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73386U - 一种结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73386U
CN210673386U CN201921127298.7U CN201921127298U CN210673386U CN 210673386 U CN210673386 U CN 210673386U CN 201921127298 U CN201921127298 U CN 201921127298U CN 210673386 U CN210673386 U CN 210673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rm
clamping surface
axial
clamp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72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探一
王贤玲
赵宁
董志强
邹锋
陈兆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Weray Surgical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eray Surgical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eray Surgical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eray Surgical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72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73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73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73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扎装置,包括上夹臂和下夹臂,二者设有相对分布且能够贴合的夹持面,夹持面设有用于沿径向刺入管壁的径向齿和用于沿轴向刺入管壁的轴向齿,径向齿沿远离夹持面的方向凸起,轴向齿朝向或背离夹臂纵向中心线凸起。本申请提供的结扎装置沿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刺入血管或导管的管壁,加强了结扎装置与血管或导管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管壁的损伤受力点,降低了结扎装置对管壁的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结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结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微创”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术的各种领域,微创手术通过穿刺器设备在人体进行穿孔,配合内窥镜设备进行手术,其伤口小、疼痛感低、术后恢复快、伤口愈合效果好,因此得到了高速发展。
无论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都需要切割血管或者导管,这就需要对血管或者导管进行临时或者永久性的封闭。目前常用结扎夹进行血管或导管的封闭,结扎夹包括两个夹臂,在使用过程中两个夹臂横置在血管的外部并通过连接件贴合固定,从而将血管夹紧,使血管相对的两层管壁贴合,实现封闭血管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结扎夹对管壁的挤压力不易控制,当其挤压力较小时,结扎夹与管壁的摩擦力不足,此时结扎夹会在其夹持的血管上滑动,甚至从血管上脱落,对患者的手术过程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如何防止结扎夹从管壁上脱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扎装置,其不易从血管或导管上脱落,能够对血管或导管进行稳固的固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扎装置,包括上夹臂和下夹臂,二者设有相对分布且能够贴合的夹持面,所述夹持面设有用于沿径向刺入管壁的径向齿和用于沿轴向刺入管壁的轴向齿,所述径向齿沿远离所述夹持面的方向凸起,所述轴向齿朝向或背离夹臂纵向中心线凸起。
优选的,所述夹持面设有凸起条,所述径向齿和所述轴向齿设于所述凸起条。
优选的,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凸起条,所述径向齿位于所述凸起条远离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的端部,所述轴向齿位于所述凸起条靠近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的端部、并朝向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凸起。
优选的,所述凸起条在所述夹持面上成两列设置,每列包括沿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依次分布的多个所述凸起条,两列分布于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的两侧,一列的所述凸起条与另一列的所述凸起条错位分布。
优选的,所述上夹臂的所述夹持面为上夹持面,所述下夹臂的所述夹持面为下夹持面,所述上夹持面和所述下夹持面均设有两列所述凸起条,当所述上夹持面和所述下夹持面贴合时,所述上夹持面的凸起条与所述下夹持面的凸起条沿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交替分布。
优选的,所述上夹臂和所述下夹臂端部连接形成V形结构,二者的连接处设有可形变的月牙孔,所述上夹臂的端部设有卡钩,当所述上夹持面和所述下夹持面贴合时,所述下夹臂远离所述月牙孔的端部位于所述卡钩中。
优选的,所述径向齿的凸起方向与所述夹持面的夹角小于90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扎装置包括上夹臂和下夹臂,二者设有相对分布且能够贴合的夹持面,夹持面设有径向齿和轴向齿,其中,径向齿沿远离夹持面的方向凸起、以便沿径向刺入管壁,轴向齿朝向或背离夹臂纵向中心线凸起、以便沿轴向刺入管壁。
在使用过程中,上夹臂的夹持面和下夹臂的夹持面贴合,并将血管或导管的相对的两层管壁夹持至贴合状态。在结扎完成后,上夹臂和下夹臂的位置与血管的轴向大体垂直,由于径向齿沿远离夹持面的方向凸起,因此径向齿能够从外部朝向血管的中心刺入管壁;由于轴向齿朝向或背离夹臂纵向中心线凸起,因此轴向齿在刺入管壁后能够沿轴向固定管壁。
本申请提供的结扎装置设置有径向齿和轴向齿,二者能够沿径向和轴向刺入管壁中,从而与管壁牢固结合。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结扎装置能够对血管进行稳固的固定,二者不易相对滑动或脱落。同时,径向齿和轴向齿同时设置能够分散管壁损伤的受力点,降低结扎装置对管壁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结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结扎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结扎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夹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单个凸起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结扎装置闭合时血管或者导管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结扎装置闭合时血管或者导管时的横向侧视图。
图1~7中的附图标记为:
上夹持柱1、下夹持柱2、刺凸3、卡钩4、上夹臂5、下夹臂6、月牙孔7、凸起条8、轴向齿9、径向齿10、上锁止平台11、下锁止平台12、管壁13。
其中,图中上夹臂凸起条8A、上夹臂凸起条8B、下夹臂凸起条8C、下夹臂凸起条8D为位置不同的凸起条,且前两者为上夹臂中的两列凸起条,后两者为下夹臂中的两列凸起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结扎装置,其能够对血管或导管进行稳固的固定,不易从血管或导管上脱落。
请参考图1~7,图1为结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结扎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结扎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夹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单个凸起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分别为结扎装置闭合时血管或者导管的纵向剖视图和横向侧视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扎装置,包括两个夹臂,即上夹臂5和下夹臂6,两个夹臂设有相对分布且能够贴合的夹持面,夹持面设有用于沿径向刺入管壁13的径向齿10和用于沿轴向刺入管壁13的轴向齿9,径向齿10沿远离夹持面的方向凸起,轴向齿9朝向或背离夹臂纵向中心线凸起。
具体的,上夹臂5和下夹臂6均呈条形,二者在结扎完成后相互贴合的侧壁为夹持面,上夹臂5和下夹臂6分别具有一个夹持面,为了方便区分,称上夹臂5的夹持面为上夹持面,下夹臂6的夹持面为下夹持面。在使用时,两个夹臂横置在血管的外部,两个夹臂夹持血管使得血管相对的两层管壁13相互靠近,在结扎完成后,上夹臂5和下夹臂6的位置与血管的轴向大体垂直。
径向齿10从夹持面向远离夹持面的方向凸起,因此在结扎完成后,径向齿10朝向管壁13的中心,其能够从管壁13的外侧壁沿径向刺入管壁13中,对管壁13进行固定。
夹臂纵向中心线沿夹臂的长度方向延伸,同时位于夹持面的中心处。当轴向齿9位于夹臂纵向中心线的侧部时,轴向齿9朝向夹臂纵向中心线凸起;当夹臂纵向中心线位于轴向齿9的中部时,轴向齿9背离夹臂纵向中心线凸起。参考图6,在结扎完成后,轴向齿9刺入管壁13后沿管壁13的轴向延伸,对管壁13进行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夹持面设有径向齿10和轴向齿9意为:径向齿10和轴向齿9在两个夹持面上有分布。具体方案可以是上夹持面同时设置有径向齿10和轴向齿9;也可以是下夹持面同时设置有径向齿10和轴向齿9;也可以是一个夹持面设置有径向齿10,另一个夹持面设置有轴向齿9。而考虑到在使用过程中,上夹臂5和下夹臂6分别与管壁13相对的两个管壁13贴合,因此,本申请优选每一个夹持面均设置有径向齿10和轴向齿9,从而保障对管壁13的固定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径向齿10和轴向齿9需要刺入管壁13一定深度实现固定功能,因此二者应当呈方便刺入管壁13的尖角结构。另外,尖角结构长度和斜度所能达到的刺入深度应当不影响管壁组织的功能,即径向齿10和轴向齿9均不会刺穿管壁13。
应用本申请提供的结扎装置进行结扎操作时,在上夹臂5和下夹臂6之间有血管或导管的状态下,两个夹臂贴合夹紧,在两个夹臂的压力作用下,径向齿10和轴向齿9将从外部刺入血管或导管的管壁13一定深度,从而牢固固定血管或导管,防止结扎装置滑动或脱落。
特别的,若结扎装置仅设置有径向齿10,对于本领域的普通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可以知道管壁13受损部位较为集中。而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同时设置有径向齿10和轴向齿9,若在相同的一定的力作用下,结扎装置对管壁组织造成的损伤一定大于更大程度的组织刺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单个尖角结构刺入管壁13的程度是相同的,更大程度的组织刺入指的是更多的尖角结构刺入,而非更深的刺入深度,刺入深度需保证对管壁组织不会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也就是说,在相同的作用力下,径向齿10和轴向齿9同时设置能够增加了管壁13的受力点,使管壁13受力更加分散,降低管壁13的损伤程度。
为了优化结扎装置的使用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径向齿10的凸起方向与夹持面的夹角小于90度。具体的,径向齿10呈倾斜状态,其与夹持面处于非垂直状态,则在刺入深度一定的情况下,倾斜状态的径向齿10的长度更长,因此径向齿10与管壁13结合的更加牢固。同时也能够避免径向齿10形成剪切效果,进一步降低径向齿10对管壁13的损伤。
进一步的,为了优化结扎装置的使用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夹持面设有凸起条8,径向齿10和轴向齿9设于凸起条8。具体的,凸起条8沿夹持面的宽度方向延伸,凸起条8的数量不做限制,参考图5,同一个凸起条8上同时设置径向齿10和轴向齿9。在使用过程中,凸起条8使夹持面具有凸起,从而加强夹持面对管壁13的挤压效果,进一步提高结扎装置的固定牢固性。
可选的,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优选一个凸起条8上设置一个径向齿10和一个轴向齿9。
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夹臂纵向中心线的两侧均设有凸起条8,径向齿10位于凸起条8远离夹臂纵向中心线的端部,轴向齿9位于凸起条8靠近夹臂纵向中心线的端部、并朝向夹臂纵向中心线凸起。
具体的,夹持面上沿宽度方向设置两个凸起条8,每一凸起条8上的设置一个轴向齿9,且两个轴向齿9分布在夹臂纵向中心线的两侧。径向齿10位于凸起条8远离夹臂纵向中心线一端的1/2范围内,优选位于凸起条8远离夹臂中心线一端的1/3范围内,更优选的在凸起条8远离夹臂中心线一端的最外端部。相比于夹臂的宽度方向仅设置一个凸起条8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一步增加了管壁13的受力点,降低管壁13损伤程度。
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凸起条8在夹持面上成两列设置,每列包括沿夹臂纵向中心线依次分布的多个凸起条8,两列分布于夹臂纵向中心线的两侧,一列的凸起条8与另一列的凸起条8错位分布。具体的,夹持面上的凸起条8彼此交错,两列凸起条8以夹臂纵向中心线为分界,在夹臂纵向中心线的两侧排列。例如,在上夹臂5的夹持面中,上夹臂凸起条8A和上夹臂凸起条8B成两列分布;或者在下夹臂6的夹持面中,下夹臂凸起条8C、下夹臂凸起条8D呈两列分布。
进一步的,若上夹持面和下夹持面均设有两列凸起条8,则同一个夹持面中同一列的相邻凸起条8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留有的空间优选能够容纳另一个夹持面上的相对应的凸起条8。当上夹持面和下夹持面贴合时,上夹持面的凸起条8与下夹持面的凸起条8沿夹臂纵向中心线交替分布。也就是说,当上夹臂与下夹臂贴合时,上夹臂凸起条8A和下夹臂凸起条8C沿夹臂纵向中心线交替分布,上夹臂凸起条8B和下夹臂凸起条8D沿夹臂纵向中心线交替分布。
可选的,上夹臂5和下夹臂6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夹持固定。例如,上夹臂5和下夹臂6端部连接形成V形结构,二者的连接处设有可形变的月牙孔7,上夹臂5的端部设有卡钩4,当上夹持面和下夹持面贴合时,下夹臂6能够开合的端部位于卡钩4中。
具体的,上夹臂5和下夹臂6的近端设置枢纽,枢纽包括一个月牙孔7,月牙孔7凹凸两个方向上分别有与之方向相同的凹凸连接结构,当上夹臂5和下夹臂6闭合时,月牙孔7内侧,即与夹持面连接的凹凸结构会受到挤压变形,向月牙孔7方向挤压;月牙孔7外侧,即与夹臂外表面连接的凹凸结构会受到拉伸变形。闭合过程中,月牙孔7逐渐弯曲,月牙孔7的面积逐渐缩小。枢纽的月牙孔7可以保证两个夹臂的夹持面在贴合状态下趋于平行或者同心,以此实现所锁闭的管壁13在上夹臂5和下夹臂6中间的均匀分布。
上夹臂5的远端设置卡钩4。当上夹持面和下夹持面贴合时,下夹臂6的下锁止平台12与卡钩4内侧的上锁止平台11贴合,保证上夹臂5和下夹臂6闭合的牢固性。
当上夹臂5和下夹臂6闭合后,使用专用的施夹设备沿相同开口方向分别夹持上夹持柱1和下夹持柱2。当闭合施夹设备时,上夹臂5和下夹臂6围绕月牙孔7转动靠近,两个下夹持柱2中间的凹槽接触并沿着卡钩4的外表面渐缩的表面卡入卡钩4内,完成结扎装置的完全闭合。可以理解的,上夹持柱1和下夹持柱2的结构形式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圆柱结构,也可以是方柱、非规则柱体结构等。可选的,下夹持柱2上设置有刺凸3。
可选的,为了避免金属材料对成像造成较大的影响,优选结扎装置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即结扎装置的各个部分均采用聚合物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提供的结扎装置可与传统施夹钳配合使用,可简单的模制而成,可批量生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扎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结扎装置,包括上夹臂(5)和下夹臂(6),二者设有相对分布且能够贴合的夹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面设有用于沿径向刺入管壁(13)的径向齿(10)和用于沿轴向刺入管壁(13)的轴向齿(9),所述径向齿(10)沿远离所述夹持面的方向凸起,所述轴向齿(9)朝向或背离夹臂纵向中心线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面设有凸起条(8),所述径向齿(10)和所述轴向齿(9)设于所述凸起条(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凸起条(8),所述径向齿(10)位于所述凸起条(8)远离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的端部,所述轴向齿(9)位于所述凸起条(8)靠近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的端部、并朝向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条(8)在所述夹持面上成两列设置,每列包括沿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依次分布的多个所述凸起条(8),两列分布于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的两侧,一列的所述凸起条(8)与另一列的所述凸起条(8)错位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臂(5)的所述夹持面为上夹持面,所述下夹臂(6)的所述夹持面为下夹持面,所述上夹持面和所述下夹持面均设有两列所述凸起条(8),当所述上夹持面和所述下夹持面贴合时,所述上夹持面的所述凸起条(8)与所述下夹持面的所述凸起条(8)沿所述夹臂纵向中心线交替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臂(5)和所述下夹臂(6)端部连接形成V形结构,二者的连接处设有可形变的月牙孔(7),所述上夹臂(5)的端部设有卡钩(4),当所述上夹持面和所述下夹持面贴合时,所述下夹臂(6)远离所述月牙孔(7)的端部位于所述卡钩(4)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齿(10)的凸起方向与所述夹持面的夹角小于90度。
CN201921127298.7U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结扎装置 Active CN210673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7298.7U CN210673386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结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7298.7U CN210673386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结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73386U true CN210673386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5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7298.7U Active CN210673386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结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733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20507B1 (en) Tissue spreading vascular clips with locking mechanism and non-slip clamping surfaces
US10729448B2 (en) Surgical clips with penetrating locking mechanism and non-slip clamping surfaces
US7226468B2 (en) Barbed bodily tissue connector
EP2799016B1 (en) Knotless suture, and kit containing same
US5478354A (en) Wound clo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998933B2 (en) Surgical fastening clip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ximating tissue
US10258345B2 (en) Surgical ligation clip
CN109310441A (zh) 聚合物结扎夹
WO2008020975A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trial appendage exclusion
KR102641343B1 (ko) 조직 보유력이 개선된 공격적인 특징의 클립
US11246600B1 (en) Surgical ligation clip with advanced incising means and bifurcated guide track
US20090182374A1 (en) Surgical staple
CN210673386U (zh) 一种结扎装置
US20140172005A1 (e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EP3192453B1 (en) Curvilinear surgical staples
US20140324076A1 (en) Surgical device
US11337700B2 (en) Subcutaneous tissue device
KR20090007421A (ko) 외과용 봉합도구 및 그 적용방법
CN210130885U (zh) 改进锁紧力的缝合线锁结装置及其缝合线锁扣
CN215651415U (zh) 造口器械
CN114343746B (zh) 卵圆孔闭合夹
CN219307045U (zh) 一种心内瓣膜夹稳定对位结构
CN210494145U (zh) 一种腹腔镜穿刺手术拉钩组件
CN214128698U (zh) 私密粘膜组织钳
CN212679183U (zh) 一种手术缝合针及其缝合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