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2334U - 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2334U
CN210602334U CN201920832499.0U CN201920832499U CN210602334U CN 210602334 U CN210602334 U CN 210602334U CN 201920832499 U CN201920832499 U CN 201920832499U CN 210602334 U CN210602334 U CN 210602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source
pipe
side water
heat pump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324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进
张琦
张玉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208324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2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2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23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40Geothermal heat-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包括气管和气泵,气管的进气口用于设于室外,气管的出气口用于设于室内,气泵设于气管上;第二换热组件包括设于室内的室内换热器、设于地面的地源热泵、设于地下的地埋管,室内换热器的一端通过负荷侧水泵和负荷侧回水管与地源热泵相连,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负荷侧供水管与地源热泵相连;地埋管的一端通过地源侧回水管和地源侧水泵与地源热泵相连,地埋管的另一端通过地源侧供水管与地源热泵相连,使室内换热器通过地源热泵与地埋管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降低地源热泵系统的能耗,增大能量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换热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地源热泵系统(GSHP)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建筑的供暖和制冷。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具有更高的热性能,因为地源热泵系统在冬季使用地面作为热源,在夏季使用散热器,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温度保持稳定,地质岩土体的热容量高于空气。因此,由于效率高,GSHP在节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是GSHP应用的主要障碍是初期资金成本高,经济效益低,通过提高GSHP能效来提高其经济性能是近几十年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目前的研究,系统的运行策略对系统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些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通常面临着不均匀的热负荷和冷负荷。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不佳,使得其优势难以得到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旨在降低地源热泵系统的能耗,增大能量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
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气管和气泵,所述气管的进气口用于设于室外,所述气管的出气口用于设于室内,所述气管经由地下热源体与所述室内连通,所述气管与所述地下热源体热导接,所述气泵设于所述气管上,用于将室外的气体输入至室内;
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设于室内的室内换热器、设于地面的地源热泵、设于地下的地埋管、水泵和水管,所述水泵包括负荷侧水泵和地源侧水泵,所述水管包括负荷侧供水管、负荷侧回水管、地源侧供水管和地源侧回水管;
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通过所述负荷侧水泵和所述负荷侧回水管与所述地源热泵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负荷侧供水管与所述地源热泵相连;所述地埋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地源侧回水管和所述地源侧水泵与所述地源热泵相连,所述地埋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地源侧供水管与所述地源热泵相连,以使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所述地源热泵与所述地埋管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地埋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地埋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地源侧供水管通过出水歧管相连,所述多个地埋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地源侧回水管通过进水歧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地埋管之间的距离为6m;和/或,
所述负荷侧回水管和所述负荷侧供水管之间的距离为0.5m;和/或,
所述地源侧回水管和所述地源侧供水管之间的距离为0.5m。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歧管主管的内径为50mm,管壁厚为4.6mm,所述出水歧管支管的内径为40mm,管壁厚为3.7mm。
进一步地,所述地源侧回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或,
所述地源侧供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或,
所述负荷侧供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或,
所述负荷侧回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
进一步地,所述地埋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
进一步地,所述地埋管的深度为80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增设直接换热器,降低地源热泵系统的能耗,增大能量利用效率。由于先利用直接换热器,地热能可以直接用于建筑物的通风或温度调节,而无需操作,从而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冬季时,地源热泵和直接热交换器同时运行实现了高效的空气变暖;利用直接换热器将室内的温度升高,再用热泵系统进行供暖时,负荷侧供水管的温度不会太低,从而可防止通风机组结冰,无需额外的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换热组件、11-气管、12-进气口、13-出气口、2-第二换热组件、21-室内换热器、22-地源热泵、23-地埋管、24-负荷侧回水管、25-负荷侧供水管、26-地源侧回水管、27-地源侧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组件1和第二换热组件2。
第一换热组件1包括气管11和气泵(图中未示出),所述气管11的进气口12用于设于室外,所述气管11的出气口13用于设于室内,所述气管11经由地下热源体与所述室内连通,所述气管11与所述地下热源体热导接,所述气泵设于所述气管11上,用于将室外的气体输入至室内。
第二换热组件2包括设于室内的室内换热器21、设于地面的地源热泵22、设于地下的地埋管23、水泵和水管,所述水泵包括负荷侧水泵(图中未示出)和地源侧水泵(图中未示出),所述水管包括负荷侧供水管25、负荷侧回水管24、地源侧供水管27和地源侧回水管26;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21的一端通过负荷侧水泵和负荷侧回水管24与所述地源热泵22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21的另一端通过负荷侧供水管25与所述地源热泵22相连;所述地埋管23的一端通过所述地源侧回水管26和所述地源侧水泵与所述地源热泵22相连,所述地埋管2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地源侧供水管27与所述地源热泵22相连,以使所述室内换热器21通过所述地源热泵22与所述地埋管23进行热交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荷侧回水管24和所述负荷侧供水管25之间的距离为0.5m;所述地源侧回水管26和所述地源侧供水管27之间的距离为0.5m。所述地源侧回水管26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所述地源侧供水管27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所述负荷侧供水管25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所述负荷侧回水管24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地埋管2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地埋管23的进水端与所述地源侧供水管27通过出水歧管相连,所述多个地埋管23的出水端与所述地源侧回水管26通过进水歧管相连。所述地埋管23的深度为80m,所述相邻地埋管23之间的距离为6m,所述地埋管23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所述出水歧管主管的内径为50mm,管壁厚为4.6mm,所述出水歧管支管的内径为40mm,管壁厚为3.7mm。
地源热泵22中的换热管在冬季供热时作为蒸发器,从地下吸热使热量通过地源侧回水管26传递到地源热泵22中;地源热泵22中的换热管在夏季供冷时作为冷凝器,向地下放热取冷使冷量通过地源侧回水管26传递到地源热泵22中。地源热泵22与室内间通过负荷侧供水管25和负荷侧回水管24相连,地源热泵22在接收地下的热量或冷量后,通过地源热泵22循环将更多的热量或冷量通过负荷侧回水管24传递到室内,实现向室内供暖或制冷。利用土壤作为地源热泵22的恒温冷热源,循环水经系统换热后,再与土壤换热。系统不消耗水量,也没有任何污染的产生与排放,是一种节能、环保的采暖空调系统。
在对室内进行供暖或制冷时,首先获取室内的当前温度,向所述气泵发动启动指令,以利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1(直接换热器)进行换热,先利用第一换热组件1对室内进行供暖或制冷,使所述室内温度与地下温度相同;若所述地下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不同,利用第一换热组件1未能使室内达到适宜的温度,仍需要对室内进行进一步地供暖或制冷时,向所述气泵发动停止指令,向所述水泵发动启动指令,以利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热泵系统)继续对室内进行供暖或制冷。
若单一地使用热泵系统对室内进行供暖或制冷,会造成较高的能耗,而直接换热器能耗较低,以提高系统的热性能。在地源热泵22系统中增设直接换热器,可降低地源热泵22系统的能耗,增大能量利用效率。
当室内与地下存在较大的温差时,先使用直接换热器可将能耗降到最低,提高系统的热性能。由于先利用直接换热器,使得地热能可以直接用于建筑物的通风或温度调节,而无需操作,从而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冬季时,地源热泵22和直接热交换器同时运行实现了高效的空气变暖;利用直接换热器将室内的温度升高,再用热泵系统进行供暖时,负荷侧供水管25的温度不会太低,从而可防止通风机组结冰,无需额外的运行费用。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
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气管和气泵,所述气管的进气口用于设于室外,所述气管的出气口用于设于室内,所述气管经由地下热源体与所述室内连通,所述气管与所述地下热源体热导接,所述气泵设于所述气管上,用于将室外的气体输入至室内;
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设于室内的室内换热器、设于地面的地源热泵、设于地下的地埋管、水泵和水管,所述水泵包括负荷侧水泵和地源侧水泵,所述水管包括负荷侧供水管、负荷侧回水管、地源侧供水管和地源侧回水管;
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通过所述负荷侧水泵和所述负荷侧回水管与所述地源热泵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负荷侧供水管与所述地源热泵相连;所述地埋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地源侧回水管和所述地源侧水泵与所述地源热泵相连,所述地埋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地源侧供水管与所述地源热泵相连,以使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所述地源热泵与所述地埋管进行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地埋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地源侧供水管通过出水歧管相连,所述多个地埋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地源侧回水管通过进水歧管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地埋管之间的距离为6m;和/或,
所述负荷侧回水管和所述负荷侧供水管之间的距离为0.5m;和/或,
所述地源侧回水管和所述地源侧供水管之间的距离为0.5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歧管主管的内径为50mm,管壁厚为4.6mm,所述出水歧管支管的内径为40mm,管壁厚为3.7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源侧回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或,
所述地源侧供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或,
所述负荷侧供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或,
所述负荷侧回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管的深度为80m。
CN201920832499.0U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02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2499.0U CN210602334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2499.0U CN210602334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2334U true CN210602334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6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3249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02334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23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5602A (zh) * 2019-06-03 2019-09-2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和利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5602A (zh) * 2019-06-03 2019-09-2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和利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3715B (zh) 一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及其空气处理方法
CN201772675U (zh) 具有制冷、制热、生活热水和新风功能的空调热泵通风机组
CN101793449A (zh) 一种多热源的热泵系统
CN101603716B (zh) 一种地源热泵辐射空调系统及其新风处理方法
CN203823984U (zh) 一种地板辐射供暖风盘制冷的空气能热泵装置
CN201637193U (zh) 一种多热源的热泵系统
CN202853029U (zh) 一种机房热管排热系统
CN201215417Y (zh) 一种利用压缩蒸汽的冷暖供应系统
CN101566376B (zh) 集中换热分户控制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CN202149554U (zh) 一种土壤源全新风空气处理和生活热水供给系统
CN204718180U (zh) 一种复合型区域供热供冷系统
CN210602334U (zh) 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
CN211146778U (zh) 冷暖双供应系统
CN202613556U (zh) 一种利用采暖末端免费供冷的地源热泵采暖系统
CN102221270A (zh) 一种热泵机组与太阳能联动的供冷暖和生活热水装置
CN205102299U (zh) 一种制冷剂与土壤直接换热的地源热泵系统
CN110285602A (zh) 一种提升地源热泵能效的浅层地热利用设备和利用方法
CN201779922U (zh) 基于空调制冷、空调制热和卫生热水的户式三联供地源热泵机组
CN202734123U (zh) 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CN202350220U (zh) 一种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建筑节能系统
WO2007030995A1 (fr) Conditionneur d'air a echange geothermique
CN102494378A (zh) 一种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建筑节能系统
CN203404878U (zh) 一种混合热源空调系统
CN202195547U (zh) 毛细吸液芯板低压蒸发地源热泵系统
CN202209819U (zh) 一种冷媒直接蒸发式地埋管换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