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8483U - 手自一体化锁具 - Google Patents

手自一体化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8483U
CN210598483U CN201920349409.2U CN201920349409U CN210598483U CN 210598483 U CN210598483 U CN 210598483U CN 201920349409 U CN201920349409 U CN 201920349409U CN 210598483 U CN210598483 U CN 210598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clutch
unlocking
locking
electric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494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昌阵
邓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ingea Lock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ingea Lock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ingea Lock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ingea Lock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494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8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8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8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手自一体化锁具,包括内锁面板、外锁面板、控制器、用于设置在内锁面板和外锁面板之间的锁体、设置在外锁面板上的外门把手,锁体上设置有用于门扇锁闭的锁舌;还包括有把手离合器,把手离合器设置在锁体内或外锁面板的内侧,外门把手传动连接把手离合器,外门把手与把手离合器配合形成能够手动开锁或上锁的第一组手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手动模块并列的第二自动模块,第二自动模块包括电动驱动器、传递电动驱动器的旋转动力的过渡连接杆,过渡连接杆延伸到锁体实现自动开锁或上锁;控制器用于控制把手离合器的离合动作和电动驱动器的转动动作,并让把手离合器的离合动作与电动驱动器的旋转动作不会同时进行。

Description

手自一体化锁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自一体化锁具,所述锁具同时设置有手动模块和自动模块,通过所述手动模块和自动模块可以分别控制锁具的上锁或开锁。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偏爱智能化电子产品,对于锁具也不例外。智能化的电子锁在市面上并不少见,一般采用电动驱动完成开锁或上锁。智能化可以给人快捷、人性化的应用体现,但是同时也由于其在对锁具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的快速化、无感化,反而会导致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老者往往会缺失安全感,从而会产生抗拒使用智能化的电子锁的思想。为了能够同时满足这两部分人的需要,目前也有提出一体化锁具,例如CN201721365603.7中公开了一种手动自动一体的电子锁,包括依次连接为一体的旋钮机构、前面板、锁体、连接件、离合机构、减速电机检查位置装置、减速电机机构和后面板;旋钮机构包括旋钮和旋钮柄,旋钮和旋钮柄分别固定于前面板的两侧;锁体上设有把手方钢孔和葫芦锁芯孔;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穿过把手方钢孔,两端与旋钮机构和离合机构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葫芦锁芯孔中,另一端与减速电机机构连接;电机检查位置装置与减速电机机构转动连接。该方案将两种驱动装置即自动部分和手动部分结合为一体,但是如在门外由于误操作导致同时启动自动部分和手动部分实施开锁时必然会出现锁体内部构件冲突甚至导致电机被堵转而烧坏,显然该方案中并没有考虑如何解决上述操作冲突情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旨在为能协调电动部分和手动部分的运作从而顺利完成门外开锁或上锁提出一种基础模型。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手自一体化锁具,包括内锁面板、外锁面板、控制器、用于设置在所述内锁面板和外锁面板之间的锁体、设置在所述外锁面板上的外门把手,所述锁体上设置有用于门扇锁闭的锁舌;还包括有把手离合器,所述把手离合器设置在所述锁体内或所述外锁面板的内侧,所述外门把手传动连接所述把手离合器,所述外门把手与把手离合器配合形成能够手动开锁或上锁的第一手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并列的第二自动模块,所述第二自动模块包括电动驱动器、传递所述电动驱动器的旋转动力的过渡连接杆,所述过渡连接杆延伸到所述锁体实现自动开锁或上锁;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把手离合器的离合动作和所述电动驱动器的转动动作,并让所述把手离合器的离合动作与所述电动驱动器的旋转动作不会同时进行。
其中,所述控制器可以是设置在所述锁体内,又或者是所述内锁面板的内侧或所述外锁面板的内侧。
其中,所述把手离合器是具有离合结构的组合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外门把手与设置在所述锁体上的用于拨动所述锁舌上锁或开锁的拨动臂之间的离合传动。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离合器结构,常见结构包括内离合块、外离合块、能够结合或分离所述内离合块、外离合块的离合销以及驱动所述离合销动作的驱动装置。所述内离合块与所述拨动臂径向联动,所述外离合块与所述外门把手径向联动,所以只有在通过所述离合销结合所述内离合块、外离合块时,才能够通过旋转所述外门把手驱动所述拨动臂实现开锁当然亦可以上锁,但一般为了满足上锁便捷性需要会允许所述门外把手在所述离合器分离的情况下亦可以通过向上锁方向旋转驱动所述拨动臂动作实现上锁。所述驱动装置受控于所述控制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把手离合器的离合动作。
其中,所述过渡连接杆延伸到所述锁体实现自动开锁或上锁,这样所述过渡连接杆与所述锁体上的所述锁舌之间存在动力传递关系,可以通过旋转所述过渡连接杆旋转实现所述锁舌的上锁或开锁。
其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并列的第二自动模块,该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自动模块是在机械结构上相互独立的模块,可以左右或上下布置,并分别连接到所述锁体内的上锁开锁传动机构上。
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把手离合器的离合动作和所述电动驱动器的转动动作,并让所述把手离合器的离合动作与所述电动驱动器的旋转动作不会同时进行。该特征定义了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所述把手离合器和所述电动驱动器的动作具有相互排斥性,即如果所述把手离合器离合动作,则不允许所述电动驱动器同时旋转动作,反之亦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锁具同时配置了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自动模块,所以具有不同使用习惯的人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习惯选择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自动模块实施上锁或开锁。而由于所述控制器让所述把手离合器的离合动作与所述电动驱动器的旋转动作不会同时进行,即所述控制器统一控制所述把手离合器的离合动作与所述电动驱动器的旋转动作,让它们在同一时间段内只允许其中一个动作,这样,避免了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自动模块同时动作而出现操作冲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机械锁头,所述机械锁头用于在室外实现锁匙开锁或上锁;所述机械锁头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外锁面板,所述机械锁头包括有通过机械钥匙开启的机械锁芯,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延伸到所述锁体,所述机械锁芯与所述过渡连接杆左右布置并分置在所述锁体的两边,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所述过渡连接杆之间彼此不会联动而是分别实现开锁或上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械锁芯是能够锁定所述锁芯输出轴旋转的功能构件,在所述机械钥匙开启所述机械锁芯后可通过扭转所述机械钥匙驱动所述输出轴旋转。所以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所述过渡连接杆之间彼此不会联动可以避免所述锁芯通过所述输出轴锁定所述过渡连接杆,同时也避免了所述电动驱动器反向锁定所述锁芯输出轴,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所述过渡连接杆可以分别拨动不同的拨动臂实现上锁或开锁,亦可以通过拨动同一个拨动臂实现上锁或开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锁头拨臂,所述锁头拨臂用于伸入到所述锁体中并当所述锁头拨臂转动时能够实现上锁或开锁,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所述过渡连接杆分别能够连接到所述锁头拨臂;所述锁头拨臂位于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与所述过渡连接杆之间,当插入钥匙启动所述机械锁芯时所述锁头拨臂能够随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旋转但所述过渡连接杆不会随所述锁头拨臂旋转,当拔出钥匙后所述锁头拨臂能够随所述过渡连接杆旋转但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不会随所述锁头拨臂旋转。其中,所述锁体拨臂成为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所述过渡连接杆都能操控的共用拨动臂。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锁头拨臂只能在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与所述过渡连接杆之间择一进行动力传递,具体结构有多种,例如在所述锁头拨臂上设置连接通孔,在所述过渡连接杆上设置有收藏腔,在所述连接通孔和所述收藏腔之间浮动设置有连接轴。在拔出钥匙的状态下,所述连接轴穿插在所述收藏腔和所述连接通孔上,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并没有插接到所述连接通孔内,此时所述锁头拨臂能够随所述过渡连接杆旋转但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不会随所述锁头拨臂旋转。当插入钥匙启动所述机械锁芯时,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插接到所述锁头拨臂的连接通孔内并顶推所述连接轴,使所述连接轴缩回到所述收藏腔内而完全脱离所述连接通孔。此时所述锁头拨臂能够随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旋转但所述过渡连接杆不会随所述锁头拨臂旋转。
为了能够在门外输入开锁指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开锁指令拾取装置,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设置在所述外锁面板上并用于拾取开锁指令并将与开锁指令所对应的开锁指令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验证,其中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是按键指令拾取装置、生物特征拾取装置或远程开锁指令拾取装置。
除此之外,开锁、上锁指令的输入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外锁面板上设置有外上锁按钮,所述外上锁按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外上锁按钮用于在门外实施强制上锁;所述内锁面板上设置有内开锁按钮和内上锁按钮,所述内开锁按钮和内上锁按钮分别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内上锁按钮用于在门内实施强制上锁,所述内开锁按钮用于在门内实施开锁。其中,在通常的正常上锁使用中一般不会随意启动所述外上锁按钮,所述外上锁按钮一般可以设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不容易被误操作。
为了能够切换不同的控制模式,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控制器包括选择控制模块,所述选择控制模块用于制定手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自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或手动与自动混合开锁上锁控制模式;还包括手动选择按钮,所述手动选择按钮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手动选择按钮用于输入控制模式的选择指令。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选择所述手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后,在门外或门内只能使用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实现上锁或开锁,此时在门外或门内所述第二自动模块的上锁或开锁功能失效;在选择所述自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后,在门外或门内只能使用所述第二自动模块实现上锁或开锁,此时在门外或门内所述第一手动模块的上锁或开锁功能失效;在选择所述手动与自动混合开锁上锁控制模式后,可以在门外或门内都采用所述第一手动模块或第二自动模块实现上锁或开锁,但是此时通过所述控制器配置一种优先的启动模式,让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和第二自动模块不会同时动作。例如在门外开门时,可优先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驱动器动作完成自动开锁,但如果在设定时间例如3s内所述电动驱动器没有动作,此时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把手离合器动作,旋转门外把手可以完成手动开锁。由于设置有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器和所述手动选择按钮组合形成的电子化选择模式大大便利了所述手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自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或手动与自动混合开锁上锁控制模式之间的切换,提高锁具使用的便捷性和通用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可以在室内配置单独或混搭配置如下的手动开锁或上锁模块:
第一种手动开锁或上锁模块,在所述内锁面板上还设置有内门把手,所述内门把手也传动连接所述把手离合器,所述手离合器能够实现内、外把手之间的离合传动。
第二种手动开锁或上锁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电动驱动器离合传动的离合杆、能够驱动所述离合杆移动的旋钮,所述旋钮位于所述内锁面板的外侧,所述电动驱动器位于所述内锁面板的内侧,所述过渡连接杆的一端结合到所述离合杆并与所述离合杆之间形成径向联动;当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分离而解除它们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时,所述旋钮能够进一步直接驱动所述离合杆旋转,而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形成结合而恢复它们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时,由所述电动驱动器驱动所述离合杆旋转;所述离合杆与所述过渡连接杆一体成型或者它们是可分离的两个部件。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所述离合杆旋转的动力源可以是来源于所述电动驱动器,亦可以是所述旋钮。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之间可以在分离状态和结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结合时,所述电动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离合杆旋转,而往往由于所述电动驱动器包含有齿轮和电机对所述离合杆起到锁定作用,所以此时基本上难以通过旋转所述旋钮驱动所述离合杆旋转。当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分离时,所述旋钮能够直接驱动所述离合杆旋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电动驱动器中设置有传动通孔,所述离合杆的尾端穿过所述传动通孔、内锁面板后连接所述旋钮,所述离合杆与所述传动通孔之间设置有离合结构,所述离合杆插入所述传动通孔中与所述电动驱动器之间通过所述离合结构形成离合传动连接;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当操作所述旋钮而让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分离而解除它们之间的传动关系后,松开所述旋钮时能够驱动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自动形成结合而恢复它们之间的传动关系。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复位弹簧能够让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保持结合状态,亦能够在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分离后让它们自动恢复到结合状态。所述复位弹簧能够协助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在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离合结构包括凸台和能够沿轴向接纳所述凸台的凹部,所述凹部适配于所述凸台,所述凸台、所述凹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离合杆或所述传动通孔的孔壁上。其中,当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离合杆上时,所述凹部即设置在所述传动通孔的孔壁上,反之亦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电动驱动器包含有齿轮组和用于驱动所述齿轮组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传动通孔设置在所述齿轮组的输出齿轮的旋转轴心位置。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手自一体化锁具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手自一体化锁具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机械锁芯721与所述过渡连接杆32之间的传动结构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锁胆旋钮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处于松开所述旋钮状态;
图4是所述锁胆旋钮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处于下压所述旋钮状态;
图5是所述锁胆旋钮结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所述内锁面板1;
图6是所述电动驱动器2的输出齿轮22与所述离合杆3之间的传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手自一体化锁具及其所应用的锁胆旋钮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手自一体化锁具100,包括内锁面板1、外锁面板1a、用于设置在所述内锁面板1和外锁面板1a之间的锁体7、设置在所述外锁面板1a上的外门把手6a,所述锁体7上设置有用于门扇锁闭的锁舌71。在所述锁体7上还设置有第一手动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并列的第二自动模块,所述第一手动模块能够手动开锁或上锁,所述第二自动模块能够自动开锁或上锁。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手动模块由所述外门把手6a与把手离合器8配合形成。所述把手离合器8设置在所述外锁面板1a的内侧,当然亦可以设置在所述锁体7内。所述把手离合器8包括内离合块81、外离合块82、能够结合或分离所述内离合块81、外离合块82的离合销(图中未画出)以及驱动所述离合销动作的驱动装置83。在所述锁体7内还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锁舌71上锁或开锁的手动拨动臂(图中未画出)。所述内离合块81与所述手动拨动臂径向联动,所述外离合块82与所述外门把手6a径向联动,所以只有在通过所述离合销结合所述内离合块81、外离合块82时,才能够通过旋转所述外门把手6a驱动所述手动拨动臂实现开锁当然亦可以上锁,但一般为了满足上锁便捷性需要会允许所述外门把手6a在所述把手离合器8分离的情况下亦可以通过向上锁方向旋转驱动所述手动拨动臂动作实现上锁。所述驱动装置83受控于所述控制器14,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控制器14控制所述把手离合器8的离合动作。如此所述外门把手6a传动连接所述把手离合器8,所述外门把手6a与把手离合器8配合形成能够手动开锁或上锁的第一手动模块。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自动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内锁面板1内侧的电动驱动器2、传递所述电动驱动器2的旋转动力的过渡连接杆32,所述过渡连接杆32延伸到所述锁体7实现自动开锁或上锁。当所述电动驱动器2动作时可以驱动所述过渡连接杆32动作实现自动开锁或上锁。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锁具100还包括有机械锁头72,所述机械锁头72用于在室外实现锁匙开锁或上锁。所述机械锁头72的前端连接到所述外锁面板1a。所述机械锁头72包括有锁头壳体720、通过机械钥匙开启的机械锁芯721。所述机械锁芯721设置在所述锁头壳体720的前端,所述过渡连接杆32转动设置在所述锁头壳体720的尾端。还包括有锁头拨臂9,所述锁头拨臂9转动设置在所述锁头壳体720上并位于所述机械锁芯721的输出轴724与所述过渡连接杆32之间。所述锁头拨臂9用于伸入到所述锁体7中并当所述锁头拨臂9转动时能够实现上锁或开锁。所述机械锁芯721与所述过渡连接杆32左右布置并分置在所述锁体7的两边。所述机械锁芯721的输出轴724、所述过渡连接杆32分别连接到所述锁头拨臂9。所述锁头拨臂9上设置连接通孔,在所述过渡连接杆32上设置有收藏腔,在所述连接通孔和所述收藏腔之间浮动设置有连接轴722。如图2(A)所示,在拔出钥匙的状态下,所述连接轴722穿插在所述收藏腔和所述连接通孔上,所述机械锁芯721的输出轴724并没有插接到所述连接通孔内,此时所述锁头拨臂9能够随所述过渡连接杆32旋转但所述机械锁芯721的输出轴724不会随所述锁头拨臂9旋转。如图2(B)所示,当插入钥匙启动所述机械锁芯721时,所述机械锁芯721的输出轴724插接到所述锁头拨臂9的连接通孔内并顶推所述连接轴722,使所述连接轴722缩回到所述收藏腔内而完全脱离所述连接通孔。此时所述锁头拨臂9能够随所述机械锁芯721的输出轴724旋转但所述过渡连接杆32不会随所述锁头拨臂9旋转。如此所述机械锁芯721的输出轴724、所述过渡连接杆32之间彼此不会联动而是分别实现开锁或上锁,所述锁头拨臂9只能在所述机械锁芯721的输出轴724与所述过渡连接杆32之间择一进行动力传递,所述锁头拨臂9成为所述机械锁芯721的输出轴724、所述过渡连接杆32都能操控的共用拨动臂。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锁芯721的输出轴724和所述过渡连接杆32分别延伸到所述锁体7并分别驱动不同的拨动臂也是可行的。
如图1所示,在所述内锁面板1的内侧设置有控制器14,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14还可以改为设置在所述外锁面板1a的内侧或所述锁体7内。所述控制器14用于控制所述把手离合器8的离合动作和所述电动驱动器2的转动动作,并让所述把手离合器8的离合动作与所述电动驱动器2的旋转动作不会同时进行,即所述控制器14统一控制所述把手离合器8的离合动作与所述电动驱动器2的旋转动作,让它们在同一时间段内只允许其中一个动作,这样,避免了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自动模块同时动作而出现操作冲突。由于所述锁具100同时配置了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自动模块,所以具有不同使用习惯的人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习惯选择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和所述第二自动模块实施上锁或开锁。
为了能够切换不同的控制模式,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14包括选择控制模块,所述选择控制模块用于制定手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自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或手动与自动混合开锁上锁控制模式;还包括手动选择按钮,所述手动选择按钮连接所述控制器14,所述手动选择按钮用于输入控制模式的选择指令。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选择所述手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后,在门外或门内只能使用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实现上锁或开锁,此时在门外或门内所述第二自动模块的上锁或开锁功能失效;在选择所述自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后,在门外或门内只能使用所述第二自动模块实现上锁或开锁,此时在门外或门内所述第一手动模块的上锁或开锁功能失效;在选择所述手动与自动混合开锁上锁控制模式后,可以在门外或门内都采用所述第一手动模块或第二自动模块实现上锁或开锁,但是此时通过所述控制器配置一种优先的启动模式,让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和第二自动模块不会同时动作。例如在门外开门时,可优先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驱动器动作完成自动开锁,但如果在设定时间例如3s内所述电动驱动器没有动作,此时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把手离合器动作,旋转门外把手可以完成手动开锁。由于设置有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器和所述手动选择按钮组合形成的电子化选择模式大大便利了所述手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自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或手动与自动混合开锁上锁控制模式之间的切换,提高锁具使用的便捷性和通用性。由于设置有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器14和所述手动选择按钮组合形成的电子化选择模式大大便利了所述手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自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或手动与自动混合开锁上锁控制模式之间的切换,提高锁具100使用的便捷性和通用性。
为了能够在门外输入开锁指令,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14信号连接的开锁指令拾取装置10a,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10a为生物特征拾取装置,当然还可以替代为按键指令拾取装置或远程开锁指令拾取装置。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10a设置在所述外锁面板1a上并用于拾取开锁指令并将与开锁指令所对应的开锁指令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14验证。在所述外锁面板1a上设置有外上锁按钮(图中未画出),所述外上锁按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14,所述外上锁按钮用于在门外实施强制上锁。其中,在通常的正常上锁使用中一般不会随意启动所述外上锁按钮,所述外上锁按钮一般可以设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不容易被误操作。
为了能够在门内输入开锁、上锁指令实现自动上锁开锁,所述内锁面板1上设置有内开锁按钮(图中未画出)和内上锁按钮(图中未画出),所述内开锁按钮和内上锁按钮分别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14,所述内上锁按钮用于在门内实施强制上锁,所述内开锁按钮用于在门内实施开锁。
而为了能够在门内实施手动上锁开锁,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所述内锁面板1上还设置有内门把手6,所述内门把手6通过所述方铁61传动连接所述把手离合器8的内离合块81,所述把手离合器8能够实现内、外把手(6、6a)之间的离合传动。另外,在所述内锁面板1外还设置有旋钮12,可在门外可通过扭转所述旋钮12实现上锁开锁,具体结构如下: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电动驱动器2包含有齿轮组(图中未画出)和驱动所述齿轮组的驱动电机23,在所述齿轮组的输出齿轮22的旋转轴心位置设置有传动通孔20。所述传动通孔20是所述电动驱动器2的动力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电动驱动器2的驱动力。在所述传动通孔20内设置有离合杆3。所述离合杆3与所述传动通孔20之间设置有离合结构,所述离合结构包括凸台31和能够沿轴向接纳所述凸台31的凹部220,所述凹部220适配于所述凸台31。所述凸台31设置在所述离合杆3上,而所述凹部220设置在所述传动通孔20的孔壁上。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31可以改为设置在所述传动通孔20的孔壁上,而所述凹部220改为设置在所述离合杆3上。所述离合杆3插入所述传动通孔20中与所述电动驱动器2之间通过所述离合结构形成离合传动连接。所述过渡连接杆32的一端结合到所述离合杆3的前端并与所述离合杆3之间形成径向联动。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杆与所述过渡连接杆32可以为一体成型。所述离合杆3的尾端穿过所述传动通孔20、所述内锁面板1上的面板孔10后连接所述旋钮11。所述离合杆3上设置有轴向中心孔30,所述轴向中心孔30的前段直径大于后段直径从而呈台阶状,螺丝13插入所述轴向中心孔30连接到所述旋钮11上从而让所述离合杆3的尾端与所述旋钮11之间形成连接。这样,通过所述螺丝13把所述离合杆3与所述旋钮11连接一起让它们具有一致的移动状态,另外还可以借助所述轴向中心孔30收藏所述螺丝13,避免所述螺丝13外露影响整体外观。在所述离合杆3的尾端杆体上穿套有复位弹簧4,所述复位弹簧4用于当操作所述旋钮11而让所述离合杆3与所述电动驱动器2分离而解除它们之间的传动关系后,松开所述旋钮11时能够驱动所述离合杆3与所述电动驱动器2自动形成结合而恢复它们之间的传动关系。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如图6(A)所示,在未操作下压所述旋钮11的情况下,所述复位弹簧4让所述凸台31伸入到所述凹部220内,所述离合杆3与所述电动驱动器2保持结合状态从而使它们之间形成传动关系。此时由于所述电动驱动器2的锁定,所述旋钮11难以驱动所述离合杆3旋转,但是所述电动驱动器2却能够驱动所述离合杆3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过渡连接杆32旋转实现自动开锁或上锁。如图6(B)所示,在下压所述旋钮11时,所述复位弹簧4并不阻碍所述凸台31离开所述凹部220,所述离合杆3与所述电动驱动器2切换到分离状态解除所述离合杆3与所述电动驱动器2之间的传动关系。此时所述离合杆3的旋转不再受制于所述电动驱动器2,所述离合杆3能够在所述旋钮11的驱动下在所述传动通孔20中自由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过渡连接杆32旋转实现自动开锁或上锁。在外力消除后,所述离合杆3和所述过渡连接杆32在所述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自动形成结合而恢复它们之间的传动关系。这样在所述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通过操作所述旋钮11可以使得所述离合杆3与所述电动驱动器2在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复位弹簧4位于所述电动驱动器2的外壳体21与所述旋钮11之间,这样通过所述外壳体21抵抗在操作所述旋钮11的过程中或在常态下所述复位弹簧4传递过来的顶压力,由于所述电动驱动器2设置在内锁面板1的内侧,所以即使经过长时间使用后所述外壳体21被所述复位弹簧4顶压变形也不会影响到所述内锁面板1的外观。而且所述外壳体21一般采用金属材质制造具有理想的结构强度不容易发生变形。进一步的,在所述离合杆3的尾端杆体上还穿套有垫片5,所述垫片5贴在所述电动驱动器2的外壳体21上,并位于所述内锁面板1的内侧,所述复位弹簧4位于所述垫片5与所述旋钮11之间并穿过所述面板孔10。这样,所述复位弹簧4不会直接顶压到所述外壳体21上,在所述垫片5的阻隔下,可以减少所述复位弹簧4压伤所述外壳体21。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垫片5还可以设置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延伸到所述内锁面板1的面板孔10中。
如图2所示,所述锁具100还包括装饰罩12,所述装饰罩12连接在所述内锁面板1的外侧并位于所述旋钮11与所述内锁面板1之间;所述装饰罩12上设置有罩容纳腔120,所述罩容纳腔120的腔口朝向所述旋钮11,至少部分的所述旋钮11沉入到所述罩容纳腔120中,所述旋钮11的底端与所述罩容纳腔120的底壁之间预留有轴向移动间隙H,在所述罩容纳腔120的底壁上设置有能够让所述离合杆3和复位弹簧4穿过的罩孔121,所述轴向移动间隙H用于为所述旋钮11的轴向移动提供轴向移动空间。这样所述装饰罩12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成为所述旋钮11的外保护层,减少外物横向撞击到所述旋钮11上,另外还可以借助所述装饰罩12收藏所述旋钮11的轴向移动空间。

Claims (11)

1.手自一体化锁具,包括内锁面板、外锁面板、控制器、用于设置在所述内锁面板和外锁面板之间的锁体、设置在所述外锁面板上的外门把手,所述锁体上设置有用于门扇锁闭的锁舌;还包括有把手离合器,所述把手离合器设置在所述锁体内或所述外锁面板的内侧,所述外门把手传动连接所述把手离合器,所述外门把手与把手离合器配合形成能够手动开锁或上锁的第一手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手动模块并列的第二自动模块,所述第二自动模块包括电动驱动器、传递所述电动驱动器的旋转动力的过渡连接杆,所述过渡连接杆延伸到所述锁体实现自动开锁或上锁;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把手离合器的离合动作和所述电动驱动器的转动动作,并让所述把手离合器的离合动作与所述电动驱动器的旋转动作不会同时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锁面板上还设置有内门把手,所述内门把手也传动连接所述把手离合器,所述把手离合器能够实现内、外把手之间的离合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械锁头,所述机械锁头用于在室外实现锁匙开锁或上锁;所述机械锁头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外锁面板,所述机械锁头包括有通过机械钥匙开启的机械锁芯,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延伸到所述锁体,所述机械锁芯与所述过渡连接杆左右布置并分置在所述锁体的两边,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所述过渡连接杆之间彼此不会联动而是分别实现开锁或上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头拨臂,所述锁头拨臂用于伸入到所述锁体中并当所述锁头拨臂转动时能够实现上锁或开锁,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所述过渡连接杆分别能够连接到所述锁头拨臂;所述锁头拨臂位于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与所述过渡连接杆之间,当插入钥匙启动所述机械锁芯时所述锁头拨臂能够随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旋转但所述过渡连接杆不会随所述锁头拨臂旋转,当拔出钥匙后所述锁头拨臂能够随所述过渡连接杆旋转但所述机械锁芯的输出轴不会随所述锁头拨臂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开锁指令拾取装置,所述开锁指令拾取装置设置在所述外锁面板上并用于拾取开锁指令并将与开锁指令所对应的开锁指令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锁面板上设置有外上锁按钮,所述外上锁按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外上锁按钮用于在门外实施强制上锁;所述内锁面板上设置有内开锁按钮和内上锁按钮,所述内开锁按钮和内上锁按钮分别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内上锁按钮用于在门内实施强制上锁,所述内开锁按钮用于在门内实施开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选择控制模块,所述选择控制模块用于制定手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自动开锁上锁控制模式或手动与自动混合开锁上锁控制模式;还包括手动选择按钮,所述手动选择按钮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手动选择按钮用于输入控制模式的选择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任一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电动驱动器离合传动的离合杆、能够驱动所述离合杆移动的旋钮,所述旋钮位于所述内锁面板的外侧,所述电动驱动器位于所述内锁面板的内侧,所述过渡连接杆的一端结合到所述离合杆并与所述离合杆之间形成径向联动;当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分离而解除它们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时,所述旋钮能够进一步直接驱动所述离合杆旋转,而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形成结合而恢复它们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时,由所述电动驱动器驱动所述离合杆旋转;所述离合杆与所述过渡连接杆一体成型或者它们是可分离的两个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器中设置有传动通孔,所述离合杆的尾端穿过所述传动通孔、内锁面板后连接所述旋钮,所述离合杆与所述传动通孔之间设置有离合结构,所述离合杆插入所述传动通孔中与所述电动驱动器之间通过所述离合结构形成离合传动连接;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当操作所述旋钮而让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分离而解除它们之间的传动关系后,松开所述旋钮时能够驱动所述离合杆与所述电动驱动器自动形成结合而恢复它们之间的传动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结构包括凸台和能够沿轴向接纳所述凸台的凹部,所述凹部适配于所述凸台,所述凸台、所述凹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离合杆或所述传动通孔的孔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器包含有齿轮组和用于驱动所述齿轮组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传动通孔设置在所述齿轮组的输出齿轮的旋转轴心位置。
CN201920349409.2U 2019-03-19 2019-03-19 手自一体化锁具 Active CN210598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9409.2U CN210598483U (zh) 2019-03-19 2019-03-19 手自一体化锁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9409.2U CN210598483U (zh) 2019-03-19 2019-03-19 手自一体化锁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8483U true CN210598483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88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49409.2U Active CN210598483U (zh) 2019-03-19 2019-03-19 手自一体化锁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84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4505A (zh) * 2019-03-19 2019-06-28 佛山市思歌锁业科技有限公司 手自一体化锁具
CN113236044A (zh) * 2021-06-25 2021-08-10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4505A (zh) * 2019-03-19 2019-06-28 佛山市思歌锁业科技有限公司 手自一体化锁具
CN113236044A (zh) * 2021-06-25 2021-08-10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6385B2 (en) Passive entry side door latch release system
CA2131740C (en) Power-actuated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with antitheft mode
EP2373860B1 (en) Latches
CN210598483U (zh) 手自一体化锁具
WO2012017715A1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6913298B2 (en) Anti-panic mechanism of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CN109944505A (zh) 手自一体化锁具
WO2013079321A1 (en) A servomechanism used to open a lock
CN202055647U (zh) 一种快锁快开电控防盗门锁
CN110616967A (zh) 锁舌的锁定与解锁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全自动锁
CN113944382B (zh) 一体式自吸电开破冰门锁
JP3362208B2 (ja) モータ駆動電気錠のデッドボルト制御機構
CN109356465A (zh) 一种智能防盗锁
TW500676B (en) Protective device of cylinder lock
KR200402198Y1 (ko) 디지털식 도어록의 데드볼트 제어장치
CN212027446U (zh) 一种锁用拨叉的离合控制机构及其防盗锁
JP2007303139A (ja) 電気錠のクラッチ機構
CN210195467U (zh) 锁胆旋钮结构及其所应用的锁具
CN101634202A (zh) 一种锁具的锁紧机构
JP3278658B2 (ja) モータ駆動電気錠のデッドボルト制御機構
CN201007131Y (zh) 一种改进的电子锁
CN211666444U (zh) 一种具有把手左右开门的锁体
GB2457680A (en) A latch arrangement for an automotive door
CN209924644U (zh) 改进结构的电动锁体
CN110056254B (zh) 改进结构的电动锁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