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2874U - 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2874U
CN210602874U CN201921580759.6U CN201921580759U CN210602874U CN 210602874 U CN210602874 U CN 210602874U CN 201921580759 U CN201921580759 U CN 201921580759U CN 210602874 U CN210602874 U CN 210602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phobic
box
recovery device
heat recovery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07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Lanshi Boi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Lanshi Boi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Lanshi Boi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Lanshi Boil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07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2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2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2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循环管路、换热管路与换热装置,循环管路与换热管路通过板式换热器连接,换热装置设置于循环管路上,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由箱体的内壁、侧板、分流板围合成的疏水槽,疏水槽与循环管路相连通,分流板上设置有漏水孔,箱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与循环管路相连通,疏水槽与集水槽之间设置有疏水板,箱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腔与出气腔,箱体上分别设置有与进气腔、出气腔相连通的烟气进口、烟气排放口,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循环水与烟气直接接触的换热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并且能够实现低温换热,充分的对热量进行回收,避免热量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锅炉热量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锅炉是一种常见的能量转换设备,其通过燃烧喷嘴喷出的燃气燃烧产生热量来加热水进而满足用户的用热需要,燃烧后产生的烟气通过排烟管道排放到空气中,为了提高对热量的回收与利用,在排烟管道上设置有热量回收装置,现有的热量回收装置均为闭间换热,即冷却水在冷却管道中循环流动,烟气通过与冷却管道接触来完成热交换,实现一部分的热量回收,但是这种热量回收效率较低,往往烟气排出的时候还具有很高的热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影响环境,这种闭间换热的方式,为了尽可能的提高热量回收效率,只能导热系数高的材料,但是这种结构往往价格高昂,经济价值较低,不利于普及使用,另外,闭间换热的方式,不会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吸收,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同样会污染环境,或者为了除去氮氧化物,需要加装额外的处理设备,这就又提高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循环管路、换热管路与换热装置,所述循环管路与换热管路通过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装置设置于循环管路上,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由箱体的内壁、侧板、分流板围合成的疏水槽,疏水槽与所述循环管路相连通,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与所述循环管路相连通,所述疏水槽与集水槽之间沿高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疏水板,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疏水板的位置设置有进气腔与出气腔,箱体上分别设置有与进气腔、出气腔相连通的烟气进口、烟气排放口,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
进一步,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补水口。
进一步,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与集水槽的顶部相连通的溢水管。
进一步,所述漏水孔包括位于上侧的喇叭孔以及位于下侧的圆孔。
进一步,所述疏水板的端部设置有阻水沿,阻水沿的高度小于相邻的疏水板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疏水板上设置有疏水孔。
进一步,所述疏水板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分流板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进气腔与出气腔的底部均设置有斜挡板,斜挡板的外侧与箱体的内壁连接,斜板板的内侧与位于最底部的疏水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循环水与烟气直接接触的换热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并且能够实现低温换热,充分的对热量进行回收,避免热量的浪费,并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成本低,利于推广使用,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此外,在循环水与烟气接触的过程中,可以带走烟气中的氮氧化物,避免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对大气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疏水板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流板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循环管路1、换热管路2与换热装置,循环管路1与换热管路2通过板式换热器3连接,换热装置设置于循环管路1上,还包括箱体5,箱体5的顶部设置有由箱体5的内壁、侧板6、分流板7围合成的疏水槽8,疏水槽8与循环管路1相连通,分流板7上设置有漏水孔,箱体5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9,集水槽9与循环管路1相连通,疏水槽8与集水槽9之间沿高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疏水板10,箱体5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疏水板10的位置设置有进气腔11与出气腔12,箱体5上分别设置有与进气腔11、出气腔12相连通的烟气进口13、烟气排放口14,循环管路1上设置有循环泵1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循环泵15的作用下,冷却水在循环管路1内循环流动,循环水首先进入到疏水槽8内,通过控制流速,来使得水水槽8内产生一定的液面高度,这样循环水从漏水孔均匀的漏下,然后落到疏水板10上,在众多疏水板10的连续作用下,循环水被打散,与此同时,燃气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进口13、进气腔11之后来到疏水板10的间隙中,与打散的循环水进行充分的接触,完成直接的换热,吸收热量之后的循环水最终落到集水槽9中,并重新回到循环管路1中,这部分吸收热量后的循环水在经过板式换热器3的时候,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路2中的水,对热量充分的进行利用,可用作生活用水等用途,另一方面,烟气与循环水换热之后依次通过出气腔12、烟气排放口14之后排放至大气中。
在上述的工作过程中,由于采用循环水与烟气直接接触的换热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并且能够实现低温换热,充分的对热量进行回收,避免热量的浪费,并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成本低,利于推广使用,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此外,在循环水与烟气接触的过程中,可以带走烟气中的氮氧化物,避免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对大气造成污染。
可以在箱体5的底部设置排污口,定期的进行内部的清理。
循环管路1上设置有补水口16,补水口16上设置有阀门,定时的向系统内补充循环水。
箱体1上设置有与集水槽9的顶部相连通的溢水管17,当液面超过一定高度的时候,集水槽9内的水从溢流管17排出,避免液位过高影响换热效果甚至液位过高发生从烟气进口13与烟气排放口14发生倒灌的现象。
如图5所示,漏水孔包括位于上侧的喇叭孔7a以及位于下侧的圆孔7b,这种结构更利于循环水的均匀分散,避免循环水都集中在中部。
如图3-4所示,疏水板10的端部设置有阻水沿18,阻水沿18的高度小于相邻的疏水板10之间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阻水沿18设置在左右两侧,另外未设置阻水沿的疏水板10的侧壁直接抵靠在箱体1的内壁上。
如图4所示,疏水板10上设置有疏水孔10a,疏水孔10a可以以阵列的方式布置,也可以随机布置,当以阵列的方式布置的时候,上下相邻的疏水板10上的疏水孔10a错开设置。
疏水板10通过连接杆19固定在分流板7的下方,连接杆19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与疏水板10或者分流板7连接。
气腔11与出气腔12的底部均设置有斜挡板20,斜挡板20的外侧与箱体5的内壁连接,斜板板20的内侧与位于最底部的疏水板10连接,斜挡板20的设置不仅能够保证烟气正常的通过疏水板10的区域,还能够起到引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循环管路、换热管路与换热装置,所述循环管路与换热管路通过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装置设置于循环管路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由箱体的内壁、侧板、分流板围合成的疏水槽,疏水槽与所述循环管路相连通,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与所述循环管路相连通,所述疏水槽与集水槽之间沿高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疏水板,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疏水板的位置设置有进气腔与出气腔,箱体上分别设置有与进气腔、出气腔相连通的烟气进口、烟气排放口,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补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与集水槽的顶部相连通的溢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包括位于上侧的喇叭孔以及位于下侧的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板的端部设置有阻水沿,阻水沿的高度小于相邻的疏水板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板上设置有疏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板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分流板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与出气腔的底部均设置有斜挡板,斜挡板的外侧与箱体的内壁连接,斜挡板的内侧与位于最底部的疏水板连接。
CN201921580759.6U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0602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0759.6U CN210602874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0759.6U CN210602874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2874U true CN210602874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87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0759.6U Active CN210602874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2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8549A (zh) 一种水循环蒸发换热冷却式冷凝器
CN210602874U (zh) 一种燃气锅炉深度余热回收装置
CN205014696U (zh) 一种水循环式分级冷却冷凝器
CN203364652U (zh) 板片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喷淋装置
CN107355925A (zh) 立式板管间接加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1245959B (zh) 一种喷淋自动除垢换热器
CN204084690U (zh) 填料耦合板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CN205014859U (zh) 一种水循环蒸发式冷凝器
CN205174936U (zh) 一种立式蒸发冷凝器
CN204932889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真空蒸发器
CN210601696U (zh) 烟道降温用密封冷却水循环装置
CN113932244A (zh)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CN210141583U (zh) 一种发电厂用锅炉过热降温装置
CN205014697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结构
CN208393321U (zh) 甲醇即热蒸汽洗车机用蒸汽设备
CN217005389U (zh) 一种烧结机烟气利用结构
CN201731590U (zh) 空调冷却喷淋系统
CN205014699U (zh) 一种高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
CN105147117A (zh) 即热式加热系统
CN205174935U (zh) 一种板式蒸发冷凝器
CN206113688U (zh) 一种乏汽回收装置
CN215725285U (zh) 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喷淋装置
CN215062405U (zh) 全热回收功能段及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20567925U (zh) 一种热回收式闪蒸热水箱
CN216047810U (zh)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