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0552U - 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0552U
CN210780552U CN201921028738.3U CN201921028738U CN210780552U CN 210780552 U CN210780552 U CN 210780552U CN 201921028738 U CN201921028738 U CN 201921028738U CN 210780552 U CN210780552 U CN 210780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t cavity
transformer
symmetrical
resonant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287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之梁
李志斌
徐志巍
杨勇
任小永
陈乾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ads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ads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ads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ads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287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0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0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055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能够减小谐振波形电流电压畸变,提高变换器的系统效率,其包括变压器,高压电源、低压负载、高压侧开关网络、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开关网络,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位于高压侧开关网络和变压器之间,高压侧对称谐振腔包括第一谐振腔与第二谐振腔,第一谐振腔由第一谐振电感L r1和第一电容C r1串联构成,第二谐振腔由第二谐振电感L r2和第二电容C r2串联构成;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位于变压器和低压侧开关网络之间,低压侧对称谐振腔包括N个对称谐振腔,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第i个对称谐振腔包括i3谐振腔与i4谐振腔,其中1≤i≤N。

Description

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 DC-DC变换器。
背景技术
系留无人机通过高压电缆连接机载电源与地面供电设备,与传统的使用电池动力系统的无人机(UAVS)相比,具有高载荷,长滞空时间等优点。目前常见的线缆直流母线电压为380V,这种直流母线电压较低,增大了线缆重量,降低了无人机有效载荷。通过提高直流母线电压(1kV),可以实现在相同功率等级条件下,更小的电流,更轻的线缆重量,因而提高无人机有效载荷。因此,高压直流母线成为高功率密度系留无人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类似的是,电动汽车和船舶的母线电压也有从400V提高到800V或1kV的技术趋势,通过提高电压降低损耗和系统重量。
同时,许多电力应用如电池充电器、汽车电源、可再生能源、不间断电源和智能电网系统都需要双向DC-DC变换器(BDC),以便在安装了发电和耗电设备的直流电压母线之间进行双向功率传输。双向DC-DC变换器目前专注于在高频变换器中减小开关损耗,由于CLLC电路可实现原边开关管与副边整流管的软开关,因此CLLC被广泛引用在双向DC-DC变换器中。
但是在高压输入、低压大电流输出应用中,变压器的匝比很大,变压器具有较大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这些寄生参数在谐振变换器中影响较大,可能使谐振波形发生畸变,进而破坏CLLC电路的软开关条件,增大开关损耗甚至破坏开关管。此外,大匝比的变压器难以平面化,无法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平面矩阵变压器具有高度低,热分布均匀,自动实现原边均压和副边均流的优点,因此,在高压输入、低压大电流输出的场合,可以采用平面矩阵变压器,承担高压大电流。然而,平面变压器绕组匝间电容正对面积大,匝间电容也较大;容易造成电流电压的畸变,变换器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电流电压畸变,变换器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能够减小谐振波形电流电压畸变,提高变换器的系统效率。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包括变压器,高压电源、低压负载,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高压侧开关网络、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开关网络,所述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位于所述高压侧开关网络和所述变压器之间,所述高压侧对称谐振腔包括第一谐振腔与第二谐振腔,所述第一谐振腔由第一谐振电感Lr1和第一电容Cr1串联构成,所述第二谐振腔由第二谐振电感Lr2和第二电容Cr2串联构成;所述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位于所述变压器和低压侧开关网络之间,所述低压侧对称谐振腔包括N个对称谐振腔,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第i(1≤i≤N)个对称谐振腔包括i3谐振腔与i4谐振腔,所述i3谐振腔由谐振电感Lri3和谐振电容Cri3串联构成,所述i4谐振腔由谐振电感Lri4和谐振电容Cri4串联构成;
所述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与所述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中各元件值如式(1)所示;
Lr1=Lr2=Lri3=Lri4,Cr1=Cr2=Cri3=Cri4,1≤i≤N (I)。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侧开关网络由全桥电路构成,包括第一开关管 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所述第一开关管S1与第三开关管S3串联构成第一桥臂,所述第二开关管S2与所述第四开关管S4串联构成第二桥臂,所述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均为MOS管;
所述高压侧开关网络由半桥电路构成,包括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开关管S1与所述第二开关管S2串联构成第一桥臂,所述第一电容C1与所述第二电容C2串联构成第二桥臂,所述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均为MOS管;
所述低压侧开关网络由N个全桥电路构成,第i(1≤i≤N)个全桥电路包括i5开关管Si5、i6开关管Si6、i7开关管Si7、i8开关管Si8;所述i5开关管Si5与所述i6 开关管Si6串联构成i3桥臂,所述i7开关管Si7与所述i8开关管Si8串联构成i4 桥臂;N个所述全桥电路输出端并联连接,所述低压侧开关网络中所有的开关管均为MOS管;
所述低压侧开关网络由N个半桥电路构成,包括i5开关管Si5、i6开关管Si6、i3电容Ci3、i4电容Ci4;所述i5开关管Si5与所述i6开关管Si6串联构成i3桥臂,所述i3电容Ci3与所述i4电容Ci4串联构成i4桥臂;N个所述半桥电路输出端并联连接,所述低压侧开关网络中所有的开关管均为MOS管;
所述第一谐振腔与所述第一桥臂中点A、所述变压器输入侧端口Tp1相连,所述第二谐振腔与所述第二桥臂中点B、所述变压器输入侧端口Tp2相连;所述 i3谐振腔与所述变压器输出侧端口Ts1、所述i3桥臂中点iC相连,所述第四谐振腔与所述变压器输出侧端口Ts2、所述i4桥臂中点iD相连;
所述高压侧对称谐振腔的第一谐振电感Lr1与第二谐振电感Lr2由两个分立电感构成或由一个耦合电感实现;所述低压侧对称谐振腔的谐振电感Lri3与谐振电感Lri4由两只分立电感构成或由一个耦合电感实现;
所述变压器由单独变压器构成,原边同名端和异名端分别构成变压器输入端口Tp1和Tp2,副边同名端和异名端分别构成变压器输出端口Ts1和输出端口Ts2
所述变压器由矩阵变压器构成,N个单独变压器的原边串联构成矩阵变压器的原边,第1个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p11和第N个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pN2分别构成矩阵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p1和Tp2;N个单独变压器的副边并联连接构成矩阵变压器的副边,N个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si1(1≤i≤N)相连构成矩阵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s1,N个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si2(1≤i≤N)相连构成矩阵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s2
所述变压器由N个单独变压器构成,N个单独变压器的原边串联连接,第1 个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p11和第N个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pN2分别构成矩阵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p1和Tp2;第i(1≤i≤N)个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si1和Tsi2分别与i3谐振腔和i4谐振腔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通过设置对称布置的谐振腔,大幅降低了谐振电流电压畸变,实现了全部开关管ZVS,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对称谐振腔的全桥双向DC-DC变换器;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对称谐振腔的半桥双向DC-DC变换器;
图3是本实用新型耦合电感式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对称谐振腔的矩阵变压器双向DC-DC变换器;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多对称谐振腔的多变压器双向DC-DC变换器;
图6是含寄生参数的传统全桥LLC电路;
图7是未采用实用新型电路的谐振腔等效电路;
图8是采用实用新型电路的谐振腔等效电路;
图9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电路的谐振腔电流和开关管电压波形图;
图10是未采用本实用新型电路的谐振腔电流和开关管电压波形图;
图1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电路的谐振电流仿真波形图;
图12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电路的开关管电压仿真波形图。
图中元器件符号说明:
Vdc 输入电压 Cds 输入电容
Vo 输出电压 Co 输出电容
S1 第一开关管 S2 第二开关管
S3 第三开关管 S4 第四开关管
Si5 i5开关管 Si6 i6开关管
Si7 i7开关管 Si8 i8开关管
C1 第一电容 C2 第二电容
Ci3 i3电容 Ci4 i4电容
Lr1 第一谐振电感 Lr2 第二谐振电感
Cr1 第一谐振电容 Cr2 第二谐振电容
Lri3 i3谐振电感 Lri4 i3谐振电感
Cri3 i4谐振电容 Cri4 i4谐振电容
iLr1 高压侧谐振腔输入电流 iLr2 高压侧谐振腔输出电流
iLri3 低压侧谐振腔输入电流 iLri4 低压侧谐振腔输出电流
Lm 激磁电感 iLm 激磁电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包括变压器,高压电源、低压负载,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高压侧开关网络、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开关网络,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位于高压侧开关网络和变压器之间,高压侧对称谐振腔包括第一谐振腔与第二谐振腔,第一谐振腔由第一谐振电感Lr1和第一电容Cr1串联构成,第二谐振腔由第二谐振电感Lr2和第二电容Cr2串联构成;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位于变压器和低压侧开关网络之间,低压侧对称谐振腔包括N 个对称谐振腔,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第i(1≤i≤N)个对称谐振腔包括i3谐振腔与i4谐振腔,i3谐振腔由谐振电感Lri3和谐振电容Cri3串联构成,i4谐振腔由谐振电感Lri4和谐振电容Cri4串联构成;
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与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中各元件值如式(1)所示;
Lr1=Lr2=Lri3=Lri4,Cr1=Cr2=Cri3=Cri4,1≤i≤N (1)
谐振电路的三元件谐振频率为(2),其两元件谐振频率为(3);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38609015000005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386090150000052
谐振腔参数比值λ,品质因数Q如式(4),其中Rac为折合负载电阻;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386090150000053
标幺化工作频率fn如式(5),其中fs为工作频率;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386090150000054
首先确定变换器的两元件谐振频率fr与变压器匝比N,其谐振腔输出增益G 为(6);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386090150000055
根据所需要的增益区间(Gmin,Gmax),由(6)确定Q与λ,再通过(4)求解出Lm, Lr1和Cr1,再根据(1)配置对称谐振腔参数Lr1、Lr2、Lri3、Lri4、Cr1、Cr2、Cri3、 Cri4
图6给出了在高压高频应用中的传统CLLC谐振变换器。其中,Cps为平面变压器原副边之间的匝间电容,ips为匝间电容上的位移电流。谐振腔分别位于两条支路上,Lr位于变压器与开关网络桥臂中点A之间,Cr位于变压器与开关网络桥臂中点B之间。图7给出了传统CLLC变换器中的谐振腔等效电路图,可见位移电流存在两条阻抗不同的导通回路,其中回路1与回路2阻抗Z1、Z2如(7) 所示,两条回路的位移电流ips1与ips2如(8)所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38609015000006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386090150000062
不考虑位移电流时,图9给出了理想LLC变换器波形,在死区时间t1~t2内,谐振电流iLr1和iLr2给MOS管S1~S4的输出电容Coss充放电,以此实现ZVS。但由 (8)可知,在高频高压应用场合下,位移电流相对谐振电流不可忽略,并且大多流经谐振电容所在支路即ips2>>ips1。因此,位移电流对谐振电流iLr2的削减更严重,导致iLr2小于iLr1,造成谐振腔的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不同,产生图10所示的电路畸变;同时由于iLr2减小,谐振腔输入电流iLr1与输出电流iLr2对开关管输出电容Coss的抽流能力不同,其中iLr2无法提供足够的抽流能力,造成图10所示开关管硬开关。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对称谐振腔的全桥双向DC-DC变换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对称谐振腔的全桥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高压电源、高压侧开关网络、高压侧对称谐振腔、变压器、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开关网络和低压负载。
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位于高压侧开关网络和变压器之间,包括第一谐振腔与第二谐振腔,第一谐振腔由第一谐振电感Lr1和第一电容Cr1串联构成,第二谐振腔由第二谐振电感Lr1和第二电容Cr1串联构成;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位于变压器和低压侧开关网络之间,包括1个对称谐振腔,包括13谐振腔与14谐振腔,13 谐振腔由谐振电感Lri3和谐振电容Cri3串联构成,14谐振腔由谐振电感Lr14和谐振电容Cr14串联构成;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与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中各元件值如式(1) 所示,所述第一、第二、i3、i4谐振电感均由独立电感构成。
Lr1=Lr2=Lr13=Lr14,Cr1=Cr2=Cr13=Cr14 (9)
高压侧开关网络由全桥电路构成,包括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一开关管S1与第三开关管S3串联构成第一桥臂,第二开关管S2与第四开关管S4串联构成第二桥臂,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 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均为MOS管;低压侧开关网络由1个全桥电路构成,包括开关管S15,开关管S16,开关管S17,开关管S18;开关管S15与S16串联构成13桥臂,开关管S17与S18串联构成14桥臂,低压侧开关网络中开关管均为MOS管;
所述第一谐振腔与第一桥臂中点A和变压器输入侧端口Tp1相连,第二谐振腔与第二桥臂中点B和变压器输入侧端口Tp2相连;所述13谐振腔与变压器输出侧端口Ts1和13桥臂中点1C相连,第四谐振腔与变压器输出侧端口Ts2和14 桥臂中点1D相连。
变压器由单独变压器构成,原边同名端和异名端分别构成变压器输入端口Tp1和Tp2;副边同名端和异名端分别构成变压器输出端口Ts1和输出端口Ts2
图8给出了所提的对称谐振腔的等效电路图。通过使用对称分离的谐振腔,输入和输出谐振电流分别流经回路1和回路2,两条回路阻抗参数相同为(9),则两支路的位移电流相同。因此,谐振腔的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相同,未产生畸变;同时如图12所示,开关管实现软开关。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对称谐振腔的全桥双向DC-DC变换器,在实现双向能量传递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谐振电流波形畸变,实现了全部开关管ZVS,减小了开关管的开关损耗,提高了变换器效率。同时单个器件损耗低,温升低,有利于变换器热设计。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386090150000071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对称谐振腔的半桥双向DC-DC变换器:
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电路,本实例给出了对称谐振腔的半桥双向DC-DC变换器,如图2所示,包括高压电源、高压侧半桥开关网络、高压侧对称谐振腔、变压器、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半桥开关网络和低压负载。
实施例二相对实施例一仅对高压侧开关网络和低压侧开关网络进行改变,高压侧开关网络由半桥电路构成,包括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电容 C1,第二电容C2;开关管S1与S2串联构成第一桥臂,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 C2串联构成第二桥臂,其中开关管S1、S2均为MOS管;低压侧开关网络由单个半桥电路构成,包括15开关管S15,16开关管Si6,13电容C13,14电容C14;15 开关管S15与16开关管S16串联构成13桥臂,13电容C13与14电容C14串联构成第二桥臂,低压侧开关网络中开关管均为MOS管。与实施例一相同,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称谐振腔的半桥双向DC-DC变换器,在实现双向能量传递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谐振电流波形畸变,实现了全部开关管ZVS,减小了开关管的开关损耗,提高了变换器效率。同时单个器件损耗低,温升低,有利于变换器热设计。
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耦合电感式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电路,本实例给出了耦合电感式对称谐振腔的双向 DC-DC变换器,如图3所示,包括高压电源、高压侧开关网络、高压侧耦合电感式对称谐振腔、变压器、低压侧耦合电感式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开关网络和低压负载。
实施例三相对实施例一仅对第一、第二、13、14谐振腔进行改变,第一、第二谐振电感由一个耦合电感构成,13、14谐振电感由一个耦合电感构成。与实施例一相同,使用本实用新型耦合电感式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在实现双向能量传递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谐振电流波形畸变,实现了全部开关管 ZVS,减小了开关管的开关损耗,提高了变换器效率。同时单个器件损耗低,温升低,有利于变换器热设计。
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对称谐振腔的矩阵变压器双向DC-DC变换器:
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电路,本实例给出了对称谐振腔的矩阵变压器双向 DC-DC变换器,如图4所示,包括高压电源、高压侧开关网络、高压侧对称谐振腔、矩阵变压器、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开关网络和低压负载。
实施例四相对实施例一仅对变压器进行改变,所述变压器或由矩阵变压器构成,3个单独变压器的原边串联构成矩阵变压器的原边,第1个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p11和第3个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p32分别构成矩阵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p1和Tp2; 3个单独变压器的副边并联连接构成矩阵变压器的副边,3个变压器的输出端口 Tsi1(1≤i≤3)相连构成矩阵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s1,3个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si2 (1≤i≤3)相连构成矩阵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s2;同时,所述第一谐振电感Lr1与第二谐振电感Lr2或由一个耦合电感构成,所述13谐振电感和14谐振电感或由一个耦合电感构成。与实施例一相同,使用对称谐振腔的矩阵变压器双向DC-DC 变换器,在实现双向能量传递的基础上,提高了副边带载能力,大幅降低了谐振电流波形畸变,实现了全部开关管ZVS,减小了开关管的开关损耗,提高了变换器效率。同时单个器件损耗低,温升低,有利于变换器热设计。
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多对称谐振腔的多变压器双向DC-DC变换器:
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电路,本实例给出了多对称谐振腔的多变压器双向 DC-DC变换器,如图5所示,包括高压电源、高压侧开关网络、高压侧对称谐振腔、多变压器、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开关网络和低压负载。
实施例五相对实施例一对变压器和低压侧对称谐振腔进行改变,所述变压器或由2个单独变压器构成,2个单独变压器的原边串联连接,第1个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p11和第2个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p22分别构成矩阵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p1和Tp2;第1个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p11和Tp12分别与13谐振腔和14谐振腔连接,第2个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p21和Tp22分别与23谐振腔和24谐振腔连接。
低压侧对称谐振腔包括13、14、23、24谐振腔,13谐振腔由谐振电感Lr13和谐振电容Cr13串联构成,14谐振腔由谐振电感Lr14和谐振电容Cr14串联构成, 23谐振腔由谐振电感Lr23和谐振电容Cr23串联构成,24谐振腔由谐振电感Lr24和谐振电容Cr24串联构成;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中各元件值如式(1)所示,所述13、 14、23、24谐振电感均由独立电感构成;同时,所述第一谐振电感Lr1与第二谐振电感Lr2或由一个耦合电感构成,所述13谐振电感和14谐振电感或由一个耦合电感构成,所述23谐振电感和24谐振电感或由一个耦合电感构成。
Lr1=Lr2=Lr13=Lr14=Lr23=Lr24,Cr1=Cr2=Cr13=Cr14=Cr23=Cr24 (1)
与实施例一相同,使用多对称谐振腔的多变压器双向DC-DC变换器,在实现双向能量传递的基础上,提高了副边带载能力与负载电流控制能力,大幅降低了谐振电流波形畸变,实现了全部开关管ZVS,减小了开关管的开关损耗,提高了变换器效率。同时单个器件损耗低,温升低,有利于变换器热设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适用于双向能量传送的高压高频变换器场合,可以在全负载范围实现ZVS和ZCS,减小变换器的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总体效率,同时电路简单,可靠性高,具备现有电路所不具备的优势。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包括变压器,高压电源、低压负载,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高压侧开关网络、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低压侧开关网络,所述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位于所述高压侧开关网络和所述变压器之间,所述高压侧对称谐振腔包括第一谐振腔与第二谐振腔,所述第一谐振腔由第一谐振电感L r1和第一电容C r1串联构成,所述第二谐振腔由第二谐振电感L r2和第二电容C r2串联构成;所述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位于所述变压器和低压侧开关网络之间,所述低压侧对称谐振腔包括N个对称谐振腔,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第i个对称谐振腔包括i3谐振腔与i4谐振腔,其中1≤i≤N,所述i3谐振腔由谐振电感L ri3和谐振电容C ri3串联构成,所述i4谐振腔由谐振电感L ri4和谐振电容C ri4串联构成;
所述高压侧对称谐振腔与所述低压侧对称谐振腔中各元件值如式(1)所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01
(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侧开关网络由全桥电路构成,包括第一开关管S 1、第二开关管S 2、第三开关管S 3、第四开关管S 4,所述第一开关管S 1与第三开关管S 3串联构成第一桥臂,所述第二开关管S 2与所述第四开关管S 4串联构成第二桥臂,所述第一开关管S 1、第二开关管S 2、第三开关管S 3、第四开关管S 4均为MOS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侧开关网络由半桥电路构成,包括第一开关管S 1、第二开关管S 2、第一电容C 1、第二电容C 2;所述第一开关管S 1与所述第二开关管S 2串联构成第一桥臂,所述第一电容C 1与所述第二电容C 2串联构成第二桥臂,所述第一开关管S 1、第二开关管S 2均为MOS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侧开关网络由N个全桥电路构成,第i个全桥电路包括i5开关管S i5、i6开关管S i6、i7开关管S i7、i8开关管S i8,其中1≤i≤N;所述i5开关管S i5与所述i6开关管S i6串联构成i3桥臂,所述i7开关管S i7与所述i8开关管S i8串联构成i4桥臂; N个所述全桥电路输出端并联连接,所述低压侧开关网络中所有的开关管均为MOS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侧开关网络由N个半桥电路构成,包括i5开关管S i5、i6开关管S i6、i3电容C i3、i4电容C i4;所述i5开关管S i5与所述i6开关管S i6串联构成i3桥臂,所述i3电容C i3与所述i4电容C i4串联构成i4桥臂;N个所述半桥电路输出端并联连接,所述低压侧开关网络中所有的开关管均为MOS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腔与所述第一桥臂中点A、所述变压器输入侧端口T p1相连,所述第二谐振腔与所述第二桥臂中点B、所述变压器输入侧端口T p2相连;所述i3谐振腔与所述变压器输出侧端口T s1、所述i3桥臂中点iC相连,所述i4谐振腔与所述变压器输出侧端口T s2、所述i4桥臂中点iD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侧对称谐振腔的第一谐振电感L r1与第二谐振电感L r2由两个分立电感构成或由一个耦合电感实现;所述低压侧对称谐振腔的谐振电感L ri3与谐振电感L ri4 由两只分立电感构成或由一个耦合电感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由单独变压器构成,原边同名端和异名端分别构成变压器输入端口T p1T p2,副边同名端和异名端分别构成变压器输出端口T s1和输出端口T s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由矩阵变压器构成,N个单独变压器的原边串联构成矩阵变压器的原边,第1个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 p11和第N个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 pN2分别构成矩阵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 p1T p2;N个单独变压器的副边并联连接构成矩阵变压器的副边,N个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 si1相连构成矩阵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 s1,N个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 si2相连构成矩阵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 s2,其中1≤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由N个单独变压器构成,N个单独变压器的原边串联连接,第1个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 p11和第N个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 pN2分别构成矩阵变压器的输入端口T p1T p2;第i个变压器的输出端口T si1T si2分别与i3谐振腔和i4谐振腔连接,其中1≤i≤N。
CN201921028738.3U 2019-07-03 2019-07-03 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780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8738.3U CN210780552U (zh) 2019-07-03 2019-07-03 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8738.3U CN210780552U (zh) 2019-07-03 2019-07-03 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0552U true CN210780552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9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28738.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780552U (zh) 2019-07-03 2019-07-03 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055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6194A (zh) * 2019-07-03 2019-09-20 江苏恰德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CN113992023A (zh) * 2021-10-25 2022-01-2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隔离型双谐振双向直流变压器
WO2023129422A1 (en) * 2022-01-03 2023-07-06 Enphase Energy, Inc. Microinverter for use with storage system
CN110266194B (zh) * 2019-07-03 2024-05-10 江苏恰德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6194A (zh) * 2019-07-03 2019-09-20 江苏恰德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CN110266194B (zh) * 2019-07-03 2024-05-10 江苏恰德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CN113992023A (zh) * 2021-10-25 2022-01-2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隔离型双谐振双向直流变压器
CN113992023B (zh) * 2021-10-25 2023-04-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隔离型双谐振双向直流变压器
WO2023129422A1 (en) * 2022-01-03 2023-07-06 Enphase Energy, Inc. Microinverter for use with storage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7190B (zh) 基于恒流-恒压复合拓扑的可抗偏移电池无线充电系统
CN109130903B (zh) 一种双侧lccl-t拓扑的低压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
US11404965B2 (en) DC-DC converter, on-board charger, and electric vehicle
US6246599B1 (en) Constant frequency resonant inverters with a pair of resonant inductors
CN109617250B (zh) 一种基于组合型拓扑的抗偏移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7769573B (zh) 双边lcc网络的wpt系统恒流恒压输出可调的参数设置方法
CN202218161U (zh) 双向隔离式的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
CN101562399B (zh) 一种全桥双输出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4753152A (zh) 恒流-恒压复合拓扑的感应式充电系统
CN103746419A (zh) 车载充电器电路
CN109177757A (zh)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
CN210780552U (zh) 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CN105897001A (zh) 一种基于clllc谐振的ac-ac双向变换器
CN114337344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混合整流多开关谐振ll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03891123B (zh) 逆变器装置
Etta et al. High-Performance Multi-MHz Capaci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an Auxiliary ZVS Circuit
CN104779807B (zh) 一种应用在分布式电源中的llc谐振变换器
CN109412420A (zh) 双向隔离dc/dc电路及其采用的控制方法
CN209676129U (zh) 一种基于松耦合变压器的谐振高增益dc-dc装置
CN109787371B (zh) 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集成差分e类整流器
CN109962625A (zh) 一种基于松耦合变压器的谐振高增益dc-dc装置
TW202021253A (zh) 雙向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CN110266194B (zh) 一种对称谐振腔的双向dc-dc变换器
CN209402248U (zh) 一种磁集成差分e类整流器
CN206775392U (zh) 一种双变压器并联结构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