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60028U - 一种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60028U CN210660028U CN201921582382.8U CN201921582382U CN210660028U CN 210660028 U CN210660028 U CN 210660028U CN 201921582382 U CN201921582382 U CN 201921582382U CN 210660028 U CN210660028 U CN 2106600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hole
- movable piston
- piston
- de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所述趾端滑套包括开启机构、延时机构、调节机构、压裂口以及同轴设置的壳体、活动活塞和内套,内套与活动活塞固定连接;壳体套装在活动活塞和内套的之外,并与活动活塞和/或内套之间形成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延时机构和调节机构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并与活动活塞和/或内套相对固定,并将第一腔体分为工作腔和延时腔,工作腔与第二腔体间通过失效台阶面连通且均盛装有液压油,延时腔为空腔。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实现油气井(例如,页岩气井)首段压裂改造,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并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趾端滑套开启压力误差范围苛刻、开启时间不可控以及开启成功率低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工业井下作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涉及一种可用于实现油气井(例如,页岩气井)首段压裂改造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背景技术
目前页岩气井首段压裂改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连续油管传输射孔;另一种是趾端滑套。连续油管传输射孔方式技术成熟可靠,但施工时效低,在超长水平井中下入受限;趾端滑套方式直接憋压开启,施工时效高,不受水平段长度的限制。趾端滑套相对于连续油管传输射孔方式具有作业时效高、成本低、风险小、作业深度不受限等优势,但由于趾端滑套技术不成熟,开启成功率低,目前页岩气首段压裂通道仍以连续油管传输射孔为主。
由于页岩气藏渗透率极低,页岩气产量与钻井数量和压裂规模密切相关,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进步,超长水平段(2500米以上)水平井将是高效开发页岩气的发展趋势,连续油管传输射孔方式已不能满足深层、超长水平井首段压裂射孔需求。发明人经研究分析认为,现有趾端滑套技术开启成功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国内页岩气井压裂施工前需要全井试压以检验井筒密封性,例如,试压压力(相当于泵压)有时高达90MPa;然而,对于通常使用的地面高压管汇而言,其承压等级为15000psi,施工时最高限压不允许超过100MPa;因此,对于此类情况,现有趾端滑套开启泵压只能在90~100MPa范围内,相应的趾端滑套的开启压力需在(90+P)~(100+P)MPa范围内,允许开启压力误差范围苛刻,其中,P为钻井液液柱的产生的压力;
2、在全井筒试压过程中,试压压力可以从压力值为60MPa的情况逐渐升至试压压力巅峰值(例如,90MPa),现有的趾端滑套开启压力通常需要高于试压压力巅峰值与钻井液液柱压力之和(例如,120MPa),这导致对趾端滑套的要求过高;
3、现有趾端滑套大部分采用破裂盘破裂的方式开启,此方式为瞬时开启,由于水泥浆凝固后对其开启压力有较大影响,致使趾端滑套开启成功率较低且开启时间不可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油气井(例如,页岩气井)的新的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又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趾端滑套开启压力误差范围苛刻、开启时间不可控、或者开启成功率低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所述趾端滑套包括开启机构、延时机构、调节机构、压裂口以及同轴设置的壳体、活动活塞和内套,其中,所述内套具有与活动活塞的下端部固定连接的上端部;所述壳体套装在活动活塞和内套的之外,并与活动活塞和/或内套之间形成沿与所述轴平行的方向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溢流阀体、溢流阀芯、弹簧和第一调节件,其中,溢流阀体内设置有彼此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直径的第二通孔,溢流阀芯设置在第二通孔内且具有封堵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和与弹簧连接的另一端,第一调节件将弹簧与溢流阀体连接;所述延时机构包括限流阀体、限流阀芯、阻尼棒和第二调节件,其中,限流阀体内设置有彼此连通的第一贯穿孔和直径大于第一贯穿孔直径的第二贯穿孔,限流阀芯设置在第二贯穿孔内且具有封堵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一端、以及通过第二调节件与限流阀体连接的另一端,所述弹簧可压缩,所述阻尼棒设置在所述第一贯穿孔内;所述延时机构和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活动活塞和/或内套相对固定,且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延时机构和调节机构将第一腔体分隔为与第一通孔连通的工作腔和与第二贯穿孔连通的延时腔,所述工作腔与所述调节机构的溢流阀体密封配合,所述工作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且均盛装有液压油,所述延时腔为空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调节机构的溢流阀体和所述延时机构的限流阀体均能够形成供液压油流过的间隙;所述开启机构设置在活动活塞上并能够在井筒液体达到第一预定压力值时开启,使得井筒液体向活动活塞施加朝向第二腔体的力;所述压裂口设置在壳体与活动活塞配合的部位,且压裂口与活动活塞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限流阀体靠近延时腔的端面与第二腔体靠近工作腔的端面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趾端滑套还可包括与壳体的下端连接的下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趾端滑套还可包括第一剪切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剪切连接件将活动活塞或内套与壳体固定连接,并能够在活动活塞所承受的压力达到第二预定压力值时断裂并释放活动活塞,以使活动活塞直接或间接带动调节机构沿所述轴朝向第二腔体移动。第一剪切连接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此外,所述趾端滑套还可包括第二剪切连接件,所述第二剪切连接件将活动活塞或内套与壳体固定连接,并能够在活塞所承受的压力达到第三预定压力值时断裂,所述第三预定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压力值。例如,所述趾端滑套可包括多个第二剪切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延时机构可具有两个以上的阻尼棒,所述两个以上的阻尼棒可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贯穿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开启机构可包括液缸、控制剪销、控制活塞和密封塞,其中,所述密封塞具有与控制活塞配合的活塞腔、以及与活动活塞密封连接的外壁,所述液缸形成在活动活塞与壳体之间并且能够通过活塞腔与井筒液体连通,所述控制剪销将控制活塞固定在活塞腔内以阻断液缸与井筒液体的连通,所述控制剪销能够在井筒液体达到所述第一预定压力值时断裂,并释放控制活塞以使井筒液体进入所述液缸。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调节机构和延时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开启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壳体,2、活动活塞,3、活塞剪钉,4、限位剪钉,5、开启机构,6、延时机构,7、调节机构,8、内套,9、液压油环,10、下接头,11、压裂口,12、控制剪销,13、控制活塞,14、密封塞,15、延时腔,16、限流调节螺钉,17、限流阀芯,18、限流阀体,19、阻尼棒,20、弹簧调节螺钉,21、弹簧,22、溢流阀芯,23、溢流阀体,24、液压油腔,25、失效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和便于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上”、“下”、“内”、“外”仅仅为为了便于描述和构成相对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并非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必须具有该特定方位或位置。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本文中的部分术语“压力”相当于压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包括同轴设置的壳体、活动活塞和内套,以及开启机构、延时机构、调节机构、第一剪切连接件和压裂口。
内套的上端部与活动活塞的下端部固定连接。壳体套装在活动活塞和内套之外,与活动活塞和/或内套之间形成沿与所述轴平行的方向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也就会说,壳体可以与活动活塞和内套之间形成沿与所述轴平行的方向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例如,第一腔体形成在壳体与活动活塞的下部之间,第二腔体形成在壳体与内套的上、中部之间。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也可形成在壳体与内套之间、或者形成在壳体与活动活塞之间。
调节机构可包括溢流阀体、溢流阀芯、弹簧和第一调节件。其中,溢流阀体内设置有彼此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直径的第二通孔,溢流阀芯设置在第二通孔内且具有封堵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和与弹簧连接的另一端,第一调节件将弹簧与溢流阀体连接。第一调节件可以为调节螺钉,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它能够将溢流阀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到溢流阀体的构件亦可。在溢流阀芯的用于封堵第一通孔的一端受到压力逐渐增大的液压油推动时,弹簧收缩,溢流阀芯的所述一端解除对第一通孔的封堵,液压油可流经溢流阀体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延时机构可包括限流阀体、限流阀芯、阻尼棒和第二调节件。其中,限流阀体内设置有彼此连通的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且第二贯穿孔的直径大于第一贯穿孔直径。限流阀芯设置在第二贯穿孔内且具有封堵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一端、以及通过第二调节件与限流阀体连接的另一端。第二调节件能够在限流阀芯的所述一端受到液压油压力的情况下带动限流阀芯解除对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封堵,从而使液压油流经设有阻尼棒的第一贯穿孔、以及第二贯穿孔。第二调节件可以为调节螺钉,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它能够将限流阀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到限流阀体且能够因限流阀芯受压而带动限流阀芯的构件亦可。阻尼棒设置在第一贯穿孔内,并能够对进入第一贯穿孔的液压油起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具体来讲,阻尼棒可与第一贯穿孔形成间隙配合,例如,二者之间的间隙可以为1~10μm,从而液压油进入延时机构时首先通过阻尼棒与第一贯通孔形成的环形间隙进行节流。例如,阻尼棒可以为金属或陶瓷材质的棒体。此外,延时机构还可具有多个阻尼棒,并且多个阻尼棒可串联设置在第一贯穿孔内。
延时机构和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活动活塞和/或内套相对固定,且将第一腔体分隔为与第一通孔连通的工作腔和与第二贯穿孔连通的延时腔。延时机构与调节机构可以形成端面接触配合也可以具有一定间隔,只要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即可。工作腔与调节机构的溢流阀体密封配合,所述工作腔与第二腔体连通且工作腔与第二腔体均盛装有液压油。延时腔为空腔,其内未盛装液压油。第二腔体与调节机构的溢流阀体和延时机构的限流阀体均能够形成供液压油流过的间隙。例如,第二腔体的孔径可以大于工作腔的孔径。当调节机构和延时机构被与其连接的壳体和/或内套带动朝向第二腔体移动时,工作腔和第二腔体内的液压油受到压缩并只能顺序通过调节机构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延时机构的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后,才可进入延时腔;而当调节机构和延时机构被与其连接的壳体和/或内套带入第二腔体时,第二腔体内的液压油则直接通过所述间隙进入工作腔和延时腔,也就是说,此时调节机构和延时机构失效。例如,延时机构可固定设置在活动活塞的下部,调节机构可固定设置在内套的上部,且延时机构的第一贯穿孔与调节机构的第二通孔连通。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延时机构与调节机构可共同设置在内套或活动活塞上。
开启机构设置在活动活塞上并能够在井筒液体达到第一预定压力值时开启,使得井筒液体向活动活塞施加朝向第二腔体的力。这里,第一预定压力值可以根据井深、固井施工压力以及钻井液介质(泥浆)等确定,且小于全井筒试压压力的巅峰值。例如,第一预定压力可以大于全井筒试压压力的起始值(或者最小值)并小于试压压力的巅峰值。例如,第一预定压力值可以在60~120MPa的范围选择。例如,开启机构可包括液缸、控制剪销、控制活塞和密封塞。其中,密封塞具有与控制活塞配合的活塞腔、以及与活动活塞密封连接的外壁;所述液缸形成在活动活塞与壳体之间并且能够通过活塞腔与井筒液体连通;控制剪销将控制活塞固定在活塞腔内以阻断液缸与井筒液体的连通;控制剪销能够在井筒液体达到所述第一预定压力值时断裂,并释放控制活塞以使井筒液体进入所述液缸,以使得井筒液体向活动活塞施加朝向第二腔体的力。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开启机构并不限于此,其它能够在井筒液体达到第一预定压力值时开启,以使得井筒液体向活动活塞施加朝向第二腔体的力的构件亦可。
第一剪切连接件可设置为将活动活塞或内套与壳体固定连接,并能够在活动活塞所承受的压力达到第二预定压力值时断裂并释放活动活塞,以使活动活塞直接或间接带动调节机构沿所述轴朝向第二腔体移动。活动活塞所承受的压力是由井筒液体所施加的。这里,第二预定压力值可以基本与第一设定压力值相当。第一剪切连接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一剪切连接件可以为活塞剪钉。也就是说,第一剪切连接件用于使活动活塞和内套相对固定在壳体内,当井筒液体向活动活塞施加的压力达到第二预定压力时,第一剪切连接件断裂,从而活动活塞能够朝向第二腔体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剪切连接件能够对开启机构起到一定的保险作用。例如,当开启机构失效,而井筒液体可以随时向活动活塞施加朝向第二腔体的力的情况下,第一剪切连接件可以起到开启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趾端滑套的作用。
在活动活塞移动时,其必然带动调节机构和延时机构朝向第二腔体移动时,进而使得工作腔和第二腔体内的液压油受到压缩,工作腔和第二腔体内的液压油的压力也将持续增加。当工作腔内液压油的压力达到第四预定压力值时,调节机构的弹簧收缩并带动溢流阀芯,解除对第一通孔的封堵,液压油流经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随后流经设置有阻尼棒的第一贯穿孔,再通过第二贯穿孔进入延时腔,以实现延时效果。直到调节机构和延时机构进入第二腔体时,调节机构和延时机构失效,延时完成。例如,第四预定压力值可以根据井深和开滑套时井内介质(例如,清水)等确定。第四预定压力值可以在20~45MPa的范围选择。延时时长能够维持至全井筒试压过程结束。例如,延时时长可以为30~90min。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压裂口设置在壳体与活动活塞配合的部位,且压裂口与活动活塞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限流阀体靠近延时腔的端面与第二腔体靠近工作腔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当调节机构和延时机构失效时,压裂口打开,从而开启趾端滑套。压裂口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在具有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包括与壳体的下端连接的下接头。通过设置下接头有利于将本实用新型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与其它相关部件或设备连接。此外,下接头与壳体连接的部位还可设置有液压油环,以便使第二腔体形成更好的密封效果。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在不包括下接头的情况下,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也可通过在壳体下部的内壁上形成隔档和密封件,以便使第二腔体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在具有上述任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剪切连接件。第二剪切连接件将活动活塞或内套与壳体固定连接,并能够在活塞所承受的压力达到第三预定压力值时断裂,所述第三预定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压力值。例如,第三预定压力可以略大于活动活塞的刮壁力。例如,第三预定压力可以在2~10MPa的范围选择。第二剪切连接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二剪切连接件可以为限位剪钉。通过设置第二剪切连接件能够有利于破坏可能形成的水泥凝结物,并且能够一定程度分担第一剪切连接件的职能。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调节机构和延时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开启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1至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可由内外两层结构组成,其可包括壳体1、活动活塞2、活塞剪钉3、限位剪钉4、开启机构5、延时机构6、调节机构7、内套8、液压油环9和下接头10,外层结构中壳体1与下接头10通过螺纹同轴密封连接,内层结构中活动活塞2与内套8通过螺纹同轴密封连接,壳体1与活动活塞2同轴密封配合,且通过活塞剪钉3及限位剪钉4固定,下接头10与内套8同轴密封配合。
壳体1可设置有若干压裂口11、若干活塞剪钉3以及若干限位剪钉4。
开启机构5设置于活动活塞2中部,包括控制剪销12、控制活塞13及密封塞14。控制活塞13与密封塞14通过控制剪销12固定,密封塞14与活动活塞2通过螺纹密封连接。
延时机构6设置于活动活塞2下部,与活动活塞2轴向密封配合,包括限流调节螺钉16,限流阀芯17、限流阀体18及阻尼棒19。限流阀芯17和阻尼棒19置于限流阀体18内部且同轴配合,限流调节螺钉16与限流阀体18通过螺纹同轴配合。
调节机构7也设置于活动活塞2下部,与活动活塞2轴向密封配合,与延时机构6端面接触配合,包括弹簧调节螺钉20、弹簧21、溢流阀芯22及溢流阀体23。弹簧21与溢流阀芯22置于溢流阀体23内部且同轴配合,弹簧调节螺钉20与溢流阀体23通过螺纹同轴配合。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内外两层结构形成了两个空腔,临近开启机构5的为延时腔15,相当于第一腔体,临近下接头10的为液压油腔24,液压油腔24设置有两级台阶面,其中直径较大的台阶面为延时机构6失效台阶面25。通过失效台阶面的设置,能够将液压油腔划分为相互连通的工作腔和第二腔体。液压油腔24内注入液压油,下端靠近下接头10处设置有液压油环9。
对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其使用过程大致如下:
在现场施工作业进行全井筒试压的过程中,当井筒液体达到第一设定压力值(相当于第一预定压力值)时,控制剪销12剪断,控制活塞13落入密封塞14底部,即开启机构5启动,井筒液体流入活动活塞2与壳体1形成的液缸中。当液缸所承受的压力达到第二设定压力值(相当于第三预定压力值)时,限位剪钉4剪断。当液缸所承受的压力达到第三设定压力值(相当于第二预定压力值)时,活塞剪钉3剪断,活动活塞2与内套8开始向右移动,挤压液压油腔24内的液压油,液压油腔24内的液压油压力上升,阻止活动活塞2与内套8向右移动。当液压油压力升至第四设定压力值(相当于第四预定压力值)时,压缩弹簧21,推动溢流阀芯22,开启调节机构7,延时机构6启动,液压油腔24内的液压油通过延时机构6缓慢向延时腔15内流动,液压油腔24内的液压油流出一定量后,当延时机构6移动至失效台阶面25,延时机构6失效,液压油腔24内的液压油压力卸压,在井筒内压力作用下,推动活动活塞2与内套8向右快速移动,壳体1上的压裂口11露出,从而开启滑套。液压油腔24内的液压油流出所需时间,基本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启延时时长,该延时时长能够维持至全井筒试压过程结束。
若在全井筒试压期间,存在设备故障,高压管线、井口装备等泄露的情况,需停泵整改时,在地面泄掉井筒内压力,液压油腔24内的液压油压力随之降低,在弹簧21作用下调节机构7关闭,液压油不能进入延时机构6,延时暂停,待整改完毕,重新开泵,当达到第四设定压力值时,调节机构7开启,液压油重新进入延时机构6,延时继续。在即将露出压裂口11前,延时机构6移动至失效台阶面25,延时机构6失效,液压油腔24内的液压油压力卸压,在井筒内压力作用下,推动活动活塞2与内套8向右快速移动,压裂口11将完全打开,即趾端滑套开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
1、开启机构采用活塞式结构代替破裂盘结构,使其具有隔离水泥浆功能,减小了开启压力误差,降低了水泥浆凝固后对趾端滑套开启压力的影响;
2、延时机构可在低于试压压力的巅峰值下启动,通过一段延时过程打开滑套,扩大了趾端滑套开启压力允许误差范围,提高了开启成功率;延时机构采用两级节流,延时时长可调,增加了工具使用的灵活性;
3、设置的调节机构可在由于设备故障,高压管线、井口装备等渗漏整改停泵时,暂停延时,确保滑套在规定的时间段开启;
4、滑套开启采用分级剪断,降低了水泥浆凝固粘结对滑套开启的影响;
5、设置的延时机构失效台阶面可在调节机构关闭时,仍然能够继续打开压裂口,确保了整个功能过程实现的完整性;
6、本实用新型用于实现油气井首段压裂改造,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趾端滑套开启压力误差范围苛刻、开启时间不可控以及开启成功率低等技术问题,可有效降低油气(例如,页岩气)开发成本,其应用前景广阔。
尽管上面已经结合示例性实施例及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9)
1.一种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趾端滑套包括开启机构、延时机构、调节机构、压裂口以及同轴设置的壳体、活动活塞和内套,其中,
所述内套具有与活动活塞的下端部固定连接的上端部;
所述壳体套装在活动活塞和内套的之外,并与活动活塞和/或内套之间形成沿与所述轴平行的方向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溢流阀体、溢流阀芯、弹簧和第一调节件,其中,溢流阀体内设置有彼此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直径的第二通孔,溢流阀芯设置在第二通孔内且具有封堵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和与弹簧连接的另一端,所述弹簧可压缩,所述第一调节件将弹簧与溢流阀体连接;
所述延时机构包括限流阀体、限流阀芯、阻尼棒和第二调节件,其中,限流阀体内设置有彼此连通的第一贯穿孔和直径大于第一贯穿孔直径的第二贯穿孔,限流阀芯设置在第二贯穿孔内且具有封堵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一端、以及通过第二调节件与限流阀体连接的另一端,阻尼棒设置在所述第一贯穿孔内;
所述延时机构和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活动活塞和/或内套相对固定,且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延时机构和调节机构将第一腔体分隔为与第一通孔连通的工作腔和与第二贯穿孔连通的延时腔,所述工作腔与所述调节机构的溢流阀体密封配合,所述工作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且均盛装有液压油,所述延时腔为空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调节机构的溢流阀体和所述延时机构的限流阀体均能够形成供液压油流过的间隙;
所述开启机构设置在活动活塞上并能够在井筒液体达到第一预定压力值时开启,使得井筒液体向活动活塞施加朝向第二腔体的力;
所述压裂口设置在壳体与活动活塞配合的部位,且压裂口与活动活塞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限流阀体靠近延时腔的端面与第二腔体靠近工作腔的端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趾端滑套还包括与壳体的下端连接的下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趾端滑套还包括第一剪切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剪切连接件将活动活塞或内套与壳体固定连接,并能够在活动活塞所承受的压力达到第二预定压力值时断裂并释放活动活塞,以使活动活塞直接或间接带动调节机构沿所述轴朝向第二腔体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包括多个第一剪切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趾端滑套还包括第二剪切连接件,所述第二剪切连接件将活动活塞或内套与壳体固定连接,并能够在活塞所承受的压力达到第三预定压力值时断裂,所述第三预定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压力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趾端滑套包括多个第二剪切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机构具有多个阻尼棒,所述多个阻尼棒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贯穿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机构包括液缸、控制剪销、控制活塞和密封塞,其中,所述密封塞具有与控制活塞配合的活塞腔、以及与活动活塞密封连接的外壁,所述液缸形成在活动活塞与壳体之间并且能够通过活塞腔与井筒液体连通,所述控制剪销将控制活塞固定在活塞腔内以阻断液缸与井筒液体的连通,所述控制剪销能够在井筒液体达到所述第一预定压力值时断裂,并释放控制活塞以使井筒液体进入所述液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包括多个压裂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82382.8U CN210660028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一种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82382.8U CN210660028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一种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60028U true CN210660028U (zh) | 2020-06-02 |
Family
ID=70819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82382.8U Active CN210660028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一种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6002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41687A (zh) * | 2019-09-23 | 2019-12-06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
CN111691853A (zh) * | 2020-07-08 | 2020-09-22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蓄能延时开启式趾端滑套及使用方法 |
CN113803024A (zh) * | 2020-06-12 | 2021-12-1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趾端滑套装置 |
-
2019
- 2019-09-23 CN CN201921582382.8U patent/CN21066002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41687A (zh) * | 2019-09-23 | 2019-12-06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
CN110541687B (zh) * | 2019-09-23 | 2024-03-22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
CN113803024A (zh) * | 2020-06-12 | 2021-12-1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趾端滑套装置 |
CN113803024B (zh) * | 2020-06-12 | 2024-02-2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趾端滑套装置 |
CN111691853A (zh) * | 2020-07-08 | 2020-09-22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蓄能延时开启式趾端滑套及使用方法 |
CN111691853B (zh) * | 2020-07-08 | 2024-01-19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蓄能延时开启式趾端滑套及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13095B (zh) | 一种采用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的油气井压裂改造工艺 | |
CN110566159B (zh) | 采用延时开启趾端滑套的油气井压裂改造工艺 | |
CN210660028U (zh) | 一种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 |
US7114574B2 (en) | By-pass valve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use hereof | |
RU2530810C2 (ru) |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заканчивания скважины для скважин, пробуренных с большим отклонением от вертикали | |
CN109025943B (zh) | 一种延时型压裂通道施工方法 | |
CN110541687A (zh) | 可控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 |
CA2789934C (en) | Pressure-activated valve for hybrid coiled tubing jointed tubing tool string | |
CN109296349B (zh) | 活塞式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 |
CN109339757B (zh) | 一种延时滑套 | |
NZ547126A (en) | Plu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plugs in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 |
CN109296348B (zh) | 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 |
CA2763980C (en) | A subsurface safety valve including safe additive injection | |
CN110017117A (zh) | 一种可溶性桥塞 | |
CN108386157A (zh) | 一种活塞压力开启式滑套开关及水力压裂施工方法 | |
RU2738052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пуска подвески и цементирования хвостовика в скважине | |
CN116335579A (zh) | 油田井套管封隔器及不固井喷射自封堵分段压裂方法 | |
CN107387005B (zh) | 一种无残留释放机构 | |
EP4314478A1 (en) | Wireline plug system | |
CN202249947U (zh) | 井下安全阀 | |
RU2107152C1 (ru) | Скважинный клапан-отсекатель | |
CN112709556A (zh) | 一种海上油田注水井快速完井管柱及施工方法 | |
RU2760110C1 (ru) | Муфта для ступенчатого цементирования обсадной колонны в скважине | |
CN219974474U (zh) | 一种外调试定压配产器 | |
CN209145559U (zh) | 一种压裂顶级封隔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