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3154U -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3154U
CN210573154U CN201921102000.7U CN201921102000U CN210573154U CN 210573154 U CN210573154 U CN 210573154U CN 201921102000 U CN201921102000 U CN 201921102000U CN 210573154 U CN210573154 U CN 210573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element
light beam
illumination system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20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姚顺
吴宣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1020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3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3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3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包括至少一光源、去偏振元件以及匀光元件。至少一光源用于提供至少一光束。去偏振元件配置于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去偏振元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且第一光学元件具有第一光轴。匀光元件用于让至少一光束通过以形成照明光束,其中至少一光束传递至第一光学元件的入射方向不平行于第一光轴,且去偏振元件位于至少一光源与匀光元件之间。此外,一种投影装置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光学元件及光学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装置为一种用以产生大尺寸画面的显示装置,随着科技技术的演进与创新,一直不断的在进步。投影装置的成像原理是将照明系统所产生的照明光束借由光阀转换成影像光束,再将影像光束通过投影镜头投射到投射目标物(例如:荧幕或墙面上),以形成投影画面。
此外,照明系统也随着市场对投影装置亮度、色彩饱和度、使用寿命、无毒环保等等要求,一路从超高效能灯泡(Ultra-high-performance lamp,UHP lamp)、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一直进化到目前最先进的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光源。但在照明系统中,目前产生红绿光较符合成本的做法为,使用蓝光激光二极管发出激发光束至荧光轮(Phosphor Wheel),并利用激发光束激发荧光轮的荧光粉来产生黄绿光。接着,再经由滤光元件过滤出所需要的红光或绿光。
然而,于已知的照明系统架构中,激发光束的偏振极性进入投影装置后会被投影装置内部的光学元件所破坏,使得激发光束的偏振方向及强度变的散乱不一,进而造成显示画面的光亮度不均的问题。因此,若投影装置在偏振立体模式(投影镜头外侧加偏振片)产生立体影像的显示画面时,将使从投影镜头及偏振片投影出的影像画面出现画面颜色不均匀或亮暗不均匀的现象。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习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在偏振立体模式时,可使显示画面的成色或亮暗均匀,让使用者观察出均匀度较佳的立体显示画面。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照明系统,包括至少一光源、去偏振元件以及匀光元件。至少一光源用于提供至少一光束。去偏振元件配置于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去偏振元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且第一光学元件具有第一光轴。匀光元件用于让至少一光束通过以形成照明光束,其中至少一光束传递至第一光学元件的入射方向不平行于第一光轴,且去偏振元件位于至少一光源与匀光元件之间。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至少一光阀以及投影镜头。照明系统用于提供照明光束,包括至少一光源、去偏振元件以及匀光元件。至少一光源用于提供至少一光束。去偏振元件配置于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去偏振元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且第一光学元件具有第一光轴。匀光元件用于让至少一光束通过以形成照明光束。至少一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照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影像光束形成为投影光束,其中至少一光束传递至第一光学元件的入射方向不平行于第一光轴,且去偏振元件位于至少一光源与匀光元件之间。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中,去偏振元件包括具有与光束传递入射方向不平行的第一光轴的第一光学元件,且去偏振元件位于光源与匀光元件之间。因此,可使光束穿透去偏振元件以使光束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偏振状态。如此一来,可提升光束的偏振状态均匀度,在应用于偏振立体模式时,可在荧幕上产生成色及亮暗均匀的影像画面,进而让使用者透过偏振式立体眼镜观察出均匀度较佳的立体显示画面。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去偏振元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投影装置
50:光阀
60:投影镜头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照明系统
105:光源
110:激发光源
120:辅助光源
130、130A、130B、130C、130D:去偏振元件
132、132A:第一光学元件
134、134A:第二光学元件
136:连接件
140、140A:匀光元件
150:波长转换元件
160:分光元件
170:反射元件
180:滤光装置
190:聚焦元件
G:间隙
L:光束
L1:激发光束
L2:辅助光束
L3:受激发光束
LB:照明光束
LI:影像光束
LP:投影光束
S1:入光面
S11:第一入光面
S12:第一出光面
S2:出光面
S21:第二入光面
S22:第二出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用于提供投影光束LP。具体而言,投影装置10包括照明系统100、至少一光阀50以及投影镜头60,且照明系统100用于提供照明光束LB。光阀50配置于照明光束LB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照明光束LB转换成至少一影像光束LI。所谓照明光束LB是指照明系统100提供给至少一光阀50的光束。投影镜头60配置于影像光束LI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影像光束LI形成投影光束LP,而投影光束LP用于被投射至投影目标(未绘示),例如荧幕或墙面。
在应用于立体显示的技术中,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可应用作为偏振式立体影像投影机(projector)。具体而言,两台投影装置10在偏振立体模式(即于投影镜头60外配置偏振片或于投影装置10内建偏振片)时,可使用两台投影装置10所提供投影光束LP分别通过偏振片(polarizer)以产生不同偏振状态的影像画面,进而让使用者透过偏振式立体眼镜观察出立体的显示画面,例如使用者所配戴的立体眼镜分别配置用于左眼镜片和右眼镜片的两个偏振元件,且两个偏振元件对应于投影装置10的偏振片所产生的偏振状态的影像画面而让使用者的左右眼分别接收对应投影机所投射出的影像画面,进而达到立体显示的效果。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光阀50例如是液晶覆硅板(Liquid Crystal OnSilicon panel,LCoS panel)、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等反射式光调变器。于一些实施例中,光阀50也可以是透光液晶面板(Transparent LiquidCrystal Panel),电光调变器(Electro-Optical Modulator)、磁光调变器(Maganeto-Optic modulator)、声光调变器(Acousto-Optic Modulator,AOM)等穿透式光调变器。本实用新型对光阀50的数量、型态及其种类并不加以限制。光阀50将照明光束LB转换为影像光束LI的方法,其详细步骤及实施方式可以由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获致足够的教示、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光阀50的数量为一个,例如是使用单一个数字微镜元件(1-DMD)的投影装置10,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则可以是多个,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投影镜头60例如包括具有屈光度的一个或多个光学镜片的组合,例如包括双凹透镜、双凸透镜、凹凸透镜、凸凹透镜、平凸透镜以及平凹透镜等非平面镜片的各种组合。于一实施例中,投影镜头60也可以包括平面光学镜片,以反射或穿透方式将来自光阀50的影像光束LI形成为投影光束LP后而投射至投影目标。本实用新型对投影镜头60的型态及其种类并不加以限制。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还可选择性地还包括聚光、折射或反射功能的光学元件,用以将照明系统100发出的照明光束LB引导至光阀50,以及,用以将光阀50发出的影像光束LI引导至投影镜头60,进而产生投影光束LP,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照明系统100包括至少一光源105、一去偏振元件130以及一匀光元件140。具体而言,照明系统100还包括一波长转换元件150、至少一分光元件160、至少一反射元件170以及一滤光装置180。在不同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150、至少一分光元件160、至少一反射元件170以及滤光装置180的种类及数量可依不同类型的照明系统100而改变,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
光源105用于提供至少一光束L。详细而言,光源105包括激发光源110以及辅助光源120,其中激发光源110提供激发光束(excitation light beam)L1,辅助光源120提供辅助光束L2。在本实施例中,激发光源110为可发出蓝色激发光束的激光二极管(LaserDiode,LD),辅助光源120为可发出红色激发光束的激光二极管或可发出红色光束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05皆为激光发光装置。
波长转换元件150配置于激发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激发光源110与匀光元件14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150具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具有波长转换材料以转换激发光束L1为受激发光束L3,波长转换元件150的第二区域例如是可透光的板片或是开口,用于让激发光束L1穿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具有的波长转换材料,用于将蓝色激发光束转换成绿色光束或黄色光束或黄绿色光束。在不同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150的波长转换材料的配置可依不同类型的照明系统100而改变,本实用新型对波长转换元件150的配置型态及其种类并不加以限制。
至少一分光元件160配置于激发光束L1或辅助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而至少一反射元件170用以反射或传导激发光束L1。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分光元件160包括第一分光元件与第二分光元件,其中第一分光元件在激发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中位于激发光源110及波长转换元件150之间,第一分光元件例如是反射绿橘光分光镜(Dichroic Mirrorwith Green and Orange reflection,DMGO),用于让蓝色激发光束L1与辅助光束L2穿透且让受激发光L3反射,第二分光元件在辅助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中位于辅助光源120与第一分光元件之间,第二分光元件例如是反射蓝光分光镜(Dichroic Mirror with Bluereflection,DMB),用于让蓝色激发光束L1反射且让辅助光束L2穿透,进而让所有光束汇集并经滤光装置180而传递至去偏振元件130。
滤光装置180配置于分光元件160与去偏振元件130之间,具有不同的多个滤光片(filter)用于过滤激发光束L1、辅助光束L2以及受激发光束L3中不需要的波长范围,且通过蓝光波段范围的光束、红光波段范围的光束以及绿光波段范围的光束。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滤光装置180为可旋转色轮(color wheel)装置,用于依时序对激发光束L1、辅助光束L2或受激发光束L3产生滤光效果,使通过滤光装置180的光束的颜色纯度增加。在不同实施例中,滤光装置180中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的配置可依不同类型的照明系统100而改变,本实用新型对滤光装置180的配置型态及其种类并不加以限制。
匀光元件140用于让来自去偏振元件130的至少一光束通过以形成照明光束LB。具体而言,匀光元件140,用以调整光束的光斑形状,以使从匀光元件140出射的照明光束LB的光斑形状能配合光阀50之工作区的形状(例如为矩形),且使光斑各处具有一致或接近的光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匀光元件140例如是光积分柱(light integrated rod),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匀光元件140也可以是其它适当型态的光学元件,例如是透镜阵列(lens array),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去偏振元件的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图2及图3中所显示的光源105及所提供的光束L仅示意显示,但图2所显示的部分照明系统100至少可应用于图1所显示的投影装置10中,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故以下将以应用于投影装置10中的照明系统100说明。去偏振元件130配置于光束L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光源105与匀光元件140之间,如此一来,可使光束L先进入去偏振元件130后再进入匀光元件140,可先提升光束L的偏振状态均匀度,再提升光束L的均匀度,以呈现较佳的成色及亮暗均匀的影像画面。在本实施例中,去偏振元件130具有入光面S1及出光面S2,其中入光面S1平行出光面S2,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去偏振元件130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双折射特性,且具有双折射特性的部分所具有的光轴方向不平行于光束L传递至去偏振元件130的入射方向。详细而言,去偏振元件130包括第一光学元件132以及第二光学元件134。第一光学元件132具有第一光轴,第二光学元件134具有第二光轴,且第一光轴不平行于第二光轴。举例而言,第一光轴与第二光轴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光束L传递至第一光学元件132的入射方向不平行于第一光轴。因此,可使光束L在通过第一光学元件132后在不同入射位置处产生不同的偏振状态。如此一来,投影装置10在偏振立体模式时,可使显示画面的成色或亮暗均匀,让使用者观察出均匀度较佳的立体显示画面。
第一光学元件132的材料与第二光学元件134的材料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132使用具有双折射特性材料制成,例如是晶体石英。第二光学元件134则使用与第一光学元件132有相似折射率的材料制成,例如是熔融石英。上述的第一光学元件132的第一光轴的方向也就是晶体石英的晶体光轴方向。由于熔融石英是没有晶体光轴,则第二光学元件134是不具有第二光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元件134也可以是其它材料,则第二光学元件134具有第二光轴的方向是第二光学元件134的材料的晶体光轴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还可包括聚焦元件190,配置于光束L的传递路径上,位于光源105与去偏振元件130之间。聚焦元件190例如为聚焦透镜,用于将光束L聚焦以让光束L传递通过去偏振元件130后能由匀光元件140进行收光。
以结构的几何形状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132具有不平行的第一入光面S11(即,去偏振元件130的入光面S1)及第一出光面S12,第二光学元件134具有不平行的第二入光面S21及第二出光面S22(即,去偏振元件130的出光面S2),且第一出光面S12平行于第二入光面S21,第一入光面S11平行于第二出光面S22,第一入光面S11垂直于光束L的入射方向。具体而言,光束L的主光束的光路径方向为光束L的入射方向。因此,由侧视观察下,第一光学元件132的形状与第二光学元件134的形状呈几何对称,第一光学元件132与第二光学元件134的几何形状例如为梯形柱体,如图3所显示。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132与第二光学元件134之间具有间隙G,第一出光面S12及第二入光面S21分别与第一入光面S11具有大于1度的夹角,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详细而言,去偏振元件130还包括连接件136,连接于第一光学元件132与第二光学元件13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36例如为固体环状结构,配置于第一光学元件132与第二光学元件134之间,以在第一光学元件132与第二光学元件134之间产生间隙G。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136例如为透光胶,以粘贴的方式将第一光学元件132连接至第二光学元件134,透光胶的厚度即为第一光学元件132与第二光学元件134之间的间隙G,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136可为夹持件以夹持第一光学元件132与第二光学元件134,或可视需求省略连接件136,以将第一光学元件132直接地连接第二光学元件134,且第一出光面S12倾斜于第一入光面S11大于1度。
当光束L入射至去偏振元件130时,光束L由第一光学元件132的第一入光面S11传递进入第一光学元件132,并由第二光学元件134的第二出光面S22传递射出。光束L在传递通过第一光学元件132后,光束L会因为第一光学元件132的双折射特性而改变偏振状态,且偏振状态的变化是依据光束L在第一光学元件132中的路程。光束L在传递通过第二光学元件134后,光束L会因为第二光学元件134的几何对称特性,补偿回光束L在传递通过第一光学元件132时因折射所产生的偏折角度。换句话说,由于第一光学元件132具有不平行的第一入光面S11及第一出光面S12,因此光束L在不同位置传递通过将产生对应光路程的偏振状态变化。如图3所显示,线偏振的光束L在不同位置传递通过去偏振元件130时,将改变为不同方向线偏振、不同方向椭圆偏振以及圆偏振的光束L。如此一来,可提升光束L的偏振状态均匀度,在应用于偏振立体模式时,可在荧幕上产生成色及亮暗均匀的影像画面,进而让使用者透过偏振式立体眼镜观察出均匀度较佳的立体显示画面。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100A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A类似于图2所显示的照明系统100。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A中的匀光元件140A为透镜阵列。如此一来,照明系统100A可省略配置图2所显示的聚焦元件190。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100B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B类似于图2所显示的照明系统100。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B中的去偏振元件130A仅由第一光学元件132构成,并且微调匀光元件140与去偏振元件130A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光束L汇聚且传递进入匀光元件140。如此一来,照明系统100B可进一步节省使用第二光学元件134的成本。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100C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C类似于图4所显示的照明系统100A。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C中的去偏振元件130A仅由第一光学元件132构成,并且微调匀光元件140的摆放角度以使光束L传递进入匀光元件140A。如此一来,照明系统100C可进一步节省第二光学元件134的材料,而降低去偏振元件130A的成本。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100D的示意图。请参考图7。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D类似于图5所显示的照明系统100B。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D中的第一光学元件132的第一入光面S11不垂直于光束L的入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是利用折射偏折特性,将第一光学元件132调整为特定角度,以使光束L在由第一出光面S12出射后仍保持相同的光轴前进。如此一来,照明系统100D可不需进一步调整匀光元件140的摆放位置。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100E的示意图。请参考图8。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E类似于图2所显示的照明系统100。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E中的去偏振元件130B的第一光学元件132与第二光学元件134相较于图2呈前后倒置摆放。因此,光束L可借由通过第一光学元件132产生均匀的偏振状态,且借由通过第二光学元件134补偿因折射造成的偏折。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100F的示意图。请参考图9。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F类似于图2所显示的照明系统100。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F中的去偏振元件130C的第一光学元件132A与第二光学元件134A呈现非几何对称。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132A呈现中央较厚及周围较薄的复合透光片,第二光学元件134A呈现中央较薄及周围较厚的复合透光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光束L仍可借由通过第一光学元件132A产生均匀的偏振状态,且借由通过第二光学元件134A补偿因折射造成的偏折。如此一来,可提升光束L的偏振状态均匀度,在应用于偏振立体模式时,可在荧幕上产生成色及亮暗均匀的影像画面,进而让使用者透过偏振式立体眼镜观察出均匀度较佳的立体显示画面。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100G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0。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G类似于图9所显示的照明系统100F。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G中的去偏振元件130D相较于图9所显示的去偏振元件130C省略了第二光学元件134A。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去偏振元件130D由呈现中央较厚及周围较薄的第一光学元件132A构成。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光束L仍可借由通过第一光学元件132A产生均匀的偏振状态,且同时去偏振元件130D可借由第一光学元件132A的第一出光面S12的表面形状是以光束L的入射方向为为对称轴所呈现的几何形状,以避免光束L因折射造成的偏折。如此一来,可提升光束L的偏振状态均匀度,在应用于偏振立体模式时,可在荧幕上产生成色及亮暗均匀的影像画面,进而让使用者透过偏振式立体眼镜观察出均匀度较佳的立体显示画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中,去偏振元件包括具有与光束传递入射方向不平行的第一光轴的第一光学元件,且去偏振元件位于光源与匀光元件之间。因此,可使光束穿透去偏振元件以使光束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偏振状态。如此一来,可提升光束的偏振状态均匀度,在应用于偏振立体模式时,可在荧幕上产生成色及亮暗均匀的影像画面,进而让使用者透过偏振式立体眼镜观察出均匀度较佳的立体显示画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32)

1.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至少一光源、去偏振元件以及匀光元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光源用于提供至少一光束;
所述去偏振元件配置于所述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去偏振元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具有第一光轴;以及
所述匀光元件用于让所述至少一光束通过以形成照明光束,其中所述至少一光束传递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入射方向不平行于所述第一光轴,所述去偏振元件位于所述至少一光源与所述匀光元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偏振元件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平行所述出光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具有互相不平行的第一入光面及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垂直于所述入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具有互相不平行的第一入光面及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不垂直于所述入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偏振元件还包括第二光学元件,具有第二光轴,所述第一光轴不平行于所述第二光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二光轴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具有不平行的第一入光面及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具有不平行的第二入光面及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出光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形状呈几何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的表面形状具有对称轴的几何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材料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之间具有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及所述第二入光面分别倾斜于所述第一入光面大于1度。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偏振元件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倾斜于所述第一入光面大于1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
聚焦元件,配置于所述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位于所述至少一光源与所述去偏振元件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元件为光积分柱或透镜阵列。
17.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至少一光阀以及投影镜头,其中:
所述照明系统用于提供照明光束,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至少一光源、去偏振元件以及匀光元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光源用于提供至少一光束;
所述去偏振元件配置于所述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去偏振元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具有第一光轴;以及
所述匀光元件用于让所述至少一光束通过以形成照明光束,其中所述至少一光束传递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入射方向不平行于所述第一光轴,所述去偏振元件位于所述至少一光源与所述匀光元件之间;
所述至少一光阀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所述照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以及
所述投影镜头配置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所述影像光束形成为投影光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偏振元件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平行所述出光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具有互相不平行的第一入光面及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垂直于所述入射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具有互相不平行的第一入光面及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不垂直于所述入射方向。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偏振元件还包括第二光学元件,具有第二光轴,所述第一光轴不平行于所述第二光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二光轴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具有不平行的第一入光面及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具有不平行的第二入光面及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出光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形状呈几何对称。
25.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的表面形状具有以所述第一光轴为对称轴的几何结构。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材料不同。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之间具有间隔。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及所述第二入光面分别倾斜于所述第一入光面大于1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偏振元件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之间。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倾斜于所述第一入光面大于1度。
3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聚焦元件,配置于所述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位于所述至少一光源与所述去偏振元件之间。
3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元件为光积分柱或透镜阵列。
CN201921102000.7U 2019-07-15 2019-07-15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Active CN210573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2000.7U CN210573154U (zh) 2019-07-15 2019-07-15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2000.7U CN210573154U (zh) 2019-07-15 2019-07-15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3154U true CN210573154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43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2000.7U Active CN210573154U (zh) 2019-07-15 2019-07-15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31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0499A (zh) * 2019-07-15 2021-01-1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US11709417B2 (en) 2021-02-25 2023-07-25 Coretronic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0499A (zh) * 2019-07-15 2021-01-1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US11442352B2 (en) 2019-07-15 2022-09-13 Coretronic Corporation Lighting system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US11709417B2 (en) 2021-02-25 2023-07-25 Coretronic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39575A1 (en) Optical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209765253U (zh) 偏光旋转装置及投影装置
ES2156251T3 (es) Dispositivo de visualizacion de cristal liquido que tiene un filtro holografico a todo color de eje optico descentrado.
WO2020150753A1 (en) An image device with a compact homogenizer
CN103676423A (zh) 投影装置
CN210573154U (zh)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US10969673B2 (en) Polarization rotation device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20090046254A1 (en) Projector system
US6637891B2 (en) Optical system of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US11442351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uniformity of illumination light beams
CN113589635B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US20200142290A1 (en) Composite phase conversion element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CN210573156U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100520567C (zh) 投影机
CN216286131U (zh) 一种照明系统
WO2021093656A1 (zh) 投影系统
CN112230499A (zh)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CN210465965U (zh) 一种基于pbs分合光的两片式lcd投影机
CN112711169B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110908227B (zh) 偏光旋转装置及投影装置
CN211603818U (zh) 光学元件与投影装置
KR100877863B1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4200756A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100587588C (zh) 照明装置及投影仪
KR0184364B1 (ko) 반사형 광모듈레이터를 이용한 투사형 입체화상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