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0324U - 直流无刷电机 - Google Patents

直流无刷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0324U
CN210780324U CN201922398715.8U CN201922398715U CN210780324U CN 210780324 U CN210780324 U CN 210780324U CN 201922398715 U CN201922398715 U CN 201922398715U CN 210780324 U CN210780324 U CN 210780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controller
outlet
moto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987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彭涛
邓全伟
倪振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987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0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0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0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包括机壳、分别与机壳轴向的两端配接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以及设于机壳内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中前端盖、机壳和后端盖之间通过紧固螺栓紧固连接;紧固螺栓包括伸入机壳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一体成型的且适于压紧在前端盖的外表面上的密封部;密封部上设有小O型圈以实现与前端盖的压紧密封连接;转子组件包括适于贯穿前端盖的转子轴,以及在机壳内环绕转子轴设有的转子总成;转子轴与前端盖配接处设有骨架油封;前端盖上设有第一O型圈与机壳密封对接,后端盖上设有第二O型圈与机壳密封对接。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无刷电机可以提高整体的防护性能。

Description

直流无刷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特别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真空泵。
背景技术
真空泵用直流电机分有刷直流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取消了有刷电机上的碳刷和换向器,减少了维护成本,并增加了电机的寿命。为了满足新能源车对辅助刹车系统用电机质量的要求,需要将原直流有刷电机替换成防护性能达IP67、使用寿命>8000h的直流无刷电机。
具体来说,直流无刷电机是通过控制器对电机的转速、电流等进行精确控制,来满足不同的负载需求,所以控制器在无刷电机系统中是一个核心部件。目前的市场上的无刷电机,大部分都是分离设计,即电机基体与控制器分离设计。这样既增加了电机系统的生产成本,也增加了电机安装空间。市场上现在虽然也有控制内置在电机内部的设计,但是在电机内部,定子部分和控制器部分仍然分开固定,并没实现完全的一体化设计,内部空间仍然没有充分利用,电机体积仍然偏大。此种内置通用性也不高,不能在同功率的情况下实现不同种类无刷电机的自由切换。企业在生产时,还要增加一道专门的控制其安装线。
现在市场上的无刷电机电缆,防护等级偏低,无法达到IP67。虽然部分无刷电机也能达到IP67,但是出线口的密封是通过复杂的零件配合来共同实现,有的还要加注密封胶,不紧成本高,工艺复杂,还带有一定污染。
此外,对于形成电缆通过的出线孔的电机壳和电机端盖之间配合存在两个单独存在密封面,要实现完全密封,并达到IP67的密封要求,靠组合密封零件密封,会大大增加成本和工艺难度,还占用很大空间,影响整机美观。如要采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具有流动性,在两配合面贴合后,溢出的胶水会流到电机内部,对电机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造成影响,电机运转后,会产生异味。污染空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无刷电机,以解决提高整体的直流无刷电机的防护性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无刷电机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包括:机壳、分别与所述机壳轴向的两端配接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以及设于所述机壳内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中
所述前端盖、机壳和后端盖之间通过紧固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紧固螺栓包括伸入机壳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的且适于压紧在前端盖的外表面上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上设有小O型圈以实现与前端盖的压紧密封连接;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绝缘骨架、与所述绝缘骨架配接的有绕组定子铁芯,以及适于与所述绝缘骨架配接固定的控制器;
所述转子组件包括适于贯穿所述前端盖的转子轴,以及在所述机壳内环绕所述转子轴设有的转子总成;所述转子轴与前端盖配接处设有骨架油封;
所述前端盖上设有第一O型圈与所述机壳密封对接,所述后端盖上设有第二O型圈与所述机壳密封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与前端盖的径向接触端面配接有一防水电缆模块;
所述防水电缆模块包括:出线护套、电缆线,以及在所述电缆线与出线护套之间设有的线缆密封套;
所述出线护套包括沿着所述电缆线的轴向设置的且一体成型的外密封体、连接体和内密封体;由所述内密封体和外密封体相对的侧端面形成有基于上述连接体的凹陷区间;
在所述外密封体、连接体和内密封体内沿着所述电缆线的轴线贯通有适于所述线缆密封套穿过的穿孔;以及
在所述机壳与前端盖配接的端面凹设有适于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的出线槽;
所述出线护套的凹陷区间形成适于与所述出线槽的槽口仿形的结构;以及
当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时,所述出线槽的槽边沿适于容纳于所述出线护套的凹陷区间中,即连接体卡入所述出线槽内,而所述出线护套的内密封体贴合在机壳的内壁上,且外密封体贴合在机壳的外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后,所述出线护套朝向前端盖的侧端面为平面且适于微突出于机壳朝向前端盖的侧端面;以及
当前端盖与机壳配接时由所述前端盖压紧出线护套以使该出线护套朝向前端盖的侧端面与机壳朝向前端盖的侧端面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出线槽包括对应所述机壳内壁的出线槽内口和对应机壳外壁的出线槽外口;
所述内密封体和外密封体均采用弧形结构;其中
所述内密封体的弧度与出线槽内口的弧度相同并覆盖所述出线槽内口;所述外密封体的弧度与出线槽外口的弧度相同并覆盖出线槽外口;
所述内密封体与外密封体之间形成的对应凹陷区间的间距小于出线槽内口和出线槽外口之间的距离,以使在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后所述内密封体贴紧在机壳内壁上,以及外密封体贴紧在机壳外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端盖朝向机壳的端面还设有止口;以及
所述止口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出线护套的内密封体对应配合的止口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骨架包括:一体式结构的绕线部和适于插入并固定在有绕组定子铁芯的定子槽内的过线保护部;
所述绕线部包括分别呈环状围绕结构且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外壁齿和若干个内壁齿,以及连接设置在所述外壁齿和内壁齿之间的连接体;其中
在若干个所述外壁齿中部分的外壁齿上分别一体设有接线柱底座,以及在若干个所述外壁齿中部分的外壁齿上分别一体设有与所述接线柱底座错位设置的控制器安装底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壁齿靠近环状围绕结构的中心设置,而所述外壁齿则远离环状围绕结构的中心设置;以及
所述接线柱底座和控制器安装底座由所述外壁齿背离内壁齿的侧端向背离内壁齿的一侧凸起设置;
所述控制器安装底座背离过线保护部的端面开设有沿着环状围绕结构的轴线方向贯通的安装孔;以及
在所述控制器安装底座背离内壁齿的侧端设有沿着环状围绕结构轴线方向凸起的背板。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柱底座沿着环状围绕结构的轴线方向设有适于接线柱插入的插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适于与所述绝缘骨架的接线柱底座配合的接线柱安装孔,以及适于与所述控制器安装底座配合的控制器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在控制器背离绝缘骨架的侧端面设有的散热结构;
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适于与所述控制器背离绝缘骨架的侧端面固连的适于与所述控制器背离绝缘骨架的侧端面呈仿形结构的基体,以及在所述基体背离控制器的侧端面凸起设有的若干个散热翅片。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无刷直流电机,分别在前端盖与机壳的接触面、后端盖与机壳的接触面、转子轴与前端面的接触位置以及锁紧螺杆与前端面的压紧位置加强了密封处理,从而提高了整体无刷直流电机的防水和防尘性能。
进一步来说,对于电缆线一体注塑配接有出线护套,使得电缆线与电机壳体进行配接的时候可以通过出线护套来实现与电机壳体之间的密封防水性来提高电缆线与电机壳配合的密封防水性,这样的结构不仅防水性能好,且将电缆线与出线护套形成整体的模块化结构,可以简化该模块化结构与电机壳装配时的配合工艺,避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缆线与电机壳体之间还需要加注密封胶的工艺存在的污染环境且胶体容易溢出的问题。
此外,绝缘骨架结构简单、紧凑,充分利用了电机内部空间,既起到了增加电机绝缘性的组用,又起到了,支撑控制器的作用。通过有绕组定子铁芯与绝缘骨架和控制器共同形成集成化的结构,使得集成化设计的定子组件,是一个可变换的模块,在同功率同外圆尺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不同种类无刷电机的通用,即不同使用环境、不同负载类型、不同外形结构的无刷电机间的通用,也就是说提高了定子组件的对于不同种类无刷电机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刷直流电机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刷直流电机的机壳与出线护套配合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刷直流电机的紧固螺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的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线护套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线护套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线护套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与出线护套配合下形成的防水电缆模块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与出线护套配合下形成的防水电缆模块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缆模块与机壳配合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缆模块与机壳配合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的出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与前端盖的爆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缆模块与机壳和前端盖的配合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电缆模块与机壳和前端盖的配合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出线护套1、外密封体101、连接体102、内密封体103、电缆线 2、线缆密封套3、机壳4、前端盖5、出线槽6、出线槽内口601、出线槽外口602、止口7、止口缺口9、凹陷区间K、绕线部10、外壁齿1001、内壁齿1002、连接体1003、接线柱底座1005、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安装孔1008、背板1009、插孔1010、过线保护部12、有绕组定子铁芯13、控制器15、接线柱安装孔1501、控制器安装孔1502、工艺槽结构1503、自攻锁紧螺钉16、接线柱17、基体1801、散热翅片1802、后端盖8、紧固螺栓21、密封部211、连接部212、小O型圈22、转子轴23、小O型圈密封槽24、转子总成25、前轴承26、后轴承27、骨架油封28、第一O型圈31、端盖密封槽32、第二O型圈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刷直流电机,包括:机壳4、分别与机壳轴向的两端配接的前端盖5和后端盖8,以及设于机壳内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
前端盖5、机壳4和后端盖8之间通过紧固螺栓21紧固连接;紧固螺栓21包括伸入机壳4的连接部212和与连接部212一体成型的且适于压紧在前端盖5的外表面上的密封部211;密封部211上设有小O型圈22以实现与前端盖5的压紧密封连接。通过紧固螺栓21的轴向锁紧力挤压小O型圈22,小O型圈22发生形变,紧贴前端盖5配合面,实现密封。其中紧固螺栓21为密封螺栓,紧固螺栓21的密封部211开有小O型圈密封槽24,小O型圈密封槽24宽度大于小O型圈22的直径,以使得小O型圈22嵌入在小O型圈密封槽24中,并凸出小O型圈22所在平面0.25mm。
定子组件包括绝缘骨架、与绝缘骨架配接的有绕组定子铁芯13,以及适于与绝缘骨架配接固定的控制器15;转子组件包括适于贯穿前端盖5的转子轴23,以及在机壳4内环绕转子轴23设有的转子总成25;转子轴23 与前端盖5配接处设有骨架油封28;此处对于转子轴23与前端盖5之间的配合为径向配合面,是一种摩擦配合。转子轴23是电机的运动部件,也是电机动力的传输部件。所以此处对于转子轴23与前端盖5之间的密封结构既要能满足密封性的要求,也要能承受因转子轴23高速运转时摩擦产生的高温。为了缩短整机长度,增加防护效果,骨架油封28置于前端盖5的内部,骨架油封28采用的是单油口骨架油封28,即一道密封口,并在骨架油封28内加高温润滑脂,这样既减小了摩擦产生的热量,又增加了骨架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电机使用寿命>8000小时。为了更好的密封效果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对于转子轴23与前端盖5之间设有的前轴承26,以及转子轴23与后端盖8之间设有的后轴承27来说,前轴承26与后轴承27采用高温密封轴承,能够保证电机在120℃的温度下正常运转。
前端盖5上设有第一O型圈31与机壳4密封对接,后端盖8上设有第二O型圈33与机壳4密封对接。其中,在前端盖5与机壳4对接的端面凹设有环形的端盖密封槽32,端盖密封槽32的宽度大于第一O型圈31的直径,使得第一O型圈31嵌入在前端盖5的端盖密封槽32内并凸出前端盖5 密封槽所在平面0.25mm,机壳在与前端盖5配合后,通过紧固螺栓21轴向锁紧,机壳与前端盖5挤压第一O型圈31,第一O型圈31形变,紧贴机壳 4配合面,实现前端盖5与机壳4接触面的密封配合。
后端盖8设计有用于与紧固螺栓21配合的螺纹孔,紧固螺栓21穿过有绕组定子铁芯13,对后端盖8进行锁紧,在完全锁紧后,前端盖5与机壳4之间的接触面、紧固螺栓21与前端盖5之间的接触面、以及机壳4与后端盖8之间的接触面即同时实现密封对接。
本实施例对于需要从机壳4内部穿过机壳4壁伸出到机壳4外的电缆线2来说,也需要确保电缆线2与机壳4配合位置的防护性才能保证整体的无刷直流电机的防护性。对此,本实施例采用的手段是,在机壳4与前端盖5的径向接触端面配接有一防水电缆模块。防水电缆模块包括:出线护套1、电缆线2,以及在电缆线2与出线护套1之间设有的线缆密封套3;其中,出线护套1包括沿着电缆线2的轴向设置的且一体成型的外密封体 101、连接体102和内密封体103;由内密封体103和外密封体101相对的侧端面形成有基于上述连接体102的凹陷区间K;以及在外密封体101、连接体102和内密封体103内沿着电缆线2的轴线贯通有适于线缆密封套3 穿过的穿孔。也就是说电缆线2通过线缆密封套3贯穿外密封体101、连接体102和内密封体103以形成电缆线2与出线护套1的相连结构。
可选的一种实施情况下,出线护套1和线缆密封套3一体浇注成型于电缆线2的周向外径面上,使得出线护套1与电缆线2形成一体化的结构,也就是说对于电缆线2与出线护套1和线缆密封套3共同形成了一个模块化的结构,在进行电缆线2与电机壳4配接的时候,只要进行出线护套1 与电机壳4的配接即可,此时对于电缆线2与电机壳4配接处的防水密封性也就由出线护套1与电机的配接来实现。这样的结构一方面无需人工穿线,即减少了操作成本,还可以增强整体的密封性,避免电缆线2与出线护套1分体结构可能存在的降低密封性的情况。
对于制成本实施例的出线护套1和线缆密封套3的材质可选例如但不限于橡胶,使得出线护套1具有易于挤压变形的特性,使得出线护套1附带电缆线2与电机壳4进行装配的时候可以通过被挤压变形来进一步提高出线护套1与电机壳4配接时的密封效果。
详细来说,在机壳4与前端盖5配接的端面凹设有适于与防水电缆模块的出线护套1配接的出线槽6,此处的出线槽6,是电机电源线从机壳4 的内部向外部引出时的通道,且该通道具体是由机壳4上的出线槽6和前端盖5合围形成的。电机要达到IP67的防护等级,该通道必须进行完全的密封,此密封还要牢固,不易松动。因此,电缆线2通过出线护套1与出线槽6配接时,不仅要满足出线护套1与出线槽6之间的密封配合,还要实现出线护套1与前端盖5之间的密封配合。
首先,关于出线护套1与出线槽6之间的密封配合:
出线护套1的凹陷区间K形成适于与出线槽6的槽口仿形的结构;以及当出线槽6与出线护套1配接时,出线槽6的槽边沿适于容纳于出线护套1的凹陷区间K中,即连接体102卡入出线槽6内,而出线护套1的内密封体103贴合在机壳4的内壁上,且外密封体101贴合在机壳4的外壁上。也就是说通过出线护套1对于出线槽6形成包围式的覆盖结构,使得出线槽6与出线护套1之间形成高效的密封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附图,本实施例以一种情况为例,当出线槽6为弧形的槽口结构时,则外密封体101与内密封体103之间形成的基于连接体102的凹陷区间K则为与出线槽6的弧形仿形契合相配的弧形结构。而对于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103来说,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103分别适于贴紧于机壳4的外壁和内壁上,外密封体101朝向出线槽6的侧端面为弧形面,以及内密封体朝向出线槽6的侧端面为弧形面,即使得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103分别形成适于与出线槽6对应的机壳的外壁和内壁的端面的仿形设计结构,以提高外密封体101与机壳4的外壁的贴合度,以及内密封体103与机壳4的内壁的贴合度。
也就是说对于整体的出线护套1来说,对于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 103来说,分别形成对于机壳4的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弧形适配的仿形设计结构,而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103之间形成的基于连接体102的凹陷区间K则是形成对于出线槽6的槽口的形状适配的仿形设计结构,即使得整体的出线护套1形成对于出线槽6的仿形结构,起到对于出线槽6的包围覆盖式的密封效果。
其次,关于出线护套1与前端盖5之间的密封配合:
在出线槽6与出线护套1配接后,出线护套1朝向前端盖5的侧端面为平面且适于微突出于机壳4朝向前端盖5的侧端面;以及当前端盖5与机壳4配接时由前端盖5压紧出线护套1以使该出线护套1朝向前端盖5 的侧端面与机壳4朝向前端盖5的侧端面齐平。也就是说或当外密封体101 和内密封体103适于与出线槽6的弧形仿形的弧形结构再结合出线护套1朝向前端盖5的侧端面为平面,即形成了弧形结构的外密封体101和内密封体103。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加工的方便,一般的前端盖5适于与机壳4 配接的端面也就是前端盖5上用于形成与机壳4密封的密封面是平端面,故此,对于本实施例的出线护套1朝向前端盖5的侧端面为平端面。也就是说对于出线护套1朝向前端盖5的侧端面的形状是根据前端盖5与机壳4 配合的密封面做出的仿形设计结构。
此外,在前端盖5朝向机壳4的端面还设有止口7,以保证设置在前端盖5上的转子的同轴度。由于止口7是内嵌于机壳4的内腔中的,因此本实施例还在止口7上设有适于与出线护套1的内密封体103对应配合的止口缺口9,此处的止口缺口9的设计是为了当前端盖5与机壳4装配时,止口7可以避让位于机壳4内腔中的内密封体103,因此此处的止口缺口9的形状适于与内密封体103契合相配。
另外,对于本实施例的出线护套1与前端盖5之间的配合,在前端盖5 没有接触到出线护套1时,仅仅是出线护套1与出线槽6的正常装配后,出线护套1是微突出于机壳4朝向前端盖5的侧端面,且出线护套1朝向前端盖5的侧端面微突出于机壳4朝向前端盖5的侧端面0.2~0.3mm,优选的情况是0.25mm,当前端盖5与机壳4配接时由前端盖5压紧出线护套 1以使该出线护套1朝向前端盖5的侧端面与机壳4朝向前端盖5的侧端面齐平,在此过程中,需要利用制成出线护套1的材质本身自然的受压易于变现的特性来实现。这样的结构下,使出线护套1发生形变,此形变使密封效果更好,因为出线护套1形变之后,出线护套1与机壳4之间,以及出线护套1与前端盖5之间形成密封接触面之间的贴合力更大,密封效果更佳。
对于出线护套1与机壳4之间的密封配合,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出线槽6包括对应机壳4内壁的出线槽内口601和对应机壳4外壁的出线槽外口602;内密封体103的弧形边与出线槽内口601的弧度相同并覆盖出线槽内口601;外密封体101的弧形边与出线槽外口602的弧度相同并覆盖出线槽外口602。
内密封体103与外密封体101之间形成的对应凹陷区间K的间距小于出线槽内口601和出线槽外口602之间的距离,以使在出线槽6与出线护套1配接后内密封体103贴紧在机壳4内壁上,以及外密封体101贴紧在机壳4外壁上。此处,内密封体103与外密封体101之间形成的对应凹陷区间K的间距与出线槽内口601和出线槽外口602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为0.08~0.5mm,优选的情况是0.35mm,这样的结构下,使得内密封体103与外密封体101分别与机壳4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贴合后的贴紧效果更佳,提高整体的出线护套1与机壳4配合时的密封效果。
综上,对于本实施例的无刷电机的机壳4与防水电缆模块之间通过出线护套1来分别实现与机壳4和前端盖5之间密封配合,使得对于电缆线2 与机壳4的配合不需要再额外加注防水密封胶体,从而避免加注防水密封胶体存在的胶体溢出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无刷直流电机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刷直流电机的绝缘骨架,包括:一体式结构的绕线部10和适于插入并固定在有绕组定子铁芯13的定子槽内的过线保护部12。对于此处的绕线部10和过线保护部12通过例如但不限于注塑形成一体式结构,以及绝缘骨架的材质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塑料或者橡胶。
其中的过线保护部12的结构为由侧壁围成的空心状结构,以供漆包线由空心状结构穿过、并受到侧壁的保护,使用本实施例的绝缘骨架组装电机时,漆包线绕在绕线部10上,并穿过过线保护部12,在过线保护部12 的作用下,能够避免定子铁芯损坏漆包线。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绝缘骨架的过线保护部12,为了便于绝缘骨架与有绕组定子铁芯13 配接,对于各个过线保护部12来说,过线保护部12的外壁横截面大小及形状与有绕组定子铁芯13的定子槽的内壁横截面大小及形状一致,以将过线保护部12卡紧于定子槽中,以此使得绝缘骨架整体稳定地固定在有绕组定子铁芯13上,如此结构,不需要在定子槽内再插入绝缘保护壳,可以有效简化组装过程,提高生产效率。此处的过线保护部12的内壁横截面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圆形或者椭圆形。
考虑到为了进一步提高绝缘骨架与定子铁芯配合后的绝缘效果,对于绕在绕线部10上的漆包线表面自带一层绝缘漆,再配合有绕组定子铁芯13 的定子槽的槽壁厚度,优选的情况下,有绕组定子铁芯13的定子槽的槽壁有0.3~0.5mm厚的绝缘层,绝缘层厚度优选0.4mm,可以满足在零下-40℃~ +120℃环境温度下的绝缘性,即达到F级绝缘。
绕线部10包括分别呈环状围绕结构且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外壁齿1001 和若干个内壁齿1002,以及连接设置在外壁齿1001和内壁齿1002之间的连接体1003;其中在若干个外壁齿1001中部分的外壁齿1001上分别一体设有接线柱底座1005,以及在若干个外壁齿1001中部分的外壁齿1001上分别一体设有与接线柱底座1005错位设置的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涉及的“内”和“外”是相对的概念,主要针对是距离环状围绕结构的中心来说的,其中内壁齿1002靠近环状围绕结构的中心设置,而外壁齿1001则远离环状围绕结构的中心设置。接线柱底座1005和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由外壁齿1001背离内壁齿1002的侧端向背离内壁齿1002 的一侧凸起设置。本实施例通过在绝缘骨架上直接设有用于与控制器15配接的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和用于与接线柱17配接的接线柱底座1005,可以使得本实施例的绝缘骨架不仅实现与定子铁芯的配接,还可以同时实现与控制器15和接线柱17的配合,简化了各部件之间的配接结构,提高了部件配合后的集成化。
详细来说,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背离过线保护部12的端面开设有沿着环状围绕结构的轴线方向贯通的安装孔1008;以及在控制器安装底座 1007背离内壁齿1002的侧端设有沿着环状围绕结构轴线方向凸起的背板 1009。此处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配合背板1009也就是形成了一个台阶状的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对于台阶状的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来说,可以在与控制器15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对于控制器15起到很好的定位和限位作用,同时还能对于控制器15起到防止其径向移动的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接线柱底座1005对应的外壁齿1001为相邻连续排列的若干个外壁齿1001,接线柱底座1005沿着环状围绕结构的轴线方向设有适于接线柱17插入的插孔1010。为克服因为电机震动引起的零部件松动,绝缘骨架由于定子槽内绕线的缘故,已经起到了绝缘骨架相对于有绕组定子铁芯13的固定作用,使得电机震动不会导致接线柱17松动。在漆包线全部绕制完毕后,将接线柱17插入绝缘骨架的接线柱底座1005的插孔1010中,然后将漆包线的线头焊接在接线柱17上。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无刷直流电机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无刷直流电机的绝缘骨架与一控制器15配合形成绝缘骨架与控制器集成模块。其中在控制器15上设有适于与绝缘骨架的接线柱底座1005配合的接线柱安装孔1501,以及适于与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配合的控制器安装孔1502。
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对应的外壁齿1001为间隔分布的若干个外壁齿 1001。结合附图以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为例,绝缘骨架包括在间隔设置的三个外壁齿1001上分别一体设有的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以及三个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沿着绝缘骨架的环状围绕结构均匀分布,即每相邻的两个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之间形成有以电机轴线为中心的120°夹角;对应的在控制器15上设有适于分别与三个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配合的三个控制器安装孔1502。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与控制器安装孔1502之间通过自攻锁紧螺钉16实现两者之间的紧固配接,结合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的分布情况,使得三个自攻锁紧螺钉16中每相邻的两个自攻锁紧螺钉16成120°角均布。使得锁紧的时候控制器15受力均匀,保证了控制器15平面相对于有绕组定子铁芯13的轴线的垂直度。只要在垂直度的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控制器15上的位置传感器与有绕组定子铁芯13每相绕组产生的磁势中线对中,这样控制器15就可以准确判断出转子的准确位置,实现平稳快速运转。
由于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与控制器安装孔1502之间采用的是自攻锁紧螺钉16,在锁紧的过程中,与绝缘骨架的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实现过渡配合,无论在是零下-40℃,还是+120℃都不会松动脱落。接线柱17和绝缘骨架的接线柱底座1005是过盈配合,也不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松动脱落。
此外,为了更好的保护控制器15,帮助其有效散热,延长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控制器15还包括在控制器15背离绝缘骨架的侧端面设有的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适于与控制器15背离绝缘骨架的侧端面固连的适于与控制器15背离绝缘骨架的侧端面呈仿形结构的基体1801,以及在基体1801背离控制器15的侧端面凸起设有的若干个散热翅片1802。对于基体1801来说呈仿形结构,一方面其轮廓与控制器15相同,且能完全与控制器15的电子元器件贴合,即充分的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又起到了散热的作用;另一方面,呈仿形结构的基体1801还可直接在控制器15与绝缘骨架的控制器安装底座1007进行锁紧固定的过程中一并实现基体1801 与控制器15之间的锁紧固定。再控制器15与基体1801锁紧后,再将控制器15与接线柱17进行焊接,一方面了保证接线柱17和控制器15接触良好,另一方面保证控制器15固定牢固。
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在控制器15的周向边沿还设有一凹陷的工艺槽结构1503。在将本实施例的绝缘骨架与控制器集成模块在完成与有绕组定子铁芯3配接后与机壳4进行装配的时候,使得工艺槽结构1503的中心线与机壳4的出线槽6的中心线对齐,也就是说机壳4的出线槽6与控制器 15上的工艺槽结构1503的对位起到了对于绝缘骨架与控制器集成模块装配于机壳4内的装配位置的引导作用;这样的结构下,便于控制器15的引出线从工艺槽结构1503处引出到机壳4的出线槽6,即通过工艺槽结构1503 于机壳4的出线槽6的对应配合形成了内置于机壳4内的绝缘骨架与控制器集成模块的控制器15起到了对控制器15的引出线的通线通道,从而实现内置绝缘骨架与控制器集成模块在机壳4中达到提高机壳4内部空间利用率来缩小电机壳体的目的的同时,也不会影响绝缘骨架与控制器集成模块的控制器15正常的功能的使用。
对于本实施例的控制器15来说,控制器15的外形采用的是不规则圆设计,这样可以在不影响装配的情况下,更充分利用电机的径向空间,并通过各安装孔1008及工艺槽结构1503的组合,形成一种防呆设计,便于批量生产。
本实施例的有绕组定子铁芯13与绝缘骨架牢固配合,以使得有绕组定子铁芯13、绝缘骨架和控制器15三者共同形成一个集成化结构的定子组件,从而使得集成化设计的定子组件,是一个可变换的模块,在同功率同外圆尺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不同种类无刷电机的通用,即不同使用环境、不同负载类型、不同外形结构的无刷电机间的通用,也就是说提高了定子组件的对于不同种类无刷电机的适应性。并且这样的集成化的结构还可以缩短整机长度,实现结构紧凑,节省电子真空泵的安装控件,此设计成功解决了因控制器外置,导致电机体积巨大无法安装电子真空泵的问题,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分别与所述机壳轴向的两端配接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以及设于所述机壳内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中
所述前端盖、机壳和后端盖之间通过紧固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紧固螺栓包括伸入机壳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的且适于压紧在前端盖的外表面上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上设有小O型圈以实现与前端盖的压紧密封连接;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绝缘骨架、与所述绝缘骨架配接的有绕组定子铁芯,以及适于与所述绝缘骨架配接固定的控制器;
所述转子组件包括适于贯穿所述前端盖的转子轴,以及在所述机壳内环绕所述转子轴设有的转子总成;所述转子轴与前端盖配接处设有骨架油封;
所述前端盖上设有第一O型圈与所述机壳密封对接,所述后端盖上设有第二O型圈与所述机壳密封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与前端盖的径向接触端面配接有一防水电缆模块;
所述防水电缆模块包括:出线护套、电缆线,以及在所述电缆线与出线护套之间设有的线缆密封套;
所述出线护套包括沿着所述电缆线的轴向设置的且一体成型的外密封体、连接体和内密封体;由所述内密封体和外密封体相对的侧端面形成有基于上述连接体的凹陷区间;
在所述外密封体、连接体和内密封体内沿着所述电缆线的轴线贯通有适于所述线缆密封套穿过的穿孔;以及
在所述机壳与前端盖配接的端面凹设有适于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的出线槽;
所述出线护套的凹陷区间形成适于与所述出线槽的槽口仿形的结构;以及
当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时,所述出线槽的槽边沿适于容纳于所述出线护套的凹陷区间中,即连接体卡入所述出线槽内,而所述出线护套的内密封体贴合在机壳的内壁上,且外密封体贴合在机壳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后,所述出线护套朝向前端盖的侧端面为平面且适于微突出于机壳朝向前端盖的侧端面;以及
当前端盖与机壳配接时由所述前端盖压紧出线护套以使该出线护套朝向前端盖的侧端面与机壳朝向前端盖的侧端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槽包括对应所述机壳内壁的出线槽内口和对应机壳外壁的出线槽外口;
所述内密封体和外密封体均采用弧形结构;其中
所述内密封体的弧度与出线槽内口的弧度相同并覆盖所述出线槽内口;所述外密封体的弧度与出线槽外口的弧度相同并覆盖出线槽外口;
所述内密封体与外密封体之间形成的对应凹陷区间的间距小于出线槽内口和出线槽外口之间的距离,以使在所述出线槽与所述出线护套配接后所述内密封体贴紧在机壳内壁上,以及外密封体贴紧在机壳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盖朝向机壳的端面还设有止口;以及
所述止口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出线护套的内密封体对应配合的止口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骨架包括:一体式结构的绕线部和适于插入并固定在有绕组定子铁芯的定子槽内的过线保护部;
所述绕线部包括分别呈环状围绕结构且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外壁齿和若干个内壁齿,以及连接设置在所述外壁齿和内壁齿之间的连接体;其中
在若干个所述外壁齿中部分的外壁齿上分别一体设有接线柱底座,以及在若干个所述外壁齿中部分的外壁齿上分别一体设有与所述接线柱底座错位设置的控制器安装底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齿靠近环状围绕结构的中心设置,而所述外壁齿则远离环状围绕结构的中心设置;以及
所述接线柱底座和控制器安装底座由所述外壁齿背离内壁齿的侧端向背离内壁齿的一侧凸起设置;
所述控制器安装底座背离过线保护部的端面开设有沿着环状围绕结构的轴线方向贯通的安装孔;以及
在所述控制器安装底座背离内壁齿的侧端设有沿着环状围绕结构轴线方向凸起的背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项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底座沿着环状围绕结构的轴线方向设有适于接线柱插入的插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项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适于与所述绝缘骨架的接线柱底座配合的接线柱安装孔,以及适于与所述控制器安装底座配合的控制器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在控制器背离绝缘骨架的侧端面设有的散热结构;
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适于与所述控制器背离绝缘骨架的侧端面固连的适于与所述控制器背离绝缘骨架的侧端面呈仿形结构的基体,以及在所述基体背离控制器的侧端面凸起设有的若干个散热翅片。
CN201922398715.8U 2019-12-27 2019-12-27 直流无刷电机 Active CN210780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8715.8U CN210780324U (zh) 2019-12-27 2019-12-27 直流无刷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8715.8U CN210780324U (zh) 2019-12-27 2019-12-27 直流无刷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0324U true CN210780324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9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98715.8U Active CN210780324U (zh) 2019-12-27 2019-12-27 直流无刷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032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3663A (zh) * 2021-03-03 2021-05-14 郑州轻工业大学 隔爆重型振动电机
WO2023231498A1 (zh) * 2022-06-01 2023-12-07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及电器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3663A (zh) * 2021-03-03 2021-05-14 郑州轻工业大学 隔爆重型振动电机
WO2023231498A1 (zh) * 2022-06-01 2023-12-07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及电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74120B2 (en) Inverter built-in 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
US6081056A (en) Mo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589237B (zh) 泵组件
US10605248B2 (en) External rotor motor with integrated bearing housing and box for control electronics
CN210780324U (zh) 直流无刷电机
US20160248292A1 (en) Electronic control apparatus,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electric fluid pump
CN101646872B (zh) 泵组件
CN107228074B (zh) 电子水泵
CN106640673B (zh) 电驱动泵
CN102044934A (zh) 电机驱动组件
KR102173360B1 (ko) 인버터 일체형 bldc 모터
CN105765829A (zh) 用于电子整流式直流电动机的定子
CN112268004A (zh) 一种大功率无刷电子水泵
CN113193682B (zh) 一种电机定子引出线的绝缘密封结构
WO2012141253A1 (ja) 電動モータ
CN201207593Y (zh) 一种电机用端盖组件及包括该端盖组件的电机
CN210744916U (zh) 防水电缆模块以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模块的无刷电机
CN210985777U (zh) 绝缘骨架、绝缘骨架与控制器集成模块及定子组件
CN109768637B (zh) 外置矩形散热水管和机壳注导热胶的低温升永磁驱动电机
WO2022262787A1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
CN210517962U (zh) 一种电机盖与电机壳体的密封装配结构
CN106655543B (zh)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电驱动泵
CN114362416A (zh) 一种定子外壳绝缘结构及盘式电机
CN106655642B (zh) 电驱动泵以及电驱动泵的组装方法
CN210273661U (zh) 一种防水性能优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