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76315U - 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 - Google Patents

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76315U
CN210676315U CN201921231398.4U CN201921231398U CN210676315U CN 210676315 U CN210676315 U CN 210676315U CN 201921231398 U CN201921231398 U CN 201921231398U CN 210676315 U CN210676315 U CN 210676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air supply
duc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13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品
欧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lldo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hangsh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lldo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lldo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hangsha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lldo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13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76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76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76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用于对车间工作区内的空气进行除尘,除尘装置包括:回风管道组,包括主回风管和设置于主回风管上的设置于车间顶部的第一回风管和设置于第一回风管下方的第二回风管,第一回风管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回风口,第二回风管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回风口,主回风管的进口均与第一回风管和第二回风管连通;除尘器,主回风管的出口与除尘器的进口连通;送风管道组,包括主送风管和多个间隔设置于主送风管上的子送风管,主送风管设置于第二回风管的下方,子送风管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送风口,除尘器的出口与主送风管的进口连通,主送风管的出口与子送风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前期投入小、后期运行费用低。

Description

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除尘系统技术中,一般是利用吸气臂、吸气罩等从源头抽取焊接烟尘或传统整体直抽、排气系统。在整个车间内,采用源头抽取焊烟的治理方式,由于焊接车间内的工件体积较大,不方便吸气臂等源头处理设备移动抽取焊接烟尘;其次,焊接车间内的焊接工位分布复杂、分散,焊接工人要经常变换焊接的位置,需要频繁拉伸吸气臂,为作业带来不便;再次,从源头抽取会与现场工况(如行车、夹具等)干涉,影响焊接工人作业。若采用直接对整个车间内的空气进行置换除尘的除尘方式,焊接车间内通常为高大空间,采用这种方式往往导致除尘设备选型较大,前期投资大,并且,焊接车间内设置有空调的情况下,对整个车间内的空气进行置换除尘,空调需要对大量空气进行温度处理,导致后期运行费用不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尘装置前期投入大以及后期运行费用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除尘装置,设置于车间内,用于对所述车间的工作区内被污染的空气进行除尘,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回风管道组,包括主回风管和设置于所述主回风管上的第一回风管和第二回风管,所述第一回风管设置于所述车间的顶部,所述第二回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回风管的下方,所述第一回风管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回风口,所述第二回风管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回风口,所述主回风管的进口均与所述第一回风管和所述第二回风管连通;除尘器,所述主回风管的出口与所述除尘器的进口连通;送风管道组,包括主送风管和多个子送风管,所述主送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回风管的下方,多个所述子送风管间隔设置于所述主送风管,所述子送风管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送风口,所述除尘器的出口与所述主送风管的进口连通,所述主送风管的出口与所述子送风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主回风管包括竖直管段和水平管段,所述竖直管段的一端与所述除尘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竖直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管段连通,所述水平管段与所述第一回风管连通,所述竖直管与所述第二回风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回风管、所述第二回风管以及所述主送风管均沿所述工作区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回风口沿第一回风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回风口沿所述第二回风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回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回风管的管壁底部,所述第二回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回风管的管壁侧部并朝向所述工作区。
优选地,多个所述子送风管沿所述主送风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设置,所述子送风管由上向下延伸,所述子送风管的下端端口形成所述送风口。
优选地,所述送风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5m~2.5m,所述主送风管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0m~6.0m。
优选地,所述子送风管设置有风量调节开关。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包括风机、过滤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风机的驱动件,所述除尘器的下方设置有收尘容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除尘系统,所述除尘系统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除尘装置,两个所述除尘装置分设于所述工作区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除尘装置对车间的工作区内被污染的空气进行除尘时,被污染的空气通过第一回风口和第二回风口分别进入第一回风管和第二回风管,然后从第一回风管和第二回风管进入主回风管的进口,再由主回风管的出口进入除尘器的进口,由除尘器对空气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有除尘器的出口进入主送风管的进口,再由主送风管的出口进入子送风管,最后由子送风管上的送风口将净化后的空气送入焊接车间内。在工作区的顶部和侧面分别对应均设置有第一回风口和第二回风口,被污染的空气在除尘器的作用下能及时的被抽入第一回风管和第二回风管,然后进入除尘器内进行净化,干净的空气通过送风口送入车间,依次循环,整个车间内不断进行空气置换。保证了被污染的空气被不断地收集、净化,实现了对整个车间内烟尘的有效控制。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安装完成后,在保证净化效率的前提下,不会与现场作业情况干涉,无须作业人员频繁变换焊接工位。并且使得车间内空气循环净化流动,减少了空调能耗,降低了运行成本,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整个车间置换通风,设备选型小,前期投资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除尘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除尘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除尘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除尘装置 2 除尘器
1 回风管道组 3 送风管道组
11 主回风管 31 主送风管
111 竖直管段 32 子送风管
112 水平管段 321 送风口
12 第一回风管 200 除尘系统
121 第一回风口 300 焊接工位
13 第二回风管 400 工作区
131 第二回风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 至图3中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至图3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除尘装置100设置于车间内,用于对车间的工作区400内被污染的空气进行除尘,除尘装置100包括回风管道组1、除尘器2以及送风管道组3,其中,回风管道组1包括主回风管11和设置于主回风管11上的第一回风管12和第二回风管13,第一回风管12设置于车间的顶部,第二回风管13设置于第一回风管12的下方,第一回风管12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回风口121,第二回风管13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回风口131,主回风管11的进口均与第一回风管12和第二回风管13连通;主回风管11的出口与除尘器2的进口连通;送风管道组3 包括主送风管31和多个子送风管32,主送风管31设置于第二回风管13的下方,多个子送风管32间隔设置于主送风管31,子送风管32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送风口321,除尘器2的出口与主送风管31的进口连通,主送风管31的出口与子送风管32连通。本实施例的除尘装置100主要应用于焊接车间内,第一回风管12对应焊接烟尘悬浮层设置于车间的顶部,第二回风管13对应工作区400设置于焊接工位300的一侧,主送风管31设置于第二回风管13 的下方。
本实施例的除尘装置100对车间的工作区400内被污染的空气进行除尘时,被污染的空气通过第一回风口121和第二回风口131分别进入第一回风管12和第二回风管13,然后从第一回风管12和第二回风管13进入主回风管 11的进口,再由主回风管11的出口进入除尘器2的进口,由除尘器2对空气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有除尘器2的出口进入主送风管31的进口,再由主送风管31的出口进入子送风管32,最后由子送风管32上的送风口321将净化后的空气送入焊接车间内。
本实施例在工作区400的顶部和侧部分别对应均设置有第一回风口121 和第二回风口131,被污染的空气在除尘器2的作用下能及时的被抽入第一回风管12和第二回风管13,然后进入除尘器2内进行净化,干净的空气通过送风口321送入车间,依次循环,整个车间内不断进行空气置换。保证了被污染的空气被不断地收集、净化,实现了对整个车间内焊接烟尘的有效控制。本实施例的除尘装置100安装完成后,在保证净化效率的前提下,不会与现场作业情况干涉,无须作业人员频繁变换焊接工位300。并且使得车间内空气循环净化流动,减少了空调能耗,降低了运行成本,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整个车间置换通风,设备选型小,前期投资小。
具体地,主回风管11包括竖直管段111和水平管段112,竖直管段111 的一端与除尘器2的进口连通,竖直管段111的另一端与水平管段112连通,水平管段112与第一回风管12连通,竖直管与第二回风管13连通。如图2 所示,本实施例的竖直管段111和水平管段112圆弧过渡连接,有利于空气在主回风管11内顺畅流动。在除尘器2的作用下被污染的空气吸入。主回风管 11通过竖直管段111和水平管段112将第一回风管12和第二回风管13连通,更能均匀快速地将被污染的空气及时回收。以保证车间内的空气得到有效净化,保证了车间内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
本实施例中,第一回风管12、第二回风管13以及主送风管31均沿工作区400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实施例除尘装置100中,多个第一回风口121沿第一回风管12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设置,多个第二回风口131沿第二回风管 13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设置。本实施例沿着工作区400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焊接工位300,第一回风管12、第二回风管 13以及主送风管31沿前后方向延伸,有利于对各个焊接工位300产生的焊接烟尘进行净化。本实施例的第一回风管12和第二回风管13的高度以及回风量可根据车间的实际布局设置。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回风口121开设于第一回风管12的管壁底部,第二回风口131开设于第二回风管13的管壁侧部并朝向工作区400。本实施例的第一回风口121和第一回风口121均为格栅风口,有利于空气的初步净化。第一回风口121朝下开设于第一回风管12,有利于第一回风口121回收焊接烟尘悬浮层的空气,第二回风口131左右方向开设于第二回风管13,方便第二回风口131回收焊接工位300产生的还没上浮的焊接烟尘,第一回风口121和第二回风口131结合保证了车间内的焊机烟尘被快速回。
本实施例中,多个子送风管32沿主送风管31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设置,子送风管由上向下延伸,子送风管32的下端端口形成送风口321。需要说明的是,送风口321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5m~2.5m,主送风管31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0m~6.0m。主送风管31以及送风口321的高度有利于为工作人员提供干净的空气,加速空气流动的同时不影响工作人员正常作业。子送风管32设置有风量调节开关。风量调节开关可根据送风口321的位置调节送风口321 的送风方向,快速有效地将净化后的空气送入车间内。
本实施例中,除尘器2包括风机、过滤器以及用于驱动风机的驱动件,除尘器2的下方设置有收尘容器。本实施例的除尘器2可摆放于室内或室外,摆放位置灵活,适用于各种新建或改造车间的除尘。本实施例的过滤器过滤精度可达99.99%,焊接烟尘被过滤器过滤后的干净空气即可再循环。收尘容器对应过滤器设置并开拆卸安装于除尘器2,方便灰尘的收集和处理。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除尘系统200,该除尘系统200包括两个如上的除尘装置100,两个除尘装置100分设于工作区400的两侧。该除尘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除尘系统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除尘装置,设置于车间内,用于对所述车间的工作区内被污染的空气进行除尘,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
回风管道组,包括主回风管和设置于所述主回风管上的第一回风管和第二回风管,所述第一回风管设置于所述车间的顶部,所述第二回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回风管的下方,所述第一回风管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回风口,所述第二回风管开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回风口,所述主回风管的进口均与所述第一回风管和所述第二回风管连通;
除尘器,所述主回风管的出口与所述除尘器的进口连通;
送风管道组,包括主送风管和多个子送风管,所述主送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回风管的下方,多个所述子送风管间隔设置于所述主送风管,所述子送风管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送风口,所述除尘器的出口与所述主送风管的进口连通,所述主送风管的出口与所述子送风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风管包括竖直管段和水平管段,所述竖直管段的一端与所述除尘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竖直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管段连通,所述水平管段与所述第一回风管连通,所述竖直管与所述第二回风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风管、所述第二回风管以及所述主送风管均沿所述工作区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回风口沿第一回风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回风口沿所述第二回风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回风管的管壁底部,所述第二回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回风管的管壁侧部并朝向所述工作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送风管沿所述主送风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设置,所述子送风管由上向下延伸,所述子送风管的下端端口形成所述送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5m~2.5m,所述主送风管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0m~6.0m。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送风管设置有风量调节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包括风机、过滤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风机的驱动件,所述除尘器的下方设置有收尘容器。
10.一种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系统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两个所述除尘装置分设于所述工作区的两侧。
CN201921231398.4U 2019-08-01 2019-08-01 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 Active CN210676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1398.4U CN210676315U (zh) 2019-08-01 2019-08-01 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1398.4U CN210676315U (zh) 2019-08-01 2019-08-01 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76315U true CN210676315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8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1398.4U Active CN210676315U (zh) 2019-08-01 2019-08-01 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763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2258A (zh) * 2021-07-01 2022-02-25 陈永刚 一种焊烟除尘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2258A (zh) * 2021-07-01 2022-02-25 陈永刚 一种焊烟除尘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76315U (zh) 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
CN104441967A (zh)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循环除尘装置
CN205151469U (zh) 一种除尘曳引电梯
CN210543970U (zh) 除尘系统
CN105240946B (zh) 一种烟气净化吸风送风一体机
CN203540264U (zh) 轮胎生产线用除尘装置
CN211564922U (zh) 除尘系统
CN102268500B (zh) 吸风罩装置
CN202220181U (zh) 一种吸风罩装置
CN107823994A (zh) 一种环保高效焊烟净化器
CN214338316U (zh) 多级除尘电器控制柜
CN208788131U (zh) 一种机械制造用镗铣加工装置
CN214638977U (zh) 一种带有风幕的实验室通风柜
CN214949587U (zh) 整体通风除尘系统
CN205006795U (zh) 一种可移动易清洗工业吸尘装置
CN212330942U (zh) 一种新型超净工作台
CN201569101U (zh) 一种移动式吸风系统
CN207680280U (zh) 一种环保高效焊烟净化器
CN207126301U (zh) 矿物性粉尘处理
CN214426113U (zh) 除油雾装置
CN220942456U (zh) 一种车间用焊烟处理系统
CN216064763U (zh) 高跨车间通风结构
CN111013302A (zh) 一种纺织除尘装置
CN216801031U (zh) 车间除尘系统
CN211328645U (zh) 一种移动式建筑工地施工用空气除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ust removal device and dust removal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5

Pledg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Ltd. Changsha Xiangjiang Branch

Pledgor: WELLDO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HANGSHA)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602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