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70909U - 一种设备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70909U
CN210670909U CN201921573164.8U CN201921573164U CN210670909U CN 210670909 U CN210670909 U CN 210670909U CN 201921573164 U CN201921573164 U CN 201921573164U CN 210670909 U CN210670909 U CN 210670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equipment
door
transformer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731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茂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NGAMAS REFRIGERATIO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NGAMAS REFRIGERATI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NGAMAS REFRIGERATIO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NGAMAS REFRIGERATIO
Priority to CN2019215731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70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70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70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备集装箱,包括沿集装箱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变压器室及逆变器室,所述变压器室在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一开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开门上设有第一通风窗,另一侧所述第一开门的上方设有第一排风口;所述逆变器室在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任意一侧上均设有第二通风窗和第二排风口。这样,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备集装箱,变压器室和逆变器室分隔,并分别通过对应的通风窗进风,排风口出风,使得设备集装箱内的气流循环路径较短,从而加速气流流通,变压器室和逆变器室散热性能提高,降低了设备集装箱的功耗,保障了设备集装箱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内部的电气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集装箱内部温度的升高将影响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使得电气设备散热能力差、应用能力差,设备过热从而引发故障。现有技术中,但这种方式使得气流循环路径冗长;风向变换过多,从而造成排风量的损失;多个散热设备也增加了设备集装箱的功耗,降低了设备集装箱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备集装箱,包括沿集装箱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变压器室及逆变器室,所述变压器室在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一开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开门上设有第一通风窗,另一侧所述第一开门的上方设有第一排风口;所述逆变器室在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任意一侧上均设有第二通风窗和第二排风口。
所述逆变器室在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具有第二开门,所述第二通风窗设置在所述第二开门上,所述第二排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开门上方。所述第一开门和/或所述第二开门上方设有门楣,所述门楣和集装箱顶纵梁之间设有封板,所述第一排风口开设在所述封板上,所述封板上端连接在所述集装箱顶纵梁的下表面,不超出所述集装箱顶纵梁外侧面,所述封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门楣的上端面,大致与所述门楣外侧面共面。所述第二排风口包括风道接口及排风扇安装口。所述第一排风口包括排风扇安装口。所述封板为平板,其上设有竖向加强筋。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集装箱,还包括控制室,所述控制室设置在变压器的一侧,所述控制室内包括控制柜、高压柜、低压柜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控制室、变压器室及逆变器室沿设备集装箱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控制室具有朝向集装箱端部的开门,或者所述控制室沿设备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侧面上,一侧侧面为全开门,另一侧面为半开门。所述第一排风口具有多个,并排排列在所述第一开门的上方。所述第一通风窗的面积与所述第一排风口的总面积之比为:1.5至15,所述第一通风窗与第一排风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与箱高之比为:3/10至7/10。所述封板与所述第一开门或所述第二开门的竖直高度之比为:1/10至3/10。所述逆变器室内的底板上靠近两个所述第二开门处均布置有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安装在第一设备安装架上,逆变器上方设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与同侧的所述风道接口相连相通。所述变压器室内布置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通过第二设备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变压器室内,所述第一设备安装架和/或第二设备安装架具有一定高度,即所述第一设备安装架和/或第二设备安装架的顶面高于集装箱地板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备集装箱,变压器室和逆变器室分隔,并分别通过对应的通风窗进风,排风口出风,实现设备集装箱内的较佳气流循环路径,从而加速气流流通,变压器室和逆变器室散热性能提高,降低了设备集装箱的功耗,保障了设备集装箱的性能。通过隔墙将箱体内部分隔成多个独立的腔室,从而便于设备集装箱内各设备的分开布置,以便于各设备的分开散热以及走线等,使得设备集装箱内部走线更加合理,更加方便工作人员监测或维护线路;另外,腔室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开门,并直接将设备安装到开门处,使得打开开门即可看到设备,并能够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维修等,无需进入到集装箱内,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备集装箱左侧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备集装箱右侧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备集装箱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
1-变压器室;2-第一开门;3-第一通风窗;5-逆变器室;6-第二通风窗;8-第二开门;9-门楣;10-集装箱顶纵梁;11-封板;12-风道接口;13-排风扇安装口;14-控制室;15-第二设备安装架;16-第一设备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集装箱,包括沿集装箱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变压器室1及逆变器室5,所述变压器室1在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一开门2,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开门2上设有第一通风窗3,另一侧所述第一开门2的上方设有第一排风口;所述逆变器室5在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任意一侧上均设有第二通风窗6和第二排风口。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集装箱,变压器室1和逆变器室5分隔,并分别通过对应的通风窗进风,排风口出风,使得设备集装箱内的气流循环路径较短,从而加速气流流通,变压器室1和逆变器室5散热性能提高,降低了设备集装箱的功耗,保障了设备集装箱的性能。
如图1、2、3所示,所述逆变器室5在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具有第二开门8,所述第二通风窗6设置在所述第二开门8上,所述第二排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开门8上方。
所述逆变器室5的两侧均为全开门,有利于逆变器的安装和后期维护,本实施例采用的所述第二通风窗6为方形,且第二通风窗6沿其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叶片,所述叶片方向朝集装箱底部方向倾斜设置,有利于防止雨水进入集装箱体内;同时,第二通风窗6靠近集装箱底部设置,第二排风口靠近集装箱上端部设置,第二通风窗6用于进风,第二排风口用于排风,下进上出,逆变器室5内的气流循环路径较短,形成对流,有利于逆变器室5的散热,更大程度的保证逆变器的性能。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开门2和/或所述第二开门8上方设有门楣9,所述门楣9和集装箱顶纵梁10之间设有封板11,所述第一排风口开设在所述封板11上,所述封板11上端连接在所述集装箱顶纵梁10的下表面,不超出所述集装箱顶纵梁10外侧面,所述封板11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门楣9的上端面,大致与所述门楣9外侧面共面。
所述门楣9外侧面即朝向集装箱外侧的面,该处结构在逆变器室5和变压器室1相同,所述封板11增加了设备集装箱侧面板的强度,排风口设置在封板11上,与进风口相对应,有利于实现散热效果;同时,节省了设备集装箱的内部空间。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排风口包括风道接口12及排风扇安装口13。本实施例,风道接口12为方形,排风扇安装口13用于安装排风扇,排风扇安装口13可以为1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第二排风口对应逆变器室5,逆变器室5为单扇开门,单扇开门上安装有1个排风扇安装口13和1个风道接口12,更进一步,上述逆变器排风道数量和形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逆变器室5内的散热效果。
其中,两第二开门8上均设置有第二通风窗6,两第二开门8上方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排风口;本实施例中箱体外空气通过上下侧的第二排风口、第二通风窗6与逆变器腔内部构成一通风循环,从而加强逆变器腔的通风散热效果。而且,两侧的第二开门8上均设有第二排风口、第二通风窗6,从而便于两个逆变器的通风散热,加强了散热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排风口包括排风扇安装口13。排风扇安装口13用于安装排风扇,排风扇安装口13可以为1个、2个或4个,如果排风扇安装口13为1个或2个,可用于变压器室1内的排风,有利于变压器室1散热;如果超过4个排风扇安装口13,超过4个排风扇的运作也会对设备集装箱造成负担;本实施例中,安装有4个排风扇安装口13,4个排风扇安装口13数量和位置与第一通风窗3对应设置,4个排风扇并排安装,间距相等,这样与第一通风窗3形成更优化的排风系统,增强散热效果和散热速度。
如图2所示,所述封板11为平板,其上设有竖向加强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加强筋沿所述封板11竖向设置,加强筋的位置设置和4个排风扇安装口位置的设置,优化排风和加强排风结构,增加封板11的强度。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集装箱,还包括控制室14,所述控制室14设置在变压器的一侧,所述控制室14内包括控制柜、高压柜、低压柜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控制室14、变压器室1及逆变器室5沿设备集装箱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控制室14具有朝向集装箱端部的开门,或者所述控制室14沿设备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侧面上,一侧侧面为全开门,另一侧面为半开门。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集装箱采用全开门,即整个侧面被门覆盖,用于装卸设备集装箱内的设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集装箱采用单开门,单开门就是一扇门,覆盖大约半个侧面,用于日常维护,方便检修,与对开门相对,对开门是一对相对打开的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室1采用全开门,且设备集装箱两侧均为全开门,有利于变压器的安装与后期维护;逆变器室5和控制室14均采用单开门,方便维修人员的检修。所述全开门即两扇门,两扇门均可打开;所述半开门即一扇门,与对开门相对,对开门是一对相对打开的门。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排风口具有多个,并排排列在所述第一开门2的上方。多个所述第一排风口加速空气流通,增强设备的散热性能。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排风口对应着变压器室1,变压器室1两侧均为第一开门2为双扇开门,其中,一侧的第一开门2上设有一第一排风口;另一侧的第一开门2上设有第一通风窗3,第一通风窗3设为下进风,第一排风口为设为上排风,使得变压器室1内的气流循环路径形成对流,有利于变压器室1的散热,更大程度的保证变压器的性能;气流路径,一侧底部进,另一侧上端出,风路径恰覆盖变压器,散热性能好。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通风窗3的面积与所述第一排风口的总面积之比为:1.5至15,所述第一通风窗3与第一排风口之间的垂直距离和箱高之比为:3/10至7/10。由于第一排风口内安装了排风扇,排风扇的排风速率大于第一通风窗3的进风速率,第一排风口的面积大于第一通风窗3的面积,可以达到进风量和排风量的统一。第一通风窗3和第一排风口的垂直距离使得风正好可以自下而上得穿过腔体内得变压器,充分带走变压器上的热量。
如图1、2所示,所述封板11与所述第一开门2或所述第二开门8的竖直高度之比为:1/10至3/10。封板11上是安装第一排风口或第二排风口的位置,封板11和和第一开门2或第二开门8组成了逆变器室5或变压器室1的一个侧面,封板11的高度不宜过高,过高的话挤压下方开门的高度,开门高度变小使得设备无法搬进搬出,过低的话,封板11上需要开设排风口,封板11的高度过低,则强度差,本实用新型中的封板11和开门的竖直高度比既可以保证设备的搬进搬出,而且保证了封板11的强度。
逆变器室5内的底板上靠近两个所述第二开门8处均布置有逆变器,逆变器安装在第一设备安装架16上,逆变器上方设有排风管,每侧第二排风口具有一个风道接口12,排风管排风接口与同侧的所述风道接口12相连相通。
每个逆变器靠近第二开门8设置,第二开门8打开之后就可以看到逆变器,站在门外就可以对逆变器进行操作和维修,非常方便;第二开门8上设有第二通风窗6,逆变器恰好靠近第二通风窗6设置,可以就近吸入新鲜空气进行散热;每个逆变器上还设有排风管,新鲜空气在逆变器内吸收了逆变器产生的热量后,这些空气被吸入排风管内,排风管专门用来排出这些热风,由于排风管和风道接口12相连,最后热风被排出箱体。每个逆变器靠门设置,对应一个排风管和一个风道接口12,设计巧妙,既方便维修也方便通风散热。
变压器室1内布置有变压器,变压器通过第二设备安装架15安装在变压器室1内,第一设备安装架16和/或第二设备安装架15具有一定高度,即所述第一设备安装架和/或第二设备安装架的顶面高于集装箱地板的上表面。
使设备的下方具有一定的空间以便于设备走线。同理,在控制室14内也设有第三设备安装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设备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集装箱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变压器室(1)及逆变器室(5),所述变压器室(1)在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一开门(2),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开门(2)上设有第一通风窗(3),另一侧所述第一开门(2)的上方设有第一排风口;所述逆变器室(5)在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任意一侧上均设有第二通风窗(6)和第二排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室(5)在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具有第二开门(8),所述第二通风窗(6)设置在所述第二开门(8)上,所述第二排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开门(8)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门(2)和/或所述第二开门(8)上方设有门楣(9),所述门楣(9)和集装箱顶纵梁(10)之间设有封板(11),所述第一排风口开设在所述封板(11)上,所述封板(11)上端连接在所述集装箱顶纵梁(10)的下表面,不超出所述集装箱顶纵梁(10)外侧面,所述封板(11)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门楣(9)的上端面,大致与所述门楣(9)外侧面共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风口包括风道接口(12)及排风扇安装口(13),和/或,所述第一排风口包括排风扇安装口(1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11)为平板,其上设有竖向加强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室(14),所述控制室(14)设置在变压器的一侧,所述控制室(14)内包括控制柜或高压柜或低压柜;所述控制室(14)、变压器室(1)及逆变器室(5)沿设备集装箱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控制室(14)具有朝向集装箱端部的开门,或者,所述控制室(14)沿设备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侧面上,一侧侧面为全开门,另一侧面为半开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窗(3)的面积与第一排风口的总面积之比为:1.5至15,所述第一通风窗(3)与第一排风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与箱高之比为:3/10至7/10。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11)与第一开门(2)或第二开门(8)的竖直高度之比为:1/10至3/10。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设备安装架(16),所述逆变器室(5)内的底板上靠近两个所述第二开门(8)处均布置有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安装在所述第一设备安装架(16)上,逆变器上方设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与同侧的所述风道接口(12)相连相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设备安装架(15),所述变压器室(1)内布置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安装架(15)安装在所述变压器室(1)内,所述第一设备安装架(16)和/或第二设备安装架(15)的顶面高于集装箱地板的上表面。
CN201921573164.8U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设备集装箱 Active CN210670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3164.8U CN210670909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设备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3164.8U CN210670909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设备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70909U true CN210670909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14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73164.8U Active CN210670909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设备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70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5538B (zh) 一种大功率户外散热机柜
CN211017818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配电柜
CN210670909U (zh) 一种设备集装箱
KR102353884B1 (ko) 자연냉각 구조를 구비한 수배전반
CN111212554A (zh) 一种户外一体化不间断电源机柜
CN217656439U (zh) 一种储能系统柜
CN211457839U (zh) 一种户外一体化不间断电源机柜
CN210986685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梯机房电源箱结构
CN211908156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高压开关柜
CN210693205U (zh) 一种安全型固体绝缘开关柜
CN113260227A (zh) 一种网络信息通讯用户外智能双循环热管理节能机柜
CN111386020A (zh) 5g基站用室外一体化智能机房
CN110880695A (zh) 一种开关柜除湿降温结构
CN214958011U (zh) 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
CN210985396U (zh) 一种便于空气流动的低压配电柜
KR102353830B1 (ko) 자연냉각 구조를 구비한 수배전반
TWI805471B (zh) 整合式變電站
CN214507757U (zh) Vvvf散热系统
CN21906763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建筑电气柜
CN215579904U (zh) 一种混凝土养护用喷淋系统控制柜
CN219980221U (zh) 一种防潮电气柜
CN211607219U (zh) 5g基站用室外一体化智能机房
KR102353840B1 (ko) 자연냉각 구조를 구비한 수배전반
CN218955047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17037811U (zh) 一种散热箱及逆变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