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1319U - 烘干晾衣机 - Google Patents

烘干晾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1319U
CN210561319U CN201921169548.3U CN201921169548U CN210561319U CN 210561319 U CN210561319 U CN 210561319U CN 201921169548 U CN201921169548 U CN 201921169548U CN 210561319 U CN210561319 U CN 210561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es
drying
air
blowing device
a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695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进
刘君君
兰金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 Lighting Appliances Zhongshan Co Ltd
Opple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 Lighting Appliances Zhongshan Co Ltd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 Lighting Appliances Zhongshan Co Ltd,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 Lighting Appliances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695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1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1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1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烘干晾衣机。该烘干晾衣机包括:晾衣杆,处于所述晾衣杆第一侧的第一吹风装置,在所述第一吹风装置与所述晾衣杆之间的间隔形成晾衣区,所述第一吹风装置包括延伸方向与所述晾衣杆延伸方向相同的连杆和设于所述连杆的至少一端的第一吹风组件,所述第一吹风组件向所述晾衣区吹风。根据本申请的烘干晾衣机包括第一吹风装置,衣物在晾晒时可由第一吹风装置吹风,由此可以大幅减少衣物的晾晒时间。

Description

烘干晾衣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烘干晾衣机。
背景技术
晾衣架通常用来晾挂清洗后的衣物,通过挂放到通风干燥处使衣物自然吹干。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晾晒环境不佳,例如室内通风不佳或外部环境本身就比较潮湿时,由于没有充足阳光照射或空气流动蒸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很难晾干。在此情况下,会较大程度延长衣物的晾晒时间,导致衣物滋生细菌或沾染灰层。为此,需要对这种晾衣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烘干晾衣机。根据本申请的烘干晾衣机包括第一吹风装置,衣物在晾晒时可由第一吹风装置吹风,由此可以大幅减少衣物的晾晒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晾衣机,包括:晾衣杆,处于所述晾衣杆第一侧的第一吹风装置,在所述第一吹风装置与所述晾衣杆之间的间隔形成晾衣区,所述第一吹风装置包括延伸方向与所述晾衣杆延伸方向相同的连杆和设于所述连杆的至少一端的第一吹风组件,所述第一吹风组件向所述晾衣区吹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吹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加热元件,以使得所述第一吹风装置向所述晾衣区吹热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吹风组件,两个第一吹风组件向所述晾衣区内交叉地吹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的端部扣合形成收容腔,所述第一吹风组件安装在所述收容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中间部形成开口朝向所述晾衣区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沿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为远离所述晾衣杆而弯曲的弧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收容腔之间设置有隔水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晾衣机还包括处于所述晾衣杆第二侧并与所述晾衣杆相连的主机,所述主机包括第二吹风装置,所述第二吹风装置朝向所述晾衣区吹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吹风装置具有加热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二吹风装置能朝向所述晾衣区吹热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晾衣杆相连,并驱动所述晾衣杆朝向或远离所述主机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吹风装置的风向、第二吹风装置的风向在所述晾衣区所处的平面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申请的烘干晾衣机包括第一吹风装置。衣物在晾晒时,第一吹风装置可对衣物进行吹风,从而提高衣物的晾晒效率,大幅减少衣物的晾晒时间。此外,烘干晾衣机还可以包括第二吹风装置。第二吹风装置也可对衣物进行吹风并加热。在第一吹风装置和第二吹风装置的加热和吹风的作用下,衣物可被快速烘干,从而提高衣物的烘干效率,大幅减少衣物的晾晒时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晾衣机的整体结构。
图2是烘干晾衣机的加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烘干晾衣机的加热器的A向视图。
图4是烘干晾衣机的加热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烘干晾衣机的使用状态图。
图6和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烘干晾衣机的主机的内部结构。
图8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晾衣机1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烘干晾衣机1包括晾衣杆400和处于晾衣杆400第一侧的第一吹风装置300。第一吹风装置300与晾衣杆400间隔设置,以在第一吹风装置300与晾衣杆400之间形成晾衣区2。第一吹风装置300包括延伸方向与晾衣杆400延伸方向相同的连杆301和设于连杆301的至少一端的第一吹风组件302。第一吹风装置300向晾衣区2吹风。优选地,第一吹风组件302设于连杆301的端部,第一吹风组件302的风口相对于晾衣杆形成倾斜设置。
在使用烘干晾衣机1时,将待晾晒的衣物挂在晾衣区2内。第一吹风装置300可对衣物进行吹风,从而提高了衣物的晾晒效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吹风装置300可向晾衣区2吹热风,以进一步提高衣物的晾晒效率。这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烘干晾衣机1还包括处于晾衣杆400第二侧并与晾衣杆400相连的主机200。如图6和图7所示,主机200包括第二吹风装置600,第二吹风装置600也朝向晾衣区2吹风。这样,在第一吹风装置300对衣物进行吹风时,再加上第二吹风装置600的吹风,可进一步提高衣物烘干速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吹风装置600具有加热组件601,以使得第二吹风装置600能朝向晾衣区2吹热风。在第一吹风装置300的加热作用和第二吹风装置600的加热和吹风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了衣物的烘干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主机200还包括动力机构602,动力机构602与晾衣杆400相连,并驱动晾衣杆400朝向或远离主机200运动。例如,动力机构602通过钢丝603与晾衣杆400相连(如图8所示)。由此,可以调节晾衣区2与主机200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调节第二吹风装置600对处于晾衣区2内的衣物的吹风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机200固定安装在基础(例如:天花板)上,晾衣杆400处于主机200的下方并剪刀架402相连。第一吹风装置300处于晾衣杆400的下方并通过支杆413相连。
更具体地,晾衣杆400包括至少两个间隔且平行延伸的横杆401和连接在两个横杆401之间的工字架410。工字架410包括两个纵杆411和连接在两个纵杆411之间的横梁412。两个纵杆411各自与两个横杆401相连,从而将工字架410与两个横杆401连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剪刀架402的一端与纵杆411相连,并且支杆413也与纵杆411相连。在横梁412和第一吹风装置300形成竖直的晾衣区2,这样晾挂在横梁412上衣物就处于晾衣区内。
下面来看第一吹风装置300的结构。图2是烘干晾衣机1的第一吹风装置30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吹风装置300包括条形的连杆301,在连杆301的端部307设置有第一吹风组件302(如图4所示),第一吹风组件302朝向晾衣区2吹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杆301可以为塑料件。在这种情况下,连杆301、支杆413和横梁412围成大体平面四边形的晾衣区2。第二吹风装置600的风向、第一吹风组件302的风向和晾衣区2在同一平面内,即都在晾衣区2的平面内,如图5所示。这样,当将衣物6晾挂在晾衣区2内后,在第二吹风装置600和第一吹风组件302的共同吹风下,晾干速度更快,从而提高了衣物的晾晒效率。
更优选的,如图5所示,第一吹风组件30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连杆301的两个端部处。从整体上来看,晾衣区2大体为矩形形状,连杆301形成矩形形状的底边。两个第一吹风组件302处于矩形的晾衣区2的底边(即,连杆301)的两个顶点处并斜向上向晾衣区2内交叉地吹风,第二吹风装置600处于晾衣区2的与底边相对的顶边处并正向下向晾衣区2内吹风。这样,第二吹风装置600的风和两个第一吹风组件302的风不会相互抵消,从而有助于晾挂在晾衣区2内的衣物快速晾干。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吹风组件302均沿45度的方向朝向晾衣区2内吹风。应理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衣物6沿着与连杆301平行的方向晾挂在晾衣区2内。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吹风组件302包括第一风机303和加热元件304,以使得第一吹风装置300向晾衣区2吹热风。这样,可进一步加快衣物的烘干速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元件304可以为电阻丝。
仍如图4所示,第一吹风装置300的连杆301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盖305和后盖306。前盖305和后盖306的端部扣合形成收容腔308,第一吹风组件302安装在收容腔308内。如图2所示,在连杆301的两端均形成带有出风口309的收容腔308,以能够在连杆301的两端均安装第一吹风组件302。优选地,收容腔308设置为其出风口309朝向晾衣区2倾斜,这样第一吹风组件302就会顺应收容腔308而倾斜,并且第一吹风组件302自然朝向晾衣区2吹风,这简化了烘干晾衣机1的装配。
还如图2和3所示,在连杆301的中间部310形成开口311朝向晾衣区2的集水槽312。集水槽312沿连杆301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集水槽312可用于汇集晾挂在晾衣区2的衣物的滴水,以尽量避免水滴落到烘干晾衣机1之外,这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集水槽312为远离晾衣杆400而弯曲的弧形。这样,可以使处于集水槽312内的水尽量汇集在集水槽312的中间部分,以降低安装在连杆301两端的第一吹风组件302被水浸湿而损坏。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集水槽312与收容腔308设置有隔水板313。例如,隔水板313可与连杆301的前盖305和后盖306一体成型,这样就可以防止集水槽312内的水侵入收容腔308内而损坏第一吹风组件302。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烘干晾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晾衣杆,处于所述晾衣杆第一侧的第一吹风装置,在所述第一吹风装置与所述晾衣杆之间的间隔形成晾衣区,
所述第一吹风装置包括延伸方向与所述晾衣杆延伸方向相同的连杆和设于所述连杆的至少一端的第一吹风组件,所述第一吹风组件向所述晾衣区吹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风组件设有包括第一风机和加热元件,以使得所述第一吹风装置向所述晾衣区吹热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烘干晾衣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吹风组件,两个第一吹风组件向所述晾衣区内交叉地吹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的端部扣合形成收容腔,所述第一吹风组件安装在所述收容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中间部形成开口朝向所述晾衣区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沿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为远离所述晾衣杆而弯曲的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晾衣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收容腔之间设置有隔水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晾衣机还包括处于所述晾衣杆第二侧并与所述晾衣杆相连的主机,所述主机包括第二吹风装置,所述第二吹风装置朝向所述晾衣区吹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干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吹风装置具有加热组件,以使得所述第二吹风装置能朝向所述晾衣区吹热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干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晾衣杆相连,并驱动所述晾衣杆朝向或远离所述主机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干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风装置的风向、第二吹风装置的风向在所述晾衣区所处的平面内。
CN201921169548.3U 2019-07-23 2019-07-23 烘干晾衣机 Active CN210561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9548.3U CN210561319U (zh) 2019-07-23 2019-07-23 烘干晾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9548.3U CN210561319U (zh) 2019-07-23 2019-07-23 烘干晾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1319U true CN210561319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41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69548.3U Active CN210561319U (zh) 2019-07-23 2019-07-23 烘干晾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1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9868A (zh) 具有烘干功能的智能晾衣架
CN210561319U (zh) 烘干晾衣机
WO2008073051A1 (en) Drying cabinet
CN206553785U (zh) 具有烘干功能的智能晾衣架
CN203493541U (zh) 毛巾晾晒支架
CN210481822U (zh) 一种烘干衣柜
CN206666887U (zh) 一种晒衣架
CN211704405U (zh) 一种智能烘干的毛巾架
CN211947636U (zh) 烘干衣柜用格栅型导风板
CN205099989U (zh) 一种新型速干晾衣装置
CN213551603U (zh) 一种雨靴烘干机
CN206521636U (zh) 具有烘干功能的便携晾衣架
CN210215931U (zh) 一种家用具有干燥杀菌功能晾衣杆
CN210856709U (zh) 烘干晾衣机
CN203429460U (zh) 家用简易干衣柜
CN207846058U (zh) 压缩机除湿式干衣机
CN211571142U (zh) 一种加热系统及具有加热系统的干衣机
CN108179602B (zh) 一种晾衣杆
CN210019140U (zh) 一种浴室用毛巾挂件
CN209926437U (zh) 一种实用性强的碳纤维电暖器
CN213232864U (zh) 一种烘干装置
CN213507685U (zh) 一种实用性强的电动晾衣架
CN210946173U (zh) 晾衣机
CN209966011U (zh) 晾衣架
CN216585785U (zh) 一种消毒式衣物烘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