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5790U - 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 - Google Patents

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25790U
CN210725790U CN201920966724.XU CN201920966724U CN210725790U CN 210725790 U CN210725790 U CN 210725790U CN 201920966724 U CN201920966724 U CN 201920966724U CN 210725790 U CN210725790 U CN 210725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mounting structure
hole
fan mounting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672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炎
余鸿浩
金卫斌
喻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672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25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25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25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安装风扇时,先将挂钉的卡持部穿入卡接孔的大端,再滑入小端并卡紧,便可实现风扇与箱体的连接。进一步的,操作压条,使其处于锁紧状态。由于卡接孔的大端被压条遮挡,故挂钉无法退出,风扇安装完成。拆卸风扇时,操作压条,使压条处于对卡接孔的大端形成避位的打开状态。接着,进行与安装时相反的操作,将挂钉从卡接孔取出即可拆下风扇。可见,风扇拆装时,只需对压条进行操作即可,而无需在箱体内进行多次拧螺钉操作。因此,拆装风扇时将不受箱体内部空间的限制,从而使得对风扇的拆装更方便。

Description

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散热,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提升散热效率,一般需在机箱内加装风扇,以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目前,风扇普遍采用的安装方式为螺钉紧固。螺钉穿过风扇及机箱箱壁上预先开设的螺孔,并通过工具拧紧。
然而,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小型化,机箱内部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因此,风扇与离机箱内的其他电子元器件的间距较小,从而导致风扇及螺钉被遮挡。当需要拆装风扇时,由于受机箱内部空间的限制,工具可能无法顺利对螺钉进行操作,从而导致对风扇的拆装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机箱中风扇拆装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风扇拆装的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
一种风扇安装结构,用于将风扇安装于箱体风扇位上,所述风扇安装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风扇上的多个挂钉,每个所述挂钉包括固定部及卡持部,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所述风扇;
开设于所述箱体箱壁的多个卡接孔,每个所述卡接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大端及小端,所述卡持部可穿入所述大端并经所述大端卡入所述小端;及
压条,具有固定于所述箱体并覆盖至少一个所述卡接孔的所述大端的锁紧状态,以及对所述多个卡接孔实现避位的打开状态,所述压条可操作地在所述锁紧状态与所述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形成有环形卡槽,所述小端的孔壁可夹持于所述环形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钉为柔性挂钉,所述风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部可挤入所述安装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钉为自攻挂钉,所述固定部形成有自攻螺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条安装有松不脱螺钉,所述风扇安装结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箱体箱壁的螺孔,所述松不脱螺钉与所述螺孔螺合,以将所述压条固定于所述锁紧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箱壁设置有压铆螺母,以形成所述螺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松不脱螺钉位于所述压条的一端,所述压条的另一端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卡接孔的结构相同,所述风扇安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挂钉的结构相同,所述压条固定于所述锁紧状态时,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卡接孔的延伸方向垂直并与所述定位柱相卡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条一侧的边缘弯折形成有沿所述压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挡板,且所述压条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压条朝向所述小端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卡接孔围绕所述风扇位的周向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扇位一侧的L形的翻边,所述多个卡接孔分布于所述风扇位与所述翻边相对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的末端开设有缺槽,所述卡持部可卡持于所述缺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的边缘部分朝向所述箱体的箱壁弯折,以形成折弯边。
一种机箱,包括:
箱体,其箱壁具有风扇位;
风扇;及
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所述风扇通过所述风扇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风扇位。
上述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安装风扇时,先将挂钉的卡持部穿入卡接孔的大端,再滑入小端并卡紧,便可实现风扇与箱体的连接。进一步的,操作压条,使其处于锁紧状态。由于卡接孔的大端被压条遮挡,故挂钉无法退出,风扇安装完成。拆卸风扇时,操作压条,使压条处于对卡接孔的大端形成避位的打开状态。接着,进行与安装时相反的操作,将挂钉从卡接孔取出即可拆下风扇。可见,风扇拆装时,只需对压条进行操作即可,而无需在箱体内进行多次拧螺钉操作。因此,拆装风扇时将不受箱体内部空间的限制,从而使得对风扇的拆装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机箱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机箱的组装图;
图3为图1所示机箱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机箱中挂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挂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机箱的爆炸图;
图7为图6所示机箱的组装图;
图8为图6所示机箱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箱10及风扇安装结构300。机箱10可应用于计算机主机、安防领域的硬盘录像机等电子设备。其中,机箱10包括箱体100、风扇200及风扇安装结构300。
箱体100的箱壁具有风扇位(图未标)。箱体100一般为钣金结构,其内部具有收容腔,用于收容PCB板及其他电子元器件。箱体100一般设置有安装板110,风扇位位于安装板110上。安装板110可以与箱体100的其他箱壁为一体结构,也可通过螺纹连接、焊接的方式与其他箱壁连接。
风扇200与箱体100的风扇位的尺寸及形状相匹配,并通过风扇安装结构300装于风扇位上。箱体100箱壁与风扇位对应的区域开设有散热孔(图未标),风扇200工作时,产生气流并通过该散热孔将箱体100内部产生的热量带走。
请一并参阅图3,风扇安装结构300包括挂钉310、卡接孔320及压条330。
多个挂钉310设置于风扇200上。具体的,每个挂钉310包括固定部311及卡持部312。其中,固定部311安装于风扇200。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挂钉310为柔性挂钉,风扇200开设有安装孔(图未示),固定部311可挤入安装孔内。
具体的,挂钉310材质可以为橡胶、硅胶等弹性材料。固定部311挤入安装孔会产生形变,通过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使得风扇200与固定部311卡紧,实现挂钉310与风扇200的连接。而且,由于挂钉310为柔性的,故并不会对风扇200造成损伤,有利于对风扇200实现多次拆装。
如图5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挂钉310为自攻挂钉,固定部311形成有自攻螺纹。
具体的,挂钉310的材质为铁、不锈钢等硬度大的金属材质,以实现自攻安装。而且,为便于操作,卡持部312的末端开设有十字槽、一字槽或异形槽。此时,由于挂钉310与风扇200可实现自攻安装,故风扇200无需预先开设安装孔,从而有利于增大风扇200的选型范围。
多个卡接孔320开设于箱体100箱壁。其中,每个卡接孔320包括相互连通的大端321及小端322。大端321及小端322可以呈圆形,故卡接孔320可以是葫芦孔。卡接孔320与挂钉310可实现配合。具体的,卡持部312可穿入大端321并经大端321卡入小端322。一般,卡持部312的外径小于大端321的孔径,并大于小端322的孔径。
多个卡接孔320在箱体100箱壁的延伸方向一致。卡接孔320的延伸方向指的是,由大端321到小端322的方向。安装风扇200时,先将连接于风扇200上的挂钉310的卡持部312穿入大端321,然后整体移动风扇200,直至使卡持部312滑入小端322实现卡持。
卡持部312的外径一般大于固定部311的外径,从而使得挂钉310的纵截面呈T型。但是,卡持部312与固定部311的外径并非一定要满足上述关系,卡持部312的形状及尺寸只需满足其能与小端322相卡持即可。譬如,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卡持部312形成有环形卡槽3121,小端322的孔壁可夹持于环形卡槽3121内。
此时,卡持部312的外径可小于固定部311的外径。但是,当卡持部312卡入小端322时,环形卡槽3121的内壁与小端322的孔壁相抵持,从而对挂钉310实现限位,使得挂钉310无法沿其轴向、横向移动。
压条330一般为也为钣金结构。压条330在箱体100上的位置可操作地调整。其中,压条330具有锁紧状态及打开状态。处于锁紧状态时,压条330安装于箱体100上,且覆盖至少一个卡接孔320的大端321;处于打开状态时,压条330对多个卡接孔320实现避位。通过操作压条330,可使其在锁紧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安装风扇200时,当卡持部312卡入小端322后将压条330切换至锁紧状态。此时,由于卡接孔320的大端321被遮挡,故挂钉310无法退出。拆卸风扇200时,操作压条330使得其切换至打开状态。接着,将卡持部312滑至大端321,再将卡持部312从大端321中取出即可拆下风扇200。
可见,拆装风扇200时只需对压条330进行操作,而无需在箱体100内部进行多次拧螺钉操作,从而使得对风扇200的拆装更方便。而且,由于风扇200固定于箱体100上时,无需依赖风扇200与箱体100的箱盖配合实现限位,故对于风扇200的选型范围也更广。
压条330与箱体100之间的安装方式有多种,只要能实现其在锁紧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快速切换即可。譬如,可在箱体100的箱壁上设置插槽,压条330插设于插槽内。压条330通过沿插槽滑动,实现在锁紧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的切换。
或者,压条330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箱壁,另一端设置有卡扣,箱壁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与卡扣适配的凸起。卡扣与凸起卡合,将压条330固定于锁紧状态;而将卡扣与凸起分离后,继续转动压条330便可将其切换至打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压条330安装有松不脱螺钉331,箱体100的箱壁开设有螺孔(图未标)。松不脱螺钉331与螺孔螺合,以将压条330固定于锁紧状态。
为了避免螺孔的开设降低箱体100箱壁的强度,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风扇安装结构300还包括压铆螺母340。压铆螺母340压铆于箱体100的箱壁,以形成螺孔。
松不脱螺钉331一般压铆于压条330上,其可相对于压条330旋紧或旋出,但不会与压条330脱离。拆卸风扇200时,旋出松不脱螺钉331并移走压条330,以使压条330处于打开状态。接着,将挂钉320从卡接孔320中退出,即可拆下风扇200。其中,松不脱螺钉331可以实现免工具拆装,在空间有限的箱体100中使用方便。而且,由于松不脱螺钉压铆在压条330上不会脱落,从而避免出现螺钉掉落在箱体100内部的风险。而且,再次固定压条330时,只需将松不脱螺钉331对准压铆螺母340并旋紧即可,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松不脱螺钉331位于压条330的一端,压条330的另一端开设有定位孔332,定位孔332与卡接孔320的结构相同。风扇安装结构300还包括设置于箱体100的定位柱350,定位柱350与挂钉310的结构相同。压条330固定于锁紧状态时,定位孔332与卡接孔320的延伸方向垂直并与定位柱350相卡持。
具体的,定位孔332具有与卡接孔320相同的大端及小端,其延伸方向指的是大端到小端的连线方向。定位柱350具有与挂钉310相同的固定部及卡持部,且定位柱350固定部安装于箱体100的箱壁。压条330处于锁紧状态时,定位柱350卡持部与定位孔332的小端卡合,松不脱螺钉331与螺孔螺合,从而将压条33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箱体100上。
操作压条330切换到打开状态时,先旋出松不脱螺钉331,然后按住压条330回退,直至将定位柱350从定位孔332中分离即可,故拆卸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压条330一侧的边缘弯折形成有挡板333,挡板333沿压条330的长度方向延伸。压条330处于锁紧状态时,挡板333位于压条330朝向小端322的一侧。
因此,当压条330覆盖卡接孔320的大端321时,挡板333可与风扇200侧面相抵接,从而防止风扇200回退。而且,挡板333与风扇200侧面为面接触,可有效地避免风扇200磨损。
为了使风扇200与箱体100安装牢固,卡接孔320及挂钉310的分布方式可以为多种。譬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扇位的一侧设置有L形的翻边360,多个卡接孔320分布于风扇位与翻边360相对的一侧。
具体的,L形的翻边360可以与箱体100的箱壁为一体结构,也可通过焊接或螺纹紧固的方式实现连接。翻边360为长条形,且翻边360与箱壁配合,形成开口的容置槽(图未标)。其中,容置槽的开口朝向卡接孔320。
以图示为例,卡接孔320为2个,且两个卡接孔320的连线与翻边360的延伸方向平行。相应的,风扇200的两个顶角安装有挂钉310。安装风扇200时,挂钉310的卡持部312经卡接孔320的大端321滑入小端322,并使风扇200远离卡接孔320的另一端部分收容于容置槽内,实现定位。
该安装方式通过挂钉310及翻边360相配合,从两端对风扇200实现限位,可减少挂钉310及卡接孔320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提升风扇200的拆装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翻边360的末端开设有缺槽361,卡持部312可卡持于缺槽361内。
具体的,缺槽361的结构可与卡接孔320小端322的结构相同。以图示为例,缺槽361为两个,且相互间隔。相应的,风扇200的另外两个顶角也安装有挂钉310。而且,该另外两个顶角的挂钉310(图示下面的两个挂钉310)的卡持部312,与卡持于卡接孔320内的挂钉310(图示上面的两个挂钉310)的卡持部312分别位于风扇200相对的两侧。
安装风扇200时,上面两个挂钉310的卡持部312可经卡接孔320的大端321滑入小端322,并使下面两个挂钉310的卡持部312卡入缺槽361。而且,加上容置槽对风扇200位置的限制,可使得风扇200安装更牢固。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翻边360的边缘部分朝向箱体100的箱壁弯折,以形成折弯边362。
以图示为例,折弯边362位于两个缺槽361之间,且折弯边362位于容置槽内。当风扇200部分收容于容置槽内时,折弯边362与风扇200的侧面抵接,从而对风扇200进一步的限位。而且,折弯边362与风扇200侧面为面接触,还可避免磨损风扇200。
如图6至图8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卡接孔320围绕风扇位的周向分布。
以图示为例,卡接孔320为4个,且分别位于风扇位周围的四个顶角,4个卡接孔320的连线构成矩形。相应的,风扇200的四个顶角分别安装有挂钉310,且4个挂钉310的卡持部312位于风扇200的同一侧。每个挂钉310分别与对应的卡接孔320实现卡持,实现风扇200的固定。
上述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10,安装风扇200时,先将挂钉310的卡持部穿入卡接孔320的大端321,再滑入小端322并卡紧,便可实现风扇200与箱体100的连接。进一步的,进一步的,操作压条330,使其处于锁紧状态。由于卡接孔320的大端321被压条遮挡,故挂钉310无法退出,风扇200安装完成。拆卸风扇200时,操作压条330,使压条330处于对多个卡接孔320形成避位的打开状态。接着,进行与安装时相反的操作,将挂钉310从卡接孔320取出即可拆下风扇200。可见,风扇200拆装时,只需对压条330进行操作即可,而无需在箱体110内进行多次拧螺钉操作。因此,拆装风扇200时将不受箱体110内部空间的限制,从而使得对风扇200的拆装更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风扇安装结构,用于将风扇安装于箱体风扇位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安装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风扇上的多个挂钉,每个所述挂钉包括固定部及卡持部,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所述风扇;
开设于所述箱体箱壁的多个卡接孔,每个所述卡接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大端及小端,所述卡持部可穿入所述大端并经所述大端卡入所述小端;及
压条,具有固定于所述箱体并覆盖至少一个所述卡接孔的所述大端的锁紧状态,以及对所述多个卡接孔实现避位的打开状态,所述压条可操作地在所述锁紧状态与所述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形成有环形卡槽,所述小端的孔壁可夹持于所述环形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钉为柔性挂钉,所述风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部可挤入所述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钉为自攻挂钉,所述固定部形成有自攻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安装有松不脱螺钉,所述风扇安装结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箱体箱壁的螺孔,所述松不脱螺钉与所述螺孔螺合,以将所述压条固定于所述锁紧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箱壁设置有压铆螺母,以形成所述螺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松不脱螺钉位于所述压条的一端,所述压条的另一端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卡接孔的结构相同,所述风扇安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挂钉的结构相同,所述压条固定于所述锁紧状态时,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卡接孔的延伸方向垂直并与所述定位柱相卡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一侧的边缘弯折形成有沿所述压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挡板,且所述压条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压条朝向所述小端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接孔围绕所述风扇位的周向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扇位一侧的L形的翻边,所述多个卡接孔分布于所述风扇位与所述翻边相对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末端开设有缺槽,所述卡持部可卡持于所述缺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边缘部分朝向所述箱体的箱壁弯折,以形成折弯边。
13.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箱壁具有风扇位;
风扇;及
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所述风扇通过所述风扇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风扇位。
CN201920966724.XU 2019-06-25 2019-06-25 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 Active CN210725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6724.XU CN210725790U (zh) 2019-06-25 2019-06-25 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6724.XU CN210725790U (zh) 2019-06-25 2019-06-25 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25790U true CN210725790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31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6724.XU Active CN210725790U (zh) 2019-06-25 2019-06-25 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257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7447B1 (en) Quick release disk drive to chassis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613012B2 (en) Stand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US6141222A (en) Screwless technique for attaching a peripheral electronic component to an electronic system
US7303170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US7272011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rotatable cover mounting assembly
US8199499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power supply
US7149081B2 (en) Hard disk mounting assembly
EP3026354A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8405968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torage device
US7576999B2 (en) Expansion card retention assembly
US20050117290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power supply
CN210725790U (zh) 风扇安装结构及机箱
US20240179881A1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structure
US9816690B2 (en) Fastener and fastener assembly
US9801299B1 (en) Server disk drive holder assembly
US7254011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power supply
US2016016199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racket for disk drive
US20100033925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cover mounting apparatus
US2012015378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hassis
CN216509128U (zh) 无人机照明灯具
CN214542421U (zh) 安装座、电池包主体及电池包
US20200083654A1 (en)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retention device
US20120274191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securing member
CN210956166U (zh) 卡柱及固态硬盘
US6325472B1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