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1024U - 一种布草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布草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41024U CN210741024U CN201920900884.4U CN201920900884U CN210741024U CN 210741024 U CN210741024 U CN 210741024U CN 201920900884 U CN201920900884 U CN 201920900884U CN 210741024 U CN210741024 U CN 2107410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n
- heat exchanger
- superheated steam
- absorption
- st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布草干燥系统,布草干燥系统包括布草烘干子系统,布草烘干子系统包括布草烘干室,布草烘干室设有布草入口和布草出口,布草烘干子系统还设有过热蒸汽循环风机和过热蒸汽加热器,布草烘干室还设有过热蒸汽入口和过热蒸汽出口,过热蒸汽出口通过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过热蒸汽循环风机连接,过热蒸汽循环风机通过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过热蒸汽加热器连接,过热蒸汽加热器通过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布草烘干室的过热蒸汽入口连接;过热蒸汽循环风机还连接有用于将从布草蒸发出的二次蒸汽排出的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本实用新型的布草干燥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低的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工程的布草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过热蒸汽的布草烘干技术和基于饱和蒸汽的布草烫平技术的布草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洗涤行业中的布草烘干和烫平系统,通常采用蒸汽或者电力加热大量的外界空气,然后用热空气对布草进行烘干,随着烘干后湿空气的排放,两部分热量会被排放掉。一是由于排放的湿空气的温度高于外界空气的温度,所以湿空气具有的大量显热被排放掉了;二是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气具有的大量潜热随着湿空气被排放掉了。而采用饱和蒸汽进行烫平的布草烫平系统由于是开放式的,烫平时产生的二次蒸汽并没有被收集,所以从布草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具有的大量潜热也被排放掉。因此,现有的布草烘干和烫平系统的能耗极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草干燥系统,通过采用闭路循环的过热蒸汽替代热空气在隔绝外界空气渗入的条件下对布草进行烘干,同时采用饱和蒸汽在隔绝外界空气渗入的条件下对布草进行烫平,并对布草烘干和烫平时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进行收集,然后作为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和蒸发热源进行有效利用,从而达到了大幅度降低布草干燥和烫平系统能耗的目的。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布草干燥系统,包括布草烘干子系统,所述布草烘干子系统包括布草烘干室,所述布草烘干室设有布草入口和布草出口,所述布草烘干子系统还设有过热蒸汽循环风机和过热蒸汽加热器,所述布草烘干室还设有过热蒸汽入口和过热蒸汽出口,所述过热蒸汽出口通过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吸气口连接,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排气口通过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过热蒸汽加热器的入口连接,过热蒸汽加热器的出口通过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布草烘干室的过热蒸汽入口连接;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排气口还连接有用于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排出的第1 二次蒸汽排出管道。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地,其中在连接布草烘干室的过热蒸汽出口与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吸气口的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一节流阀或者背压阀,用于将布草干燥腔室的压力保持在大气压力以上。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布草烘干室或者第一节流阀或者背压阀的上游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通过调节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功率、或者/以及第一节流阀或者背压阀、或者/以及二次蒸汽的流量调节阀,使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0.01~2kPa,进而使得外界空气不能通过所述布草烘干室的布草入口和布草出口进入到布草烘干室中。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布草干燥系统还包括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所述发生器设有发生换热器,冷凝器设有冷凝换热器,蒸发器设有蒸发换热器,吸收器设有吸收换热器,所述发生器和冷凝器通过第一工质蒸气通道连通,所述蒸发器和吸收器通过第二工质蒸气通道连通,所述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设有吸收溶液循环管道,用于使吸收溶液在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所述吸收溶液循环管道上设有溶液热交换器,用于发生器输出的低温的浓吸收溶液与吸收器输出的高温稀吸收溶液进行换热,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设有冷凝工质循环管道,用于将冷凝器中的冷凝工质导入蒸发器,所述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与所述发生换热器和蒸发换热器的入口连接,用于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作为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发生热源和蒸发热源导入到所述的发生换热器和蒸发换热器中。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布草干燥系统还包括吸收/压缩复合式高温热泵子系统,所述高温热泵子系统包括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分系统和蒸气压缩式热泵分系统,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分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换热器,蒸发器设有蒸发换热器,吸收器设有吸收换热器,所述发生器和冷凝器通过第一工质蒸气通道连通,所述蒸发器和吸收器通过第二工质蒸气通道连通,所述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设有吸收溶液循环管道,用于使吸收溶液在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所述吸收溶液循环管道上设有溶液热交换器,用于发生器输出的低温的浓吸收溶液与吸收器输出的高温稀吸收溶液进行换热,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设有冷凝工质管道,用于将冷凝器中的冷凝工质导入蒸发器;
所述发生器包括吸收溶液闪蒸腔室、第一吸收溶液喷淋装置、第一吸收溶液喷淋管道、第一吸收溶液喷淋泵以及发生换热器,发生换热器设于吸收溶液闪蒸腔室的外部,第一吸收溶液喷淋装置设于吸收溶液闪蒸腔室内的上部,第一吸收溶液喷淋装置与设于吸收溶液闪蒸腔室外部的第一吸收溶液喷淋管道连接,吸收溶液喷淋泵设于第一吸收溶液喷淋管道上,第一吸收溶液喷淋管道将吸收溶液闪蒸腔室内的吸收溶液输送至第一吸收溶液喷淋装置进行喷淋,第一吸收溶液喷淋管道与发生换热器的冷流体侧连接;
所述蒸气压缩式热泵分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式冷凝器、节流阀、压缩式蒸发器和制冷剂循环管道,其中,所述蒸气压缩式热泵子系统以所述冷凝换热器为其压缩式蒸发器,以所述发生换热器为压缩式冷凝器,所述压缩机排气口侧的制冷剂循环管道与发生换热器的热流体侧连接,所述节流阀下游的制冷剂循环管道与所述冷凝换热器的入口连接,冷凝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吸气口侧的制冷剂循环管道连接;
所述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与所述蒸发换热器的入口连接,用于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作为所述吸收式热泵分系统的蒸发热源导入到所述蒸发换热器中。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排气口的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所述吸收换热器的入口连接,吸收换热器出口通过过热蒸汽管道与所述过热蒸汽加热器的入口连接,将所述吸收器产生的高温热量用于预热过热蒸汽。
进一步地,其中在连接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排气口与过热蒸汽加热器的过热蒸汽管道上还设有过热蒸汽预热器,所述过热蒸汽预热器的热侧流体入口通过饱和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吸收换热器出口连接,将所述吸收换热器中产生的饱和蒸汽作为所述过热蒸汽的预热热源导入到过热蒸汽预热器的热流体侧。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布草干燥系统还包括布草烫平子系统,所述布草烫平子系统包括烫平圆筒和烫平室,所述烫平圆筒设有蒸汽入口、冷凝水排出管道和疏水阀,所述烫平室设有布草入口、布草出口及第2 二次蒸汽出口,所述布草烫平室设有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烫平室的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上设有第二节流阀或者背压阀,用于将烫平室的压力保持在大气压力以上,使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到烫平室中。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布草烫平室或者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上的第二节流阀的上游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节流阀或者背压阀,使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0.01~ 2kPa。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与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发生换热器和蒸发换热器的入口连接,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作为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发生和蒸发热源导入到所述的发生换热器和蒸发换热器中;所述烫平圆筒的蒸汽入口通过饱和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吸收换热器出口连接,将所述吸收换热器中产生的饱和蒸汽作为布草烫平热源导入到所述烫平圆筒中。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与所述吸收/压缩复合式高温热泵子系统的蒸发换热器的入口连接,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作为所述高温热泵子系统的蒸发热源导入到所述的蒸发换热器中;所述烫平圆筒的蒸汽入口通过饱和蒸汽管道与所述高温热泵子系统的吸收换热器出口连接,将所述吸收换热器中产生的饱和蒸汽作为布草烫平热源导入到所述烫平圆筒中。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布草烘干室中布草的流向与过热蒸汽的流向相反。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的过热蒸汽加热器为燃气热风炉或者电热风炉。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布草干燥系统没有了湿空气的排放,且由于烘干腔体和烫平腔体保持微正压,所以既没有大量蒸汽从所述腔室漏出也很少有空气进入腔室与蒸汽混合。这样,从布草蒸发出来的大部分的二次蒸气在几乎没有空气混入的条件下得到了收集,从而避免了其饱和温度的明显下降,使得其具有的潜热能够在更高的温度品位下通过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布草干燥系统的能耗与现有的布草干燥系统相比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本实用新型烘干腔体的微正压是通过利用过热蒸汽循环风机提供的压力,并通过调节设置于过热蒸汽出口的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上的节流阀或者背压阀和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上的流量调节阀来实现的,而本实用新型烫平室的微正压是通过调节设置于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上的第二节流阀或者背压阀来实现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以保持布草烘干室和烫平室始终处于微正压,所以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采用密闭的布草烘干室和烫平室,也可以采用进行布草连续烘干烫平的、即布草连续进出或半连续进出烘干室和烫平室的非密闭烘干室和烫平室。
还有,由于过热蒸汽的热导率和比热容等热力性质明显优于空气,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布草干燥系统与现有的布草干燥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干燥能力,因而也更加高效,同时设备也可以做得更加紧凑。
对于没有天然气供应或者天然气价高而电费便宜的地方,通过采用吸收/压缩复合式高温热泵子系统和电热风炉,可明显降低布草干燥的运行成本。
再有,由于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气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得到了冷凝和回收,而该回收水可以循环至布草洗涤机作为洗涤用水加以利用,因而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节水和减排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一种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一种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一种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一种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一种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申请中所述的“微正压”指的是高于大气压力。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一种布草干燥系统,包括:
布草烘干子系统,所述布草烘干子系统包括布草烘干室100、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和过热蒸汽加热器120;
所述布草烘干室100设有布草入口101和布草出口102;
所述布草烘干室100还设有过热蒸汽入口103和过热蒸汽出口 104;
所述过热蒸汽出口104通过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吸气口连接,所述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排气口通过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过热蒸汽加热器120的入口连接,所述过热蒸汽加热器120的出口通过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布草烘干室100的过热蒸汽入口103连接;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排气口还连接有用于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排出的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所述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12,用于保证过热蒸汽的循环流量基本稳定。
另外,还在连接布草烘干室100的过热蒸汽出口104与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吸气口的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一节流阀105或者背压阀105,用于将布草烘干室的压力保持在大气压力以上,使得外界空气不能通过所述布草烘干室100的布草入口101和布草出口102 进入到布草烘干室100中。
所述布草烘干室100或者节流阀105的上游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106,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节流阀105或者背压阀105,使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06显示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0.01~2kPa。
所述布草烘干室100内还设有用于将布草持续推进的布草推进装置107。
所述布草烘干室100中布草的流向与过热蒸汽的流向相反,以强化过热蒸汽与布草之间的换热。
所述的过热蒸汽加热器120为燃气热风炉或者电热风炉。对于没有天然气供应或者天然气价高而电费便宜的地方,通过采用电热风炉,可明显降低布草干燥的运行成本。
采用上述布草干燥系统,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布草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布草置于布草烘干室100;
其中,布草烘干室100可以实施为封闭式的和非封闭式的,例如,以封闭式为例,步骤S1具体为:将布草置于封闭的布草烘干室100,即将布草置于布草烘干室100后,布草入口101和布草出口102进行封闭处理。以非封闭式为例,将布草从布草入口101通过布草推进装置107连续进料并输送至布草出口102并连续出料,布草入口101和布草出口102不进行封闭处理。
S2.开启过热蒸汽的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和过热蒸汽加热器120,使过热蒸汽加热器120产生过热蒸汽并使其流经布草;
具体实施时,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开启后,其中,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循环风向可以与布草的流向相反,以使过热蒸汽与布草的流向相反。
S3.将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从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排出。
实施中,具体在对二次蒸汽从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排出操作中,可以通过控制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上的阀门,如流量调节阀112来实现。
S4.通过调节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功率、或者/以及第一节流阀或者背压阀、或者/以及二次蒸汽的流量调节阀,使布草烘干室处于微正压的状态,进而使得外界空气不能通过所述布草烘干室100的布草入口和布草出口进入到布草烘干室100中。
具体的,在连接布草烘干室100的过热蒸汽出口104与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吸气口的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一节流阀105或者背压阀105;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节流阀105或者背压阀105的开度,以使布草烘干室100内的压力大于布草烘干室外的压力。例如,布草烘干室100内的压力可大于布草烘干室100外的环境压力0.01~2kPa,使布草烘干室100内保持微正压状态。
实施例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包括发生器20、冷凝器21、蒸发器11和吸收器10;
所述发生器20设有发生换热器25,冷凝器21设有冷凝换热器26,蒸发器11设有蒸发换热器16,吸收器10设有吸收换热器15,所述发生器20和冷凝器21通过第一工质蒸气通道22连通,所述蒸发器11 和吸收器10通过第二工质蒸气通道12连通。
由于吸收器10和发生器20的工作温度不同,吸收器需要较低的温度,而发生器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本实施例在所述吸收器10和发生器20之间设有溶液循环管道31,用于使吸收溶液在吸收器10和发生器20之间进行循环,所述溶液循环管道31上设有溶液热交换器36,用于发生器20输出的低温的浓吸收溶液与吸收器10输出的高温稀吸收溶液进行换热。
所述蒸发器11和冷凝器21之间设有冷凝工质循环管道32,用于将冷凝器21中的冷凝工质导入蒸发器11。
蒸发热源通过蒸发换热器16使工质蒸发为工质蒸气。该工质蒸气通过第二工质蒸气通道12进入到吸收器10内,从而被吸收器10内的高浓度的吸收溶液所吸收,并释放高温的吸收热,所述吸收溶液得到稀释。
发生热源通过发生换热器25使吸收溶液中的一部分工质蒸发为工质蒸气,从而发生器中的吸收溶液得到浓缩。该工质蒸气通过第一工质蒸气通道22进入到冷凝器21内,然后被冷却水冷凝为冷凝工质,冷凝工质通过冷凝工质循环管道上的冷凝工质循环泵37输送到蒸发器 11中。
所述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分别与所述发生换热器25的入口和蒸发换热器16的入口连接,用于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作为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发生热源和蒸发热源分别导入到所述的发生换热器25和蒸发换热器16中。
所述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与所述发生换热器25的二次蒸汽管道46和蒸发换热器16的二次蒸汽管道44连接。所述发生换热器25 上设置有发生换热器出口47,所述蒸发换热器16上设置有蒸发换热器出口45,所述冷凝换热器26上分别设置有冷凝换热器入口27和冷凝换热器出口28,所述吸收换热器15上分别设置有吸收换热器入口17 和吸收换热器出口18。所述冷凝工质循环管道32上设置有冷凝工质循环泵37;所述溶液循环管道31上设有节流阀35。所述蒸发换热器16 内的上部设置有蒸发器喷淋装置14。
所述蒸发器11还设有蒸发器喷淋管道,用于将蒸发器11的底部的液态工质输送到顶部,从而使蒸发器11内的冷凝工质进行循环,提高换热效率。另外,还在蒸发器喷淋管道和溶液循环管道31上分别设置了工质喷淋泵33和溶液循环泵34。所述工质喷淋泵33将蒸发器11 内的冷凝工质由工质喷淋管道导入蒸发器喷淋装置14,蒸发器喷淋装置14将冷凝工质在蒸发器11内喷淋。溶液循环管道31将吸收溶液由发生器20导入吸收器10。发生器20通过溶液循环管道31连接吸收器 10内的吸收器喷淋装置13。吸收器10通过溶液循环管道31连接发生器20内的发生器喷淋装置23。
采用上述布草干燥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布草干燥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布草干燥方法在步骤S4之后还包括:
S5.在发生器20中利用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提供的一部分二次蒸汽加热吸收溶液,产生工质蒸气同时浓缩吸收溶液,并将所产生的工质蒸气引入到冷凝器21,所述的浓缩后吸收溶液通过溶液循环管道31被输出至吸收器10中;
S6.在冷凝器21中冷凝上述发生器20产生的工质蒸气,并将冷凝工质输送至蒸发器11中;
S7.在蒸发器11中利用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提供的另一部分二次蒸汽加热上述的冷凝工质使其蒸发为工质蒸气,并将所产生的工质蒸气引入到吸收器10中;
S8.在吸收器10中的吸收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11的工质蒸气并产生吸收热,吸收溶液被稀释,稀释后的吸收溶液通过吸收器10和发生器20之间设置的溶液循环管道31输送到发生器20中;
S9.一部分二次蒸汽在发生换热器25内冷凝形成冷凝水,该冷凝水经发生换热器出口47向外输出;另一部分二次蒸汽在蒸发换热器16 内冷凝形成冷凝水,该冷凝水经蒸发换热器出口45向外输出。
较佳的,通过溶液热交换器36对从发生器20输出的吸收溶液与从吸收器10输出的吸收溶液进行换热。
这样,从布草烘干室蒸发出来的大部分的二次蒸气在几乎没有空气混入的条件下得到了收集,从而避免了其饱和温度的明显下降,使得其具有的潜热能够在更高的温度品位下通过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得到充分的利用。此外,由于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气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得到了冷凝和回收,因而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节水和减排的效果。
实施例3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
所述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排气口的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所述吸收换热器15的入口连接,吸收换热器15的出口通过过热蒸汽管道与所述过热蒸汽加热器120的入口连接,将所述吸收器10产生的高温热量用于预热过热蒸汽。
采用上述布草干燥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布草干燥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布草干燥方法在步骤S4之后以及步骤S5之前还包括:
从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排气口的过热蒸汽循环管道输出的过热蒸汽导入吸收换热器15,经过吸收换热器15换热后的蒸汽输送至所述过热蒸汽加热器120,以将所述吸收器10产生的高温热量用于预热过热蒸汽。
实施例4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 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
在连接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排气口与过热蒸汽加热器120的过热蒸汽管道上还设有过热蒸汽预热器130,所述过热蒸汽预热器130 的热侧流体入口通过饱和蒸汽管道与所述的吸收换热器15出口连接,将所述吸收换热器15中产生的饱和蒸汽作为所述过热蒸汽的预热热源导入到过热蒸汽预热器130的热流体侧;
所述过热蒸汽预热器130的冷凝水排出管道131上设有疏水阀 132。
采用上述布草干燥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布草干燥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布草干燥方法在步骤S4之后以及步骤S5之前还包括:
将冷凝水导入吸收换热器15中,然后将吸收换热器15中产生的饱和蒸汽作为过热蒸汽的预热热源导入到过热蒸汽预热器130的热流体侧。
实施例5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采用的热泵子系统为吸收/压缩复合式高温热泵子系统,所述高温热泵子系统包括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分系统和蒸气压缩式热泵分系统;
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分系统包括发生器50、冷凝器21、蒸发器 11和吸收器10;所述蒸发器11、吸收器10与上述实施例3的蒸发器 11、吸收器10相同,故其具体结构以及连接关系等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冷凝器21包括冷凝换热器26和冷凝工质接收器24,所述冷凝工质接收器24与蒸发器11连接。
所述发生器50包括吸收溶液闪蒸腔室51、发生器喷淋装置53、溶液喷淋管道55、溶液喷淋泵54以及外置发生换热器52,外置发生换热器52设于吸收溶液闪蒸腔室51的外部,发生器喷淋装置53设于吸收溶液闪蒸腔室51内的上部,发生器喷淋装置53与设于吸收溶液闪蒸腔室51外部的溶液喷淋管道55连接,吸收溶液喷淋泵54设于溶液喷淋管道55上,溶液喷淋管道55将吸收溶液闪蒸腔室51内的吸收溶液输送至发生器喷淋装置53进行喷淋,溶液喷淋管道55与发生换热器25的冷流体侧连接。所述发生器喷淋装置53的上部设有冷凝工质接收器24。
所述蒸气压缩式热泵分系统包括压缩机60、节流阀63和制冷剂循环管道64,其中,所述蒸气压缩式热泵分系统以所述冷凝换热器26为其压缩式蒸发器,以所述外置发生换热器52为其压缩式冷凝器,所述压缩机60的排气口侧的制冷剂循环管道64与外置发生换热器52的热流体侧连接,所述节流阀63下游的制冷剂循环管道64与冷凝换热器 26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凝换热器26的出口与压缩机60的吸气口侧的制冷剂循环管道连接;较佳的,冷凝换热器出口的制冷剂循环管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65,用于调节制冷剂的过热度;在所述外置发生换热器52下游的制冷剂循环管道上设置过冷器62,用于提高制冷性能系数。所述过冷器62的冷流体侧设有冷却水入口27和冷却水出口28。
采用上述布草干燥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布草干燥方法,其与实施例3所述的布草干燥方法相同。
实施例6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采用的热泵子系统为吸收/压缩复合式高温热泵子系统,所述高温热泵子系统包括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分系统和蒸气压缩式热泵分系统;
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分系统包括发生器20、冷凝器21、蒸发器 11和吸收器10;所述蒸发器11、吸收器10与上述实施例3的蒸发器 11、吸收器10相同,故其具体结构以及连接关系等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发生器50、冷凝器21与上述实施例5的发生器50、冷凝器 21相同,故其具体结构以及连接关系等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蒸气压缩式热泵分系统与上述实施例5的蒸气压缩式热泵分系统相同,故其具体结构以及连接关系等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布草干燥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布草干燥方法,与实施例4的布草干燥方法相同。
实施例7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布草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还包括布草烫平子系统,所述布草烫平子系统包括烫平圆筒206和烫平室200,所述烫平圆筒206设有蒸汽入口和冷凝水排出管道207,所述烫平室200设有布草入口201、布草出口202及第2二次蒸汽出口203,所述布草烫平室设有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211;所述冷凝水排出管道207上设有疏水阀208。
所述烫平室200的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211上设有第二节流阀 205或者背压阀205,用于将烫平室200的压力保持在大气压力以上,使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到烫平室200中。
所述烫平室200或者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211上的第二节流阀 205或者背压阀205的上游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04,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节流阀205或者背压阀205,使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04显示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0.01~2kPa。
所述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211与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发生换热器25和蒸发换热器16的入口连接,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作为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发生热源和蒸发热源导入到所述的发生换热器25和蒸发换热器16中;所述烫平圆筒206的蒸汽入口通过饱和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吸收换热器出口18连接,将所述吸收换热器15中产生的饱和蒸汽作为布草烫平热源导入到所述烫平圆筒206中。
采用上述布草干燥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布草干燥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布草干燥方法的步骤S1-S7为:
S1.将不需要烫平的布草及需要烫平的布草分别置于布草烘干室 100及烫平室200;
其中,布草烘干室100或烫平室200可以实施为封闭式的和非封闭式的,例如,以封闭式为例,步骤S1具体为:将不需要烫平的布草及需要烫平的布草分别置于封闭的布草烘干室100及烫平室200,即将该些布草分别置于布草烘干室100及烫平室200后,布草入口101、201 和布草出口102、202进行封闭处理。以非封闭式为例,将该些布草从布草入口101、201通过布草推进装置107或布草推进装置连续进料并输送至布草出口102、202并连续出料,布草入口101、201和布草出口102、202不进行封闭处理。
S2.开启过热蒸汽的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和过热蒸汽加热器120,使过热蒸汽加热器120产生过热蒸汽并使其流经布草;向转动的烫平圆筒206内输入饱和蒸汽并使其流经布草;
具体实施时,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开启后,其中,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循环风向可以与布草的流向相反,以使过热蒸汽与布草的流向相反;烫平圆筒206的转动方向可以与布草的流向相反,以使饱和蒸汽与布草的流向相反;
S3.将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从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和第 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211排出;
实施中,例如具体在对二次蒸汽从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排出操作中,可以通过控制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上的阀门,如流量调节阀112来实现。
S4.通过调节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功率、或者/以及第一节流阀105或者背压阀105、或者/以及二次蒸汽的流量调节阀112,使布草烘干室100处于微正压的状态,进而使得外界空气不能通过所述布草烘干室100的布草入口和布草出口进入到布草烘干室100中;通过调节第二节流阀205或者背压阀205,使烫平室200处于微正压的状态,进而使得外界空气不能通过所述烫平室200的布草入口和布草出口进入到烫平室200中;
具体的,在连接布草烘干室100的过热蒸汽出口104与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吸气口的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一节流阀105或者背压阀105;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节流阀105或者背压阀105的开度,以使布草烘干室100内的压力大于布草烘干室外的压力。例如,布草烘干室100内的压力可大于布草烘干室100外的环境压力0.01~2kPa,使布草烘干室100内保持微正压状态;所在述烫平室200或者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211上的第二节流阀205或者背压阀205的上游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04,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节流阀205或者背压阀205,使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04显示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0.01~2kPa,使烫平室200内保持微正压状态。
S5.从烫平室200的第2二次蒸汽出口203的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211输出的二次蒸汽与过热蒸汽循环风机110的排气口的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输出的二次蒸汽导入发生器20,在发生器20中利用一部分二次蒸汽加热吸收溶液,产生工质蒸气同时浓缩吸收溶液,并将所产生的工质蒸气引入到冷凝器21,所述的浓缩后吸收溶液通过溶液循环管道31被输出至吸收器10中。
S6.在冷凝器21中冷凝上述发生器20产生的工质蒸气,并将冷凝工质输送至蒸发器11中。
S7.在蒸发器11中利用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111和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211提供的另一部分二次蒸汽加热上述的冷凝工质使其蒸发为工质蒸气,并将所产生的工质蒸气引入到吸收器10中。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剂选自下述LiBr,LiNO3,LiCl或者CaCl2中的至少一种,工质可采用H2O。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布草干燥系统,包括布草烘干子系统,所述布草烘干子系统包括布草烘干室,所述布草烘干室设有布草入口和布草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草烘干子系统还设有过热蒸汽循环风机和过热蒸汽加热器,所述布草烘干室还设有过热蒸汽入口和过热蒸汽出口,所述过热蒸汽出口通过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吸气口连接,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排气口通过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过热蒸汽加热器的入口连接,过热蒸汽加热器的出口通过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布草烘干室的过热蒸汽入口连接;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排气口还连接有用于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排出的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布草烘干室的过热蒸汽出口与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吸气口的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一节流阀或者背压阀,用于将布草干燥腔室的压力保持在大气压力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草烘干室或者第一节流阀或者背压阀的上游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通过调节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功率、或者/以及第一节流阀或者背压阀、或者/以及二次蒸汽的流量调节阀,使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0.01~2kPa,进而使得外界空气不能通过所述布草烘干室的布草入口和布草出口进入到布草烘干室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所述发生器设有发生换热器,冷凝器设有冷凝换热器,蒸发器设有蒸发换热器,吸收器设有吸收换热器,所述发生器和冷凝器通过第一工质蒸气通道连通,所述蒸发器和吸收器通过第2工质蒸气通道连通,所述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设有吸收溶液循环管道,用于使吸收溶液在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所述吸收溶液循环管道上设有溶液热交换器,用于发生器输出的低温的浓吸收溶液与吸收器输出的高温稀吸收溶液进行换热,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设有冷凝工质管道,用于将冷凝器中的冷凝工质导入蒸发器,所述第1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与所述发生换热器和蒸发换热器的入口连接,用于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作为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发生热源和蒸发热源导入到所述的发生换热器和蒸发换热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收/压缩复合式高温热泵子系统,所述高温热泵子系统包括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分系统和蒸气压缩式热泵分系统,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分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换热器,蒸发器设有蒸发换热器,吸收器设有吸收换热器,所述发生器和冷凝器通过第一工质蒸气通道连通,所述蒸发器和吸收器通过第二工质蒸气通道连通,所述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设有吸收溶液循环管道,用于使吸收溶液在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所述吸收溶液循环管道上设有溶液热交换器,用于发生器输出的低温的浓吸收溶液与吸收器输出的高温稀吸收溶液进行换热,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设有冷凝工质管道,用于将冷凝器中的冷凝工质导入蒸发器;
所述发生器包括吸收溶液闪蒸腔室、第一吸收溶液喷淋装置、第一吸收溶液喷淋管道、第一吸收溶液喷淋泵以及发生换热器,发生换热器设于吸收溶液闪蒸腔室的外部,第一吸收溶液喷淋装置设于吸收溶液闪蒸腔室内的上部,第一吸收溶液喷淋装置与设于吸收溶液闪蒸腔室外部的第一吸收溶液喷淋管道连接,吸收溶液喷淋泵设于第一吸收溶液喷淋管道上,第一吸收溶液喷淋管道将吸收溶液闪蒸腔室内的吸收溶液输送至第一吸收溶液喷淋装置进行喷淋,第一吸收溶液喷淋管道与发生换热器的冷流体侧连接;
所述蒸气压缩式热泵分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式冷凝器、节流阀、压缩式蒸发器和制冷剂循环管道,其中,所述蒸气压缩式热泵子系统以所述冷凝换热器为其压缩式蒸发器,以所述发生换热器为压缩式冷凝器,所述压缩机排气口侧的制冷剂循环管道与发生换热器的热流体侧连接,所述节流阀下游的制冷剂循环管道与所述冷凝换热器的入口连接,冷凝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吸气口侧的制冷剂循环管道连接;
所述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与所述蒸发换热器的入口连接,用于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作为所述吸收式热泵分系统的蒸发热源导入到所述蒸发换热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排气口的过热蒸汽循环管道与所述吸收换热器的入口连接,吸收换热器出口通过过热蒸汽管道与所述过热蒸汽加热器的入口连接,将所述吸收器产生的高温热量用于预热过热蒸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连接过热蒸汽循环风机的排气口与过热蒸汽加热器的过热蒸汽管道上还设有过热蒸汽预热器,所述过热蒸汽预热器的热侧流体入口通过饱和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吸收换热器出口连接,将所述吸收换热器中产生的饱和蒸汽作为所述过热蒸汽的预热热源导入到过热蒸汽预热器的热流体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草烫平子系统,所述布草烫平子系统包括烫平圆筒和烫平室,所述烫平圆筒设有蒸汽入口、冷凝水排出管道和疏水阀,所述烫平室设有布草入口、布草出口及第2二次蒸汽出口,所述布草烫平室设有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烫平室的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上设有第二节流阀或者背压阀,用于将烫平室的压力保持在大气压力以上,使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到烫平室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草烫平室或者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上的第二节流阀的上游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节流阀或者背压阀,使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0.01~2kPa。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与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发生换热器和蒸发换热器的入口连接,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作为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发生和蒸发热源导入到所述的发生换热器和蒸发换热器中;所述烫平圆筒的蒸汽入口通过饱和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吸收换热器出口连接,将所述吸收换热器中产生的饱和蒸汽作为布草烫平热源导入到所述烫平圆筒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二次蒸汽排出管道与所述吸收/压缩复合式高温热泵子系统的蒸发换热器的入口连接,将从布草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作为所述高温热泵子系统的蒸发热源导入到所述的蒸发换热器中;所述烫平圆筒的蒸汽入口通过饱和蒸汽管道与所述高温热泵子系统的吸收换热器出口连接,将所述吸收换热器中产生的饱和蒸汽作为布草烫平热源导入到所述烫平圆筒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草烘干室中布草的流向与过热蒸汽的流向相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草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热蒸汽加热器为燃气热风炉或者电热风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00884.4U CN210741024U (zh) | 2019-06-14 | 2019-06-14 | 一种布草干燥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00884.4U CN210741024U (zh) | 2019-06-14 | 2019-06-14 | 一种布草干燥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41024U true CN210741024U (zh) | 2020-06-12 |
Family
ID=70988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0088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41024U (zh) | 2019-06-14 | 2019-06-14 | 一种布草干燥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4102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0635A (zh) * | 2019-06-14 | 2019-09-20 | 北京联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布草干燥系统及方法 |
-
2019
- 2019-06-14 CN CN201920900884.4U patent/CN2107410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0635A (zh) * | 2019-06-14 | 2019-09-20 | 北京联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布草干燥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22724B (zh) | 热泵循环系统及干燥系统以及方法 | |
US10689791B2 (en) | High efficiency vented dryer having a heat pump system | |
CN105715382B (zh) | 蒸发冷却-吸收式制冷结合的燃气轮机冷却再利用系统 | |
CN105423595B (zh) | 一种采暖高效节能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 |
CN106839225A (zh) | 空气型太阳能与热泵相结合的双热源驱动的溶液除湿机组 | |
CN208091077U (zh) | 一种超高温单系统双温区热泵烘干机系统 | |
CN210741024U (zh) | 一种布草干燥系统 | |
CN207990944U (zh) | 一种移动除湿烘干冷暖空调机 | |
CN207006629U (zh) | 一种热泵 | |
CN107130415B (zh) | 一种热泵热管复合式干衣机 | |
CN204513624U (zh) | 一种热泵驱动的除湿溶液温度控制及生活热水制取装置 | |
CN207763374U (zh) | 一种多功能除湿干燥机系统 | |
CN210741023U (zh) | 一种基于过热蒸汽的物料干燥系统 | |
CN108344202A (zh) | 组合式蓄热热泵系统 | |
CN206469541U (zh) |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温供热系统 | |
CN108224915A (zh) | 一种超高温单系统双温区热泵烘干机系统及使用方法 | |
CN105423596B (zh) | 一种采暖高效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 |
CN107899259A (zh) | 一种可用于溶液浓缩的热泵干燥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6969541A (zh) | 一种双热源烘干机 | |
CN201007541Y (zh) | 余热回收式恒温恒湿机组 | |
CN207556095U (zh) | 一种新型一体式热泵烘干机 | |
CN207369499U (zh) | 一种具有回风道的主动冷却防爆正压柜 | |
CN206724662U (zh) | 一种变频空气源高温烘干系统 | |
CN212842816U (zh) | 一种太阳能余热回收与热泵脱水系统 | |
CN110260635A (zh) | 一种布草干燥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