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11676U - 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 - Google Patents
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11676U CN210711676U CN201921698804.8U CN201921698804U CN210711676U CN 210711676 U CN210711676 U CN 210711676U CN 201921698804 U CN201921698804 U CN 201921698804U CN 210711676 U CN210711676 U CN 2107116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ntering
- suction box
- distributing device
- air suction
- type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包括烧结机体,所述烧结机体内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泥辊,所述泥辊的外表面设置有布料装置,所述布料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熔剂料斗,所述布料装置的上部且位于熔剂料斗的左侧设置有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的上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布料装置的外部设置有台车,所述台车的内部设置有烧结室。本实用新型中,可有效解决烧结标准化操作的难题,统一生产组织、生产控制、生产质量管理等,实现烧结系统的标准化作业,具有系统独立、功能清晰,技术先进、效果显著,操作方便、界面友好,无扰动系统投运,异常应对方便快捷,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新增系统维护工作量少等一系列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
背景技术
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成为发展热点及目标;《2016-2020年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智能制造被列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培育形成了一批钢铁智能制造工厂和智能矿山。同时提出了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要求,由粗犷性生产转变为精细化生产,降低人工强度及标准化、智能化作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国内烧结技术不断进步以及烧结机大型化发展,国内各企业开始的进行烧结智能化控制的研究与实践,现国内的烧结智能控制系统多为引进,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有“水土不服”情况,现有烧结企业生产过程控制采用的人工手动凭经验控制较为普遍,多数还是常规自动化控制(一级PLC)。虽然整个烧结能够完成生产任务,但由于人为干扰因素较多,其质量和产量不是很稳定,烧结返矿率较高;同时在原料配比过程中,焦煤或煤粉、水分及其他融化剂的配比控制上,没有精细化控制,能源损失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烧结机体,所述烧结机体内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泥辊,所述泥辊的外表面设置有布料装置,所述布料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熔剂料斗,所述布料装置的上部且位于熔剂料斗的左侧设置有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的上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布料装置的外部设置有台车,所述台车的内部设置有烧结室,所述烧结室的外部且位于布料装置的上部放置有成品,所述烧结机体的左侧设置有卸料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进料斗的内部装有烧结料,所述进料斗的外部设置有配料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烧结机体的内部且位于右侧设置有前区斗式吸气箱,所述烧结机体的内部且位于前区斗式吸气箱的左侧设置有中区斗式吸气箱,所述烧结机体的内部且位于中区斗式吸气箱的左侧设置有后区斗式吸气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烧结机体的右侧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右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烟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前区斗式吸气箱、中区斗式吸气箱、后区斗式吸气箱通过小烟管连接有大烟管,所述大烟管与风机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台车的数量有多台,所述台车之间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传统技术相比,该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可有效解决烧结标准化操作的难题,统一生产组织、生产控制、生产质量管理等,实现烧结系统的标准化作业,与现有的烧结操作系统之间功能独立,原操作系统控制逻辑不动,本系统负责在原系统正常操作下的优化控制,采用智能控制,操作方便,界面更友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安装调试对正常生产无不良影响并可人工切出到原控制系统和控制模式。
与传统技术相比,该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能够是实现手动、自动无干扰切换,待异常情况接触后亦可切换到自动控制模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新增系统维护工作量少,基本不增加维护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的装置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的流程模型及功能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的烧结上料系统控制模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的配料秤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的烧结湿度控制模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的烧结BRP控制模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的烧结布料、层厚均衡性模型控制模型图。
图例说明:
1、烧结机体;2、驱动轴;3、熔剂料斗;4、配料秤;5、混合装置;6、烧结料;7、进料斗;8、前区斗式吸气箱;9、台车;10、中区斗式吸气箱;11、大烟管;12、小烟管;13、后区斗式吸气箱;14、泥辊;15、成品;16、卸料区;17、布料装置;18、烟囱;19、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包括烧结机体1,烧结机体1内部设置有驱动轴2,驱动轴2的外表面设置有泥辊14,泥辊14的外表面设置有布料装置17,布料装置17的上部设置有熔剂料斗3,用于添加熔剂进行熔剂控制,布料装置17的上部且位于熔剂料斗3的左侧设置有混合装置5,用于混合烧结料6,混合装置5的上部设置有进料斗7,用于放置烧结料6,布料装置17的外部设置有台车9,用于进行烧结的工作部分,台车9的内部设置有烧结室,烧结室的外部且位于布料装置17的上部放置有成品15,烧结机体1的左侧设置有卸料区16,用于放置烧结完成的成品15。
进料斗7的内部装有烧结料6,进料斗7的外部设置有配料秤4,用来避免承重波动工人来不及发现而导致的生产质量事故,通过图4原理实现,烧结机体1的内部且位于右侧设置有前区斗式吸气箱8,烧结机体1的内部且位于前区斗式吸气箱8的左侧设置有中区斗式吸气箱10,烧结机体1的内部且位于中区斗式吸气箱10的左侧设置有后区斗式吸气箱13,烧结机体1的右侧设置有风机19,风机19的右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烟囱18,前区斗式吸气箱8、中区斗式吸气箱10、后区斗式吸气箱13通过小烟管12连接有大烟管11,大烟管11与风机19相连接,用于废气排出台车9的数量有多台,台车9之间串联连接,用于提高烧结效率。
工作原理: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由配料——混合——布料——点火——烧结——成品——生产匹配控制完成,熔剂从熔剂料斗3与烧结料6通过进料斗7分别进入布料装置17,再由混合装置5进行混合,混合后的烧结料6经布料装置17输送到台车9内进行烧结,台车9通过阀位控制与流量控制实现智能点火,解决了调节阀寿命与煤气波动的问题,烧结完成的成品15由布料装置17输送到卸料区16,风机19经由前区斗式吸气箱8、中区斗式吸气箱10、后区斗式吸气箱13用来吸出烧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在通过管道排出到烟囱18进行进一步净处理,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按照烧结过程优化控制功能分为生产匹配性控制模型、烧结矿质量稳定控制模型、烧结过程稳定控制模型三个基础模型,烧结生产匹配性控制模型(图3)是以建立核心数据库模型及生产系统平衡模型为基础,兼顾烧结矿产量与高炉产量的均需性,根据烧结矿产量需求自动设定烧结机机速、带冷机机速匹配、泥辊速比匹配等控制参数,质量控制模型(图3)由燃料矢量控制模型、返矿矢量控制模型、混合料料量稳定控制模型组成,实现了烧结配料系统配碳量、返矿配入量准确配用,在混合料上料量调整期间自动修正熔剂、燃料、返矿等配用,过程控制模型由图5(湿度控制模型)、图7(点火控制模型、稳定布料模型)、图6(BRP控制模型)等组成,实现了烧结风箱系统的自动化调节,进一步提升烧结过程控制的稳定性,通过BRP控制模型将提前预知终点位置,将事后补救,转变成事前预防调整,为生产工况判断及操作调整赢得时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包括烧结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机体(1)内部设置有驱动轴(2),所述驱动轴(2)的外表面设置有泥辊(14),所述泥辊(14)的外表面设置有布料装置(17),所述布料装置(17)的上部设置有熔剂料斗(3),所述布料装置(17)的上部且位于熔剂料斗(3)的左侧设置有混合装置(5),所述混合装置(5)的上部设置有进料斗(7),所述布料装置(17)的外部设置有台车(9),所述台车(9)的内部设置有烧结室,所述烧结室的外部且位于布料装置(17)的上部放置有成品(15),所述烧结机体(1)的左侧设置有卸料区(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7)的内部装有烧结料(6),所述进料斗(7)的外部设置有配料秤(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机体(1)的内部且位于右侧设置有前区斗式吸气箱(8),所述烧结机体(1)的内部且位于前区斗式吸气箱(8)的左侧设置有中区斗式吸气箱(10),所述烧结机体(1)的内部且位于中区斗式吸气箱(10)的左侧设置有后区斗式吸气箱(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机体(1)的右侧设置有风机(19),所述风机(19)的右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烟囱(1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区斗式吸气箱(8)、中区斗式吸气箱(10)、后区斗式吸气箱(13)通过小烟管(12)连接有大烟管(11),所述大烟管(11)与风机(19)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9)的数量有多台,所述台车(9)之间串联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98804.8U CN210711676U (zh) | 2019-10-11 | 2019-10-11 | 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98804.8U CN210711676U (zh) | 2019-10-11 | 2019-10-11 | 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11676U true CN210711676U (zh) | 2020-06-09 |
Family
ID=70926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9880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11676U (zh) | 2019-10-11 | 2019-10-11 | 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1167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3618A (zh) * | 2021-07-13 | 2021-08-13 | 江苏永联慧科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全方位烧结工序智能化管控系统 |
-
2019
- 2019-10-11 CN CN201921698804.8U patent/CN2107116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3618A (zh) * | 2021-07-13 | 2021-08-13 | 江苏永联慧科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全方位烧结工序智能化管控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73835B (zh) | 陶瓷原料混磨集中制备工艺及设备 | |
CN107287373B (zh) | 一种废钢屑入高炉炼铁的装置及方法 | |
CN210711676U (zh) | 烧结智能化工程技术 | |
CN201712068U (zh) | 自动化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 |
CN211887326U (zh) | 水泥生产用粉磨装置 | |
CN205740770U (zh) | 一种负压式石灰竖窑 | |
CN109913642B (zh) | 一种转底炉原料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 |
CN210022424U (zh) | 一种矿渣及水泥联合粉磨生产线 | |
CN102022311A (zh) | 一种除尘设备的电能控制方法和电能控制系统 | |
CN105776905B (zh) | 一种负压式石灰竖窑 | |
CN203269799U (zh) | 水泥生产设备 | |
CN221288179U (zh) | 基于立式磨的磷矿石干法制粉系统 | |
CN207091450U (zh) | 一种回转窑冶炼海绵铁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 |
Wang et al. | Efficient and clean production practice of large-scale sintering machine | |
CN203820824U (zh) | 干燥与还原一体化闪速炼铁设备 | |
CN101352891A (zh) | 一体式成型拼装大板工艺及生产线 | |
CN201381265Y (zh) | 一种组合式投料方式的玻璃纤维池窑 | |
CN206643358U (zh) | 用废旧金属垃圾热压成型冶金原料金属钢块的设备 | |
CN214655047U (zh) | 高炉加渣钢的上料系统 | |
CN209923399U (zh) | 一种转底炉原料处理系统 | |
CN107553713A (zh) | 一种免烧结陶粒自动化生产设备 | |
CN202660855U (zh) |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煤泥干燥处理系统 | |
CN202089604U (zh) | 自动石墨给料机 | |
CN201666811U (zh) | 耐腐蚀耐高温缸砖自动称量配料系统 | |
CN205740771U (zh) | 一种石灰竖窑组合式炉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