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4028U - 便折式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便折式包装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54028U CN210654028U CN201921307471.1U CN201921307471U CN210654028U CN 210654028 U CN210654028 U CN 210654028U CN 201921307471 U CN201921307471 U CN 201921307471U CN 210654028 U CN210654028 U CN 2106540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ox
- folding
- edge
- fol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折式包装盒,由所述包装纸板折叠而成。所述包装盒包括由第一折板、第二折板、第三折板、第四折板和粘接板合围成的盒身部分以及由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组成盒底部分,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第一折盒压痕,所述第一折盒压痕与所述第二底部折边呈约45°的夹角,所述第四底板上有第二折盒压痕,所述第二折盒压痕与所述第三底部折边呈约为45°的夹角,所述包装盒可整体对折压扁成扁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可实现方便快速地折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包装纸盒底部在进行包封时其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先将包装纸板折叠呈盒型,然后再将包装纸盒的底部用胶带或胶水粘接,该方式步骤繁琐费时,封装效率低。第二类是采用插舌结构,该方式也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封合好,且插舌对位不准就不易封合,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第三类是采用自锁结构,包装纸盒的底部直接由四片折页相互插合而成,不需要借助其他包材,更环保;但该方式仍然需要较为麻烦的折页插装步骤,不够方便省事,且这种方式封合成的底部还会存在稳固性差的问题,特别是在外力作用下底部结构容易散架。因此,上述几种包装盒的结构设计在包装物品时均不能满足方便快速成盒这一要求,更不适合自动化设备上的快捷折盒。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折式包装盒,通过结构上的创新设计,实现了快捷折盒,且盒底结构牢固,能够满足包装物品时对包装盒需方便快速成盒这一特性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折式包装盒,所述包装盒包括由第一折板、第二折板、第三折板、第四折板和粘接板折合形成的盒身部分以及由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组成盒底部分;
所述第一折板与第一底板相交处为第一底部折边,所述第二折板与第二底板相交处为第二底部折边,所述第三折板与第三底板相交处为第三底部折边,所述第四折板与第四底板相交处为第四底部折边;
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第一折盒压痕,所述第一折盒压痕与所述第二底部折边呈约45°的夹角,所述第一折盒压痕将所述第二底板分为可沿所述第一折盒压痕对折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一粘接部和第一支撑部;
所述第四底板上有第二折盒压痕,所述第二折盒压痕与所述第三底部折边呈约为45°的夹角,所述第二折盒压痕将所述第四底板分为可沿所述第二折盒压痕对折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二粘接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一底板粘接一起,所述第二粘接部与所述第三底板粘接一起。
所述包装盒可整体对折压扁成扁盒,压扁过程中,包装盒沿盒底其中一个对角线折叠。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粘接板靠近所述第四底板的一端设有定位棱边,所述第三底板上连接有可相对于所述第三底板弯折的固定折板,所述第三底板与所述固定折板的连接处为底部加强棱边,所述固定折板上设有固定棱边,所述定位棱边与所述固定棱边相配合。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棱边与所述第四底部折边延长线的夹角为A,所述固定棱边与底部加强棱边的夹角为B,B≤A。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底部加强棱边的长度方向上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通过在所述固定折板上切口形成。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底板靠近所述第四底板的一侧为易折棱边,所述易折棱边与所述第三底部折边呈锐角C。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底板上设有辅助折盒压痕,所述辅助折盒压痕自所述易折棱边靠近所述第三底部折边处始、沿直线在所述第三底板和固定折板上延伸。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盒压痕连续贯穿于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二折盒压痕连续贯穿于所述第四折板。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对折压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底部折边、第二底部折边、第三底部折边和第四底部折边始终共面,所述第一折板与第四折板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折板与第三折板的宽度之和。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板、第二折板、第三折板和第四折板为一整张纸板通过压痕形成,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第二底板和第三纸板之间以及第三纸板和第四纸板之间为均为断开状态;所述第二折板和第四折板的宽度相同,所述包装盒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折板的宽度。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有第一裁切口,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三底板之间有第二裁切口。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盒上设有开窗。
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包装盒的底部结构重新进行了设计,使得折盒更快捷。通过第二底板上的第一折盒压痕以及第四底板上的第二折盒压痕的设置使得包装纸板预制成盒后盒底能够整体对折起来,扁成扁盒,从而既减少了储运时包装盒的占用空间,又能方便地撑开预制包装盒形成一个底部自锁的盒子。
进一步通过固定折板与粘接板之间的配合,限制了固定折板的自由度,防止了折叠成盒后盒子底部的翘起。易折棱边以及辅助折盒压痕的设置使得包装盒的撑开过程更顺利,不会卡住。
本实用新型通过粘底式的纸盒设计,使得成盒过程更方便,省去了折盒子底部的步骤,本实用新型只需手轻轻一捏即可撑开、形成底部封合牢固的包装盒,可实现自动化设备上的快捷折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包装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包装盒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包装盒被压扁到一定程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底部折边1,第二底部折边2,第三底部折3,第四底部折边4,第一折板10,第二折板20,第三折板30,第四折板40,粘接板50,易折棱边31,定位棱边51,第一底板11,第二底板22,第三底板33,第四底板44,辅助折盒压痕5,第一折盒压痕6,第二折盒压痕7,第一支撑部210,第一粘接部211,第二支撑部410,第二粘接部411,固定折板8,底部加强棱边80,固定棱边81,抵接部82,顶盖板100,插舌110,第一耳板111,第二耳板222,开窗3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至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便折式包装盒,由包装纸板一纸折叠而成,如图1所示。所述包装纸板由一整张瓦楞纸板通过压痕和裁切得到依次相接的第一折板10、第二折板20、第三折板30、第四折板40和粘接板50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折板10上的第一底板11、连接在第二折板20上的第二底板22、连接在第三折板30上的第三底板33、连接在第四折板40上的第四底板44。所述第一折板10的宽度与第三折板30相同,所述第二折板20的宽度与第四折板40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折板20的宽度即为所述包装盒的宽度。所述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2之间有第一裁切口,所述第二底板22与第三底板33之间有第二裁切口,所述第三底板33与第四底板44之间有第三裁切口,即所述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22之间、第二底板22和第三纸板33之间以及第三纸板33和第四纸板44之间为均为断开状态。
所述第一折板10与第四折板40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折板20与第三折板30的宽度之和。所述第一折板10、第二折板20、第三折板30、第四折板40和粘接板50折合成包装盒的盒身部分,所述粘接板50与所述第一折板10粘接在一起,而所述第一底板11、第二底板22、第三底板33和第四底板44折合成包装盒的盒底部分。所述包装盒可整体对折压扁成扁盒,压成扁平状后所述第一折板10和第四折板40构成所述扁盒的一侧面,所述第二折板20和第三折板30构成所述扁盒的另一侧面。
所述第一折板10与第二底板22相交处的压痕为第一底部折边1,所述第二折板20与第二底板22相交处的压痕为第二底部折边2,所述第三折板30与第三底板33相交处的压痕为第三底部折3边,所述第四折板40与第四底板44相交处的压痕为第四底部折边4,在包装纸板的裁切成型阶段,所述第一底部折边1、第二底部折边2、第三底部折边3以及第四底部折边位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保证了盒底的平整性。
所述第二底板22上设有第一折盒压痕6,所述第一折盒压痕与所述第二底部折边呈45°的夹角,由于加工误差,可以有上下2°偏差,所述第一折盒压痕6连续贯穿于所述第二底板22。所述第一折盒压痕6将所述第二底板22分为可沿所述第一折盒压痕6对折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一粘接部211和第一支撑部210。所述第四底板44上有第二折盒压痕7,所述第二折盒压痕与所述第三底部折边呈45°的夹角,由于加工误差,可以有上下2°偏差,所述第二折盒压痕7连续贯穿于所述第四折板40。所述第二折盒压痕7将所述第四底板44分为可沿所述第二折盒压痕7对折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二粘接部411和第二支撑部410。所述第二折盒压痕7与所述第一折盒痕6与平行,且均使第二底板22和第四底板44朝包装盒的外表面方向可折,使包装盒可方便地折平,便于包装盒的储运。
所述第一折盒压痕6将第二底板22划分为两部分,靠近第二折板20的部分为第一支撑部210,远离第二折板20的部分为第一粘接部211,所述第一粘接211部用于同所述第一底板11胶粘在一起。所述第二折盒压痕7将第四底板44也划分为两部分,靠近第四折板40的部分为第二支撑部410,远离第四折板40的部分为第二粘接部411,所述第二粘接部411用于同所述第三底板33胶粘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撑部210、第二支撑部410起到结构性支撑的作用。
所述第一底板11的宽度为a,所述第三底板33的宽度为b,所述第二折板20的宽度为w,则需满足a+b>w,且b>a,以保证盒底结构上的完整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底板33的宽度b等于所述第二折板20的宽度w。进一步在所述第三底板33上连接一可相对于所述第三底板33弯折的固定折板8,并在所述固定折板上设有固定棱边81,相应地,在所述粘接板50靠近所述第四底板44的一端设有定位棱边51,通过所述定位棱边51与所述固定棱边81的配合来对第三底板33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棱边81与第四底部折边4延长线的夹角为A,所述第三底板33与固定折板8相交处为底部加强棱边80,所述固定棱边与底部加强棱边80的夹角为B,满足B≤A。这样的角度设计使所述固定折板8上的固定棱边81就能卡在粘接板的定位棱边51处,防止包装盒的底部在外部力的作用下散开。
所述第三底板33靠近所述第四底板44的一侧为易折棱边31,为了使折盒更顺利,将所述第三底板33靠近第四底板44的一侧进行了适量裁切,使得所述易折棱边31与所述第三底部折边3之间呈锐角C。还可以将所述易折棱边31所在的处沿所述第三底板33的宽度方向裁出缺口。同时,为了避免在包装盒折合的过程中所述第三底板33与第四折边之间卡顿,在所述第三底板33上设有辅助折盒压痕5,所述辅助折盒压痕5自所述易折棱边31靠近所述第三底部折边3处始即自靠近所述锐角C的顶点处始、沿直线在所述第三底板33和固定折板8上向进行发散,所述辅助折盒压痕5贯穿于所述第三底板33和固定折板8。所述辅助折盒压痕5与所述易折棱边31之间的夹角为10-40°。
使用压痕和裁切好的包装纸板进行制盒时,首先按顺序将纸板的各部分依次折叠起来,所述第二底板22、第一底板11、第四底板44和第三底板33依次叠压,其中,折叠好后所述第三底板33位于包装盒的内侧,所述第一折板10叠压在所述第二支撑部410上,互相起到结构性支撑的作用。并用粘胶将粘接板同所述第一折板10粘接在一起,将所述第一粘接部211同所述第一底板11胶粘在一起,将所述第二粘接部411同所述第三底板33胶粘在一起,这样就完成了包装盒的预制工作。
当储存和运输包装盒时,可以沿第一折盒压痕6和第二折盒压痕7将包装盒平折叠起来,如图6所示,在对折压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底部折边1、第二底部折边2、第三底部折边3和第四底部折边4始终共面,被拉伸形成一平行四边形,直至将包装盒对折压平,此时,所述第一折板和第四折板位于一侧,所述第二折板和第三折板位于相对的另一侧。
当需要用包装盒装物品时,则只需要用手捏一下包装盒的两侧将平折的盒子撑开、将手伸入盒子内部朝下推一下第三底板33即可,如图2-3所示,此时,所述第三底板33就横跨整个盒底区域,提高了盒底强度。而所述固定折板8因被粘接板50卡住,限制了固定折板的自由度,进而使第三底板33稳固地卡在第一折板10和第三折板30之间。为了使第三底板33和固定折边8更好地固定在第一折板10和第一底板11之间,在所述底部加强棱边的长度方向上设有抵接部82,如图5所示,所述抵接部82通过在所述固定折板上切口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82为梯形,梯形上底用于与所述第一折板10抵接,可使第三底板33贴合固定的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板10远离所述第一底板11的一端连接有顶盖板100,所述顶盖板上设有插舌110,所述第二折板20远离所述第二底板2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耳板111,所述第四折板40远离所述第四底板4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耳板222,所述顶盖板100、第一耳板111和第二耳板222组构成包装盒的盒盖。进一步,在所述第三折板30上还设有开窗333,便于展示包装内容物。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通过特定的裁切和压痕就可得到具有自锁功能的盒底结构,不仅可实现方便快速地折盒,还显著提高了盒底部的结构强度。
上述具体实施例只是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构思和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改变和替换,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折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折板、第二折板、第三折板、第四折板和粘接板折合形成的盒身部分以及由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组成盒底部分;
所述第一折板与第一底板相交处为第一底部折边,所述第二折板与第二底板相交处为第二底部折边,所述第三折板与第三底板相交处为第三底部折边,所述第四折板与第四底板相交处为第四底部折边;
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第一折盒压痕,所述第一折盒压痕与所述第二底部折边呈约45°的夹角,所述第一折盒压痕将所述第二底板分为可沿所述第一折盒压痕对折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一粘接部和第一支撑部;
所述第四底板上有第二折盒压痕,所述第二折盒压痕与所述第三底部折边呈约为45°的夹角,所述第二折盒压痕将所述第四底板分为可沿所述第二折盒压痕对折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二粘接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一底板粘接一起,所述第二粘接部与所述第三底板粘接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折式包装盒,所述粘接板靠近所述第四底板的一端设有定位棱边,所述第三底板上连接有可相对于所述第三底板弯折的固定折板,所述第三底板与所述固定折板的连接处为底部加强棱边,所述固定折板上设有固定棱边,所述定位棱边与所述固定棱边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折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棱边与所述第四底部折边延长线的夹角为A,所述固定棱边与底部加强棱边的夹角为B,B≤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折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部加强棱边的长度方向上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通过在所述固定折板上切口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折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底板靠近所述第四底板的一侧为易折棱边,所述易折棱边与所述第三底部折边呈锐角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折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底板上设有辅助折盒压痕,所述辅助折盒压痕自所述易折棱边靠近所述第三底部折边处始、沿直线在所述第三底板和固定折板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折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盒压痕连续贯穿于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二折盒压痕连续贯穿于所述第四折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折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在对折压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底部折边、第二底部折边、第三底部折边和第四底部折边始终共面,所述第一折板与第四折板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折板与第三折板的宽度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便折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第二折板、第三折板和第四折板为一整张纸板通过压痕形成,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第二底板和第三纸板之间以及第三纸板和第四纸板之间为均为断开状态;所述第二折板和第四折板的宽度相同,所述包装盒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折板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折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上设有开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07471.1U CN210654028U (zh) | 2019-08-13 | 2019-08-13 | 便折式包装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07471.1U CN210654028U (zh) | 2019-08-13 | 2019-08-13 | 便折式包装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54028U true CN210654028U (zh) | 2020-06-02 |
Family
ID=70837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07471.1U Active CN210654028U (zh) | 2019-08-13 | 2019-08-13 | 便折式包装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5402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71421A (zh) * | 2019-08-13 | 2019-10-25 | 浙江天开实业有限公司 | 便折式包装盒 |
-
2019
- 2019-08-13 CN CN201921307471.1U patent/CN21065402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71421A (zh) * | 2019-08-13 | 2019-10-25 | 浙江天开实业有限公司 | 便折式包装盒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494025C2 (ru) | Картонная коробка с ручкой | |
CA2510424C (en) | Polygonal collapsible bulk bin | |
US20140042216A1 (en) | Box with full-height side supports and blank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such box | |
US10472124B2 (en) | Double front retail ready package | |
US20110011922A1 (en) | Materials for a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ivided container and resulting divided container | |
US9428299B2 (en) | Collapsible bulk bin an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 |
US5014905A (en) | Tapered carton and blank for forming it | |
US20100025400A1 (en) | Box lid and blank therefor | |
US4784270A (en) | Corner post for shipping container | |
CN210654028U (zh) | 便折式包装盒 | |
US20130105563A1 (en) | Foldable container | |
US11472595B1 (en) | Display container | |
CA2785111C (en) | Box with full-height side supports and blank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such box | |
AU201222291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ecting part of a container | |
EP4269262A1 (en) | Container for repeated uses | |
US20070235513A1 (en) | Gift box container | |
CN214730415U (zh) | 一种一体式包装盒 | |
JP2004231301A (ja) | 折り畳み式包装箱 | |
JP5487518B2 (ja) | 包装箱 | |
CN219154993U (zh) | 一种可折叠天地盖纸箱 | |
CN218617653U (zh) | 一种包装纸箱用粘口结构 | |
JP3648208B2 (ja) | 包装用箱 | |
MXPA03001284A (es) | Caja de carton y lienzo. | |
JP3167738U (ja) | 包装用紙箱 | |
CN110002073B (zh) | 一种适用自动包装机的纸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