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7649U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7649U
CN210567649U CN201920906020.3U CN201920906020U CN210567649U CN 210567649 U CN210567649 U CN 210567649U CN 201920906020 U CN201920906020 U CN 201920906020U CN 210567649 U CN210567649 U CN 210567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mp
partition
lifting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60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仇富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utai Electric Co Ltd
Ningbo Futai Electr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utai Electr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utai Electric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utai Electric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60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7649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7932 priority patent/WO2020253189A1/zh
Priority to US17/049,334 priority patent/US1186738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7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7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灯具,其包括至少两发光部和一灯体,其中所述灯体具有一高端部、对应于所述高端部的一低端部以及分别延伸于所述高端部和所述低端部之间的至少两光腔,每个所述发光部分别被设置于每个所述光腔。所述灯具具有一环绕发光状态和一侧部发光状态,通过控制每个所述发光部于每个所述光腔的工作状态的方式能够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和所述侧部发光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特别涉及一灯具,其中所述灯具具有一环绕发光状态和一侧部发光状态,并且所述灯具被设置能够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和所述侧部发光状态之间切换。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户外露营,例如在夏季选择于海边沙滩露营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露营活动刺激了露营灯具的快速发展。露营灯具是一个能够向四周提供均匀的散光光线的照明器材,其允许被用户悬挂于帐篷等支撑物的中部而向四周提供均匀的散光光线,以营造轻松、愉悦的露营环境。众所周的是,露营活动一般在傍晚和晚上开展,此时户外的光线较为微弱而导致可视范围比较差,在露营灯具仅能够向四周提供均匀的散光光线的情况下,用户若要在露营场所寻找某一个物品(例如显示屏幕没有被点亮的手机)则变得非常困难。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用户在进行露营活动之前被迫预备一个能够提供聚光光线的照明器材,例如手电筒,以在露营场所寻找物品时使用,这样,用户将不得不携带更多的物品去参与露营活动而增加了用户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其中所述灯具具有一环绕发光状态和一侧部发光状态,并且所述灯具被设置能够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和所述侧部发光状态之间切换,以供用户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其中所述灯具提供一灯体和至少两发光部,所述灯体具有至少两光腔,其分别延伸于所述灯体的高端部和低端部之间,每个所述发光部被设置能够于每个所述光腔内单独地发光,从而通过控制每个所述发光部于每个所述光腔的工作状态的方式,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被控制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和所述侧部发光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其中所述灯体包括一透光的周壁和被设置于所述周壁的容纳空间的一分隔件,以藉由所述分隔件分隔所述周壁而形成至少两个所述光腔,和藉由所述周壁形成所述灯体的外观,其中所述分隔件能够阻止一个所述光腔内的光线进入相邻的所述光腔,和所述分隔件能够增强所述周壁的强度,如此能够避免所述灯体的所述周壁出现变形的不良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其中所述灯具提供一提持部,所述提持部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高端部,如此允许所述灯具以被提持的方式被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其中所述提持部设有至少一提持槽,以在所述灯具被悬挂于一提持体时,所述提持体能够被保持于所述提持部的所述提持槽,以稳定地悬挂所述灯具于所述提持体。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灯具,其包括:
至少两发光部;和
一灯体,其中所述灯体具有一高端部、对应于所述高端部的一低端部以及分别自所述高端部向所述低端部方向延伸的至少两光腔,每个所述光腔的内部分别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部;其中所述灯具具有一环绕发光状态和一侧部发光状态,通过控制每个所述发光部于每个所述光腔的工作状态的方式能够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和所述侧部发光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体的每个所述光腔分别自所述灯体的所述高端部延伸至所述低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体包括一透光的侧壁和一阻光的分隔件,所述周壁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分隔件包括一分隔体和至少两分隔板,其中所述分隔体被保持于所述周壁的所述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分隔板以相互间隔的方式延伸于所述分隔体和所述周壁之间,以于所述周壁、所述分隔体和相邻所述分隔板之间形成所述光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分隔板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分隔体,并且每个所述分隔板分别自所述分隔体延伸至和贴合于所述周壁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分隔板分别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周壁,并且每个所述分隔板分别自所述周壁延伸至和贴合于所述分隔体的外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分隔板的一侧分别延伸至和贴合于所述分隔体的外壁,和每个所述分隔板的另一侧分别延伸至和贴合于所述周壁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其中每个所述发光部分别被贴装于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高端部,以藉由所述电路板封闭每个所述光腔的高端开口,和藉由所述电路板保持每个所述发光部于每个所述光腔的高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其中每个所述发光部分别被贴装于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低端部,以藉由所述电路板封闭每个所述光腔的低端开口,和藉由所述电路板保持每个所述发光部于每个所述光腔的低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体进一步包括一低端盖体,所述低端盖体一体地成型于所述分隔件的低端,其中所述低端盖体具有一反光的倾斜内壁,其自所述分隔件的所述分隔体向所述低端盖体的周缘方向倾斜地延伸,其中所述低端盖体被设置封闭所述光腔的低端开口,和使所述低端盖体的所述倾斜内壁暴露于所述光腔,并且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低端盖体的所述倾斜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隔件的至少一个所述分隔板向上延伸而形成一定位凸起,所述电路板具有一定位缺口,其中所述分隔板的所述定位凸起被定位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定位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底座,其中所述底座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低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底座和一组连接线,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一底座主体、一电池仓以及一仓盖,所述底座主体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低端部,所述电池仓被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的内部,所述仓盖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主体,以供封闭所述电池仓的仓口,其中所述分隔体具有一穿线通道,其中所述连接线被保持于所述分隔体的所述穿线通道,并且所述连接线的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电池仓,和所述连接线的另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底座和一组连接线,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一底座主体、一可充电电池以及一仓盖,所述底座主体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低端部,所述可充电电池被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的内部,所述仓盖被安装于所述底座主体,以保持所述可充电电池于所述底座主体和所述仓盖之间,其中所述分隔体具有一穿线通道,其中所述连接线被保持于所述分隔体的所述穿线通道,并且所述连接线的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和所述连接线的另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池仓、一仓盖以及一组连接线,其中所述灯体具有一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自所述低端盖体延伸至所述分隔体,所述电池仓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安装空间,所述仓盖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低端盖体,以供封闭所述电池仓的仓口,其中所述分隔体具有一穿线通道,其中所述连接线被保持于所述穿线通道,并且所述连接线的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电池仓,和所述连接线的另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可充电电池以及一仓盖,其中所述灯体具有一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自所述低端盖体延伸至所述分隔体,所述可充电电池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安装空间,所述仓盖被安装于所述低端盖体,以保持所述可充电电池于所述灯体的所述安装空间,其中所述分隔体具有一穿线通道,其中所述连接线被保持于所述分隔体的所述穿线通道,并且所述连接线的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和所述连接线的另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提持部,其中所述提持部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高端部,以于所述提持部和所述灯体的所述高端部之间形成一提持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提持部具有一提持槽,所述提持槽连通所述提持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提持部具有一提持开口,所述提持开口位于所述提持部的侧部,其中所述提持开口能够连通所述提持空间。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灯具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自一周壁的一个端部安装低端成型有一低端盖体的一分隔件于所述周壁的一内部空间,以在所述分隔件分隔所述周壁的所述内部空间而于所述周壁和所述分隔件之间形成至少两光腔的同时,藉由所述低端盖体封闭每个所述光腔的低端开口;和
(b)允许封闭每个所述光腔的高端开口的一电路板分别保持至少一发光部于每个所述光腔的高端,以组装所述灯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之前,电连接一组连接线的一个端部于所述电路板,和在所述步骤(b)之后,在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个端部于一电池仓后,安装被设置有所述电池仓的一底座主体于所述低端盖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方法中,允许所述连接线穿入和保持于所述分隔件的一分隔体的一穿线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组装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安装成型有一提持体的一高端盖体于所述周壁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组装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安装一高端盖体于所述周壁的高端;和安装一提持部于所述高端盖体。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灯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灯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沿着图1中的A-A线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沿着图1中的B-B线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A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灯具的第一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4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灯具的第二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4C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灯具的第三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依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灯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灯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沿着图5中的C-C线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1至图3B,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灯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所述灯具具有一环绕发光状态和一侧部发光状态,并且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被设置能够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和所述侧部发光状态之间切换,以供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例如,当所述灯具被用于露营时,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可以被切换至所述环绕发光状态,如此所述灯具能够向四周提供均匀的光线,当所述灯具被用于照明时,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可以被切换至所述侧部发光状态,如此所述灯具能够向一个特定方向提供光线。
具体地,所述灯具包括一灯体10和至少两发光部20,其中所述灯体10具有一高端部101、对应于所述高端部101的一低端部102以及分别延伸于所述高端部101和所述低端部102之间的至少两光腔103,其中每个所述发光部20分别被设置于每个所述光腔103的内部,并且每个所述发光部20被设置能够于每个所述光腔103内单独地发光,从而通过控制每个所述发光部20于每个所述光腔103的工作状态(所述发光部20是否发光)的方式,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被控制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和所述侧部发光状态之间切换。
例如,在附图1至图3B示出的所述灯具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灯体10 具有两个所述光腔103,其中每个所述光腔103的内部分别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部20,其中当所述灯具处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时,所述灯体10的两个所述光腔103内的所述发光部20均被供电而处于工作状态(所述发光部20发光),如此所述灯体10能够向四周提供光线,相应地,当所述灯具处于所述侧部发光状态时,所述灯体10的一个所述光腔103内的所述发光部20被供电而处于发光状态,和所述灯体10的另一个所述光腔103内的所述发光部20没有被供电而处于熄灭状态(所述发光部20不发光),如此所述灯体10能够向一个特定方向提供光线。优选地,所述灯体10的两个所述光腔103的发光宽度一致。可选地,所述灯体10的两个所述光腔103的发光宽度不同,如此所述灯具处于所述侧部发光状态时的具体形态也可以被选择,例如,当所述灯体10的发光宽度较大的所述光腔103内的所述发光部20被供电而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灯具的照明宽度较大,相应地,当所述灯体10的发光宽度较小的所述光腔103内的所述发光部20被供电而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灯具的照明宽度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附图1至图3B示出的所述灯具的所述灯体10具有两个所述光腔103仅作为举例,以帮助说明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具,但其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具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灯体10的所述光腔103的数量可以是三个以上。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3B,所述灯体10包括一透光的周壁11和一分隔件12,其中所述周壁11具有一容纳空间111,所述分隔件12被设置于所述周壁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以藉由所述分隔件12分隔所述周壁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而形成至少两个所述光腔103,和藉由所述周壁11形成所述灯体10的外观。
优选地,所述周壁11是一个圆形周壁,即,所述周壁11的横截面形成的图形为圆形,如此当所述灯具处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时,每个所述发光部20于每个所述光腔103产生的光线能够在穿过所述周壁11后向四周均匀地提供光线。可选地,所述周壁11是一个椭圆形周壁、多边形周壁等。
优选地,所述灯体10的所述分隔件12是一个阻光分隔件,从而所述分隔件 12仅允许处于一个所述光腔103内的所述发光部20产生的光线经形成所述光腔 103的所述周壁11向外部辐射,而组织处于一个所述光腔103内的所述发光部 20产生的光线穿过所述分隔件12进入另一个所述光腔103。
所述分隔件12进一步包括一分隔体121和至少两分隔板122,其中所述分隔体121被保持于所述周壁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每个所述分隔板122以相互间隔的方式分别延伸于所述分隔体121的外壁和所述周壁11的内壁之间,并且所述分隔体121和每个所述分隔板12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灯体10的所述高端部101和所述低端部102,如此能够于所述周壁11、所述分隔体121和相邻所述分隔板122之间形成一个所述光腔103。
优选地,在附图1至图3B示出的所述灯具的这个较佳示例中,每个所述分隔板122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分隔体121的外壁,并且每个所述分隔板122的外侧分别延伸至和贴合于所述周壁11的内壁。所述分隔件12的所述分隔板122 的外侧壁的弧度与所述周壁11的内壁的弧度一致,以使所述分隔板122的外侧壁紧密地贴合于所述周壁11的内壁,如此当被设置于一个所述光腔103内的所述发光部20产生光线时,所述分隔件12的所述分隔体121和所述分隔板122能够阻止光线进入另一个所述光腔103。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具的另一个较佳示例中,每个所述分隔板 122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周壁11的内壁,并且每个所述分隔板122的内侧分别延伸至和贴合于所述分隔体121的外壁。所述分隔件12的所述分隔板122的内侧壁的弧度与所述分隔体121的外壁的弧度一致,以使所述分隔板122的内侧壁紧密地贴合于所述分隔体121的外壁,如此当被设置于一个所述光腔103内的所述发光部20产生光线时,所述分隔件12的所述分隔体121和所述分隔板122 能够阻止光线进入另一个所述光腔103。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具的另一个较佳示例中,所述分隔体121、所述分隔板122和所述周壁11是相互独立的,从而所述分隔板122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延伸以使所述分隔板122的两侧外壁分别紧密地贴合于所述周壁11的内壁和所述分隔体121的外壁,如此当被设置于一个所述光腔103内的所述发光部 20产生光线时,所述分隔件12的所述分隔体121和所述分隔板122能够阻止光线进入另一个所述光腔103。更具体地,所述分隔体121具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周壁11具有至少一个定位槽,其中所述分隔板122以所述分隔板122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被定位于所述分隔体121的定位槽和所述周壁11的定位槽的方式延伸于所述分隔体121和所述周壁11之间。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12的所述分隔体121被保持在所述周壁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的中部,即,所述分隔体121的横截面形成的图形和所述周壁11的横截面形成的图形是同心圆,如此在所述灯具处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时,所述灯具能够向四周提供均匀的光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具通过使每个所述分隔板122在所述分隔体121和所述周壁11之间延伸的方式能够藉由所述分隔板122加强所述周壁11的强度,以避免所述周壁11出现变形的不良现象。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3B,所述灯体10进一步包括一高端盖体13和一低端盖体14,其中所述高端盖体13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的所述高端部101以用于封闭所述光腔103的高端开口,相应地,所述低端盖体14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 的所述低端部102以用于封闭所述光腔103的低端开口,如此所述光腔103为一个封闭腔体。优选地,所述分隔件12和所述低端盖体14一体地成型,从而在所述分隔件12被设置于所述周壁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而于所述周壁11和所述分隔件12之间形成所述光腔103时,所述低端盖体14封闭所述光腔103的低端开口。可选地,所述周壁11和所述高端盖体13一体地成型,从而在所述分隔件 12被设置于所述周壁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而于所述周壁11和所述分隔件12 之间形成所述光腔103时,所述高端盖体13封闭所述光腔103的高端开口。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3B,所述灯具包括一电路板30,其中每个所述发光部20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0,其中所述电路板30以所述电路板 30封闭每个所述光腔103的高端开口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的所述高端部 101,并且所述电路板30允许每个所述发光部20以被保持于每个所述光腔103 的方式被设置于每个所述光腔103,如此每个所述发光部20产生的光线能够在穿过所述周壁11后向所述灯具的外部辐射。在组装所述灯具时,于所述电路板 30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的所述高端部101之后,所述高端盖体13被安装于所述灯体10,以避免所述电路板30被暴露。优选地,所述发光部20可以是LED 发光元件或者LED发光元件组,其被贴装于所述电路板30。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12的每个所述分隔板122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分隔板122 向上延伸以形成一定位凸起1221,相应地,所述电路板30具有至少一定位缺口 31,其中在所述电路板30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的所述高端部101时,所述分隔板122的所述定位凸起1221能够被保持于所述电路板30的所述定位缺口31,如此使得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0的所述发光部20能够于所述光腔103的高端被设置于所述光腔103,以避免所述发光部20和所述光腔103出现相互错位的情况。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具通过允许所述分隔板122的所述定位凸起 1221被定位于所述电路板30的所述定位缺口31的方式确定所述电路板3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具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发光部20被保持于所述灯体10的所述光腔103的高端,从而允许所述发光部20于所述灯体 10的所述光腔103的高端产生光线。优选地,所述分隔件12的所述分隔体121 的外壁和所述分隔板122的外壁设有反光层,以反射所述发光部20产生的光线,从而使得所述发光部20产生的光线有效地穿过所述周壁11后向外部辐射。更优选地,所述低端盖体14具有一个倾斜内壁141,其自所述分隔体121向所述低端盖体14的边缘方向倾斜地延伸,其中所述发光部20朝向所述低端盖体14的所述倾斜内壁141,以藉由所述低端盖体14的所述倾斜内壁141反射所述发光部20产生的光线,如此进一步使得所述发光部20产生的光线有效地穿过所述周壁11后向外部辐射。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电路板30以所述电路板30封闭每个所述光腔103的低端开口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的所述低端部102,如此能够保持所述发光部20于所述光腔103的低端,从而允许所述发光部20于所述光腔103的下部产生光线。优选地,在这个示例中,所述高端盖体13具有一个自所述分隔体121向所述高端盖体13的边缘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倾斜内壁,其中所述发光部20朝向所述高端盖体13的所述倾斜内壁,以藉由所述高端盖体13的所述倾斜内壁反射所述发光部20产生的光线,如此进一步使得所述发光部20产生的光线有效地穿过所述周壁11后向外部辐射。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3B,所述灯具包括一底座40,所述底座40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的所述低端部102,其中所述底座40用于保持所述灯具于一个承载面100,参考附图4A。也就是说,所述底座40允许所述灯具被摆放在所述承载面100而被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40包括一底座主体41、一电池仓42以及一个仓盖43。所述底座主体41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的所述低端部102,所述电池仓42被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41的内部,以供安装电池(例如干电池、充电电池等),所述仓盖43被安装于所述底座主体41以用于封闭所述电池仓42的仓口。优选地,所述仓盖43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主体41,如此允许用户从所述底座主体 41拆卸所述仓盖43而暴露所述电池仓42的仓口,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灯具允许被安装于所述电池仓42的电池被更换。
值得一提的是,在附图1至图3B示出的所述灯具的所述电池仓42为干电池仓,以供安装干电池、充电电池等,仅为举例以帮助说明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具,但其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具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具的其他示例中,一个可充电电池(例如锂电池)可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电池仓42,此时,所述仓盖43可以通过但不限于螺钉锁固于所述底座主体41,以阻止用户从所述底座40拆卸所述可充电电池。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40可以在所述底座主体41或所述仓盖 43设置有充电口,以允许用户通过所述充电口为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
优选地,所述底座40进一步包括一开关44,其中所述开关44被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41,以通过所述开关44控制所述电池向所述电路板30的供电状态。例如,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组连接线50,这些所述连接线50能够自所述底座 40的所述电池仓42和所述开关44延伸至所述电路板30,如此可以通过所述开关44控制所述电池向所述电路板30的供电状态。优选地,所述分隔件12的所述分隔体121设有一穿线通道1211,其中所述连接线50被保持于所述分隔体121 的所述穿线通道1211内,如此可以避免所述连接线50影响所述灯具的发光效果和能够隐藏所述连接线50。
优选地,所述底座40为圆柱形底座,其中所述底座40的形状与尺寸匹配于所述灯体10的形状和尺寸,从而增强所述灯具的美观性。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3B,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提持部60,其中所述提持部60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的所述高端部101,以于所述提持部60和所述灯体 10的所述高端盖体13之间形成一提持空间61,如此允许灯具以被提持的方式被使用。例如,用户可以将手指伸入所述提持空间61的方式通过所述提持部60提持所述灯具而使所述灯具随着用户的行走而被移动,或者用户可以将一个提持体 200伸入所述提持空间61的方式悬挂所述灯具于所述提持体200,参考附图4B。
优选地,所述提持部60具有一提持槽62,其中所述提持槽62连通所述提持空间61,其中所述灯具允许所述提持体被保持于所述提持部60的所述提持槽 62内,以避免所述灯具和所述提持体200之间相互滑动而导致的所述灯具出现晃动、倾斜的情况。更优选地,所述提持槽62位于所述提持部60的中部,从而当所述灯具允许所述提持体200被保持于所述提持部60的所述提持槽62内时,所述灯体10可以竖直向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所述灯具出现倾斜而使所述灯具向四周提供均匀的光线。
优选地,所述提持部6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灯体10的所述高端盖体13,从而在不需要使用所述灯具或者不需要使用所述灯具的所述提持部60时,允许所述提持部60折叠而重叠于所述灯体10的所述高端盖体13,如此可以减小所述灯具的体积。可选地,所述提持部60和所述灯体10的所述高端盖体13一体地成型。
更进一步地,所述提持部60包括一第一提持臂63、一第二提持臂64以及一锁扣件65,其中所述第一提持臂63的安装端和所述第二提持臂64的安装端分别相互对应地且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灯体10的所述高端盖体13的相对两侧,以使所述第一提持臂63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提持臂64的自由端于所述提持部 60的侧部相互对应,而于所述第一提持臂63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提持臂64的自由端之间形成一提持开口66,其中所述锁扣件65的一个端部通过扭簧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提持臂63的自由端,和所述锁扣件65的另一个端部被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提持臂64的自由端,如此所述锁扣件65能够打开和封闭所述提持开口66。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提持槽62形成于所述第二提持臂64。
在附图1至图3B示出的所述灯具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提持部60的所述提持开口66形成于所述提持部60的侧部,从而便于用户通过手持所述灯具的所述灯体10和/或所述底座40的方式悬挂所述灯具于所述提持体200。具体地,用户手持所述灯体10和/或所述底座40;使所述锁扣件65对准所述提持体200;向所述提持体200的方向推动所述灯具而使所述提持体200挤压所述锁扣件65,此时,所述提持体200驱动所述锁扣件65的一个端部脱离所述第二提持臂64的自由端而打开所述提持开口66,并且被保持于所述锁扣件65和所述第一提持臂 63之间的所述扭簧产生形变;在所述提持体200进入所述提持部60的所述提持空间61后,所述锁扣件65的端部在被保持于所述锁扣件65和所述第一提持臂 63之间的所述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地摆动到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提持臂64的自由端,如此可以悬挂所述灯具于所述提持体200,参考附图4A。优选地,所述提持体 200被定位于所述提持部60的所述提持槽62内,以避免所述灯具和所述提持体 200之间相互滑动而导致所述灯具出现晃动、倾斜的情况。
另外,在附图4A和图4B示出的这些使用状态时,所述灯具处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以允许所述灯具的每个所述光腔103均能够向外辐射光线而使所述灯具向四周方向提供均匀的光线。而在附图4C示出的这个使用方式时,所述灯具处于所述侧部发光状态,此时,所述灯具的部分所述光腔103能够向外辐射光线而使所述灯具向特定方向提供光线。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所述灯具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自所述周壁11的一个端部安装低端成型有所述低端盖体14的所述分隔件12于所述周壁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1,以在所述分隔件12分隔所述周壁 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1而于所述周壁11和所述分隔件12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所述光腔103的同时,藉由所述低端盖体14封闭每个所述光腔103的低端开口;和
(b)允许封闭每个所述光腔103的高端开口的所述电路板30分别保持至少一个所述发光部20于每个所述光腔103的高端,以组装所述灯具。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之前,电连接一组所述连接线50的一个端部于所述电路板30,和在所述步骤(b)之后,在电连接所述连接线50的另一个端部于所述电池仓42后,安装被设置有所述电池仓42的所述底座主体41于所述低端盖体13。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5至图7,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灯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所述灯具具有一环绕发光状态和一侧部发光状态,并且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被设置能够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和所述侧部发光状态之间切换,以供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例如,当所述灯具被用于露营时,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可以被切换至所述环绕发光状态,如此所述灯具能够向四周提供均匀的光线,当所述灯具被用于照明时,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可以被切换至所述侧部发光状态,如此所述灯具能够向一个特定方向提供光线。
具体地,所述灯具包括一灯体10A和至少两发光部20A。其中所述灯体10A 具有一高端部101A、一低端部102A以及至少两光腔103A,所述灯体10A的所述高端部101A和所述低端部102A相互对应,每个所述光腔103A分别自所述灯体10A的所述高端部101A向所述低端部102A方向延伸。优选地,每个所述光腔103A分别自所述灯体10A的所述高端部101A延伸至所述低端部102A。所述灯体10A的每个所述光腔103A分别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部20A,从而通过控制每个所述发光部20A于所述灯体10A的每个所述光腔103A的工作状态的方式,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被控制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和所述侧部发光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灯体10A的每个所述光腔103A分别被设置有一个所述发光部20A。可选地,所述灯体10A的每个所述光腔103A分别被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发光部20A,从而通过控制所述灯体10A的每个所述光腔103A的所述发光部 20A的数量的方式可以调整所述光腔103A产生的光线强度。
继续参考附图5至图7,所述灯体10A包括一透光的周壁11A和一分隔件 12A,其中所述周壁11A具有一容纳空间111A,所述分隔件12A被设置于所述周壁11A的所述容纳空间111A,以藉由所述分隔件12A分隔所述周壁11A的所述容纳空间111A而形成至少两个所述光腔103A。例如,在附图5至图7示出的所述灯具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分隔件12A分隔所述周壁11A的所述容纳空间111A而形成三个所述光腔103A。
优选地,所述周壁11A是一个圆形周壁,即,所述周壁11A的横截面形成的图形为圆形,如此当所述灯具处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时,每个所述发光部20A 于每个所述光腔103A产生的光线能够在穿过所述周壁11A后向四周均匀地提供光线。可选地,所述周壁11A是一个椭圆形周壁、多边形周壁等。优选地,所述灯体10A的所述分隔件12A是一个阻光分隔件,从而所述分隔件12A仅允许处于一个所述光腔103A内的所述发光部20A产生的光线经形成所述光腔103A 的所述周壁11A向外部辐射,而组织处于一个所述光腔103A内的所述发光部20A产生的光线穿过所述分隔件12A进入另一个所述光腔103A。
所述分隔件12A进一步包括一分隔体121A和至少两分隔板122A,其中所述分隔体121A被保持于所述周壁11A的所述容纳空间111A,每个所述分隔板 122A以相互间隔的方式分别延伸于所述分隔体121A的外壁和所述周壁11A的内壁之间,并且所述分隔体121A和每个所述分隔板122A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灯体10A的所述高端部101A和所述低端部102A,如此能够于所述周壁11A、所述分隔体121A和相邻所述分隔板122A之间形成一个所述光腔103A。
优选地,在附图5至图7示出的所述灯具的这个较佳示例中,每个所述分隔板122A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分隔体121A的外壁,并且每个所述分隔板122A 的外侧分别延伸至和贴合于所述周壁11A的内壁。所述分隔件12A的所述分隔板122A的外侧壁的弧度与所述周壁11A的内壁的弧度一致,以使所述分隔板122A的外侧壁紧密地贴合于所述周壁11A的内壁,如此当被设置于一个所述光腔103A内的所述发光部20A产生光线时,所述分隔件12A的所述分隔体121A 和所述分隔板122A能够阻止光线进入另一个所述光腔103A。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12A的所述分隔体121A被保持在所述周壁11A的所述容纳空间111A的中部,即,所述分隔体121A的横截面形成的图形和所述周壁 11A的横截面形成的图形是同心圆,如此在所述灯具处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时,所述灯具能够向四周提供均匀的光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具通过使每个所述分隔板122A在所述分隔体121A 和所述周壁11A之间延伸的方式能够藉由所述分隔板122A加强所述周壁11A的强度,以避免所述周壁11A出现变形的不良现象。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附图5至图7,所述灯具包括一电路板30A,其中每个所述发光部20A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0A,其中所述电路板30A以所述电路板30A封闭每个所述光腔103A的高端开口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A的所述高端部101A,并且所述电路板30A允许每个所述发光部20A以被保持于每个所述光腔103A的方式被设置于每个所述光腔103A,如此每个所述发光部20A 产生的光线能够在穿过所述周壁11A后向所述灯具的外部辐射。优选地,所述发光部20A可以是LED发光元件或者LED发光元件组,其被贴装于所述电路板30A。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12A的每个所述分隔板122A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分隔板 122A向上延伸以形成一定位凸起1221A,相应地,所述电路板30A具有至少一定位缺口31A,其中在所述电路板30A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A的所述高端部 101A时,所述分隔板122A的所述定位凸起1221A能够被保持于所述电路板30A 的所述定位缺口31A,如此使得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0A的所述发光部20A能够于所述光腔103A的高端被设置于所述光腔103A,以避免所述发光部20A和所述光腔103A出现相互错位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10A包括一高端盖体13A,其中所述高端盖体13A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A的所述高端部101A,以避免所述电路板30A裸露,从而藉由所述高端盖体13保护所述电路板30A。优选地,所述高端盖体13A具有内螺纹,所述周壁11A具有外螺纹,从而所述高端盖体13A的内螺纹和所述周壁11A 的外螺纹相互配合而能够设置所述高端盖体13A于所述灯体10A的所述高端部101A。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10A包括一低端盖体14A,其中所述低端盖体14A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A的所述低端部102A以用于封闭所述光腔103A的低端开口,如此所述光腔103A为一个封闭腔体。优选地,所述分隔件12A和所述低端盖体 14A一体地成型,从而在所述分隔件12A被设置于所述周壁11A的所述容纳空间111A而于所述周壁11A和所述分隔件12A之间形成所述光腔103A时,所述低端盖体14A封闭所述光腔103A的低端开口。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12A的所述分隔体121A的外壁和所述分隔板122A的外壁设有反光层,以反射所述发光部20A产生的光线,从而使得所述发光部20A 产生的光线有效地穿过所述周壁11A后向外部辐射。更优选地,所述低端盖体 14A具有一个倾斜内壁141A,其自所述分隔体121A向所述低端盖体14A的边缘方向倾斜地延伸,其中所述发光部20A朝向所述低端盖体14A的所述倾斜内壁141A,以藉由所述低端盖体14A的所述倾斜内壁141A反射所述发光部20A 产生的光线,如此进一步使得所述发光部20A产生的光线有效地穿过所述周壁11A后向外部辐射。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10A具有一安装空间15A,其自所述低端盖体14A延伸至所述分隔件12A的所述分隔体121A。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池仓42A和一仓盖43A,其中所述电池仓42A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A的所述安装空间15A,并且所述电池仓42A被用于安装电池(例如干电池、充电电池等),所述仓盖 43A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低端盖体14A,如此允许用户从所述低端盖体14A 拆卸所述仓盖43A而暴露所述电池仓42A的仓口,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灯具被允许安装于所述电池仓42A的电池被更换。可选地,一个可充电电池(例如锂电池)可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电池仓42A,此时,所述仓盖43A可以通过但不限于螺钉锁固于所述低端盖体14A,以阻止用户从所述低端盖体14A拆卸所述可充电电池。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低端盖体14A可以在所述低端盖体14A或所述仓盖43A设置有充电口,以允许用户通过所述充电口为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
优选地,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开关44A,其中所述开关44A被设置于所述低端盖体14A,以通过所述开关44A控制所述电池向所述电路板30A的供电状态。例如,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组连接线50A,这些所述连接线50A能够自所述电池仓42A和所述开关44A延伸至所述电路板30A,如此可以通过所述开关44A控制所述电池向所述电路板30A的供电状态。优选地,所述分隔件12A 的所述分隔体121A设有一穿线通道1211A,其中所述穿线通道1211A连通所述安装空间15A,其中所述连接线50A被保持于所述分隔体121A的所述穿线通道1211A内,如此可以避免所述连接线50A影响所述灯具的发光效果和能够隐藏所述连接线50A。
继续参考附图5至图7,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一提持部60A,其中所述提持部60A被设置于所述灯体10A的所述高端部101A,以于所述提持部60A和所述灯体10A的所述高端盖体13A之间形成一提持空间61A,如此允许灯具以被提持的方式被使用。例如,用户可以将手指伸入所述提持空间61A的方式通过所述提持部60A提持所述灯具而使所述灯具随着用户的行走而被移动,或者用户可以将一个提持体伸入所述提持空间61A的方式悬挂所述灯具于所述提持体。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实用新型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3)

1.一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发光部;和
一灯体,其中所述灯体具有一高端部、对应于所述高端部的一低端部以及分别自所述高端部向所述低端部方向延伸的至少两光腔,每个所述光腔的内部分别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部;其中所述灯具具有一环绕发光状态和一侧部发光状态,通过控制每个所述发光部于每个所述光腔的工作状态的方式能够于所述环绕发光状态和所述侧部发光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灯具的发光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中所述灯体的每个所述光腔分别自所述灯体的所述高端部延伸至所述低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中所述灯体包括一透光的周壁和一阻光的分隔件,所述周壁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分隔件包括一分隔体和至少两分隔板,其中所述分隔体被保持于所述周壁的所述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分隔板以相互间隔的方式延伸于所述分隔体和所述周壁之间,以于所述周壁、所述分隔体和相邻所述分隔板之间形成所述光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中每个所述分隔板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分隔体,并且每个所述分隔板分别自所述分隔体延伸至和贴合于所述周壁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中每个所述分隔板分别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周壁,并且每个所述分隔板分别自所述周壁延伸至和贴合于所述分隔体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中每个所述分隔板的一侧分别延伸至和贴合于所述分隔体的外壁,和每个所述分隔板的另一侧分别延伸至和贴合于所述周壁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其中每个所述发光部分别被贴装于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高端部,以藉由所述电路板封闭每个所述光腔的高端开口,和藉由所述电路板保持每个所述发光部于每个所述光腔的高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其中每个所述发光部分别被贴装于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低端部,以藉由所述电路板封闭每个所述光腔的低端开口,和藉由所述电路板保持每个所述发光部于每个所述光腔的低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中所述灯体进一步包括一低端盖体,所述低端盖体一体地成型于所述分隔件的低端,其中所述低端盖体具有一反光的倾斜内壁,其自所述分隔件的所述分隔体向所述低端盖体的周缘方向倾斜地延伸,其中所述低端盖体被设置封闭所述光腔的低端开口,和使所述低端盖体的所述倾斜内壁暴露于所述光腔,并且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低端盖体的所述倾斜内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中所述分隔件的至少一个所述分隔板向上延伸而形成一定位凸起,所述电路板具有一定位缺口,其中所述分隔板的所述定位凸起被定位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定位缺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中所述分隔件的至少一个所述分隔板向上延伸而形成一定位凸起,所述电路板具有一定位缺口,其中所述分隔板的所述定位凸起被定位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定位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所述的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底座,其中所述底座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低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7、9、10或11所述的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底座和一组连接线,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一底座主体、一电池仓以及一仓盖,所述底座主体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低端部,所述电池仓被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的内部,所述仓盖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主体,以供封闭所述电池仓的仓口,其中所述分隔体具有一穿线通道,其中所述连接线被保持于所述分隔体的所述穿线通道,并且所述连接线的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电池仓,和所述连接线的另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14.根据权利要求7、9、10或11所述的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底座和一组连接线,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一底座主体、一可充电电池以及一仓盖,所述底座主体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低端部,所述可充电电池被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的内部,所述仓盖被安装于所述底座主体,以保持所述可充电电池于所述底座主体和所述仓盖之间,其中所述分隔体具有一穿线通道,其中所述连接线被保持于所述分隔体的所述穿线通道,并且所述连接线的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和所述连接线的另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池仓、一仓盖以及一组连接线,其中所述灯体具有一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自所述低端盖体延伸至所述分隔体,所述电池仓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安装空间,所述仓盖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低端盖体,以供封闭所述电池仓的仓口,其中所述分隔体具有一穿线通道,其中所述连接线被保持于所述穿线通道,并且所述连接线的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电池仓,和所述连接线的另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可充电电池、一仓盖以及一组连接线,其中所述灯体具有一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自所述低端盖体延伸至所述分隔体,所述可充电电池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安装空间,所述仓盖被安装于所述低端盖体,以保持所述可充电电池于所述灯体的所述安装空间,其中所述分隔体具有一穿线通道,其中所述连接线被保持于所述分隔体的所述穿线通道,并且所述连接线的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和所述连接线的另一个端部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所述的灯具,进一步包括一提持部,其中所述提持部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高端部,以于所述提持部和所述灯体的所述高端部之间形成一提持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灯具,进一步包括一提持部,其中所述提持部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高端部,以于所述提持部和所述灯体的所述高端部之间形成一提持空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灯具,进一步包括一提持部,其中所述提持部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高端部,以于所述提持部和所述灯体的所述高端部之间形成一提持空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灯具,其中所述提持部具有一提持槽,所述提持槽连通所述提持空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灯具,其中所述提持部具有一提持槽,所述提持槽连通所述提持空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灯具,其中所述提持部具有一提持开口,所述提持开口位于所述提持部的侧部,其中所述提持开口能够连通所述提持空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灯具,其中所述提持部具有一提持开口,所述提持开口位于所述提持部的侧部,其中所述提持开口能够连通所述提持空间。
CN201920906020.3U 2019-06-17 2019-06-17 灯具 Active CN210567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6020.3U CN210567649U (zh) 2019-06-17 2019-06-17 灯具
PCT/CN2019/127932 WO2020253189A1 (zh) 2019-06-17 2019-12-24 灯具及其组装方法
US17/049,334 US11867388B2 (en) 2019-06-17 2019-12-24 Lamp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6020.3U CN210567649U (zh) 2019-06-17 2019-06-17 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7649U true CN210567649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39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6020.3U Active CN210567649U (zh) 2019-06-17 2019-06-17 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7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23220B2 (ja) 着脱可能なライトを備えるランタン
US7524079B2 (en) Solar rechargeable lantern
US8317365B2 (en) Fluorescent bulb cover
US8882288B2 (en) Purselight with EL and LED light sources
KR100944366B1 (ko) 엘이디 조명장치
US20100097012A1 (en) Purselight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wire
US20200248893A1 (en) Led lamp
CN111928198A (zh) 一种立体烛光灯套及带有该灯套的电子蜡烛
US11867388B2 (en) Lamp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US10018312B2 (en) Light fixture with touch control finial
CN210567649U (zh) 灯具
CN111981335A (zh) 灯具及其组装方法
CN211315841U (zh) 驱蚊灯具
CN201606787U (zh) 一种led室内装饰灯
CN104161341B (zh) 发光鞋
WO2005073626A1 (en) Illuminator capable of providing smooth light
CN209819393U (zh) 一种工作灯
CN216345843U (zh) 挂灯组件
CN210568042U (zh) 灯具
CN210891473U (zh) 一种反射式和直射式结合的灯具
CN219735270U (zh) 一种多功能露营灯
CN212252174U (zh) 一种变化出光的灯具
CN220169207U (zh) 灯具
CN218237107U (zh) 一种放置方式多样化的多场景led应急灯
JP3080957U (ja) 多色光を放射する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