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69666U - 电机转子总成 - Google Patents

电机转子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69666U
CN210669666U CN201921802502.0U CN201921802502U CN210669666U CN 210669666 U CN210669666 U CN 210669666U CN 201921802502 U CN201921802502 U CN 201921802502U CN 210669666 U CN210669666 U CN 210669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ore
pivot
rotor assembly
rotating shaft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25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仝辉
佟天琪
李凤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025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69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69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69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总成,其包括转子铁芯和转轴,转子铁芯和转轴分别具有对应安装的接触面,当转子铁芯安装于转轴时,两个接触面之间过盈配合。该电机转子总成,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转轴与转子铁芯,实现转子铁芯相对转轴的轴向固定,并能够满足抗扭转需求,从而无需再在转轴和转子铁芯上加工定位槽结构,同时也无需再使用螺母或压套等零件锁紧固定,减少了电机转子总成的零件个数、降低了零件加工工艺,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转轴与转子铁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间隙配合的定位方式,转轴与转子铁芯之间的定位精度更高,能够显著降低后续动平衡工序的工作量,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电机转子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转子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上的电机转子总成而言,转子铁芯与转轴之间普遍采用间隙配合方式,通过在转轴上开键槽,使转子铁芯内圈上凸出特征与转轴形成键配合来抗扭转,再通过轴肩完成轴向定位,并在转轴的后端安装压套或螺母锁紧防止轴向窜动。
这种固定方式会增加转轴的毛坯尺寸并增加转轴的加工工序,进而增加轴加工成本,后端锁紧方式所使用的螺母、挡圈或者压套会增加电机转子总成的整体轴向长度。因此,这种电机转子总成存在零件个数较多,工艺工序复杂,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电机转子总成零件个数较多、工艺工序复杂,导致生产成本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机转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机转子总成,其包括转子铁芯和转轴,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转轴分别具有对应安装的接触面,当所述转子铁芯安装于所述转轴时,两个所述接触面之间过盈配合。
该电机转子总成,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转轴与转子铁芯,实现转子铁芯相对转轴的轴向固定,并能够满足抗扭转需求,从而无需再在转轴和转子铁芯上加工定位槽结构,同时也无需再使用螺母或压套等零件锁紧固定,减少了电机转子总成的零件个数、降低了零件加工工艺,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转轴与转子铁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间隙配合的定位方式,转轴与转子铁芯之间的定位精度更高,能够显著降低后续动平衡工序的工作量,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较佳地,多片转子铁芯单片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以形成所述转子铁芯。
较佳地,所述转子铁芯单片的厚度为0.2~0.3mm,所述转子铁芯单片的材质为硅钢。
较佳地,当多片所述转子铁芯单片层叠设置时,所述转子铁芯单片的内圈共同形成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接触面,以与电机转子总成的转轴进行过盈配合安装。
较佳地,所述转子铁芯单片的内圈表面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转轴直接接触,并用于与所述转轴的所述接触面过盈配合。
该结构设置,通过在转子铁芯单片的内圈上设置的多个凸起部与转轴过盈配合,以降低转子铁芯与转轴之间的过盈配合面积,从而在满足固定与抗扭转强度的基础上,避免转子铁芯与转轴之间因过盈面积过大而引起的安装困难或者转子铁芯在过盈冷压安装时散片等问题。
较佳地,多个所述凸起部的宽度相同,以保证转子铁芯单片与转轴之间的固定点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较佳地,当多片所述转子铁芯单片层叠设置时,相邻的所述转子铁芯单片的所述凸起部之间错位布置,以降低凸起部与转轴的接触面之间的接触与过盈配合受到其他凸起部影响的可能性。
较佳地,多片所述转子铁芯单片之间在所述转子铁芯单片的外圈位置处焊接固定,以防止转子铁芯在过盈冷压至转轴时散片。
较佳地,所述转轴的所述接触面为抛光面。
较佳地,所述转轴的所述接触面为滚花结构,以进一步提高转轴与转子铁芯之间的抗扭能力,满足电机转子总成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电机转子总成,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转轴与转子铁芯,实现转子铁芯相对转轴的轴向固定,并能够满足抗扭转需求,从而无需再在转轴和转子铁芯上加工定位槽结构,同时也无需再使用螺母或压套等零件锁紧固定,减少了电机转子总成的零件个数、降低了零件加工工艺,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转轴与转子铁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间隙配合的定位方式,转轴与转子铁芯之间的定位精度更高,能够显著降低后续动平衡工序的工作量,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电机转子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转子铁芯单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转子铁芯的两片转子铁芯单片组合完成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转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机转子总成10
转子铁芯1
转子铁芯单片11
凸起部111
转轴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几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总成10,其具体包括有转子铁芯1和转轴2,在转子铁芯1的内侧表面上和转轴2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接插安装的接触面。其中,转轴2的接触面2a为经由机加工形成的抛光面,通过控制该抛光面的尺寸精度,使转轴2的接触面2a与转子铁芯1的接触面形成过盈配合,以在转子铁芯1安装于转轴2时,通过两个接触面之间的过盈配合,完成转子铁芯1相对转轴2的轴向固定,并通过其过盈量满足该电机转子总成10在使用时的抗扭转能力。
该电机转子总成10,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转轴2与转子铁芯1,实现转子铁芯1相对转轴2的轴向固定,并能够满足使用过程中的抗扭转需求,从而无需再在转轴2和转子铁芯1上加工定位槽结构,也无需在转轴2的末端安装螺母或压套等紧固零件对转子铁芯1进行锁紧固定,减少了电机转子总成10的零件个数、降低了零件加工工艺,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在完成转子铁芯1与转轴2的制造之后,转子铁芯1可以整体或分段等各种形式直接冷压或热套在轴上(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转子铁芯1分为四段)。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安装方式,因零件数量减少,电机转子总成10的制造速度可大幅提高。
同时,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转轴2与转子铁芯1,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间隙配合的定位方式,转轴2与转子铁芯1之间的定位精度更高,能够降低后续动平衡工序的工作量,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总成10由于无需再在转轴2上安装螺母或压套等紧固零件,因此使电机转子总成10沿轴向方向的长度能够缩短,以满足日益迫切的结构紧凑化设计需求。
由于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转子铁芯1的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的范畴,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总成10,其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电机转子总成1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电机转子总成10,其转子铁芯1由多片转子铁芯单片11沿转轴2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而形成。其中,转子铁芯单片11的厚度为0.2~0.3mm,且其材质为硅钢,以满足电子转子的磁性要求。
在转子铁芯单片11层叠设置以形成转子铁芯1的结构时,这些转子铁芯单片11的内圈共同形成转子铁芯1的接触面1a,以与电机转子总成10的转轴2进行过盈配合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单个转子铁芯单片11而言,如图4所示,其内圈表面具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凸起部111,转子铁芯单片11通过这些凸起部111与转轴2直接接触,以实现与转轴2的接触面2a过盈配合的目的。通过在转子铁芯单片11的内圈上设置的多个凸起部111与转轴2过盈配合,以降低转子铁芯1与转轴2之间的过盈配合面积,从而在满足固定与抗扭转强度的基础上,避免转子铁芯1与转轴2之间因过盈面积过大而引起的安装困难或者转子铁芯1在过盈冷压安装时散片等问题。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部分转子铁芯单片11的内圈与转轴2过盈配合,而其他转子铁芯单片11的内圈与转轴2间隙配合的方式来降低转子铁芯1与转轴2之间的过盈配合面积,但这种结构设置可能会导致扭转力集中于部分与转轴2过盈配合的转子铁芯单片11上,因此,在所有的转子铁芯单片11上设置凸起部111为相对更优选的固定安装方案。
优选地,如图4所示,对于转子铁芯单片11而言,其内圈上的每一个凸起部111的宽度均相同,以保证转子铁芯单片11与转轴2之间的固定点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如图5所示,其为两片转子铁芯单片(11a、11b)层叠设置时,不同的转子铁芯单片11的凸起部111之间的位置布局图。其中转子铁芯单片11a的凸起部111与转子铁芯单片11b的凸起部111之间错位布置,以降低凸起部111与转轴2的接触面2a之间的接触与过盈配合受到其他凸起部111影响的可能性。
对于这种通过多片转子铁芯单片11层叠设置而形成的转子铁芯1,相邻的转子铁芯单片11之间可以在其外圈位置处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以通过这种固定方式有效防止转子铁芯1在过盈冷压至转轴2时散片。
另外,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2的结构也与实施例1不同。本实施例中,转轴2的接触面2a为滚花结构,具体来说,具体参见图7,其为沿转轴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滚花结构。这种滚花结构与转子铁芯1的接触面1a之间进行配合时,可进一步提高转轴2与转子铁芯1之间的抗扭转能力,满足电机转子总成10的使用需求。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机转子总成,其包括转子铁芯和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转轴分别具有对应安装的接触面,当所述转子铁芯安装于所述转轴时,两个所述接触面之间过盈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多片转子铁芯单片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以形成所述转子铁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单片的厚度为0.2~0.3mm,所述转子铁芯单片的材质为硅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当多片所述转子铁芯单片层叠设置时,所述转子铁芯单片的内圈共同形成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接触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单片的内圈表面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转轴直接接触,并用于与所述转轴的所述接触面过盈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转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起部的宽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转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当多片所述转子铁芯单片层叠设置时,相邻的所述转子铁芯单片的所述凸起部之间错位布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多片所述转子铁芯单片之间在所述转子铁芯单片的外圈位置处焊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所述接触面为抛光面。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所述接触面为滚花结构。
CN201921802502.0U 2019-10-24 2019-10-24 电机转子总成 Active CN210669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2502.0U CN210669666U (zh) 2019-10-24 2019-10-24 电机转子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2502.0U CN210669666U (zh) 2019-10-24 2019-10-24 电机转子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69666U true CN210669666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19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2502.0U Active CN210669666U (zh) 2019-10-24 2019-10-24 电机转子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696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3796B2 (en) High precision motor and its machining and assembling method
RU2454773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US8720055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 cam shaft that includes a thermal interference fit between the cam shaft and a bearing
CN102015197A (zh) 轴轮毂工件以及这类工件的制造方法
JP2011254663A (ja)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用シャフト素材
CN210669666U (zh) 电机转子总成
CN106734214A (zh) 一种轧制浪型波纹复合板的组合式轧辊
KR20040032054A (ko) 전기 부식 방지 구름 베어링
CN201944113U (zh) 具有防装错功能的止推滑动轴承
CN107078575A (zh) 旋转电机
US8786150B2 (en) Rotor shaft and AC generator for vehicle
CN206661926U (zh) 一种轧制浪型波纹复合板的组合式轧辊
CN1168451A (zh) 轴承结构
CN111293836B (zh) 定子铁芯的加工工艺
CN110071583B (zh) 单支架电动车电机定子及制造方法
CN210949522U (zh) 一种防尘性能好的密封型深沟轴承
CN210118368U (zh) 集成轴承内圈的重型中间突缘
CN210623514U (zh) 一种复合大v多楔板制皮带轮
CN207602371U (zh) 一种旋转变压器、电机及车辆
CN113270962A (zh) 电机端盖及电机
CN106734651B (zh) 一种流量调节器桥接管的收口方法
CN106533060B (zh) 一种冷却液套及其固定装置以及电机
CN220505545U (zh) 垫片、发动机及车辆
CN214590825U (zh) 一种能提高电机转矩性能的转子
CN104158313A (zh) 步进电机的定子片及定子片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