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93928U - Poi设备 - Google Patents

Poi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93928U
CN210693928U CN201922077829.2U CN201922077829U CN210693928U CN 210693928 U CN210693928 U CN 210693928U CN 201922077829 U CN201922077829 U CN 201922077829U CN 210693928 U CN210693928 U CN 210693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arrier interface
combiner
carri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78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雷
周敏
银锴
马浩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78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93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93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93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OI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口单元、第一合路单元和第一天馈接口单元,依次连接的第二接口单元、第二合路单元和第二天馈接口单元,依次连接的第三接口单元、第三合路单元和第三天馈接口单元,及依次连接的第四接口单元、第四合路单元和第四天馈接口单元。第一接口单元用于分别接入电信CDMA800制式信号、联通GSM900制式信号和电信LTE1800制式信号。第二接口单元用于分别接入联通FDD‑LTE1.8制式信号、电信FDD‑LTE2.1制式信号和联通TD‑LTE2.3制式信号。第三接口单元用于分别接入移动DCS1800制式信号、移动TD‑LTE(F&A)制式信号和电信TD‑LTE2.3制式信号。第四接口单元用于分别接入移动GSM900制式信号、联通WCDMA制式信号和移动TD‑LTE(E)制式信号,各接口单元还用于接入5G制式信号。避免了系统间干扰。

Description

POI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OI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发展到了5G时代,移动通信的系统数量进一步增加,带宽也变得更宽,频谱也更多;同时5G系统对速率要求10倍于4G系统,所以在5G时代,需避免多频谱带来的干扰外,还需要保证5G系统的速率。
在传统的4G时代,移动通信的建设难以绕开的难点是多系统之间的干扰,通信工程师和通信建设方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但系统之间的干扰始终是制约共建共享的主要因素。进入5G时代,通信带宽更大,速率更高,对干扰的避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POI 设备存在着无法避免系统间干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POI设备在5G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系统间干扰的POI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POI设备,包括第一接口单元、第一合路单元、第一天馈接口单元、第二接口单元、第二合路单元、第二天馈接口单元、第三接口单元、第三合路单元、第三天馈接口单元、第四接口单元、第四合路单元和第四天馈接口单元;
第一接口单元通过第一合路单元连接第一天馈接口单元,第二接口单元通过第二合路单元连接第二天馈接口单元,第三接口单元通过第三合路单元连接第三天馈接口单元,第四接口单元通过第四合路单元连接第四天馈接口单元;
第一接口单元用于分别接入电信CDMA800制式信号、联通GSM900制式信号、电信LTE1800制式信号和5G制式信号;
第二接口单元用于分别接入联通FDD-LTE1.8制式信号、电信FDD-LTE2.1 制式信号、联通TD-LTE2.3制式信号和5G制式信号;
第三接口单元用于分别接入移动DCS1800制式信号、移动TD-LTE(F&A)制式信号、电信TD-LTE2.3制式信号和5G制式信号;
第四接口单元用于分别接入移动GSM900制式信号、联通WCDMA制式信号、移动TD-LTE(E)制式信号和5G制式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口单元包括载波接口N1、载波接口N2、载波接口N3、载波接口N4、载波接口N5和载波接口N6,各载波接口分别连接第一合路单元的各输入端;5G制式信号包括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5G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
载波接口N1用于接入电信CDMA800制式信号,载波接口N2用于接入移动 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N3用于接入联通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N4用于接入联通GSM900制式信号,载波接口N5用于接入电信LTE1800制式信号,载波接口 N6用于接入电信5G制式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合路单元包括第一合路器、第二合路器和第一功率合路器,第一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一功率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一功率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第一功率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一天馈接口单元;
第一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N1、载波接口N2和载波接口 N3,第二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N4、载波接口N5和载波接口 N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接口单元包括载波接口M1、载波接口M2、载波接口M3、载波接口M4、载波接口M5和载波接口M6,各载波接口分别连接第二合路单元的各输入端;5G制式信号包括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5G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
载波接口M1用于接入联通FDD-LTE1.8制式信号,载波接口M2用于接入移动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M3用于接入联通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M4用于接入电信FDD-LTE2.1制式信号,载波接口M5用于接入联通TD-LTE2.3制式信号,载波接口M6用于接入电信5G制式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合路单元包括第三合路器、第四合路器和第二功率合路器,第三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二功率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第四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二功率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第二功率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二天馈接口单元;
第三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M1、载波接口M2和载波接口 M3,第四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M4、载波接口M5和载波接口 M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接口单元包括载波接口J1、载波接口J2、载波接口J3、载波接口J4、载波接口J5和载波接口J6,各载波接口分别连接第三合路单元的各输入端;5G制式信号包括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5G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
载波接口J1用于接入移动DCS1800制式信号,载波接口J2用于接入移动 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J3用于接入联通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J4用于接入移动TD-LTE(F&A)制式信号,载波接口J5用于接入电信TD-LTE2.3制式信号,载波接口J6用于接入电信5G制式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合路单元包括第五合路器、第六合路器和第三功率合路器,第五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三功率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第六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三功率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第三功率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三天馈接口单元;
第五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J1、载波接口J2和载波接口 J3,第六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J4、载波接口J5和载波接口 J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接口单元包括载波接口K1、载波接口K2、载波接口K3、载波接口K4、载波接口K5和载波接口K6,各载波接口分别连接第四合路单元的各输入端;5G制式信号包括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5G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
载波接口K1用于接入移动GSM900制式信号,载波接口K2用于接入移动5G 制式信号,载波接口K3用于接入联通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K4用于接入联通 WCDMA制式信号,载波接口K5用于接入移动TD-LTE(E)制式信号,载波接口K6 用于接入电信5G制式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合路单元包括第七合路器、第八合路器和第四功率合路器,第七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第四功率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第八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第四功率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第四功率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第四天馈接口单元;
第七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K1、载波接口K2和载波接口 K3,第八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K4、载波接口K5和载波接口 K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天馈接口单元、第二天馈接口单元、第三天馈接口单元和第四天馈接口单元均包括前向天馈端口和后向天馈端口。
上述各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上述POI设备,通过第一接口单元、第一合路单元、第一天馈接口单元、第二接口单元、第二合路单元、第二天馈接口单元、第三接口单元、第三合路单元、第三天馈接口单元、第四接口单元、第四合路单元和第四天馈接口单元共同组成的全新设备结构,可以实现多系统之间的分离与接入,使得各系统之间高概率发生干扰的信号组合相互分离,有效避免系统间干扰且可有效避免5G 引入频谱扩宽后引入的可能性干扰。此外,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POI设备,还支持了4T4R收发模式,满足5G对高速率的指标需求,实现带宽速率的提升效果,从而达到了保证5G所需更高速率同时有效避免系统间干扰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POI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POI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POI设备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POI设备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POI设备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POI设备的第六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进入5G时代,通信带宽更大、速率更高,系统间的干扰避免要求更高。目前,移动通信网络中主流的系统主要有中国电信的CDMA800、LTE1800、 FDD-LTE2.1和TD-LTE2.3,中国联通的GSM900、FDD-LTE1.8、TD-LTE2.3和WCDMA,中国移动的DCS1800、TD-LTE(F&A)、GSM900和TD-LTE(E),以及三大运营商的 5G系统等。POI设备应用于不同运营商的多网组合与共享共建。传统的POI(即 Point Of Interface,多系统接入平台)设备已经无法满足5G时代下的多系统接入要求,本申请针对传统POI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POI设备100,包括第一接口单元11、第一合路单元12、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第二接口单元14、第二合路单元15、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第三接口单元17、第三合路单元18、第三天馈接口单元19、第四接口单元20、第四合路单元21和第四天馈接口单元22。第一接口单元11通过第一合路单元12连接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第二接口单元14通过第二合路单元15连接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第三接口单元17通过第三合路单元18连接第三天馈接口单元19。第四接口单元20通过第四合路单元 21连接第四天馈接口单元22。第一接口单元11用于分别接入电信CDMA800制式信号、联通GSM900制式信号、电信LTE1800制式信号和5G制式信号。第二接口单元14用于分别接入联通FDD-LTE1.8制式信号、电信FDD-LTE2.1制式信号、联通TD-LTE2.3制式信号和5G制式信号。第三接口单元17用于分别接入移动DCS1800制式信号、移动TD-LTE(F&A)制式信号、电信TD-LTE2.3制式信号和5G制式信号。第四接口单元20用于分别接入移动GSM900制式信号、联通WCDMA 制式信号、移动TD-LTE(E)制式信号和5G制式信号。
可以理解,各接口单元均为本领域中现有的信号端口,每一接口单元均可以包含若干个信号端口,例如信号端口的数量与所需接入的系统的数量相等(如一个端口用于接入一个系统),或者信号端口的数量大于所需接入的系统的数量 (如设置冗余端口用于扩展其他系统的接入)。各接口单元具体包含的信号端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所需接入的系统的数量,以及系统分组接入的需要的确定,只要能够满足不同系统的接入需要即可。
各合路单元也均为本领域中现有的专用或通用合路电路模块,或者是合路器和/或电桥组成的信号合路电路,提供对接入的多系统信号的合路功能,并对接至各自相应的天馈接口单元。各天馈接口单元也均为本领域中现有的天馈接口,用于在实际应用中接入对应的天馈系统以实现信号的收发。
具体的,上述的第一接口单元11、第一合路单元12和第一天馈接口单元 13共同组成第一主单元,各运营商的5G系统中的至少一种可分别经过第一接口单元11接入,使得各5G系统相应的各制式信号经过第一合路单元12进行信号、功率合路后,引入到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以接入相应的天馈系统;同时,中国电信的CDMA800系统和LTE1800系统,以及中国联通的GSM900系统等采用前述第一主单元提供的相同通路,将各自相应的2G、3G和4G等制式信号(也即前述的电信CDMA800制式信号、联通GSM900制式信号和电信LTE1800制式信号)引入到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以便通过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接入相应的天馈系统进行多系统的信号覆盖。
同理,第二接口单元14、第二合路单元15和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共同组成第二主单元,各运营商的5G系统中的至少一种可分别经过第二接口单元14 接入,使得各5G系统相应的各制式信号经过第二合路单元15进行信号、功率合路后,引入到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以接入相应的天馈系统;同时,中国电信的FDD-LTE2.1系统,以及中国联通的FDD-LTE1.8系统和TD-LTE2.3系统等采用前述第二主单元提供的相同通路,将各自相应的2G、3G和4G等制式信号(也即前述的联通FDD-LTE1.8制式信号、电信FDD-LTE2.1制式信号、联通TD-LTE2.3制式信号)引入到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以便通过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接入相应的天馈系统进行多系统的信号覆盖。同理可以理解,第三接口单元17、第三合路单元18和第三天馈接口单元19共同组成第三主单元,用于提供各运营商的5G系统,以及中国移动的DCS1800系统和TD-LTE(F&A)系统,中国电信的 TD-LTE2.3系统等多系统接入,及其信号覆盖。第四接口单元20、第四合路单元21和第四天馈接口单元22共同组成第四主单元,用于提供各运营商的5G系统,以及中国移动的GSM900系统和TD-LTE(E)系统,中国联通的WCDMA系统等多系统接入,及其信号覆盖。如此,上述的POI设备100可以支持4T4R,实现 1G带宽的速率。
如下表1所示的是上述第一主单元至第四主单元上的一种系统分配表:
表1
第一主单元 第二主单元 第三主单元 第四主单元
电信CDMA800 联通FDD-LTE1.8 移动DCS1800 移动GSM900
联通GSM900 电信FDD-LTE2.1 移动TD-LTE(F&A) 联通WCDMA
电信LTE1800 联通TD-LTE2.3 电信TD-LTE2.3 移动TD-LTE(E)
移动5G 移动5G 移动5G 移动5G
电信5G 电信5G 电信5G 电信5G
联通5G 联通5G 联通5G 联通5G
以上述第一主单元为例,接入了中国电信的CDMA800系统和LTE1800系统、以及中国联通的GSM900系统等3个系统,加上三大运营商的5G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应用需要选择接入其中至少一种5G系统),一共是6个系统接入;其中,电信CDMA800制式信号、联通GSM900制式信号、电信LTE1800 制式信号之间无干扰落入,且不会与5G之间发生业务干扰。可见,上述的多系统接入方式,避开了高概率发生干扰的系统组合,例如电信CDAM800和移动 GSM900的组合、电信CDMA800的2次模、移动GSM900的2次模、TD-F与电信 1800&2100之间的组合干扰、LTE1800之间的干扰、联通WCDMA被LTE组合干扰等,同时也避免了5G引入频谱扩宽后引入的可能性干扰,如2600系统和LTE 的组合。可以理解,上述表1所示的仅是实际应用中的一种系统分配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参照上述的系统分配思路进行灵活搭配,以达到所需的干扰避免效果。
上述POI设备100,通过第一接口单元11、第一合路单元12、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第二接口单元14、第二合路单元15、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第三接口单元17、第三合路单元18、第三天馈接口单元19、第四接口单元20、第四合路单元21和第四天馈接口单元22共同组成的全新设备结构,可以实现多系统之间的分离与接入,使得各系统之间高概率发生干扰的信号组合相互分离,有效避免系统间干扰且可有效避免5G引入频谱扩宽后引入的可能性干扰。此外,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POI设备100,还支持了4T4R收发模式,满足5G对高速率的指标需求,实现带宽速率的提升效果,从而达到了保证5G所需更高速率同时有效避免系统间干扰的目的。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口单元11包括载波接口N1、载波接口N2、载波接口N3、载波接口N4、载波接口N5和载波接口N6。各载波接口分别连接第一合路单元12的各输入端。5G制式信号包括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 5G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N1用于接入电信CDMA800制式信号。载波接口N2用于接入移动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N3用于接入联通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N4用于接入联通GSM900制式信号。载波接口N5用于接入电信 LTE1800制式信号。载波接口N6用于接入电信5G制式信号。
可以理解,在第一主单元中,所需接入的6个系统分别通过相应的载波接口进行接入,本实施例中各载波接口的具体型号可以根据实际接入的系统的种类来选择,只要能够满足接入的系统的信号传输需要即可。在信号下行过程中,接入的各系统的载波信号,也即上述的电信CDMA800制式信号、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5G制式信号、联通GSM900制式信号、电信LTE1800制式信号和电信 5G制式信号,分别进入第一合路单元12,经过第一合路单元12合路后引入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以进行信号覆盖。在信号上行过程中,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接收的上行信号可通过同样的通路传输至相应的载波接口。
通过上述多载波接口的设置,可以高效满足现今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中,6 个主流的系统的接入,还可以便于在第一主单元上通过增加系统的方式,预留 4G的最低双系统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技术)模式,而不影响5G的速率,扩展性能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合路单元12包括第一合路器122、第二合路器124和第一功率合路器126。第一合路器122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一功率合路器126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二合路器124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一功率合路器 126的第二输入端口。第一功率合路器126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一天馈接口单元 13。第一合路器122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N1、载波接口N2和载波接口N3。第二合路器124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N4、载波接口N5 和载波接口N6。
可以理解,第一合路器122和第二合路器124可以均为本领域中的四端口合路器,或者四端口以上的合路器,只要能够满足接入的各系统的信号合路传输需要即可。相应的,第一功率合路器126可以是本领域中三端口、四端口或者四端口以上的电桥或合路器,只要能够实现对第一合路器122和第二合路器 124分别输出的信号进行信号隔离与合路传输即可。对于以上各合路器的具体选型配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所需合路的信号路数、系统类别及其频段进行确定。具体的,在信号下行过程中,接入的各系统的载波信号分别进入第一合路器122和第二合路器124,经过第一合路器122和第二合路器124合路后输出到第一功率合路器126的相应输入端口。各系统的载波信号最后经过第一功率合路器126完成功率合路后,引入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中,以接入相应的天馈系统进行信号覆盖。在信号上行过程中,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接收的上行信号可通过同样的通路传输至相应的载波接口。
上述将不同系统的制式信号分别分配到两个合路器上进行合路,可以使得同一合路器上的系统之间没有干扰,例如在第一合路器122和第二合路器124 上,若接入的各系统之间可能会出现干扰,则可以将可能会出现干扰的两个系统分配到不同的合路上进行接入,最后则可以利用第一功率合路器126的隔离作用去除干扰。而对于干扰概率极大的两个系统,则可以分开到不同的主单元中进行接入,以有效避免干扰。对于后续其他实施例中接入其他不同系统的主单元可以的系统分配原理可以同理理解。通过上述各合路器提供的信号传输通路,可以有效实现各系统的信号无干扰接入与传输,设备成本不高。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接口单元14包括载波接口M1、载波接口M2、载波接口M3、载波接口M4、载波接口M5和载波接口M6。各载波接口分别连接第二合路单元15的各输入端。5G制式信号包括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 5G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M1用于接入联通FDD-LTE1.8制式信号。载波接口M2用于接入移动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M3用于接入联通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M4用于接入电信FDD-LTE2.1制式信号。载波接口M5用于接入联通TD-LTE2.3制式信号。载波接口M6用于接入电信5G制式信号。
可以理解,在第二主单元中,所需接入的6个系统分别通过相应的载波接口进行接入,本实施例中各载波接口的具体型号可以根据实际接入的系统的种类来选择,只要能够满足接入的系统的信号传输需要即可。在信号下行过程中,接入的各系统的载波信号,也即上述的联通FDD-LTE1.8制式信号、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5G制式信号、电信FDD-LTE2.1制式信号、联通TD-LTE2.3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分别进入第二合路单元15,经过第二合路单元15合路后引入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以接入相应的天馈系统进行信号覆盖。在信号上行过程中,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接收的上行信号可通过同样的通路传输至相应的载波接口。
通过上述多载波接口的设置,可以高效满足现今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中,6 个主流的系统的接入,还可以便于在第二主单元上通过增加系统的方式,预留 4G的最低双系统MIMO模式,而不影响5G的速率,扩展性能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合路单元15包括第三合路器152、第四合路器154和第二功率合路器156。第三合路器152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二功率合路器156的第一输入端口。第四合路器154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二功率合路器 156的第二输入端口。第二功率合路器156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二天馈接口单元 16。第三合路器152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M1、载波接口M2和载波接口M3。第四合路器154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M4、载波接口M5 和载波接口M6。
可以理解,第三合路器152和第四合路器154也可以均为本领域中的四端口合路器,或者四端口以上的合路器,只要能够满足接入的各系统的信号合路传输需要即可。相应的,第二功率合路器156可以是本领域中三端口、四端口或者四端口以上的合路器,只要能够实现对第三合路器152和第四合路器154 分别输出的信号进行合路传输即可。
具体的,在信号下行过程中,接入的各系统的载波信号分别进入第三合路器152和第四合路器154,经过第三合路器152和第四合路器154合路后输出到第二功率合路器156的相应输入端口。各系统的载波信号最后经过第二功率合路器156完成功率合路后,引入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中,以接入相应的天馈系统进行信号覆盖。在信号上行过程中,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接收的上行信号可通过同样的通路传输至相应的载波接口。
通过上述各合路器提供的信号传输通路,可以有效实现各系统的信号无干扰接入与传输,设备成本不高且维护简单。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接口单元17包括载波接口J1、载波接口J2、载波接口J3、载波接口J4、载波接口J5和载波接口J6。各载波接口分别连接第三合路单元18的各输入端。5G制式信号包括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 5G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J1用于接入移动DCS1800制式信号。载波接口J2用于接入移动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J3用于接入联通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J4用于接入移动TD-LTE(F&A)制式信号。载波接口J5用于接入电信TD-LTE2.3制式信号。载波接口J6用于接入电信5G制式信号。
可以理解,在第三主单元中,所需接入的6个系统分别通过相应的载波接口进行接入,本实施例中各载波接口的具体型号可以根据实际接入的系统的种类来选择,只要能够满足接入的系统的信号传输需要即可。在信号下行过程中,接入的各系统的载波信号,也即上述的移动DCS1800制式信号、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5G制式信号、移动TD-LTE(F&A)制式信号、电信TD-LTE2.3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分别进入第三合路单元18,经过第三合路单元18合路后引入第三天馈接口单元19,以接入相应的天馈系统进行信号覆盖。在信号上行过程中,第三天馈接口单元19接收的上行信号可通过同样的通路传输至相应的载波接口。
通过上述多载波接口的设置,可以高效满足现今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中,6 个主流的系统的接入,还可以便于在第三主单元上通过增加系统的方式,预留 4G的最低双系统MIMO模式,而不影响5G的速率,扩展性能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合路单元18包括第五合路器182、第六合路器184和第三功率合路器186。第五合路器182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三功率合路器186的第一输入端口。第六合路器184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三功率合路器 186的第二输入端口。第三功率合路器186的输出端口连接第三天馈接口单元 19。第五合路器182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J1、载波接口J2和载波接口J3。第六合路器184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J4、载波接口J5 和载波接口J6。
可以理解,第五合路器182和第六合路器184也可以均为本领域中的四端口合路器,或者四端口以上的合路器,只要能够满足接入的各系统的信号合路传输需要即可。相应的,第三功率合路器186可以是本领域中三端口、四端口或者四端口以上的合路器,只要能够实现对第五合路器182和第六合路器184 分别输出的信号进行合路传输即可。
具体的,在信号下行过程中,接入的各系统的载波信号分别进入第五合路器182和第六合路器184,经过第五合路器182和第六合路器184合路后输出到第三功率合路器186的相应输入端口。各系统的载波信号最后经过第三功率合路器186完成功率合路后,引入第三天馈接口单元19中,以接入相应的天馈系统进行信号覆盖。在信号上行过程中,第三天馈接口单元19接收的上行信号可通过同样的通路传输至相应的载波接口。
通过上述各合路器提供的信号传输通路,可以有效实现各系统的信号无干扰接入与传输,设备结构复杂度低,设备成本不高且便于维护。
请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接口单元20包括载波接口K1、载波接口K2、载波接口K3、载波接口K4、载波接口K5和载波接口K6。各载波接口分别连接第四合路单元21的各输入端。5G制式信号包括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 5G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K1用于接入移动GSM900制式信号。载波接口K2用于接入移动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K3用于接入联通5G制式信号。载波接口K4用于接入联通WCDMA制式信号。载波接口K5用于接入移动TD-LTE(E)制式信号。载波接口K6用于接入电信5G制式信号。
可以理解,在第四主单元中,所需接入的6个系统分别通过相应的载波接口进行接入,本实施例中各载波接口的具体型号可以根据实际接入的系统的种类来选择,只要能够满足接入的系统的信号传输需要即可。在信号下行过程中,接入的各系统的载波信号,也即上述的移动GSM900制式信号、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5G制式信号、联通WCDMA制式信号、移动TD-LTE(E)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分别进入第四合路单元21,经过第四合路单元21合路后引入第四天馈接口单元22,以接入相应的天馈系统进行信号覆盖。在信号上行过程中,第四天馈接口单元22接收的上行信号可通过同样的通路传输至相应的载波接口。
通过上述多载波接口的设置,可以高效满足现今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中,6 个主流的系统的接入,还可以便于在第四主单元上通过增加系统的方式,预留4G的最低双系统MIMO模式,而不影响5G的速率,扩展性能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四合路单元21包括第七合路器212、第八合路器214和第四功率合路器216。第七合路器212的输出端口连接第四功率合路器216的第一输入端口。第八合路器214的输出端口连接第四功率合路器 216的第二输入端口。第四功率合路器216的输出端口连接第四天馈接口单元 22。第七合路器212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K1、载波接口K2和载波接口K3。第八合路器214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载波接口K4、载波接口K5 和载波接口K6。
可以理解,第七合路器212和第八合路器214也可以均为本领域中的四端口合路器,或者四端口以上的合路器,只要能够满足接入的各系统的信号合路传输需要即可。相应的,第四功率合路器216可以是本领域中三端口、四端口或者四端口以上的合路器,只要能够实现对第七合路器212和第八合路器214 分别输出的信号进行合路传输即可。
具体的,在信号下行过程中,接入的各系统的载波信号分别进入第七合路器212和第八合路器214,经过第七合路器212和第八合路器214合路后输出到第四功率合路器216的相应输入端口。各系统的载波信号最后经过第四功率合路器216完成功率合路后,引入第四天馈接口单元22中,以接入相应的天馈系统进行信号覆盖。在信号上行过程中,第四天馈接口单元22接收的上行信号可通过同样的通路传输至相应的载波接口。
通过上述各合路器提供的信号传输通路,可以有效实现各系统的信号无干扰接入与传输,设备结构复杂度低,设备成本不高且便于维护,设备可靠性更好。
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第二天馈接口单元 16、第三天馈接口单元19和第四天馈接口单元22均包括前向天馈端口和后向天馈端口。
可以理解,上述的各功率合路器均为双输出端口的合路器,具体的,第一功率合路器126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的前向天馈端口(也即图6所述的1T1R(前向)),用于实现各系统的信号下行覆盖;第一功率合路器126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第一天馈接口单元13的后向天馈端口(也即图6所述的1T1R(后向)),用于实现各相应系统的信号上行传输。相应的,第二功率合路器156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的前向天馈端口(也即图 6所述的2T2R(前向)),用于实现各系统的信号下行覆盖;第二功率合路器156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第二天馈接口单元16的后向天馈端口(也即图6所述的 2T2R(后向)),用于实现各相应系统的信号上行传输。
第三功率合路器186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第三天馈接口单元19的前向天馈端口(也即图6所述的3T3R(前向)),用于实现各系统的信号下行覆盖;第三功率合路器186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第三天馈接口单元19的后向天馈端口(也即图6所述的3T3R(后向)),用于实现各相应系统的信号上行传输。第四功率合路器216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第四天馈接口单元22的前向天馈端口(也即图 6所述的4T4R(前向)),用于实现各系统的信号下行覆盖;第四功率合路器216 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第四天馈接口单元22的后向天馈端口(也即图6所述的 4T4R(后向)),用于实现各相应系统的信号上行传输。
通过上述各天馈接口单元与其他各器件组成的整体设备结构,可以有效实现多系统的接入与信号覆盖,使得POI设备100 1)支持4T4R传输模式,实现 1G带宽的速率,满足5G对速率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POI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口单元、第一合路单元、第一天馈接口单元、第二接口单元、第二合路单元、第二天馈接口单元、第三接口单元、第三合路单元、第三天馈接口单元、第四接口单元、第四合路单元和第四天馈接口单元;
所述第一接口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合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天馈接口单元,所述第二接口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合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天馈接口单元,所述第三接口单元通过所述第三合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三天馈接口单元,所述第四接口单元通过所述第四合路单元连接所述第四天馈接口单元;
所述第一接口单元用于分别接入电信CDMA800制式信号、联通GSM900制式信号、电信LTE1800制式信号和5G制式信号;
所述第二接口单元用于分别接入联通FDD-LTE1.8制式信号、电信FDD-LTE2.1制式信号、联通TD-LTE2.3制式信号和5G制式信号;
所述第三接口单元用于分别接入移动DCS1800制式信号、移动TD-LTE(F&A)制式信号、电信TD-LTE2.3制式信号和5G制式信号;
所述第四接口单元用于分别接入移动GSM900制式信号、联通WCDMA制式信号、移动TD-LTE(E)制式信和5G制式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单元包括载波接口N1、载波接口N2、载波接口N3、载波接口N4、载波接口N5和载波接口N6,各载波接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合路单元的各输入端;所述5G制式信号包括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5G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
所述载波接口N1用于接入所述电信CDMA800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N2用于接入所述移动5G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N3用于接入所述联通5G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N4用于接入所述联通GSM900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N5用于接入所述电信LTE1800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N6用于接入所述电信5G制式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路单元包括第一合路器、第二合路器和第一功率合路器,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所述第一功率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天馈接口单元;
所述第一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载波接口N1、所述载波接口N2和所述载波接口N3,所述第二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载波接口N4、所述载波接口N5和所述载波接口N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单元包括载波接口M1、载波接口M2、载波接口M3、载波接口M4、载波接口M5和载波接口M6,各载波接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合路单元的各输入端;所述5G制式信号包括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5G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
所述载波接口M1用于接入所述联通FDD-LTE1.8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M2用于接入所述移动5G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M3用于接入所述联通5G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M4用于接入所述电信FDD-LTE2.1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M5用于接入所述联通TD-LTE2.3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M6用于接入所述电信5G制式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路单元包括第三合路器、第四合路器和第二功率合路器,所述第三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所述第四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所述第二功率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天馈接口单元;
所述第三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载波接口M1、所述载波接口M2和所述载波接口M3,所述第四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载波接口M4、所述载波接口M5和所述载波接口M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单元包括载波接口J1、载波接口J2、载波接口J3、载波接口J4、载波接口J5和载波接口J6,各载波接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合路单元的各输入端;所述5G制式信号包括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5G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
所述载波接口J1用于接入所述移动DCS1800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J2用于接入所述移动5G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J3用于接入所述联通5G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J4用于接入所述移动TD-LTE(F&A)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J5用于接入所述电信TD-LTE2.3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J6用于接入所述电信5G制式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合路单元包括第五合路器、第六合路器和第三功率合路器,所述第五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三功率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所述第六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三功率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所述第三功率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三天馈接口单元;
所述第五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载波接口J1、所述载波接口J2和所述载波接口J3,所述第六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载波接口J4、所述载波接口J5和所述载波接口J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接口单元包括载波接口K1、载波接口K2、载波接口K3、载波接口K4、载波接口K5和载波接口K6,各载波接口分别连接所述第四合路单元的各输入端;所述5G制式信号包括移动5G制式信号、联通5G制式信号和电信5G制式信号;
所述载波接口K1用于接入所述移动GSM900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K2用于接入所述移动5G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K3用于接入所述联通5G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K4用于接入所述联通WCDMA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K5用于接入所述移动TD-LTE(E)制式信号,所述载波接口K6用于接入所述电信5G制式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合路单元包括第七合路器、第八合路器和第四功率合路器,所述第七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四功率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所述第八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四功率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所述第四功率合路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四天馈接口单元;
所述第七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载波接口K1、所述载波接口K2和所述载波接口K3,所述第八合路器的三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载波接口K4、所述载波接口K5和所述载波接口K6。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馈接口单元、所述第二天馈接口单元、所述第三天馈接口单元和所述第四天馈接口单元均包括前向天馈端口和后向天馈端口。
CN201922077829.2U 2019-11-27 2019-11-27 Poi设备 Active CN210693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7829.2U CN210693928U (zh) 2019-11-27 2019-11-27 Poi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7829.2U CN210693928U (zh) 2019-11-27 2019-11-27 Poi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93928U true CN210693928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7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7829.2U Active CN210693928U (zh) 2019-11-27 2019-11-27 Poi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93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0749B2 (en) Intra-band combiner-divider and multisystem combining platform
CN111726138B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9963290A (zh) 多业务室内覆盖系统及工作方法
EP4142046B1 (e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10875777B (zh) 一种多频多制式分布式接入系统
WO2018219219A1 (zh) Tdd/fdd可配置装置、方法、射频模块及通信设备
CN111010680B (zh)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
AU200735173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 combination and different-system same-band antenna-sharing system
CN210075233U (zh) 一种通信装置
KR102124769B1 (ko) 무선통합시스템용 광대역 안테나 유닛
WO2024067406A1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9949102U (zh) 低互调的多系统合路装置
EP2966785B1 (en) Antenna sharing device for wireless access node syste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210693928U (zh) Poi设备
CN110224704B (zh) 射频系统和基站设备
CN112929059B (zh) 分布式天线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CN115833849A (zh) 一种自适应透传型多系统合路平台
CN110572833A (zh) 室内分布系统及网络侧设备
CN210693927U (zh) 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CN116938261A (zh) 自组网电台单模和双模通信射频前端的一种设计方法
CN108260129B (zh) 地铁通信装置和地铁通信系统
CN209861182U (zh) 一种减少输入端匹配负载的poi
CN103166710B (zh) 下行信号传输方法、接入设备及中继设备
CN110324064B (zh) 低互调的多系统合路装置
CN206865756U (zh) 兼容升级多系统合路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