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11315U - 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11315U
CN210711315U CN201921591833.4U CN201921591833U CN210711315U CN 210711315 U CN210711315 U CN 210711315U CN 201921591833 U CN201921591833 U CN 201921591833U CN 210711315 U CN210711315 U CN 210711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er
angle
compost
arbor
tur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918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瑞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uefe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uefe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uefe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uefe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918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11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11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11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包括设置在刀轴顶部上且随刀轴运动的刀具,所述刀具包括固定部、导向部和刀头部。通过对刀具结构的重新设计,刀具的固定部和导向部的连接线与固定部非连接侧形成倾斜角度,使得刀具在翻抛过程中,可以将外侧的堆肥向中间方向移动,使堆肥翻抛更加充分且不会抛到翻抛机的运行轨道上。刀头部另一端沿刀轴运动方向延伸且所述刀头部另一端边缘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刀具在进行翻抛时,是刀具上的一点与堆肥先接触,以点破面的方式可以使刀具在遇到大块堆肥时,将大块堆肥打散开来,使翻抛更加的充分。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
背景技术
早期的堆肥工艺是静态堆肥,常常由于供氧不足而转化成厌氧发酵,会产生大量硫化氢等臭气,且有爆炸风险,因此,翻抛机就应运而生。翻抛机是一种基于动态堆肥而研发生产的机械设备。
目前翻抛机在对堆肥进行翻抛时,翻抛机的刀具容易将堆肥抛至翻抛机的运行轨道上,影响翻抛机的运行。而且目前的翻抛机刀具在遇到粘合成的大块堆肥时,不易将其打散,也容易使翻抛机出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导向功能、可以切开大块堆肥的多功能翻抛刀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刀轴顶部上且随刀轴运动的刀具,所述刀具包括固定部、导向部和刀头部,所述固定部一端与刀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另一端沿刀轴运动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一端与固定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与所述固定部的非连接侧共同形成一倾斜角度,所述导向部另一端沿刀轴的轴向延伸且与刀头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刀头部另一端沿刀轴运动方向延伸且所述刀头部另一端边缘与水平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角度范围为15°-90°。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与固定部所成平面角的角度范围为115°-125°,所述刀头部与导向部所成平面角的角度范围为125°-145°。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与固定部所成平面角的角度为120°,所述刀头部与导向部所成平面角的角度为135°。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刀具对称设置在刀轴顶部相对两侧上且两个刀具共用一固定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转动辊,多个刀轴沿转动辊轴向呈螺旋状分布在转动辊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靠近转动辊两端部的刀轴上的刀具的倾斜角度范围为不小于30°且不大于60°;位于转动辊中部的刀轴上的刀具的倾斜角度范围为大于60°且不大于90°;位于转动辊端部与中部之间位置的刀轴上的刀具的倾斜角度范围为不小于15°且小于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刀具结构的重新设计,刀具的固定部和导向部的连接线与固定部非连接侧形成倾斜角度,使得刀具在翻抛过程中,可以将外侧的堆肥向中间方向移动,使堆肥翻抛更加充分且不会抛到翻抛机的运行轨道上;而且倾斜角度的设置使刀具在翻抛完毕后堆积在刀具上的堆肥会顺着倾斜方向掉落在堆肥中,进一步的使堆肥不会散到翻抛机的运行轨道上。刀头部另一端沿刀轴运动方向延伸且所述刀头部另一端边缘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刀具在进行翻抛时,是刀具上的一点与堆肥先接触,以点破面的方式可以使刀具在遇到大块堆肥时,将大块堆肥打散开来,使翻抛更加的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的结构图;
图2所示为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双刀具的结构图
图3所示为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双刀具的主视图;
图4所示为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双刀具的俯视图;
图5所示为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双刀具的组装结构图;
图6所示为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的平面展开图;
图7所示为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双刀具的平面展开图;
标号说明:
1、固定部;2、导向部;3、刀头部;4、刀轴;5、转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包括设置在刀轴4顶部上且随刀轴运动的刀具,所述刀具包括固定部1、导向部2和刀头部3,所述固定部1一端与刀轴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1另一端沿刀轴4运动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2一端与固定部1另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与所述固定部1的非连接侧共同形成一倾斜角度,所述导向部2另一端沿刀轴4的轴向延伸且与刀头部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刀头部3另一端沿刀轴运动方向延伸且所述刀头部3另一端边缘与水平面倾斜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刀具结构的重新设计,刀具的固定部1和导向部2的连接线与固定部1非连接侧形成倾斜角度,使得刀具在翻抛过程中,可以将外侧的堆肥向中间方向移动,使堆肥翻抛更加充分且不会抛到翻抛机的运行轨道上;而且倾斜角度的设置使刀具在翻抛完毕后堆积在刀具上的堆肥会顺着倾斜方向掉落在堆肥中,进一步的使堆肥不会散到翻抛机的运行轨道上。刀头部3另一端沿刀轴4运动方向延伸且所述刀头部3另一端边缘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刀具在进行翻抛时,是刀具上的一点与堆肥先接触,以点破面的方式可以使刀具在遇到大块堆肥时,将大块堆肥打散开来,使翻抛更加的充分。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角度范围为15°-90°。
从上述描述可知,倾斜角度范围为15°-90°,不同的倾斜角度其导向的距离不同,根据具体位置设置不同的倾斜角度以满足不同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2与固定部1所成平面角的角度范围为115°-125°,所述刀头部3与导向部2所成平面角的角度范围为125°-145°。
从上述描述可知,导向部2与固定部1所成平面角的角度范围在115°-125°和刀头部3与导向部2所成平面角的角度范围在125°-145°时,刀具在翻抛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较小,因此使翻抛机更加的省电。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2与固定部1所成平面角的角度为120°,所述刀头部3与导向部2所成平面角的角度为135°。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导向部2与固定部1所成平面角的角度为120°、刀头部3与导向部2所成平面角的角度为135°时,刀具的翻抛效果最好,且翻抛机最为省电。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刀具对称设置在刀轴4顶部相对两侧上且两个刀具共用一固定部1。
从上述描述可知,刀具的对称设置,使翻抛机在往复运动时都可以进行翻抛,相对于单向的翻抛提升了一倍的效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转动辊5,多个刀轴4沿转动辊轴5向呈螺旋状分布在转动辊5外表面上。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转动辊转动5时,因为刀轴4沿转动辊轴5向螺旋状分布,因此相邻间的刀具不会同时进行翻抛。相邻间的刀具轮流翻抛可以更大的发挥刀具导向功能的作用,是堆肥的翻抛更加充分。
进一步的,靠近转动辊5两端部的刀轴上的刀具的倾斜角度范围为不小于30°且不大于60°;位于转动辊5中部的刀轴上的刀具的倾斜角度范围为大于60°且不大于90°;位于转动辊5端部与中部之间位置的刀轴上的刀具的倾斜角度范围为不小于15°且小于30°。
从上述描述可知,两端的堆肥因为靠近翻抛机的运行轨道,在翻抛时更容易使堆肥抛道运行轨道上影响翻抛机的运行,因此需要使用翻抛效果好的倾斜角度的刀具,使两端的堆肥往中间堆积,因此使用刀具的倾斜角度为30°-60°;越往中间所需要的翻抛导向功能就小,因此,位于中部的刀具的倾斜角度为13°-30°,中间与两端之间的刀具的倾斜角度为60°-90°。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包括设置在刀轴4顶部上且随刀轴4运动的刀具,所述刀具包括固定部1、导向部2和刀头部3。
固定部1和导向部2的俯视图形状为直角梯形,刀头部3的形状为矩形。刀轴固定在直角腰一侧,固定部1的非直角腰一侧与导向部2的非直角腰一侧相连,导向部2的直角腰一侧与刀头部3相连。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导向部2和刀头部3采用焊接方式相连。
固定部1的俯视图形状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为固定部1的非连接侧,固定部1的非直角腰与下底所成的角为∠c,∠c的范围为15°-90°。∠c的设置使刀具具有导向功能的关键,∠c角度大小的不同,导致了刀具使堆肥向横向移动的距离也各部相同。通过实验,得到了表1。
∠c 15° 30° 45° 60° 75° 90°
距离(mm) 59 88 126 71 32 0
表1
从表1可知,∠c=45°时刀具获得的导向能力最强。角度越往两侧刀具所获得的导向能力越弱。
刀具对大块堆肥的分解能力,通过实验得到了表2,表2为刀具∠c不同角度对大小相同硬度相同的堆肥的作用后的堆肥分散程度,用0-100分来表示堆肥分散程度的好坏,得分越高,刀具对大块堆肥的分解能力越强。
∠c 15° 30° 45° 60° 75° 90°
得分 98 90 85 76 60 22
表2
从表2的数据可知,当∠c的角度越小,刀具所达到的对堆肥的分解能力越强。
因此,综合表1和表2的数据,当∠c=45°时,刀具获得最强的导向能力且对大块堆肥分解能力较强。
导向部2的俯视图形状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为导向部2的非连接侧,导向部2的非直角腰与下底所成的角与∠c的角度相同。固定部1和导向部2两平面所成的角度为∠a。
刀头部3的形状为矩形,导向部2的直角腰与刀头部的长边相连且直角腰的长度与长边长度相等。刀头部3与导向部2两平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为∠b。
∠a和∠b的大小决定了刀具的在对堆肥作用时的省力程度。通过实验获得了两组数据,即表3和表4。表3为当∠b角度固定为135°时,∠a不同大小每小时耗电量。表3为当∠a角度固定为120°时,∠b不同大小每小时耗电量。
∠a 90 100 115 120 125 135
耗电量(度/h) 2.26 1.96 1.64 1.53 1.68 1.84
表3
∠b 90 110 125 135 145 160
耗电量(度/h) 2.36 1.93 1.67 1.55 1.66 2.06
表4
通过表3和表4可知,当∠a=120°、∠b=135°时翻抛机最为省电。
刀具和刀轴4采用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多个刀轴4设置在翻抛机的转动辊5上且沿转动辊5轴向呈螺旋状分布在转动辊5外表面上。本实施例中,转动辊5长4000mm,25个刀具和刀轴4均匀分布在转动辊5上,即两个刀具之间的距离为150mm。相邻两个刀具在转动辊5的圆周间隔30°安装。
在翻抛机工作时,转动辊5两侧所需的导向能力要最强越往中间越减弱。这样可以保证翻抛机在工作时不会将堆肥抛到翻抛机的轨道上。通过表3数据,靠近转动辊5两端部的刀轴上的刀具的倾斜角度范围为不小于30°且不大于60°;位于转动辊5中部的刀轴上的刀具的倾斜角度范围为大于60°且不大于90°;位于转动辊5端部与中部之间位置的刀轴上的刀具的倾斜角度范围为不小于15°且小于3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化,具体为:两个刀具对称设置在刀轴顶部相对两侧上且两个刀具共用一固定部。实施例一所述刀具安装在翻抛机上时,翻抛机在往复运动时只能单向翻抛,回程时必须抬起刀具,非常的浪费资源。刀具的对称设置恰好解决了此问题,使翻抛机在做往复运动时都可以对堆肥进行翻抛,比单侧刀具的翻抛机的翻抛效率提高了一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本实施例为实例一和实施例二刀具的成型方法,具体为:刀具为一块形状为矩形的钢板通过弯折而成,弯折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刀具的一体化成型,减少了后期在对多块板进行烧焊,而且一体化成型使刀具获得了更高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刀具,通过对刀具结构的重新设计,刀具的固定部和导向部的连接线与固定部非连接侧形成倾斜角度,使得刀具在翻抛过程中,可以将外侧的堆肥向中间方向移动,使堆肥翻抛更加充分且不会抛到翻抛机的运行轨道上;而且倾斜角度的设置使刀具在翻抛完毕后堆积在刀具上的堆肥会顺着倾斜方向掉落在堆肥中,进一步的使堆肥不会散到翻抛机的运行轨道上。刀头部另一端沿刀轴运动方向延伸且所述刀头部另一端边缘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刀具在进行翻抛时,是刀具上的一点与堆肥先接触,以点破面的方式可以使刀具在遇到大块堆肥时,将大块堆肥打散开来,使翻抛更加的充分。刀具的对称设置,使翻抛机在往复运动时都可以进行翻抛,相对于单向的翻抛提升了一倍的效率。刀轴沿转动辊轴向螺旋状分布,因此相邻间的刀具不会同时进行翻抛。相邻间的刀具轮流翻抛可以更大的发挥刀具导向功能的作用,是堆肥的翻抛更加充分。两端的堆肥因为靠近翻抛机的运行轨道,在翻抛时更容易使堆肥抛道运行轨道上影响翻抛机的运行,因此需要使用翻抛效果好的倾斜角度的刀具,使两端的堆肥往中间堆积,因此使用刀具的倾斜角度为30°-60°;越往中间所需要的翻抛导向功能就小,因此,位于中部的刀具的倾斜角度为13°-30°,中间与两端之间的刀具的倾斜角度为60°-9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刀轴顶部上且随刀轴运动的刀具,所述刀具包括固定部、导向部和刀头部,所述固定部一端与刀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另一端沿刀轴运动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一端与固定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与所述固定部的非连接侧共同形成一倾斜角度,所述导向部另一端沿刀轴的轴向延伸且与刀头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刀头部另一端沿刀轴运动方向延伸且所述刀头部另一端边缘与水平面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翻抛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范围为15°-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翻抛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与固定部所成平面角的角度范围为115°-125°,所述刀头部与导向部所成平面角的角度范围为125°-1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翻抛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与固定部所成平面角的角度为120°,所述刀头部与导向部所成平面角的角度为1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翻抛刀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刀具对称设置在刀轴顶部相对两侧上且两个刀具共用一固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翻抛刀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辊,多个刀轴沿转动辊轴向呈螺旋状分布在转动辊外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翻抛刀具,其特征在于,靠近转动辊两端部的刀轴上的刀具的倾斜角度范围为不小于30°且不大于60°;位于转动辊中部的刀轴上的刀具的倾斜角度范围为大于60°且不大于90°;位于转动辊端部与中部之间位置的刀轴上的刀具的倾斜角度范围为不小于15°且小于30°。
CN201921591833.4U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 Active CN210711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1833.4U CN210711315U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1833.4U CN210711315U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11315U true CN210711315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35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91833.4U Active CN210711315U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113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26172A3 (de) * 2022-05-31 2024-02-15 JT RecTec GmbH Umsetzwalze für einen mobilen Umsetz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26172A3 (de) * 2022-05-31 2024-02-15 JT RecTec GmbH Umsetzwalze für einen mobilen Umsetz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11315U (zh) 一种多功能翻抛刀具
CN201483354U (zh) 立式研磨机研磨盘
CN201136220Y (zh) 陶瓷薄板周边加工流水生产线
CN105772809A (zh) 一种钻头的钻杆和刀头以及钻头的制造方法
CN203542747U (zh) 多片锯上下刨机床
CN202317282U (zh) 倒角刀
CN202317193U (zh) 七组合成型铣门框刀
CN210711326U (zh) 一种高效翻抛的翻抛机构
CN205852982U (zh) 手提式裁板锯
CN107647799A (zh) 一种搅拌机用刀片组结构
CN206703806U (zh) 雕刻机刀具
CN213646601U (zh) 一种板材加工生产线
CN2568346Y (zh) 等螺旋角锥形铣刀
CN207954169U (zh) 预铣刀
CN203236211U (zh) 钢板刨口切槽机
CN206536038U (zh) 一种变压器绝缘线圈油隙垫块加工用组合刀具
CN202572551U (zh) 一种集装箱底板开槽设备
CN207757737U (zh) 一种切粒机
CN103231101B (zh) 一种旋转超声切削刀具
CN202572536U (zh) 一种集装箱底板开槽机
CN202861095U (zh) 空调翅片的纵切刀片结构
CN206244024U (zh) 一种仿形机竹块坯料自动送料卸料装置
CN105750652B (zh) 一种滑槽式切刀结构
CN202667758U (zh) 一种铣刀
CN201979141U (zh) 铣刀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