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8337U - 集成控制电柜 - Google Patents

集成控制电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8337U
CN210578337U CN201921592682.4U CN201921592682U CN210578337U CN 210578337 U CN210578337 U CN 210578337U CN 201921592682 U CN201921592682 U CN 201921592682U CN 210578337 U CN210578337 U CN 210578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ed circuit
circuit board
control
power
electric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926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minal Contro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rminal Contro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minal Contro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rminal Contro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926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8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8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8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成控制电柜,包括:电柜壳体,设置于电柜壳体内部的电源控制模组以及印制电路板;电柜壳体包括:留有开口的柜体,设置于开口的盖体,盖体与开口相适配;印制电路板包括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机械设备运行的强电电流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穿过电柜壳体,连接至驱动机械设备的电机;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入端电源线穿过电柜壳体连接至电源,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出端向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供电;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与电源控制模组设置于同一工作空间,配置于柜体以及盖体形成的连通的工作空间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优化集成控制电柜布局。

Description

集成控制电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控制电柜。
背景技术
随着数控机床的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已经越来越普及,数控加工是现代化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目前机床行业的电柜是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如电柜壳、伺服、空开、接触器、断路器、变压器、开关电源等。电柜内部接线复杂,需要设计专门的线槽,分线排等。电柜的安装调试很复杂,需要经过多次调试、检测。由于模块众多,接线复杂,一旦出现问题,需要逐点检测分析,使得后续维护成本很高。而且机柜体积巨大,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严重制约了数控机床整机效能的发挥,造成大量时间和资金的浪费。
现有电柜内部系统布局有待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优化电柜内部系统布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控制电柜,包括:电柜壳体,设置于所述电柜壳体内部的电源控制模组以及印制电路板;所述电柜壳体包括:留有开口的柜体,设置于所述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开口相适配;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机械设备运行的强电电流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穿过所述电柜壳体,连接至驱动所述机械设备的电机;所述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入端电源线穿过所述电柜壳体连接至电源,所述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出端向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供电;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源控制模组设置于同一工作空间,配置于所述柜体以及所述盖体形成的连通的工作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柜体包括柜体面以及指向所述柜体内部空间的凸起,所述凸起包括凸起底壁、连接所述凸起底壁和所述柜体面的凸起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凸起底壁形成凹槽;集成控制电柜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凹槽,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柜体内部与所述凸起相邻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集成控制电柜还包括:耗能电阻,所述耗能电阻设置于所述电柜壳体内部,且与所述凸起侧壁相邻的位置;所述耗能电阻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的强电输出线接口。
可选的,所述耗能电阻的设置空间在所述凸起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出所述凸起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印制电路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柜体面包括:柜体底面,围绕所述底面设置的柜体侧面;所述柜体侧面围绕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柜体底面;以所述柜体底面指向所述开口的方向为上方向,多个所述印制电路板按照散热量依次垂直所述上方向设置,散热量较高的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更靠近所述柜体底面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以及一个或多个弱电印制电路板,所述一个或多个弱电印制电路板靠近所述盖体设置,所述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远离所述盖体设置。
可选的,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包括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以及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所述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包括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所述一个或多个弱电印制电路板包括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包括多个伺服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设置有接收控制多个伺服功率放大电路运行的控制信号的输入信号线接口,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上多个功率放大电路运行的控制信号的输出信号线接口,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的输出信号线接口通过输出信号线与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的所述输入信号线接口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包括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和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和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设置于同一空间层,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机械设备的主轴运行的强电电流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穿过所述电柜壳体,连接至驱动所述主轴的主轴电机,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机械设备的进给轴运行的强电输出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连接至驱动所述进给轴的进给轴电机;所述集成控制电柜还包括伺服母线,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与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之间通过所述伺服母线连接,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通过所述伺服母线传输强电电能至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
可选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还包括: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所述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设置有与电源连接的强电接入线接口以及输出弱电电流的弱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接入线接口的导线连接至所述电源控制模组,连接所述弱电输出线接口的排线连接至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以及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所述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以及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弱电印制电路板还包括: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所述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还包括: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所述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所述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以及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运行的控制信号的多个输出信号线接口,连接所述多个输出信号线接口的多组输出信号线分别连接至所述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以及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所述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与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于同一空间层,所述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与所述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相邻设置,设置于所述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以及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电源控制模组设置于相邻于所述电柜壳体的位置;所述电源控制电路模块包括控制断路器,所述电柜壳体与所述电源控制模组相邻的位置设置有贯穿的开口,所述开口尺寸与所述控制断路器的操作手柄尺寸相适配,所述开口的开设位置与所述控制断路器的操作手柄的位置相适配,所述控制断路器的操作手柄可通过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电柜壳体外部。
可选的,所述电柜壳体外表面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柜体设置有通孔;所述集成控制电柜还包括:显示部件以及连接所述显示部件的显示连接线;所述显示部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电柜壳体外表面;所述显示连接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柜壳体内部的所述印制电路板相连接,并传输指示所述印制电路板的运行状态信号至所述显示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控制电柜包括电柜壳体,电源控制模组以及印制电路板,其中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机械设备运行的强电电流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穿过所述电柜壳体,连接至驱动所述机械设备的电机,且将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源控制模组设置于同一工作空间,配置于所述柜体以及所述盖体形成的连通的工作空间内。从而,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无冗余壳体,控制机械设备的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直接设置于与电源控制模组相连通工作空间,从而便于设置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于电源控制模组以及其它模组之间的连线,可以优化集成控制电柜的连线与布局,进而可以减小集成控制电柜的体积,降低资源浪费。
进一步,柜体包括柜体面以及指向所述柜体内部空间的凸起,所述凸起包括凸起底壁、连接所述凸起底壁和所述柜体面的凸起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凸起底壁形成凹槽,通过将集成控制电柜的散热器配置于凹槽内,将散热器以及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于不同的工作空间,可以降低散热器工作时对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的影响。并且,通过将散热器配置于凹槽内,将散热器以及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于不同的工作空间,可以增强设置有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的工作空间密闭性,可以提升集成控制电路的防尘能力。同时,将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柜体内部与所述凸起相邻的位置,更有利于散热装置对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的散热。
进一步,集成电柜还包括耗能电阻,在系统制动时,耗能电阻吸收电机反馈电能升温发热,产生较大热量。通过将所述耗能电阻设置于凸起侧壁相邻的位置,从而有利于散热器对所述耗能电阻进行散热,可以提升集成控制电柜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耗能电阻的设置空间在所述凸起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出所述凸起的高度,使得伺服控制控制印制电路板安装后与所述凸起之间的间隔空间较小,可以合理的利用电柜壳体的内部空间,优化集成电柜的内部布局,进而可以减小集成控制电柜的体积。
进一步,通过将多个所述印制电路板按照散热量依次设置,且将散热量较高的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更靠近所述柜体底面的位置,从而便于散热器对散热量较高的印制电路板进行散热,进而可以使集成控制电柜快速散热,提升集成控制电柜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通过将印制电路板中的弱电印制电路板设置为靠近盖体一侧,将强电印制电路板设置为远离所述盖体一侧,在需要开盖操作时,可以避免直接接触强电部分,从而可以降低触电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而可以提升集成控制电柜的安全性。
进一步,通过将电源控制模组设置于相邻于电柜壳体的位置,使得在电柜安装完成后,电源控制模组中的控制断路器的操作手柄可以通过电柜壳体上设置的开口伸出至电柜壳体的外部,在需要上电操作或者断电时,可以不用打开电柜,通过对伸出电柜壳体的操作手柄操作即可控制系统电源的通断,从而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且,通过对伸出电柜壳体的操作手柄操作即可控制系统电源的通断,可以减少开关电柜盖体的频率,进而可以减少外部物质进入柜体内部,可以降低电柜系统故障的可能性。
进一步,通过在电柜壳体外表面设置连接件,将集成控制电柜的显示部件连接与电柜壳体外表面,且通过显示连接线获取印制电路板的运行状态信号并传输至显示部件,从而可以通过连接在电柜壳体外部的显示部件即可查看电柜印制电路板的工作状态,在电柜故障时,可以不同打开电柜可以查看电柜故障,降低了触电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而提升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集成控制电柜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述集成控制电柜A方向的透视图;
图3是图1中所述集成控制电柜B方向的透视图;
图4是图1中所述集成控制电柜C方向的透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集成控制电柜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又一种集成控制电柜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数控系统的电柜接线复杂,电柜内部布局有待优化。
在一种集成控制电柜中,电柜包括空气开关、继电器、接触器以及多个带有壳体的伺服控制器等电路器件,各种电路器件排布于电柜内部,电路器件之间通过导线以及线槽连接。在器件与器件之间需要预留维护空间,造成集成电柜体积巨大。并且,由于器件与器件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使得电柜内部导线数量繁多且凌乱,后续的升级以及维护也较为复杂。现有集成控制电柜的内部布局有待优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控制电柜包括电柜壳体,电源控制模组以及印制电路板;所述电柜壳体包括:留有开口的柜体,设置于所述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开口相适配;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机械设备运行的强电电流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穿过所述电柜壳体,连接至驱动所述机械设备的电机;所述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入端电源线穿过所述电柜壳体连接至电源,所述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出端向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供电;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源控制模组设置于同一工作空间,配置于所述柜体以及所述盖体形成的连通的工作空间内。从而,通过将伺服控制电路板以及电源控制模组设置于同一工作空间,可以使得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无冗余壳体,可以优化集成控制电柜的布局,进而可以减小集成控制电柜的体积,降低资源浪费。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集成控制电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中所述集成控制电柜从A方向的透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中所述集成控制电柜从B方向的透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中所述集成控制电柜从C方向的透视图,以下结合图1至图4对集成电柜进行详细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1至图4仅为对集成控制电柜的示意,并非对集成控制电柜中各组成部件的位置、形状、尺寸、相对关系的限制。
参考图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集成控制电柜可以包括:电柜壳体10,电源控制模组以及印制电路板。
在具体实施中,将电路器件集成设置于所述电柜壳体10内部的印制电路板上,可以减少电柜内导线的数量,优化电柜的布局。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电柜壳体10可以包括:留有开口的柜体11,设置于所述开口的盖体12,所述盖体12可以与所述开口相适配。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印制电路板可以包括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可以设置有输出控制机械设备运行的强电电流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穿过所述电柜壳体10,连接至驱动所述机械设备的电机。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入端电源线可以穿过所述电柜壳体10连接至电源,所述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出端向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供电。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电源通过导线连接至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入端,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出端输出强电并提供电能至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输出电能至电机,以拖动机械设备的运行。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无其余冗余壳体,且与所述电源控制模组设置于同一工作空间,即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源控制模组均配置于所述柜体11以及所述盖体12形成的连通的工作空间内。
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无冗余壳体,控制机械设备的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直接设置于与电源控制模组相连通工作空间,从而便于设置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与电源控制模组以及其它模组之间的连线,进而可以优化集成控制电柜的布局,进而可以减小集成控制电柜的体积,可以降低资源浪费,减少成本。
结合参考图1至图4,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柜体11可以包括柜体面111以及指向所述柜体11内部空间的凸起112,所述凸起112可以包括凸起底壁1121、连接所述凸起底壁1121和所述柜体面111的凸起侧壁1122,所述凸起侧壁1122与所述凸起底壁1121形成凹槽。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集成控制电柜还可以包括:散热器21,所述散热器21配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柜体11内部与所述凸起112相邻的位置。
通过将散热器配置于凹槽内,将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柜体内部,使得散热器以及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于不同的工作空间,从而可以降低散热器工作时对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的影响。并且,通过将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于与所述凸起相邻的位置,从空间位置上,使得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靠近所述散热器,从而有利于散热器对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的散热。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的集成控制电柜还可以包括耗能电阻22,所述耗能电阻22可以设置于所述电柜壳体10内部,且与所述凸起侧壁1122相邻的位置。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耗能电阻22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的强电输出线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电机制动时,将产生反馈电流,反馈电流将通过连接电机以及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之间的强电输出线反馈至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当电机的反馈电流达到一定标准时,将通过耗能电阻吸收反馈至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的反馈电流,通过耗能电阻发热从而消耗反馈电流,以降低反馈电流对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的影响。
通过将所述耗能电阻设置于凸起侧壁相邻的位置,有利于散热器对耗能电阻进行散热,从而可以提升集成控制电柜的散热性能。
参考图2,所述耗能电阻22的设置空间在所述凸起112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应当不超出所述凸起112的高度。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便于印制电路板的安装以及减小耗能电阻22对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影响,所述耗能电阻22的设置空间在所述凸起112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应当低于所述凸起112的高度,与相邻所述凸起112设置的印制电路板留有空间间隙。
通过使得耗能电阻的设置空间在所述凸起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出所述凸起的高度,使得伺服控制控制印制电路板安装后与所述凸起之间的间隔空间较小,可以合理的利用电柜壳体的内部空间,优化集成电柜的内部布局,进而可以减小集成控制电柜的体积。
参考图4,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印制电路板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所述柜体面111可以包括:柜体底面1111,围绕所述底面1111设置的柜体侧面1112。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柜体侧面1112围绕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凸起112设置于所述柜体底面1111。以所述柜体底面1111指向所述开口的方向为上方向,如图中箭头所指的D方向,多个所述印制电路板按照散热量依次垂直所述上方向设置,散热量较高的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更靠近所述柜体底面1111的位置。
参考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所述印制电路板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32、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33、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以及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35。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的发热量最大,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以及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35的发热量最低,因此,为了便于散热器21对所述多个印制电路板进行散热,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设置于靠近所述柜体底面1111,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以及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35可以设置于同一空间层,并设置于靠近所述盖体12一侧的位置。
其中,所述空间层在所述电柜壳体10的底面1111指向所述盖体12方向上一定高度的工作空间,当多个控制电路板设置于同一高度的工作空间时,可以理解为所述多个控制电路板设置于同一空间层。
在具体实施中,空间层也可以是两个平面或者两个物体之间的工作空间。例如,参考图2,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设置于盖体12以及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33之间的空间层、所述辑控制印制电路板33设置于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以及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32之间的空间层,所述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32设置于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以及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33之间的空间层,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设置于所述凸起112以及所述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32之间的工作空间。
通过将多个所述印制电路板按照散热量依次设置,且将散热量较高的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更靠近所述柜体底面的位置,从而便于散热器对散热量较高的印制电路板进行散热,进而可以优化集成电柜的布局。
在具体实施中,按照印制电路板上设置的电路通过电流的强弱属性,可以将多个印制电路板分为强电印制电路板和弱电印制电路板。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集成控制电柜的印制电路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以及一个或多个弱电印制电路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弱电印制电路板可以靠近所述盖体12设置,所述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可以远离所述盖体12设置。
通过将印制电路板中的弱电印制电路板设置为靠近盖体一侧,将强电印制电路板设置为远离所述盖体一侧,在开盖操作时,可以避免打开电柜壳体的盖体后直接接触强电部分,从而可以降低触电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而可以提升集成控制电柜的安全性。
继续参考图4,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以及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所述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所述一个或多个弱电印制电路板可以包括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接入强电电流,因此,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设置于靠近所述底面1111一侧,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用于向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发送控制信号,因此,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设置于靠近所述盖体12一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可以包括多个伺服功率放大电路(图中未视出),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可以设置有接收控制多个伺服功率放大电路运行的控制信号的输入信号线接口(图中未视出),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可以设置有输出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上多个伺服功率放大电路运行的控制信号的输出信号线接口,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的输出信号线接口通过输出信号线与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的所述输入信号线接口相连接,以通过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的运行,从而控制电机的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可以是多块印制电路板,可以包括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且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和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设置于同一空间层,即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和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可以设置于所述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32与所述凸起112之间的空间层。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可以设置有输出控制机械设备的主轴运行的强电电流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可以穿过所述电柜壳体10,连接至驱动所述主轴的主轴电机。
例如,连接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的输出信号接口的信号线连接至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控制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工作。从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出端输出的强电电流输入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按照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的输出的控制信号,通过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输出强电至所述主轴电机,以控制主轴电机的运行,从而拖动机械设备的运行。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可以设置有输出控制机械设备的进给轴运行的强电输出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可以连接至驱动所述进给轴的进给轴电机。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控制以及具体连接方式可参照前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的控制以及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进给轴电机可以是多个,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当所述辅功率印制电路板是一个时,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可以设置有多个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可以分别连接所述多个进给轴电机。当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为多个时,可以分别通过所述多个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至所述多个进给轴电机。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集成控制电柜还可以包括伺服母线,其中,所述伺服母线用于传输强电电能。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与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可以通过所述伺服母线连接,通过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的强电电流可以通过所述伺服母线传输至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还可以包括: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32,所述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32可以设置有与电源连接的强电接入线接口以及输出弱电电流的弱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接入线接口的导线可以连接至所述电源控制模组,连接所述弱电输出线接口的排线可以连接至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以及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32可以设置于所述电柜壳体10内部平行于盖体12的一独立空间层,例如,可以是设置于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31以及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之间。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弱电印制电路板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35,所述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还可以包括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33。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35可以设置有输出控制所述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33以及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运行的控制信号的多个输出信号线接口,连接所述多个输出信号线接口的多组输出信号线分别连接至所述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33以及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所述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35与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可以设置于同一空间层,且靠近所述盖体12一侧设置。所述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33与所述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35可以相邻设置,可以设置于所述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32以及所述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35之间。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电源控制模组可以设置于相邻于所述电柜壳体10的位置,例如,可以是靠近所述盖体12的位置设置或者是靠近所述柜体11的侧面1111设置,所述电源控制模组可以设置于与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34同一空间层。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电源控制模组可以包括控制断路器36,例如,可以是低压断路器,所述控制断路器36包括操作手柄361,所述操作手柄361可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断路器36的接通与断开,从而控制电源控制模组的通断。
结合参考图1至图5,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电柜壳体10与所述电源控制模组相邻的位置设置有贯穿的开口13,所述开口13尺寸与所述控制断路器36的操作手柄尺寸相适配,所述开口13的开设位置与所述控制断路器36的操作手柄361的位置相适配,所述控制断路器36的操作手柄361可通过所述开口13伸出至所述电柜壳体10外部。
例如,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设置于电柜壳体10的开口13可以设置于盖体12上,在盖体12与柜体11盖合后,控制断路器36(图2所示)的操作手柄361(图2所示)可通过盖体12上的开口13伸出,显露与电柜壳体10的外部。通过扳动控制断路器36的操作手柄361即可控制电源接通或断开。
参考图5,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现中,可以在柜体11的侧面1111设置开口13,控制断路器36的操作手柄361可以通过侧面1111上的开口13伸出至电柜壳体10的外部。
通过将电源控制模组设置于相邻与电柜壳体的位置,使得在电柜安装完成后,电源控制模组中的控制断路器的操作手柄可以通过电柜壳体上设置的开口伸出至电柜壳体的外部,在需要上电操作或者断电时,可以不用打开电柜,通过对伸出电柜壳体的操作手柄操作即可控制系统电源的通断,从而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且,通过对伸出电柜壳体的操作手柄操作即可控制系统电源的通断,可以减少开关盖体的频率,进而可以减少外界物质进入柜体内部,可以降低电柜系统故障的可能性。
在具体实施中,设置于电柜壳体10内部的印制电路板上可以设置有监控电路(图中未示出),通过监控电路可以监控集成电柜内印制电路板的工作状态。同时,监控电路可以生成表征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工作状态的运行状态信号,并通过显示部件显示出来,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显示部件可以设置于所述电柜壳体的内部或者电柜壳体的外部,以下将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6,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所述电柜壳体10外表面可以设置有连接件(图中未示出),例如可以是挂钩、磁力吸盘等,所述柜体10上可以设置有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集成控制电柜还可以包括:显示部件14以及连接所述显示部件14的显示连接线(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显示连接线可以通过所述通孔连接至所述电柜壳体10内部的印制电路板上,并且可以传输指示所述印制电路板的运行状态信号至显示部件14。
其中,所述显示部件14可以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电柜壳体10的外表面,例如,可以是通过所述挂钩直接挂设与所述电柜壳体10的外表面,也可以是通过磁力吸盘吸附在所述电柜壳体10的外表面。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显示部件14可以设置于所述集成控制电柜的盖体12的外表面,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集成控制电柜的柜体11外表面,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其他具体实现中,所述显示部件14可以设置于不与所述集成控制电柜相接触,设置成手持显示终端,在此不做赘述。
通过在电柜壳体外表面设置连接件,将集成控制电柜的显示部件连接与电柜壳体外表面,且通过显示连接线获取印制电路板的运行状态信号并传输至显示部件,从而可以通过连接在电柜壳体外部的显示部件即可查看电柜印制电路板的工作状态,在电柜故障时,可以不同打开电柜可以查看电柜故障,降低了触电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而提升了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就具体实现中,也可以将所述显示部件14设置于电柜壳体10的内部,例如可以是设置于电柜壳体10内部靠近所述盖体12的工作空间内,或者是在电柜壳体10内部设置一个第二盖体(图中未示出),将所述显示部件14设置于该第二盖体上,具体内容不做详细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6仅为对集成控制电柜的结构、部件的连接关系以及安装位置进行示意,并非对集成控制电柜中各部件的实际形状及位置的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集成控制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柜壳体,设置于所述电柜壳体内部的电源控制模组以及印制电路板;
所述电柜壳体包括:留有开口的柜体,设置于所述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开口相适配;
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机械设备运行的强电电流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穿过所述电柜壳体,连接至驱动所述机械设备的电机;
所述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入端电源线穿过所述电柜壳体连接至电源,所述电源控制模组的输出端向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供电;
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源控制模组设置于同一工作空间,配置于所述柜体以及所述盖体形成的连通的工作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控制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包括柜体面以及指向所述柜体内部空间的凸起,所述凸起包括凸起底壁、连接所述凸起底壁和所述柜体面的凸起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凸起底壁形成凹槽;
集成控制电柜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凹槽,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柜体内部与所述凸起相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控制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控制电柜还包括:耗能电阻,所述耗能电阻设置于所述电柜壳体内部,且与所述凸起侧壁相邻的位置;
所述耗能电阻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的强电输出线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控制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电阻的设置空间在所述凸起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出所述凸起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控制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柜体面包括:柜体底面,围绕所述底面设置的柜体侧面;所述柜体侧面围绕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柜体底面;
以所述柜体底面指向所述开口的方向为上方向,多个所述印制电路板按照散热量依次垂直所述上方向设置,散热量较高的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更靠近所述柜体底面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控制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以及一个或多个弱电印制电路板,所述一个或多个弱电印制电路板靠近所述盖体设置,所述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远离所述盖体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控制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控制印制电路板包括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以及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所述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包括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所述一个或多个弱电印制电路板包括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
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包括多个伺服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设置有接收控制多个功率放大电路运行的控制信号的输入信号线接口,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上多个伺服功率放大电路运行的控制信号的输出信号线接口,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的输出信号线接口通过输出信号线与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的所述输入信号线接口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控制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包括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和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和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设置于同一空间层,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机械设备的主轴运行的强电电流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穿过所述电柜壳体,连接至驱动所述主轴的主轴电机,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机械设备的进给轴运行的强电输出的强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输出线接口的强电输出线连接至驱动所述进给轴的进给轴电机;
所述集成控制电柜还包括伺服母线,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与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之间通过所述伺服母线连接,所述主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通过所述伺服母线传输强电电能至所述辅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控制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还包括: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所述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设置有与电源连接的强电接入线接口以及输出弱电电流的弱电输出线接口,连接所述强电接入线接口的导线连接至所述电源控制模组,连接所述弱电输出线接口的排线连接至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以及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
所述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功率放大印制电路板以及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控制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弱电印制电路板还包括: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
所述一个或多个强电印制电路板还包括: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
所述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输出控制所述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以及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运行的控制信号的多个输出信号线接口,连接所述多个输出信号线接口的多组输出信号线分别连接至所述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以及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
所述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与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设置于同一空间层,所述逻辑控制印制电路板与所述输入输出印制电路板相邻设置,设置于所述开关电源印制电路板以及所述功率控制印制电路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控制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模组设置于相邻于所述电柜壳体的位置;
所述电源控制模组包括控制断路器,所述电柜壳体与所述电源控制模组相邻的位置设置有贯穿的开口,所述开口尺寸与所述控制断路器的操作手柄尺寸相适配,所述开口的开设位置与所述控制断路器的操作手柄的位置相适配,所述控制断路器的操作手柄适于通过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电柜壳体外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控制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柜壳体外表面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柜体设置有通孔;
所述集成控制电柜还包括:显示部件以及连接所述显示部件的显示连接线;
所述显示部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电柜壳体外表面;所述显示连接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柜壳体内部的所述印制电路板相连接,并传输指示所述印制电路板的运行状态信号至所述显示部件。
CN201921592682.4U 2019-09-24 2019-09-24 集成控制电柜 Active CN210578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2682.4U CN210578337U (zh) 2019-09-24 2019-09-24 集成控制电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2682.4U CN210578337U (zh) 2019-09-24 2019-09-24 集成控制电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8337U true CN210578337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58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92682.4U Active CN210578337U (zh) 2019-09-24 2019-09-24 集成控制电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8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15212A1 (en) Modular welding machine
CN104608709A (zh) 一种高压控制箱线束转接板及高压控制箱
CN203084594U (zh) 瓦片式功率模块
CN210578337U (zh) 集成控制电柜
CN109510520A (zh) 一种集成电机控制器
CN203537004U (zh) 一种智能锂电池备用电源装置
US20140044998A1 (en) High voltage battery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07516764U (zh) 一种基于小型集成的分腔式模块化控制器结构
CN204452301U (zh) 一种新型带保险丝盒的车身控制器
CN211297273U (zh) 一种通用测试设备控制工具
CN209029871U (zh) 插接箱
CN112631203B (zh) 集成控制电柜
CN220123201U (zh) 一种矿用电源箱的电源输出模块
CN207124579U (zh) 电机驱动器
CN201352681Y (zh) 一种电子式无触点中央电器盒
CN211530768U (zh) 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压转换设备
CN218678744U (zh) 电机驱动控制器
CN214565092U (zh) 车载高压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19498871U (zh) 一种防水母线槽
CN203825462U (zh) 组合式变电站综合智能控制器
CN220652613U (zh) 配电单元以及电源系统
CN214084118U (zh) 一种集成一体的控制系统
CN217789559U (zh) Dc-dc转换器、燃料电池的电源系统及车载设备
CN214069658U (zh) 通用冗余电源
CN207910689U (zh) 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检测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