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7008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27008U CN210627008U CN201921191827.XU CN201921191827U CN210627008U CN 210627008 U CN210627008 U CN 210627008U CN 201921191827 U CN201921191827 U CN 201921191827U CN 210627008 U CN210627008 U CN 2106270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device
- support
- supporting
- interface
- functio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包括位于第一本体的第一侧的功能面和支承面;功能面设置有输入单元;支承件,与第一本体旋转连接,位于支承面靠近功能面的第一区域,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一接口与输入单元电连接;第二本体,通过连接机构与支承件连接,设置有显示单元和第二接口;显示单元基于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电连接而与输入单元电连接;第二本体和第一本体之间以工作夹角工作的状态下,第一本体中支承面对应的部分形成配重部支承第二本体。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第一本体中支承面对应的部分形成配重部支承第二本体,不需要在第一本体内增加配重块,降低了电子设备的重量,用户体验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设备,电子设备一般设置有第一本休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本体的第一端旋转连接。然而,为了防止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时发生翻转,一般在第一本体内设置有配重块,从而造成电子设备的重量大大增加,用户体验差。
实现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的功能面和支承面;所述功能面和所述支承面连接,所述功能面设置有输入单元;
支承件,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连接,位于所述支承面靠近所述功能面的第一区域,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输入单元电连接;
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支承件连接,设置有显示单元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显示单元电连接;所述显示单元基于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而与所述输入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支承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能够旋转;
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一本体之间以工作夹角工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中所述支承面对应的部分形成配重部支承所述第二本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一本体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度至180度;
所述工作夹角的范围为60度至150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一本体之间以所述工作夹角工作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心在支承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本体之内;所述第一本体与承载面抵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第二本体以第一方向通过所述支承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支承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支承面抵接,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功能面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第一设定值;
当所述第二本体以第二方向通过所述支承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支承件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支承面抵接,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支承面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第二设定值;其中,所述支承件的第二侧面和所述支承件的第一侧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支承件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支承面远离所述功能面侧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支承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功能面在第三方向上重叠,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支承面近所述功能面侧的第三部分重叠,所述功能面和所述支承面的第三部分隐藏,所述支承面远所述功能面侧的第四部分显露。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凹槽,设置于所述支承面;
所述支承件在所述凹槽内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连接;
所述支承件能够以第一方向旋转至与所述凹槽的底面抵接,所述支承件能够以第二方向旋转至与所述凹槽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容置槽,设置于所述支承件远离所述支承面侧的部分;所述第二本体能够插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卡紧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壁上或所述第二本体上;
当所述第二本体插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卡紧结构在所述容置槽内紧固。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壁上的第一磁性件;和/或,
所述卡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第二磁性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使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支承件连接,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连接而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输入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一本体之间以工作夹角工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中所述支承面对应的部分形成配重部支承所述第二本体,不需要在第一本体内增加配重块,降低了电子设备的重量,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第一本体;111、功能面;112、支承面;113、输入单元;114、配重部;115、凹槽;116、第一本体的第二侧面;120、支承件;121、容置槽;122、支承件的第一侧面;123、支承件的第二侧面;130、第二本体;131、显示单元;132、第一表面;133、第二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8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10、支承件120和第二本体130。第一本体11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10的第一侧的功能面111和支承面112;所述功能面111和所述支承面112连接,所述功能面111设置有输入单元113;支承件120与所述第一本体110旋转连接,支承件120位于所述支承面112靠近所述功能面111的第一区域,支承件120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输入单元113电连接;第二本体13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支承件120连接,第二本体130设置有显示单元131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显示单元131电连接;所述显示单元131基于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而与所述输入单元113电连接;所述第二本体130通过所述支承件120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10能够旋转;所述第二本体130和所述第一本体110之间以工作夹角工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110中所述支承面112对应的部分形成配重部114支承所述第二本体1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也可以为学习机,还可以为手机。
这里,第一本体11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本体110为板状结构。作为一示例,第一本体11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键盘所在的本体。
这里,功能面111和支承面112的形状不作限定。功能面111可以包括一个平面,也可以包括多个平面。支承面112可以包括一个平面,也可以包括多个平面。
这里,输入单元113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输入单元113可以为键盘,也可以为触控板。作为一示例,如图1至图3所示,输入单元113包括键盘和触控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承件12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支承件120可以长条状结构。
这里,支承件120与第一本体110旋转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支承件120通过转轴与第一本体110旋转连接。作为一示例,第一本体110设置有第一通孔,支承件120固定有转轴,转轴与第一通孔的位置对应,转轴位于第一通孔,转轴能够在第一通孔内转动,支承件120基于转轴在第一通孔内转动而相对于第一本体110能够转动。
这里,支承件120位于所述支承面112靠近所述功能面111的第一区域,也即,支承件120位于靠近所述支承面112与所述功能面111的连接处。
这里,连接机构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第二本体13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支承件120连接即可。例如,第二本体13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支承件120固定连接。作为一示例,连接机构可以包括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设置于支承件120,所述第二本体130包括第三通孔,螺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使第二本体130与支承件120固定连接。又例如,第二本体13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支承件120可拆卸连接。作为一示例,连接机构包括吸附结构,吸附结构设置于支承件120,所述第二本体130通过吸附结构与支承件120可拆卸连接。
这里,第一接口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接口可以为设置于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凸起或第一连接平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本体13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本体130为板状结构。作为一示例,第二本体130可以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所在的本体。
这里,显示单元131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显示单元131为显示屏。
这里,第二接口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接口可以为设置于第二本体130的第二连接凸起或第二连接平面。
这里,所述显示单元131基于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而与所述输入单元113电连接,以便通过输入单元113控制所述显示单元131的显示内容。
这里,所述第二本体130通过所述支承件120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10能够旋转,以便第二本体130和第一本体110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能够改变。第二本体130和第一本体110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值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二本体130和所述第一本体110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度至180度,第二本体130和第一本体110之间的夹角最小值为0度,第二本体130和第一本体110之间的夹角最大值为180度。
这里,所述第二本体130和所述第一本体110之间以工作夹角工作,也即,所述第二本体130和所述第一本体110之间形成工作夹角,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承载面抵接。这里,承载面为支承电子设备的物体的面。例如,当支承电子设备的物体为桌子时,承载面为桌子支承电子设备的面。
这里,工作夹角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本体130和所述第一本体110之间形成的夹角。工作夹角的值不作限定。例如,工作夹角的范围为60度至150度,也即,所述第二本体130和所述第一本体110之间形成的夹角在60度至150度之间时,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承载面抵接,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可以通过输入单元113操控电子设备。
这里,所述第一本体110中所述支承面112对应的部分形成配重部114支承所述第二本体130,此时,由于支承件120位于所述支承面112靠近所述功能面111的第一区域,也即配重部114中远离功能面111侧的部分位于第二本体130的一侧,所述第一本体110中所述功能面111对应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本体130的另一侧,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二本体130翻转。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为了防止电子设备翻转,所述第二本体130和所述第一本体110之间以工作夹角工作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心在支承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本体130之内。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承载面抵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配重部114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心在支承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本体130之内即可。
这里,支承方向为承载面支承电子设备的方向,支承方向与承载面垂直。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夹角的范围值不同,配重部114的结构不同。例如,工作夹角的最大值越大,配重部114中远离功能面111侧的部分的质量设置的越大。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为了防止电子设备翻转,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配重部114配合支承第二本体130。例如,第一本体110中与功能面111对应部分增加配重。又例如,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与第二本体130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本体130还能够通过支撑结构与承载面抵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二本体130以第一方向通过所述支承件120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10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支承件的第一侧面122与所述支承面112抵接,所述第二本体130的第一表面132与所述功能面111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第一设定值,如图5和图6所示,也即,电子设备处理闭合状态,以便收纳和携带电子设备;当所述第二本体130以第二方向通过所述支承件120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10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支承件的第二侧面123与所述支承面112抵接,所述第二本体130的第二表面133与所述支承面112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第二设定值,如图7所示,也即,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从而能够使电子设备处于多种状态。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承件的第二侧面123和所述支承件的第一侧面122相对,也即,通过所述支承件120的两个侧面与所述支承面112抵接限制第二本体130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旋转的极限位置,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二本体130与第一本体110抵接而造成第二本体130或第一本体110损坏。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方向为第二本体130和第一本体110之间的夹角减小的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二本体130和第一本体110之间夹角增大的方向。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定值的值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第二本体130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二本体130和功能面111存在间隙即可。第一设定值的值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第二本体130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本体130和支承面112存在间隙即可。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133与所述第一表面132相对,第一表面132为第二本体130的正面,也即显示单元131所在的表面。第二表面133为第二本体130的背面。
在本实现方式中,支承件120在支承面112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当所述第二本体130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支承件120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面116之间具有第一距离;也即,支承件120未凸出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面116。
这里,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面116与所述支承面112远离所述功能面111侧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面116与所述支承面112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这里的第一夹角的值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第一夹角为90度。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130和所述第一本体110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5和图6所示,当所述第二本体130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本体130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功能面111在第三方向上重叠,也即,所述第二本体130在第三方向能够完全覆盖功能面111。所述第二本体130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支承面112近所述功能面111侧的第三部分重叠,也即,所述第二本体130在第三方向能够覆盖支承面112的一部分,所述功能面111和所述支承面112的第三部分隐藏,所述支承面112远所述功能面111侧的第四部分显露。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凹槽115。凹槽115设置于所述支承面112;所述支承件120在所述凹槽115内与所述第一本体110旋转连接;所述支承件120能够以第一方向旋转至与所述凹槽115的底面抵接,所述支承件120能够以第二方向旋转至与所述凹槽115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以便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
在本实现方式中,上述已经对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现方式中,凹槽115的形状不作限定,只要支承件120能够在凹槽115内旋转即可。作为一示例,如图3所示,凹槽115为长方体形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130与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以便第二本体130与第一本体110能够分离,使电子设备使用更方便,适应性更强。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接结构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所述连接机构可以包括:容置槽121。容置槽121设置于所述支承件120远离所述支承面112侧的部分;所述第二本体130能够插设于所述容置槽121内;此时,只要将第二本体130插设于容置槽121内,第二本体130与第一本体110即可拆卸连接,只要将第二本体130从容置槽121内抽出,第二本体130与第一本体110即分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这里,容置槽121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4所示,容置槽121的截面形状为U形。
这里,为了防止第二本体130从容置槽121内掉出,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卡紧结构。卡紧结构可以设置于所述容置槽121的壁上,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130上。当所述第二本体130插设于所述容置槽121内时,所述第二本体130通过所述卡紧结构在所述容置槽121内紧固。
这里,卡紧结构的结构不作限定。
例如,卡紧结构可以为设置于容置槽121的两相对侧壁的两弹性凸起结构,当所述第二本体130插设于所述容置槽121内时,两弹性凸起结构分别与第二本体130抵接,使所述第二本体130在所述容置槽121内紧固。
又例如,所述卡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槽121的壁上的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本体130插设于所述容置槽121内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本体130之间具有磁场力,磁场力使所述第二本体130在所述容置槽121内紧固。
又例如,所述卡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130上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本体130插设于所述容置槽121内时,第二磁性件与容置槽121的壁之间具有磁场力,磁场力使所述第二本体130在所述容置槽121内紧固。
再例如,所述卡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槽121的壁上的第一磁性件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130上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本体130插设于所述容置槽121内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具有磁场力,磁场力使所述第二本体130在所述容置槽121内紧固。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130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使所述第二本体130与所述支承件120连接,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连接而所述显示单元131与所述输入单元113电连接;所述第二本体130和所述第一本体110之间以工作夹角工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110中所述支承面112对应的部分形成配重部114支承所述第二本体130,不需要在第一本体110内增加配重块,降低了电子设备的重量,用户体验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的功能面和支承面;所述功能面和所述支承面连接,所述功能面设置有输入单元;
支承件,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连接,位于所述支承面靠近所述功能面的第一区域,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输入单元电连接;
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支承件连接,设置有显示单元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显示单元电连接;所述显示单元基于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而与所述输入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支承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能够旋转;
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一本体之间以工作夹角工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中所述支承面对应的部分形成配重部支承所述第二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一本体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度至180度;
所述工作夹角的范围为60度至15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一本体之间以所述工作夹角工作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心在支承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本体之内;所述第一本体与承载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
当所述第二本体以第一方向通过所述支承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支承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支承面抵接,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功能面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第一设定值;
当所述第二本体以第二方向通过所述支承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支承件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支承面抵接,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支承面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第二设定值;其中,所述支承件的第二侧面和所述支承件的第一侧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
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支承件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支承面远离所述功能面侧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支承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
当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功能面在第三方向上重叠,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支承面近所述功能面侧的第三部分重叠,所述功能面和所述支承面的第三部分隐藏,所述支承面远所述功能面侧的第四部分显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凹槽,设置于所述支承面;
所述支承件在所述凹槽内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连接;
所述支承件能够以第一方向旋转至与所述凹槽的底面抵接,所述支承件能够以第二方向旋转至与所述凹槽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容置槽,设置于所述支承件远离所述支承面侧的部分;所述第二本体能够插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卡紧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壁上或所述第二本体上;
当所述第二本体插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卡紧结构在所述容置槽内紧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卡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壁上的第一磁性件;和/或,
所述卡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第二磁性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91827.XU CN210627008U (zh) | 2019-07-26 | 2019-07-26 | 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91827.XU CN210627008U (zh) | 2019-07-26 | 2019-07-26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27008U true CN210627008U (zh) | 2020-05-26 |
Family
ID=70749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91827.XU Active CN210627008U (zh) | 2019-07-26 | 2019-07-26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27008U (zh) |
-
2019
- 2019-07-26 CN CN201921191827.XU patent/CN2106270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40004430A1 (en) | F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EP1640849B1 (en) | Portable computer system with integrated stand | |
EP2987049B1 (en) | Dual-part hinge assembly | |
TWI520671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US20110050606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8034064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upporting component | |
US11137797B2 (en) | Adjustable stand and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system | |
JP2004310659A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EP3028115A1 (en) | Adjustable display housing assembly | |
US8602375B2 (en) | Portable and foldable support bracket | |
CN108762393B (zh) | 一种电脑 | |
TW201304663A (zh) | 電子裝置之支撐裝置 | |
TWI514952B (zh) | 電子裝置 | |
CN212696050U (zh) | 可折叠的保护壳 | |
CN210627008U (zh) | 电子设备 | |
EP3821318B1 (en) | Adjustable stand and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system | |
CN211344498U (zh) | 电子设备 | |
CN110703853B (zh) | 支撑装置 | |
EP2835571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stand base used therein | |
CN211976310U (zh) | 支撑组件及电子设备 | |
KR20110011394U (ko) | 휴대 단말기용 거치대 | |
CN107577276B (zh) | 具有支撑结构的输入装置 | |
CN221003500U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辅助装置和电子设备系统 | |
CN216165739U (zh) |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 | |
TWI812201B (zh) | 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