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4949U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04949U CN210604949U CN201920702857.6U CN201920702857U CN210604949U CN 210604949 U CN210604949 U CN 210604949U CN 201920702857 U CN201920702857 U CN 201920702857U CN 210604949 U CN210604949 U CN 2106049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o frequency
- receiving coil
- annular
- frequency receiving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0323 shoulder joint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2595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81 NMR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2659 acrom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109 clavi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758 humer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991 scapul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142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041 ligame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9 clinical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310 elbow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81 joint caps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29 knee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79 physiological effects,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线圈依次前后重叠设置,左侧和右侧分别重叠设置第五、第六和第七线圈以及第八、第九和第十线圈,第五、第六和第七线圈依次前后重叠设置,第八、第九和第十线圈依次前后重叠设置,再往左侧和右侧分别重叠设置第十一和第十二线圈以及第十三和第十四线圈,第十一和第十二线圈前后重叠设置,第十三和第十四线圈前后重叠设置,再往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并重叠设置第十五和第十六线圈。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信噪比好,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肩关节问题患者扫描,并获得较为优质细腻的图像,且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磁共振影像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磁共振影像系统(MRI)是核磁共振(NMR)在医学上的一个应用。磁共振影像系统的主磁体系统产生均匀的强磁场(称为MRI系统主磁场-B0)。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B0场下发生自旋极化。磁极化的氢原子核自旋在人体中产生磁矩。在没有B0以外的外磁场激励情况下,该磁矩处于稳态,方向和主磁场B0方向同轴向,不产生有用的信息。
当有外加的均匀的射频(RF)磁场(称为激发磁场或B1磁场)存在时,人体内磁矩受激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经接收装置采集,电子线路和软件整合处理后,最终获取磁共振影像系统(MRI)的数据和图像。
具体而言,射频发射线圈在所需探测的图像区域产生B1磁场,该射频发射线圈由采用功率放大器的受计算机控制的射频发射器驱动。在激发过程中,原子核自旋系统吸收能量,使磁矩绕着主磁场方向进动。在激发后,进动的磁矩将经历自由感应衰减(FID),释放其吸收的能量并返回稳态。自由感应衰减 (FID)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以射频电磁场向周围传播,在人体受激部分附近放置的射频接收线圈会受此射频电磁场感应而产生感应电压,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后即得到核磁共振(NMR)信号。射频接收线圈可以是发射线圈本身也可以是专门接收射频信号的独立线圈。集成在主磁场系统中的梯度线圈可以产生附加脉冲梯度磁场,选择性地激发所需要位置的体内的原子核,并对信号进行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在空间频率坐标系(k空间)中建立一幅完整的核磁共振信号图,最终经过傅立叶变换,在寻常空间(R空间)内得到一幅完整的磁共振影像。
在磁共振影像系统(MRI)中,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均匀性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一般的磁共振影像系统中,通常采用整体射频线圈取得最佳激发场均匀性。整体射频线圈是系统中最大的射频线圈。但是,如果同时使用较大的线圈接收,则会产生较低的信噪比(SNR),这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接收线圈与参与成像的信号发生组织距离较远,因此灵敏度较低。因为在磁共振影像系统(MRI)中另一个关键因素即是高信噪比(SNR),所以经常采用专用线圈进行射频接收以提高所需探测部分的信噪比(SNR)。
目前适用于肩关节扫描的线圈有两类,一类是专用肩关节线圈,另一类是柔性多功能线圈。专用肩关节线圈有3通道至16通道各种不同的配置,其成像质量稳定,可靠性高,不易损坏,但这种设计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它的成像覆盖范围为一个恒定区间,为了考虑到适用性的因素,通常这个范围会相对较大,然而当遇上体型较为瘦小的患者或者是女性患者的时候,线圈覆盖范围内的填充率较低,则会导致该设备射频天线效率降低,线圈灵敏度降低或者是图像不均匀。而柔性多功能线圈通常配置为1至8个通道,虽然它具有良好的包裹性,但其设计目标是针对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诸多通用性功能,因此它的设计靶向性并没有针对肩关节进行优化,同时它的通道密度也较低,所以它对于肩关节的扫描并没有显著的优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安装方便,使用轻便,信噪比好,对患者的选择性低,并获得较为优质细腻的图像,且结构简洁,成本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安装方便,使用轻便,信噪比好,对患者的选择性低,并获得较为优质细腻的图像,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特点是,包括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其中:
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与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侧并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侧并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位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侧并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与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位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侧并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与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位于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侧并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位于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侧并分别与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后端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后端还与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后端以及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后端以及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后端与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后端与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为铜导线线圈。
较佳地,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为矩形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较佳地,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分别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较佳地,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还包括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第二弧形硬质载体,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左右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上,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上。
更佳地,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均为硬质塑料载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硬质塑料载体是发泡海绵载体。
更佳地,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左右对称设置。
更佳地,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分别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中的至少一个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线圈依次前后重叠设置,左侧和右侧分别重叠设置第五、第六和第七线圈以及第八、第九和第十线圈,第五、第六和第七线圈依次前后重叠设置,第八、第九和第十线圈依次前后重叠设置,再往左侧和右侧分别重叠设置第十一和第十二线圈以及第十三和第十四线圈,第十一和第十二线圈前后重叠设置,第十三和第十四线圈前后重叠设置,再往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并重叠设置第十五和第十六线圈,使用时,第一至第十六线圈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线圈为中心沿人体冠状面中心层面前后对称分布,包裹在肩关节周围,因此,其安装方便,使用轻便,信噪比好,对患者的选择性低,并获得较为优质细腻的图像,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线圈依次前后重叠设置,左侧和右侧分别重叠设置第五、第六和第七线圈以及第八、第九和第十线圈,第五、第六和第七线圈依次前后重叠设置,第八、第九和第十线圈依次前后重叠设置,再往左侧和右侧分别重叠设置第十一和第十二线圈以及第十三和第十四线圈,第十一和第十二线圈前后重叠设置,第十三和第十四线圈前后重叠设置,再往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并重叠设置第十五和第十六线圈,使用时,第一至第十六线圈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线圈为中心沿人体冠状面中心层面前后对称分布,包裹在肩关节周围,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射频接收线圈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第二弧形硬质载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使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检测肩部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使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检测肩部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使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检测肩部时的后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7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8第二弧形硬质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包括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10、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和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其中:
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和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还与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和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均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和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的左侧并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以及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还分别与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以及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和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均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和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的右侧并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以及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还分别与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以及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和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均位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和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的左侧并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 与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还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以及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 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还分别与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以及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和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均位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和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的右侧并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 与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还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以及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 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还分别与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以及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位于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和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的左侧并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以及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位于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和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的右侧并分别与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以及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和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的左侧和右侧的射频接收线圈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不对称设置,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 和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和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和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分别与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和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与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左右对称设置。
上述各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之间具体的重叠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的后端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的后端还与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的后端以及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的后端以及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的后端与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12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的后端与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14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5、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10、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射频接收线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1、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6、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均为铜导线线圈。
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5、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10、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可以是任何合适形状的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均为矩形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还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其它构成,例如电路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还包括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出),所述印刷电路板分别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14、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
所述印刷电路板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也可以是硬质印刷电路板,或者一部分是柔性印刷电路板,另一部分是硬质印刷电路板。
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还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其它构成,例如支撑结构,请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还包括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7和第二弧形硬质载体18,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7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18左右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的左端、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的左端、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的左端、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的左端、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和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7上,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的右端、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2的右端、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的右端、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的右端、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13、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18上。
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7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18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硬质载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7 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18均为硬质塑料载体。
所述硬质塑料载体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硬质塑料载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硬质塑料载体是发泡海绵载体。例如通过将无质子信号的发泡海绵进行热压工艺处理形成。
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7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18可以左右对称设置,也可以不是左右对称设置,请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7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18左右对称设置。
在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还包括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所述印刷电路板可以设置在任何合适的位置,更佳地,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7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18中的至少一个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7中。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请参见图4~图6所示,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至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以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2、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3和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为中心沿人体冠状面中心层面前后对称分布,包裹在肩关节周围,其中沿肩部外缘分布4个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即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至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然后在人体上表面逐步向人体心脏方向,分布3排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每一排分别有3个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即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和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2个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即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和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1个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即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同时在人体下表面逐步向人体心脏方向,也分布3排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每一排分别有3个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即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和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2个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即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和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1个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即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
从而上述16个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形成一个三维的、半开放的立体空间,包裹住肩峰、肩锁关节、喙突、等肩关节主要部位。
从机械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的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7和第二弧形硬质载体18,由发泡海绵经由热压成型工艺进行打造,其整体形状类似于一个弯曲了的矩形,其弯曲的弧度根据大多数人的生理曲线设计而成,其覆盖范围从锁骨出发经由肩锁关节至肩峰至肱骨上半段终止,符合人体工程学,能够贴合绝大部分人群的肩部曲线,材料本身质地柔软,可以通过挤压或折叠等外力较大程度上的改变其形状,一旦撤去外力,它又会逐渐复原成初始形态,且不易破损。调节区间能够覆盖绝大部分人的锁骨、肩锁关节、肩峰、肩关节、肩胛骨及部分肱骨,而这部分正好是磁共振肩关节成像的主要观察区域。
从射频天线的布局上来看,磁共振肩关节成像的主要感兴趣区域在锁骨的外侧至肩锁关节至肩峰至肱骨上侧,向内包括肩胛骨、喙突及各种韧带等等,这部分区域是肩关节病变的主要位置,因此诊断时对此区域的影像清晰度有较高的要求。而磁共振成像的特点是:1、在固定区域内,射频天线的密度越高,对成像的效果就越好;2、射频天线越接近被测物体,其灵敏度就越高,因此信噪比也就高,从而也对成像效果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本装置在感兴趣区间内设置有十六个射频天线,其中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至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对肩部的外侧即锁骨外侧经由肩峰至肱骨上侧形成一个纵览,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2、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4、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7、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0着重对喙突、喙锁韧带这块区域从前后两侧进行覆盖探测,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6、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9着重对肩胛骨外侧、喙肩韧带、冈上肌腱这块区域从前后两侧进行覆盖探测,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1、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3、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5、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8着重对肱骨上侧、肩胛下肌腱、大下粗隆这块区域从前后两侧进行覆盖探测,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5、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6则从前后两侧对肩胛骨里侧、关节囊韧带等部位进行信号延伸的补充,防止大体型患者覆盖区域不充分的情况出现。这多组天线各自侦测自己覆盖区域的信号,因此其灵敏度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同时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引入多余的噪声,从而确保了高质量的肩关节成像。
该装置在使用时,将患者的肩关节置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7 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18相对合拢从而在第一弧形硬质载体17、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1至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4以及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18之间形成的肩关节容纳腔后,可以使用绑带之类的物体施加外力将载体紧紧绑在患者的肩部,十六组射频天线紧贴患者肩部,然后进行磁共振成像,这样,获得信噪比好,可得到优质细腻的图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1、该装置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能够轻易固定并贴合于人体肩部。2、该装置的载体能够任意的放松或收紧,能够适合不同体型的患者。3、该装置设计轻巧,重量轻,使用操作便利。4、该装置的通道密度相对较大,且覆盖区域全面,可以获得优异的成像质量。4、该装置的工艺成本相对较低、生产便捷,因此既能是厂商获得更多的效益,也能使最终用户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包含16个射频天线即第一至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其单位密度较大,根据磁共振的特点,其灵敏度也足够高,因此成像效果也必定优于其他同类型线圈,为临床诊断也能提供更为扎实的依据。
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还包括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第二弧形硬质载体,两者相对合拢后所构建的肩关节容纳腔,能够覆盖肩峰、肩锁关节、喙突、大小结节等肩关节主要部位,其覆盖区域能够满足肩部磁共振诊断所需要观察的内容。
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可以采用质地柔软的柔性印刷线路板作为电气布局载体、可以采用可塑性强、质地柔软且易造型加工的发泡海绵作为机械结构载体,因此可以实现该装置的两侧较为柔软,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第二弧形硬质载体所构建的肩关节容纳腔的体积可以较大范围的折叠、扩展、变化,所以,其适用性广对病人的挑剔性较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4、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包括的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第二弧形硬质载体开模成本远低于同类型塑料件的开模成本,因此产品定型后的总成本也必定低于同类型硬质线圈许多,增加了厂家的利润收益也降低了终端客户的使用成本。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设计独特,信噪比好,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肩关节问题患者扫描,并获得较为优质细腻的图像,且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其中:
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与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侧并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侧并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位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侧并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与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位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侧并依次前后设置,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与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还分别与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位于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侧并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位于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侧并分别与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相互重叠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后端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后端还与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后端以及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后端以及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后端与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后端与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前端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后部以及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的前部相互重叠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为铜导线线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为矩形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分别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还包括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第二弧形硬质载体,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左右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左端、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上,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的右端、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均为硬质塑料载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塑料载体是发泡海绵载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左右对称设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分别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七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八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九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一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二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三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四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第十五环形射频接收线圈和所述第十六环形射频接收线圈,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硬质载体和所述第二弧形硬质载体中的至少一个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02857.6U CN210604949U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02857.6U CN210604949U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04949U true CN210604949U (zh) | 2020-05-22 |
Family
ID=70713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02857.6U Active CN210604949U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肩关节射频接收线圈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04949U (zh) |
-
2019
- 2019-05-17 CN CN201920702857.6U patent/CN2106049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975115B1 (en) | Coil arrays for parallel imaging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
US10663542B2 (en)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with digital processor inside patient bed | |
US6930480B1 (en) | Head coil arrays for parallel imaging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
CN103293495A (zh) | 多通道直肠内线圈和其接口设备 | |
CN101950006A (zh) |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头颈联合射频线圈装置 | |
CN101726714A (zh) | 用于多核mri/mrs的混合式鸟笼型-tem射频(rf)线圈 | |
US9817091B2 (en)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RF coil device | |
US8674695B2 (en) | Radio frequency coil arrangement for high 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optimized transmit and receive efficiency for a specified region of interest, and related system and method | |
Kraff et al. | Radiofrequency coils for 7 Tesla MRI | |
US10877115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radio frequency coil for MR imaging | |
US10001534B2 (en)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02257405A (zh) | 正交直肠内线圈及用于该正交直肠内线圈的接口设备 | |
US9519038B2 (en) | Magen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RF coil device | |
Darnell et al. | Recent advances in radio‐frequency coil technologies: flexible, wireless, and integrated coil arrays | |
CN207730920U (zh)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32通道头颈胸部射频接收线圈装置 | |
CN202891922U (zh) | 用于磁共振影像系统的多功能线圈装置 | |
Cui et al. | A switched-mode breast coil for 7 T MRI using forced-current excitation | |
Bulumulla et al. | Inductively coupled wireless RF coil arrays | |
CN109655772B (zh) | 用于临床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小动物射频线圈 | |
CN203773037U (zh) |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乳腺磁共振射频接收线圈 | |
Elabyad et al. | RF shimming and improved SAR safety for MRI at 7 T with combined eight-element stepped impedance resonators and traveling-wave antenna | |
Zhang et al. | Improving local SNR of a single-channel 54.6 mT MRI system using additional LC-resonator | |
CN202128462U (zh) | 婴儿体心脏磁共振成像线圈装置 | |
JP2012030076A (ja) | モジュールmriフェイ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 | |
CN207730921U (zh)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柔性肩关节射频线圈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Qi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city in 201707 Huaqing Road No. 1269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KOITO AUTOMOTIVE LAMP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707 Lane 1269, Huaqing Road,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KOITO AUTOMOTIVE LAMP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