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92405U - 一种旋转尾部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尾部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92405U
CN210692405U CN201921973598.7U CN201921973598U CN210692405U CN 210692405 U CN210692405 U CN 210692405U CN 201921973598 U CN201921973598 U CN 201921973598U CN 210692405 U CN210692405 U CN 210692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barrel
key
probe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735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岑亮
李桂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nghe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ng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nghe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ng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735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92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92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92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尾部开关,包括筒尾壳体,在其尾部安装有能弹性伸缩的按键组件,其内部固定有线路板;线路板上设有对应于按键组件的探针,探针包括一个第一探针、多对围绕第一探针且高度大于第一探针高度的并能被压缩至不高于第一探针高度的第二探针,每对第二探针中的两个探针均以第一探针为中心对称设置;筒尾壳体外依次套设有能转动的旋转筒和锁环,锁环的前部与筒尾壳体螺纹连接,尾端与旋转筒的前端相扣,旋转筒的尾部套设在能与其相卡合并随着其转动的按键组件上;按键组件前端设有与探针接触导电的导电片,按键组件的尾部从旋转筒伸出。该实用新型在转动中探针导通不同的操作模式,实现模式的区分、转换和锁定,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尾部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结构,尤其是一种方便使用的、能区分更换并锁定操作模式的旋转尾部开关。
背景技术
电筒作为一种辅助的照明设备是普遍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下就需要不同功能的电筒,战术电筒则是其中的一种。现有的战术电筒均是由战术开关来控制的,而现有的战术开关都是一种带有自锁的开关,按下开关手电导通并锁定导通模式,再次按下开关手电断开,并解锁,不能换模式的操作,另外通过磁铁旋转换挡的开关也只是在转动中依次调整灯的档位,也是不能换模式的操作,而且磁铁旋转开关会受到磁场的影响,会产生磁感应失灵的问题。无论哪种开关,都只能是依次换挡,无法将不同的模式区分开来,造成使用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能区分更换并锁定操作模式的旋转尾部开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转尾部开关,包括筒形的筒尾壳体,所述筒尾壳体的尾部安装有能在筒尾壳体内弹性伸缩的按键组件,所述筒尾壳体内固定安装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能伸缩的对应于按键组件并能与按键组件相抵触电性导通的探针,所述探针包括一个位于线路板中间的第一探针、多对围绕第一探针且高度大于第一探针高度的并能被压缩至不高于第一探针高度的第二探针,每对所述第二探针中的两个探针均以第一探针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筒尾壳体的外部依次套设有筒形的能相对筒尾壳体转动的旋转筒和锁环,所述锁环的前部与筒尾壳体螺纹连接,所述锁环的尾部套在旋转筒外并使锁环的尾端与旋转筒的前端相扣;所述旋转筒的尾部套设在按键组件上,所述按键组件的尾部从旋转筒的尾端伸出,所述按键组件的前端设有在按压下能与第二探针和第一探针接触导电的导电片,所述按键组件在未被按压时在旋转筒内与旋转筒相卡合并能跟随旋转筒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筒尾壳体的尾端突出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连接固定有定位圆盘且定位柱的高度大于定位圆盘的厚度,所述定位圆盘匹配套设在旋转筒内。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圆盘通过设置在定位圆盘上的卡槽与定位柱连接固定,所述定位圆盘的外壁上相间隔延伸有对应于模式调节的调节凸起和限定旋转筒转动角度的限位凸起,所述旋转筒的内壁上在与按键组件相卡合部位的前端沿径向向内延伸有至少两个处于相对称位置的弧形平台,所述弧形平台上相间隔设置有对应于调节凸起的并能使调节凸起卡入的多个凹陷部,任意两个弧形平台之间形成对应于限位凸起的限位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柱、卡槽、调节凸起、限位凸起、弧形平台均设有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与卡槽设于同一径向的方向上,且调节凸起和限位凸起交叉并等分圆周设置,所述定位圆盘上还设置有与调节凸起处于同一径向的成扇形的扇形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筒外壁的前端沿径向向外延伸有一圈凸台,所述旋转筒外壁的尾部设有与凸台相间隔的绕旋转筒一圈的外齿牙,所述锁环尾部的内壁上沿径向向内凸出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的下表面与凸台的上表面相抵扣,所述扣合部的内壁上设有与外齿牙相啮合的内齿牙,所述内齿牙的高度不大于旋转筒上凸台和外齿牙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帽、按键推杆、按键弹簧,所述按键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按键帽内,所述按键推杆是倒T型的推杆,所述按键推杆的上端从筒尾壳体的尾部穿过插入按键弹簧中与按键帽连接固定,所述按键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筒尾壳体的尾端,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按键推杆下端的表面上,所述按键帽外壁的前端沿按键帽的径向向外延伸有按键帽卡合平台,所述按键帽卡合平台径向延伸有卡块,所述按键帽内对应于卡块的位置径向向内延伸有能与定位柱的顶端相抵靠的按键帽凸起,所述旋转筒内壁设有与卡块匹配卡合的且卡块能在其内部前后移动的旋转筒卡槽,所述旋转筒的尾端径向收缩形成旋转筒卡合平台,所述按键帽从旋转筒的尾端伸出并能使按键帽卡合平台上表面与旋转筒卡合平台的下表面相扣。
作为优选,所述筒尾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安装有用于限定按键推杆下压的能在安装通孔内伸缩的限位装置,所述安装通孔相邻锁环与筒尾壳体的连接处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安装在安装通孔内的定位头、限位弹簧、机米螺丝,所述安装通孔内端的端部沿安装通孔径向收缩形成环形的限位部,所述定位头的头部成球状尾部延伸有与限位部相扣的限位配合部,所述按键推杆的外壁从下向上设有圆角的倒阶梯形状的下压中能与定位头相抵压的限位台阶。
作为优选,所述线路板是双面线路板,所述第二探针设置有两对,两对所述第二探针形成以第一探针为对角线中心的矩形结构,所述导电片是条形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的长度大于每对第二探针中两个探针间的间距,宽度小于两对第二探针中不同探针间的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筒尾壳体外壁、筒尾壳体外壁上对应于锁环和旋转筒的部位之间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旋转筒和按键组件之间、筒尾壳体和按键组件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圈,所述线路板的侧壁上延伸有线路板凸起并在与第一探针相反的面上设有用于导电的导电弹簧,所述筒尾壳体内壁设有对应线路板凸起卡入的线路板卡槽,所述筒尾壳体内在线路板的前方螺纹连接一环形锁片,所述线路板通过环形锁片固定在筒尾壳体内并使导电弹簧从环形锁片中穿出,所述环形锁片和导电弹簧之间设有固定包裹在环形锁片内壁上的绝缘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中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的高度不同,一对第二探针通过相应的电路就形成一种模式,轻压按键组件使导电片抵触在不同对的第二探针上就使其处在不同的模式下,重压按键组件在导电片同时和第一探针及一对第二探针抵触导通时,就将该模式予以锁定,之后再按压按键组件就对该模式下进行不同档位的调整操作,通过转动旋转筒来调整按键组件需要对应的第二探针的方向,在按压下与该方向的第二探针抵触导通,很方便的就能将不同的模式予以区分更换,并予以锁定,方便使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路与探针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按键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键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筒尾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筒尾壳体10-定位柱11-安装通孔12-限位装置13-线路板卡槽110-限位部120-定位头121-限位弹簧122-机米螺丝1200-限位配合部2-按键组件20-导电片21-按键帽22-按键推杆23-按键弹簧210-按键帽卡合平台211-按键帽凸起220-限位台阶2100-卡块3-线路板30-线路板凸起31-导电弹簧32-环形锁片4-第一探针5-第二探针6-旋转筒60-弧形平台61-凸台62-外齿牙63-旋转筒卡槽64-旋转筒卡合平台600-凹陷部601-限位滑槽7-锁环70-扣合部71-内齿牙8-定位圆盘80-卡槽81-调节凸起82-限位凸起83-扇形通孔9-防水圈90-绝缘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本发明必须具有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至图10中所示,一种旋转尾部开关,包括筒形的筒尾壳体1,即壳体的两端都是有开口的,所述筒尾壳体1的尾部安装有能在筒尾壳体1内弹性伸缩的按键组件2,也就是说按键组件2是设置在如图1中的筒尾壳体的上部,筒尾壳体1在该端的开口就被按键组件2予以封闭,而按键组件2则被限位在筒尾壳体1内相对筒尾壳体1在按压和弹力作用西做上下的伸缩运动,其不能从筒尾壳体1的尾部取出,两者之间是活动限位连接的,所述筒尾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线路板3,线路板3上的线路可根据不同的模式设置成对应的导通电路,并通过相应的控制芯片如MCU芯片来操控模式的切换确定等,而线路板3本身则可采用螺丝、卡合结构或借助另外的部件将其固定在筒尾壳体1内,避免线路板3的移动而导致的电路导通不良的问题产生;所述线路板3上设有能伸缩的对应于按键组件2并能与按键组件2相抵触电性导通的探针,即探针是面向按键组件2的,在按键组件2下压下就能和探针接触实现电路的导通,线路板3的另一面也就是对应于探针的背面则是对应着筒尾壳体1的前端的,在该表面则和电池接触电性导通,所述探针包括一个位于线路板3中间的第一探针4、多对围绕第一探针4且高度大于第一探针4高度的并能被压缩至不高于第一探针4高度的第二探针5,一对第二探针5就代表一种模式,通过按键组件2与不同对第二探针5的接触电性导通就实现了模式的变换,将第一探针4设置在中间就方便其与不同对的第二探针5间的接触导通,而第二探针5是成对设置的亦即每对中都是包含有两个相同的探针的,第二探针5的高度大于第一探针4的高度,此时在轻压按键组件2的情况下,按键组件2与第二探针5接触电性导通而不能接触到第一探针4,档位未被锁定还可以通过按压按键组件2调节该模式下的档位,而在重按之下按键组件2就同时和第二探针5和第一探针4接触电性导通,也就将该模式下的档位予以锁定就无法再对档位进行调节,每对所述第二探针5中的两个探针均以第一探针4为中心对称设置,这样就能确保按键组件2和每对第二探针5之间良好的接触导电,多对第二探针5之间对与对就形成交叉的结构;所述筒尾壳体1的外部依次套设有筒形的能相对筒尾壳体1转动的旋转筒6和锁环7,所述锁环7的前部与筒尾壳体1螺纹连接,所述锁环7的尾部套在旋转筒6外并使锁环7的尾端与旋转筒6的前端相扣,即筒尾壳体1外套设旋转筒6,旋转筒6外套设锁环7,而锁环7的前部与筒尾壳体1螺纹连接就意味着在锁环7内部筒尾壳体1和旋转筒6是并列排列的,并对应位于锁环7内部的前后位置,同时旋转筒6的前端和锁环7的尾端相扣就使得旋转筒6能转动但不能从锁环7中拔出,两者相扣就对旋转筒6在轴向上的位置予以了限定,此时锁环7在筒尾壳体1上通过螺纹转动拧紧的过程后,也就将旋转筒6的活动空间予以限定,即在径向上转动轴向上不能动的结构;所述旋转筒6的尾部套设在按键组件2上,所述按键组件2的尾部从旋转筒6的尾端伸出,即旋转筒6同时套在筒尾壳体1和按键组件2上,此时按键组件2的尾部从旋转筒6的尾端伸出就方便了对其进行按压的操作,所述按键组件2的前端设有在按压下能与第二探针5和第一探针1接触导电的导电片20,所述按键组件2在未被按压时在旋转筒6内与旋转筒6相卡合并能跟随旋转筒6转动,这样按键组件2在未被按压下,也就是未受压力的情况下,其在旋转筒6内是与旋转筒6相卡合的,旋转筒6转动就能带动按键组件2转动,从而使得导电片20能与不同对的第二探针5接触,从而实现模式的变换,而在按压下受到压力的情况下,按键组件2与旋转筒6从卡合状态变为分离状态,此时转动旋转筒6就不能使得按键组件2与其一同转动,不能对模式进行变换,同时在按压下通过导电片20与探针的接触就实现了开关电路的导通,并通过按压来调节所选定模式下的不同档位。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图4、图10中所示,为了方便人们操作时判断是否已锁定了档位,所述筒尾壳体1的尾端突出有定位柱10,所述定位柱10上连接固定有定位圆盘8且定位柱10的高度大于定位圆盘8的厚度,所述定位圆盘8匹配套设在旋转筒6内,这样的结构定位柱10是突出于定位圆盘8的上表面的,在某模式下档位被锁定后,定位柱10就抵靠在按键组件2的下端,阻止了按键组件2的继续下按,从而就确定了该档位是被锁定的。如图1、图4、图8和图9中所示,此时所述定位圆盘8通过设置在定位圆盘8上的卡槽80与定位柱10连接固定,所述定位圆盘8的外壁上相间隔延伸有对应于模式调节的调节凸起81和限定旋转筒6转动角度的限位凸起82,所述旋转筒6的内壁上在与按键组件2相卡合部位的前端沿径向向内延伸有至少两个处于相对称位置的弧形平台60,即按键组件2套在旋转筒6内后,弧形平台60是处在卡合部位前端的,所述弧形平台60上相间隔设置有对应于调节凸起81的并能使调节凸起81卡入的多个凹陷部600,任意两个弧形平台60之间形成对应于限位凸起82的限位滑槽601,调节凸起81卡入一个凹陷部600就对应着一种模式,凹陷部600则依据更换模式时与该模式相对应的第二探针5接触导通时按键组件2需要转动的角度来设置,在旋转筒6转动过程中,调节凸起81相对于旋转筒6转动的角度与旋转筒6带动按键组件2转动的角度相同,模式调节到位,调节凸起81也卡入相应的凹陷部600,产生调节手感,增强使用体验,方便使用。限位凸起81与限位滑槽601的配合则将旋转筒6限定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比如60度角的转动,避免旋转筒6形成360度的转动而导致对不同模式的混淆,造成使用的不便。在只需满足日常的战术模式和勤务模式的情况下,为了简化结构方便生产、使用。所述定位柱10、卡槽80、调节凸起81、限位凸起82、弧形平台60均设有两个,两个定位柱10和两个卡槽80的匹配卡合将定位圆盘8定位稳固,不会使定位圆盘8在旋转筒6的转动下产生位置的变化,保持产品足够的使用寿命,调节凸起81和限位凸起82也设置为两个,则使得每个弧形平台60上的凹陷部600都能对应卡合有调节凸起81,两侧的限位凸起82都能对旋转筒6的旋转予以限位,就方便了旋转筒6与定位圆盘8之间的安装配合,所述限位凸起82与卡槽80设于同一径向的方向上,增强定位圆盘8和定位柱10间卡合的强度,且调节凸起81和限位凸起82交叉并等分圆周设置,即将定位圆盘8四等分,调节凸起81和限位凸起82间的夹角是90度角,所述定位圆盘8上还设置有与调节凸起81处于同一径向的成扇形的扇形通孔83,这样在旋转筒6旋转过程中,未旋转到位时,调节凸起81是没有卡合在凹陷部600的,其就抵靠在弧形平台60的侧壁上,定位圆盘8就受到向定位圆盘8中心挤压的力,扇形通孔83使得定位圆盘8具有了一定的弹性,就对该挤压压力进行了缓冲,从而保护定位圆盘8不容易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图4、图7和图8中所示,对于旋转筒6和锁环7相扣而不影响旋转筒6转动的结构来说,所述旋转筒6外壁的前端沿径向向外延伸有一圈凸台61,所述旋转筒6外壁的尾部设有与凸台61相间隔的绕旋转筒一圈的外齿牙62,所述锁环7尾部的内壁上沿径向向内凸出有扣合部70,所述扣合部70的下表面与凸台61的上表面相抵扣,所述扣合部70的内壁上设有与外齿牙62相啮合的内齿牙71,所述内齿牙71的长度不大于旋转筒6上凸台61和外齿牙62间的距离,这样在装配时,将锁环7从旋转筒6的尾部套在旋转筒6上,旋转筒6和锁环7上的齿牙相啮合,此时两者不能相对转动,然后将锁环7从旋转筒6的尾部向其头部推,在锁环7设有内齿牙71的扣合部70的下表面抵靠在凸台61的上表面时,两者接触形成相扣的状态但没有被固定,两者之间的齿牙从啮合状态到分离状态,旋转筒6和锁环7间可以相对转动,凸台61就被锁在锁环7之中,随着锁环7螺纹连接在筒尾壳体1上,也就将旋转筒6也定位在筒尾壳体1上,使其能绕筒尾壳体1转动但不能从筒尾壳体1脱落,同时该结构就可以使用直径小的锁环7来实现,缩小其体积,美化产品的外观。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图3至图6中所示,所述按键组件2包括按键帽21、按键推杆22、按键弹簧23,所述按键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按键帽21内,所述按键推杆22是倒T型的推杆,所述按键推杆22的上端从筒尾壳体1的尾部穿过插入按键弹簧23中与按键帽21连接固定,所述按键弹簧23的另一端抵靠在筒尾壳体1的尾端,按键推杆22和按键帽21两者间的连接固定可采用槽与块相卡合的卡合固定的结构来实现或者通过螺丝将两者连接固定,两者连接固定就形成一个整体,就能进行同步运动,所述导电片20设置在按键推杆22下端的表面上,所述按键帽21外壁的前端沿按键帽21的径向向外延伸有按键帽卡合平台210,所述按键帽卡合平台210径向延伸有卡块2100,所述按键帽21内对应于卡块2100的位置径向向内延伸有能与定位柱10的顶端相抵靠的按键帽凸起211,此时在旋转筒6旋转到锁定档位时,按键帽凸起211的下表面就与定位柱10的顶端表面相抵靠,按键帽21就不能再向下按压,也就提醒使用者该档位已经被锁定了,如图8中所示,所述旋转筒6内壁设有与卡块2100匹配卡合的且卡块2100能在其内部前后移动的旋转筒卡槽63,在按键帽21未被按压时按键帽21受到按键弹簧23的弹力作用使的卡块2100卡合固定在旋转筒卡槽63中,将按键帽21与旋转筒6连成一体,使得按键帽21与旋转筒6能同步转动,所述旋转筒6的尾端径向收缩形成旋转筒卡合平台64,所述按键帽21从旋转筒6的尾端伸出并能使按键帽卡合平台210上表面与旋转筒卡合平台64的下表面相扣,这样通过两个平台间接触但没固定的相扣状态,按键帽21被限定在旋转筒6内,能相对旋转筒6在轴向上伸缩,在其受到弹力作用后也不会从旋转筒6脱落,而在径向上未受压时随旋转筒6同步转动,受压后相对旋转筒6单独转动,方便模式的变换以及档位的调节。而此时为了使得按键推杆22在下压后能很好的回弹,如图10中所示,所述筒尾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通孔11,所述安装通孔11内安装有用于限定按键推杆22下压的能在安装通孔22内伸缩的限位装置12,所述安装通孔11相邻锁环7与筒尾壳体1的连接处设置,意即安装通孔11的位置是对应于旋转筒6的内壁的,既不影响锁环7与筒尾壳体1的螺纹连接,也能使得按键推杆22能与其有很好的接触,按键推杆22下压触碰到限位装置12,限位装置12受力缩回安装通孔11,在取消按键推杆22上下压的压力后,限位装置12伸出安装通孔11对按键推杆22施加向上的推力,按键推杆22受力回弹。而为了使得按键推杆22受力均匀,保持稳定的结构,所述安装通孔11优选设置三个,并等分圆周设置,限位装置12也对应的设置三个。对于能在安装通孔11内伸缩的限位装置12来说,如图1和图4中所示,所述限位装置12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安装在安装通孔11内的定位头120、限位弹簧121、机米螺丝122,所述安装通孔11内端的端部沿安装通孔11径向收缩形成环形的限位部110,所述定位头120的头部成球状尾部延伸有与限位部11-相扣的限位配合部1200,这样通过机米螺丝122就将限位弹簧121和定位头120安装在安装通孔11内,同时机米弹簧122也不会突出于安装通孔11外,不会对套设在筒尾壳体1上的旋转筒6的旋转产生影响,定位头120延伸的限位配合部1200和安装通孔11内侧端口的限位部110相扣接触限位但未被固定,定位头120能沿安装通孔11轴向运动但不会从安装通孔11中脱落,所述按键推杆22的外壁从下向上设有圆角的倒阶梯形状的下压中能与定位头相抵压的限位台阶220,定位头120头部的球状结构与按键推杆22上成倒阶梯形状的限位台阶22相配合就使得按键推杆22的按压和回弹能够顺畅的进行。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和图3,图4中所示,所述线路板3是双面线路板,所述第二探针5设置有两对,这样就使得其具有两种使用模式,两对所述第二探针5形成以第一探针4为对角线中心的矩形结构,所述导电片20是条形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20的长度大于每对第二探针5中两个探针间的间距,宽度小于两对第二探针5中不同探针间的间距,这样其长度就确保了导电片20与一对第二探针5接触导电时,能与该对第二探针5中的两个探针都能接触,其宽度就确保了在转动中不会同时触碰到两对探针中的不同探针。此时在使用时,关机状态下,转动旋转筒6:如将左上和右下对角线上的探针设为左边战术模式,左下和右上对角线上的探针设为右边勤务模式。在使用战术模式时,关机状态下,轻按按键帽21,按键推杆22同时和对应的一对第二探针5接触,线路板3上的控制IC发出模式切换和点亮确认,当确认模式后,只要手电不断电,控制IC就会默认为当前模式,当松手后再按下按键帽21就会在此模式下按档,重按按键帽21时按键推杆22下压同时和第一探针4和第二探针5接触,将该档位予以锁定;在使用勤务模式时,关机状态下,轻按按键帽21,就会依次循环换档,重按按键帽21,就锁定该档位。同时在关机状态下,将按键推杆22转动到两模式的中间位置,战术开关被锁定;将旋转筒6转动到左边模式或者右边模式,战术开关解锁。而在开机状态下,将按键推杆22转动到两模式的中间位置时,就可锁定当前档位,战术开关锁定,关机和换档操作失效。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0中所示,所述筒尾壳体1外壁、筒尾壳体1外壁上对应于锁环7和旋转筒6的部位之间形成阶梯状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方便了各部件之间的安装以及安装后的使用,如图1和图4中所示,所述旋转筒6和按键组件2之间、筒尾壳体1和按键组件2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圈9,就防止了使用中水进入筒尾壳体1内损坏筒尾壳体1内的电路结构,所述线路板3的侧壁上延伸有线路板凸起30并在与第一探针4相反的面上设有用于导电的导电弹簧31,所述筒尾壳体1内壁设有对应线路板凸30起卡入的线路板卡槽13,导电弹簧31和电源接触电性连通就给线路板3提供电力,线路板凸起30和线路板卡槽13的卡合就限定了线路板3在筒尾壳体1内的位置,避免其移动而导致的电性接触不良问题的产生,所述筒尾壳体1内在线路板3的前方螺纹连接一环形锁片32,通过环形锁片32就将线路板3固定在筒尾壳体1内,与筒尾壳体1的螺纹连接就方便了其拆装,也就方便了对线路板3的安装维修更换,所述线路板3通过环形锁片32固定在筒尾壳体1内并使导电弹簧31从环形锁片32中穿出,所述环形锁片32和导电弹簧31之间设有固定包裹在环形锁片内壁上的绝缘垫90。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尾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形的筒尾壳体,所述筒尾壳体的尾部安装有能在筒尾壳体内弹性伸缩的按键组件,所述筒尾壳体内固定安装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能伸缩的对应于按键组件并能与按键组件相抵触电性导通的探针,所述探针包括一个位于线路板中间的第一探针、多对围绕第一探针且高度大于第一探针高度的并能被压缩至不高于第一探针高度的第二探针,每对所述第二探针中的两个探针均以第一探针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筒尾壳体的外部依次套设有筒形的能相对筒尾壳体转动的旋转筒和锁环,所述锁环的前部与筒尾壳体螺纹连接,所述锁环的尾部套在旋转筒外并使锁环的尾端与旋转筒的前端相扣;所述旋转筒的尾部套设在按键组件上,所述按键组件的尾部从旋转筒的尾端伸出,所述按键组件的前端设有在按压下能与第二探针和第一探针接触导电的导电片,所述按键组件在未被按压时在旋转筒内与旋转筒相卡合并能跟随旋转筒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尾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尾壳体的尾端突出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连接固定有定位圆盘且定位柱的高度大于定位圆盘的厚度,所述定位圆盘匹配套设在旋转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旋转尾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圆盘通过设置在定位圆盘上的卡槽与定位柱连接固定,所述定位圆盘的外壁上相间隔延伸有对应于模式调节的调节凸起和限定旋转筒转动角度的限位凸起,所述旋转筒的内壁上在与按键组件相卡合部位的前端沿径向向内延伸有至少两个处于相对称位置的弧形平台,所述弧形平台上相间隔设置有对应于调节凸起的并能使调节凸起卡入的多个凹陷部,任意两个弧形平台之间形成对应于限位凸起的限位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旋转尾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卡槽、调节凸起、限位凸起、弧形平台均设有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与卡槽设于同一径向的方向上,且调节凸起和限位凸起交叉并等分圆周设置,所述定位圆盘上还设置有与调节凸起处于同一径向的成扇形的扇形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尾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外壁的前端沿径向向外延伸有一圈凸台,所述旋转筒外壁的尾部设有与凸台相间隔的绕旋转筒一圈的外齿牙,所述锁环尾部的内壁上沿径向向内凸出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的下表面与凸台的上表面相抵扣,所述扣合部的内壁上设有与外齿牙相啮合的内齿牙,所述内齿牙的高度不大于旋转筒上凸台和外齿牙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旋转尾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帽、按键推杆、按键弹簧,所述按键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按键帽内,所述按键推杆是倒T型的推杆,所述按键推杆的上端从筒尾壳体的尾部穿过插入按键弹簧中与按键帽连接固定,所述按键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筒尾壳体的尾端,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按键推杆下端的表面上,所述按键帽外壁的前端沿按键帽的径向向外延伸有按键帽卡合平台,所述按键帽卡合平台径向延伸有卡块,所述按键帽内对应于卡块的位置径向向内延伸有能与定位柱的顶端相抵靠的按键帽凸起,所述旋转筒内壁设有与卡块匹配卡合的且卡块能在其内部前后移动的旋转筒卡槽,所述旋转筒的尾端径向收缩形成旋转筒卡合平台,所述按键帽从旋转筒的尾端伸出并能使按键帽卡合平台上表面与旋转筒卡合平台的下表面相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旋转尾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尾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安装有用于限定按键推杆下压的能在安装通孔内伸缩的限位装置,所述安装通孔相邻锁环与筒尾壳体的连接处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旋转尾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安装在安装通孔内的定位头、限位弹簧、机米螺丝,所述安装通孔内端的端部沿安装通孔径向收缩形成环形的限位部,所述定位头的头部成球状尾部延伸有与限位部相扣的限位配合部,所述按键推杆的外壁从下向上设有圆角的倒阶梯形状的下压中能与定位头相抵压的限位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旋转尾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是双面线路板,所述第二探针设置有两对,两对所述第二探针形成以第一探针为对角线中心的矩形结构,所述导电片是条形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的长度大于每对第二探针中两个探针间的间距,宽度小于两对第二探针中不同探针间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旋转尾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尾壳体外壁、筒尾壳体外壁上对应于锁环和旋转筒的部位之间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旋转筒和按键组件之间、筒尾壳体和按键组件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圈,所述线路板的侧壁上延伸有线路板凸起并在与第一探针相反的面上设有用于导电的导电弹簧,所述筒尾壳体内壁设有对应线路板凸起卡入的线路板卡槽,所述筒尾壳体内在线路板的前方螺纹连接一环形锁片,所述线路板通过环形锁片固定在筒尾壳体内并使导电弹簧从环形锁片中穿出,所述环形锁片和导电弹簧之间设有固定包裹在环形锁片内壁上的绝缘垫。
CN201921973598.7U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旋转尾部开关 Active CN210692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3598.7U CN210692405U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旋转尾部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3598.7U CN210692405U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旋转尾部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92405U true CN210692405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904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73598.7U Active CN210692405U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旋转尾部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924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0374A (zh) * 2021-07-30 2021-11-19 中北大学 旋转部件的参数监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0374A (zh) * 2021-07-30 2021-11-19 中北大学 旋转部件的参数监测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92405U (zh) 一种旋转尾部开关
CN210815919U (zh) 一种能自发电且带有灯光的出水装置
CN110454754A (zh) 灯头及其灯座
CN103367665A (zh) 电池盒及其电筒
CN109646157B (zh) 假肢腕部组件
CN107919530B (zh) 手动调节与锁紧一体化装置及卫星通信设备
CN203605001U (zh) 手电筒
KR102484877B1 (ko) 리모트 컨트롤러
CN102044369A (zh) 旋钮开关
CN208284419U (zh) 一种旋转开关结构
CN218101037U (zh) 一种旋钮按压触摸桌面式控制开关
CN202585155U (zh) 一种灯具开关按钮
CN110264912B (zh) 灯具
CN217468266U (zh) 一种新型的旋转尾部开关
CN217690879U (zh) 硅胶过盈式防水防尘按压开关
CN217040711U (zh) 便携式筋膜枪
CN218825348U (zh) 一种旋钮档位结构
CN215962108U (zh) 一种模组调节结构及游戏手柄
CN219102904U (zh) 一种带电源的接头结构
CN208809019U (zh) 一种用于按摩器具的按摩头及按摩器具
CN215851024U (zh) 一种旋拧式吸盘支架
CN212062232U (zh) 高稳定性电源锁
CN217333930U (zh) 一种按压旋钮模组开关
CN214956546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按键组件
CN208652196U (zh) 一种具有转动灯头的移动照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2 / F and 3 / F, west side of building a, Xi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111 Reservoir Road, fenghuangg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anghe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 / F, Meisheng Huigu Chungu, 83 Dabao Road, Xin'an 33 Distric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ANGHENG ELECTR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