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9180U - 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9180U
CN210779180U CN201922082730.1U CN201922082730U CN210779180U CN 210779180 U CN210779180 U CN 210779180U CN 201922082730 U CN201922082730 U CN 201922082730U CN 210779180 U CN210779180 U CN 210779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connector
conductive terminal
shielding shel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27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皇生
赖小林
尹绪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827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9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9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9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至少两个信号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相对的两个所述信号导电端子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接地导电端子;第一屏蔽壳,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第二屏蔽壳,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其中,所述接地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一屏蔽壳一体化结构,所述信号导电端子、所述接地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第一屏蔽壳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保证屏蔽效果较好的前提下,提高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应用于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1(CN109659772A)公开了一种多通道信号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多个信号导电端子、多个接地导电端子、上外壳和下外壳,所述的多个导电端子通常被定义为信号传输和连接到地电位的两种类型,即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可分为多个信号导电端子和多个接地导电端子,将信号导电端子在排列配置中的顺序定义为第一位置,将接地导电端了在排列配置中的顺序定义为第二位置,通常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是两两相邻的,以达到很好的屏蔽效果,如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导电端子为 11个,S/G(信号对地比)配置为1:1,最外侧为第二位置,与之相邻的是第一位置,所述信号导电端子的数量为5个,所述接地导电端子的数量为6个,只有信号导电端子才需要焊接到芯线上。组装时,将绝缘壳体安装并卡固于所述上外壳内;然后,将导电端子组装到所述绝缘壳体上并固定。
不足之处是:将导电端子一个接一个的组装到绝缘壳体上,费时费力,组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在保证屏蔽效果较好的前提下,提高组装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
至少两个信号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相对的两个所述信号导电端子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接地导电端子;
第一屏蔽壳,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
第二屏蔽壳,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
其中,所述接地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一屏蔽壳一体化结构,所述信号导电端子、所述接地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第一屏蔽壳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信号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一连接部暴露地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接地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和第二连接部暴露地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舌板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焊线接纳部,所述焊线接纳部设有第一连接部定位槽,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暴露地设于所述舌板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屏蔽壳包括连接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化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部连接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二侧部连接有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和所述绝缘本体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还包括线缆固定件,所述线缆固定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线缆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屏蔽壳包括盖部、铆接部、侧部和扣槽,所述盖部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面,所述铆接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铆合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扣部,所述扣槽设置所述侧部上,所述扣部与所述扣槽扣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组装时,先将接地导电端子与第一屏蔽壳为一体化结构,然后将信号导电端子、接地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和所述第一屏蔽壳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这样不需要一个接一个地将信号导电端子或接地导电端子组装到绝缘本体上,减少了组装时间,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个信号导电端子、线缆固定件与线缆的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个信号导电端子、多个接地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和线缆固定件与线缆的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屏蔽壳和多个接地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屏蔽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另外,在本文中,为表述方便,可能会在某些地方将连接器与线缆进行分开表述,但,本文全文所述的多通道信号连接器(简称连接器)并不局限于连接器本身,既可以是单指连接器,也可以指连接器与线缆的连接组合件,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的相应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板到板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10、信号导电端子120、接地导电端子130、第一屏蔽壳140、第二屏蔽壳 150和线缆固定件160。
绝缘本体110是由热塑性树脂构成,通常是低介电常数的高频材料,例如液晶聚合物(LCP),以满足传输高频信号的要求。
如图3和图4所示,绝缘本体110包括舌板部111、焊线接纳部112和扣部113。
舌板部111是在绝缘本体110的表面上突伸形成,舌板部111为U形,其作用是用于与相配合的另一个连接器的插合,实现两个连接器的连接。
舌板部111设有第一接触部定位槽111A和第二接触部定位槽111B。
该第一接触部定位槽111A的数量与信号导电端子120的数量相同,其作用是用于定位下述的第一接触部121。
该第二接触部定位槽111B的数量与接地导电端子130的数量相同,其作用是用于定位下述的第二接触部131。
焊线接纳部112是在绝缘本体110的一侧突伸形成,为板状结构,并设有第一连接部定位槽112A。
该第一连接部定位槽112A的数量与信号导电端子120的数量相同,其作用是对下述的第一连接部123进行定位。
扣部113为两个且分别是在绝缘本体110的两个侧面突伸形成,其截面为三角形,其作用是与下述的扣槽154扣合,实现绝缘本体110与第二屏蔽壳150连接。
信号导电端子120是由金属材料(通常是铜合金)经冲压工艺制成的长条状的信号导电性端子120,本实施例的信号导电端子120为四个,四个信号导电端子120 等间距排列。
如图5至图6所示,信号导电端子120包括第一接触部121、第一固定部122 和第一连接部123。
第一接触部121固定在第一接触部定位槽111A,并暴露地设置在舌板部111 上,第一接触部121用于与相配合的另一个连接器的信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接触,以传递信号和/或电力。
第一固定部122是在信号导电端子120、接地导电端子130、第一屏蔽壳140 和绝缘本体110嵌件成型后固定在绝缘本体110的内部,通过上述结构,信号导电端子120能够稳固的固定在绝缘本体110。
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123是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定位槽112A上,并且通过焊接与线缆200的线芯210电性连接,以传递信号和/或电力。
接地导电端子130是金属材料(通常是铜合金)且为长条状,并且通过金属注射成型与第一屏蔽壳140为一体化结构,本实施例的接地导电端子130为三个,三个接地导电端子130等间距排列。
如图5至图7所示,接地导电端子130包括第二接触部131、第二固定部132 和第二连接部133。
第二接触部131固定在第二接触部定位槽111B,并暴露地设置在舌板部111 上,其用于与相配合的另一个连接器的接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接触,共同起到屏蔽的作用。
第二固定部132是在信号导电端子120、接地导电端子130、第一屏蔽壳140 和绝缘本体110嵌件成型后固定在绝缘本体110的内部,通过上述结构,接地导电端子130能够稳固的固定在绝缘本体110。
第二连接部133是从焊线接纳部112的内部伸出并与下述的连接部141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实现接地导电端子130与第一屏蔽壳140连接,第二连接部133位于相对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23之间,防止第一连接部123之间发生串扰。
第一屏蔽壳140是由金属材料(通常是不锈钢或铜合金)制成,其连接到地电位来起到外屏蔽的作用。
如图7所示,第一屏蔽壳140包括连接部141、第一侧部142、第二侧部143、第一加强部144和第二加强部145。
连接部141为板状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3为一体化结构。
第一侧部142和第二侧部143分别位于在连接部141的两侧,并且垂直于连接部141,第一侧部142和第二侧部143起到对外屏蔽的作用。
第一加强部144是从第一侧部142延伸而成,第一加强部144通过嵌件成型与绝缘本体110固定在一起,其作用是本实用新型与相配合的另一个连接器插合时,起到定位的作用。
第二加强部145是从第二侧部143延伸而成,第二加强部145通过嵌件成型与绝缘本体110固定在一起,其作用是本实用新型与相配合的另一个连接器插合时,起到定位的作用。
第二屏蔽壳150是由金属材料(通常是不锈钢或铜合金)经冲压工艺制成,其连接到地电位来起到外屏蔽的作用。
如图8所示,第二屏蔽壳150包括盖部151、铆接部152、侧部153和扣槽154。
盖部151为板状,其固定在绝缘本体110的底面。
铆接部152与所述连接部141通过铆合方式固定在一起,实现第一屏蔽壳140 与第二屏蔽壳150连接。
侧部153为两个,分别位于盖部151的两侧,并且垂直于盖部151。
扣槽154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侧部153上,扣槽154与扣部113扣合,实现第二屏蔽壳150与绝缘本体110连接。
如图5至图6所示,线缆固定件160位于所述第一侧部142和第二侧部143之间,其通过焊接固定在连接部141上,其用于多个线缆200进行定位和固定,线缆 200通过其屏蔽层收集并电连接到线缆固定件160(可以是焊接或卡位组装等方式) 后形成一个整体。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组装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先将接地导电端子130 与第一屏蔽壳140为一体化结构,然后将信号导电端子120、接地导电端子130、绝缘本体110和所述第一屏蔽壳140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这样不需要一个接一个地将信号导电端子或接地导电端子组装到绝缘本体上,减少了组装时间,提高组装效率。另外,相对的两个信号导电端子12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接地导电端子130,有效地降低相对的两个信号导电端子120之间发生串扰的影响,接地导电端子130起到屏蔽作用。
所述嵌件成型是指在模具内装入预先准备的异材质嵌件后注入树脂,熔融的材料与嵌件接合固化,制成一体化产品的成型工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Claims (8)

1.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
至少两个信号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相对的两个所述信号导电端子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接地导电端子;
第一屏蔽壳,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
第二屏蔽壳,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
其中,所述接地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一屏蔽壳一体化结构,所述信号导电端子、所述接地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第一屏蔽壳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一连接部暴露地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和第二连接部暴露地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舌板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焊线接纳部,所述焊线接纳部设有第一连接部定位槽,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暴露地设于所述舌板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定位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壳包括连接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化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二侧部连接有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和所述绝缘本体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缆固定件,所述线缆固定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线缆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壳包括盖部、铆接部、侧部和扣槽,所述盖部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面,所述铆接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铆合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扣部,所述扣槽设置所述侧部上,所述扣部与所述扣槽扣合。
CN201922082730.1U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Active CN210779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2730.1U CN210779180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2730.1U CN210779180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9180U true CN210779180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9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2730.1U Active CN210779180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91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440A (zh) * 2021-04-28 2021-07-30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440A (zh) * 2021-04-28 2021-07-30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113193440B (zh) * 2021-04-28 2023-01-13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1371B (zh) 电连接器
US96538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prmance
US11444396B2 (en) Board-to-board radio frequency plug and receptacle
US973551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ormance
US9172149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wire management
CN111162396B (zh) 插头连接器组合
CN110729594A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11048927B (zh) 电连接器
CN212485720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US10193262B2 (en)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n insulator wafer
CN210779180U (zh) 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CN214254926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双通道射频连接器组件
CN211404800U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10779300U (zh) 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CN211126362U (zh) 一种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CN106356679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9411921B (zh) 高频大电流usb插座
CN211126181U (zh) 一种双通道射频连接器
CN109037992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648172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7681315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8242339U (zh)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CN218101923U (zh) 高频大电流usb插座
CN216850479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