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8596U - 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8596U
CN210608596U CN201921601817.9U CN201921601817U CN210608596U CN 210608596 U CN210608596 U CN 210608596U CN 201921601817 U CN201921601817 U CN 201921601817U CN 210608596 U CN210608596 U CN 210608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ing coil
wireless
coi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018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森龙
万世铭
张俊
蔡洪侦
张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018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8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8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8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包括:壳体;充电线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或接收所述充电能量;及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待充电装置可拆卸连接。上述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不需要将手机固定限位于某一固定的底座上。用户可以方便手持手机看视频或打游戏。并且,上述无线充电器也不会妨碍用户的视线,方便手机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由于充电器与待充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
目前,市面上无线充电器大多为无线充电底座,在充电的时候,可以摆脱待充电装置与无线充电底座之间的有线连接。因此,省去连接在待充电装置与无线充电底座之间的充电线提升充电的便利性。但是无线充电的过程却需要待充电装置时刻保持固定摆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因此,如果用户需要手持使用待充电装置,会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待充电装置。因此无线充电底座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对待充电装置的使用便利性难以体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使用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并且不妨碍待充电装置的正常使用。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包括:
壳体;
充电线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来自与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的充电线路产生的充电能量;及
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待充电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充电线圈发射的充电能量能够传递至所述待充电装置为所述待充电装置充电。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
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线路盒及上述无线充电线圈盒,所述充电线路盒包括盒体及设于所述盒体内充电线路,所述充电线路用于产生充电能量;所述充电线路与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充电线圈能够将所述充电线路产生的充电能量发射至所述待充电装置为所述待充电装置充电。
上述无线充电器,通过将充电线路与充电线圈分离,并分别设置于盒体及壳体内,形成无线充电线圈盒及充电线路盒。其中,通过无线充电线圈盒可以把最轻最薄的充电线圈连接于待充电装置上,可以提升无线充电过程中的便利性。待充电装置为手机的时候,用户不需要将手机固定放置在某一固定的底座上,可以方便手持手机看视频或打游戏。并且,在使用上述无线充电器充电时,仅在手机正中间引出一条较细、更灵活的线,不会妨碍用户的视线,用户可以使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看视频,打游戏等。
并且,将无线充电线圈与充电线路盒分离,可以较容易的将充电线圈摆正,找到手机的中心点以获得较高的充电效率,避免通过移动手机去寻找无线充电底座的中心点,操作不便。
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更好的检测到无线充电器及待充电装置在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避免过热充电,提高上述无线充电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器与手机的电学模块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线圈盒与手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器与手机充电的具体电学模块示意;
图4为根据图2所示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根据图4所示的无线充电线圈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5所示的无线充电线圈盒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无线充电线圈盒;11、充电线路盒;12、壳体;121、上盖;1214、卡槽;1215、凹槽;122、下盖;1221、收容槽;1222、通槽;1224、凸起;123、连接结构;124、夹持板;125、底板;126、夹持槽;127、过孔;128、镂空部;13、充电线路;14、充电线圈;140、发射线圈;141、引线;18、温度传感器;19、控制器;20、手机;21、充电线圈;210、接收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公开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本公开提出一种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用于对待充电装置进行无线充电。待充电装置可以为智能移动终端、移动电源、电动汽车、笔记本电脑、无人机、电子书、电子烟、智能穿戴设备、扫地机器人、蓝牙音箱、电动牙刷及可充电无线鼠标等电子设备。此处对无线充电器的应用充电对象不做限定,只要该电子设备具有可充电电池,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即可应用本公开提供的无线充电底座。为方便说明,待充电装置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并且,其无线充电线圈位于手机的中心点位置。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充电线圈盒10及充电线路盒11。无线充电线圈盒10用于收容无线充电线圈,用于发射充电能量。充电线路盒11用于收容充电线路,用于接入外接电源,以提供电能,产生无线充电能量。可以理解,无线充电线圈盒10与充电线路盒11可以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壳体结构。无线充电线圈盒10与充电线路盒11相互适配。
其中,无线充电线圈盒10包括壳体12及充电线圈14。充电线路盒11包括盒体及充电线路13。充电线路13设于盒体内。充电线圈14设于壳体12内。盒体与壳体12之间相互独立设置,以使充电线路13与充电线圈14相互分离。当需要对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的时候,只需要将壳体12靠近待充电装置即可。壳体12上的充电线圈14与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210相互对准,即可对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
充电线路盒11的盒体可以为方形盒体。盒体用于承载充电线路13。
充电线路13用于产生充电能量。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线路13包括电路板及设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充电线路13将输入的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并产生充电能量。充电线路13收容于盒体内。
请参阅图2,无线充电线圈盒10的壳体12用于承载充电线圈14。壳体12为扁平状圆形或矩形结构,其体积小巧,重量较轻,使用方便。并且,壳体12需满足一定的防水要求,提高无线充电线圈盒10的性能安全。
壳体12靠近手机20设置,需要与手机20靠近连接。因此壳体12可以通过卡合、粘接方式实现与手机20的可分离连接。
充电线圈14用于发射或接收充电能量。充电线圈14可以为发射线圈或充电线圈。请参阅图3,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14为发射线圈140,发射线圈140用于发射充电能量。手机20的充电线圈21为接收线圈210。则无线充电器的发射线圈140与手机20的接收线圈210对准。手机20的接收线圈210接收充电能量,从而可以实现对手机20电池进行充电。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14还可以为接收线圈,相应地,则手机20的充电线圈21为发射线圈。相应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路13为接收线路。接收线路用于接收充电能量。则手机20通过发射线圈发射充电能量,无线充电器的接收线圈接收充电能量,并传导至充电线路13上。
则手机20还可以对无线充电器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该无线充电器还可以通过电池存储电能,以备在停电的时候,无线充电器还可以对手机20进行充电。具体在下文中,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14以发射线圈140、手机20的充电线圈21为接收线圈210为例进行说明。此处对充电线路13及充电线圈14及手机20的充电线圈21的功能不做限定,只要两个充电线圈存在一发射线圈和一接收线圈,能够可以实现充电即可。
请参阅图1及图4,并且,发射线圈140可以为方形线圈或圆形线圈,则壳体12的形状适配该发射线圈140的形状。壳体12的形状可以为方形盒体或圆形盒体,以收容方形发射线圈140或圆形发射线圈140。
壳体12包括上盖121及下盖122。上盖121与下盖122形成一收容腔。发射线圈140收容于收容腔内。同样,壳体12的收容腔也可以为圆形空腔或方形空腔。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上盖121与下盖122相互卡合连接。
下盖122的外周缘设有凸起1224。上盖121对应设有用于收容凸起1224的卡槽1214。
凸起1224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此处对凸起1224的个数并不做限定。相应的,卡槽1214也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卡槽1214以适配分别与多个凸起1224卡合固定。
其中,一凸起1224的高度低于卡槽1214的深度,以使凸起1224与上盖121之间形成一过孔127,过孔127用于通过发射线圈140的两端引线141。
请在此参阅图4,下盖122开设有收容槽1221,发射线圈140收容于收容槽1221内。
并且,在下盖122的收容槽1221的一侧设有通槽1222,该通槽1222与收容槽1221连通,则位于收容槽1221内的发射线圈140的两端导线会收容槽1221内经通槽1222引出,并延伸至发射线路,并与发射线路电连接。
可以理解,上盖121与下盖122之间可以通过粘接、螺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4,无线充电线圈盒10包括还设有连接结构123。连接结构123用于与待充电装置连接。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123用于与待充电装置卡合连接。请参阅图4,连接结构123为夹持结构。手机20卡合收容于夹持槽126内。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123为上盖121的一部分。其中,上盖121大致呈U型。上盖121包括两夹持板124及为与两夹持板124之间的底板125。两个夹持板124与底板125之间形成有该夹持槽126。夹持槽126用于卡持手机20。
上盖121的底板125盖设于下盖122上,以将收容槽1221封盖,形成该收容腔。
上述连接结构123直接设于上盖121的一个侧面上,属于上盖121的一部分,并且,上盖121直接盖设于下盖122上,可以减小发射线圈140距离手机20的接收线圈之间距离,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具体地,对于A11型号发射线圈140距手机20背壳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达到3mm,若是A2型号的发射线圈140则距手机20背壳之间的距离可以达到4.5mm。上述无线充电器在对应距离下能实现发射线圈140、充电线圈14较高效率的无线充电效率。
请参阅图5及图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123还可以为黏贴层。黏贴层可以粘接手机20的外壳或保护套。黏贴层可设置于壳体12的外侧面上。壳体12可以通过黏贴层与手机20外壳实现连接固定。
可以理解,黏贴层可以为亚克力双面胶、纳米贴等。
并且,具体地,壳体12的外侧面开设有凹槽1215,黏贴层收容于凹槽1215内。具体地,凹槽1215开设于上盖121。黏贴层收容于凹槽1215内,且黏贴层的表面与壳体12的外侧面相齐平,以保证壳体12与手机20之间保持稳定连接。并且,凹槽1215可以避免黏贴层增厚上盖121的厚度,能够有效减小壳体12的整体厚度,使发射线圈140距离手机20的接收线圈之间距离减小,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8。温度传感器18收容于壳体12内。具体地,温度传感器18设于发射线圈140的中部空腔内。温度传感器18用于测量手机20及发射线圈140的温度。在发射线圈140发射能量至手机20的接收线圈210上,以对手机20电池进行充电的时候,温度传感器18可以检测温度,避免手机20电池的温度过高,导致危险发生。
上盖121开设有镂空部128。镂空部128与温度传感器18相对设置,以使温度传感器18外露,温度传感器18用于测量待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线圈盒的温度。镂空部128可以减小温度传感器18与壳体12上的手机20之间的距离,因此温度传感器18可以更为准确地检测到手机20的充电电池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发生危险。
在上述上盖121上,镂空部128与卡槽1214还可以相互连通,则发射线圈140的两端导线可以经镂空部128及卡槽1214从壳体12内引出。因此,无线充电器可以使发射线圈140距离上盖121顶面的距离进一步缩小,不会影响发射线圈140的两端导线顺利引出。上述无线充电器可以减小发射线圈140与手机20的接收线圈210之间的距离,提高充电效率。
请参阅图3,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控制器19。控制器19与温度传感器18电信号连接,控制器19根据温度传感器18控制充电线路13工作。当温度传感器18的温度超过阈值的时候,则控制器18控制充电线路13停止工作。
可以理解,控制器19可以设于盒体内,也可以设于壳体12内。具体的,控制器19收容于盒体内,控制器19不占用壳体12的空间,方便发射线圈140的布置,并且可以减小壳体12的体积,保证壳体12能够灵活方便的连接于手机20上,避免影响手机20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器,通过将充电线路与发射线圈140分离设置于盒体及壳体12内,形成充电线路盒11及无线充电线圈盒10。无线充电线圈盒10可以将最轻最薄的发射线圈140通过卡合、粘贴等固定方式,连接于手机20上,可以提升上述无线充电器在无线充电过程中的便利性。
在正常使用上述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时,不需要将手机20固定放置在某一固定的底座上,限定在某一位置上,用户可以方便手持手机20看视频或打游戏。并且,上述无线充电器使用时,仅在手机20正中间引出一条较细、灵活的线,不会妨碍用户在充电时的视线,妨碍用户活动。
并且,将充电线圈14与充电线路13分离,可以较容易的将充电线圈14摆正,找到手机20的中心点以获得较高的充电效率,不再如以往通过移动手机20去寻找无线充电底座的中心点,操作不便。
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18可以更好的检测到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避免过热充电,提高上述无线充电器的安全性。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充电线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来自与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的充电线路产生的充电能量;及
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待充电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充电线圈发射的充电能量能够传递至所述待充电装置为所述待充电装置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面、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装置卡合连接的夹持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面、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装置粘接的黏贴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所述黏贴层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黏贴层收容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及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形成一收容腔,所述充电线圈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互卡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外周缘设有凸起,所述上盖对应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凸起的卡槽,其中一所述凸起的高度低于所述卡槽的深度,以使所述凸起与所述上盖之间形成一过孔,所述过孔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线圈的两端引线。
10.一种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线路盒及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盒,所述充电线路盒包括盒体及设于所述盒体内充电线路,所述充电线路用于产生充电能量;所述充电线路与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充电线圈能够将所述充电线路产生的充电能量发射至所述待充电装置为所述待充电装置充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盒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充电线路工作。
CN201921601817.9U 2019-09-24 2019-09-24 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 Active CN210608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1817.9U CN210608596U (zh) 2019-09-24 2019-09-24 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1817.9U CN210608596U (zh) 2019-09-24 2019-09-24 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8596U true CN210608596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3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01817.9U Active CN210608596U (zh) 2019-09-24 2019-09-24 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8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7297B2 (en) Adapting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s to receive power wirelessly
CN107863800B (zh) 无线充电电池
JP3148046U (ja) 携帯型給電装置
US20160134142A1 (en) Portable device case having integrated wireless charging station
CA2826614C (en) Mobile charger
CN114156984B (zh) 一种通用移动电源
KR20050066696A (ko) 무선이어폰 충전어댑터
JP3143554U (ja) 蓄電式携帯型充電アダプタ
TW201316651A (zh) 充電器
CN210608596U (zh) 无线充电线圈盒及无线充电器
CN203456896U (zh) 一种折盖式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CN111628578A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充电装置
CN104935050A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09896729U (zh) 分体式无线充电装置
CN209860672U (zh) 一种便携移动电源
CN212486139U (zh) 带蓝牙音箱的移动电源
EP3934003A1 (en)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tool and electric tool
CN212366860U (zh) 电子设备
CN220368525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充电装置
CN216216018U (zh) 一种充电器
CN212726578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充电装置
CN211152133U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蓝牙音箱
CN215870123U (zh) 一种嵌入式蓝牙转换器及应用其的耳机和音箱
CN211127159U (zh) 一种用于无线耳机收纳和充电的移动电源
AU2015271930B2 (en) Mobile char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