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3166U - 呼吸训练仪 - Google Patents

呼吸训练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43166U
CN210543166U CN201921125079.5U CN201921125079U CN210543166U CN 210543166 U CN210543166 U CN 210543166U CN 201921125079 U CN201921125079 U CN 201921125079U CN 210543166 U CN210543166 U CN 210543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ound
pipe
shel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50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oruiz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oruiz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oruiz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oruiz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50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43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43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43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呼吸训练仪,包括第一吹筒和第一发声器,在第一发声器上设置有第一声波传导孔,在第一发声器外部设置有音频采集器,训练者通过呼吸使第一发声器内部气体流动,气体在流动过程中,在排气通道处发出声音,音频采集器对声音频率进行采集。通过在吹筒下游端设置发声器,并在发声器上设置第一声波传导孔,在发生器外部设置音频采集器,从而使训练者在做呼吸训练时,呼吸训练仪能够根据训练者的呼吸速度发成不同频率的声波,而音频采集器则将该声波进行采集,以供后期的分析使用。

Description

呼吸训练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训练仪。
背景技术:
呼吸训练的概念:
a、吸气训练:吸气是一种主动过程,其须要靠主动收缩使胸腔扩大,使肺内压力降低;当肺内压力低于大气压时,空气便会吸入肺中。正常时的吸气(quiet inspiration)由横膈膜和外肋间肌负责,当横膈膜收缩和外肋间肌收缩时,横膈膜位置向下且胸腔同时向外和向上运动,胸腔体积变大,相对地,压力变小,大气的空气就被吸进肺中。然而,在用力吸气或深呼吸(forced inspiration)时,除了横膈膜收缩外,还需吸气辅助肌—胸索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和外肋间肌的协助,胸索乳突肌的收缩使得胸骨往上提,斜角肌的收缩使得上位肋骨往上提;这些肌肉收缩的结果使得胸阔上举,胸腔空间扩大到极限。
吸气肌可以依靠一些辅助器材来训练,这些器材提供一些适当的阻抗。训练过的吸气肌可以增加呼吸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呼吸的效率,进一步提升运动的效能。
此外,吸气肌训练已经广泛地使用于慢性阻塞型肺疾患者,由于胸腔壁物理异常(因吐气气流限制导致过压呼吸)与高需求通气时不适当的用力,这族群的患者的吸气肌特别虚弱,所以吸气肌训练对这些特定的族群特别有影响力。
b、呼气训练:呼气的机制与吸气一样是因为压力差的缘故,但呼气是因为肺内压力大过大气压。正常时的呼气(passive expiration),并没有肌肉的收缩,当横膈膜和外肋间肌松弛时,胸腔变小,肺内压力变大,因而空气由体内吐出。但是,当外在的空气气流受到阻碍,或者是对于一些曾经患有或患有慢性肺疾病的病人来说,呼气就不完全是一个放松的过程,而需要呼气肌的参与。用力呼气(active expiration)时,负责呼气的内肋间肌和腹肌开始收缩;内肋间肌收缩使肋骨往下移,而腹肌收缩也使肋骨往下移压迫腹腔内脏,迫使横膈膜往上凸,而使得胸腔体积缩到最小,肺内压增至最大,体内的二氧化碳才能大量呼出。吐气呼吸训练对于体内气体交换的效率,有显着的帮助。
呼吸训练仪是常用的呼吸训练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呼吸气流通道的大小,形成一定的阻力进行负荷训练。该训练方法有一个固有的限制在于,训练负荷不仅与气流通道的间隙大小有关,也随着气流速率转变而转变,呼吸速度越快,吸气越困难。因此控制呼吸模式非常重要,事实上这种训练方法很难得到准确的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呼吸训练仪,该呼吸训练仪能够根据训练者呼吸速度的快慢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并可将该声音进行采集,以供分析使用。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呼吸训练仪,包括第一吹筒和连接在第一吹筒上的第一发声器,该第一发声器包括一个与第一吹筒对接的管状第一外壳,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外壳内的第一发声模块,第一吹筒位于呼吸训练仪器的上游,第一发声器位于下游,第一发声模块上游侧的第一外壳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第一声波传导孔,位于第一外壳外部设置有与第一声波传导孔正对的音频采集器,所述第一发声模块包括一片沿第一外壳径向设置的挡片,挡片下游侧中心设置有向远离第一吹筒方向沿第一外壳轴向延伸的螺柱,螺柱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旋钮,位于螺柱周围的挡片上设置有若干个气流通孔,所述调节旋钮与气流通孔正对,挡片与调节旋钮之间的间隙为排气通道,拧转调节旋钮可改变调节旋钮与挡片的距离,从而调节排气通道的大小,所述第一声波传导孔开设在挡片上游侧的第一外壳侧壁上,气体在排气通道中进出时产生声音,所述音频采集器用于采集该声音的振幅和频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流通孔数量为多个,均布在螺柱周围,所述调节旋钮包括底板,底板中心设置有向螺柱伸出的节流柱,节流柱中心为与螺柱配合的第一螺纹孔,节流柱朝向挡片的一端开设有圆锥孔,圆锥孔接近挡片的一端的开口大于另一端,圆锥孔的内侧面与节流柱外侧面相交形成第一环形边棱,第一环形边棱与各气流通孔正对或位于各气流通孔喷出的气体扩散范围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外围设置有向挡片方向延伸的调节环,调节环与节流柱之间形成环形气腔,所述挡片朝向底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向下插入气腔内部的定位环,定位环下端与底板分离,定位环与节流柱外壁、调节环内壁之间均留有间隙以供气体流出,所述定位环外壁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卡槽,所述调节环内壁上设置有插入卡槽内的卡块,卡块沿调节环周向的长度小于卡槽沿定位环周向的长度,卡块限制调节环相对于定位环旋转的角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节流柱朝向挡片的一端中心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同心的盲孔,所述挡片朝向底板的一面设置有向底板延伸并插入盲孔的定位管,所述定位管的中心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同轴设置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螺柱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外壳外部套接有罩壳,罩壳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声波传导孔连通的安装腔,所述音频采集器固定设置在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外壳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条,所述罩壳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条配合的定位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外壳与罩壳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一吹筒同样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呼吸训练仪还包括第二吹筒和第二发声器,所述第二发声器包括管状第二外壳和一根轴向设置在第二外壳内且的延伸管,延伸管下游端形成主出气口,延伸管的外侧壁上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板与第二外壳内壁连接,所述延伸管内设置有一个截面积小于延伸管内部截面积的挡块,挡块与延伸管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游端位于挡块上游,所述第二发声器上设置有位于挡块上游的第二声波传导孔,所述第二声波传导孔贯穿延伸管、支撑板和第二外壳并与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吹筒包括一根可与第二外壳对接的外管,外管内部同轴设置有内管,内管外圆周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连接板,多个连接板远离内管的一端与外管内壁固定连接,内管将外管内部分隔成位于内管内的主气路以及位于内管与外管之间的支气路,所述内管为锥形管,其上游端开口大于下游端开口,所述延伸管从内管下游端向上游端套接直至与内管外壁抵触,所述挡块与内管下游端正对,所述支气路连通延伸管和第二外壳之间的间隙并在延伸管下游端形成环形侧出气口,所述第二吹筒可与第一吹筒交替使用,所述第一发声器同样可与第二发声器交替使用,所述第二外壳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定位槽配合的第二定位凸条,当第二外壳安装到罩壳内时,第二声波传导孔与音频采集器4正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块朝向内管的一端为平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块朝向内管的一端为第二环形边棱,挡块中心开设有相互连接的直孔和锥孔,锥孔上游端开口大于下游端开口,直孔连接在锥孔的上游端,挡块上游端端面为向外的圆锥面,圆锥面与直孔内壁相交形成第二环形边棱,所述第二环形边棱与内管下游端开口的内边缘正对或位于内管下游端喷出的气体的扩散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吹筒下游端设置发声器,并在发声器上设置第一声波传导孔,在发生器外部设置音频采集器,从而使训练者在做呼吸训练时,呼吸训练仪能够根据训练者的呼吸速度发成不同频率的声波,而音频采集器则将该声波进行采集,以供后期的分析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对第一发声模块的结构进行改进,利用第一环形边棱发出边棱音,提高第一发生模块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对气流速度变化的敏感度,从而扩大气流速度变化引起的声音变化幅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对调节旋钮的结构改进,使调节旋钮的调节角度得到控制,避免调节旋钮脱落,也限制训练者对阻力的调节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对调节旋钮的结构改进,采用定位管和盲孔的配合提高调节旋钮的稳定性,避免调节旋钮偏转导致排气通道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第一外壳外部设置罩壳,用于保护音频采集器,同时罩壳可设计成各种外形,便于使用者握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增加了可替换第一吹筒和第一发声器的第二吹筒和第二发声器,从第二发声器的结构可知,第二发声器的风阻在产品成型之后是固定的,因此,训练者在对第二发声器吹气时,相同的风速可以得到同样的音频信号,在该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训练仪在采用第二吹筒和第二发声器进行呼吸训练的同时,第二发声器发出的音频信号可同时应用于判断训练者的呼气速度变化情况以及检测训练者的肺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挡块设置成环状,使其上游端形成第二环形边棱,边棱结构对高流速(PEF)的信号表现的更清晰,能提高数据准确性。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由第二吹筒、第二发声器和音频采集器构成的呼吸训练仪采集到的音频信号,来确定训练者的肺功能参数,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因采集用于分析肺功能的数据源而付出的代价,使得广大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常使用本发明说是的呼吸训练仪来检测肺功能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呼吸训练仪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呼吸训练仪采用第二吹筒和第二发生器替换第一吹筒和第一发声器后的结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3的后视图;
图6是在图3的基础上替换了另一种挡块结构的呼吸训练仪结构示意图;
图1~图6中:1、第一吹筒,2、第一发声器,2-1、第一外壳,2-1-1、第一定位凸条,2-2、第一发声模块,2-2-1、挡片,2-2-2、螺柱,2-2-3、调节旋钮,2-2-3-1、底板,2-2-3-2、节流柱,2-2-3-3、第一螺纹孔,2-2-3-4、圆锥孔,2-2-3-5、第一环形边棱,2-2-3-6、调节环,2-2-3-7、环形气腔,2-2-3-8、卡块,2-2-3-9、盲孔,2-2-4、气流通孔,2-2-5、定位环,2-2-5-1、卡槽,2-2-6、定位管,2-2-7、第二螺纹孔,3、第一声波传导孔,4、音频采集器,4-1、拾音器,4-2、电路板,4-3、输出端子,5、罩壳,6、安装腔,7、定位槽,8、第二吹筒,8-1、外管,8-2、内管,8-3、连接板,9、第二发声器,9-1、第二外壳,9-1-1、第二定位凸条,9-2、延伸管,9-3、支撑板,9-4、挡块,9-4-1、环形边棱,9-4-2、直孔, 9-4-3、锥孔,9-4-4、圆锥面,9-5、第二声波传导孔,10、主出气口,11、主气路,12、支气路,13、侧出气口,14、数据处理器,15、显示器,16、排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为叙述的方便,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方位词均以图1为参考,以解释结构的具体连接关系,并不作为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依据。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呼吸训练仪包括第一吹筒1和连接在第一吹筒1上的第一发声器2,该第一发声器2包括一个与第一吹筒1对接的管状第一外壳2-1,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外壳2-1内的第一发声模块2-2,第一吹筒1位于呼吸训练仪器的上游,第一发声器2位于下游,第一发声模块2-2上游侧的第一外壳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第一声波传导孔3,位于第一外壳2-1 外部设置有与第一声波传导孔3正对的音频采集器4,所述第一发声模块2-2包括一片沿第一外壳2-1径向设置的挡片2-2-1,挡片2-2-1下游侧中心设置有向远离第一吹筒1方向沿第一外壳2-1轴向延伸的螺柱2-2-2,螺柱2-2-2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旋钮2-2-3,位于螺柱 2-2-2周围的挡片2-2-1上设置有若干个气流通孔2-2-4,所述调节旋钮2-2-3与气流通孔 2-2-4正对,挡片2-2-1与调节旋钮2-2-3之间的间隙为排气通道16,拧转调节旋钮2-2-3 可改变调节旋钮2-2-3与挡片2-2-1的距离,从而调节排气通道16的大小,所述第一声波传导孔3开设在挡片2-2-1上游侧的第一外壳2-1侧壁上,气体在排气通道16中进出时产生声音,所述音频采集器4用于采集该声音的振幅或频率,优选频率。
所述气流通孔2-2-4数量为多个,均布在螺柱2-2-2周围,所述调节旋钮2-2-3包括底板2-2-3-1,底板2-2-3-1中心设置有向螺柱2-2-2伸出的节流柱2-2-3-2,节流柱2-2-3-2中心为与螺柱2-2-2配合的第一螺纹孔2-2-3-3,节流柱2-2-3-2朝向挡片2-2-1的一端开设有圆锥孔2-2-3-4,圆锥孔2-2-3-4接近挡片2-2-1的一端的开口大于另一端,圆锥孔 2-2-3-4的内侧面与节流柱2-2-3-2外侧面相交形成第一环形边棱2-2-3-5,第一环形边棱 2-2-3-5与各气流通孔2-2-4正对或位于各气流通孔2-2-4喷出的气体扩散范围内。
所述底板2-2-3-1的外围设置有向挡片2-2-1方向延伸的调节环2-2-3-6,调节环2-2-3-6与节流柱2-2-3-2之间形成环形气腔2-2-3-7,所述挡片2-2-1朝向底板2-2-3-1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向下插入气腔内部的定位环2-2-5,定位环2-2-5下端与底板2-2-3-1分离,定位环2-2-5与节流柱2-2-3-2外壁、调节环2-2-3-6内壁之间均留有间隙以供气体流出,所述定位环2-2-5外壁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卡槽2-2-5-1,所述调节环2-2-3-6内壁上设置有插入卡槽2-2-5-1内的卡块2-2-3-8,卡块2-2-3-8沿调节环2-2-3-6周向的长度小于卡槽2-2-5-1沿定位环2-2-5周向的长度,卡块2-2-3-8限制调节环2-2-3-6相对于定位环2-2-5 旋转的角度。
所述节流柱2-2-3-2朝向挡片2-2-1的一端中心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2-2-3-3同心的盲孔2-2-3-9,所述挡片2-2-1朝向底板2-2-3-1的一面设置有向底板2-2-3-1延伸并插入盲孔2-2-3-9的定位管2-2-6,所述定位管2-2-6的中心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2-2-3-3同轴设置的第二螺纹孔2-2-7,所述螺柱2-2-2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孔2-2-7内。
所述第一外壳2-1外部套接有罩壳5,罩壳5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声波传导孔3连通的安装腔6,所述音频采集器4固定设置在安装腔6内,所述第一外壳2-1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条2-1-1,所述罩壳5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条2-1-1配合的定位槽7。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如图1所示,训练者从第一吹筒1左端进行口呼吸,气流通过排气通道16进出于第一发声器2,同时发出声音,声音的声波从第一声波传导孔3向第一发声器2外部传导,并由设置在第一外壳2-1外部的音频采集器4进行接收,音频采集器4为麦克风,具有拾音器4-1、电路板4-2和向外传输信号的输出端子4-3,音频采集器4接收到音频信号后可通过输出端子4-3向外输送。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呼吸训练仪来调节训练者呼吸模式的方法具体是:将由音频采集器 4采集到的音频信号传输给数据处理器14,由数据处理器14将音频信号转换成以频率与时间构成坐标系的图谱或以振幅与时间构成坐标系的图谱,并通过显示器15显示给训练者,训练者可通过图谱的稳定性来调节呼吸速度。
通过图谱的显示,训练者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自己呼气、吸气时的气流所产生的声音的振幅或频率的变化,并通过自我调节,使图谱中表示频率或振幅的波形变得更平缓,以此实现对训练者呼吸模式的调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3是建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的改进,首先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外壳2-1与罩壳5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外壳2-1与第一吹筒1同样可拆卸地连接,其次,所述呼吸训练仪还包括第二吹筒8和第二发声器9,图2所示的呼吸训练仪即为采用第二吹筒8和第二发声器9替换了第一吹筒1和第一发声器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第二发声器9包括管状第二外壳9-1和一根轴向设置在第二外壳9-1内且的延伸管9-2,延伸管9-2下游端形成主出气口10,延伸管9-2的外侧壁上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板9-3与第二外壳9-1内壁连接,所述延伸管9-2内设置有一个截面积小于延伸管9-2内部截面积的挡块9-4,挡块9-4与延伸管9-2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支撑板9-3的上游端位于挡块9-4上游,所述第二发声器上设置有位于挡块9-4上游的第二声波传导孔9-5,所述第二声波传导孔9-5贯穿延伸管9-2、支撑板9-3和第二外壳9-1并与安装腔6连通,所述第二吹筒8包括一根可与第二外壳9-1对接的外管8-1,外管8-1内部同轴设置有内管8-2,内管8-2外圆周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连接板8-3,多个连接板8-3远离内管8-2的一端与外管8-1内壁固定连接,内管8-2将外管8-1内部分隔成位于内管8-2内的主气路11以及位于内管8-2与外管8-1之间的支气路12,所述内管8-2为锥形管,其上游端开口大于下游端开口,因此能够对主气路11 内的气体进行加压,以提高气体冲击挡块9-4发出的声波的频率。所述延伸管9-2从内管8-2 下游端向上游端套接直至与内管8-2外壁抵触,所述挡块9-4与内管8-2下游端正对,所述支气路12连通延伸管9-2和第二外壳9-1之间的间隙并在延伸管9-2下游端形成环形侧出气口13,所述第二吹筒8可与第一吹筒1交替使用,所述第一发声器2同样可与第二发声器9 交替使用,所述第二外壳9-1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定位槽7配合的第二定位凸条9-1-1,当第二外壳9-1安装到罩壳5内时,第二声波传导孔9-5与音频采集器4正对。
在本实施例中,挡块9-4朝向内管8-2的一端为平面。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挡块9-4朝向内管8-2的一端还可以是边棱,图3中所示的呼吸训练仪中,就采用了以边棱对内管8-2的结构,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3所示,所述挡块9-4朝向内管8-2的一端为环形边棱9-4-1,挡块9-4中心开设有相互连接的直孔9-4-2和锥孔9-4-3,锥孔9-4-3上游端开口大于下游端开口,直孔9-4-2连接在锥孔9-4-3的上游端,挡块9-4上游端端面为向外的圆锥面9-4-4,圆锥面9-4-4与直孔9-4-2内壁相交形成环形边棱9-4-1,所述环形边棱9-4-1与内管8-2下游端开口的内边缘正对或位于内管8-2下游端喷出的气体的扩散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训练者在第二吹筒8左端尽力呼气,呼出的气体碰撞了挡块9-4 后发出声音,声音的频率从第二声波传导孔9-5传导出第二发声器9后,由音频采集器4接收并向外传输。
采用上述实施例2所述呼吸训练仪来检测训练者肺功能的具体方法是:首先用第二发声器9替换第一发声器2,将第二吹筒8与第二发声器9组装,然后训练者对着第二吹筒8吹气,第二发声器9发出的声波由音频采集器4进行采集后将音频信号发送给数据处理器14,由数据处理器14将该音频信号形成以声音功率与时间构成坐标系的图谱,并进一步根据声音功率与时间的关系计算基于音频的肺功能测试项目FEV1’、PEF’和FEV1’/FVC’的值,然后根据比例系数将基于音频的肺功能测试项目FEV1’、PEF’和FEV1’/FVC’的值转化成基于气体流量的肺功能测试项目FEV1、PEF和FEV1/FVC的值,最终获得检测者的肺功能数据。
上述每个基于音频的肺功能测试项目均对应有一个比例系数,每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比例系数的确定方法相同,下面以FEV1’与FEV1之间的比例系数R为例,详细描述比例系数R 的确定方法。
首先将热式流量计肺功能检测装置与音频信号采集装置进行串联,然后对多人进行测试,同时收集多人由热式流量计肺功能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呼气流量与时间的图谱、由音频采集设备检测得到的声音功率与时间的图谱,并分别计算出每个人的FEV1和FEV1’,然后通过 FEV1/FEV1’计算出每人的FEV1和FEV1’之间的比例系数R1、R2、R3……Rn,每个人计算出的FEV1和FEV1’的比例系数可能不同,因此再计算出平均比例系数R作为最终FEV1和FEV1’之间的比例系数,在使用该比例系数时,FEV1=FEV1’*R。
另外两种测试项目对应的比例系数的计算方法同上,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呼吸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吹筒(1)和连接在第一吹筒(1)上的第一发声器(2),该第一发声器(2)包括一个与第一吹筒(1)对接的管状第一外壳(2-1),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外壳(2-1)内的第一发声模块(2-2),第一吹筒(1)位于呼吸训练仪器的上游,第一发声器(2)位于下游,第一发声模块(2-2)上游侧的第一外壳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第一声波传导孔(3),位于第一外壳(2-1)外部设置有与第一声波传导孔(3)正对的音频采集器(4),所述第一发声模块(2-2)包括一片沿第一外壳(2-1)径向设置的挡片(2-2-1),挡片(2-2-1)下游侧中心设置有向远离第一吹筒(1)方向沿第一外壳(2-1)轴向延伸的螺柱(2-2-2),螺柱(2-2-2)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旋钮(2-2-3),位于螺柱(2-2-2)周围的挡片(2-2-1)上设置有若干个气流通孔(2-2-4),所述调节旋钮(2-2-3)与气流通孔(2-2-4)正对,挡片(2-2-1)与调节旋钮(2-2-3)之间的间隙为排气通道(16),拧转调节旋钮(2-2-3)可改变调节旋钮(2-2-3)与挡片(2-2-1)的距离,从而调节排气通道(16)的大小,所述第一声波传导孔(3)开设在挡片(2-2-1)上游侧的第一外壳(2-1)侧壁上,气体在排气通道(16)中进出时产生声音,所述音频采集器(4)用于采集该声音的振幅和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孔(2-2-4)数量为多个,均布在螺柱(2-2-2)周围,所述调节旋钮(2-2-3)包括底板(2-2-3-1),底板(2-2-3-1)中心设置有向螺柱(2-2-2)伸出的节流柱(2-2-3-2),节流柱(2-2-3-2)中心为与螺柱(2-2-2)配合的第一螺纹孔(2-2-3-3),节流柱(2-2-3-2)朝向挡片(2-2-1)的一端开设有圆锥孔(2-2-3-4),圆锥孔(2-2-3-4)接近挡片(2-2-1)的一端的开口大于另一端,圆锥孔(2-2-3-4)的内侧面与节流柱(2-2-3-2)外侧面相交形成第一环形边棱(2-2-3-5),第一环形边棱(2-2-3-5)与各气流通孔(2-2-4)正对或位于各气流通孔(2-2-4)喷出的气体扩散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2-3-1)的外围设置有向挡片(2-2-1)方向延伸的调节环(2-2-3-6),调节环(2-2-3-6)与节流柱(2-2-3-2)之间形成环形气腔(2-2-3-7),所述挡片(2-2-1)朝向底板(2-2-3-1)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向下插入气腔内部的定位环(2-2-5),定位环(2-2-5)下端与底板(2-2-3-1)分离,定位环(2-2-5)与节流柱(2-2-3-2)外壁、调节环(2-2-3-6)内壁之间均留有间隙以供气体流出,所述定位环(2-2-5)外壁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卡槽(2-2-5-1),所述调节环(2-2-3-6)内壁上设置有插入卡槽(2-2-5-1)内的卡块(2-2-3-8),卡块(2-2-3-8)沿调节环(2-2-3-6)周向的长度小于卡槽(2-2-5-1)沿定位环(2-2-5)周向的长度,卡块(2-2-3-8)限制调节环(2-2-3-6)相对于定位环(2-2-5)旋转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柱(2-2-3-2)朝向挡片(2-2-1)的一端中心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2-2-3-3)同心的盲孔(2-2-3-9),所述挡片(2-2-1)朝向底板(2-2-3-1)的一面设置有向底板(2-2-3-1)延伸并插入盲孔(2-2-3-9)的定位管(2-2-6),所述定位管(2-2-6)的中心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2-2-3-3)同轴设置的第二螺纹孔(2-2-7),所述螺柱(2-2-2)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孔(2-2-7)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呼吸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2-1)外部套接有罩壳(5),罩壳(5)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声波传导孔(3)连通的安装腔(6),所述音频采集器(4)固定设置在安装腔(6)内,所述第一外壳(2-1)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条(2-1-1),所述罩壳(5)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条(2-1-1)配合的定位槽(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2-1)与罩壳(5)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外壳(2-1)与第一吹筒(1)同样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呼吸训练仪还包括第二吹筒(8)和第二发声器(9),所述第二发声器(9)包括管状第二外壳(9-1)和一根轴向设置在第二外壳(9-1)内且的延伸管(9-2),延伸管(9-2)下游端形成主出气口(10),延伸管(9-2)的外侧壁上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板(9-3)与第二外壳(9-1)内壁连接,所述延伸管(9-2)内设置有一个截面积小于延伸管(9-2)内部截面积的挡块(9-4),挡块(9-4)与延伸管(9-2)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支撑板(9-3)的上游端位于挡块(9-4)上游,所述第二发声器上设置有位于挡块(9-4)上游的第二声波传导孔(9-5),所述第二声波传导孔(9-5)贯穿延伸管(9-2)、支撑板(9-3)和第二外壳(9-1)并与安装腔(6)连通,所述第二吹筒(8)包括一根可与第二外壳(9-1)对接的外管(8-1),外管(8-1)内部同轴设置有内管(8-2),内管(8-2)外圆周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连接板(8-3),多个连接板(8-3)远离内管(8-2)的一端与外管(8-1)内壁固定连接,内管(8-2)将外管(8-1)内部分隔成位于内管(8-2)内的主气路(11)以及位于内管(8-2)与外管(8-1)之间的支气路(12),所述内管(8-2)为锥形管,其上游端开口大于下游端开口,所述延伸管(9-2)从内管(8-2)下游端向上游端套接直至与内管(8-2)外壁抵触,所述挡块(9-4)与内管(8-2)下游端正对,所述支气路(12)连通延伸管(9-2)和第二外壳(9-1)之间的间隙并在延伸管(9-2)下游端形成环形侧出气口(13),所述第二吹筒(8)可与第一吹筒(1)交替使用,所述第一发声器(2)同样可与第二发声器(9)交替使用,所述第二外壳(9-1)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定位槽(7)配合的第二定位凸条(9-1-1),当第二外壳(9-1)安装到罩壳(5)内时,第二声波传导孔(9-5)与音频采集器(4)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9-4)朝向内管(8-2)的一端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9-4)朝向内管(8-2)的一端为环形边棱(9-4-1),挡块(9-4)中心开设有相互连接的直孔(9-4-2)和锥孔(9-4-3),锥孔(9-4-3)上游端开口大于下游端开口,直孔(9-4-2)连接在锥孔(9-4-3)的上游端,挡块(9-4)上游端端面为向外的圆锥面(9-4-4),圆锥面(9-4-4)与直孔(9-4-2)内壁相交形成环形边棱(9-4-1),所述环形边棱(9-4-1)与内管(8-2)下游端开口的内边缘正对或位于内管(8-2)下游端喷出的气体的扩散范围内。
CN201921125079.5U 2019-07-17 2019-07-17 呼吸训练仪 Active CN210543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5079.5U CN210543166U (zh) 2019-07-17 2019-07-17 呼吸训练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5079.5U CN210543166U (zh) 2019-07-17 2019-07-17 呼吸训练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43166U true CN210543166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63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5079.5U Active CN210543166U (zh) 2019-07-17 2019-07-17 呼吸训练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431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9988A (zh) * 2019-07-17 2019-09-27 苏州博锐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呼吸训练仪及调节训练者呼吸模式的方法
CN111759309A (zh) * 2020-07-09 2020-10-13 深圳市则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肺活量测试仪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9988A (zh) * 2019-07-17 2019-09-27 苏州博锐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呼吸训练仪及调节训练者呼吸模式的方法
CN111759309A (zh) * 2020-07-09 2020-10-13 深圳市则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肺活量测试仪
CN111759309B (zh) * 2020-07-09 2022-12-02 深圳市则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肺活量测试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43166U (zh) 呼吸训练仪
US6155986A (en) Monitoring of oro-nasal respiration
CN106215299A (zh) 随吸供氧制氧机
US20050051176A1 (en) Nasal and oral cannula apnea detection device
CN106214176A (zh) 呼吸治疗装置的声波检测
CN101128150A (zh) 使用非接触式麦克风进行呼吸型式测定的装置和方法
US9763626B2 (en) Acoustic spirometer system
CN106422205B (zh) 呼吸功能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10279988A (zh) 呼吸训练仪及调节训练者呼吸模式的方法
Schutte Integrated aerodynamic measurements
CN107411714A (zh) 一种家用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9939419A (zh) 呼吸训练系统及呼吸训练方法
CN204563193U (zh) 一种呼吸机截流装置
JP2018051299A (ja) 肺活量計、マウスピース装置及びその検測方法
WO201700908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sis of the upper airway and a respiratory pressure support system
CN111228751B (zh) 呼吸量化训练方法及装置
CN210843053U (zh) 应用于肺功能检测的音频信号采集装置
CN212090761U (zh) 一种基于鼻罩的呼吸训练系统
CN108618750A (zh) 判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方法
CN109621326B (zh) 一种机械式震荡呼吸训练检测装置
CN206152218U (zh) 一种呼吸检测训练仪
CN106267496A (zh) 随吸供氧式节氧装置
CN205903255U (zh) 呼吸量测装置
CN220193012U (zh) 一种涡轮式肺部功能监测仪
Schneider et al. Influence of lung volume on the airflow-intensity relationshi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