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06577U - 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06577U
CN210706577U CN201921110038.9U CN201921110038U CN210706577U CN 210706577 U CN210706577 U CN 210706577U CN 201921110038 U CN201921110038 U CN 201921110038U CN 210706577 U CN210706577 U CN 210706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connecting rod
driving
cam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100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玉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ung Wo Hing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ung Wo Hing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ung Wo Hing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ung Wo Hing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100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06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06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06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籍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包括卡纸书合版机、送料机构、压合成型机构及输出机构,卡纸书合版机包括机架、第一供料装置、第二供料装置、取料联动装置、过胶装置、压合装置、相对距离调节装置及出料装置,压合装置用于将过胶后的第二物料压合粘接在第一物料或将过胶后的第一物料压合粘接在第二物料,相对距离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过胶后的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的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自动化地实现了卡纸书的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卡纸书的质量好,且可以根据物料的厚度通过相对距离调节装置对相邻的两个物料所需的相对距离(高度差)进行调节,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卡纸书能够完全打开并平放。

Description

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籍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书籍生产的要求在质量上也越来越高,书籍的种类和数量上也越来越多。现有的卡纸书的生产效率低,质量较差,生产成册的卡纸书容易出现无法完全打开的现象,即两个纸料间不能完全打开至平放,所以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自动化地实现了卡纸书的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稳定性好、精度高,使得生产卡纸书的质量好,且可以根据物料的厚度通过相对距离调节装置对相邻的两个物料所需的相对距离(高度差) 进行调节,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卡纸书能够完全打开并平放,又通过压合成型机构对卡纸书进行压合成型,进一步保证了卡纸书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包括用于生产卡纸书的卡纸书合版机、连接于卡纸书合版机的输出端并用于输送卡纸书的送料机构、用于对送料机构所输送的卡纸书压合成型的压合成型机构及用于对压合成型后的卡纸书进行输出的输出机构,所述卡纸书合版机包括机架、装设于机架的顶部并用于供应第一物料的第一供料装置、装设于机架的顶部并用于供应第二物料的第二供料装置、用于按照顺序拾取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取料联动装置、设置于取料联动装置的出料端的过胶装置、设置于过胶装置的出料端的压合装置、滑动设置于压合装置的底部的相对距离调节装置及设置于相对距离调节装置的下方的出料装置,所述过胶装置用于对取料联动装置所输出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进行过胶,所述压合装置用于将过胶后的第二物料压合粘接在第一物料或将过胶后的第一物料压合粘接在第二物料,所述相对距离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过胶后的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的相对位置,以调节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之间的相对高度差。
进一步地,所述取料联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的第一转轴、转动设置于机架的第一取料件、活动设置于机架的第二取料件、设置于机架并用于驱动第一取料件和第二取料件按照顺序联动的两个联动器、设置于第一取料件的下方的转移机构及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取料件用于拾取第一供料装置所供应的第一物料,所述第二取料件用于拾取第二供料装置所供应的第二物料,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将第一取料件拾取的第一物料转移至过胶装置,所述第二取料件用于将第二物料拾取至过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器包括分别与第一转轴驱动连接的第一凸轮机构、第二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所述第一凸轮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取料件拾取第一供料装置所供应的第一物料,所述第二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配合驱动第二取料件以拾取第二供料装置所供应的第二物料;所述第一凸轮机构包括第一凸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转动件、第一拉簧及转动设置于第一连杆的中部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凸轮装设于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一凸轮的轮廓滚动抵触,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设置于机架,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取料件装设于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与机架连接,第一拉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靠近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凸轮机构包括第二凸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摆动件、移动件及第二拉簧,所述第二凸轮装设于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中部与第二凸轮的轮廓滚动抵触,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摆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移动件的一端与摆动件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摆动件的中部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二取料件装设于移动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与机架连接,第二拉簧的另一端与摆动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凸轮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三凸轮、第三拉簧及转动设置于第三连接杆的中部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三凸轮装设于第一转轴,所述第三凸轮的轮廓与第二滚轮滚动抵触,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拉簧的一端连接,第三拉簧的另一端与机架连接,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杆靠近第三拉簧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移动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凸轮的轮廓与第二凸轮的轮廓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料装置包括第一左挡板、与第一左挡板平行设置的第一右挡板、装设于机架的第一后挡板及与第一后挡板相对设置并用于承托第一物料的托料组件,所述第一左挡板、第一右挡板、托料组件和第一后挡板围设成带有第一出料口的第一储料腔,所述第一取料件活动设置第一出料口处;所述托料组件包括装设于机架的第一前挡板、转动设置于机架的托摆件及用于驱动托摆件摆动的托料摆动机构,所述第一前挡板靠近第一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托料凸块;所述第一供料装置还包括装设于第一前挡板并用于吹动相邻的两个第一物料分离的吹料件;所述第二供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的上限位件、位于上限位件的下方的下限位件、设置于下限位件的一侧的第二左挡板、设置于下限位件的另一侧的第二右挡板及与上限位件或/和下限位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后挡板,所述上限位件、下限位件、第二左挡板、第二右挡板和第二后挡板围设成带有第二出料口的第二储料腔,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上限位件与下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二取料件活动设置于第二出料口处,所述第二储料腔的底壁转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物料和第二后挡板靠近第二出料口移动的输送机构;所述第二供料装置还包括装设于上限位件并用于扫动第二物料的扫离机构,所述扫离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上限位件的转辊、装设于转辊的扫动件及用于驱动转辊转动的扫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过胶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的摆臂、转动设置于摆臂的压辊、设置于机架的供胶机构及用于驱动摆臂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所述供胶机构包括用于储存胶水的储液箱、转动设置于储液箱的过胶辊及用于向储液箱供应胶水的供胶泵,所述取料联动装置的出料端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导引至压辊与过胶辊之间的导向组件及用于驱动过胶辊或/和压辊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机构,所述过胶辊与压辊滚动配合以对导向组件所输出的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进行过胶,所述摆臂的中部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压辊转动设置于摆臂靠近过胶辊的一端,所述摆动驱动机构用于与摆臂远离压辊的一端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压合机构及设置于压合机构的导料机构,所述压合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的压合座、设置于压合座并用于输送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的送料器及装设于机架的压合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与压合座配合以压合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的靠板,所述送料器位于导料机构内,所述导料机构用于对送料器所输送的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进行导向,所述压合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压合座将导向后的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压合在靠板上;所述送料器包括转动设置于压合座的真空传送带及用于驱动真空传送带转动的传送驱动机构,所述真空传送带的一侧显露于压合座的压合面;所述压合座的压合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将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吹离真空传送带的吹料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料机构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导料组件及用于驱动两组导料组件靠近或远离的距离调节器,所述送料器位于两组导料组件之间;所述导料组件包括与距离调节器驱动连接的导料座、设置于导料座的多个导料爪及设置于导料爪靠近靠板的一端的导料弹片,所述导料爪设置有导料斜面,多个导料爪自上往下排列设置,所述压合座设置有多个导槽,每个导料爪均经由一个导槽突伸出压合座的压合面;所述导料爪设置有通孔,所述导料弹片的一端装设于导料爪的外侧,导料弹片的另一端经由通孔后突伸出导料斜面;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滑动设置于支撑座的移动座、装设于支撑座并用于驱动移动座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器及装设于移动座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靠板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靠板的底部与移动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相对距离调节装置包括基座、调距板、转动设置于基座的第二转动件、装设于基座并用于驱动第二转动件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器及用于驱动基座移动的第二移动驱动器,所述调距板滑动设置于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设置有用于调节调距板升降的调节件,所述基座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的第一基准面及自第一基准面向下凹设而成的避让槽,所述调距板设置有基准件,所述基准件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的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二基准面容设于避让槽内或突伸出避让槽。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包括螺栓和多个用于将调距板滑动连接于第二转动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调距板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转动件设置有螺纹孔及多个滑槽,多个连接孔分别与多个滑槽一一连通,所述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后抵触调距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贯穿滑槽后与连接孔的内壁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抵触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驱动器包括装设于基座的第一气缸及连接于基座与第二转动件之间的第五拉簧,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用于抵触第二转动件转动,第五拉簧用于驱动第二转动件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一水平输送带及与第一水平输送带的出料端连接的倾斜输送带,所述第一水平输送带和倾斜输送带均用于输送卡纸书,所述倾斜输送带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承托卡纸书的多个托料件,多个托料件沿着倾斜输送带的长度方向间距设置;
所述压合成型机构包括压合成型架、装设于压合成型架的支撑板、转动设置于压合成型架的第二水平输送带、装设于压合成型架的压合气缸及装设于压合气缸的活塞杆的压合板,所述第二水平输送带贯穿支撑板和压合板,所述支撑板和压合板配合以对卡纸书进行压合成型;
所述输出机构包括与第二水平输送带的出料端连接的第一输出输送带、位于第一输出输送带的下方的第二输出输送带及用于将第一输出输送带所输出的卡纸书转移至第二输出输送带的升降转移机构,所述第二输出输送带的出料端设置有挡料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地实现了卡纸书的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稳定性好、精度高,使得生产卡纸书的质量好,且可以根据物料的厚度通过相对距离调节装置对相邻的两个物料所需的相对距离(高度差)进行调节,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卡纸书能够完全打开并平放,又通过压合成型机构对卡纸书进行压合成型,进一步保证了卡纸书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纸书合版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料联动装置、第一供料装置和第二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供料装置和第二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料联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料联动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过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移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过胶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摆臂和压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胶装置隐藏导向组件、摆臂和压辊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合装置隐藏支撑机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合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对距离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对距离调节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转动件、第一转动驱动器和调距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移机构和取料联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移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送料机构、压合成型机构和输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包括用于生产卡纸书的卡纸书合版机、连接于卡纸书合版机的输出端并用于输送卡纸书的送料机构8、用于对送料机构8所输送的卡纸书压合成型的压合成型机构84及用于对压合成型后的卡纸书进行输出的输出机构91,所述卡纸书合版机包括机架11、装设于机架11的顶部并用于供应第一物料的第一供料装置21、装设于机架11的顶部并用于供应第二物料的第二供料装置22、用于按照顺序拾取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取料联动装置1、设置于取料联动装置1的出料端的过胶装置3、设置于过胶装置3的出料端的压合装置5、滑动设置于压合装置5的底部的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及设置于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的下方的出料装置7,所述过胶装置3用于对取料联动装置1所输出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进行过胶,所述压合装置5用于将过胶后的第二物料压合粘接在第一物料或将过胶后的第一物料压合粘接在第二物料,所述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用于调节过胶后的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的相对位置,以调节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之间的相对高度差。所述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可以是同一种物料,也可以是两种不同的物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料以折页衬纸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二物料以卡纸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物料水平放置,且多个第一物料向上层叠放置,第一物料的开口朝外,所述第二物料竖直放置,且多个第二取料横向排列放置。本实用新型用于将多个第一物料和多个第二物料按照所需规律压合粘接以形成卡纸书。本实用新型刚开始工作时,过胶装置3不对第一个物料(无论是第一物料还是第二物料)进行过胶处理,后续的物料均需要单面进行过胶处理。
由于卡纸与折页衬纸压合粘接的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如:相邻的两个折页衬纸之间加卡纸的组合形式、相邻的两个卡纸之间加折页衬纸的组合形式等),所以实际的组合形式可根据实际生产卡纸书的压合粘接需求进行组合。本实施例中以折页衬纸和卡纸间隔地压合粘接而形成卡纸书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工作时,卡纸书合版机生产出的卡纸书移动至送料机构8,送料机构8将该卡纸书输送至压合成型机构84,压合成型机构84对该卡纸书进行成型压合,压合成型后的卡纸书经由输出机构91进行输出;具体地,卡纸书合版机对卡纸书进行生产时,第一供料装置21向取料联动装置1供应折页衬纸,取料联动装置1将该折页衬纸穿过过胶装置3,过胶装置3不对该折页衬纸进行过胶,直至该折页衬纸移动至压合装置5上,位于压合装置5的底部的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对该折页衬纸的底部进行支撑,此时第二供料装置22向取料联动装置1供应卡纸,取料联动装置1将该卡纸输送至过胶装置3,过胶装置3对该卡纸进行过胶,使得卡纸靠近压合装置5上的折页衬纸的一面涂有胶水,涂有胶水的卡纸移动至压合装置5上,位于压合装置5的底部的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对该卡纸在压合装置5上的相对高度进行调节并对调节后的卡纸的底部进行支撑,使得该卡纸相对于折页衬纸被调高,即该卡纸的底部所处的高度位置高于折页衬纸所处的高度位置,然后压合装置5 将涂有胶水并被调高后的卡纸压合粘接在折页衬纸上,根据卡纸书所需页数的需求,第一供料装置21和第二供料装置22按照顺序地向取料联动装置1供应折页衬纸和卡纸,使得过胶装置3按照顺序地对折页衬纸和卡纸进行过胶,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按照设定的程序对卡纸的高度进行调节,压合装置5按照顺序地将下一个折页衬纸压合粘接在上一个卡纸上和将下一个卡纸压合粘接在上一个折页衬纸上,当压合装置5所压合粘接的折页衬纸与卡纸的数量达到设定值(达到卡纸书的页数要求而形成卡纸书)时,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释放(不再支撑)该卡纸书,使得该卡纸书进入出料装置7,该卡纸书经由出料装置7被输出,便于卡纸书的出料。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地实现了卡纸书的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稳定性好、精度高,使得生产卡纸书的质量好,且可以根据物料的厚度通过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对相邻的两个物料所需的相对距离(高度差)进行调节,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卡纸书能够完全打开并平放,又通过压合成型机构84对卡纸书进行压合成型,进一步保证了卡纸书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料联动装置1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11的第一转轴12、转动设置于机架11的第一取料件13、活动设置于机架11的第二取料件14、设置于机架11并用于驱动第一取料件13和第二取料件14按照顺序联动的两个联动器15、设置于第一取料件13的下方的转移机构6及用于驱动第一转轴12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9,所述第一取料件13 用于拾取第一供料装置21所供应的第一物料,所述第二取料件14用于拾取第二供料装置 22所供应的第二物料,所述转移机构6用于将第一取料件13拾取的第一物料转移至过胶装置3,所述第二取料件14用于将第二物料拾取至过胶装置3;具体地,所述联动器15包括分别与第一转轴12驱动连接的第一凸轮机构16、第二凸轮机构17和第三凸轮机构18,所述第一凸轮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取料件13拾取第一供料装置21所供应的第一物料,所述第二凸轮机构17和第三凸轮机构18配合驱动第二取料件14以拾取第二供料装置22所供应的第二物料。
实际工作时,第一供料装置21向取料联动装置1的第一取料件13供应折页衬纸,第二供料装置22向取料联动装置1的第二取料件14供应卡纸,当第一取料件13和第二取料件14取料时,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9驱动第一转轴12转动,转动的第一转轴12带动第一凸轮机构16运动,运动的的第一凸轮机构16驱动第一取料件13转动至拾取折页衬纸后,第一凸轮机构16驱动第一取料件13连带该折页衬纸向下转动,从而实现了对折页衬纸进行取料,此时转移机构6将第一取料件13所拾取的折页衬纸转移至过胶装置3,过胶装置3对该折页衬纸过胶后,该涂有胶水的折页衬纸进入压合装置5,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对该折页衬纸进行支撑,压合装置5将该涂有胶水的折页衬纸压合粘接在上一个卡纸上,按照时间的推移转动的第一转轴12带动第二凸轮机构17和第三凸轮机构18联动,联动的第二凸轮机构17 和第三凸轮机构18分别按照设定的时间和顺序驱动第二取料件14动作以拾取卡纸,具体动作为,首先第二凸轮机构17驱动第二取料件14前移(靠近第二供料装置22上的卡纸移动),直至第二取料件14拾取该卡纸,然后第三凸轮机构18驱动第二取料件14连带该卡纸向下移动,同时第二凸轮机构17驱动第二取料件14连带该卡纸后移,直至第二取料件14将该卡纸输送至过胶装置3,过胶装置3对该卡纸过胶后,该涂有胶水的卡纸进入压合装置5,且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将该涂有胶水的卡纸调高并支撑,压合装置5将该涂有胶水并被调高后的卡纸压合粘接在上一个折页衬纸上。该取料联动装置1的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紧凑,第一供料装置21和第二供料装置22分别供应折页衬纸和卡纸,通过第一转轴12驱动第一凸轮机构16、第二凸轮机构17和第三凸轮机构18联动以分别驱动第一取料件13和第二取料件14动作,以实现第一取料件13和第二取料件14分别按照顺序拾取折页衬纸和卡纸,从而有规律地拾取两种物料进行转移,联动性好,取料稳定,取料和送料的效率高,生产和使用成本低。优选地,所述联动器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联动器15对称设置于第一转轴12 的两端,使得第一取料件13和第二取料件14的受力均匀,取料动作平稳。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轮机构16包括第一凸轮161、第一连杆162、第二连杆163、第一转动件164、第一拉簧165及转动设置于第一连杆162的中部的第一滚轮166,所述第一凸轮161装设于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滚轮166与第一凸轮161的轮廓滚动抵触,所述第一转动件164转动设置于机架11,所述第一连杆162的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6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6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63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件164 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取料件13装设于第一转动件164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拉簧165的一端与机架11连接,第一拉簧165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62靠近第二连杆16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拉簧165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一滚轮166与第一凸轮161的轮廓始终接触。实际工作时,转动的第一转轴12带动第一凸轮161转动,转动的第一凸轮161的轮廓抵触第一滚轮166,在第一拉簧165的拉力作用下,以驱动第一滚轮166始终沿着第一凸轮161的外轮廓移动,移动的第一滚轮166带动第一连杆162转动,转动的第一连杆162带动第二连杆 163移动,移动的第二连杆163带动第一转动件164转动,转动的第一转动件164带动第一取料件13转动,转动的第一取料件13拾取折页衬纸,从而实现了第一取料件13对折页衬纸进行取料。通过第一滚轮166与第一凸轮161滚动抵触,避免了第一连杆162与第一凸轮 161直接接触,降低了第一连杆162与第一凸轮161的磨损,延长了第一连杆162和第一凸轮161的使用寿命,且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件164包括第一夹具167和第二夹具168,所述第一夹具167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6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取料件13装设于第一夹具167的另一端,第二夹具168的一端与第一取料件13固定连接,第二夹具168的另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实现了第一转动件164的模块化,便于第一转动件164分别与第一取料件13、机架11和第二连杆163的连接,拆装方便而快捷。所述第一取料件13包括装设于第一转动件164的第一气管轴131及与第一气管轴131连通并沿着第一气管轴131的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吸嘴 132,所述第一吸嘴132的吸料端向上,所述第一气管轴131与外部的真空装置(如:气泵等)连通。第一转动件164带动第一气管轴131转动,转动的第一气管轴131带动第一吸嘴 132转动,使得第一吸嘴132吸取折页衬纸,采用吸取的取料方式,取料稳定且不易造成第一物料的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轮机构17包括第二凸轮171、第一连接杆172、第二连接杆173、摆动件174、移动件175及第二拉簧176,所述第二凸轮171装设于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连接杆172的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172的中部与第二凸轮171的轮廓滚动抵触,第一连接杆17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7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73 的另一端与摆动件174的一端转动连接,移动件175的一端与摆动件174靠近第二连接杆 173的一端转动连接,摆动件174的中部与机架11转动连接,第二取料件14装设于移动件 175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拉簧176的一端与机架11连接,第二拉簧176的另一端与摆动件 17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拉簧176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接杆172的中部始终与第二凸轮171的轮廓接触。实际工作时,转动的第一转轴12带动第二凸轮171转动,转动的第二凸轮171的轮廓抵触第一连接杆172的中部,使得第一连接杆172发生转动,转动的第一连接杆172带动第二连接杆173移动,移动的第二连接杆173带动摆动件174转动,转动的摆动件174带动移动件175移动,移动的移动件175带动第二取料件14移动,使得第二取料件14拾取第一供料装置21上的卡纸。
具体地,所述第二取料件14包括装设于移动件175的另一端的第二气管轴141及与第一气管轴131连通并沿着第一气管轴131的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二吸嘴142,所述第二吸嘴142 的吸料端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气管轴141与部的真空装置(如:气泵等)连通。移动件175带动第二气管轴141移动,移动的第二气管轴141带动第二吸嘴142移动,使得第二吸嘴 142吸取卡纸,采用吸取的取料方式,取料稳定且不易造成卡纸的损坏。所述第一连接杆172 的中部转动设置有第三滚轮177,所述第三滚轮177与第二凸轮171的轮廓滚动抵触,避免了第一连接杆172的中部与第二凸轮171直接接触,降低了第一连接杆172和第二凸轮171 的磨损,延长了第一连接杆172和第二凸轮171的使用寿命,且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轮机构18包括第三连接杆181、第四连接杆182、第三凸轮183、第三拉簧184及转动设置于第三连接杆181的中部的第二滚轮185,所述第三凸轮183装设于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三凸轮183的轮廓与第二滚轮185滚动抵触,所述第三连接杆181的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181的另一端与第三拉簧184的一端连接,第三拉簧184的另一端与机架11连接,第四连接杆18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杆181靠近第三拉簧18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杆182的另一端与移动件175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凸轮183的轮廓与第二凸轮171的轮廓不相同。当第二取料件14拾取卡纸后,转动的第三凸轮183的轮廓抵触第二滚轮185,使得第二滚轮185移动,移动的第二滚轮185带动第三连接杆181转动,转动的第三连接杆181带动第四连接杆182移动,移动的第四连接杆182 带动移动件175上移或下移,移动的移动件175带动第二取料件14连带卡纸移动,从而实现了卡纸的转移。通过第二滚轮185与第三凸轮183滚动抵触,避免了第三连接杆181与第三凸轮183直接接触,降低了第三连接杆181和第三凸轮183的磨损,延长了第三连接杆 181和第三凸轮183的使用寿命,且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料装置21包括第一左挡板211、与第一左挡板211平行设置的第一右挡板212、装设于机架11的第一后挡板213及与第一后挡板213相对设置并用于承托第一物料的托料组件214,所述第一左挡板211、第一右挡板212、托料组件214和第一后挡板213围设成带有第一出料口216的第一储料腔215,所述第一取料件13活动设置第一出料口216处;所述托料组件214包括装设于机架11的第一前挡板2140、转动设置于机架11的托摆件2141及用于驱动托摆件2141摆动的托料摆动机构2142,所述第一前挡板 2140靠近第一出料口216的一端设置有托料凸块2143,所述托摆件2141呈L状,所述托料凸块2143呈圆锥状。
将多个折页衬纸向上层叠放置在第一储料腔215内,第一储料腔215的底壁为机架11 的顶面,机架11的顶面对层叠放置的折页衬纸进行支撑,最底层的折页衬纸的一端显露于第一出料口216并位于第一取料件13的上方,第一左挡板211和第一右挡板212分别抵触折页衬纸的左侧和右侧,第一后挡板213抵触折页衬纸的后端,托料组件214的第一前挡板2140抵触折页衬纸的前端,且第一前挡板2140上的托料凸块2143对折页衬纸显露于第一出料口216处的一端进行支撑,当第一取料件13没有对折页衬纸进行取料时,L状的托摆件2141也对折页衬纸显露于第一出料口216处的一端进行支撑,使得层叠的折页衬纸能够稳定地储存在第一储料腔215内,同时也便于操作者向第一储料腔215内添加折页衬纸。当第一取料件13需要拾取第一储料腔215内的折页衬纸时,第一取料件13吸住第一储料腔 215内最底层的折页衬纸,此时托料组件214释放第一储料腔215内的最底层的折页衬纸,只有圆锥状的托料凸块2143对折页衬纸显露于第一出料口216处的一端进行支撑,以便于最底层的折页衬纸移离第一储料腔215,也保证能够对第一储料腔215内层叠的折页衬纸进行支撑,第一取料件13在第一凸轮机构16的驱动下带动最底层的折页衬纸移离第一储料腔215,圆锥状的托料凸块2143继续对第一储料腔215内的折页衬纸进行支撑,从而实现了折页衬纸的取料和送料。当第一取料件13将折页衬纸移离第一储料腔215后,托料组件214 复位并重新对第一储料腔215内层叠的折页衬纸进行支撑。
具体地,所述第一供料装置21还包括装设于第一前挡板2140并用于吹动相邻的两个第一物料分离的吹料件217,所述吹料件217与外部的吹气装置连通。当第一取料件13需要将最底层的折页衬纸移离第一储料腔215时,外部的吹气装置向吹料件217内吹入气体,吹料件217将气体吹向层叠的折页衬纸,使得相邻的两个折页衬纸容易被分离,特别是最底层的折页衬纸与其相邻的折页衬纸进行分离,以便于第一取料件13将最底层的折页衬纸移离第一储料腔215,保证每次只有最底层的折页衬纸移离第一储料腔215。具体地,所述第一前挡板21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前挡板2140分别位于托摆件2141的两侧,两个托料凸块2143对折页衬纸进行支撑,使得折页衬纸受力均匀,保证了第一储料腔215内的折页衬纸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托料摆动机构2142包括第四凸轮2144、第三连杆2145、第四连杆2146、第五连杆2147、第四拉簧2148及第一转杆2149,所述第四凸轮2144装设于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三连杆2145的一端与第四连杆214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145的另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凸轮2144的轮廓与第三连杆2145的中部抵触,所述第四拉簧2148的一端与第三连杆2145靠近第四连杆214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拉簧2148的另一端与机架11连接,所述第四连杆2146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2147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2149转动设置于机架11并与第五连杆214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托摆件2141装设于第一转杆2149,在第四拉簧2148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三连杆2145的中部始终与第四凸轮2144的轮廓接触。实际工作时,转动的第一转轴12带动第四凸轮2144转动,转动的第四凸轮2144的轮廓抵触第三连杆2145的中部,使得第三连杆2145转动,转动的第三连杆 2145带动第四连杆2146移动,移动的第四连杆2146带动第五连杆2147转动,转动的第五连杆2147带动第一转杆2149转动,转动的第一转杆2149带动托摆件2141转动,使得托摆件2141支撑或释放折页衬纸。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料装置22包括设置于机架11的上限位件221、位于上限位件 221的下方的下限位件222、设置于下限位件222的一侧的第二左挡板223、设置于下限位件222的另一侧的第二右挡板224及与上限位件221或/和下限位件222相对设置的第二后挡板225,所述上限位件221、下限位件222、第二左挡板223、第二右挡板224和第二后挡板225围设成带有第二出料口227的第二储料腔226,所述第二出料口227位于上限位件221 与下限位件222之间,所述第二取料件14活动设置于第二出料口227处,所述第二储料腔 226的底壁转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物料和第二后挡板225靠近第二出料口227移动的输送机构229,所述输送机构229与第二后挡板225驱动连接,所述下限位件222呈L状。
将多个卡纸横向排列放置在第二储料腔226内,上限位件221和下限位件222分别对卡纸的上端和下端抵触限位,使得卡纸处于竖直的状态,避免卡纸倾倒,第二左挡板223和第二右挡板224分别抵触卡纸的左端和右端,卡纸的一侧面朝向第二出料口227,第二后挡板 225抵触卡纸的另一侧面,第二取料件14位于卡纸的一侧面。当第二取料件14需要将位于第二出料口227处的卡纸移离第二储料腔226时,第二取料件14吸住该卡纸,第二取料件 14在第二凸轮机构17和第三凸轮机构18的配合驱动下降该卡纸移离第二储料腔226,从而实现了对卡纸进行取料和送料。当第二储料腔226内靠近第二出料口227的卡纸被移离第二储料腔226后,输送机构229输送第二储料腔226内剩余的卡纸和第二后挡板225靠近第二出料口227移动设定位移,该设定位移等于一个卡纸的厚度,不但便于第二取料件14拾取卡纸,还保证了第二储料腔226内的卡纸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第二左挡板223与第一左挡板211连接,第二右挡板224与第一右挡板212连接,所述第一供料装置21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左挡板211和第一右挡板212彼此靠近或远离的移动驱动机构218;该结构设计,使得移动驱动机构218能够驱动第一左挡板211与第一右挡板212彼此靠近或远离的同时,也能够驱动第二左挡板223与第二右挡板224 彼此靠近或远离,联动性好,调节方便,且便于调节第一储料腔215的宽度和第二储料腔 226的宽度,进而便于第一储料腔215对不同规格的折页衬纸进行储存,也便于第二储料腔 226对不同规格的卡纸进行储存,适用性和实用性好。所述第二供料装置22还包括用于驱动上限位件221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220,通过升降驱动机构220驱动上限位件221与下限位件222之间的距离,便于第二储料腔226对不高度的卡纸进行储存,适用性和实用性好。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20可以采用丝杆与螺母的结构驱动上限位件221升降,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左挡板211和第二左挡板223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右挡板212和第二右挡板224为一体成型,减少了拆装的工序,结构稳定性好,强度和硬度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料装置22还包括装设于上限位件221并用于扫动第二物料的扫离机构228,所述扫离机构228包括转动设置于上限位件221的转辊2281、装设于转辊2281的扫动件2282及用于驱动转辊2281转动的扫动电机2283,所述扫动电机2283装设于上限位件221。在第二取料件14将卡纸移离第二储料腔226的过程中,扫动电机2283驱动转辊2281转动,转动的转辊2281带动扫动件2282扫动第二储料腔226内的卡纸,使得相邻的两个卡纸分离,特别是分离靠近第二出料口227的一侧的卡纸与其相邻的卡纸,便于第二取料件14将靠近第二出料口227的一侧的卡纸移离第二储料腔226,保证每次只有一个卡纸移离第二储料腔226。
具体地,所述扫动件2282为毛刷,毛刷柔软,成本低,不会损坏卡纸;所述扫动件2282 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扫动件2282间隔设置于转辊2281,进一步便于分离相邻的两个卡纸。具体地,第一凸轮161的轮廓、第二凸轮171的轮廓、第三凸轮183的轮廓和第四凸轮2144的轮廓均不相同,能够按照设定的时间和顺序驱动第一取料件13、第二取料件14和托摆件2141分别按照预期运动规律循环运动。所述输送机构229和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9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机构,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所述转移机构6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11的第二转轴61、用于驱动第二转轴61 转动的驱动组件62及装设于第二转轴61的若干个转移组件63,所述转移组件63包括装设于第二转轴61的转轮631、转动设置于转轮631并用于转移第一取料件13所拾取的第一物料的转移件632、装设于转轮631并用于抵触转移件632转动的驱动凸轮633以及用于驱动转移件632复位的复位组件634。实际工作时,第一取料件13拾取第一供料装置21所供应的最底层的折页衬纸的一端,使得最底层的折页衬纸的一端向下弯,此时,驱动组件62驱动第二转轴61逆时针转动,转动的第二转轴61带动转轮631和驱动凸轮633同步转动,当驱动凸轮633抵触转移件632时,驱动凸轮633带动转移件632逆时针转动,当转轮631 和驱动凸轮633转动至设定的角度时,转移件632和转轮631将第一取料件13所拾取的折页衬纸夹紧,并带动该折页衬纸转动;当折页衬纸转入过胶装置3后,驱动凸轮633不抵触转移件632,复位组件634驱动转移件632复位,转移件632顺时针转动,使得转移件632 松开折页衬纸,进而完成对折页衬纸进行送料。该结构设计,使得折页衬纸的转移稳定,转移效率高。
具体地,所述转轮631设置有用于供转移件632转动的转动空间6311,所述转移件632 呈钩状,所述转移件632设置有转移部6321,所述转移部6321突伸出转动空间6311,所述转移部6321用于将第一物料压紧于转轮631的外表面,转移部6321内侧的弧度与转轮631外表面的弧度相吻合;在驱动凸轮633抵触转移件632远离转移部6321的一端的过程中,转移件632会在转动空间6311内逆时针转动,转移件632转动至设定的角度,使得转移部 6321的内侧将折页衬纸夹紧于转轮631的外表面,此时,驱动组件62驱动转轮631顺时针转动,转轮631带动转移件632顺时针转动,当转移件632与转轮631带动折页衬纸转动至过胶装置3时,驱动凸轮633不抵触转移件632,复位组件634驱动转移件632复位,使得转移件632顺时针转动,进而使得转移件632松开折页衬纸,完成将折页衬纸转移至过胶装置3。
具体地,所述复位组件634包括弹性件6341、连接于转移件632的齿轮6342及啮合于齿轮6342的扇形齿轮6343,所述扇形齿轮6343远离齿轮6342的一端与转轮631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6341的一端与扇形齿轮6343的中部连接,所述弹性件6341的另一端与转轮631连接;具体地,所述弹性件6341为弹簧。转移件632逆时针转动时,转移件632带动齿轮 6342逆时针转动,齿轮6342带动扇形齿轮6343逆时针转动,扇形齿轮6343压缩弹性件6341;当驱动凸轮633不抵触转移件632远离转移部6321的一端时,在弹性件6341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弹性件6341伸展,弹性件6341抵触扇形齿轮6343,使得扇形齿轮6343顺时针转动,扇形齿轮6343带动齿轮6342顺时针转动,齿轮6342带动转移件632顺时针转动,实现了转移件632自动复位,便于转移件632对下一个折页衬纸进行转移。
具体地,所述机架11转动设置有第二转杆635,所述第二转杆635转动设置有压轮636,所述压轮636用于抵触转轮631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杆635的一端与驱动组件62驱动连接。驱动组件62驱动转轮631顺时针转动的同时,驱动组件62也驱动第二转杆635顺时针转动,使得压轮636靠近转轮631的外表面,直至压轮636抵触折页衬纸,使得折页衬纸贴设在转轮631的外表面,便于转移件632和转轮631带动折页衬纸转动,压轮636在转轮 631的外表面滚动,压轮636按压折页衬纸,使得折页衬纸平整,保证折页衬纸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胶装置3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11的摆臂31、转动设置于摆臂31的压辊32、设置于机架11的供胶机构33及用于驱动摆臂31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37,所述供胶机构33包括用于储存胶水的储液箱331、转动设置于储液箱331的过胶辊332及用于向储液箱331供应胶水的供胶泵333,所述取料联动装置1的出料端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导引至压辊32与过胶辊332之间的导向组件34及用于驱动过胶辊332或/和压辊32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机构35,所述过胶辊332与压辊32滚动配合以对导向组件34所输出的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进行过胶,所述摆臂31的中部与机架11转动连接,所述压辊 32转动设置于摆臂31靠近过胶辊332的一端,所述摆动驱动机构37用于与摆臂31远离压辊32的一端驱动连接。
实际工作时,供胶泵333向储液箱331内供应胶水,使得储液箱331内储存有设定容量的胶水,第二转动驱动机构35驱动过胶辊332和压辊32转动,过胶辊332与压辊32的转动方向相反,导向组件34将折页衬纸或卡纸导引至过胶辊332与压辊32之间,此时反向转动的过胶辊332与压辊32对折页衬纸或卡纸进行输送,同时过胶辊332将储液箱331内的胶水过胶至折页衬纸或卡纸上,从而实现了折页衬纸或卡纸的过胶处理。其中,当储液箱 331内的胶水容量不足时,供胶泵333向储液箱331内自动供应胶水,供胶方便,供胶效率高;当不需要对导向组件34导出的折页衬纸或卡纸进行过胶时,摆动驱动机构37驱动摆臂 31摆动,使得压辊32远离过胶辊332移动,从而使得过胶辊332没有对折页衬纸或卡纸进行过胶处理,实现了选择性地对折页衬纸或卡纸进行过胶。该过胶装置3的结构简单,物料的过胶稳定,过胶质量好,能够自动化地供应胶水,供胶效率高,进而提高了过胶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胶装置3还包括锁紧件362、转动设置于储液箱331的上胶辊36及转动设置于储液箱331的压纹辊361,所述压纹辊361位于上胶辊36与过胶辊332之间,上胶辊36的底部与储液箱331内的胶水接触,所述上胶辊36经由压纹辊361将储液箱331 内的胶水传送至过胶辊332,所述储液箱331滑动设置于机架11,所述锁紧件362用于将储液箱331锁紧于机架11;具体地,所述上胶辊36、压纹辊361和过胶辊332之间经由齿轮组啮合传动,所述锁紧件362可以为螺栓461等,所述储液箱331经由滑块和滑轨与机架 11滑动连接。
实际工作时,通过齿轮组的传动,使得上胶辊36、压纹辊361和过胶辊332同时转动,上胶辊36与过胶辊332的转动方向相同,上胶辊36与压纹辊361的转动方向相反,转动的过胶辊332经由压纹辊361带动上胶辊36转动,转动的上胶辊36将储液箱331内的胶水经由压纹辊361传送至过胶辊332上,使得过胶辊332的表面粘有胶水,该结构设计避免因过胶辊332直接粘储液箱331内的胶水而使得过胶辊332的表面胶水过多而出现滴胶、胶水在过胶辊332表面流动或胶水在过胶辊332的表面不均匀的现象,保证了过胶辊332对物料过胶的质量,节省了胶水的用量,降低了过胶的成本;另外,压纹辊361将带有图案的胶水传送至过胶辊332的表面,使得过胶辊332能够按照设定的图案将胶水涂在物料上。正常情况下,通过锁紧件362将储液箱331锁紧在机架11上,以保证储液箱331的稳定性。当需要对储液箱331或储液箱331内的零部件(如:上胶辊36、压纹辊361和过胶辊332等)进行维护时,只需松开锁紧件362,使得锁紧件362释放储液箱331即可将储液箱331从机架 11内滑出,维护方便、快捷。
具体地,所述储液箱331装设有用于监控储液箱331内的胶水量的感应器363,所述感应器363与供胶泵333电连接。实际工作时,当感应器363感应到储液箱331内的胶水量低于正常的胶水量时,感应器363向供胶泵333反馈信号,供胶泵333向储液箱331内供应胶水,以使储液箱331内的胶水量达到设定值,以保证该过胶装置3能够正常对折页衬纸或卡纸进行过胶处理。当感应器363感应到储液箱331内的胶水量达到设定值时,感应器363 向供胶泵333反馈信号,使得供胶泵333停止向储液箱331供应胶水,避免储液箱331内的胶水量过多。所述储液箱331内装设有水位槽367,所述水位槽367连通有排胶管364;当储液箱331内的胶水量过多时,过多的胶水量流至水位槽367,再经由排胶管364排至收集罐,供胶泵333的进胶口与收集罐连通,从而实现了胶水的循环利用。水位槽367能够控制储液箱331内的胶水量,从而保证储液箱331内的胶水量处于合适的状态。
具体地,所述储液箱331转动设置有刮胶件365及用于驱动刮胶件365靠近或远离上胶辊36转动的角度调节件366,所述角度调节件366与储液箱331转动连接。转动角度调节件366进而带动刮胶件365的转动,由此使刮胶件365的刮胶端靠近或者远离上胶辊36,通过角度调节件366调节刮胶件365的角度,从而调节刮胶件365与上胶辊36之间的距离,进而控制上胶辊36上胶水的厚度,且使得上胶辊36上的胶水均匀,提高了对物料过胶的质量。所述刮胶件365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刮耳,两个刮耳分别对上胶辊36的两端进行刮胶。
具体地,所述摆动驱动机构37包括摆动气缸371、第一连接件372、第三转杆373、驱动件374及复位拉簧375,所述摆动气缸371装设于机架11,所述第三转杆373转动设置于机架11,所述第一连接件372的一端与摆动气缸37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372 的另一端与第三转杆373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37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转杆373,所述驱动件374的另一端用于抵触摆臂31远离压辊32的一端,所述复位拉簧375的一端与机架 11连接,复位拉簧375的另一端与摆臂31远离压辊32的一端连接。在正常情况下,摆臂 31在复位拉簧375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压辊32与过胶辊332配合以对折页衬纸或卡纸进行输送和过胶。当不需要对折页衬纸或卡纸进行过胶时,摆动气缸371驱动第一连接件372 转动,转动的第一连接件372带动第三转杆373转动,转动的第三转杆373带动驱动件374 转动,转动的驱动件374抵触摆臂31远离压辊32的一端,使得摆臂31装设有压辊32的一端连带压辊32远离过胶辊332,从而过胶辊332没有对折页衬纸或卡纸进行过胶,实现了选择性地对折页衬纸或卡纸进行过胶。
具体地,所述导向组件34包括第四转杆341、与第四转杆341平行设置的第五转杆342、同轴设置于第四转杆341的多个第一导料轮343、同轴设置于第五转杆342的多个第二导料轮344、装设于第四转杆341的第一齿轮345、装设于第五转杆342的第二齿轮346及装设于摆臂31的导料板347,所述第一齿轮345与第二齿轮346啮合,所述第四转杆341和第五转杆342均转动设置于摆臂31,多个第一导料轮343与多个第二导料轮344一一对应配合以对物料进行导料输送,所述导料板347用于将第一导料轮343和第二导料轮344所导出的物料导引至压辊32与过胶辊332之间,所述第二转动驱动机构35与第一齿轮345或第二齿轮346驱动连接,第四转杆341和第五转杆342分别位于过胶辊332和压辊32的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驱动机构35与第二齿轮346驱动连接。具体地,第二转动驱动机构35包括伺服电机、同步带轮组件和齿轮组件,伺服电机经由同步带轮组件驱动齿轮组件转动,转动的齿轮组件带动导料组件531、压辊32和过胶辊332转动。
实际工作时,第二转动驱动机构35驱动第二齿轮346转动,转动的第二齿轮346不但带动第五转杆342转动,还与第一齿轮345啮合并带动第四转杆341转动,转动的第五转杆342带动第二导料轮344同步转动,转动的第四转杆341带动第一导料轮343同步转动,第二导料轮344与第一导料轮343的转动方向相反,转动的第二导料轮344与第一导料轮343 配合以对折页衬纸或卡纸进行输送和导引,折页衬纸或卡纸经由第二导料轮344与第一导料轮343导出后,导料板347将折页衬纸或卡纸导引至压辊32与过胶辊332之间,以便于压辊32与过胶辊332对折页衬纸或卡纸进行过胶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合装置5包括支撑机构51、压合机构52及设置于压合机构52的导料机构53,所述压合机构52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11的压合座521、设置于压合座521 并用于输送物料的送料器522及装设于机架11的压合驱动机构523,所述支撑机构51设置有与压合座521配合以压合物料的靠板511,所述送料器522位于导料机构53内,所述导料机构53用于对送料器522所输送的物料进行导向,所述压合驱动机构523用于驱动压合座521将导向后的物料压合在靠板511上。实际工作时,过胶装置3将卡纸输送至送料器 522,送料器522输送卡纸沿着导料机构53移动,使得卡纸移动至压合座521的压合面的设定位置,此时导料机构53对卡纸进行支撑,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对卡纸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并支撑卡纸的底部,然后压合驱动机构523驱动压合座521靠近靠板511转动,直至压合座521的压合面将导料机构53上的卡纸压合在靠板511上的折页衬纸上,使得卡纸与折页衬纸压合粘接在一起,然后压合驱动机构523驱动压合座521复位转动,过胶装置3将涂有胶水的折页衬纸输送至送料器522,送料器522输送该折页衬纸沿着导料机构53移动,使得该衬纸移动至压合座521的压合面的设定位置,此时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没有对该折页衬纸进行调节,只是对该折页衬纸的底部进行支撑,最后压合驱动机构523驱动压合座521 靠近靠板511转动,直至压合座521的压合面将导料机构53上涂有胶水的折页衬纸压合在靠板511的卡纸上,使得卡纸与折页衬纸压合粘接在一起,压合后的卡纸和衬纸靠在靠板 511上且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其进行支撑;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可以循环上述操作,可以生产出由多个卡纸和多个衬纸间隔粘接在一起的卡纸书。该压合装置5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导料机构53对物料的移动进行导向,提高了物料移动的稳定性和位置精度,再通过压合座521与靠板511配合以将相邻的两个物料压合在一起,物料间的压合效率高,压合质量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器522包括转动设置于压合座521的真空传送带5221及用于驱动真空传送带5221转动的传送驱动机构5222,所述真空传送带5221的一侧显露于压合座521的压合面;具体地,所述传送驱动机构5222可以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同步带和同步轮的结构,所述真空传送带5221与外部真空设备连通。实际工作时,过胶装置3将过胶后的物料输送至真空传送带5221,真空传送带5221吸住物料没有涂胶水的一面,同时在传送驱动机构5222驱动真空传送带5221转动的情况下,真空传送带5221吸住该物料沿着导料机构 53移动至压合座521的压合面的设定位置上,该输送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物料移动的稳定性和位置精度。具体地,所述压合座521的压合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将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吹离真空传送带5221的吹料孔5211,所述吹料孔5211与外部吹气装置连通;当压合座521的压合面将物料压向靠板511的过程中,真空传送带5221释放物料,同时吹料孔5211对该物料进行吹气,使得该物料与真空传送带5221分离,便于压合座521将该物料压合在靠板511 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料机构53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导料组件531及用于驱动两组导料组件531靠近或远离的距离调节器532,所述送料器522位于两组导料组件531之间;具体地,所述距离调节器532可以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双向丝杆和螺母的结构。距离调节器532能够调节两个导料组件531之间的距离,进而适用于对不同规格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进行导向,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料组件531包括与距离调节器532驱动连接的导料座533、设置于导料座533的多个导料爪534及设置于导料爪534靠近靠板511的一端的导料弹片535,所述导料爪534设置有导料斜面536,多个导料爪534自上往下排列设置,所述压合座521设置有多个导槽5212,每个导料爪534均经由一个导槽5212突伸出压合座521的压合面,导料爪534能够沿着导槽5212的长度方向移动。导料斜面536使得导料爪534形成上宽下窄的导料结构,便于送料器522输送物料进入导料机构53并沿着导料机构53移动,且导料弹片535对导料机构53内的物料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物料在移动的过程中脱离导料爪534。
实际工作时,送料器522输送物料移动并在导料斜面536的导向下进入导料机构53并沿着导料机构53向下移动,直至物料移动至压合座521的压合面的设定位置,然后压合座521将该物料压合在靠板511上,在此过程中,随着压合座521的转动,压合座521连带该物料靠近靠板511转动,该物料沿着导料爪534的长度方向靠近靠板511移动并挤压导料弹片535,使得导料弹片535发生弹性形变,直至物料脱离导料弹片535而压合在靠板511上,此时导料弹片535没有被挤压,所以导料弹片535在回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以便于对下一个物料进行导料限位。
具体地,所述导料爪534设置有通孔537,所述导料弹片535的一端装设于导料爪534 的外侧,导料弹片535的另一端经由通孔537后突伸出导料斜面536;当导料弹片535被物料挤压时,导料弹片535发生弹性形变并回缩至通孔537内,通孔537为导料弹片535提供避让空间,以便于物料被压合在靠板511上;当导料弹片535没有被物料挤压时,导料弹片535经由通孔537突伸出导料斜面536。所述导料组件531还包括多个导料杆538,所述导料杆538与导料爪534平行设置,每个导料杆538位于相邻的两个导料爪534之间,进一步提高了导料组件531对物料进行导向的精度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51包括支撑座512、滑动设置于支撑座512的移动座513、装设于支撑座512并用于驱动移动座513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器514及装设于移动座513 的第二气缸515,所述第二气缸515的活塞杆与靠板511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靠板511的底部与移动座513转动连接。工作时,第二气缸515能够驱动靠板511转动,从而调节靠板511与移动座513之间的角度,且当压合座521将物料压合在靠板511上时,第二气缸515 为靠板511提供一个压合力,便于靠板511与压合座521对物料进行压合,保证了物料压合的质量。随着本实用新型不断对物料进行压合,靠板511上压合后的物料越来越多,第一移动驱动器514驱动移动座513连带第二气缸515和靠板511间歇地向后移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移动驱动器514包括第三气缸5141、装设于支撑座512的电机5142、装设于电机5142的输出轴的主动齿轮5143、转动设置于支撑座512的第三转轴5144、装设于第三转轴5144并与主动齿轮5143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5145、装设于移动座513的齿条 5146及装设于第三转轴5144并与齿条5146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5147,所述第三气缸5141 的缸体装设于移动座513,第三气缸5141的活塞杆与支撑座512连接。当第一移动驱动器 514需要驱动移动座513靠近压合座521移动时,电机5142经由主动齿轮5143、第一从动齿轮5145、第三转轴5144、第二从动齿轮5147驱动齿条5146前移,从而使得移动座513 连带靠板511前移。当第一移动驱动器514需要驱动移动座513远离压合座521移动时,第三气缸5141的活塞杆伸展,使得第三气缸5141的缸体带动移动座513远离压合座521移动,移动的移动座513带动靠板511后移。该结构设计使得移动座513的移动稳定。
本实施中,所述压合驱动机构523包括转动设置于压合座521的第六转杆5231、装设于第六转杆5231的凸轮5232、转动设置于压合座521的中部并用于与凸轮5232的轮廓滚动抵触的滚轮5233、用于驱动第六转杆5231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器5235及用于驱动压合座521复位的第六拉簧5234,所述第六拉簧5234的一端与机架11连接,第六拉簧5234的另一端与压合座521连接,所述压合座521远离靠板511的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转动驱动器5235可以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齿轮组的结构,所述第六拉簧5234 使得滚轮5233始终与凸轮5232的轮廓抵触。通过凸轮5232的轮廓抵触滚轮5233转移,转移的滚轮5233带动压合座521进行转移,从而使得压合座521按照预期运动规律循环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包括基座41、调距板42、转动设置于基座41的第二转动件43、装设于基座41并用于驱动第二转动件43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器44及用于驱动基座41移动的第二移动驱动器45,所述调距板42滑动设置于第二转动件43,所述第二转动件43设置有用于调节调距板42升降的调节件46,所述基座41设置有用于支撑物料的第一基准面411及自第一基准面411向下凹设而成的避让槽412,所述调距板42设置有基准件421,所述基准件421设置有用于支撑物料的第二基准面422,所述第二基准面422 容设于避让槽412内或突伸出避让槽412。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用于调节相邻的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的底端的相对高度差,使得相邻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处于高低位置的循环状态。
起始时,基准件421的第二基准面422低于第一基准面411,根据设定的卡纸与折页衬纸之间的相对高度差值,通过调节调节件46而使得调距板42升降,进而调节调距板42在第二转动件43上的相对位置(高度方向);过胶装置3将折页衬纸输送至基座41,基座41 的第一基准面411对折页衬纸的底部进行支撑,此时折页衬纸竖直放置,压合座521将该折页衬纸压合在靠板511上,此时过胶装置3将卡纸输送至基座41的过程中,第一转动驱动器44驱动第二转动件43转动,转动的第二转动件43带动调距板42转动,转动的调距板 42带动基准件421转动,直至基准件421上的第二基准面422突伸出避让槽412并与第一基准面411平行,即此时的第二基准面422高于第一基准面411,第二基准面422对该卡纸的底部进行支撑,使得卡纸竖直放置,从而实现了卡纸与折页衬纸之间的相对高度差的调节,卡纸与折页衬纸之间的相对高度差值等于第二基准面422高于第一基准面411的差值,压合座521将调节后的卡纸压合粘接在靠板511上的折页衬纸上;当过胶装置3将新的折页衬纸输送至基座41的过程中,第一转动驱动器44驱动第二转动件43连带调距板42复位转动,直至基准件421上的第二基准面422低于基座41的第一基准面411,第一基准面411对该折页衬纸进行支撑,同时第二移动驱动器45驱动基座41前移,第二移动驱动器45驱动移动座513连带靠板511后移,不但使得粘接在一起后的卡纸和折页衬纸后移,还便于对后续的卡纸和折页衬纸进行支撑以及便于对后续的折页衬纸的高度进行调节。该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的结构简单,能够根据物料间所需的相对距离(高度差)进行调节,调节方便,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46包括螺栓461和多个用于将调距板42滑动连接于第二转动件43的第二连接件462,所述调距板42设置有多个连接孔423,所述第二转动件43设置有螺纹孔431及多个滑槽432,多个连接孔423分别与多个滑槽432一一连通,所述螺栓461与螺纹孔431螺纹连接后抵触调距板42,所述第二连接件462的一端贯穿滑槽432后与连接孔423的内壁连接,第二连接件462的另一端抵触第二转动件43,第二连接件462能够沿着滑槽432升降滑动,所述第二连接件462呈T型状。实际对调距板42在第二转动件43 上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只需拧动螺栓461,使得螺栓461升降移动,升降移动的螺栓461抵触调距板42远离基准件421的一端,使得调距板42升降,从而调节基准件421的第二基准面422与基座41的第一基准面411之间的高度差,能够根据不同厚度的卡纸和折页衬纸进行实际的调节。在此过程中,第二连接件462的中部沿着滑槽432移动,以保证了调距板 42升降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转动驱动器44包括装设于基座41的第一气缸441及连接于基座41与第二转动件43之间的第五拉簧442,所述第一气缸441的活塞杆用于抵触第二转动件43转动,第五拉簧442用于驱动第二转动件43复位。当需要驱动第二转动件43转动时,第一气缸441 的活塞杆伸展并抵触第二转动件43,使得第二转动件43转动并拉伸第五拉簧442,第五拉簧442在此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当第二转动件43需要复位时,第一气缸441的活塞杆收缩并释放第二转动件43,第二转动件43在第五拉簧442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转动。该结构设计,实现了第一气缸441与第二转动件43为非固定式连接,降低了生产的难度和成本,且第一气缸441与第二转动件43之间无需拆装的操作,提高了拆装和维护的效率。优选地,所述第二移动驱动器45为气缸,所述基座41的底部装设于气缸的活塞杆。
所述基准件421远离第二转动件43的一端还设置有与第二基准面422连接的过渡面 424,所述第二基准面422与过渡面424交叉设置,所述过渡面424不高于第一基准面411。通过增设过渡面424在第二转动件43转动时进行平稳过渡,循环地对卡纸和折页衬纸的相对高度差进行调节,使得卡纸和折页衬纸能平稳地在基座41与基准件421之间过渡移动。所述基座41的一侧设置有位移传感器48,所述位移传感器48用于检测基座41移动的位移量,所述位移传感器48与第二移动驱动器45电连接。位移传感器48检测到基座41移动的位移量等于设定位移值时,位移传感器48向第二移动驱动器45反馈信息,使得第二移动驱动器45停止驱动基座41移动,该自动化检测控制,反应灵敏,控制精度高。具体地,所述出料装置7包括设置于相对距离调节装置4的下方的滑料件71、连接于滑料件71的出料端的输送带72及连接于输送带72的出料端的接料件73,所述接料件73设置有接料爪74。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机构8包括第一水平输送带81及与第一水平输送带81的出料端连接的倾斜输送带82,所述第一水平输送带81和倾斜输送带82均用于输送卡纸书,所述第一水平输送带81的进料端与输送带72的出料端连接,所述倾斜输送带82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承托卡纸书的多个托料件83,多个托料件83沿着倾斜输送带82的长度方向间距设置;实际工作时,卡纸书合版机所生产的卡纸书经由出料装置7的输送带72输送至第一水平输送带81,第一水平输送带81将卡纸书输送至倾斜输送带82,倾斜输送带82上的托料件83 对该卡纸书进行承托,随着倾斜输送带82的传送,托料件83承托卡纸书移动,直至将卡纸书输送至压合成型机构84。通过设置有送料机构8对卡纸书进行输送,卡纸书在输送的过程中卡纸书上的胶水能够固化,从而保证了卡纸与折页衬纸粘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卡纸书的质量。
所述压合成型机构84包括压合成型架85、装设于压合成型架85的支撑板86、转动设置于压合成型架85的第二水平输送带87、装设于压合成型架85的压合气缸89及装设于压合气缸89的活塞杆的压合板9,所述第二水平输送带87贯穿支撑板86和压合板9,所述支撑板86和压合板9配合以对卡纸书进行压合成型;实际工作时,倾斜输送带82将卡纸书输送至第二水平输送带87,当第二水平输送带87将该卡纸书输送至支撑板86与压合板9之间时,压合气缸89驱动压合板9靠近支撑板86移动,直至压合板9将卡纸书压合在支撑板 86上,从而将卡纸书进行压合成型,压合成型后的卡纸书经由第二水平输送带87输送至输出机构91。通过压合成型机构84对卡纸书进行压合成型,一方面是使得卡纸与折页衬纸的粘接更加稳固,另一方面是避免卡纸书内的相邻的两个书页之间具有间隙而膨胀变形,对卡纸书起到塑形的作用,保证了卡纸书的质量。
所述输出机构91包括与第二水平输送带87的出料端连接的第一输出输送带92、位于第一输出输送带92的下方的第二输出输送带93及用于将第一输出输送带92所输出的卡纸书转移至第二输出输送带93的升降转移机构94,所述第二输出输送带93的出料端设置有挡料板95。实际工作时,第二水平输送带87将压合成型后的卡纸书输送至第一输出输送带92,升降转移机构94将第一输出输送带92所输送的卡纸书转移至第二输出输送带93,第二输出输送带93将该卡纸书输送至设定的位置,直至挡料板95阻挡该卡纸书,保证了卡纸书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压合成型机构8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压合成型机构84排列设置。设置多个压合成型机构84依次对卡纸书进行压合成型,保证了卡纸书的成型质量,进一步保证卡纸书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生产卡纸书的卡纸书合版机、连接于卡纸书合版机的输出端并用于输送卡纸书的送料机构、用于对送料机构所输送的卡纸书压合成型的压合成型机构及用于对压合成型后的卡纸书进行输出的输出机构,所述卡纸书合版机包括机架、装设于机架的顶部并用于供应第一物料的第一供料装置、装设于机架的顶部并用于供应第二物料的第二供料装置、用于按照顺序拾取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取料联动装置、设置于取料联动装置的出料端的过胶装置、设置于过胶装置的出料端的压合装置、滑动设置于压合装置的底部的相对距离调节装置及设置于相对距离调节装置的下方的出料装置,所述过胶装置用于对取料联动装置所输出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进行过胶,所述压合装置用于将过胶后的第二物料压合粘接在第一物料或将过胶后的第一物料压合粘接在第二物料,所述相对距离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过胶后的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的相对位置,以调节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之间的相对高度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联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的第一转轴、转动设置于机架的第一取料件、活动设置于机架的第二取料件、设置于机架并用于驱动第一取料件和第二取料件按照顺序联动的联动器、设置于第一取料件的下方的转移机构及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取料件用于拾取第一供料装置所供应的第一物料,所述第二取料件用于拾取第二供料装置所供应的第二物料,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将第一取料件拾取的第一物料转移至过胶装置,所述第二取料件用于将第二物料拾取至过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器包括分别与第一转轴驱动连接的第一凸轮机构、第二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所述第一凸轮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取料件拾取第一供料装置所供应的第一物料,所述第二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配合驱动第二取料件以拾取第二供料装置所供应的第二物料;
所述第一凸轮机构包括第一凸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转动件、第一拉簧及转动设置于第一连杆的中部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凸轮装设于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一凸轮的轮廓滚动抵触,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设置于机架,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取料件装设于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与机架连接,第一拉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靠近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凸轮机构包括第二凸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摆动件、移动件及第二拉簧,所述第二凸轮装设于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中部与第二凸轮的轮廓滚动抵触,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摆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移动件的一端与摆动件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摆动件的中部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二取料件装设于移动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与机架连接,第二拉簧的另一端与摆动件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凸轮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三凸轮、第三拉簧及转动设置于第三连接杆的中部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三凸轮装设于第一转轴,所述第三凸轮的轮廓与第二滚轮滚动抵触,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拉簧的一端连接,第三拉簧的另一端与机架连接,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杆靠近第三拉簧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移动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凸轮的轮廓与第二凸轮的轮廓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料装置包括第一左挡板、与第一左挡板平行设置的第一右挡板、装设于机架的第一后挡板及与第一后挡板相对设置并用于承托第一物料的托料组件,所述第一左挡板、第一右挡板、托料组件和第一后挡板围设成带有第一出料口的第一储料腔,所述第一取料件活动设置第一出料口处;
所述托料组件包括装设于机架的第一前挡板、转动设置于机架的托摆件及用于驱动托摆件摆动的托料摆动机构,所述第一前挡板靠近第一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托料凸块;
所述第一供料装置还包括装设于第一前挡板并用于吹动相邻的两个第一物料分离的吹料件;
所述第二供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的上限位件、位于上限位件的下方的下限位件、设置于下限位件的一侧的第二左挡板、设置于下限位件的另一侧的第二右挡板及与上限位件或/和下限位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后挡板,所述上限位件、下限位件、第二左挡板、第二右挡板和第二后挡板围设成带有第二出料口的第二储料腔,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上限位件与下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二取料件活动设置于第二出料口处,所述第二储料腔的底壁转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物料和第二后挡板靠近第二出料口移动的输送机构;
所述第二供料装置还包括装设于上限位件并用于扫动第二物料的扫离机构,所述扫离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上限位件的转辊、装设于转辊的扫动件及用于驱动转辊转动的扫动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胶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的摆臂、转动设置于摆臂的压辊、设置于机架的供胶机构及用于驱动摆臂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所述供胶机构包括用于储存胶水的储液箱、转动设置于储液箱的过胶辊及用于向储液箱供应胶水的供胶泵,所述取料联动装置的出料端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导引至压辊与过胶辊之间的导向组件及用于驱动过胶辊或/和压辊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机构,所述过胶辊与压辊滚动配合以对导向组件所输出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进行过胶,所述摆臂的中部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压辊转动设置于摆臂靠近过胶辊的一端,所述摆动驱动机构用于与摆臂远离压辊的一端驱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压合机构及设置于压合机构的导料机构,所述压合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的压合座、设置于压合座并用于输送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的送料器及装设于机架的压合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与压合座配合以压合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的靠板,所述送料器位于导料机构内,所述导料机构用于对送料器所输送的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进行导向,所述压合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压合座将导向后的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压合在靠板上;
所述送料器包括转动设置于压合座的真空传送带及用于驱动真空传送带转动的传送驱动机构,所述真空传送带的一侧显露于压合座的压合面;
所述压合座的压合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将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吹离真空传送带的吹料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机构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导料组件及用于驱动两组导料组件靠近或远离的距离调节器,所述送料器位于两组导料组件之间;
所述导料组件包括与距离调节器驱动连接的导料座、设置于导料座的多个导料爪及设置于导料爪靠近靠板的一端的导料弹片,所述导料爪设置有导料斜面,多个导料爪自上往下排列设置,所述压合座设置有多个导槽,每个导料爪均经由一个导槽突伸出压合座的压合面;
所述导料爪设置有通孔,所述导料弹片的一端装设于导料爪的外侧,导料弹片的另一端经由通孔后突伸出导料斜面;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滑动设置于支撑座的移动座、装设于支撑座并用于驱动移动座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器及装设于移动座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靠板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靠板的底部与移动座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距离调节装置包括基座、调距板、转动设置于基座的第二转动件、装设于基座并用于驱动第二转动件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器及用于驱动基座移动的第二移动驱动器,所述调距板滑动设置于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设置有用于调节调距板升降的调节件,所述基座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的第一基准面及自第一基准面向下凹设而成的避让槽,所述调距板设置有基准件,所述基准件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的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二基准面容设于避让槽内或突伸出避让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螺栓和多个用于将调距板滑动连接于第二转动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调距板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转动件设置有螺纹孔及多个滑槽,多个连接孔分别与多个滑槽一一连通,所述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后抵触调距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贯穿滑槽后与连接孔的内壁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抵触第二转动件;
所述第一转动驱动器包括装设于基座的第一气缸及连接于基座与第二转动件之间的第五拉簧,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用于抵触第二转动件转动,第五拉簧用于驱动第二转动件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一水平输送带及与第一水平输送带的出料端连接的倾斜输送带,所述第一水平输送带和倾斜输送带均用于输送卡纸书,所述倾斜输送带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承托卡纸书的多个托料件,多个托料件沿着倾斜输送带的长度方向间距设置;
所述压合成型机构包括压合成型架、装设于压合成型架的支撑板、转动设置于压合成型架的第二水平输送带、装设于压合成型架的压合气缸及装设于压合气缸的活塞杆的压合板,所述第二水平输送带贯穿支撑板和压合板,所述支撑板和压合板配合以对卡纸书进行压合成型;
所述输出机构包括与第二水平输送带的出料端连接的第一输出输送带、位于第一输出输送带的下方的第二输出输送带及用于将第一输出输送带所输出的卡纸书转移至第二输出输送带的升降转移机构,所述第二输出输送带的出料端设置有挡料板。
CN201921110038.9U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 Active CN210706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0038.9U CN210706577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0038.9U CN210706577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06577U true CN210706577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66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10038.9U Active CN210706577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06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02972U (zh) 全自动纸盒成型机
CN100475514C (zh) 加工机的板件组装装置
CN108297478B (zh) 天地盒拼合机
CN107160891B (zh) 一种自动配页包背一体机
CN210706576U (zh) 一种卡纸书合版机
CN208249408U (zh) 带有自动进料装置的硬纸板印刷机
CN113400713A (zh) 一种酒具盒内托成型机
US4093207A (en) Magazine and feeder for carton blanks
CN210706577U (zh) 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
CN110303792B (zh) 一种卡纸书合版生产线
CN209888273U (zh) 一种面纸与内盒组装设备
CN113602022A (zh) 裱页书生产线
WO20010213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wo-piece box construction
CN109927348A (zh) 一种面纸与内盒组装机
CN110271313B (zh) 一种卡纸书合版机
US20160361944A1 (en)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documents into envelopes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07097553B (zh) 一种自动配页装置
CN109968738A (zh) 一种自动化贴盒机
US2723603A (en) Formless paper box machine
US936480A (en) Pamphlet-coverer.
JP6983010B2 (ja) 枚葉紙及び/又は折丁から成るブックブロックの整向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N213972787U (zh) 堆叠机
CN111547311A (zh) 一种三维裹包机
CN114228242B (zh) 一种异型纸盒加工设备
CN211567400U (zh) 一种粘页机的粘页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101, No. 5, Baixing Road, baihuadong, Dalingsh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UNG WO HING PRINTING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Industrial Zone, baihuadong village, Dalingsh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UNG WO HING PRINTING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