源3.3V,转换芯片U1端口75,转换芯片U1端口100,转换芯片U1端口28,转换芯片U1端口11连接;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74分别与转换芯片U1端口99,转换芯片U1端口27,转换芯片U1端口10,地线GND连接;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19分别与电源3.3V,电容C20的一端,转换芯片U1端口22,转换芯片U1端口21连接;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20分别与电容C20的另一端,底线GND连接;所述电容C25一端分别与电容C25一端,电容C26一端,电容C27一端,电容C28一端,电容C29一端,电源3.3V连接;且电容C25另一端,电容C26另一端,电容C27另一端,电容C28另一端,电容C29另一端均接地GND。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信息数据采集模块包括采集芯片U2、贴片钽电容C3、电容C4、电阻R2、晶体管D1、贴片钽电容C7、电容C8、贴片钽电容C1、电容C2、贴片钽电容C9、电容C10、电阻R3、电容C5、晶体管D2、电容C6,其中,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3、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9、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0分别与贴片钽电容C3的负极端、贴片钽电容C7的负极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5与采集芯片U2端口6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2、采集芯片U2端口8分别与贴片钽电容C3的正极端、贴片钽电容C7的正极端、电容C4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电源3.3V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20、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5、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4、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1分别与贴片钽电容C1的负极端、贴片钽电容C9的负极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9与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2分别与钽电容C1的正极端、贴片钽电容C9的正极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且电阻R2与贴片钽电容C9的正极端接入电源VCC;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8与采集芯片U2端口13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晶体管D2的负极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7与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5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电容C5一端、电容C6的一端、晶体管D1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的另一端、贴片钽电容C9的负极端、电容C6的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晶体管D1的正极端分别与晶体管D2正极端、地线GND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传输芯片U3、电容C14、晶体管D3、电阻R6、接线端口P1、接线插槽P4、晶体管Q1、电池组B1、电阻R4、电阻R5、晶体管D4、晶体管D5、晶体管D6、电容C11、电容C17、电容C16、电容C30、电容C12、电容C23、母头孔DB9、接线端口P2,其中,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2与电容C14一端连接,且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线GND;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1与电容C17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17的另一端与传输芯片U3端口3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6与电容C30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线GND;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16分别与电源3.3V、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4与电容C16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16的另一端与传输芯片U3端口5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7与晶体管D6的负极端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8与晶体管D5的负极端连接,且晶体管D5正极端与晶体管D6正极端均接地GND;所述母头孔DB9的端口2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且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D4的负极端、传输芯片U3端口14连接;所述母头孔DB9的端口3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D3的负极端、传输芯片U3端口13连接;所述晶体管D3的正极端与晶体管D4的正极端均接地GND;所述电阻R6一端接电源3.3V,且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12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接线插槽P4的端口接入电源3.3V,所述接线插槽P4的端口4接地GND;所述晶体管Q1的端口3与电容C23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晶体管Q1的端口1接入电源3.3V;所述晶体管Q1的端口2与电池组B1的正极端连接,且电池组B1的负极端接地GND。所述接线端口P2端口1与晶体管D2的负极端连接,所述接线端口P2端口2分别与晶体管D1的正极端、晶体管D2的正极端、地线GND连接;所述接线端口P2端口3与晶体管D1的负极端连接;所述接线端口P1端口1与传输芯片U3端口8连接;所述接线端口P1端口2与传输芯片U3端口7连接;所述接线端口P1端口3接地GND。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控制模块包括接线插槽P6、电阻R12、二极管L1、保险丝F1、直插保险丝BH1、电源插座P3、二极管D3、电解电容C50、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24、二极管L2、二极管L4、二极管L5、电解电容C43、电解电容CA1、电解电容C49、电感L6、开光电压调节器U8,其中,所述接线插槽P6端口1与接线插槽P6端口2均接地GND;所述接线插槽P6端口3、接线插槽P6端口4、接线插槽P6端口5、接线插槽P6端口6均接入电源3.3V;所述电阻R12的一端与二极管L1的负极端连接,且二极管L1的正极端接入电源24V;所述电阻R12另一端接地GND;所述电阻R16的一端与二极管L2的负极端连接,且二极管L2的正极端接入电源3.3V;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端口84连接;所述电阻R20的一端与二极管L4的负极端连接,且二极管L4的正极端接入电源3.3V;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端口82连接;所述电阻R24的一端与二极管L5的负极端连接,且二极管L5的正极端接入电源3.3V;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端口83连接;所述电源插座P3端口1分别与保险丝F1的一端、直插保险丝BH1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插座P3端口2与电源插座P3端口3分别与直插保险丝BH1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保险丝F1另一端接电源24V;所述开光电压调节器U8端口1分别与电解电容C43正极端、电源24V连接;所述开光电压调节器U8端口5、开光电压调节器U8端口3分别与电解电容C43负极端、二极管D3正极端、电解电容C50、电解电容CA1负极端、电解电容C49负极端、地线GND连接;所述开光电压调节器U8端口2分别与二极管D3负极端、电感L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6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光电压调节器U8端口4、电解电容C50正极端、电解电容C49负极端、电解电容CA1负极端、电源3.3V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储存模块包括储存芯片U6、电阻R19、电容C31、晶振Y3、电阻L3、电容C32、电容C33、电容C44、电容C45、电容C46、电容C47、电容C48、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13、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9、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4、电容C39、电容C42、以太网芯片U4、原子板U7,其中,所述储存芯片U6端口1与电阻R19一端连接,且电阻R19另一端接电源3.3V;所述储存芯片U6端口3接电源3.3V;所述储存芯片U6端口4接地GND;所述储存芯片U6端口8、储存芯片U6端口7分别与电容C31一端、电源3.3V连接,且电容C31另一端接地GND;所述电阻L3一端分别与输入电压VCC3.3E、电容C33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电阻L3另一端分别与电源3.3V、电容C32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原子板U7端口1与电容C45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4、原子板U7端口5分别与电容C44一端、输入电压VCC3.3E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2与电容C46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3与电容C47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6与电容C48一端连接,且电容C48另一端、电容C44另一端、电容C45另一端、电容C46另一端、电容C47另一端、电容C48另一端均接地GND;所述原子板U7端口11与电阻R31的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10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14 、原子板U7端口13 、原子板U7端口8分别与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2与电阻R12一端连接,且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端口16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5与电阻R25一端连接,且电阻R25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4与电阻R26一端连接,且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1与电阻R14一端连接,且电阻R14的另一端接输入电压VCC3.3E;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0与电阻R15一端连接,且电阻R15的另一端接输入电压VCC3.3E;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3与电阻R17一端连接,且电阻R17的另一端接输入电压VCC3.3E;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2与电阻R18一端连接,且电阻R18的另一端接输入电压VCC3.3E;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3与电阻R21一端连接,且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与电阻R22一端连接,且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9与电容C34一端连接,且电容C34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与电容C38一端连接,且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9与电容C37一端连接,且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6分别与电容C34一端、电容C36一端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5分别与电容C35另一端、电容C36另一端、电容C37另一端、电容C38另一端、电容C34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5分别与电阻R29的一端、晶振Y3端口2、电容C39一端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4分别与电阻R29的另一端、晶振Y3端口1、电容C42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9的另一端与电容C42的另一端均接地GND。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转换芯片U1的型号为LQFP-100、采集芯片U2的型号为SOIC-20、传输芯片U3的型号为SOP16、开光电压调节器U8的型号为TO263-LM2596、储存芯片U6的型号为SO-8-FLASH、以太网芯片U4的型号为LAN8720、原子板U7的型号为RJ45原子。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采集芯片U2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由抑制工共模干扰的能力。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将不同的信号或者信号形式转换为对方可识别的信号类型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采用RS485串联数据通信接口电路提高了信号传输范围和传输速度,从而实现对区域内的井盖进行准确的控制,面对突发事件会第一时间将数据传递远程控制室,控制室将接收到的数据反馈给本区域负责人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人员安全,减少人员逐一排查的时间;该电路还有较强的抗噪、抗干扰,能够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从而便于通过网络交换远程控制智能井盖,准确检测井盖的工作状态以及设备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转换模块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信息数据采集模块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模块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接收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数据储存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根据图1至图5,提供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包括:信号转换模块信息数据采集模块、信号传输模块、信号接收控制模块、数据储存模块、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转换芯片U1、贴片晶振Y1、有源晶振Y2、插孔P5、电阻R1、电容C13、电容C15、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2、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阻R32、电容C20;所述信息数据采集模块包括采集芯片U2、贴片钽电容C3、电容C4、电阻R2、晶体管D1、贴片钽电容C7、电容C8、贴片钽电容C1、电容C2、贴片钽电容C9、电容C10、电阻R3、电容C5、晶体管D2、电容C6;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传输芯片U3、电容C14、晶体管D3、电阻R6、接线端口P1、接线插槽P4、晶体管Q1、电池组B1、电阻R4、电阻R5、晶体管D4、晶体管D5、晶体管D6、电容C11、电容C17、电容C16、电容C30、电容C12、电容C23、母头孔DB9、接线端口P2;所述信号接收控制模块包括接线插槽P6、电阻R12、二极管L1、保险丝F1、直插保险丝BH1、电源插座P3、二极管D3、电解电容C50、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24、二极管L2、二极管L4、二极管L5、电解电容C43、电解电容CA1、电解电容C49、电感L6、开光电压调节器U8;所述数据储存模块包括储存芯片U6、电阻R19、电容C31、晶振Y3、电阻L3、电容C32、电容C33、电容C44、电容C45、电容C46、电容C47、电容C48、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13、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9、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4、电容C39、电容C42、以太网芯片U4、原子板U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4与转换芯片U1端口56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5与转换芯片U1端口57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7与转换芯片U1端口55连接;所述晶体管D1的负极端与所述接线端口P2端口3连接;所述晶体管D2的负极端与所述接线端口P2端口1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11与转换芯片U1端口68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12与转换芯片U1端口69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10与转换芯片U1端口86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9与转换芯片U1端口87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14与接线端口P2端口2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13分别与晶体管D3的负极端、电阻R5另一端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14分别与晶体管D4的负极端、电阻R4另一端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7与接线端口P1端口2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8与接线端口P1端口1连接;所述晶体管Q1端口3分别与电容C23的一端、转换芯片U1端口6连接;所述接线插槽P4端口2与转换芯片U1端口72连接;所述接线插槽P4端口3与转换芯片U1端口76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插槽P6端口7与转换芯片U1端口89连接;所述接线插槽P6端口8与转换芯片U1端口90连接;所述接线插槽P6端口9与转换芯片U1端口91连接;所述接线插槽P6端口10与转换芯片U1端口64连接;所述接线插槽P6端口11与转换芯片U1端口63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端口84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端口82连接;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端口83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存芯片U6端口1分别与转换芯片U1端口77、电阻R19一端连接;所述储存芯片U6端口2与转换芯片U1端口79连接;所述储存芯片U6端口6与转换芯片U1端口78连接;所述储存芯片U6端口5与转换芯片U1端口80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1分别与电容C45一端、以太网芯片U4端口21、电阻R14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2分别与电容C46一端、以太网芯片U4端口20、电阻R15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3分别与电容C47一端、以太网芯片U4端口23、电阻R17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6分别与电容C48一端、以太网芯片U4端口22、电阻R18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12分别与以太网芯片U4端口3、电阻R21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9分别与以太网芯片U4端口2、电阻R22一端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2与电阻R13一端连接,且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端口25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3与转换芯片U1端口16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7与转换芯片U1端口51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8与转换芯片U1端口52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6与转换芯片U1端口48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8与转换芯片U1端口33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7与转换芯片U1端口34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1与转换芯片U1端口32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4与转换芯片U1端口24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5分别与转换芯片U1端口53、电阻R25一端连接,且电阻R25另一端接地GND。
工作原理:网络交换通过一定的设备将不同的信号或者信号形式转换为对方可识别的信号类型从而达到通信目的的一种转换形式,在转换模块电路中电容C13、电容C15和贴片晶振Y1形成闭合的回路两个电容并联形成一个感性强一个感性弱的分支电路,小容量电容通过晶振产生的高频滤波易通过,而大容量与小容量恰恰相反,而发光二极管L2与电阻R16串联形成回路,电阻R16在电路中分担发光二极管的电压在电路中保持稳定的输出,母头孔DB9通过与传输芯片U3连接增大数据传输范围,在通过传输芯片U3与转换芯片U1连接,进而信号传输模块连接在信号转换模块中将接收到信号传递给下一个设备,信号接收控制模块电路中采用485模块提高通信的距离,很大提高了操控范围,通过RS232计算机通讯接口与485模块连接,将接收到信号传递给信号接收控制模块,FLASH模块是一种存储芯片,在面对不同的问题下能够自主保存数据,也可进行数据删除和在编程。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转换模块;信息数据采集模块;信号传输模块;信号接收控制模块;数据储存模块,所述信号转换模块与信息数据采集模块连接将检测到的信号进行转换;所述信号转换模块与信号传输模块连接将转换的信号传输给远程接收器;所述信号传输模块与信号接收控制模块连接将接受的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上;所述数据储存模块与信号转换模块连接将接收到数据进行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转换芯片U1、贴片晶振Y1、有源晶振Y2、插孔P5、电阻R1、电容C13、电容C15、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2、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阻R32、电容C20,其中,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8分别与贴片晶振Y1的一端,电容C13一端连接;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9分别与贴片晶振Y1另一端,电容C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且电容C15和电容C13公共端接地GND;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49与电容C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73与电容C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12分别与电容C22的一端,有源晶振Y2的端口3连接;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13分别与电容C24的一端,有源晶振Y2的端口1连接;所述电容C24另一端与电容C22的另一端均接地GND;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37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94分别与电阻R32的一端,插孔P5的端口2连接,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插孔P5的端口1接入电源3.3V;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50分别与电源3.3V,转换芯片U1端口75,转换芯片U1端口100,转换芯片U1端口28,转换芯片U1端口11连接;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74分别与转换芯片U1端口99,转换芯片U1端口27,转换芯片U1端口10,地线GND连接;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19分别与电源3.3V,电容C20的一端,转换芯片U1端口22,转换芯片U1端口21连接;所述转换芯片U1端口20分别与电容C20的另一端,底线GND连接;所述电容C25一端分别与电容C25一端,电容C26一端,电容C27一端,电容C28一端,电容C29一端,电源3.3V连接;且电容C25另一端,电容C26另一端,电容C27另一端,电容C28另一端,电容C29另一端均接地GN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数据采集模块包括采集芯片U2、贴片钽电容C3、电容C4、电阻R2、晶体管D1、贴片钽电容C7、电容C8、贴片钽电容C1、电容C2、贴片钽电容C9、电容C10、电阻R3、电容C5、晶体管D2、电容C6,其中,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3、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9、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0分别与贴片钽电容C3的负极端、贴片钽电容C7的负极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5与采集芯片U2端口6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2、采集芯片U2端口8分别与贴片钽电容C3的正极端、贴片钽电容C7的正极端、电容C4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电源3.3V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20、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5、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4、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1分别与贴片钽电容C1的负极端、贴片钽电容C9的负极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9与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2分别与钽电容C1的正极端、贴片钽电容C9的正极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且电阻R2与贴片钽电容C9的正极端接入电源VCC;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8与采集芯片U2端口13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晶体管D2的负极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7与所述采集芯片U2端口15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电容C5一端、电容C6的一端、晶体管D1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的另一端、贴片钽电容C9的负极端、电容C6的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晶体管 D1的正极端分别与晶体管D2正极端、地线GND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传输芯片U3、电容C14、晶体管D3、电阻R6、接线端口P1、接线插槽P4、晶体管Q1、电池组B1、电阻R4、电阻R5、晶体管D4、晶体管D5、晶体管D6、电容C11、电容C17、电容C16、电容C30、电容C12、电容C23、母头孔DB9、接线端口P2,其中,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2与电容C14一端连接,且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线GND;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1与电容C17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17的另一端与传输芯片U3端口3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6与电容C30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线GND;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16分别与电源3.3V、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4与电容C16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16的另一端与传输芯片U3端口5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7与晶体管D6的负极端连接;所述传输芯片U3端口8与晶体管D5的负极端连接,且晶体管D5正极端与晶体管D6正极端均接地GND;所述母头孔DB9的端口2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且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D4的负极端、传输芯片U3端口14连接;所述母头孔DB9的端口3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D3的负极端、传输芯片U3端口13连接;所述晶体管D3的正极端与晶体管D4的正极端均接地GND;所述电阻R6一端接电源3.3V,且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12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接线插槽P4的端口接入电源3.3V,所述接线插槽P4的端口4接地GND;所述晶体管Q1的端口3与电容C23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晶体管Q1的端口1接入电源3.3V;所述晶体管Q1的端口2与电池组B1的正极端连接,且电池组B1的负极端接地GND;所述接线端口P2端口1与晶体管D2的负极端连接,所述接线端口P2端口2分别与晶体管D1的正极端、晶体管D2的正极端、地线GND连接;所述接线端口P2端口3与晶体管D1的负极端连接;所述接线端口P1端口1与传输芯片U3端口8连接;所述接线端口P1端口2与传输芯片U3端口7连接;所述接线端口P1端口3接地GN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模块包括接线插槽P6、电阻R12、二极管L1、保险丝F1、直插保险丝BH1、电源插座P3、二极管D3、电解电容C50、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24、二极管L2、二极管L4、二极管L5、电解电容C43、电解电容CA1、电解电容C49、电感L6、开光电压调节器U8,其中,所述接线插槽P6端口1与接线插槽P6端口2均接地GND;所述接线插槽P6端口3、接线插槽P6端口4、接线插槽P6端口5、接线插槽P6端口6均接入电源3.3V;所述电阻R12的一端与二极管L1的负极端连接,且二极管L1的正极端接入电源24V;所述电阻R12另一端接地GND;所述电阻R16的一端与二极管L2的负极端连接,且二极管L2的正极端接入电源3.3V;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端口84连接;所述电阻R20的一端与二极管L4的负极端连接,且二极管L4的正极端接入电源3.3V;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端口82连接;所述电阻R24的一端与二极管L5的负极端连接,且二极管L5的正极端接入电源3.3V;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端口83连接;所述电源插座P3端口1分别与保险丝F1的一端、直插保险丝BH1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插座P3端口2与电源插座P3端口3分别与直插保险丝BH1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保险丝F1另一端接电源24V;所述开光电压调节器U8端口1分别与电解电容C43正极端、电源24V连接;所述开光电压调节器U8端口5、开光电压调节器U8端口3分别与电解电容C43负极端、二极管D3正极端、电解电容C50、电解电容CA1负极端、电解电容C49负极端、地线GND连接;所述开光电压调节器U8端口2分别与二极管D3负极端、电感L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6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光电压调节器U8端口4、电解电容C50正极端、电解电容C49负极端、电解电容CA1负极端、电源3.3V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储存模块包括储存芯片U6、电阻R19、电容C31、晶振Y3、电阻L3、电容C32、电容C33、电容C44、电容C45、电容C46、电容C47、电容C48、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13、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9、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4、电容C39、电容C42、以太网芯片U4、原子板U7,其中,所述储存芯片U6端口1与电阻R19一端连接,且电阻R19另一端接电源3.3V;所述储存芯片U6端口3接电源3.3V;所述储存芯片U6端口4接地GND;所述储存芯片U6端口8、储存芯片U6端口7分别与电容C31一端、电源3.3V连接,且电容C31另一端接地GND;所述电阻L3一端分别与输入电压VCC3.3E、电容C33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电阻L3另一端分别与电源3.3V、电容C32的一端连接,且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原子板U7端口1与电容C45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4、原子板U7端口5分别与电容C44一端、输入电压VCC3.3E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2与电容C46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3与电容C47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6与电容C48一端连接,且电容C48另一端、电容C44另一端、电容C45另一端、电容C46另一端、电容C47另一端、电容C48另一端均接地GND;所述原子板U7端口11与电阻R31的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10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原子板U7端口14 、原子板U7端口13 、原子板U7端口8分别与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2与电阻R12一端连接,且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转换芯片U1端口16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5与电阻R25一端连接,且电阻R25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4与电阻R26一端连接,且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1与电阻R14一端连接,且电阻R14的另一端接输入电压VCC3.3E;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0与电阻R15一端连接,且电阻R15的另一端接输入电压VCC3.3E;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3与电阻R17一端连接,且电阻R17的另一端接输入电压VCC3.3E;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2与电阻R18一端连接,且电阻R18的另一端接输入电压VCC3.3E;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3与电阻R21一端连接,且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与电阻R22一端连接,且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9与电容C34一端连接,且电容C34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1与电容C38一端连接,且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9与电容C37一端连接,且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6分别与电容C34一端、电容C36一端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25分别与电容C35另一端、电容C36另一端、电容C37另一端、电容C38另一端、电容C34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5分别与电阻R29的一端、晶振Y3端口2、电容C39一端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U4端口4分别与电阻R29的另一端、晶振Y3端口1、电容C42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9的另一端与电容C42的另一端均接地GND。
CN201921584401.0U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80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4401.0U CN210780874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4401.0U CN210780874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0874U true CN210780874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440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80874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0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5129C (zh) 电表数据远程管理系统
CN108597200A (zh) 智能仪器仪表管理系统
CN108734840A (zh) 一种门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562357U (zh) 自动抄表系统的数据集中器
CN102420871B (zh) 一种网络数据采集器
CN210780874U (zh) 一种智能井盖用网络交换控制电路
CN116380238B (zh) 一体式长距离高精度白光数字传感器系统
CN218679104U (zh) 一种集合多种通信方式的微逆变器监控网关
CN209417146U (zh) 一种多功能远程通信装置及具有其的智能电能表
CN205829664U (zh) 一种通信网关装置处理电路
CN214311384U (zh)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485通信电路
CN109546479A (zh) 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座
CN205982421U (zh) 一种wifi通信的智能电表
CN204576242U (zh) 基于mesh网络对电网电能实施远程监控的管理系统
CN202488773U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电路
CN208538219U (zh) 一种门禁系统
CN201749552U (zh) 一种无线电力数据传终端装置
CN210514982U (zh) 一种智能井盖控制电路
CN202929823U (zh) 一种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抄表集中器装置
CN202257224U (zh) 智能开箱监视系统
CN102573137B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电路
CN206058239U (zh) 一种nfc读写电路
CN111311896A (zh) 一种便易式低功耗模拟量采集无线传输系统
CN220289708U (zh) 一种电表的双绞线通讯电路
CN205429883U (zh) 智能无线远程电能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