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3028U - 集热暖模设备 - Google Patents

集热暖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3028U
CN210773028U CN201920881464.6U CN201920881464U CN210773028U CN 210773028 U CN210773028 U CN 210773028U CN 201920881464 U CN201920881464 U CN 201920881464U CN 210773028 U CN210773028 U CN 210773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warm
fluid
mol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14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红光
陈国庆
吕祖雷
王军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Premium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Premium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Premium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Premium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814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3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3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3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设备本体、一储液罐、一热交换器以及一导液组件,其中所述储液罐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供存储暖模液,其中所述导液组件形成一送液通道和一回液通道,其中所述送液通道被设置引导所述储液罐中的所述暖模液至所述回液通道,其中所述回液通道被设置连通于所述储液罐,其中所述热交换器被以能够与位于所述送液通道和所述回液通道中的所述暖模液热交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送液通道和所述回液通道。

Description

集热暖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模具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集热暖模设备。
背景技术
模具如射出成型模具、导光板模具、连接器摸模具、光学镜片模具等在工作之前,如果不进行预热将会使模具的使用寿命急剧降低。经过试验表明,大多数所述模具在未经预热就进行工作,则所述模具的工作寿命大概是为十万次制模。而如果对模具进行预热再进行工作,则模具的使用寿命能达到四十万次制模。主要原因在于未经预热的所述模具在工作时会因为局部位置因温度差异较大而容易开裂,开裂后的所述模具无法被用于制作合格的产品。
现有技术中大多都采用热油预热的方式对所述模具进行预热。因此,通常需要在所述模具需要预热之前,对油进行加热。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电热的方式对油进行加热。一方面,工厂的模具通常较多,因此需要多台采用热油预热方式对模具预热的设备。多台这样的设备工作将会消耗大量的电能。据不完全统计,单台这样的设备一年的用电量所达到的费用高达近百万之多,这无疑给工厂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另外一方面,为节省电能,通常情况下所述模具不工作时,所述设备也将停止对油进行加热,这样就会导致设备中的油温回到常温。当需要使用所述模具进行制模时,则又需要重新开启采用热油预热的方式对所述模具进行预热的设备。而该设备对油进行加热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将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但是如果长期将该设备开启,而使油温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将不得不浪费电能。
换句话说,现有技术中采用热油预热的方式对所述模具进行预热的设备无法在不浪费电能的情况下保证该设备中的油温保持在一定的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能够节约大量的电能,从而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能够在不浪费电能的情况下使暖模液保持恒温,以供预热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能够利用热交换的方式对所述暖模液进行加热,从而节省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能够在不消耗电能的情况下提供恒温的所述暖模液,从而能够随时为所述模具预热,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能够自动地调整所述暖模液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能够利用工厂熔炉中产生的热而加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中的所述暖模液,从而使能源得以被充分地利用。
为到达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
一设备本体;
一储液罐,其中所述储液罐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供存储暖模液;
一热交换器,供收集热源中的热量;和
一导液组件,其中所述导液组件形成一送液通道和一回液通道,其中所述送液通道被设置引导所述储液罐中的所述暖模液至所述回液通道,其中所述回液通道被设置连通于所述储液罐,其中所述热交换器被以能够与位于所述送液通道和所述回液通道中的所述暖模液热交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送液通道和所述回液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增压组件,其中所述增压组件包括一第一增压泵,其中所述第一增压泵被设置于所述送液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温控组件,其中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一液温检测器、一送液阀以及一控制器,其中所述液温检测器以能够检测所述暖模液的温度,其中所述送液阀被设置于所述送液通道,其中所述液温检测器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送液阀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液温检测器检测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高于一预设值时,所述送液阀被所述控制器控制自动地关闭,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液温检测器检测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小于等于一预设值时,所述送液阀被所述控制器控制自动地开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冷液组件,其中所述冷液组件包括一冷凝器和一冷液阀,其中所述导液组件包括一冷液通道,其中所述冷液通道被连通所述储液罐,供引导所述暖模液至所述冷凝器后回到所述储液罐,其中所述冷液阀被设置于所述冷液通道,其中所述冷凝器被以能够与位于所述冷液通道中的所述暖模液热交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其中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冷液阀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冷媒导通件和一冷媒阀,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设有一冷媒进口和一冷媒出口,其中所述冷媒阀被设置于所述冷媒导通件,并且所述冷媒导通件被设置连通所述储液罐和所述冷凝器,并且所述冷媒导通件分别与所述冷媒进口和所述冷媒出口对接,其中所述冷媒阀被可控制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减压组件,其中所述减压组件包括一备用罐和一液压阀,其中所述导液组件形成一降压通道,其中所述降压通道被连通于所述备用罐和所述储液罐,其中所述液压阀被设置于所述降压通道,并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液位探测组件,其中所述液位探测组件以能够检测所述暖模液在所述储液罐中的液位的方式连通于所述备用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导液组件形成一暖液通道,其中所述增压组件包括一第二增压泵,其中所述暖液通道被连通于所述储液罐,供引导所述暖模液流向需要被预热的模具后回到所述储液罐,其中所述第二增压泵被设置于所述暖液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增压泵和所述第二增压泵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送液阀和所述液压阀分别被实施为一电磁阀。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集热暖模设备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预热一模具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加热暖模液时暖模液流动示意图。
图6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为降低过热暖模液时暖模液流动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部分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图1至图7,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集热暖模设备将在以下被详细阐述,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被设置能够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将所述集热暖模设备中的所述暖模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以供对至少一模具预热。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中的所述暖模液可以被设置为水或油等,本实用新型不受此方面的限制,优选地,所述暖模液被实施为油。
具体地,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设备本体10、一储液罐20以及一热交换器30。所述储液罐20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10。所述热交换器30被设置连通于所述储液罐20。所述热交换器30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10外,供与一热源进行热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储液罐20中存储有一定量的所述暖模液。进一步地,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导液组件40,其中所述导液组件40形成一送液通道401 和一回液通道402。所述导液组件40的所述送液通道401被设置连通于所述储液罐20和所述热交换器30,以使位于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经由所述送液通道401流向所述热交换器30。所述回液通道402被设置连通于所述流回所述热交换器30,以使处于所述热交换器30中与热源交换后的所述暖模液得以被导回所述储液罐20。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所述热交换器30处于热源环境中时,所述热交换器30将自动地将热源中的热量传递中所述送液通道401中的所述暖模液,从而使得位于所述送液通道401中的所述暖模液得以被加热。换句话说,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中的所述暖模液能够通过所述热交换器30与所述热源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得以被加热。由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无需利用电能对所述暖模液进行加热,从而能够为厂家节约大量的电能,进而为厂家节省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对所述暖模液进行加热而为小型厂家一年节省的电费成本高达几百万。因此,使用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将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另外一方面,由于所述集热暖模设备无需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对所述暖模液进行加热,因此,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能够节省大量的电能。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所述热交换器30,其中每个所述热交换器30被连通于所述储液罐20,并且被布置在独立的热源环境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热源环境可以是指工厂中任何能够产生高于常温的环境。例如,工厂中的熔炉、工厂中的热水池等,本实用新型不受此方面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集热暖膜设备包括一增压组件50。所述增压组件50包括一第一增压泵51,其中所述第一增压泵51被连通于所述导液组件40形成的所述送液通道401,以加速位于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快速地流向所述热交换器30,以加快加热所述暖模液的速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还包括一温控组件60。所述温控组件60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10,以能够保持所述储液罐20中所述暖模液的温度值一预设值。
具体地,所述温控组件60包括至少一液温检测器61、至少一送液阀62以及一控制器63。优选地,所述控制器63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10。所述液温检测器61被设置能够检测所述集热暖模设备中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所述液温检测器61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储液罐20,也可以被设置于连通所述储液罐20的所述导液组件40,本实用新型不受此方面的限制。
所述送液阀62被设置于所述导液组件40形成的所述送液通道401,并且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63。所述液温检测器61被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器63。所述控制器63能够根据所述液温检测器61检测到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和设定的所述暖模液达到的最高温度,自动地控制所述送液阀62。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增压泵51也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63。
比如说的,当经过所述热交换器30的所述暖模液通过热交换的方式被加热后达到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所述暖模液达到的最高温度时,所述液温检测器61能够检测到所述暖模液的温度,并传送至所述控制器63。所述控制器63根据所述液温检测器61检测到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控制所述送液阀62保持与所述送液通道401连通的状态,并且控制所述第一增压泵51持续地工作,从而使得位于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能够持续地通过所述送液通道401被导向所述热交换器30进行热交换。随着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被持续地加热,而使得所述暖模液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所述暖模液达到的最高温度时,所述控制器63根据所述液温检测器61监测到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而自动地控制所述送液阀62阻断所述送液通道401,并且控制所述第一增压泵51关闭,进而使得所述暖模液保持在所述存液罐20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存液罐20被实施为一保温管,以能够防止位于所述存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通过所述存液罐20的罐壁散热。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借助所述温控组件60,进而能够防止所述集热暖模设备中的所述暖模液过热。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冷液组件70。所述导液组件40形成一冷液通道403。所述冷液组件70被设置能够与所述冷液通道403中的所述暖模液热交换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10,以在所述集热暖模设备中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所述暖模液达到的最高温度时,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对所述暖模液进行降温。
具体地,所述冷液组件70包括一冷凝器71和一冷媒导通件72。所述冷媒导通件72被设置连通所述冷凝器71和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外的一冷媒供应设备,和将所述冷液通道403中的所述暖模液热交换后的冷媒导向所述冷媒供应设备。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媒被实施为液体。更优选地,所述冷媒被实施为水。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设备本体10形成一冷媒进口101和一冷媒出口102,其中所述冷媒导通件72分别通过所述冷媒进口101与所述冷凝器71 和所述冷媒供应设备导通以及通过所述冷媒出口102与所述冷凝器71和所述冷媒供应设备导通。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凝器71的型号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本实用新型不受此方面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借助所述冷液组件70,进而能够防止所述存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过热。更重要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借助所述热交换器30和所述冷液组件70的配合作用,从而能够使位于所述冷液组件70中的所述暖模液能够稳定地保持在适于为模具预热的一温度范围内。此外,由于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能够在浪费电能的前提向,持续地将所述暖模液保持在对应的所述温度范围,进而到达了节能减少成本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使得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能够做到亟需急用的效果,进而提高工作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冷液组件70包括一冷液阀73。所述冷液阀73被设置于所述导液组件40形成的所述冷液通道403。并且所述冷液阀73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63。优选地,所述冷液组件70进一步包括一冷媒阀74。所述冷媒阀 74被设置连通于所述冷媒导通组件72,并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63。
当经过所述热交换器30的所述暖模液通过热交换的方式被加热后达到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所述暖模液达到的最高温度时,所述液温检测器61能够检测到所述暖模液的温度,并传送至所述控制器63。所述控制器63根据所述液温检测器 61检测到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控制所述送液阀62保持与所述送液通道401连通的状态,并且控制所述第一增压泵51持续地工作,从而使得位于所述储液罐20 中的所述暖模液能够持续地通过所述送液通道401被导向所述热交换器30进行热交换。相应地,所述控制器63控制所述冷液阀73关闭,以避免被加热的所述暖模液被导向所述冷凝器71而被冷却。此外,所述控制器63控制所述冷媒阀 74关闭,以阻止外接的所述冷媒供应装置向所述冷凝器71提供冷媒。
随着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被持续地加热,而使得所述暖模液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所述暖模液达到的最高温度时,所述控制器63根据所述液温检测器61监测到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而自动地控制所述送液阀62阻断所述送液通道 401,并且控制所述第一增压泵51关闭,进而使得所述暖模液保持在所述存液罐 20中。
由于在所述送液阀62被关闭时,部分位于所述送液通道401中的所述暖模液尚未通过所述回液通道402而回到所述储液罐20,因此,在所述送液阀62被控制关闭时,所述暖模液的温度会超过所述稳定范围。因此,需要进一步对位于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降温,以使位于所述储液罐20中所述暖模液能够保温至符合所述温度范围。
随后,所述冷液阀73和所述冷凝器71被所述控制器63控制打开。此外,所述控制器63控制所述冷媒阀74也被控制打开,以允许外接的所述冷媒供应装置向所述冷凝器71提供冷媒,进而使得位于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得以被导向所述冷凝器71降温。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借助所述冷液组件70和所述温控组件60,使得位于所述集热暖模设备中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能够被保持在所述温度范围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液组件40进一步形成一暖液通道404。所述暖液通道 404被连通于所述储液罐20,以将位于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导出至需要预热的模具,并在所述暖模液通过热交换的方式预热需要被预热的模具后,导回所述储液罐20。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所述暖模液被导向需要被预热的模具后,位于所述暖液通道404中的所述暖模液由于与所述模具进行热交换而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所述暖模液回到所述储液罐20后,一旦低于预设的所述温度范围,则所述温控组件60的所述控制器63对应地控制所述第一增压泵51和所述送液阀62,以将稳定降低后的所述暖模液导向所述热交换器30加热。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增压组件50包括一第二增压泵52。所述第二增压本52被设置于连通于所述暖液通道404,以能够加速位于所述储液罐20 中的所述暖模液流向需要被预热的所述模具,进而加快预热所述模具。
更进一步地,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还包括一减压组件80。所述减压组件80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10,以在所述储液罐20中所述暖模液的温度过高而压强多高时,自动地通过增大所述暖模液所在环境的体积而降低所述暖模液所处环境的压强。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减压组件80包括一备用罐81和一液压阀 82。所述导液组件40形成一降压通道405,其中所述备用罐81通过所述降压通道405被连通于所述储液罐20。所述液压阀82被设置于所述导液组件40形成的所述降压通道405,并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63,以使所述备用罐81 能够在所述液压阀82被打开时,被控制与所述储液罐20导通。
具体地,当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过高时,所述储液罐中的所述暖模液将会发生膨胀。此时所述液压阀82受到的位于所述储液罐中所述暖模液的压力达到一预定值时,被所述控制器63控制而打开,进而使得位于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所处的环境体积增加,进而使得所述暖模液得以通过所述降压通道405而流向所述备用罐81。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设置了所述减压组件 80,进而能够使得所述集热暖模设备中不会因为液压过高而发生爆炸事故。另外也能够避免所述储液罐20长期因所处环境压强过高而减少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所述集热暖模设备还包括一液位探测组件90。所述液位探测附件被设置通过所述备用罐81而深入所述储液罐20,以检测所述暖模液在所述储液罐20和所述备用罐81中的液位。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送液阀62、所述冷液阀73以及所述液压阀82被实施为一电磁阀,并且所述送液阀62、所述冷液阀 73以及所述液压阀82的型号种类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本实用新型不受此方面的限制。此外,所述控制器63的型号和种类也非本实用新型重点,本实用新型不受此方面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集热暖模设备的工作方法,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引导位于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流向所述热交换器30;和
(B)通过与所述热交换器30所处环境中热源热交换的方式,暖热所述暖模液。
进一步地,所述集热暖模设备的工作方法还包括步骤:
(C)在所述暖模液的温度超过一预设的温度时,通过所述冷液组件70,降低所述暖模液的温度。具体地,所述步骤(C)包括步骤:
(C1)检测所述暖模液的温度;和
(C2)在所述暖模液的温度超过一预设的温度时,通过与所述冷凝器71所处环境中热源热交换的方式,降低所述暖模液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集热暖模设备的工作方法还包括步骤:
(D)在所述暖模液的压强高于一预设值时,通过增大所述暖模液所处环境的体积,降低所述暖模液的压强。具体地,所述步骤(D)包括步骤:
(D1)在所述暖模液的压强高于一预设值时,自动地打开所述液压阀82,以允许位于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经过连通所述储液罐20和所述备用罐 8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模具的预热方法,其中所述模具的预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引导位于所述储液罐20中的所述暖模液流向所述热交换器30;
(b)通过与所述热交换器30所处环境中热源热交换的方式,暖热所述暖模液;和
(c)通过引导所述暖模液至需要被预热的模具,以热交换的方式预热所述模具。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集热暖模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
一设备本体;
一储液罐,其中所述储液罐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供存储暖模液;
一热交换器,供收集热源中的热量;和
一导液组件,其中所述导液组件形成一送液通道和一回液通道,其中所述送液通道被设置引导所述储液罐中的所述暖模液至所述回液通道,其中所述回液通道被设置连通于所述储液罐,其中所述热交换器被以能够与位于所述送液通道和所述回液通道中的所述暖模液热交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送液通道和所述回液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增压组件,其中所述增压组件包括一第一增压泵,其中所述第一增压泵被设置于所述送液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温控组件,其中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一液温检测器、一送液阀以及一控制器,其中所述液温检测器以能够检测所述暖模液的温度,其中所述送液阀被设置于所述送液通道,其中所述液温检测器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送液阀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液温检测器检测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高于一预设值时,所述送液阀被所述控制器控制自动地关闭,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液温检测器检测的所述暖模液的温度小于等于一预设值时,所述送液阀被所述控制器控制自动地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冷液组件,其中所述冷液组件包括一冷凝器和一冷液阀,其中所述导液组件包括一冷液通道,其中所述冷液通道被连通所述储液罐,供引导所述暖模液至所述冷凝器后回到所述储液罐,其中所述冷液阀被设置于所述冷液通道,其中所述冷凝器被以能够与位于所述冷液通道中的所述暖模液热交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其中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冷液阀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冷媒导通件和一冷媒阀,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设有一冷媒进口和一冷媒出口,其中所述冷媒阀被设置于所述冷媒导通件,并且所述冷媒导通件被设置连通所述储液罐和所述冷凝器,并且所述冷媒导通件分别与所述冷媒进口和所述冷媒出口对接,其中所述冷媒阀被可控制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减压组件,其中所述减压组件包括一备用罐和一液压阀,其中所述导液组件形成一降压通道,其中所述降压通道被连通于所述备用罐和所述储液罐,其中所述液压阀被设置于所述降压通道,并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包括一液位探测组件,其中所述液位探测组件以能够检测所述暖模液在所述储液罐中的液位的方式连通于所述备用罐。
8.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导液组件形成一暖液通道,其中所述增压组件包括一第二增压泵,其中所述暖液通道被连通于所述储液罐,供引导所述暖模液流向需要被预热的模具后回到所述储液罐,其中所述第二增压泵被设置于所述暖液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增压泵和所述第二增压泵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集热暖模设备,其中所述送液阀和所述液压阀分别被实施为一电磁阀。
CN201920881464.6U 2019-06-12 2019-06-12 集热暖模设备 Active CN210773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1464.6U CN210773028U (zh) 2019-06-12 2019-06-12 集热暖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1464.6U CN210773028U (zh) 2019-06-12 2019-06-12 集热暖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3028U true CN210773028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6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1464.6U Active CN210773028U (zh) 2019-06-12 2019-06-12 集热暖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30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5643A (zh) * 2019-06-12 2019-09-27 宁波普锐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集热暖模设备及其工作方法和模具的预热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5643A (zh) * 2019-06-12 2019-09-27 宁波普锐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集热暖模设备及其工作方法和模具的预热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73028U (zh) 集热暖模设备
CN110243607B (zh) 一种发动机性能试验台架机油温度控制系统
CN101537335A (zh) 一种控制反应釜加热或冷却的温控装置
CN101592356A (zh) 分体式电加热水箱
CN210999871U (zh)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塑料件加工用的环保型模温机
CN110285643A (zh) 集热暖模设备及其工作方法和模具的预热方法
CN214672762U (zh) 一种加热式液冷板结构
CN210601057U (zh) 由同一热源为多个需能设备供能的温控装置
CN210375702U (zh) 发动机性能试验台架机油温度控制系统
CN210014561U (zh) 一种蓄热式节能加热系统及光伏组件层压设备
CN207481609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热量调节控制系统
CN202986029U (zh) 注塑机之降温装置
CN220812515U (zh) 一种汽车锻件余温淬火温控装置
CN112963283B (zh) 一种发动机预热系统及其预热方法
CN202660631U (zh) 太阳能与电热水器组合供热装置
CN102305431B (zh) 综合热交换机组
CN214536847U (zh) 成型设备及其换热装置
CN213469537U (zh) 一种模温机
CN217573949U (zh) 一种用于调整模具温度的回形针式加热管模温机
CN2388545Y (zh) 恒温加热式电热水器
CN213450741U (zh) 一种用于三槽碳氢真空清洗机的真空泵机构
CN218210319U (zh) 一种用于冷冻油预升温的油路循环降温系统
CN220482304U (zh) 一种带有压力控制的水循环模温机
CN219190954U (zh) 一种非接触式外加热模具控温装置
CN217616451U (zh) 一种速热式电热高压Tray清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