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94377U - 抗干扰室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抗干扰室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94377U
CN210694377U CN201922179124.1U CN201922179124U CN210694377U CN 210694377 U CN210694377 U CN 210694377U CN 201922179124 U CN201922179124 U CN 201922179124U CN 210694377 U CN210694377 U CN 210694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age
coupler
sub
covering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791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敏
孙雷
王魏东
孟弼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791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94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94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94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抗干扰室分系统,其中,多系统接入模块包括3个POI,分别连接对应的信源;同时,室分覆盖系统至少包括3套覆盖系统,与各POI一一对应连接;各覆盖系统在目标场地中间隔设置。基于上述结构,使用三缆覆盖的方式来实现室内分布,进而可将干扰信号源和被干扰信号源接入不同的覆盖线缆上,进行物理分离,充分利用空间隔离,达到抑制组合互调干扰发生的目的,有效提升网络质量。同时,还可将相隔较近的系统分离至不同的线缆进行覆盖,充分利用空间隔离,有效抑制阻塞干扰;此外,三缆覆盖的方式可有效分散系统的接入,在避免组合互调产生的情况下,系统合路的方案选择性更强。

Description

抗干扰室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干扰室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现对通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国内室分覆盖出现大面积的干扰问题,严重影响民众通话及网络使用感知。国内业务信号多,多种制式并存,室分采用多网组合、共建共享的覆盖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通信系统投入使用,产生非常严重的组合互调干扰,严重影响通信系统的覆盖质量。
多网组合的组合互调必然存在,传统技术只能通过保障室分系统的每个部件互调及安装工艺来降低组合互调对通信系统的影响,然而室分覆盖的链路节点多,施工环境复杂,往往某个环节未做到合格标准就无法将组合互调降到需求标准以下,室分覆盖的干扰问题暂无可实操的改善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对于室分覆盖的干扰问题,暂无可实操的改善措施的问题,提供一种抗干扰室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干扰室分系统,包括:
多系统接入模块,包括用于连接第一信源的第一POI,用于连接第二信源的第二POI,以及用于连接第三信源的第三POI。
室分覆盖系统,用于设置在目标场地中;室分覆盖系统包括连接第一POI的第一覆盖系统,连接第二POI的第二覆盖系统,以及连接第三POI的第三覆盖系统;第二覆盖系统与第一覆盖系统间隔设置;第三覆盖系统分别与第一覆盖系统、第二覆盖系统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覆盖系统包括第一耦合器,用于设置在目标场地的主场地的第一主覆盖系统,以及用于设置在目标场地的子场地的第一子覆盖系统;第一POI通过第一耦合器分别连接第一主覆盖系统和第一子覆盖系统。
第二覆盖系统包括第二耦合器,用于设置在主场地的第二主覆盖系统,以及用于设置在子场地的第二子覆盖系统;第二POI通过第二耦合器分别连接第二主覆盖系统和第二子覆盖系统。
第三覆盖系统包括第三耦合器,用于设置在主场地的第三主覆盖系统,以及用于设置在子场地的第三子覆盖系统;第三POI通过第三耦合器分别连接第三主覆盖系统和第三子覆盖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覆盖系统包括:
第一无源器件,通过馈线连接第一耦合器;
第一天线,通过馈线连接第一无源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无源器件为耦合器或功分器。第一天线为单极化天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主覆盖系统包括:
第二无源器件,通过馈线连接第二耦合器;
第二天线,通过馈线连接第二无源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无源器件为耦合器或功分器。第二天线为单极化天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主覆盖系统包括:
第三无源器件,通过馈线连接第三耦合器;
第三天线,通过馈线连接第三无源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无源器件为耦合器或功分器。第三天线为单极化天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覆盖系统包括连接第一耦合器的第一泄露电缆,以及连接第一泄露电缆的第一天线。第二子覆盖系统包括连接第二耦合器的第二泄露电缆,以及连接第二泄露电缆的第二天线。第三子覆盖系统包括连接第三耦合器的第三泄露电缆,以及连接第三泄露电缆的第三天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覆盖系统包括第一功分器;第一耦合器通过第一功分器分别连接多根第一泄露电缆。
第二子覆盖系统包括第二功分器;第二耦合器通过第二功分器分别连接多根第二泄露电缆。
第三子覆盖系统包括第三功分器;第三耦合器通过第三功分器分别连接多根第三泄露电缆。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多系统接入模块包括3个POI,分别连接对应的信源;同时,室分覆盖系统至少包括3套覆盖系统,与各POI一一对应连接;各覆盖系统在目标场地中间隔设置。基于上述结构,使用三缆覆盖的方式来实现室内分布,进而可将干扰信号源和被干扰信号源接入不同的覆盖线缆上,进行物理分离,充分利用空间隔离,达到抑制组合互调干扰发生的目的,有效提升网络质量。同时,还可将相隔较近的系统分离至不同的线缆进行覆盖,充分利用空间隔离,有效抑制阻塞干扰;此外,三缆覆盖的方式可有效分散系统的接入,在避免组合互调产生的情况下,系统合路的方案选择性更强。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申请的主旨。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抗干扰室分系统的第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抗干扰室分系统的第二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抗干扰室分系统的主覆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抗干扰室分系统的子覆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设置”、“间隔”、“覆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传统技术中,室分覆盖使用的单缆、双缆覆盖,例如移动TD-LTE(F)(1885MHz(兆赫兹)至1915MHz)与联通FDD-LTE1.8(1735MHz至1765MHz/1830MHz至1860MHz)产生的组合互调,会落入联通WCDMA(1940MHz至1980MHz/2130MHz至2170MHz)的上行通带。其中,组合互调计算可为:1890*2-1845=1935。若该组合互调过高,将严重干扰联通WCDMA的正常运行,影响联通客户的正常通话及上网。
为解决室分覆盖出现的干扰问题,需设计一种抗干扰方案,从源头出发,彻底解决因多系统组网覆盖产生的组合互调干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干扰室分系统,可通过物理分离干扰信号源和被干扰信号源的接入,达到抑制组合互调干扰发生的目的。针对上述例子,移动TD-LTE(F)(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与联通FDD-LTE1.8(1735-1765/1830-1860MHz)需做MIMO(multiple-in multiple-out,多进多出)覆盖,双收双发,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在三缆覆盖的情况下,只需将联通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放在移动TD-LTE(F)所在线缆之外的另一条线路进行覆盖,即可避免该组合互调的产生,有效改善联通WCDMA的网络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抗干扰室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多系统接入模块,包括用于连接第一信源的第一POI(POINT OF INTERFACE,多系统合路平台),用于连接第二信源的第二POI,以及用于连接第三信源的第三POI。
室分覆盖系统,用于设置在目标场地中;室分覆盖系统包括连接第一POI的第一覆盖系统,连接第二POI的第二覆盖系统,以及连接第三POI的第三覆盖系统;第二覆盖系统与第一覆盖系统间隔设置;第三覆盖系统分别与第一覆盖系统、第二覆盖系统间隔设置。
具体而言,抗干扰室分系统包括连接信号源的多系统接入模块,以及设置在目标场地的室分覆盖系统。多系统接入模块包括3个POI,与信号源中的信源一一对应连接;室分覆盖系统包括3套覆盖系统,与多系统接入模块中的POI一一对应连接;并且,覆盖系统间为间隔设置。即,不同的信源由对应的POI引出,并由对应的覆盖系统进行信号覆盖;每套覆盖系统可传输1种、2种甚至3种制式的信号,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由于多网组合的组合互调必然存在,随着越来越多的通信系统投入使用及LTE信号的MIMO技术的运用,单缆及双缆的覆盖方案无法避免组合互调的产生,而基于上述结构,三套覆盖系统间隔设置,可将干扰信号源和被干扰信号源接入不同的覆盖线缆,进行物理分别,充分利用空间隔离,达到抑制组合互调干扰发生的目的,提升网络质量;并且,通过空间间隔,可提高系统隔离,抑制阻塞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多系统接入模块中的3个POI可集成设置,也可单独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多系统接入模块主要用于地铁、会展中心、展览馆、机场等大型建筑室内覆盖,运用频率合路器与电桥合路器对多个运营商、多种制式的移动信号合路后引入天馈分布系统,达到充分利用资源、节省投资的目的。POI作为连接无线通信施主信号与分布覆盖信号(泄漏电缆和天线阵等)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对各运营商的上行及下行射频信号分别进行合路及分路,并滤除各频带间的干扰成分。基于上述结构,系统合路的方案选择性更强,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各个覆盖系统所要覆盖的信号的制式,且避免干扰的产生;并且,由于单线路的接入系统的数量减少,POI等合路设备将更便于制作,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室分覆盖系统中的覆盖系统可用于在目标场地进行信号覆盖;具体地,覆盖系统可主要由传输线缆、射频信号传输器件和射频信号收发器件构成,例如耦合器、功分器、馈线、天线及泄露电缆等,其具体的布局结构和连接关系等可根据实际场地的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覆盖系统可为室分天馈系统、漏缆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目标场地包括大型商场、展馆等室内场景,还可包括地铁、高铁隧道等洞室场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覆盖系统包括第一耦合器,用于设置在目标场地的主场地的第一主覆盖系统,以及用于设置在目标场地的子场地的第一子覆盖系统;第一POI通过第一耦合器分别连接第一主覆盖系统和第一子覆盖系统。
具体而言,第一覆盖系统可包括多个类型的覆盖系统,以覆盖目标场地的不同场所。具体地,第一POI可通过第一耦合器分别引出第一主覆盖系统和第一子覆盖系统,第一主覆盖系统可设置于主场地中,第一子覆盖系统可设置于子场地中。应该注意的是,第一主覆盖系统和第一子覆盖系统的射频信号收发器件可根据场地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覆盖系统包括第二耦合器,用于设置在主场地的第二主覆盖系统,以及用于设置在子场地的第二子覆盖系统;第二POI通过第二耦合器分别连接第二主覆盖系统和第二子覆盖系统。
具体而言,第二覆盖系统可包括多个类型的覆盖系统,以覆盖目标场地的不同场所。具体地,第二POI可通过第二耦合器分别引出第二主覆盖系统和第二子覆盖系统,第二主覆盖系统可设置于主场地中,第二子覆盖系统可设置于子场地中。应该注意的是,第二主覆盖系统和第二子覆盖系统的射频信号收发器件可根据场地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同时,主场地中的第一主覆盖系统和第二主覆盖系统间隔设置,子场地中的第一子覆盖系统和第二子覆盖系统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覆盖系统包括第三耦合器,用于设置在主场地的第三主覆盖系统,以及用于设置在子场地的第三子覆盖系统;第三POI通过第三耦合器分别连接第三主覆盖系统和第三子覆盖系统。
具体而言,第三覆盖系统可包括多个类型的覆盖系统,以覆盖目标场地的不同场所。具体地,第三POI可通过第三耦合器分别引出第三主覆盖系统和第三子覆盖系统,第三主覆盖系统可设置于主场地中,第三子覆盖系统可设置于子场地中。应该注意的是,第三主覆盖系统和第三子覆盖系统的射频信号收发器件可根据场地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同时,在主场地中,第三主覆盖系统分别与第一主覆盖系统、第二主覆盖系统间隔设置;在子场地中,第三子覆盖系统分别与第一子覆盖系统、第二子覆盖系统间隔设置。
基于上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3套覆盖系统均可延伸覆盖至目标场地中的多个场所,且在各个场所中间隔设置,能够有效抑制组合互调干扰的发生,提升网络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覆盖系统包括:
第一无源器件,通过馈线连接第一耦合器;
第一天线,通过馈线连接第一无源器件。
具体而言,第一主覆盖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无源器件和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第一耦合器通过第一无源器件连接第一天线。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耦合器和无源器件之间、无源器件和无源器件之间、无源器件和天线之间均可采用馈线进行连接。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源器件可用于耦合传输、功率分配等,天线可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在目标场地上实现室分天馈覆盖,满足商场、站台及大厅等的信号覆盖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无源器件312为耦合器或功分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天线316为单极化天线。
具体而言,第一天线316可为单极化吸顶天线等室内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主覆盖系统包括:
第二无源器件,通过馈线连接第二耦合器;
第二天线,通过馈线连接第二无源器件。
具体而言,第二主覆盖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无源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天线;第二耦合器通过第二无源器件连接第二天线。并且,第二主覆盖系统中的无源器件和天线,均与第一主覆盖系统的无源器件和天线间隔设置;基于此,同一场地中,不同的覆盖系统能够将相隔较近的系统分离至不同线缆覆盖,充分利用空间隔离,有效抑制阻塞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无源器件322为耦合器或功分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天线326为单极化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主覆盖系统包括:
第三无源器件,通过馈线连接第三耦合器;
第三天线,通过馈线连接第三无源器件。
具体而言,第三主覆盖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无源器件和至少一个第三天线;第三耦合器通过第三无源器件连接第三天线。并且,第三主覆盖系统中的无源器件和天线,均与第一主覆盖系统的无源器件和天线、第二主覆盖系统的无源器件和天线间隔设置;基于此,在同一场地中采用三缆覆盖的方式,进而可通过物理分离干扰信号源和被干扰信号源的接入,抑制组合互调干扰的发生,提升网络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无源器件332为耦合器或功分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天线336为单极化天线。
在一个示例中,移动TD-LTE(F)可通过第一主覆盖系统和第二主覆盖系统进行信号传输及覆盖,在联通WCDMA可通过第三主覆盖系统进行信号传输及覆盖,避免组合互调干扰的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覆盖系统包括连接第一耦合器的第一泄露电缆,以及连接第一泄露电缆的第一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子覆盖系统包括连接第二耦合器的第二泄露电缆,以及连接第二泄露电缆的第二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子覆盖系统包括连接第三耦合器的第三泄露电缆,以及连接第三泄露电缆的第三天线。
具体而言,在室分覆盖系统中,子覆盖系统可为漏缆覆盖系统,能够适用于目标场地中的隧道环境。具体地,泄露电缆可铺设在隧道中进行信号收发;连接泄露电缆的天线可设置在隧道口,通过与泄露电缆配合,实现隧道内的信号覆盖。同时,不同的覆盖系统的泄露电缆间隔设置,进而可将干扰信号源和被干扰信号源接入不同的覆盖线路,进行物理分别,充分利用空间隔离,抑制组合互调干扰,提高网络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子覆盖系统包括第一功分器418;第一耦合器312通过第一功分器418分别连接多根第一泄露电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子覆盖系统包括第二功分器428;第二耦合器322通过第二功分器428分别连接多根第二泄露电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子覆盖系统包括第三功分器438;第三耦合器332通过第三功分器438分别连接多根第三泄露电缆。
具体而言,子覆盖系统可由功分器引出多条泄露电缆,以满足隧道环境的信号覆盖。
在一个示例中,移动TD-LTE(F)可通过第一子覆盖系统和第二子覆盖系统进行信号传输及覆盖,在联通WCDMA可通过第三子覆盖系统进行信号传输及覆盖,避免组合互调干扰的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抗干扰室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系统接入模块,包括用于连接第一信源的第一POI,用于连接第二信源的第二POI,以及用于连接第三信源的第三POI;
室分覆盖系统,用于设置在目标场地中;所述室分覆盖系统包括连接所述第一POI的第一覆盖系统,连接所述第二POI的第二覆盖系统,以及连接所述第三POI的第三覆盖系统;所述第二覆盖系统与所述第一覆盖系统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覆盖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覆盖系统、所述第二覆盖系统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室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覆盖系统包括第一耦合器,用于设置在所述目标场地的主场地的第一主覆盖系统,以及用于设置在所述目标场地的子场地的第一子覆盖系统;所述第一POI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主覆盖系统和所述第一子覆盖系统;
所述第二覆盖系统包括第二耦合器,用于设置在所述主场地的第二主覆盖系统,以及用于设置在所述子场地的第二子覆盖系统;所述第二POI通过所述第二耦合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主覆盖系统和所述第二子覆盖系统;
所述第三覆盖系统包括第三耦合器,用于设置在所述主场地的第三主覆盖系统,以及用于设置在所述子场地的第三子覆盖系统;所述第三POI通过所述第三耦合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主覆盖系统和所述第三子覆盖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干扰室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覆盖系统包括:
第一无源器件,通过馈线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
第一天线,通过馈线连接所述第一无源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干扰室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源器件为耦合器或功分器;
所述第一天线为单极化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干扰室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覆盖系统包括:
第二无源器件,通过馈线连接所述第二耦合器;
第二天线,通过馈线连接所述第二无源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干扰室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无源器件为耦合器或功分器;
所述第二天线为单极化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干扰室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覆盖系统包括:
第三无源器件,通过馈线连接所述第三耦合器;
第三天线,通过馈线连接所述第三无源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干扰室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无源器件为耦合器或功分器;
所述第三天线为单极化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抗干扰室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覆盖系统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的第一泄露电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泄露电缆的第一天线;
所述第二子覆盖系统包括连接所述第二耦合器的第二泄露电缆,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泄露电缆的第二天线;
所述第三子覆盖系统包括连接所述第三耦合器的第三泄露电缆,以及连接所述第三泄露电缆的第三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干扰室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覆盖系统包括第一功分器;所述第一耦合器通过所述第一功分器分别连接多根所述第一泄露电缆;
所述第二子覆盖系统包括第二功分器;所述第二耦合器通过所述第二功分器分别连接多根所述第二泄露电缆;
所述第三子覆盖系统包括第三功分器;所述第三耦合器通过所述第三功分器分别连接多根所述第三泄露电缆。
CN201922179124.1U 2019-12-06 2019-12-06 抗干扰室分系统 Active CN210694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79124.1U CN210694377U (zh) 2019-12-06 2019-12-06 抗干扰室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79124.1U CN210694377U (zh) 2019-12-06 2019-12-06 抗干扰室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94377U true CN210694377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7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79124.1U Active CN210694377U (zh) 2019-12-06 2019-12-06 抗干扰室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943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7354A (zh) * 2020-11-27 2022-05-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多网络互调干扰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7354A (zh) * 2020-11-27 2022-05-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多网络互调干扰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04964A (ko) 무선 인터넷용 듀얼 와이파이 장치 및 그 장치를 이용한 무선 인터넷 시스템
CN206196066U (zh) 一种射频拉远模块及应用该模块的信号传输系统
CN105813100A (zh) 移频合分路模块、同频分裂扩容方法及运营商共享资源方法
CN210694377U (zh) 抗干扰室分系统
WO2017171120A1 (ko) 기지국 신호 정합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기지국 인터페이스 유닛 및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
CN106211175B (zh) 一种基站工作频段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9949102U (zh) 低互调的多系统合路装置
CN103220686A (zh) 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系统
CN105491577A (zh) 非对称单双流混合室内覆盖系统
CN103165967B (zh) 一种耦合器及基于直放站室分系统的公用传输系统
CN209785568U (zh) 一种信号合路电路及信号合路设备
KR101718582B1 (ko) 무선 인터넷용 듀얼 와이파이 장치 및 그 장치를 이용한 무선 인터넷 시스템
JP5368603B2 (ja) 無線インターネット用ワイファイ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を利用した無線インターネットシステム
CN204993879U (zh) 一种无线通信室内综合覆盖系统
CN108260129B (zh) 地铁通信装置和地铁通信系统
CN110324064B (zh) 低互调的多系统合路装置
CN118338267B (zh) 一种铁路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CN201018618Y (zh) 多网合路平台设备
CN204290976U (zh) 一种模拟直放站
CN103037384B (zh) 采用共缆传输和mimo进行信号覆盖的系统及组网方法
CN204291403U (zh) 一种基于td-scdma的煤矿井下分布式基站系统
CN103237366B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综合接入装置
CN204362318U (zh) 通信射频服务器
CN218276698U (zh) 信号合路电路和信号合路器
CN211880628U (zh) 低互调poi平台的多路输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